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

搜索文档
太平洋证券:各大板块百家争鸣,目前有三大主线
天天基金网· 2025-07-18 19:15
太平洋证券观点 - 各大板块呈现百家争鸣态势 目前有三大投资主线 [2][3] - 第一条主线是政策反内卷进入落实阶段 光伏 生猪 玻璃等板块已显现底部特征 目前处于历史低位 [3] - 第二条主线是产业出现重大转折的板块 包括固态电池和创新药等领域 [3] - 第三条主线是高股息板块 煤炭受益于反内卷政策 能源类高股息有支撑 银行保险等类债券板块受益于资金流入 [3] 财信证券观点 - 市场呈现从权重搭台转向题材唱戏的趋势 建议把握结构性行情 [4][5] - 8月前宏观层面无明显利空 市场处于做多窗口期 投资者情绪改善和增量资金入场推动指数上行 [5] - 虽然面临强压力位限制 但预计A股将维持震荡偏强运行态势 [5] - 反内卷政策若落实到位 可能推动指数进入新一轮戴维斯双击阶段 [5] 中国银河证券观点 - 科技成长板块仍是市场长期主线 受政策支撑和产业升级推动 [6][7] - 重点看好AI算力 机器人和半导体等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领域 [6] - 建议聚焦科技板块中业绩优秀的价值股 精选高景气细分赛道 [7]
全国独角兽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18:57
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体情况 - 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达372家,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4] - 超级独角兽企业11家,合计估值5385亿美元,占总估值超四成 [4] - 新晋独角兽企业53家,其中荣耀、长江存储、引望智能3家直接跻身超级独角兽行列 [4] 行业赛道分布 - 集成电路赛道连续4年居首,拥有56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1618亿美元,2024年新增12家 [5] - 清洁能源、创新药、动力电池等7个赛道各拥有超15家独角兽企业 [4] - 机器人、企业数字运营、新零售、人工智能等10个赛道各拥有超10家独角兽企业 [5] 地域分布与创新实力 - 北京、上海、深圳为独角兽主要集聚地,分别拥有75家、59家和42家企业 [5] - 288家独角兽合计持有有效发明专利27200件,95家企业申请PCT专利1627件 [5] - 人民币融资占比升至74.3%,国资参与度达60%,重点投向"卡脖子"技术领域 [5] 深圳独角兽企业表现 - 深圳42家独角兽总估值1599亿美元,其中4家超级独角兽贡献56%估值 [7] - 2024年深圳新增13家独角兽,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新晋总量的25% [7] - 南山区集中48%深圳独角兽(20家),宝安区7家,福田区与龙岗区各6家 [8] 深圳企业全球化案例 - 欣旺达动力在匈牙利建新能源汽车电池工厂,布局欧盟市场 [7] - XREAL的AR设备获Google Play认证,海外营收占比超三分之二 [7] - 深圳80%以上独角兽为全球化企业,通过海外工厂或营销网络扩张 [7] 深圳新晋独角兽名单 - 13家新晋企业覆盖智能网联(引望智能)、VR/AR(元象XVERSE)、手术机器人(康诺思腾)等前沿领域 [8] - 集成电路领域新增礼鼎半导体、宏芯宇,清洁能源领域新增拉普拉斯(已科创板上市)和英飞源 [8]
成长股重估、分红资产走强,知名机构:下半年A股迎来“更有质量的增长”
第一财经· 2025-07-18 18:37
紫阁投资业绩与策略 - 紫阁同爽1号A类份额上半年收益率达30.35%,位列行业第六 [1] - 公司保持高仓位运作,基于对中国经济长期前景的乐观判断,重点布局创新药、科技、消费行业 [1] - 投资策略强调深度跟踪(两年以上)和重仓研究透彻的标的,而非追逐短期涨幅最大股票 [1] - 当前市场呈现哑铃型结构:成长股优质资产重定价与分红型核心资产底部抬升并存 [1] - 预计下半年哑铃两端延续上行,反内卷政策将催生更多分红型资产 [1] 创新药行业分析 - 医药板块持续走强,本质是中国创新药兑现期来临,但估值仍未充分反映未来销售峰值 [2] - 2024年中国创新药全球BD案例和金额骤增,2025年出海将更上层楼 [2] - 国际市场上百亿美金级单品常见,而国内投资者仍停留在BD事件定价阶段 [2] - 临床阶段靠前、估值透支或概念催化的标的已现过热,真正潜力药品销售尚未放量 [2] - 创新药是典型产品逻辑,核心大单品成药可能使公司市值跃迁至新量级 [3] 行业配置调整 - 医药板块配置权重未降但内部结构调整:战略性超配创新药,中性看待CXO,小规模跟踪AI+医药 [3] - AI医药处于早期阶段,盈利模式未明,需观察研发端与诊疗端落地进展 [3] - 新消费结构性机会更清晰,Z世代、阿尔法世代、活力老人重塑消费版图 [4] - 预计下半年平价奢侈品、健康功能食品、银发经济等细分领域展现韧性 [4] 宏观经济与市场结构 - 房地产债务与内需疲弱仍是宏观最大拖累,但增量产业显现托举效应 [4] - 当前经济面临产能过剩、消费不足、通缩压力等矛盾,政策见效需时间 [4] - 增量力量多点突破:DeepSeek大模型、机器人、新消费出海、半导体、高精尖武器等 [4] - 市场进入资本过剩阶段,资金向稳定分红红利资产和全球创新龙头两端集中 [5]
ETF市场周报 | GDP维持高增速!科技赛道捷报频传,科创债ETF获大资金加持
搜狐财经· 2025-07-18 18:11
宏观经济与市场表现 - 上半年GDP同比增速达5.3%,全年经济增长基础夯实,A股主要指数延续反弹态势 [1] -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69%、2.03%、3.17%,上证指数站稳3500点 [1] - 全市场ETF平均涨幅1.87%,股票型ETF整体涨幅1.75%,跨境型ETF和债券型ETF表现亮眼 [1] 行业与板块表现 医药行业 - 创新药相关ETF涨幅居前,恒生创新药ETF(520500)和港股创新药ETF基金(520700)涨幅超13% [2] - 港股通创新药50ETF(513780)和港股通医疗ETF富国(159506)涨幅超12% [2] - 中国Biotech板块市值仅为美国同行的14%-15%,但全球创新贡献比重接近33%,处于价值洼地阶段 [3] - 医保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启动,国产创新药有望在医保谈判和商保支持下实现销售放量 [3] 游戏板块 - 游戏ETF华泰柏瑞(516770)和游戏ETF(516010)跌幅分别为3.24%和3.22% [4] - 2025年5月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80.51亿元,环比增长2.56%,同比增长9.86% [4] - 游戏板块迎来"基本面持续改善+政策面边际宽松+估值修复空间显著+AI技术创新驱动"四重逻辑加持 [5] 债券与金融板块 - 科创债ETF表现抢眼,科创债ETF华夏(551550)流入112.20亿元,科创债ETF鹏华(251030)流入80.04亿元 [8] - 债券型ETF净流入531.30亿元,跨境类ETF净流入51.22亿元 [6] - 短融ETF(511360)周成交额达710.02亿元,银华日利ETF(511880)成交额653.97亿元 [10] 资金流向与市场动态 - ETF市场整体资金净流入401.73亿元,债券类资产受险资等机构资金加持 [6] - 科创债ETF整体流入超400亿元,机构资金青睐稳健资产 [8] - 下周汇添富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159268)上市,聚焦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消费领域 [11]
中国创新药烈火烹油:突破性涨幅背后的产业质变|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7-18 18:04
资本市场表现 - 港股创新药板块全线飘红,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等龙头股价屡创新高,恒生创新药指数今年以来涨幅达93.46% [2]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BD出海交易额逼近500亿美元,行业从"至暗时刻"转向"烈火烹油" [2] - 港股18A板块超80%的创新药企曾经历股价腰斩甚至跌破发行价,现实现惊天逆转 [2]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第十一批药品集采首次明确"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原则,保护创新药利润预期 [4] - 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 [4] - 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保、惠民保、商业健康保险) [5] - 政策组合拳精准拆除行业"三座大山":价格压制、融资无门、支付受限 [5] 产业竞争力 - 2025年上半年BioBAY园区企业完成近120亿美元出海交易,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以60.5亿美元授权辉瑞创国产单笔纪录 [7] - 康方生物双抗依沃西(AK112)获50亿美元授权款,头对头试验击败全球"药王"K药 [7] - License-out爆发成为行业盈利解决方案,MNC大额首付款被视为对中国研发质量的硬核认可 [7] 研发投入 - 2020-2023年A股健康科技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比稳步上升至5.1%,但整体水平仍较低 [8] - 医保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但不足10%,医疗科技和医药科技研发占比呈浮动上升趋势 [8] 行业挑战 - License-out虽带来现金流与国际认可,但中国药企需建立自主全球商业化能力,研发外包非长远之策 [10] - 产业考验在于能否持续产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临床数据扎实且跟紧不掉队 [10]
ETF投资周报 |沪指站稳3500点震荡上行,两大主线集体狂飙,港股创新药相关ETF领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8 17:49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突破3500点后继续震荡向上 周五报收3534 48点 创年内收盘新高 [1] - 近1100只ETF产品本周上涨 1200多只产品周涨幅中位数约为1 29% 较上周略有提升 [2] 领涨ETF及板块 - 港股创新药相关ETF领涨 恒生创新药ETF周涨幅13 686% 年内涨幅89 746% [4] - 港股通创新药ETF周涨幅13 248% 港股创新药ETF基金周涨幅13 128% 年内涨幅89 775% [4] - 恒生生物科技ETF周涨幅11 963% 年内涨幅76 403% [4]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表现强劲 富国产品周涨幅10 947% 华宝产品周涨幅10 688% [5] - 康方生物本周大涨近24% 三生制药涨23% 中国生物制药和石药集团涨15% [6] - 新易盛上半年净利润预增超300% 本周累计涨幅39% 中际旭创周涨幅24% [6] 领跌ETF及板块 - 游戏ETF逆势下跌超3% 其中516010 OF产品周跌幅3 218% [7][9] - 房地产ETF普遍下跌 512200 OF产品周跌幅2 559% 515060 OF产品周跌幅2 19% [9] - 金融科技ETF表现不佳 159851 OF产品周跌幅2 529% 516100 OF产品周跌幅2 317% [9] - 光伏ETF持续疲软 159618 OF产品周跌幅1 554% 516180 OF产品周跌幅1 333% [9] - 煤炭ETF年内跌幅显著 515220 OF产品年内跌幅10 327% [10]
资讯日报-20250718
国信证券(香港)· 2025-07-18 17:47
市场表现 - 7月17日,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微跌0.08%及0.09%,恒生科技指数涨0.56%,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纳指涨0.74%,标普500指数涨0.54%,道指涨0.52%,日经225指数涨0.6%,东证指数涨0.72%[3][9][12] - 生物医药股大幅走高,康诺亚涨14.5%,康方生物等涨超10%,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理想汽车涨超9%,粉笔涨超18%,中资券商股午后异动拉升转涨,黄金等有色金属股下跌[9] - 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收盘涨超36%,美国联合航空涨超3%,零售股反弹,百事可乐涨超7%,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1.23%[12] 行业动态 - 中国生物制药以5.01亿美元收购礼新医药剩余95.09%股权,扩展创新产品线,高盛指出中国创新药板块处于“价值洼地”,市值仅为美国同行14%-15%,全球创新贡献比重接近33%[9] - 日本6月出口同比减少0.5%,对美出口降幅扩大至11.4%,对中国出口下降4.7%,对欧盟出口增长3.6%,汽车和钢铁出口价值暴跌[12] 宏观经济 - 美国失业救济申请人数连续五周下降,7月12日当周录得22.1万人,但持续申领人数接近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6月零售销售数据反弹强于预期,增长0.6%[12] - 今年上半年美国关税收入飙升至872亿美元,6月达266亿美元,整体平均实际关税税率达20.6%,为1910年以来最高水平,7月NAHB房产市场指数为33,较6月上升1点,但建筑商信心连续15个月处于负值区间[12] 公司动态 - 花旗予恒指年底目标25000点,呼吁增持中国互联网、科技及消费板块[9] - 优步将投资Lucid 3亿美元,作为Robotaxi合作伙伴关系一部分[12] - 华夏基金(香港)成立两只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华夏美元数字货币基金及全球首只人民币代币化基金华夏人民币数字货币基金[13]
沪指,年内收盘新高!
证券时报· 2025-07-18 17:42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涨0.5%,深证成指涨0.37%,创业板指涨0.34%,A股市场成交1.59万亿元,较昨日有所增加 [1] - 港股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上涨超1%,创新药走势分化,算力板块继续走强,泡泡玛特等新经济股票延续调整走势 [1] 稀土永磁 - 稀土永磁概念股走强,中色股份、久吾高科、华宏科技等多股涨停,北方稀土、包钢股份等大涨 [2] - 中国地质大学团队发现新稀土矿物"钕黄河矿",获批IMA No.2025-014,该矿物发现于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进一步彰显矿床资源多样性 [2][3] - 钕黄河矿的发现为钕资源独立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钕是高性能永磁材料核心成分,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电子信息等领域需求旺盛 [3] 锂矿 - 锂矿板块大涨,金圆股份、盛新锂能等涨停,中矿资源、芳源股份、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跟涨 [4] - 碳酸锂期货价格自6月下旬以来累计上涨超20%,7月18日最高达70980元,价格走高受政策情绪面、需求预期差纠偏、成本支撑等因素共振影响 [4] - 国内锂资源端消息频繁扰动,包括宜春要求锂云母矿山变更矿种储量报告,藏格矿业子公司收到停产通知等 [4] 创新药 - 创新药板块反复活跃,昂利康涨停创历史新高,金城医药、欧林生物、键凯科技、博瑞医药等大涨,港股乐普生物涨超20%,加科思涨超10% [5] - 国家医保局公布2025年药品目录调整方案,建立"基本医保+商保创新药"双轨制,通过商保目录吸纳高价值创新药,缓解医保基金压力 [6] - 新增价格协商机制和商保专家团队,体现政策协同创新药发展,但流程复杂度提升,强化执行透明度 [6]
对话淡马锡吴亦兵:超配中国资产的坚定信心与投资策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17:33
淡马锡投资组合表现与策略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年投资组合净值达4340亿新元,同比增长450亿新元 [1] - 20年期和10年期股东总回报率分别为7%和5%,1年期回报率达11.8% [1] - 注重长期回报而非短期业绩,强调投资组合"韧性"以穿越经济周期 [1] - 中国投资组合占比18%,较上年19%略有下降但绝对值增加40亿新元 [6] - 对中国市场持续超配,显著高于MSCI全球指数2%-3%的中国权重 [6] 中国市场投资布局 - 2004年进入中国投资银行业,2010年转向互联网与新经济,近年聚焦能源转型和生命科学 [1] - 中国公司竞争力提升体现在TMT、新能源、生命科学和先进制造领域 [2] - 中国竞争优势从制造优势升级为工程设备优势和研发优势 [2][6] - 创新药研发效率显著提高,跨国药企采购中国早期创新药 [7] - 成立淡明资本专注中国生命科学早期投资,首期基金募资33亿美元 [7] 三大投资板块架构 - 新加坡本土投资组合占比41%,包括新航、星展银行等核心战略资产 [3] - 全球直接投资占比36%,聚焦数字化、可持续生活、新消费和长寿四大趋势 [3] - 合作投资项目占比23%,通过生态圈寻找投资机会 [3] - 三大板块协同发展,直接投资与合作平台保持独立又合作的关系 [3] 早期投资策略 - 早期投资占比不超过总投资组合6% [4] - 采用"陪跑"策略,持续参与成功企业的多轮融资(如信达生物从C轮开始每轮跟投) [4] - 设立专业团队分工,淡明资本在中国设立人民币基金专注生命科学早期投资 [5] 新消费领域洞察 - 中国品牌从性价比转向品牌溢价,泡泡玛特海外销售已超国内 [9] - 投资影石创新等案例显示中国品牌在审美和情绪价值创造达国际水平 [9][10] - 品牌双重价值:实用性和情绪价值(审美观与自豪感) [9] 金融科技与稳定币观点 - 稳定币处于早期阶段,监管框架逐步形成中 [10] - 关注稳定币在支付效率提升、跨境交易成本降低和普惠金融方面的潜力 [11] - 香港金管局已出台稳定币发行人政策,显示监管机构关注该领域发展 [11] - 区块链技术可解决金融体系痛点,但需与监管协同发展 [11]
沪指,年内收盘新高!
证券时报· 2025-07-18 17:30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涨0.5%,深证成指涨0.37%,创业板指涨0.34%,A股市场成交1.59万亿元,较昨日有所增加 [1] -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上涨超1%,创新药走势分化,算力板块继续走强,泡泡玛特等新经济股票延续调整走势 [2] 稀土永磁概念股 - 稀土永磁概念股再度走强,中色股份、久吾高科、华宏科技等多股涨停,北方稀土、包钢股份等大涨 [3][4] - 我国发现新稀土矿物"钕黄河矿",该矿物发现于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进一步彰显了该矿床的复杂性与资源多样性 [4] - 钕黄河矿的发现为钕资源的独立开发利用提供了新途径,钕作为高性能永磁材料(如钕铁硼磁体)的核心成分,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电子信息等领域需求旺盛 [4] 锂矿板块 - 锂矿板块大涨,金圆股份、盛新锂能等涨停,中矿资源、芳源股份、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跟涨 [5][6] - 碳酸锂期货价格自6月下旬以来从5.8万元附近上涨至7万元附近,累计上涨幅度超20%,7月18日最高达到70980元 [6] - 国内锂资源端消息不断,宜春自然资源局要求8座锂云母矿山在9月30日前完成编制矿种变更储量核实报告,藏格矿业旗下子公司收到停产通知,要求停止锂资源开发利用活动 [6] - 碳酸锂期货价格走高主要受"反内卷"政策情绪面带动、7月需求预期差纠偏、澳洲锂辉石精矿CIF价格上涨抬升短期成本支撑等因素共振影响 [6] 创新药板块 - 创新药板块反复活跃,昂利康涨停再创历史新高,金城医药、欧林生物、键凯科技、博瑞医药等大涨 [7][8] - 港股创新药板块大涨,乐普生物上涨超20%,加科思上涨超10%,来凯医药、基石药业、翰森制药等多股上涨 [9] - 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建立"基本医保+商保创新药"双轨制,通过商保目录吸纳高价值创新药 [9] - 新增价格协商机制和商保专家团队,体现政策协同创新药发展,这是医保从"保基本"向"多层次+创新支持"的战略转型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