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进制造业
icon
搜索文档
东莞与香港如何构建出海 “超级联盟”?这场活动“有料到”
南方都市报· 2025-08-28 07:52
莞港产业协作深化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纵深推进阶段 莞港产业协作为两地发展注入新机遇 全球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推动企业"抱团出海"成为全球化布局重要路径 [1] - 香港作为高度国际化综合服务枢纽 在金融融通 专业服务 国际市场网络和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具有成熟体系 与东莞"世界工厂"的先进制造产能 完整产业链基础形成"硬件+软件"天然适配性 [2] - 莞港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 香港在离岸贸易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具备人才与资源优势 推动"东莞制造+香港服务"深度融合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4] 合作平台与机制建设 - 莞港合作深化交流会在香港举办 规模超280人 由东莞香港中心 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联合主办 获两地商务部门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机构支持 [1]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科技转化 国际化资源对接和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为产业协同与出海提供坚实支撑 [1] - 东莞外商协会联合东莞香港中心已在越南 新加坡设立"出海服务中心" 提供一站式服务整合香港优势资源 未来将构建"企业出海战略联盟"推动资源协同 [5] 全链条战略联盟构建 - 四方机构完成首轮签约:香港贸易发展局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东莞香港中心 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打通"东莞制造+香港服务"跨境合作链路 [8] - 五大专业机构完成第二轮签约:世邦魏理仕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渣打银行 毕马威中国 一邦国际网上仲调中心 提供跨境合规审查 国际金融支持 法律风险防控等全生命周期服务 [8] - 签约标志着莞港协同出海进入"资源联享 风险共防 利益共赢"新阶段 构建覆盖制造-服务-保障全链条的出海超级联盟 [6][8]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 - 东莞作为经济总量破万亿 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 具备全球制造重镇和湾区创新枢纽双定位 提供柔性生产体系支撑 海外仓专项补贴 跨境人才安家置业扶持等全周期政策支持 [10] - 已有超8000家港企在东莞深耕发展 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项目实现高效"莞港速度" [4][10] 企业出海实战支持 - 通过政策宣讲与沙龙对话形式 聚焦东南亚消费趋势 欧美技术合作知识产权保护 跨境合规风险应对 柔性生产适配全球需求等实战议题 [9][12]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香港贸发局及创科实业 汇美控股等企业代表与专业机构开展深度研讨 提供可复制可操作的全球化布局指南 [12] - 东莞香港中心将持续深化与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联动 搭建政企对接平台 推广"东莞制造+香港服务"协同模式助力港企在大湾区扎根发展 [15]
佛山市台商协会成立30周年:助力佛台合作迈向新台阶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19:12
佛台经贸合作成果 - 佛山累计吸引台资企业超1600家 涵盖群志光电 纬达光电等先进制造业企业[3] - 台商协会成立30年来累计为地震救灾 助学扶贫等捐款捐物近8000万元[3] - 台企在数字化 智能化转型中获得政策扶持 成为持续增资核心动力[3] 政府支持与营商环境 - 佛山承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实现台商投资放心 创业安心 发展顺心 生活舒心[5] - 广东上半年新增台资企业超740家 同比增长8.35% 新增合同台资超3亿美元[5] - 粤台贸易额达578.8亿美元 占两岸贸易总额39% 推进同等待遇政策落地[5] 区域合作与产业升级 - 佛山台协与茂名 云浮 江苏淮安等地台商协会签署区域合作协议[5] - 佛山正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浪潮[5] - 台商看好佛山产业升级机遇 将以技术创新驱动转型并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5] 台商发展历程 - 首家台资企业于1987年落户佛山 35年前台商考察全球多地后选择投资佛山[1][3] - 台协秉持联谊 沟通 服务 奉献宗旨 搭建高效政企沟通桥梁[3] - 台籍青年代表赞誉佛山包容特质 既能安心创业扎根 又能感受家温暖[3]
涉税名词一起学|增值税加计抵减系列问题(2)哪些行业能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8-27 16:41
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适用行业 - 先进制造业企业可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 [3] - 集成电路企业(包括设计、生产、封测、装备、材料企业)可享受按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的政策 政策有效期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4] - 工业母机企业(生产销售先进工业母机主机、关键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享受按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的政策 政策有效期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5] 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计算示例 - 集成电路企业当月可抵扣进项税额8万元时 加计抵减额为8万元×15%=1.2万元 [7] 社保缴费基数申报规则 - 用人单位需按职工实际工资收入申报社保缴费基数 [12] - 职工工资收入低于上年度全口径省平工资60%时 按全口径省平工资60%计算缴费 [12] - 职工工资收入高于上年度全口径省平工资300%时 按全口径省平工资300%计算缴费 [12] 住房租赁专项附加扣除填报要求 - 年度中间更换租赁住房且存在租赁期交叉时 填报租赁日期需避免交叉 [14] - 新增租赁信息填报时间必须晚于上次已填报的住房租赁期止所属月份 [14] - 修改已填报住房租赁信息可通过自然人电子税务局APP端/WEB端或联系扣缴义务人在扣缴端操作 [14]
涉税名词一起学|增值税加计抵减系列问题(1)增值税“加计抵减”是个啥政策?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8-27 16:41
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 - 政策允许特定纳税人按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的5%计算额外抵减额 专用于抵减一般计税方法下的应纳税额[3] - 政策适用于先进制造业企业 执行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4] - 举例说明:若进项税额为1300元 可额外获得65元(1300×5%)抵减额度[4] 社保缴费基数规则 - 企业社保缴费基数按职工上月工资或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确定 工资标准依据国家统计部门规定[8] - 缴费基数下限为上年全省平均工资的60% 上限为300%[9] - 用人单位需按职工实际工资收入申报缴费基数 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时按限值计算[9]
东莞前7月经济数据出炉,外贸同比增长15.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13:17
工业生产 -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 [1] -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 [1] - 主导产业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增长8.7%,化工制造业增长12.0% [1] - 高技术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服务器产量同比增长257.2%,集成电路增长87.1%,传感器增长46.8%,智能手表增长45.4% [1] 外贸进出口 - 1-7月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5.6%,其中进口增长26.1%,出口增长9.8% [1] - 7月单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4%,其中进口增长21.6%,出口增长5.9% [1] 固定资产投资 - 1-7月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8.8%,但降幅较1-6月收窄2.1个百分点 [2]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 [2] - 先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8.5%,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0.8% [2]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3.2%,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50.2%,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53.8% [2]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8.5% [2] - 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1% [2] 重大项目进展 - 1-7月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56.97亿元,同比增长4.5%,进度较去年同期快2.8个百分点 [2] - 新开工重大项目123个,建成投产重大项目64个 [2] - 7月新开工14个项目包括东莞市大湾区大学连接线工程和滨海湾海岛水质净化厂工程 [2] - 7月建成投产19个项目包括康迪智能制造项目和晟图智能装备项目 [2] 消费价格 - 1-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1% [3] - 八大类商品服务价格呈"六降二升"态势:交通通信类下降3.1%,衣着类下降2.8%,医疗保健类增长0.7%,其他用品及服务类增长3.3% [3]
深圳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新篇章
搜狐财经· 2025-08-27 03:05
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 - 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2.7亿元增长至3.68万亿元,税收收入在1987年突破十亿、1995年站上百亿、2005年越过千亿、2015年跨越五千亿,实现"十年一台阶"式增长 [2] - 2021年深圳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2022年至2024年连续位居国内城市第一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近4000亿元提升至2024年1.56万亿元 [3] 产业转型升级 - 高新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8.2%和68.2% [3] - 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免税等政策推动中小企业从贴牌代工转向自主创新 [2] - "三来一补"税收优惠政策初期推动加工贸易兴起,包括减免税、延迟征税和加速折旧等措施 [2] 税务改革创新 - 在前海、河套推行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及"港人港税"政策 [4] - 办税服务厅到厅业务量下降36.4%,征纳互动服务量增长440% [4] - 建立国际税收服务站和税收事务联络处,提供"专厅、专窗、专人"服务 [4] 跨境税收服务 - 签署粤港澳深四方税收合作备忘录,推动服务规则衔接 [5] - 优化出口退税推出"服务外贸退税13条",离境退税实现"秒到账""零等待" [5] - 2024年前7个月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5.84亿元(同比增长200%),"即买即退"销售额7504.2万元(同比增长超2500%) [6] 民生保障投入 - "十四五"期间筹集保障性住房超70万套(间) [7] - 深圳地铁运营里程达595公里,线网密度全国第一 [7] - 社保业务实现28个政务大厅"一厅联办",业务办理时长缩短近三分之一 [7] 对外开放成果 - 离境退税商店数量突破1500家 [6] - 通过预约定价安排、跨境事项事前评估等工具解决涉税争议 [5] - 在国家级展会首创"即买即退"专区 [5]
国家能源局:“十四五”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20%的目标将超额完成
华夏时报· 2025-08-26 14:38
可再生能源发展 - 中国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40%提升至60%左右[2] - 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实现台阶式跃升 先后突破1亿千瓦、2亿千瓦、3亿千瓦关口[2] 能源消费结构 - 全社会用电量中绿色电力占比达三分之一(每3度电有1度绿电)[2]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 预计超额完成"十四五"20%目标[2] - 煤炭消费占比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含绿量"显著提升[2] 新兴产业用电需求 - 2024年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2] - 2024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2] - 2024年1-7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2] 产业结构转型影响 - 电动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带动用电需求快速增长[2] -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产业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2] - 新兴产业发展提升电能在能源消费中比重 推动能源生产结构绿色转型[2]
三个一”促科技发展“攀高向新
金融时报· 2025-08-26 10:36
为促进广东梅州科技创新发展,着力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生态,中国人民银行梅州市分 行以"三个一"积极对接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共同为梅州科技创新发展 助跑添力。截至2025年5月末,梅州科技贷款余额325.9亿元,同比增长12.5%,比全市贷款平均水平高8 个百分点。 "一册通"宝典在手 "这个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与我们二期项目建设的贷款需求非常匹配,通过与银行对接,我们获 得了1.5亿元的贷款批复,贷款利率比较低,真是意外之喜!"某新材料公司负责人指着《梅州市金融政 策一册通》上的再贷款政策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 据悉,该企业是一家专注于覆铜板研发与生产的制造企业。覆铜板作为印制电路板的核心材料,广泛应 用于网络通信设备、汽车电子系统、基站乃至航空航天等领域。梅州把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产业作为 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抓手,致力于打造"中国铜箔之都"。 该企业在2024年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后,因生产供不应求,急需筹资扩建540万张覆铜板生产线。 恰逢中国人民银行梅州市分行举办金融"五篇大文章"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工作推进会,企业通过会上分 发的《梅州市金融政策一 ...
近40家外国商协会和外资企业代表走进中国山西谋共赢—— 在开放的中国共求更多的合作
经济日报· 2025-08-26 05:57
外资企业投资山西活动概况 - 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家外国商协会和外资企业代表参与山西行活动 包括13家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 [1] - 活动聚焦考察交流与政府深度对话 探讨合作新机遇和共赢新路径 [1] 外资企业关注领域 - 加拿大企业关注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和品牌落地领域 [1] - 比利时企业重点关注第三代半导体 合成生物 现代医药和高端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1] - 东盟企业代表团重点关注先进制造业 能源装备产业以及数字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 [2] - 瑞典阿法拉伐公司关注能源化工和环保领域的转型升级机遇 [2] - 澳大利亚企业关注农业科技和健康产品研发领域合作 [2] - 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寻求新能源 生命科学和生物制药等多元领域合作 [3] 山西产业发展优势 - 正从传统能源基地向多元化产业发展热土转变 [1] -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政府服务高效务实 [2] - 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 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2] - 拥有丰富的农业和医药资源 [2] - 能源网络及能源结构转型带来红利 拥有全球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 [3] 外商投资数据表现 - 截至2024年底山西省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从2020年500余家增长至900余家 [2] - 2025年1月至6月山西省吸引外资4.18亿美元 同比增长46.65% [2] - 2025年1月至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6133家 同比增长14.1% [4] 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信心 - 认可中国政策稳定性与长期投资价值 [2] - 中国工业体系应用场景丰富 制造业完成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迭代 [3] - 中国能源转型决心坚定 成果显著 [2] -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成为共识 [4]
(投资中国)东盟贸促会会长:“外资企业地方行”是合作的“金钥匙”
中国新闻网· 2025-08-23 08:38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 - 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与重要投资伙伴 经贸纽带日益紧密[1] - 2024年东盟和中国旅游互访规模约3500万人次[2] - 双边贸易额持续扩大 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领域合作成果丰硕[1] 山西产业投资机遇 - 东盟企业代表团重点关注山西先进制造业、能源装备产业、数字经济和文化旅游领域[1] - 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具备高铁轮对和盾构机等高端装备制造能力 与东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求高度匹配[1] - 山西可提供矿山开采和轨道交通领域的成套设备和技术解决方案 装备已出口至柬埔寨等东盟国家[2] 投资促进活动成效 - "外资企业地方行"活动被视为促进东盟企业与中国地方合作的"金钥匙"[1] - 山西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和政府服务高效务实显著增强了东盟企业投资信心[1] - 双方有望在文旅产品开发和客源互送等方面探索合作新模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