Workflow
生产性服务业
icon
搜索文档
黄奇帆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00:41
他坦言,虽然目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但与制造业强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却相对滞 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欧盟、美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此外,中 国的服务贸易也存在结构、比例与世界尚不同步的问题。 他说,培育新质生产力,除了要增加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总体比重外,更要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 务业的比重,力争在2035年使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左右,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同 时,要提升服务贸易占全部贸易总额的比重,着力提升高端制造中服务价值的比重,促使一大批终端制 造产品内嵌的服务附加值达到总价值的50%以上。(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刘亮)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黄奇帆19日表 示,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把生产性服务业搞上去。 "现代化进程中的新质生产力"国际研讨会当天在北京举行。黄奇帆在会上表示,制造业是一个社会发展 的重要脊梁。高质量的制造业,一定伴随着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 他认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在发展技术密集、数据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研发设计、 人力资源、现代金融、 ...
《“数智时代”的“服务革命”》——网经社独家专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郑吉昌教授
搜狐财经· 2025-09-19 18:00
缘起:从"被忽视的三分之一"到理论破局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服务产值长期占GDP的30%以下,学界对服务业的研究几乎空白。"郑吉昌回忆道。彼时,他在参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时 发现,传统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服务业不是'附加值低的辅助部门',而是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的新大陆。"这一认知成为他转 向服务经济研究的转折点。 网经社了解到,在美访学期间,郑吉昌系统梳理了西方服务经济理论,却意识到其无法完全适配中国语境。"中国的服务业发展必须回答三个问题:如何突 破劳动力低成本陷阱?如何实现服务贸易逆差逆转?如何通过服务创新赋能制造业升级?"带着这些问题,他开启了本土化理论建构的探索,其著作《服务 经济论》已成为学界标杆。 时代:重新定义服务 "我国已进入服务经济和数智经济叠加的时代",郑吉昌教授在接受专访时开宗明义。作为国家服务贸易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服务创新研究院院长、长 三角现代服务业联盟主席,郑吉昌不仅是服务经济领域的权威学者,更是我国服务业、服务贸易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本次,数字经济新媒体&智库 #网经社 独家专访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郑吉昌教授。 郑吉昌指出,中国正 ...
洞见 | “十五五”时期地方经济增长从三方面找动力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期间地方经济增长需从供给端、需求端和主体端三方面寻求新动力 [2][3] 供给端增长动力 - 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十一五"末期的9.5%下降至"十四五"末期的7.2% [4] -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十一五"末期的39.3%下降至2024年的30% 其中制造业占比下降6.2个百分点至25% [4]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十一五"末期的45.1%提升至2024年的56.7%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45%提升至60% [4] - 东部海南福建山东 中部江西安徽山西 西部广西四川甘肃陕西等地服务业营收增长迅速 [5] - 青海工业营收"五普"期间增速达84.3% 服务业营收增速为51.2% [5] 需求端增长动力 - 商品消费占居民消费结构比重接近48% [6] - 2024年全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 高于商品零售额增速3个百分点 [6] -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4% 对人均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 [6] - 年轻群体催生单身经济、宠物经济、盲盒经济等新业态 [7] - 3亿老年人形成银发消费市场 老年大学、老年旅游、老年电商和健康管理服务持续扩容 [7] 主体端增长动力 - 第五次经济普查显示41个工业细分行业中前15个行业研发投入占比达86.6% [8] - 2023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全国比重达64.9% [9] - 中部地区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全国比重20.9% 五年增速全国最快 安徽湖南江西增速均超80% [9] - 西部地区R&D经费内部支出占比11.3% 但支出增速达73.2% 外部支出增速高达118% [9] - 贵州陕西宁夏等地R&D经费外部支出增速超过250% [9] - 东北地区R&D经费内部支出占比仅为2.9% 内外支出增速均偏低 [9]
二看佛山:城市中心转型背后的改革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6 17:08
城市发展战略转型 - 禅城区从中心城区升级为城市中心 打造辐射全市发展的佛山之心 建设都市制造 产业服务 商业消费和岭南文化四个中心 [2][3] - 禅城工业投资连续两年保持双位数增长 稳居全市第一 成为佛山高质量发展领头羊 [1] - 改革目标超越经济增长数字 强调创新活力 城市功能和社会生态 提出全要素招商理念强化城市价值 [11] 土地资源配置创新 - 通过集转国制度创新破除集体土地自由流动障碍 大幅降低制度成本 释放土地要素 [5][6] - 集转国将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周期融合 采用工业上楼模式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和创新资源优化配置 [6] - 土地使用效率提升使村民所有者收益数倍增值 创造宜居宜业城市空间 [6] 服务业发展策略 - 提出佛山制造 禅城服务战略 制定生产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 打造产业服务中心 [7] - 引入科研机构 设计企业及商贸会展 法律会计 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资源 形成高端专业服务业集聚区 [7] - 佛山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862元 远高于全国和全省 禅城通过场景升级和首店品牌引入释放千万人口消费红利 [8] 平台城市建设 - 以平台思维打造平台城市 通过治理创新催化商业价值创造 促进区域协同与融合 [11][12] - 政府角色转变为服务者 沟通者和资源整合者 通过机制创新提升市场效率和资源聚集效应 [12] - 城市合伙人理念体现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 集转国和商圈发展实行民主共议和协商机制 [12] 改革经验与样本意义 - 经济增长增量不再依赖财政投入或国企主导项目 而是通过破除要素配置障碍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新 [10] - 改革实践与国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战略高度契合 探索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双轮驱动新机制 [13] - 禅城样本揭示以市场需求信号引导创新资源配置 激发市场内生能量的超越传统路径经验 [10][13]
二看佛山:城市中心转型背后的改革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6 17:01
文章核心观点 - 禅城区通过战略转型和制度改革 从中心城区升级为城市中心 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样本 [1][3][4] 发展定位与战略转型 - 禅城区制定从"中心城区"升级为"城市中心"的发展战略 建设都市制造 产业服务 商业消费和岭南文化"四个中心" [3] - 佛山GDP高达1.3万亿元 但五个县域经济体同质化竞争 缺乏中心聚集优势资源 [3] - 禅城结合自身科研资源与岭南文化优势 利用大湾区产业链集聚与协同创新优势 为建设"四个中心"提供支撑 [3] 土地制度改革与资源配置 - 禅城通过"集转国"制度创新 破解集体土地权属复杂问题 大幅降低土地交易制度成本 [7] - "集转国"将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融合 通过"工业上楼"模式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村民收益数倍增值 [7] - 禅城拥有110家各类研发机构 但面临"育苗无土"困境 "集转国"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承载空间 [7] 服务业发展与消费升级 - 禅城提出"佛山制造 禅城服务"战略 制定《生产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 打造产业服务中心 [11] - 佛山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862元 但商业服务供给传统 禅城引入140余家首店品牌 组建"万亿城央"商业联盟 [12] - 禅城将文化与城市更新结合 扩围岭南天地 创意产业园两大特色商圈 释放千万人口消费红利 [12] 平台城市与治理模式创新 - 禅城以"平台思维"打造"平台城市" 通过治理创新为多元主体提供便利交互环境 [16][17] - 政府角色转变为服务者 沟通者和资源整合者 通过机制创新提升市场效率与资源聚集效应 [18] - "城市合伙人"理念体现多元主体共同体意识 通过民主共议和协商机制践行共建共治共享 [17]
城市24小时 | 冲刺“十万亿”,沿海经济大省瞄准“关键引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23:58
山东省服务业发展政策 - 山东省制定《关于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第三批政策清单》和《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聚焦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四大骨干行业 并针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一业一策"细化举措 [1] - 服务业在山东经济中占比53.1% 2024年增加值5.23万亿元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0.2% 2025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占GDP比重54.4% [2] - 山东将深化"制造+服务"融合 建设120家省级两业融合试点 并计划2025年底前新培育30家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和20家服务业创新中心 [1][4] 生产性服务业现状与规划 - 山东生产性服务业存在企业梯队建设不足问题 2024年百强企业中服务业仅19家 远低于制造业的68家 且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占比小 [3] - 生产性服务业价值占比显著 高端装备产业中硬件价值仅占50% 其余价值来自操作系统、软件专利等生产性服务环节 [3][4] - 山东投入2亿元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新增纳统企业及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项目 下半年追加1亿元瞄准高成长性企业和升规纳统企业在建项目 [4] 全国碳市场建设规划 - 中央印发碳市场领域首份文件 明确强制碳市场到2027年覆盖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及主要工业排放行业 自愿碳市场同期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5] - 自愿碳市场到2030年目标建成与国际接轨的诚信透明体系 当前已覆盖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能效提升和林业碳汇等领域 [5] 区域文旅政策动态 - 海南自贸港拟扩大旅游免签范围 允许特定国家公民经批准免签入境旅游 同时开放符合条件外国人从实施过境免签口岸入境旅游 [6] - 江苏推出文旅三年行动计划 每年举办不少于300场大型营业性演出 升级"演出+旅游""影视+旅游"等业态 建设沉浸式演出场所 [8] - 安徽启动汽车产业集体品牌塑造计划 2025年上半年汽车出口居全国首位 将按"成熟一个产业开展一个"原则推进优势产业品牌建设 [9] 服务贸易数据表现 - 2025年1-7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5781.6亿元 同比增长8.2% 其中出口19983亿元增长15.3% 进口25798.6亿元增长3.3% 逆差5815.6亿元同比减少1836.2亿元 [10] - 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7756亿元增长6.8%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6268亿元增长12.6% 旅行服务进出口12594.6亿元增长10.4% 其中出口增速达62.9% [10] 全球AI应用竞争格局 - 全球消费级AI应用榜单显示 移动端Top50中中国开发者产品占22席 网页端Top50中DeepSeek位列第三仅次于ChatGPT和Gemini [11][12][14] - AI生态趋于稳定 细分领域竞争加剧 中国开发者在消费级AI领域展示巨大影响力 Google、Meta、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大厂主导竞争 [14]
中国城市观|万亿佛山:制造业回城背后的动力之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08:12
(原标题:中国城市观|万亿佛山:制造业回城背后的动力之变) 成立于2001年的宽普科技是国内射频微波产品的头部企业,它所在的禅城区是佛山这座万亿GDP城市的行政中心。但与同处一城的顺德、南海两 个全国知名制造业基地相比,禅城的存在感却一直不强。 【编者按】 城市是经济的容器,更是可持续增长的引擎,它们以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形态与创新模式,拼接出最具张力的发展图景。 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时隔10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强调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 代化新路子,《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城市发展方式转型进行了系统部署。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策划推出《中国城市观》,观察城市高质量发展肌理,透视我国经济的韧性、活力与未来。 站在办公室宽阔的玻璃幕墙前,广东宽普科技董事长邹卫峰一眼就能看到不远处正在建设的产业园。半年前,这里还是低矮杂乱的破旧工业园, 如今一座占地面积71亩、规划5栋现代化厂房的智能科技园正拔地而起。 首期,我们走进制造业大市佛山,观察其正在发生的深刻动力变革。 不久之后,宽普科技将把新的生产线搬入其中。这是其在佛山 ...
中国城市观|城市转型中的禅城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08:12
(原标题:中国城市观|城市转型中的禅城样本) 南方财经首席研究员、21世纪经济报道首席评论员 张立伟 佛山正在经历转型之痛,长期"甘居中游"的禅城区最近两年经过一系列改革逆势而上,2023年至今连续 保持佛山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第1名,成为佛山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日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要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禅城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城市转型发展 的样本。 在发展全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禅城改革的起点是在全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所谓全局,首先是国家正在由粗放式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阶段,从科技创新与扩大需求入手,致力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城市发展看,我国也从大规模增量扩张 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 佛山拥有近千万人口,GDP高达1.3万亿元,受经济周期影响大,亟需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 动能。佛山五个县域经济体各自配套、自我发展、同质化竞争,没有中心聚集优势资源带动和赋能产业 升级的条件。 禅城区过去长期"甘居中游、习惯老三",标兵追不上、追兵赶不上,缺乏战略方向和发 展动力。 从中心城区到城市中心,是一个提高城 ...
万亿佛山:制造业回城背后的动力之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07:18
编者按: 城市是经济的容器,更是可持续增长的引擎,它们以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形态与创新模式,拼接出最 具张力的发展图景。 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时隔10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 度召开,强调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 意见》对城市发展方式转型进行了系统部署。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策划推出《中国城市观》,观察城市高质量发展肌理,透视我国 经济的韧性、活力与未来。 首期,我们走进制造业大市佛山,观察其正在发生的深刻动力变革。 站在办公室宽阔的玻璃幕墙前,广东宽普科技董事长邹卫峰一眼就能看到不远处正在建设的产业园。半 年前,这里还是低矮杂乱的破旧工业园,如今一座占地面积71亩、规划5栋现代化厂房的智能科技园正 拔地而起。 不久之后,宽普科技将把新的生产线搬入其中。这是其在佛山市禅城区增资扩产计划的关键部分。 成立于2001年的宽普科技是国内射频微波产品的头部企业,它所在的禅城区是佛山这座万亿GDP城市的 行政中心。但与同处一城的顺德、南海两个全国知名制造业基地相比,禅城的存在感却一直不强。 毗邻广州的区位优势, ...
新财观|“十五五”时期地方经济增长从三方面找动力
新华财经· 2025-09-04 08:57
文章核心观点 - 地方经济增长需从供给端产业新增长点、需求端消费扩容提质、主体端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方面寻求新动力 以积极稳妥设定"十五五"增长目标 [1][2][3][4][5][6] 供给端产业增长动力 - 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力量 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6.7% 较"十一五"末期提高11.6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60%左右 [1] - 工业支撑作用持续减弱 2024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 较"十一五"末期下降9.3个百分点 制造业占比降至25% 下降6.2个百分点 [1] - 东部海南福建山东 中部江西安徽山西 西部广西四川甘肃陕西等地服务业营收增长迅速 需加快服务业提质扩容 [2] -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等西部省份工业增速仍快于服务业 如青海工业营收五普期间增速84.3% 服务业增速51.2% 需推动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 [2] 需求端消费动力 - 服务消费对地方经济带动更直接 2024年全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 高于商品零售额增速3个百分点 [3] -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4% 对人均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 [3] - 消费需求正从"物质满足型"向"价值表达型""体验导向型"转变 年轻群体催生单身经济、宠物经济、盲盒经济等新业态 [4] - 3亿老年人形成银发消费市场 积极参与学习培训、兴趣社交、康养旅居等活动 老年大学、老年旅游、老年电商和健康管理服务持续扩容 [4] 企业主体创新动力 - 需重视模式创新和观念创新 如共享经济和新零售业态 [5] - 五普数据显示41个工业细分行业中 研发投入前15行业占比达86.6% 其余26个传统行业研发投入较低 [5] - 2023年东部地区规上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全国64.9% 需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6] - 中部地区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全国20.9% 五年增速全国最快 安徽湖南江西增速均超80% [6] - 西部地区R&D经费内部支出占比11.3% 但增速达73.2% 外部支出增速高达118% 贵州陕西宁夏等地超250% [6] - 东北地区R&D经费内部支出占比仅2.9% 内外支出增速均偏低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