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
搜索文档
华润饮料:深度报告:清润至本,方兴未艾-20250611
长江证券· 2025-06-11 10: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8][10][9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润饮料作为头部包装水企业具备收入端、利润端双重逻辑 收入端公司作为包装水龙头优先享受行业渗透率提升红利,饮料业务“至本清润”菊花茶已取得初步成果,未来第二曲线可期 利润端公司通过提高自产率、降低代工费、优化生产工艺等方式降低包装水生产成本,饮料业务增长将摊薄销售费用,盈利能力具备较大提升空间 [3] - 预计2025/2026/2027年公司收入为140.7/150.6/161.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9.2/22.4/26.1亿元,对应EPS为0.8/0.93/1.09元,对应PE为15X/13X/11X [8][97] 各部分总结 纯净水领跑者,二十年绿瓶沁人心 - 华润饮料是华润集团旗下专注包装水及饮料业务的公司,核心品牌“怡宝”是中国纯净水龙头品牌,2023年零售额达395亿元,是中国纯净水市场第一品牌 近年来公司陆续推出多个饮料品牌,2024年拥有13个品牌、56个SKU,形成“一超多强”多品类战略发展格局 [15] - 公司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 1980 - 2001年怡宝进入华润家族;2007 - 2009年加大全国扩张步伐;2011 - 2022年包装水取得成果并发力饮料赛道;2022 - 2024年提升自产比例并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16] - 华润集团掌握50%股权为第一大股东,Plateau持有33.36%股份为第二大股东 [18][19] - 公司高层多出身华润体系,行业积淀深厚 [22] - 公司收入表现稳健,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2006 - 2014年收入CAGR达35.7%;2016年起收入增速放缓但归母净利润保持较快增长;2021 - 2023年收入CAGR为9.2%,归母净利润CAGR为24.5%;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5.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23.1% [20][23][25] - 公司收入对包装水业务依赖度较高,但饮料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2021 - 2024年包装水收入CAGR为3.9%,饮料收入CAGR为38.8% [27] - 公司毛利率、销售费用率仍有优化空间,自产比例提升将使公司盈利得到改善 2024年毛利率为47.31%,同比提升2.7pct,归母净利率为12.1%,同比提升2.3pct 2022 - 2024年销售费用基本维持在30%左右 [29] - 公司以广东省为大本营,在华南及周边建立区域优势,坚持保存量、攻变量、寻增量策略 2023年在长江沿岸市场包装水市场份额约30%,在部分省份市占率位列第二 2023年南部市场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比约32% [32] 公司α之一:包装水自产率提升,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包装水行业:市场广阔,量价提升均可期 - 2023年中国包装水零售规模达2150亿元,2018 - 2023年CAGR为7.1%,预计2028年将达3143亿元 2018 - 2023年饮用纯净水零售额CAGR为7.7%,增速领先,2023年占比56.1% [37] -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包装水人均消费量和单价均有提升空间 2023年我国人均消费量达39升/人,较2019年提升14% [41] - 居民饮水安全意识和健康化消费需求提升是包装水渗透率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2023年包装水零售额在软饮料中占比达24%,较2018年提升3pct,中国包装水渗透率仅为14.4%,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市场 [43] - 2018 - 2023年中大规格包装水市场规模CAGR为12.8%,增速较快 2023年占比达19.7%,较2018年提升4.5pct [45] - 2023年中国包装水市场CR5达58.6%,纯净水细分赛道CR5达54%,华润饮料在纯净水赛道占比32.7%,优势显著 2025年行业有望回归理性竞争 [48] 华润饮料:自有产能逐步落地,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 2024年公司有23个包装水SKU,怡宝有10个SKU 2022 - 2023年公司推出多款包装水产品,品类日益多样 [55] - 公司坚持体育营销,品牌与营销共同发力,包装水业务稳健增长 2021 - 2024年包装水收入CAGR为3.9%,中大规格更具增长潜力 [59][60] - 2023年末公司有12家已投产自有工厂和34家合作生产伙伴,2024年末自有工厂增加至15家,合作伙伴汰换至31家 2023年包装水代工率高达68%,饮料代工比例仅为19% [64] - 预计“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包装水自产率将达到60%以上 2024 - 2025年多条产线将陆续投产,2024年综合产能较2023年增加约21% [69] - 与农夫山泉对比,公司包装水吨价低、吨成本高、毛利率低,主要因出厂价低、中大规格占比高且代工比例高 随着自产比例提升等,公司毛利率预计有较大改善 [73] 公司α之二:饮料品类布局完善,网点提质增量可期 产品端:饮料品类完善,菊花茶单品势能初显 - 2011年公司与日本麒麟合作探索饮料板块,2018年开始自主研发 2021年推出“至本清润菊花茶”,2023年零售额达7.56亿元 截至2023年公司有5个零售额超1亿元的品牌,部分为自有品牌 [81] - 2021 - 2024年公司饮料收入CAGR为38.8%,快于整体收入增速 2023年饮料毛利率为34%,低于包装水毛利率 若饮料规模增长,规模效应体现后与包装水毛利率差距有望缩小 [84] - 中国菊花茶饮料市场2018 - 2023年CAGR达14.1%,高于茶饮市场增速 公司“至本清润”菊花茶2023年零售额7.56亿元,市占率38.5%,位列细分品类第一 [85] 渠道端:网点拓张、提效皆具空间 - 公司可借助华润体系零售渠道铺货,2023年终端网点超200万家,2024年同比提升约15%,56%位于三线以下城市,在下沉市场和网点总量上有提升空间 [87] - 公司采用大商制与二级分销相结合的渠道模式,2023年全国单个经销商平均收入贡献为1265万元,位于行业前列 但因产品结构单一,销售人员人效低、单店卖力弱 2023年包装水、饮料网点重叠度提升,未来饮料加大铺货将提高单点卖力和运营效率 [93] - 公司毛利率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但销售费用率显著高于行业,拖累净利率处于行业偏低水平 饮料收入增长将优化收入结构,摊薄员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94]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 收入端,包装水业务发展稳健,公司作为纯净水龙头有望优先受益于家庭、餐饮消费场景增长;饮料业务“至本清润”系列初步取得成果,未来第二曲线可期 [97] - 利润端,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提高毛利率,叠加收入规模效应摊薄销售费用,盈利能力将持续改善 预计2025/2026/2027年公司收入为140.7/150.6/161.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9.2/22.4/26.1亿元,对应EPS为0.8/0.93/1.09元,对应PE为15X/13X/11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97]
推新大年,健康引领
国盛证券· 2025-06-11 08:38
核心观点 - 短期饮料行业旺季有望迎来密集催化,全年饮料企业推新加速,战略单品顺应健康化、质价比趋势,叠加变革有望强化大单品成功概率、实现积极增长,建议从优质龙头和高安全边际&改善标的两条主线布局饮料板块;影石创新作为智能影像设备领军者,技术体系完善,产品矩阵丰富,市场份额和业绩持续提升;雅迪控股受益于政策驱动,行业需求有望重回快速增长区间,公司销量和盈利能力有望快速修复;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战略重组,建议关注算力生态产业链 [3][4][7][8] 各研报总结 食品饮料行业 - 短期饮料行业旺季有催化,全年企业推新加速,战略单品顺应健康化、质价比趋势,叠加变革有望强化大单品成功概率、实现积极增长 [3] - 建议两条主线布局饮料板块,优质龙头包括农夫山泉、东鹏饮料、统一企业中国,高安全边际&改善标的包括华润饮料、李子园、承德露露、欢乐家、均瑶健康、重庆啤酒等 [3] 电子行业 - 影石创新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智能影像设备研发、生产与销售,形成了以全景技术、防抖技术等为核心的技术体系 [4] - 消费级领域重点布局全景相机及运动相机两大产品线,专业级业务以Pro系列及TITAN系列VR全景相机为主,应用于多个领域 [4] - 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新产品线开发等,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业绩快速增长,营收从2021年的13.2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5.74亿元,CAGR达61.31%;扣非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的2.52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9.46亿元,CAGR达55.42% [4] 汽车&海外行业 - 以旧换新叠加新国标落地,行业需求有望重回快速增长区间,头部车企优势明显,未来市场份额有望稳中有升 [7] - 雅迪控股经历前期激进扩张与2024年深度调整,销量、盈利能力均有望快速修复,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3/35.5/41.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1/10.0/8.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 计算机行业 - 2025年6月9日,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发布关联交易预案,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并于6月10日开市起复牌 [8] - 建议关注算力生态产业链,重点关注服务器领域如中科曙光、海光信息、浪潮信息等公司 [8] 行业表现情况 行业表现前五名 | 行业 | 1月 | 3月 | 1年 | | --- | --- | --- | --- | | 医药生物 | 9.7% | 7.4% | 10.8% | | 纺织服饰 | 4.7% | 5.1% | 12.4% | | 农林牧渔 | 4.6% | 9.1% | 0.8% | | 银行 | 4.3% | 10.7% | 27.7% | | 美容护理 | 4.3% | 13.1% | 12.3% | [1] 行业表现后五名 | 行业 | 1月 | 3月 | 1年 | | --- | --- | --- | --- | | 国防军工 | -4.6% | -1.6% | 17.1% | | 食品饮料 | -4.5% | -1.3% | -3.3% | | 机械设备 | -4.2% | -10.0% | 25.5% | | 家用电器 | -3.5% | -1.4% | 9.6% | | 电力设备 | -3.1% | -8.8% | 7.4% | [1]
整理:每日美股市场要闻速递(6月10日 周二)
快讯· 2025-06-10 20:35
个股新闻 - Uber与英国初创公司Wayve计划在伦敦进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 [2] - 摩根士丹利将可口可乐列为首选股 重申增持评级 目标价81美元 [2] - 本田汽车将向日本芯片制造商Rapidus投资数十亿日元 [2] - Parvus资产管理正在增持诺和诺德股份 [2] - 英伟达和慧与公司将合作利用英伟达下一代芯片建造新型超级计算机 [2] - 微软支持的AI实验室Mistral将推出首个推理模型 [2] - IBM将打造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 [2] - 腾讯音乐拟以12.6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 [2] - 丰田汽车与戴姆勒卡车将在2026年4月前完成卡车部门合并 [2] - AT&T重申2025年财务指引与至少3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2] - 黑石集团计划未来十年在欧洲投资5000亿美元 [2]
“中式养生水”流行,你喝对了吗?
新华网· 2025-06-10 18:54
中式养生水市场现状 - 薏米水、陈皮水、枸杞红枣水等主打健康概念的"中式养生水"成为夏日饮品新宠 [1] - 市售瓶装中式养生饮料含有药食同源物质,但原料含量通常低于药典规定用量 [1] - 浙江省中医院推出的中药代茶饮乌梅汤2.0 Plus在互联网医院上线五分钟即配出1万帖 [3] 产品特点与局限性 - 市售瓶装中式养生饮料为兼顾口感等因素,有效成分含量因产品而异,总体有限 [1] - 中药代茶饮原料以中药材为主,能更精准匹配个人体质和症状,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药典规定 [4] - 部分市售中式养生饮料产品存在夸大宣传问题,需理性看待 [6]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 红豆薏米水适合湿气较重人群,但脾胃虚寒、孕妇及经期女性应慎用 [3] - 枸杞红枣水适合气血不足、肝肾阴虚者,湿热内盛、痰湿较重者不宜多喝 [3] - 阳虚体质者宜选用温阳散寒的中药,不宜饮用金银花茶等偏寒凉的代茶饮 [5] - 阴虚体质者宜选用滋阴润燥的中药,不宜饮用肉桂茶等偏温热的代茶饮 [5] 健康风险与建议 - 过量饮用市售中式养生饮料可能增加心脏和肾脏负担,心肾功能不全人群需谨慎 [3] - 长期大量饮用含糖或食品添加剂的饮料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肥胖等健康问题 [3] - 选购时应认准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防止因重金属富集引发健康损害 [6] - 正在服用药物或保健品的人群应慎重选择中式养生饮料,防止对健康造成损害 [8]
均瑶健康收警示函:2024年净亏损2912万元未及时披露,近期高管减持套现354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6-10 18:06
公司业绩与监管处罚 - 2024年公司营收14.58亿元,同比下滑10.77%,归母净利润亏损2912万元,同比下滑150.57%,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7][5] - 亏损主因包括计提泛缘供应链商誉减值3643万元、存货跌价准备1276万元及信用减值损失3660万元 [8] - 因未及时披露业绩预亏公告,公司及高管收到上交所警示函并被记入诚信档案 [5][6] 产品与库存情况 - 益生菌饮品库存量0.33万吨,同比增加157.87%,其他饮品库存0.17万吨,同比增加228.03%,主因备货较多 [8] - 公司将原"乳酸菌饮品"合并至"益生菌饮品"列示,因产品升级添加了专利菌株 [8] - 核心产品味动力常温乳酸菌受行业竞争及消费需求变化影响,短期内难回巅峰规模 [11] 股价与高管减持 - 收到警示函后首个交易日股价上涨10.05%至12.05元/股,创年内新高 [13][3] - 5月27日至6月6日期间,5位高管合计减持38.34万股,套现353.73万元,减持均价7.69-11.05元/股 [15][16][17] - 香颂资本认为股价上涨或反映监管风险消除,但非正常波动中可能存在人为因素 [13] 股权质押情况 - 前三大股东均瑶集团、王均金、王均豪合计持股67.25%,质押比例分别为76.69%、47.95%和100% [19][20]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2.82亿股,占其持股比例的69.89%,占公司总股本的47% [20][22]
为什么烟酒店的C位,摆的都是水?
36氪· 2025-06-10 16:48
水饮行业线下渠道竞争 - 夏季水饮销售进入黄金期 烟酒商超将水饮摆放在货架C位 [2][5] - 头部饮料品牌通过提供免费冰柜等方式争夺商铺优质陈列位置 [8] - 水饮品类价格透明稳定 单瓶利润约1元 备货资金压力较小 [12][13] - 品牌商对临期产品提供及时更换服务 保障终端销售质量 [14] 水饮消费趋势演变 - 消费者从价格敏感转向品质追求 高端饮用水需求增长 [19] - 无糖茶饮成为新宠 东方树叶等品牌从"难喝"变为畅销 [23][31] - 功能饮料、碳酸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品类经历多次迭代 [21][22] - 日本市场无糖茶饮占比达82.5% 中国处于健康化转型初期 [30][31] 无糖茶饮市场发展 - 小罐茶等原叶茶品牌进入无糖茶饮赛道 寻求商业化突破 [32] - 中国无糖茶饮渗透率仍低 茶企可发挥原料优势做差异化 [32] - 未来3-5年功能型无糖饮、适老化产品、环保包装是确定性赛道 [34] - 避免同质化竞争需综合供应链、消费场景和用户教育能力 [35][36] 水饮行业特性 - 水饮是高频刚需品类 线上化成本高 线下渠道仍是核心 [11] - 行业经过多年竞争 产业链各环节已形成有效循环 [12] - 终端店铺经历电商冲击 水饮品类成为稳定现金流来源 [11][15]
曝国资和员工利益受损,娃哈哈股改为何这么难?
36氪· 2025-06-10 16:42
公司治理与股权争议 - 娃哈哈集团被曝利润转移至高管掌控的体外企业,集团几成"空壳" [1] - 宏胜集团作为娃哈哈代工厂,实际产品数量约占"娃哈哈系"总产能的三分之一 [6] - 娃哈哈集团资产占整个娃哈哈系总资产的比重只有15.67% [6] - 国资持股46%为第一大股东,宗馥莉继承宗庆后29.4%股份,职工持股会24.6% [4] - 2018年起娃哈哈要求员工以每股3元低价出售持股会股份,引发员工维权争议 [7] - 宗馥莉曾尝试将娃哈哈品牌转让给宏胜集团但失败,随后出现"娃小哈"等新商标 [9] 经营业绩与改革措施 - 娃哈哈2024年营收超过700亿,同比增长36.7% [3] - 宗馥莉上任后推行多元化投资布局,涉及健康、新能源等赛道 [3] - 瓶装水市场份额仅为农夫山泉的三分之一 [20] - 自1999年实行员工持股计划以来,持股员工超1.5万人,远超A股上市200人门槛 [20] 历史遗留问题与上市分歧 - 1999年改制后娃哈哈由100%国资改为混合所有制 [4] - 2002年前后出现大量绕开国资的体外公司 [6] - 1996年与法国达能合资时商标转让被叫停,2006-2009年爆发"达娃之争" [14][16] - 宗庆后坚持不上市,宗馥莉认为上市是正常举动且有助于规范公司治理 [12][14] - 娃哈哈股权和商标争议源于改制时未彻底解决归属权问题 [14] 管理层变动与争议 - 宗馥莉上任后更换大批公司元老,关停代工厂 [3] - 宗馥莉接手半年即出现辞职风波,随后爆发员工集体诉讼维权 [10] - 媒体报道质疑宗馥莉改革新政及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 [3][10]
曝国资和员工利益受损,娃哈哈股改为何这么难?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10 11:49
娃哈哈股权与经营争议 - 核心争议围绕利润转移至高管控制的体外企业(宏胜集团),娃哈哈集团资产占比仅15.67% [4][8] - 宏胜集团作为代工厂承担娃哈哈系三分之一产能,实际控制人为宗馥莉 [7] - 2024年营收700亿元,同比增长36.7%,但伴随工厂关停、代工比例上升及员工股权纠纷 [4][16] 股权结构历史与现状 - 改制后股权分布:国资46%(第一大股东)、宗馥莉29.4%、职工持股会24.6% [5][11] - 员工持股会股份被低价回购(每股3元),引发集体诉讼,收购方及资金流向未公开 [11][16] - 2002年起体外公司涌现,国资权益被稀释,实际经营中影响力下降 [7][9] 商标归属与品牌风险 - 商标归属未明确,宗馥莉曾尝试转让至宏胜集团但失败 [12][14] - 2025年出现"娃小哈"等衍生商标,代工业务甲方多为宏胜而非娃哈哈集团 [14] - 历史上有"达娃之争"先例,商标最终保留在娃哈哈集团 [20][22] 宗馥莉改革与上市分歧 - 改革措施包括更换元老、代工模式调整及多元化布局(健康、新能源) [4][25] - 与宗庆后理念冲突:坚持不上市 vs 推动IPO以规范治理结构 [18][19] - 上市障碍包括股东人数超1.5万(A股要求≤200人)及商标/股权未厘清 [25][27] 行业对比与解决路径 - 瓶装水市场份额仅为农夫山泉三分之一,需资本支持渠道与创新 [25] - 潜在解决方案:有限合伙制整合员工股、优先股转换,但需多方协商 [27] - 治理结构改革需平衡历史遗留问题与现代企业制度,避免激进调整 [28]
食品饮料周报(25年第23周):白酒淡季需求延续压力,啤酒、饮料进入需求旺季
国信证券· 2025-06-10 08: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白酒淡季需求延续压力,高端白酒价格略有下降,大众品旺季催化渐显,啤酒、饮料进入需求旺季 [1][9][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度观点 白酒 - 本周酒企工作更新,天猫数据显示 5 月 13 日 - 26 日 618 第一阶段,淘系酒类核心品牌同比 +72%,国产白酒双位数增长,驱动酒企布局线上渠道 [11] - 贵州茅台截至 5 月累计回购股份 331.1 万股,占总股本 0.26%,支付 51 亿元,在大阪世博会发布新品并在“i 茅台”销售 [2][11] - 泸州老窖 6 月 27 日召开股东大会,2025 年规划突出三大重点,围绕三大任务保持市场良性 [2][11] - 迎驾贡酒 2025Q1 业绩下滑因经济增速、消费需求及主动控量稳价,计划分阶段发展并精细化运营 [2][11] - 本周高端白酒批价延续压力,茅五泸均下跌,预计 6 月价格延续压力 [12] - 本周白酒指数下跌 0.9%,短期基本面延续压力,后续估值有修复空间,酒企短期去库存、促动销,中长期培育消费者和场景 [13] - 个股推荐把握三条投资主线,关注抗风险龙头、数字化正反馈企业、基地市场有份额提升逻辑企业及渠道风险释放企业 [2][13] 大众品 - 啤酒即将进入旺季动销检验阶段,有望在低基数上实现良好销量,建议配置优质龙头,关注估值回落机会 [14][15] - 零食龙头引领产业链提效,行业分化,推荐有新品、新渠道突破个股,如卫龙美味、盐津铺子 [15] - 调味品基础龙头有韧性,复合调味品有弹性,关注复调估值修复,推荐颐海国际、海天味业 [16] - 速冻食品淡季需求平稳,头部企业研发 B 端定制化和 C 端小容量化新品,关注安井食品、千味央厨 [17] - 乳制品潜在政策催化,需求复苏,供给出清,布局 2025 年供需改善弹性,推荐龙头乳企 [18] - 饮料迎来旺季检验,龙头目标积极,景气延续,推荐东鹏饮料,关注包装水、茶饮龙头 [19] 周度重点数据跟踪 行情回顾 - 本周(2025 年 6 月 2 日至 6 日)食品饮料板块下跌 0.65%,跑输上证指数 1.78pct [1][20] 白酒 - 本周飞天茅台批价延续下跌,普五略有下降,国窖下跌 [33] 大众品 - 棕榈油、猪肉、毛鸭、鸭苗、PET 下降,瓦楞纸、肉鸭上升,其余原材料不变 [44] 本周重要事件 - 多家公司有股份回购、质押、转让、减持等事件,如双塔食品控股股东股份解质再质押,华统股份参与投资合伙企业等 [64] 下周大事提醒 - 多家公司有股东大会、分红、业绩发布会等安排,如佳禾食品 6 月 9 日召开股东大会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