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通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上半年已完工17项市级疏堵工程,中度拥堵天数减少17天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4 13:29
交通拥堵改善 - 上半年中心城区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为5.64,同比下降6.47%,中度拥堵天数减少17天 [1] - 海淀区和石景山区交通指数降幅明显,分别下降9.03%和7.86% [1] - 工作日高峰时段地面公交、小汽车等运行速度均有所提升 [1] 出行量变化 - 全市和中心城区工作日日均出行量分别为5518万人次、3421万人次,同比分别上升1.9%、0.2% [1] 轨道交通建设 - 17号线剩余段(工人体育场-十里河)、6号线南延(潞城-东小营南)的车站及区间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 [1] - 开通后将进一步加密北京的轨道交通网络 [1] 公交优化 - 优化常规公交线路62条,增加线网覆盖46.6公里,削减重复线路长度122.2公里、重复设站288处 [1] - 方便77个居民小区出行 [1] - 轨道公交50米接驳比例提升,全市50米接驳率提升至90% [1] - 完成23条通学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新打造15条敬老爱老线路 [2] 断头路治理 - 成功打通28条"断头路",如东六环西侧路、玉津路等 [3] - 西城区马连道东街"断头路"贯通后,周边居民减少800米绕行 [3] 道路建设 - 通马路改扩建工程道路段、京密路(太阳宫北街-机场南线)实现全线通车 [4] - 京密路新国展段(机场南线-安华街段)5.4公里辅路开通 [4] - 东六环改造工程(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开通试运营,通行隧道最快仅需7分钟 [4] 交通枢纽建设 -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装修工程完成至90% [5] - 望京西综合交通枢纽、通马路综合交通枢纽等主体工程均已完成 [5] 停车设施 - 上半年中心城区新增停车场141个、停车位超2万个 [5] - 完成新增错时共享停车场133个,共享停车位10304个 [5] 交通秩序治理 - 50个轨道站点非机动车秩序治理已完成35处 [5] - 40个"学医景商"点位周边治理有序推进,颐和园等29处重点区域非机动车停放已规范 [5] - 161处重点路口开展48处治理,非机动车、行人违法执法量同比上升37.8% [6] 交通枢纽优化 - 北京南站恢复洋桥南滨河路南向北封闭路段通行,公交车进站距离缩短约2公里,时间减少10余分钟 [6] - 朝阳火车站与朝阳站交通枢纽实现地下行车流线互联互通 [6] 疏堵工程 - 杜家坎缓堵综合治理工程新增450米辅路,进京方向路段平均通行时间由40分钟缩短至19分钟 [7] - 宛平桥断面交通量增长44% [7] - 今年30项市级疏堵工程已完工17项 [7] 重点点位治理 - 53个"学医景商"重点点位实施"一点一策"精准治理 [7]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前通过车道换位设计解决拥堵难题 [7] - 西城区西师附小开通6条通学公交线路,服务近700名学生 [7] 数字化出行 - 北京MaaS2.0实名注册用户已超567万人,累计碳减排83万余吨 [7]
北京成功打通东六环西侧路、玉津路等28条“断头路”
北京商报· 2025-07-14 12:34
轨道站点接驳优化 - 北京全面启动523个轨道站点、1661个站口接驳优化提升工作,通过"日巡查、周帮扶、月调度、季评价、年考核"机制推进落实 [1] - 50个重点轨道站点累计完成接驳步行道修复18010平米,站前广场修复30902平米,新增非机动车停车面积87901平米,清理废旧自行车834辆 [1] 桥下空间整治提升 - 市区两级交通部门已完成234座桥系环境整治,14座重点桥系完成提升,打造集交通优化、便民停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区域 [1] - 海淀区联想桥通过改造增设车道和停车位,丰台区将桥下空间治理与"点靓凉水河"行动结合推进一体化提升 [1] 断头路打通工程 - 成功打通28条"断头路",如东六环西侧路、玉津路等,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 [1] - 西城区马连道东街"断头路"贯通后,周边居民减少800米绕行距离 [1] 道路建设进展 - 通马路改扩建工程道路段、京密路(太阳宫北街-机场南线)实现全线通车,京密路新国展段5.4公里辅路开通 [2] - 东六环改造工程(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开通试运营,通行隧道最快仅需7分钟 [2] 交通枢纽建设 -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装修工程完成至90% [2] - 望京西综合交通枢纽、通马路综合交通枢纽等主体工程均已完成 [2] 停车设施建设 - 中心城区新增停车场141个、停车位超2万个 [2] - 完成新增错时共享停车场133个,共享停车位10304个 [2]
半年度IPO报告,有机构收获百倍回报
投中网· 2025-07-14 11:09
中国企业IPO退出分析 - 2025年上半年73家具有VC/PE背景的中企成功IPO,VC/PE机构渗透率为55.73%,中金资本参投7家企业居首,红杉中国参投6家次之,华金资本、君联资本各参投5家并列第三 [5][6] - VC/PE机构IPO账面退出回报总额1,057.61亿元,平均回报倍数3.83倍,6月单月退出金额最高达349亿元,4月平均回报倍数最高达9.11倍 [10] - 先进制造行业获投数量最多(16家),电子信息行业退出回报金额最高(273.97亿元),消费行业回报倍数最大(17.81倍) [10][13] - 港交所主板以582.03亿元成为账面退出回报最高的交易板块,上交所科创板和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VC/PE渗透率均达100% [14][15][16] 重点IPO退出案例 - IDG资本与启明创投投资影石创新十年,上市首日回报率分别达853倍和183倍 [20][22] - IDG资本投资Circle二级市场浮盈数十亿美元,D轮融资成本2.76美元/股对比上市首日回报约数十倍 [20][22] - XVC投资霸王茶姬获超百倍回报,2020年A轮投资62,008万美元对应首日回报率47,009.76% [20][22] 中国企业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131家中企IPO募资1,301亿元,数量同比增35.05%,金额同比增1.69倍,港交所以40家IPO和867.30亿元募资居首 [23][25][27][29] - 北交所涨幅38.72%领跑A股,江南新材首日涨幅606.83%为上半年最高,港交所主板与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包揽首日跌幅前五 [32][33][35] - A股募资TOP5合计120.74亿元同比增27.13%,中策橡胶(40.66亿元)、天有为(37.40亿元)居前 [42][44] 行业与地域分布 - 先进制造(26家)、消费(20家)为IPO数量前二行业,能源及矿业(336.95亿元)、消费(174.32亿元)募资增幅最高 [59][63][64] - 浙江地区以24家IPO数量居首,福建地区因宁德时代336.86亿元募资夺冠,浙江(250.64亿元)、广东(179.33亿元)紧随其后 [69][72] - 消费行业IPO数量同比增1.22倍,福建地区募资同比增20.85倍,香港地区IPO数量增8家 [73][74] 热门IPO企业 - 宁德时代以327.84亿元募资和12,778.27亿元市值双冠,海天味业(92.56亿元)、恒瑞医药(90.85亿元)分列募资二三位 [80][82] - 市值TOP10中消费行业占4席,包括海天味业(1,947.69亿元)、蜜雪集团(1,008.75亿元)和霸王茶姬(429.22亿元) [82] IPO政策动态 - 科创板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未盈利企业 [37][89][90] - 香港推出"科企专线"便利特专生科企业上市,6月港股发行加速至14家 [45][88] - SEC批准纳斯达克IPO流动性新规,要求实际募资额满足25%流动性指标 [86]
红利也往香江去
远川投资评论· 2025-07-14 10:37
险资举牌趋势 - 2025年上半年险资举牌上市公司19次,接近去年全年水平,显示资金配置需求迫切[1] - 被举牌公司集中于银行、环保、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低估值高分红行业,并多次南下举牌港股[2] - 保险资金面临资产端收益缩水困境,形成"甜蜜的负担",促使其转向权益市场寻求解决方案[2] 红利策略逻辑 - 高股息企业多分布于产业发展中后期行业,因业务增长空间有限而选择高比例分红[5] - 经济增速换挡背景下,市场偏好转向确定性高的分红资产,高股息股票重回主流视野[7] - 长端利率下行使高股息股票相对国债形成显著息差优势,吸引险资等长期资金[7] 中证红利指数特征 - 指数筛选连续三年分红且股息率最高的100只A股,当前整体股息率达5.5%,显著高于10年期国债1.67%的收益率[9][10] - 成分股集中于银行(24%)、煤炭(18%)、交运(16%)、钢铁(10%)等成熟行业,盈利和现金分红稳定性强[10] - 指数第一大权重股中远海控2021年至今累计分红超1500亿元,并承诺未来三年分红比例不低于50%[12][13] 红利策略局限性 - 单因子策略导致行业集中度高,易受周期性行业波动影响[13] - 成分股筛选存在滞后性,部分公司高分红不可持续导致股价下跌(如某中药公司年内跌超20%)[13] - 新型指数尝试引入低波动、质量、自由现金流等因子进行优化,提供差异化选择[13] 港股央企红利优势 - 险资举牌标的多为港股上市央企,因港股长期折价使其股息率更具吸引力[16][17][18] - 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高达7.94%,扣除20%分红税后仍显著优于A股同类资产[21] - 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持仓均为高股息央企,上半年涨幅近13%,前十大持仓平均股息率7.5%[22][29] 央企投资价值 - 央国企在经济稳定期优势凸显,行业门槛高、竞争压力小且易获政策支持[25] - 2025年一季度国资央企机构投资者比例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26] - "中特估"政策推动下,57家央企已发布市值管理制度,154家正在制定相关计划[27][28] 国际对标案例 - 巴菲特长期持有日本五大商社,看重其高分红和国家经济命脉地位,与国内央企具有相似性[31][32] - 险资举牌央企的行为逻辑与伯克希尔类似,均源于利率下行环境下的资产配置需求[33]
东方财富上周获融资资金“加仓”超93亿元丨资金流向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10:31
证券市场回顾 - 上证综指周内上涨1.09%收于3510.18点最高3555.22点 [1] - 深证成指周内上涨1.78%收于10696.1点最高10757.24点 [1] - 创业板指周内上涨2.36%收于2207.1点最高2223.31点 [1] - 纳斯达克综指下跌0.08%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02%标普500下跌0.31% [1] - 恒生指数上涨0.93%日经225指数下跌0.61% [1] 新股申购情况 - 上周有1只新股发行华电新能(600930.SH)中购日期为20250707 [2] 融资融券情况 - 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18698.91亿元较前一周增加228.3亿元 [3] - 沪市两融余额9469.95亿元增加121.87亿元深市两融余额9228.96亿元增加106.43亿元 [3] - 融资买入额前三个股为东方财富(93.56亿元)胜宏科技(50.39亿元)中际旭创(47.9亿元) [4] 基金发行情况 - 上周有17只新基金发行包括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等 [5] - 基金公司包括华夏广发博时华富国泰富国大成鹏华东海长盛等 [6] 上市公司回购金额 - 上周共有23条开始执行回购公告执行金额最多为ST会动(22813504.56元) [7] - 回购金额前三行业为国防军工(23.6%)电子(21.5%)汽车(13.9%) [8]
策略周聚焦:新高确认牛市全面启动
华创证券· 2025-07-14 10:15
核心观点 - 从战略视角看近三周放量新高,4月关税冲击类似假摔,全球重要股指收复失地,特朗普关税多为嘴炮,资本市场脱敏,5月以来主要经济体增长预期上修,历史贸易战对经济量价无显著持续冲击 [6] - 放量新高放大赚钱效应,股市释放稳定预期、支撑消费、恢复融资功能三大财富效应,去年10/8上证3674点无需过分关注,全A等权等指数新高标志牛市成立 [6] - 复盘上证15次有效新高前后60个交易日,新高多轮动,高频领涨行业为大金融、周期、军工,制造、消费、TMT靠产业趋势,新高后指数延续强势,大小/价值成长风格无明显规律 [6] - 本轮新高行情潜在轮动方向为非银地产+周期资源品,券商保险有空间,地产政策受期待,央国企周期资源品有三大政策利好 [7] 新高确认牛市的全面启动 4月关税冲击类似假摔 - 近三周A股放量新高,上证指数突破多个高点,成交持续放量,从战略视角看,4月关税冲击类似假摔,市场用两个月修复失地,全球主要股票指数也显著修复 [1][8] - 彭博一致预期显示,4月主要国家实际GDP增速预测值下修,5月开始修复,如中国从4.2%恢复至4.5%,美国从1.3%恢复至1.5%,欧盟、英国均修复0.2pct [8] 关税假摔原因 - 特朗普关税多为嘴炮行为,初始关税制定方式粗暴且未执行,税率降幅显著且可谈判,实施期限持续延期,市场对其行为逐步脱敏 [17][19] - 1930年贸易战样本未观测到明显经济量价冲击,美国大萧条期间净出口对经济拖累小于国内消费和投资萎缩,贸易战未显著影响逆差国通胀和顺差国通缩 [20] 牛市释放三大财富效应 - 股市成为超额储蓄搬家承载器,过去三周指数新高放大赚钱效应,居民端有自媒体热度代表的小盘净流入、两融杠杆扩容、公募发行回暖三股资金流入 [25] - 牛市财富效应表现为稳定预期,以926政治局会议为标志,政策稳定金融市场价格,修复私人部门信心,房价企稳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 [25] - 牛市财富效应支撑消费,相关政策强调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通过闭环政策设计,资本市场在促进消费中作用凸显 [25][30] - 股市融资功能修复,证监会恢复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IPO规模3月开始明显恢复,3 - 6月发行规模高于同期 [30] 3674点位无需过分关注 - 指数新高放大赚钱效应,10/8的3674只是情绪高点,筹码累积不大,万得全A等权、中证2000/微盘、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呈现更强牛市特征 [1][39] - 指数普遍新高释放持续赚钱效应,后续应关注资金面冲击,增量资金表现将强于基本面,成交额代表市场情绪变动 [39] 牛市思维:关注新高前后的行业轮动 新高前后行业多轮动 - 新高前后行业多轮动,前期领涨行业难持续强势,新高意味着获利兑现,新入市资金倾向寻找潜在机会,牛市呈现轮涨特征 [43] - 以24/10/8、21/1/8、20/7/3、17/8/2前后为例,新高前后领涨行业切换明显,受不同因素驱动 [43] 高频领涨行业 - 金融地产是牛市基本面品种,银行12年前受益地产基建融资,12年后受益货币宽松,券商、保险是风险偏好提升受益者 [44] - 周期资源品是市场权重板块,能承接资金,在政策支持或低估值修复逻辑下填补估值洼地,如钢铁、建筑等 [44] - 军工是市场情绪表征,基本面跟踪难,板块有高成长弹性,常成为风险偏好提升代表 [44] - 制造、消费、TMT板块领涨需清晰产业趋势和扎实基本面支撑,如食品饮料、电新等 [44] 本轮新高行情潜在轮动方向 - 非银+地产:过去一季度上行由大金融及TMT板块驱动,后市轮动可能延伸至其他中游板块,非银可能进一步放量,关注地产板块量价企稳 [51] - 央国企为代表的周期资源品:当前央国企相关资源板块处于估值洼地,如交通运输PB为1.3倍(近10年分位数14%)等,将迎来反内卷、化债账款、基建发力三大政策利好 [52]
宠物友好商场越来越多 但携宠打车却遭拒 定制专线缓解“携宠出行难”
解放日报· 2025-07-14 10:01
宠物出行市场现状 - 上海市宠物犬猫数量超过200万只 携宠出行需求旺盛但供给严重不足 打车场景下司机拒载率极高[1] - 首条"携宠定制专线"于2023年5月在宝山朗香公园试运行 采用预约制 票价20元/人(含1宠) 单程100分钟[2] - 专线串联静安大融城 苏河湾万象天地等宠物友好商圈 每辆巴士设32个座位 可容纳16组携宠乘客[2] 商业模式创新 - 专线采用"灵活停靠"模式 乘客可在任意站点上下车 车厢配备宠物坐垫 零食及专业驯犬师随行[2][3] -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提供全开放宠物友好空间 覆盖50+商户 包含宠物推车 限定活动区及月度锦标赛[5] - 宠物巴士通过串联商业点位形成消费闭环 商场外摆位成为关键设施 带动咖啡等轻餐饮消费[4][5] 用户行为分析 - 专线乘客覆盖老年及年轻群体 66%用户为跨区域出行 主要动机为拓展宠物活动半径[3][5] - 当前专线仅2班/日 班次间隔达4小时 等待时间成为主要痛点[3] - 宠物主平均消费意愿较强 单次商场访问至少产生咖啡消费 潜在衍生消费场景丰富[5] 商业设施配套 - 所谓"宠物友好"商场实际存在限制 80%餐饮店禁止宠物入内 仅走廊区域开放[4] - 优质案例中商圈提供滨江步道 草坪区等互动空间 并承办宠物时装周等IP活动[5] - 专业驯犬师随车服务显著提升乘车秩序 佩戴专属牵引绳的宠物安静率达95%[2]
时速600公里!北京⇌上海,最快2.5小时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09:55
来源: 北京发布、 澎湃新闻、新闻坊 4个小时跑完京沪两地 这个速度可能要落伍了 "贴地飞行"的速度再刷新 京沪行程有望压缩至 2.5至3小时! 时速600公里的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 在7月8日至10日于北京举行的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 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上首次亮相 可有效填补高铁飞机间 速度空白 谈及运营定位,邵南表示, 超导电动磁浮列车定位为干线跨省大城市之间的点对点交通工 具, 将其作为现有网络的补充实行点到点运输,"有望在2000公里以内填补高铁与航空之 间的速度空白,是对旅客出行产生重要影响的交通工具。 我们希望它既具备轨道交通的时 效性和安全性,又能在2000公里以内呈现接近航空的达速体验。 " 国铁集团方面表示,磁浮车的集中展出,不仅是中国磁浮技术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的实力 见证,更彰显了我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全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随着技术的迭代与优 化,磁浮车有望在未来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注 入新动能。 据悉,该时速的列车, 未来若投入商业运营,京沪行程有望压缩至2.5至3小时。 此前也有多位城市规划以及磁浮专家说过,从商业价值或未来应用来看, 高速 ...
高温天气持续 各地各部门积极应对稳生产保民生
央广网· 2025-07-14 08:42
高温天气应对措施 - 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汉及陕西中部等地将持续5天至8天35℃以上高温天气 河南、山东西部、河北南部、陕西关中等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至42℃ 局地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1] - 山东菏泽、济宁等地14日最高气温将达到37至39℃ 局部地区超过40℃ 山东多家制造业企业通过全链条防暑举措为企业职工构筑安全防线 [1] - 济南市平阴县一家钢铁企业不锈钢制造部门对空调等设施进行检修 熔炼工序员工分组由原来的四人调整至六人 准备了藿香正气水、盐水、葡萄糖水、金银花、菊花、西瓜等防暑物资 [1] 建筑行业防暑安排 - 河南沿黄高速公路焦作至济源段施工现场为建设工人搭建遮阳棚 棚内配齐各类防暑降温物资 [1] - 项目负责人表示施工时间调整为最早5点开始 中午12点半收工 下午3点开工 要求工人每高强度工作一至两小时必须离场休息15分钟 [2] 公共服务与工会行动 - 石家庄市开放7处市区人防工程避暑纳凉场所 每天10点至17点30分开放 计划开放至9月 [2] - 安徽省淮南市总工会为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骑手、交警等户外劳动者送去防暑降温大礼包 包括牛奶、矿泉水、防暑药品、风油精、花露水等 [2] - 淮南市各级工会筹集资金和实物超1000万元 走访超过100家企业 重点慰问夏季露天作业和高温作业场所的一线职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3]
中国中车半年预盈超67亿创新高 向新而行推进全产业链“走出去”
长江商报· 2025-07-14 07:29
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67.22亿元至75.62亿元,同比增长60%至80% [1][2] - 预计扣非净利润62.16亿元至70.56亿元,同比增长85%至110%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86.71亿元,同比增长51.23%,归母净利润30.53亿元,同比增长202.79% [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或创上市以来同期新高,此前最高为2016年上半年的47.95亿元 [2] 订单情况 - 2024年新签订单约3222亿元,其中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472亿元,期末在手订单约3181亿元 [3] - 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底签订重大合同合计金额约547.4亿元,约占2024年营业收入的22.2% [3] - 重大合同包括城市轨道车辆、动车组销售、风电设备销售、储能设备销售等 [3] 国际业务 - 国际业务营收持续增长,2020年至2024年分别为170.64亿元、200.34亿元、243.82亿元、277.33亿元、283.37亿元,营收占比从7.5%提升至11.5% [4][5] - 2023年国际业务新签订单量打破纪录,达584亿元 [5] - 2016年至2022年国际业务签约额分别为533亿元、404亿元、213亿元、481亿元、421亿元、350亿元和509亿元 [5] 研发投入 - 2017年至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1027.57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为159.37亿元 [1][5] - 2017年研发费用为99.77亿元,此后维持在超百亿元规模 [5] 业务发展 - 产品销量增长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铁路运输行业景气度提升,动车组业务收入显著增长 [1][2] - 公司产品出口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和全球化经营转变 [4] - 2015年重组至今,公司年度营收均超2000亿元,年度净利润均超百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