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中伟股份(300919) - 300919中伟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2
2025-05-12 19:52
公司活动信息 - 活动类别为媒体采访、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5月12日15:40 - 17:40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网络远程召开 [1] - 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兼总裁邓伟明、董事会秘书唐华腾、证券事务代表王建强 [1] 市场与战略 - 2024年磷酸铁锂总产量238万吨,同比增长50%,公司自2022年布局磷系材料,2025年一季度磷酸铁出货量外销排名第一,未来将做大做强镍系及磷系材料、巩固钴系材料、持续研发钠系材料等 [1] - 2024年全球不同区域新能源行业增速波动,国内快于欧美,海外以三元路线为主致三元需求增速放缓,国内磷酸铁锂路线渗透率提升影响三元需求增速,但长期看三元前驱体需求仍有较大空间 [8][9] 技术工艺 火法与湿法对比 - 环保及能耗上,富氧侧吹工艺较RKEF碳排放低,烟气回收及余热发电提高能源利用率,冶炼后硅镁渣可作建筑材料无尾渣环保风险 [2][6][7] - 原料供应上,富氧侧吹技术对原矿品位适配性强,可适配1.2%及以上红土镍矿,公司可灵活调整 [2][6][7] - 产品竞争力上,火法(RKEF、富氧侧吹)与湿法三种技术路径基于区域位置、原矿品位、终端产品有不同优势,形成互补 [2][6][7] 工艺适用矿品位 - RKEF适用于1.6%及以上品位红土镍矿,主要能源为电;富氧侧吹可适配1.2%及以上品位红土镍矿,主要能源为煤炭 [6] 工艺成本及收益 - 富氧侧吹工艺冶炼成本较RKEF有优势,可从原矿提炼钴带来副产品收益,后续将通过工艺优化及成本管控降低成本 [3][8] - 湿法工艺尚在技术储备阶段,未投建 [8] 产品产量与销售 - 2024年冰镍产量近10万吨,新能源金属产量15.4万金吨,包括冰镍、镍铁、电解镍等,公司有柔性产线,可根据市场价格选择镍产品自用或外售,实现收益最大化 [2][3][7] - 公司印尼镍资源冶炼规划产能19.5万吨,2024年底建成15.5万吨,权益电解镍产量为5万吨 [3] 项目进展 - 印尼中青项目采用富氧侧吹工艺,预计今年Q2完成主体建设,6条产线全部拉通,后续进行生产调试及产能爬坡 [7][8] - 中青基地富氧侧吹工艺规划6万金吨产能 [8] 公司优势与布局 与华友钴业对比 - 中伟股份以“全球化的新能源材料科技公司”为战略目标,有技术多元化、发展全球化、运营数字化、产业生态化战略支撑 [5] 自主可控领域 - 技术上建立现代化体系化自主研发体系,部分核心装备自供 [5] - 布局上全球有10大产业基地,涵盖中国、东亚、东南亚及泛大西洋区域 [6] - 产品上在动力、储能等领域有供给能力,探索新兴领域电池材料 [6] 资源保障 - 在印尼通过参股、长协等方式保障、优化镍资源供给 [6]
历次港股占优行情是何驱动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5-12 13:12
报告核心观点 - 2005 年来有三轮典型港股占优行情,分别是 2011 - 2014 年海外充裕流动性叠加移动互联催化;2016 - 2018 年供改棚改促基本面向好与南下涌入推升估值;2019 - 2021 年中概回港吸引资金流入,叠加海外流动性充裕和疫后国内经济修复 [1] 2011 - 2014 年:海外流动性充裕 + 移动互联浪潮催化 - 2011 年底至 2014 年年中,港股显著跑赢 A 股,持续 33 个月,恒生指数相对沪深 300 超额收益达 62 个百分点,且港股先于 A 股启动 [9] - 海外充裕流动性及人民币渐进式升值是核心原因,宏观上欧美央行长期低利率,微观上外资净流入,2011/10 - 2014/07 外资累计流入 10 亿美元,2012 - 2014 年港元汇率偏强 [10] - 国内政策发力下基本面弱修复提供支撑,2011 年“十二五”规划后基本面好转,全 A 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从 2012Q3 的 -2.1% 升至 2013Q4 的 13.9% [11] - 2010 - 2015 年移动互联网浪潮驱动行情从硬件到软件扩散,2010 - 2012 年 3G 商用和 iPhone 4 发布推动硬件板块上涨,港股涨幅更大;2013 - 2015 年 4G 商用和智能机平价推动行情向软件应用扩散 [22][23] 2016 - 2018 年:供改棚改 + 南下资金大举流入 - 2016/01 - 2018/07 期间,恒生指数跑赢沪深 300 指数 38 个百分点 [29] - 2016 年初港股低估,PB 处于历史最低分位,AH 股溢价指数分位数为 90%,配置价值凸显 [30] - 供给侧改革推动基本面向好,2016 - 2017 年改革和棚改使实际 GDP 增速和港股归母净利累计同比上升;2016 年美联储未加息,海外流动性相对宽松 [35] - 南下资金流入是重要支撑,2016、2017 年累计净流入分别达 2112、2943 亿元,内地投资者成交占比从 2013 年的 13% 增长到 2018 年的 28% [36] - 2016 年受益于供改棚改的能源材料率先上涨,能源和材料板块企业盈利修复,周期板块领涨;2017 年南下资金和外资加持下,互联网消费龙头崛起,软件服务、医疗和可选消费行业涨幅居前 [50][51] 2019 - 2021 年:基本面快速修复 + 流动性宽松 - 2019/09 - 2021/02 期间,恒生科技指数涨 187%,较沪深 300 指数超额收益达 137 个百分点 [60] - 外部海外流动性宽松,2019 年美联储降息,2020 年两次降息并重启量化宽松;内部疫情后我国经济更快复苏,港股企业盈利快速改善,恒生科技盈利回升更快、幅度更大 [61][62] - 中概股回港上市潮吸引内外资流入,2019、2020 年多个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2020/01 - 2021/02 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超 9000 亿元,2020/05 - 2021/05 外资持续流入 [63] - 2019 年中美摩擦催生科技国产替代行情,港股半导体等板块股价上涨;2020 年新冠疫情催化数字化转型,港股互联网龙头引领上涨 [68][69]
龙蟠科技旗下公司签超50亿元销售协议;百川能源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2%股份 | 新能源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2 07:43
龙蟠科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销售合同 - 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及控股孙公司南京锂源与楚能新能源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预计2025年至2029年间销售1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总销售金额超50亿元[1] - 此次长单凸显下游储能市场持续扩容,头部企业加速绑定供应链[1] - 长期订单锁定利润,但需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及技术迭代影响[1] 百川能源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曹飞因个人投资及资金安排需求,计划减持不超过2681.71万股,占总股本2%[2] - 减持期间为2025年6月3日至2025年9月2日[2] 安宁股份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拟以65.08亿元现金取得攀枝花市经质矿产100%股权,目标公司及其关联企业目前处于实质合并重整程序中[3] -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司已提交《重整投资方案》但尚未签署正式协议[3] - 此次收购有望提升公司在矿产资源领域的竞争力[3]
龙蟠科技:常州锂源及南京锂源签署超50亿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销售合同
快讯· 2025-05-09 18:07
智通财经5月9日电,龙蟠科技(603906.SH)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及控股孙公司南京锂源与 楚能新能源全资子公司武汉楚能、孝感楚能及宜昌楚能共同签署《生产材料采购战略合作协议》及《补 充协议》,预计自2025至2029年间常州锂源及南京锂源合计向买方销售1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总销 售金额预计超50亿元。 龙蟠科技:常州锂源及南京锂源签署超50亿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销售合同 ...
每日速递|比亚迪和青山控股撤回智利锂电项目
高工锂电· 2025-05-09 17:58
电池 - 楚能新能源与英国Immersa签署2.5GWh战略合作协议 围绕自主研发的5MWh电池预制舱CORNEX M5展开深度合作 [2] 材料 - 比亚迪和青山控股撤回在智利建设锂电正极厂的计划 已通知智利当局不再推进该项目 [4] - 恩捷股份子公司湖南恩捷前沿新材料在玉溪投资3亿元建设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生产项目 分三期建设 最终形成年产1000吨产能 [5] - 容百科技出口美国产品主要来自韩国工厂 因韩国是关税洼地 中国产产品已基本不再出售到美国市场 [6][7] - 宸宇富基在望城经开区投资2.6亿元建设研发中心及年产2万吨负极材料生产线 预计10月竣工 [8] 电池回收 - 金晟新能源在湖北黄冈投资超百亿元建设退役电池综合利用项目 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40万吨退役电池的产能 [9][10]
川发龙蟒(002312) - 002312川发龙蟒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09 16:22
投资者关系活动信息 - 活动类型包括特定对象调研、分析师会议、券商交流会 [1] - 参与单位有中信证券、申万宏源证券等众多机构及个人投资者 [1] - 活动时间为2025年3月至5月多个时段 [1] - 活动地点为公司总部15楼展厅及会议室、券商交流会议 [1] - 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宋华梅和证券事务代表宋晓霞 [1]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接待人员介绍公司主营业务、战略规划、核心优势、近期重大项目、矿产资源等基本情况 [2] 分红情况 - 2022年、2023年分别现金分红4.16亿元、1.7亿元,占当期净利润39%、41% [2] - 2024年度拟每10股派1.41元,预计分红2.66亿元,占当年净利润50%,待股东大会审议 [2] - 未来将持续有效实施利润分配,维护投资者利益 [2]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 - 磷化工主营产品总产量同比增加 [2] - 实现营业收入20.84亿元,同比增长24.70% [2]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3.93% [2] - 剔除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影响后,经营性净利润同比增长 [2] 收购进展 - 2025年2月子公司南漳龙蟒拟收购天宝公司60%股份,已完成经营者集中审查,待交割过户 [2] - 2024年末受让国拓矿业51%股权,完成过户,间接控股斯曼措沟锂辉石矿 [2] - 2025年初竞得天盛矿业10%股权,已签合同并付款,待工商变更登记 [2] 项目投产进展 - 德阿项目一期2万吨磷酸铁锂装置量产量销,4万吨装置调试试生产,10万吨磷酸铁装置及配套收尾,50万吨硫酸装置年中试生产 [4] - 攀枝花项目一期5万吨磷酸铁装置投产,30万吨硫酸装置年中试生产 [4] 资本开支计划 - 未来两年资本开支计划在确保磷化工领先地位基础上,向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布局矿产和新能源材料业务 [5] 磷矿产量规划 - 体内磷矿资源储量约1.3亿吨,2024年生产磷矿224.93万吨,同比增长16.01% [6] - 天瑞矿业设计产能250万吨/年,2024年产量140.57万吨 [6] - 白竹磷矿设计产能100万吨/年,2024年产量84.37万吨 [6] - 绵竹板棚子磷矿规模60万吨/年,推进环评、林地审批等工作 [6] 联营企业影响 - 2022年取得重钢矿业49%股权,完善矿产资源配置 [7] - 2024年按权益法确认重钢矿业投资收益约0.94亿元 [7] 预付款增幅原因 - 2025年第一季度预付款项同比增加54.98%,因阶段性原料采购增加 [7]
华友钴业20250508
2025-05-08 23:31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华友钴业[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公司估值较低**:2024 年利润 40 多亿元,估值 14 倍;预计 2025 年利润 50 亿元,对应估值约 11 倍;2025 - 2027 年预计净利润分别为 50 亿、62 亿和 65 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 11 倍、9 倍和 8 倍,低于同行业平均 PE[2][4][9] - **金属价格上涨将带动业绩增长**:金属钴、镍、锂价格已跌至历史底部,具备上涨基础,新能源上游产品价格同涨同跌,一旦三种金属同步上涨,公司业绩弹性大[2][6] - **钴价有望大幅上涨**:钴资源处于长周期历史底部,上涨基础为需求放量、供给收缩及全球流动性宽松;刚果金 2025 年 2 月开始禁矿致供给收缩超 30%,固态电池即将放量、三元电池有望重回主流带动需求增长[2][7][13] - **镍价后续具备上涨基础**:印尼镍供给占全球 60%,矿业政策致成本攀升,镍价已跌至全球镍矿成本 75%分位线附近,高成本矿山减产,供需过剩幅度收窄,成本上升夯实镍价底部[2][8] - **锂价有望大幅上涨**:锂资源供需错配与钴类似,处于历史底部,预计 2025 年锂价中枢七八万元左右,本轮产能出清已进行 2 年 4 个月,随着出清推进及需求好转,锂价有望上涨[2][9] - **公司转型成功且产业布局完善**:从单纯钴加工商转型为新能源上游综合性企业,涉足镍和锂,在全球镍市场占龙头地位,锂也占一定份额;坚持 3D 一体化发展思路,在非洲和印尼拥有资源,形成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及五大事业群,实现全球布局[3][10] - **公司盈利韧性强劲**:2021 - 2023 年营收稳定增长,但增速因钴、镍、锂价格下跌而放缓,毛利下降仍能维持盈利水平,抗压能力强[5][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钴价历史走势**:过去 20 年经历三次大牛市,每次上涨周期约两年,分别受全球流动性宽松、需求转变、新能源汽车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12] - **固态电池发展影响**:到 2027 年前后有望达到商业化阶段,2026 年前后质量将提升,放量将推动未来多样化商品需求增长,带动钴需求增长,三元材料有望重新成为动力电池主流正极材料[14] - **全球镍市场供应**:全球镍产量 380 万吨,印尼产量约 220 万吨,占 60%左右;2024 年全球镍供应增量 135 万吨,印尼增量 150 万吨,其余地区减产 16 万吨;印尼采用配额制,成本持续上升[16][17] - **锂市场价格变化**:过去十年经历两轮大牛市,每个周期约两年,上涨原因均为供需错配,高需求与资本开支不足导致缺口[19][20]
国家战略下的材料突围:"十五五"新材料万亿级机遇与十大观点
材料汇· 2025-05-07 22:51
核心观点 - 细分领域呈现差异化增长:半导体材料增速50%、新能源材料52%、生物医用材料87%构成三大增长极,传统结构材料增速稳定在8-10% [2] - 新兴领域快速崛起:AI服务器-高频高速材料增速60%,新能源汽车-MLCC 100%、折叠屏-UTG玻璃30%、氢能-质子交换膜国产化率60% [2] - 产业链发生变化:半导体材料形成"晶圆厂+材料厂"捆绑开发模式,新能源材料呈现车企+电池厂+材料商三位一体化 [2] 市场现状分析 - 产业规模与结构:2024年中国创新材料市场规模达6万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1万亿元,半导体材料(增速50%)、新能源材料(52%)、生物医用材料(87%)为三大增长极 [10] - 应用领域重构:传统应用占比从2019年65%降至2023年48%,新兴领域如AI服务器(CCL用量增长60%)、新能源汽车(MLCC需求增长100%)快速崛起 [11] - 区域分布:长三角占半导体材料45%份额,珠三角主导新能源材料,京津冀形成生物医用材料集群优势 [10] 竞争格局与产业链演变 - 行业集中度提升:呈现"国家队引领+民营专精"双轨格局,中国建材集团2023年研发投入超100亿元 [12] - 产业链协同创新:半导体材料领域形成"晶圆厂+材料厂"捆绑开发,新能源材料呈现"车企+电池厂+材料商"三位一体研发 [12] - 渠道变革:传统经销模式占比降至40%,定制化服务(35%)、技术授权(15%)、联合研发(10%)等增值模式成为主流 [1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材料基因组工程颠覆研发模式:中科院将新型锂电电极材料研发周期缩短70% [16] - 生产工艺突破:中复神鹰碳纤维单线规模全球最大,单位成本下降40%;中材科技锂电池隔膜厚度降至5μm,良品率达90% [16] - 基础研究短板:新材料领域发明专利仅占全球12%,远低于美国的38% [16] 未来预测分析 - 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万亿元,2030年突破3万亿元,CAGR保持18% [19] - 增长引擎:国产替代深化(12英寸硅片自给率从15%提升至50%)、技术迭代红利(固态电池材料CAGR 60%)、新兴应用拓展(AI服务器材料需求年增30%) [19] - 技术趋势:聚焦极限性能突破、智能化升级、绿色制造、跨界融合四大方向 [20] 重点关注新材料 - 半导体材料:高端光刻胶、航空发动机材料 [7] - 新能源材料:固态电池、高温超导材料、钙钛矿光伏材料 [8] - 新兴应用材料:高频高速材料、MLCC、UTG玻璃、硅碳负极 [10] - 跨界融合材料:AI+新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 [10]
格林美:“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双轨驱动业绩创新高,海外园区+技术创新打开增量新通道
全景网· 2025-05-07 10:04
2025年5月6日,格林美(SZ.002340)通过印尼苏拉威西和中国深圳两地现场连线并在线直播的形式,举办了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许开华教授,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周波,高级副总、青美邦园区总经理彭亚光,高级副总、中央研究院院长张坤博士,董事、高级副总、董 事会秘书潘骅等十一名公司高管出席。在活动中,许开华教授和张坤博士分别做了经营发展报告和创新发展报告,向两地现场的近千名参会人及线上数十万 投资者充分阐述了格林美的核心竞争力及对未来产业格局、技术创新、ESG价值的深入理解与成功实践。 此前发布的公司2024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8.75%,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10.20亿元,增长9.19%;扣非 净利润12.91亿元,增长636.24%;经营现金流量净额30.55亿元,增长41.14%;综合毛利率提升3.05%,达到15.29%。2025年业绩继续开门红:一季报显示,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96亿元,同比增长13.67%;归母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0%。 尖端技术服务国家创新战略 跨国育才奠定发展基业 作 ...
浙江荣泰(603119):主业中枢有望抬升 人形机器人业务打开增长天花板
新浪财经· 2025-05-03 16:38
业绩表现 - 24年全年营收11.35亿元,同比增长41.80%,归母净利润2.30亿元,同比增长34.02%,扣非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37.51%,毛利率34.55% [1] - 25Q1营收2.66亿元,同比增长23.61%,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增长27.08%,归母净利润率22.56% [1] - 营收呈逐季攀升态势,受益于新能源客户项目持续放量和新项目量产 [1] 行业政策影响 - 最新电池安全标准GB38031-2025将热失控防护要求从"提前5分钟预警"修改为"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提升对云母产品的需求 [2] - 公司云母产品是新能源车热失控防护核心部件,需求预计持续提升 [2] 并购与业务拓展 - 并购微型丝杠龙头狄兹精密51%股权,创始股东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不低于800/2700/3500万元 [3] - 卡位灵巧手领域,与特斯拉等核心客户合作关系紧密,机器人业务进展顺利 [3]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量产推进,灵巧手为最大增量环节,公司有望打开增长天花板 [3] 海外产能布局 - 2022年成立新加坡荣泰和越南荣泰,24H1以来泰国工厂(年产1.8万吨新材料)和墨西哥工厂(年产50万套零部件)建设稳步推进 [4] - 海外产能释放将支撑业绩增长,未受美国加征关税实质影响 [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为15.76/22.48/33.34亿元,CAGR达43.2%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27/4.65/6.97亿元,CAGR达44.6% [5] - 公司作为新能源云母材料赛道龙头,护城河牢固,人形机器人业务打开成长空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