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加快应用,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新质生产力推高“工业第一城”
深圳商报· 2025-08-09 00:43
深圳202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 - 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工业增长,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1] 机器人产业 - 优必选联合研发的机器人"天工Ultra"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夺冠 [1] - 深圳聚集"机器人谷""具身智能港",产业链企业包括越疆科技、速腾聚创、优必选等 [1] - 南科大、清华深研院等近10所高校和机构聚集在"谷内" [1] - 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民用无人机增长59.0%、工业机器人增长38.0%、3D打印设备增长35.8% [1] 人工智能产业 - 雷鸟创新推出X3 Pro智能眼镜,大疆农业无人机搭载具身智能大模型 [2] - 腾讯自研大模型"混元"发力全模态领域 [2] - 深圳计划到2026年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 [2] - 目标集聚不少于10家现象级人工智能终端企业,产量突破1.5亿台 [2] - 计划推出50款以上爆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 [2] 低空经济 - 前海蛇口区域崛起为低空经济高地,聚集丰翼科技等头部企业 [2] - 深圳消费级和工业级无人机产量全球领先 [2] 新能源汽车 - 比亚迪"深圳号"滚装船搭载6817辆新能源汽车驶向欧洲 [2] 战略性新兴产业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2.3% [3]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3] -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总数达1025家 [3] - 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总数达95家 [3] - 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与空天产业集群增加值分别增长12.7%、15.9%、26.4% [3]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9.2%,占全国22.3% [3] 资本动态 - 京东战略投资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等具身智能企业 [2]
“两山”践悟二十载 浙江湖州“绿满金生”闯新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8-09 00:30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湖州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20年来实现生态文明从"先行地"到"示范地"的跨越,构建了立法、标准、体制、数智、文化"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2] - 累计发布生态文明建设标准130余项,其中13项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制定12部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 [2] - 获得多项国家级生态文明称号: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区县全覆盖的地级市等 [2] 环境质量改善 - PM2.5浓度改善幅度57.03%,空气优良率改善幅度56.51% [3] - 入太湖水质连续17年保持Ⅲ类及以上,2024年首次实现Ⅱ类水全覆盖 [3] - 太湖新溇港引入麋鹿和黇鹿,生物多样性大为改观 [3] 绿色经济发展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近20年下降约48% [5] - 高新技术企业从2008年58家增长至2024年2071家 [5] - 构建"2+8"高能级平台体系,聚集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半导体及光电、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6] 产业转型升级 - 长兴蓄电池行业企业从175家减少到16家,但销售收入提高14倍 [6] - 南浔整治提升企业1.3万家,"三电一板"块状经济实现蜕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6] - 德清实现科技创新鼎、天工鼎、大禹鼎等"六鼎大满贯",是全国唯一一二三产均为国家级平台的县域 [6] 生态价值转化 - 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法",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7] - 吴兴区溇港文化农业旅游项目通过"VEP气候贷"获得授信3亿元,节约资金成本600万元 [7] - 对VEP增值项目提供优先准入、额度提升、利率优惠等绿色信贷倾斜政策 [7] 共同富裕成效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缩小至1.53,远低于全国和浙江省水平 [8] - 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95%以上 [8] - 安吉累计吸引青年入乡近4.3万人,每年新增常住人口1万左右 [8]
30+电池冷板重点企业揭秘
DT新材料· 2025-08-09 00:03
新能源电动汽车热管理技术发展 - 传统空气冷却技术面临散热效率低、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的挑战,难以满足快充和高负荷放电需求[1] - 液冷技术成为主流发展方向,通过冷板与冷却液直接接触实现高效热交换,提升电池工作温度区间[1] - 液冷系统可提升续航能力10-15%,延长电池循环寿命30%以上[1] 国际企业热管理技术布局 - **法雷奥**:提供直冷式/大尺寸/柱状电池冷板,覆盖电池/空调/电加热器等5大热管理板块[5][7] - **马勒**:开发仿生结构电池冷板,热力学性能提升20%以上[8][10] - **日本电装**:全球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品涵盖空调/散热器/电子控制等13大品类[11][13] - **德纳**:专注传动/密封/热管理技术,已开发燃料电池热管理解决方案[14][17] - **摩丁制造**:工程传热系统供应商,服务汽车/非公路车辆OEM市场[19] - **Boyd**:提供完整电池热管理方案,包括定制化冷板设计[21][23] 国内企业产能与技术突破 - **三花控股**:全球汽车空调控制部件龙头,年产能超500万套[24] - **飞荣达**:佛山基地冷板产能72万套/年,在建储能类产线[25][27] - **纳百川**:掌握口琴管式/冲压式/挤压板式全系列冷板技术[28][30] - **纵贯线科技**:国内唯一直冷技术厂商,液冷技术市占率前三[31] - **银轮股份**:形成四大产品平台,新能源热管理收入占比35%[32][34] - **贵州永红**:建成80万套钎焊散热器年产能,引进国际先进制管/装配系统[35][37] 行业供应链与市场格局 - 液冷板采购以外部为主,宁德时代采用纳百川/纵贯线/银轮等多家供应商[68] - 比亚迪采用自制+外购混合模式,部分冷板自主生产[68] - 专业液冷板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集中度CR5不足40%[69]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将聚焦新能源汽车/储能等6大主题,展示微射流冷却/Chiplet热管理等前沿技术[71]
今日新闻丨全新问界M7、深蓝L06、小鹏X9增程版、岚图追光L、新款极氪001等新车亮相工信部!
电动车公社· 2025-08-09 00:01
工信部第398批新车公示 - 新款极氪001车身尺寸4977*1999*1545/1533mm,轴距3005mm,单电机版最高功率370kW,双电机版总功率680kW,搭载Thor-U芯片和900V高压系统[6] - 全新问界M7车身尺寸5080*1999*1780mm,轴距3030mm,增程版有单双电机版本,纯电版双电机功率160kW/227kW,可选激光雷达[12] - 小鹏X9增程版车身尺寸5316*1988*1785mm,轴距3160mm,搭载1.5T增程器和210kW电机,使用中创新航磷酸铁锂电池[17] - 昊铂A8车身尺寸5130*1966*1500/1492mm,轴距3020mm,搭载1.5L增程器和磷酸铁锂电池,可选华为乾崑智驾系统[21] - 广汽埃安i60车身尺寸4685*1854/1876*1660mm,轴距2775mm,增程版1.5L发动机,纯电版电机功率165kW/150kW[24] - 深蓝L06车身尺寸4830*1905*1480mm,轴距2900mm,增程版1.5L发动机+175kW电机,纯电版200kW电机[29] - 岚图追光L车身尺寸5125*1985*1522/1505mm,轴距3010mm,搭载1.5L发动机和150/230kW电机,可选华为乾崑ADS[34] - 北汽极狐T1车身尺寸4337*1860*1572mm,轴距2770mm,纯电版电池功率70kW/95kW,使用磷酸铁锂电池[45] 极氪产品规划 - 极氪001下半年将进行智能化升级,搭载Thor-U芯片和900V高压系统[6] - 极氪007将对内外饰细节进行调整[6] - 极氪7X部分车型将搭载Thor-U芯片和900V高压系统[6] - 极氪其他在售车型今年暂无更新计划[6] 问界M7动态 - 问界官方已预热全新M7,公布黑白车身配色和黑曜套件选配[12] - 新车登录工信部目录,距离上市更近一步[12] - 预计将为问界销量带来贡献[12] 小鹏X9增程版 - 小鹏X9增程版将于今年四季度推出[17] - 目前工信部公示信息较少,详细内容待预售阶段公布[17] 昊铂品牌发展 - 昊铂A8定位中大型增程轿车[21] - 昊铂品牌销量仍有上升空间[21] - A8上市后可能与现有车型形成合力推动增长[21] 广汽埃安现状 - 埃安i60动力配置与埃安霸王龙类似[24] - 埃安销量走势略有疲软[25] - 新车有望拓展市场触达更多用户[25] 深蓝汽车新品 - 深蓝L06是深蓝汽车独立后首款新车[29] - 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形式[29] - 定价预计低于深蓝L07[29] 岚图追光L升级 - 岚图追光L定位高端轿车,是今年两大旗舰之一[34] - 更新设计并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34] - 产品力提升可满足更多智能豪华车需求[34] 北汽极狐动向 - 极狐T1定位全新纯电小车[45] - 预计8月下旬开启预售,首批量产车已下线[45] - 若产品力强劲或可提升品牌市场地位[45]
奇瑞再压注,智界独立!研发要翻番增至五千人,还有这些变化
南方都市报· 2025-08-08 23:56
智界品牌战略升级 - 奇瑞汽车与华为签订智界品牌战略2.0合作协议,投入超百亿元研发资金,研发团队规模将从2000人扩至5000人 [1][3] - 智界新能源公司成立,实现产销服一体化独立运作,多款高端新品将于2025年发布 [1][3][5] - 品牌定位比问界更年轻、时尚且偏商务,产品矩阵将不再推出低于S7定位的车型 [3] 研发与运营架构 - 智界在深圳、上海、芜湖设立研发中心,深圳造型中心与华为研发中心地理位置紧密,便于协同 [3] - 2024年一季度智界升级为独立事业部,由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直接负责战略规划,华为提供技术及销售支持 [4] - 安徽智界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由奇瑞全资控股,强化独立运营 [5] 销售渠道与品牌生态 - 销售网点采用"鸿蒙智行-智界双标"模式,专营店将于8月底陆续建成 [3] - 智界仍归属鸿蒙智行生态,奇瑞保持全资控股身份,否认与星纪元存在"内耗"问题 [4][6] 市场表现与挑战 - 在售车型S7和R7上半年销量持续下滑:S7从去年底月销1833辆跌至600辆,R7从15903辆跌至3000多辆 [6][7] - R7销量后劲不足,年初单月破万辆后回落至5000辆左右 [7]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谈市场需求:当下汽车颜值是第一位
中国经营报· 2025-08-08 23:21
汽车消费趋势变化 - 汽车消费市场呈现年轻化、个性化趋势,新生代消费者购车需求差异巨大[1] - 当前购车主力人群为20-39岁中青年,对外观要求高,偏好运动化、年轻化设计,对智能化接受度高[4] - 消费者评估标准从"品牌溢价"转向"独特价值",更注重价优物美和智能驾驶技术[1] 设计战略升级 - 公司提出"颜值第一"新战略,将设计优先级提升至科技与成本之前[1][5] - 在上海新增两栋楼专门用于造型团队,给予资源倾斜[6] - 全新P7采用减法设计理念,通过高光曲面表现张力,融合感性与理性元素[4] - 行业普遍存在设计研发投入不足现象,公司年自动驾驶训练费用达20亿元但设计投入未匹配[4] 技术研发重点 - 安全与品质被视为基础要素,同时布局硬软融合、跨域融合研发[3][7] - 超高算力成为解决高速场景(如200公里/小时)智能驾驶安全的关键[7] - 产品开发考虑全球化布局,需应对不同国家法律法规差异[8] 行业竞争格局 - 新势力车企正推动行业从"硬件质量为主"转向"软件+硬件+全球质量"综合体系[8] - 国家三部委联合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要求企业落实全链条风险防范[8] 产品定位演变 - 公司产品定位从"科技第一"转变为"颜值第一",但科技投入仍显著高于设计[1][7] - 设计被重新定义为技术范畴,需找到核心差异点满足用户情绪价值[4]
MG陈萃:加速MG4渠道布局,半固态电池版车型年内交付
新京报· 2025-08-08 23:14
MG4预售及定价策略 - MG4预售价为7.38万元,是同级别车型中起售价最低的 [1] - 公司内部为定价做了很多努力,旨在展示诚意并扩大市场份额 [1][2] - 预售24小时内订单达11067辆,超出预期 [1] - 月销量目标设定在8000-12000辆之间 [1][2] 产品竞争力与技术亮点 - MG4搭载电解液仅5%的半固态电池,是市面上首款量产半固态电池车型 [1][3] - 半固态电池版车型将于9月发布并在年内交付,在寒冷地区表现优异 [3] - 公司认为MG4在产品力上不逊色于任何竞争对手 [2] - 已实现与OPPO的智行手车互联,覆盖全国80%以上手机型号 [4] 渠道建设与市场策略 - 目前渠道是公司最关注的短板,正在加速建设 [2] - 已开设80家快闪店,重点布局山东、广东、浙江等省份 [1] - 公司承认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声量有待提升,正通过产品力和价格策略扩大份额 [2] 行业合作与智能化 - 与OPPO合作实现语音控制车辆功能,包括远程调整空调、自动泊车等 [4] - 行业正经历来自互联网公司和手机厂商的两波冲击 [4] - 未来将继续深化与OPPO的合作,扩大车手互联覆盖范围 [4]
对话|MG陈萃:加速MG4渠道布局,半固态电池版车型年内交付
贝壳财经· 2025-08-08 23:02
产品定价与竞争力 - MG4预售价7.38万元,为同级别最低价格 [1] - 公司内部为定价做出大量努力,旨在展示市场诚意 [1][5] - 产品力不逊色于竞品如海豚、星愿等 [4] 销量目标与渠道建设 - 月销量目标设定为8000-12000辆 [2][5] - 预售24小时订单达11067辆 [2] - 渠道短板为当前重点,已开设80家快闪店,覆盖山东、广东等6省 [2] 技术亮点 - MG4搭载电解液仅5%的半固态电池,为国内首款量产车型 [2][6] - 半固态电池版9月发布,年内交付,冬季续航表现优异 [6] - 与上汽清陶合作开发半固态电池技术 [6] 跨界合作与智能化 - 与OPPO实现智行手车互联,支持语音控制车辆及手机双向操作 [8][9] - 车手互联功能覆盖全国80%以上手机型号,未来将扩大覆盖 [9] - 行业面临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带来的软件能力冲击 [7]
碳酸锂月报:矿端持续扰动-20250808
五矿期货· 2025-08-08 22: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碳酸锂与活跃品种走势逐渐分化,锂盐供需格局改善依赖于矿端实质减量,下半年旺季临近,大型矿产供给预期调整对盘面影响显著;周四、周五在江西矿山消息扰动下,多头情绪主导盘面,当前矿端消息多无法证伪,供给减量持续性有待观察;近期消息面带来的情绪波动频繁,资金博弈不确定性较高,建议投机资金谨慎观望,碳酸锂持货商结合自身经营可适时把握进场点位,后市需留意产业链信息和市场氛围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月度评估及策略推荐 - 8月8日,五矿钢联碳酸锂现货指数早盘报69832元,周涨1.45%,过去一月内涨11.5%,MMLC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70000元;同日广期所LC2511收盘价76960元,周内涨11.2% [12] - 8月7日,SMM国内碳酸锂周度产量19556吨,环比上周增13.2%,锂辉石碳酸锂产量历史新高,锂云母和盐湖碳酸锂开工率反弹,国内碳酸锂产量回归高位;6月智利出口中国碳酸锂约1.02万吨,7月海外供给压力较小;2025年7月智利碳酸锂出口数量为2.09万吨,环比增加43%,同比增加4%,其中出口到中国1.36万吨,环比增33%,同比减少13% [12] - 乘联会预计7月新能源汽车零售可达101万左右,渗透率有望提升至54.6%;1 - 6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同比增26.2%;7月磷酸铁锂产量环比增加约3.1%;8月预计正极材料产量环比增量略有扩大 [12] - 8月7日,国内碳酸锂周度库存报142418吨,环比上周 + 692吨(+ 0.5%),供给回暖,暂未出现持续去库;8月7日,广期所碳酸锂注册仓单16443吨,8月新注册仓单约1.09万吨 [12] - 矿价跟随锂盐价格调整,8月8日,SMM澳大利亚进口SC6锂精矿报价为750 - 820美元/吨,周涨5.37%,过去一月涨18.5%;高成本硬岩矿供给压力7月开始缓解,资源端出清进程延后 [12] 期现市场 - 8月8日,五矿钢联碳酸锂现货指数早盘报69832元,周涨1.45%,过去一月内涨11.5%,MMLC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70000元;同日广期所LC2511收盘价76960元,周内涨11.2% [20] - 交易所标准电碳贸易市场贴水均价约为 - 100元;碳酸锂合约持仓净空头增加 [23] - 电池级碳酸锂和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价差为2100元;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差5910元 [26] 供给端 - 8月7日,SMM国内碳酸锂周度产量19556吨,环比上周增13.2%,锂辉石碳酸锂产量历史新高,锂云母和盐湖碳酸锂开工率反弹,国内碳酸锂产量回归高位;2025年7月国内碳酸锂产量81530吨,环比增4.4%,同比增25.5%,前七月累计同比增40.6% [31] - 7月锂辉石碳酸锂产量44810吨,环比上月 + 13.6%,同比增47.9%,前七月累计同比增73.8% [34] - 7月锂云母碳酸锂产量18000吨,环比上月 - 7.6%,前七月累计同比增21.0% [34] - 7月盐湖碳酸锂产量环比减7.6%至12340吨,1 - 7月累计同比增15.6%,部分盐湖减产或停产,盐湖碳酸锂产量旺季出现回落 [37] - 7月回收端碳酸锂产量6380吨环增9.8%,1 - 7月累计同比增17.4% [37] - 2025年6月中国进口碳酸锂17698吨,环比减少16.3%,同比减少9.6%,其中从智利进口碳酸锂11853吨,从阿根廷进口5094吨;1 - 6月中国碳酸锂进口总量约为11.8万吨,同比增加10.7% [40] - 6月智利出口中国碳酸锂约1.02万吨,7月海外供给压力较小;2025年7月智利碳酸锂出口数量为2.09万吨,环比增加43%,同比增加4%,其中出口到中国1.36万吨,环比增33%,同比减少13% [40] 需求端 - 电池领域在锂需求中占绝对主导,2024年全球消费占比87%,未来锂盐消费主要增长点仍依靠锂电产业增长,传统应用领域占比有限且增长乏力,陶瓷玻璃、润滑剂、助熔粉末、空调和医药等领域用锂占比仅有5% [44] - 乘联会预计7月新能源汽车零售可达101万左右,渗透率有望提升至54.6%;1 - 6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同比增26.2% [47] - 1 - 6月欧洲新能源汽车总计销量119.1万辆,同比去年增24.8% [50] - 1 - 6月美国新能源汽车总计销量76.1万辆,同比去年增6.4% [50] - 6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29.2GWh,环比增长4.6%,同比增长51.4%;1 - 6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697.3GWh,累计同比增长60.4% [53] - 6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8.2GWh,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35.9%;1 - 6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9.6GWh,累计同比增长47.3% [53] - 7月磷酸铁锂产量环比增加约3.1%;8月预计正极材料产量环比增量略有扩大 [56] 库存 - 8月7日,国内碳酸锂周度库存报142418吨,环比上周 + 692吨(+ 0.5%),供给回暖,暂未出现持续去库;8月7日,广期所碳酸锂注册仓单16443吨,8月新注册仓单约1.09万吨 [63] - 正极材料库存周期一周左右 [66] - 动力电池库销比处于近期中值,因抢出口储能电池库存位于近年低位 [66] 成本端 - 矿价跟随锂盐价格调整,8月8日,SMM澳大利亚进口SC6锂精矿报价为750 - 820美元/吨,周涨5.37%,过去一月涨18.5%,海内外资源端出清将放缓 [74] - 6月国内进口锂精矿42.8万吨,同比 - 18.1%,环比 - 17.2%;1 - 6月国内锂精矿进口280.6万吨,累计同比 - 0.2% [77] - 2025年上半年,澳大利亚来源锂精矿进口同比增6.1%,非洲来源锂精矿进口同比降13.0%,高成本硬岩矿供给压力7月开始缓解 [77]
沙龙报名 | 科创未来行:探索智驾时代中国汽车创新之路
第一财经· 2025-08-08 22:39
行业趋势 -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汽车行业迎来由AI驱动的"智能化"二次跃迁 [1] - 中国车企在电动化时代通过前瞻布局与创新应用不断打破行业边界 重塑产业生态格局 [3] - 智驾时代渐行渐近 中国汽车产业或将成为全球创新技术与产业资本的汇聚舞台 [3] 行业活动 - 第一财经将于2025年8月20日在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举办"智行·聚变"主题沙龙 聚焦AI技术驱动的汽车产业革新 [3][4] - 活动由蔚来资本 璞跃中国 陆家嘴传媒联合主办 嘉定新城和汇正财经特别支持 [3] - 活动议程包含主题演讲与圆桌对话 涵盖全球汽车工业智能化 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 中国创新吸引全球资本等议题 [5][6] 技术应用 - 人工智能正深度渗透汽车产业链各环节 从制造端到应用端 推动智能驾驶发展 [1] - 法雷奥中国将分享人工智能在感知 自动驾驶和自动泊车中的具体应用 [5] 产业生态 - 第一财经推出"1科创"生态服务平台 打造覆盖全周期与全链条的企业赋能体系 [3] - 活动将组织参观蔚来F2工厂 实地感受中国智造实力 [6] - 圆桌对话将探讨生态协同推动中国智驾高质量发展 以及创新引领下的全球汽车产业重心迁徙 [5][6] 参与机构 - 参与机构包括蔚来资本 璞跃中国 主线科技 赛恩领动 纽劢科技 小马智行 东软睿驰等企业 [5][6] - 演讲嘉宾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法雷奥中国 蔚来资本等机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