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搜索文档
野马电池实控人陈一军等拟合计减持不超3%股份
经济观察网· 2025-09-03 23:12
公司核心人员减持计划 - 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陈一军拟减持不超过195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75% [1] - 实际控制人兼董事总经理余谷峰拟减持不超过392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1.5% [1] - 实际控制人兼董事副总经理陈科军拟减持不超过195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75% [1] 减持方式 - 三位实际控制人均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实施减持 [1]
再读固态电池投资机会—电解质与隔膜
2025-09-03 22:46
**行业与公司** * 固态电池行业 涉及电解质与隔膜材料 以及低空经济等应用领域[1] * 提及公司包括电池企业宁德时代 国轩高科 亿纬锂能 比亚迪 孚能科技[3][4][13] * 提及材料企业包括恩捷股份 天赐材料 星源材质 振华新材 上海洗霸 东方锆业 三祥新材 卫蓝新能源 清陶能源等[3][7][14] * 提及车企包括上汽集团 智己汽车 蔚来汽车 一汽集团[3][4][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固态电池核心优势** * 安全性优势 固态电解质不易燃 替代传统液态电池中易燃有机溶剂 显著降低热失控和燃烧爆炸风险[1] 固态电解质机械强度更强 能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1] 2025年发布的电动汽车电池安全强制性要求将不起火 不爆炸作为标准 并从2026年7月开始实施[2] * 能量密度优势 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替换隔膜和液体 相同质量下可容纳更多活性物质[1] 固态电解质具有更宽的电化学窗口 可匹配高压正极材料 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1] 低空经济要求400瓦时/千克 传统液态电池上限为350瓦时/千克[4] **技术路线与特点** * 固态电解质主要分为有机聚合物和无机物(氧化物 硫化物 卤化物)[5] * 聚合物电解质 与现有生产设备兼容 生产难度低 技术成熟 柔韧性和加工性能好 但离子电导率低 电化学窗口窄 需加热至60℃工作 耐高压性能差 多与无机物复合使用[5] * 氧化物电解质 热稳定性好 电化学窗口宽 可匹配高压正极 是半固态电池主流路线之一 机械强度高且原材料成本低 但离子电导率相对较低 易脆裂 界面接触性差[6][7] 主流材料是锂锆镧氧[7] * 硫化物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高(10⁻³至10⁻² S/cm 接近液态水平) 延展性好 硬度低 界面接触良好 被认为是全固态电池最佳路线 但易水解产生有毒硫化氢 需惰性气体环境 制备 运输及储存成本高 目前硫化锂原材料成本约每吨三四百万元人民币[8][9] * 卤化物电解质 离子导率较高 氧还原稳定性好 但易水解 与锂金属负极兼容性差 多用于制备复合正极片或复合电解质 作为辅助材料使用[10] * 半固态电池仍需隔膜 但需更大孔径和更高强度[11] 全固态电池理论上无需隔膜 但有些方案采用骨架膜辅助成型[11] **商业化进展与规划** * 半固态电池已加速商业化落地 上汽新款MG4搭载半固态电池 价格低于10万元[1][4] 智己 蔚来等车企也推出搭载半固态电池车型[3][13] 孚能科技表示半固体成本仅比液体高5%-10% 已实现G瓦时出货并有多个定点项目[4] *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左右实现装车验证和量产 2030年实现大规模应用[1][3][13] 宁德时代预计2027年实现技术定型 2030年大规模量产[3][13] 比亚迪2024年下线60安时大容量样品 计划2027年批量示范装车[13] * 国家政策支持 2024年国家投入约6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全固态电池研发[3][4][13] **应用市场与需求** * 低空经济是重要推动力 其对高能量密度 轻量化和安全性的需求推动固态电池应用 2024年通用航空装备方案明确要求加快400瓦时/千克航空锂产品量产[1][4] * 新兴应用如人形机器人对能量密度 轻量化 安全性要求较高 也将带动需求增长[4] **产业链企业动态** * 材料企业进展 恩捷股份 天赐材料等已实现硫酸盐类研发制备[3][14] 振华新材等聚焦氧/卤类开发[14] 上海洗霸已批量出货氧类产品[14] 星源材质与中科深蓝合作开发骨架膜 预计2025年投产[3][12][14] * 国内氧化物材料供应商包括东方锆业和三祥新材 研究较多的企业有卫蓝新能源和清陶能源[7]
对话产业链大佬 - 头部整车厂固态电池专家
2025-09-03 22:46
对话产业链大佬 - 头部整车厂固态电池专家 20250903 摘要 工信部中期评审对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提出明确要求,分别为 400 瓦时/公斤以上和 1,000-1,240 次,对当前多数企业构成挑战,但 暂未涉及成本要求,企业或倾向于手工制作以达标。 当前固态电池小试线或中试线平均水平为能量密度约 360 瓦时/公斤, 循环寿命约 800 次,但需在 100 兆帕以上压力环境维持,大规模生产 面临挑战。 工信部正积极讨论固态电池产业第二期发展计划,或包含上千亿补贴, 预计 2027 年验证,补贴对象(车企、电池企业或消费者)尚未最终确 定。 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或集中于硫化物和聚合物复合材料,但硫化物存在 安全和专利问题,氧化物和聚合物复合材料或成主流。 全固态电池产线产能放量缓慢,预计 2027 年总体产能不超过 100 兆瓦 时,吉瓦时级别需等到 2028-2029 年,百吉瓦时级别则要 2030 年后。 全固态电池极片制作倾向干法,因湿法难达能量密度要求;固体电解质 膜干法孔隙不均,湿法载量不足,行业内对两种方法存在分歧。 固态电池设备难点在于控制系统复杂、介质纯度要求高、腔体材料昂贵 且受限; ...
摩根士丹利:中国 “反内卷” 政策的市场影响、行业机遇与未来展望(附22只核心受益个股)
智通财经· 2025-09-03 21:17
政策背景与核心逻辑 - 中国通缩压力持续加剧 GDP平减指数已连续9个季度为负 PPI通缩周期长达34个月[1] - 2024年9月首次聚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去杠杆难题 2025年中启动反内卷专项行动 核心目标是通过市场化整合减少过度竞争恢复行业定价权[3] - 与2015-2018年供给侧改革相比 当前过剩产能集中于新兴领域如太阳能和动力电池 且多为2022年后新建的先进产能[4] - 当前过剩产能行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50%-90% 太阳能和电池领域超95% 电动汽车领域65% 远高于2015-2018年钢铁35%和水泥50%的民企占比[4] - 宏观环境更复杂 面临地方债务问题人口结构问题与出口市场地缘碎片化 传统基建与房地产刺激空间受限[6] MSCI中国ROE三维展望 - 基准场景假设政策以适度执行加增量再平衡推进 GDP平减指数2025年下半年为-0.9% 2026年为-0.7% 2027年转正[9] - 基准场景下MSCI中国ROE将从2025年11.1%逐步回升 2030年达到13.3% 2025-2030年盈利复合增速8.9%[9] - 基准场景估值将向12-13倍前瞻市盈率修复 与MSCI新兴市场基本持平[9] - 20个行业板块中有12个预计到2030年将出现显著的ROE改善[10] - 乐观场景下若地方政府激励机制改革提速并推出补充财政预算 GDP平减指数2026年下半年即可转正[12] - 乐观场景下2030年MSCI中国ROE将达16.3% 2025-2030年盈利复合增速11.9% 估值有望突破14倍前瞻市盈率[13] - 悲观场景下若采用运动式去产能加需求刺激不足且无额外政策宽松 通缩将长期持续[15] 行业ROE详细预测 -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ROE从2025年11.4%升至2027年14.3% 2030年维持在13.8%[11] - 银行业ROE从2025年9.7%微升至2030年9.9% 保险业从11.8%降至11.4%[11] - 食品饮料行业ROE从2025年19.6%降至2030年16.9% 餐饮业从16.8%升至19.4%[11] - 医疗保健行业ROE从2025年12.0%升至2030年14.7%[11] - 半导体行业ROE从2025年8.6%显著升至2030年14.2%[11] - 软件与服务行业ROE从2025年7.4%升至2030年12.1%[11] - 房地产行业ROE从2025年3.2%微升至2030年4.2%[11] 3P框架下的行业机遇 - 高潜力行业包括EV电池政策支持明确市场集中度高 钢铁水泥国企主导且有产能控制经验 航空业供需相对平衡国企执行力强[20][22][23] - 钢铁行业2025年已启动3%产能削减 水泥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产能置换以弥补20%超产缺口[22] - 中等潜力行业包括煤炭浮法玻璃亏损压力小但国企主导 太阳能设备利润率创历史新低但民企主导 化工长期产能过剩但短期难全面暂停扩张[24][25][26] - 低潜力行业包括汽车零部件行业碎片化民企主导协调改革难度大 快递业盈利低迷供给过剩但国企参与度低[27][28] 关键受益个股 - 汽车领域受益个股包括吉利汽车理想汽车宁德时代 受益于电池整合与车企定价纪律改善[29][31] - 消费服务领域受益个股包括百胜中国海底捞 政策规范外卖平台竞争后餐饮企业利润率压力缓解[29][31] - 能源领域受益个股包括中石油中石化 老旧炼油产能淘汰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29][31] - 材料领域受益个股包括宝钢股份海螺水泥 国企主导的产能控制将直接改善盈利[29][31] 政策措施与未来展望 - 短期3-6个月内上游行业如煤炭钢铁水泥将率先行动 实施适度减产如煤炭产能利用率管控钢铁3000万吨减产目标[32] - 中期1-3年内聚焦十五规划结构改革 包括干部考核体系转向消费与收入增长财税改革从增值税向直接税倾斜社会福利强化如全国性生育补贴[32] - 长期3-5年内通过市场化并购如多晶硅整合基金模式效率与环保标准升级如化工老旧产能淘汰推动过剩产能行业格局优化[32] - 反内卷长期利好集中于内需导向行业如电池钢铁水泥 对全球产业链影响有限[32]
欣旺达动力电池出货量上涨93%
央视网· 2025-09-03 21:0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269.85亿元 同比增长12.8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6亿元 同比增长3.88% [1] - 研发费用19.24亿元 同比增长35.23% [1] 业务数据 - 动力电池出货量16.08GWh 同比增长93.4% [1] - 储能系统出货量8.91GWh 同比增长133.25% [1] - 消费类电池业务销售额与出货量增速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 行业地位 - 位列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 [1] - 储能系统(直流侧)全球出货量排名进入前五 [1] - 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电池厂商 消费类电池业务表现突出 [2] 技术研发 - 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已完成研发 [1] - 第二代半固态电芯处于中试阶段 [1] - 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已完成能量密度达400Wh/kg的产品方案与工艺验证 [1] 市场拓展 - 越南锂威项目、匈牙利及泰国动力电池项目均在按计划稳步推进 [2] - 海外市场拓展节奏明显加快 [2] - 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已实现规模化量产 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2] 行业趋势 - 全球消费类电池市场呈现"复苏与升级"并行的趋势 [2] - 苹果、华为、小米等全球头部品牌密集发布新一代智能手机、折叠屏及可穿戴设备 [2] - 产品AI功能普及带动市场需求 [2]
游戏光伏行业领涨,A股震荡整固
中原证券· 2025-09-03 20:1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但建议关注游戏 光伏设备 电池及电子化学品等行业的短线投资机会[3][14]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呈现高开低走震荡整理态势 沪指在3802点获得支撑 创业板表现强于主板[2][8] - 当前上证综指市盈率15.74倍 创业板指市盈率47.17倍 处于近三年中位数上方 适合中长期布局[3][14] - 两市成交金额23961亿元 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区域上方[3][14] - 政策面形成多重利好叠加 促消费稳地产政策持续发力 市场资金面明显改善[3][14] - 全球配置资金净流入A股 居民储蓄加速向资本市场转移 美联储降息信号推动外资回流[3][14] - 预计短期市场以稳步震荡上行为主[3][14] A股市场走势 - 主要指数表现分化:上证综指收3813.56点(-1.16%) 深证成指收12472.00点(-0.65%) 创业板指上涨0.95% 科创50下跌1.64%[8][9] - 超八成个股下跌 通信行业涨幅居首(+1.59%)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1.41%)紧随其后 国防军工行业跌幅最大(-6.36%)[10] - 资金流向:光伏设备 电池 化学制药 游戏及风电设备行业资金净流入居前 软件开发 证券 半导体等行业资金净流出居前[8] 行业表现分析 - 领涨行业:游戏 光伏设备 电子化学品 电池行业表现较好[2][8] - 领跌行业:航天航空 船舶制造 小金属 证券行业表现较弱[2][8] - 中信一级行业涨跌幅前三:通信(+1.59%)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1.41%) 医药(-0.03%)[10] - 中信一级行业涨跌幅后三:综合金融(-3.66%) 非银行金融(-3.07%) 国防军工(-6.36%)[10]
储能概念走强,阳光电源领涨超15%!20CM高弹性——双创龙头ETF(588330)逆市收红,标的指数本轮拉升70%
新浪基金· 2025-09-03 20:02
双创龙头ETF表现 - 双创龙头ETF(588330)9月3日场内涨幅盘中上探1.93% 收涨0.84% 全天成交额7440万元 [1] - 自4月8日低点以来标的指数累计上涨70.59% 大幅跑赢科创综指(50.51%)和创业板指(60.43%) [3][4] - 标的指数呈现高弹性特征 汇聚科创板+创业板高成长龙头 [3] 成分股表现 - 阳光电源领涨15.30% 亿纬锂能涨12.08% 中际旭创涨10.99% [4][5] - 新易盛涨逾3% 天孚通信涨3.08% 天合光能涨2.06% [4][5] - 百利天恒涨13.39% 新产业涨4.08% 中伟股份涨3.69% [5] 行业动态 - 海外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 国内储能电芯企业订单激增出现"一芯难求"局面 [5] - 光伏行业基本面逐渐筑底 政策调控及供需改善预期下市场风险偏好回升 [6] - 光模块龙头业绩高增长 新易盛上半年营收同比增282.64% 净利润同比增355.68% [6] 市场展望 - AI用户渗透率仍较低 大模型发展处于中初级阶段 算力投资方兴未艾 [6] - 中长期聚焦三条主线:反内卷概念、内需消费方向、科技自立方向 [7] - 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成政策鼓励方向 AI、创新药等新兴产业有望形成"新叙事" [7] 产品特征 - 双创龙头ETF标的指数选取科创板创业板市值较大的50只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 [8] - 涵盖新能源、半导体、医疗设备等热门主题 成长风格显著 [8] - 标的指数20%涨跌幅限制 投资门槛不足百元 [8]
安孚科技(603031):25H1点评:OEM快速增长,资产重组持续推进
华福证券· 2025-09-03 19:4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核心观点 - 公司25H1营收24.28亿元同比+5% 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14.38% [2] - OEM业务快速增长 资产重组提升南孚电池权益至93.25% [3][4] - 盈利预测上调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34/4.39/4.85亿元 同比+39%/+87%/+11% [5] 财务表现 - 25H1毛利率48.28%同比-0.93pct Q2毛利率47.05%同比-0.03pct [4] - 25Q2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0.99/+0.02/-0.93/+0.38pct 合计-1.5pct [4] - 25H1销售净利率19.13%同比+0.36pct Q2销售净利率14.89%同比+0.76pct [4]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52.31/57.75/63.29亿元 同比+13%/+10%/+10% [6] 业务发展 - 推出聚能环5代电池 采用0.158mm金刚钢壳和Spacemax超薄密封圈技术 [3] - 子品牌"丰蓝一号"燃气灶电池、"益圆"环保电池、"传应"纽扣电池、"TENAVOLTS"充电锂电池收入较快增长 [3] - 积极开拓2B市场 OEM业务通过产能挖掘实现快速增长 [3] - 2025年8月完成资产重组 持有安孚能源股权比例提升至93.25% 总股本增至252,123,849股 [4]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36.22元 对应2025-2027年PE为39x/21x/19x [5][7] - 2025-2027年预计EPS为0.93/1.74/1.92元 [6] - 每股净资产11.32元 市净率4.9x [7][11]
同一天,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亮新牌
行家说储能· 2025-09-03 18:41
行业动态 - 多家电池龙头企业加速竞逐全固态电池赛道 标志着固态电池技术从实验室正式走向规模化生产[2][3] -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正式揭牌 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贯通[4][9] 亿纬锂能全固态电池进展 - 成都基地总面积约11000平方米 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近50万颗电芯 分两期建设[7] - 一期2025年12月建成具备60Ah电池制造能力 二期2026年12月实现100MWh年产能交付[7] - 下线10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00Wh/kg 体积能量密度700Wh/L 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及AI高端装备领域[7] - 公司目标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 体积能量密度1000Wh/L[8] 国轩高科全固态电池进展 - 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 良品率达90% 已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GWh量产线设计工作[9] - 2025年8月建成0.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 样品能量密度350Wh/kg 已启动装车路测[9] - 在储能领域携手巴斯夫构建合作体系 ToC端便携式移动储能设备在海外受青睐[10] - 计划在南京和芜湖建设新能源电池基地 合计总投资不超过80亿元 拟建40GWh锂电池产能[11]
它,产业催化密集!
摩尔投研精选· 2025-09-03 18:35
市场整体表现 - 9月3日A股市场震荡分化,沪指盘中一度失守3800点,创业板指在部分权重科技股带动下盘中一度翻红,市场呈现"深强沪弱"特征 [1] - 市场整体情绪趋于谨慎,但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 [2] 市场调整原因 - 近期大市值科技龙头股推动指数快速冲高,市场短期进入高位震荡阶段,行业轮动加速,波动幅度扩大 [3] - 长达数月上涨积累大量获利资金,投资者获利卖出导致指数下挫,本质是市场均值回归 [3] - 存款搬家、监管态度与投资者对政策期待是当前A股市场三大核心议题,理论上存在6-7万亿元人民币超额定期存款可供重配 [4] - 监管层承诺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重点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聚焦投融资功能" [4] - 投资者关注点转向潜在政策催化剂和提振内需的可持续措施 [4] 固态电池产业趋势 - 固态电池是市场中最具持续性和爆发力的主线之一,表现极为强势,出现多只个股涨停 [5]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产业大趋势明确 [6] - 2025年中试线转化落地,科学性问题基本解决;2026年量产线落地,制造量产实现大突破;2027年开启示范性运营,细分场景开启规模应用 [7] - 前瞻布局固态电池及关键材料与设备的企业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8]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 固态电池主要划分为聚合物电解质、氧化物电解质、硫化物电解质三大技术路线 [10] - 硫化物技术路线逐步清晰,成为各家企业布局重点,包括宁德时代、一汽等电池厂和车企都锚定该路线 [12] - 硫化物是唯一兼顾高离子电导率与电极兼容性的路线,丰田、宁德时代等龙头均放弃氧化物/聚合物转向硫化物 [13] - 硫化物电解质在全固态电池中发展潜力最大 [14] 主要企业产业化进展 - 宁德时代采用硫化物路线,预计2027年产业化,合肥5GWh产线2025年5月投产,设备国产化率100%,良品率65%,样品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 [11][14] - 比亚迪聚焦高镍三元+硫化物电解质路线,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批量装车,实验室样品能量密度达480Wh/kg [11][14] - 国轩高科第二代"金石电池"能量密度达525Wh/kg,实验室样品突破600Wh/kg,2026年投产10GWh量产线 [14] - 孚能科技2025年8月向头部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第四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400Wh/kg) [14] - 上汽/清陶能源预计2026年产业化,采用聚合物/氧化物/卤化物路线 [11] 投资策略与产业链机会 - 投资角度可采用"抱大腿"策略,关注拥有核心技术和产能优势的头部企业,如清陶能源供应链、孚能科技供应链等 [15] - "找增量"策略关注迭代升级最大的中游材料,变动最大的依次是固态电解质>负极>正极,同时新增对锆、铝塑膜的需求 [17]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领域,赣锋锂业全球唯一实现硫化锂量产,纯度达99.9%,已向20余家客户供货 [14] - 天赐材料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中试成功,离子电导率8mS/cm,宁德时代预付2亿元锁定产能 [14] - 上游原材料领域,有研新材硫化锂小批量供货,2025年相关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5% [18] - 粤桂股份全球第二大硫铁矿供应商,硫资源占全国16.63%,占据全球40%的电池级硫磺预估需求 [18] - 当升科技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材料已实现吨级出货,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固态电池正极材料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0%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