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信
icon
搜索文档
深市多行业新动能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亮眼
证券日报网· 2025-11-09 19:44
深市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深市上市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 [1] - 业绩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彰显资本市场核心板块高质量发展活力 [1] 电力设备行业 - 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 [2] - 实现净利润946.09亿元,同比增长29.53% [2] - 思源电气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38.27亿元,同比增长32.86% [2] - 思源电气归母净利润21.91亿元,同比增长46.94% [2] - 企业持续高研发投入,重点投向新型电力系统相关应用领域 [3] - 天赐材料最近三年研发费用累计投入超26亿元 [3] 通信行业 - 行业合计实现收入2923.81亿元,同比增长14.34% [4] - 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08.09亿元,同比增长36.65% [4] - 新易盛营业收入165.05亿元,同比增长221.70% [4] - 新易盛归母净利润63.27亿元,同比增长284.37% [4] - 光迅科技营业收入85.32亿元,同比增长58.65% [4] - 光迅科技归母净利润7.19亿元,同比增长54.95% [4] - 星网锐捷营业收入141.68亿元,同比增长19.20% [4] - 企业通过自主技术突破行业壁垒,推出低功耗光模块产品 [5] 新能源领域 - 领域合计实现收入1.06万亿元,同比增长10.56% [6] - 电池、光伏设备、风电设备细分行业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0.60%、16.89%、82.56% [7] - 第三季度净利润分别环比增长5.36%、10.35%、5.87% [7] - 宁德时代总营收2830.72亿元,同比增长9.28% [7] - 宁德时代归母净利润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0% [7] - 宁德时代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超3600亿元 [7] - 国轩高科营业收入295.08亿元,同比增长17.21% [8] - 国轩高科归母净利润25.3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14.35% [8] 消费行业 - 家用电器行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7% [9]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14% [9] - 美的集团营业总收入3647.16亿元,同比增长13.85% [9] - 美的集团归母净利润378.83亿元,同比增长19.51% [9] - 美的集团推出家电业首个万亿级数据量的AI agent智能体 [10] - TCL智家营业收入143.46亿元,同比增长2.87% [10] - TCL智家归母净利润9.77亿元,同比增长18.45% [10] - TCL智家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5.17亿元 [10]
深市四大行业业绩大增 龙头企业业绩亮了
证券时报网· 2025-11-09 17:47
深市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深市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与环比双增长 [1] - 电力设备、通信、新能源和消费四大行业为市场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1] 电力设备行业 - 行业总营收达1.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946.09亿元,同比增长29.53% [2] - 思源电气前三季度营收138.27亿元,同比增长32.86%,归母净利润21.91亿元,同比增长46.94% [2] - 天赐材料前三季度营收108.43亿元,同比增长22.34%,归母净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24.33% [3] 通信行业 - 行业总营收2923.81亿元,同比增长14.34%,归母净利润308.09亿元,同比增长36.65% [4] - 新易盛前三季度营收165.05亿元,同比增长221.70%,归母净利润63.27亿元,同比增长284.37% [4] - 光迅科技前三季度营收85.32亿元,同比增长58.65%,归母净利润7.19亿元,同比增长54.95% [5] 新能源行业 - 行业总营收1.06万亿元,同比增长10.56%,归母净利润787.05亿元,同比增长31.87% [6] - 宁德时代前三季度营收2830.72亿元,同比增长9.28%,归母净利润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0% [7] - 先导智能前三季度营收104.39亿元,同比增长14.56%,归母净利润11.86亿元,同比增长94.97% [7] 消费行业 - 深市家电行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17%,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14% [8] - 美的集团前三季度营收3647.16亿元,同比增长13.85%,归母净利润378.83亿元,同比增长19.51% [8] - TCL智家前三季度营收143.46亿元,同比增长2.87%,归母净利润9.77亿元,同比增长18.45% [8]
创新引领增长 深市电力设备、通信、新能源公司前三季度跑出“加速度”
中证网· 2025-11-09 17:32
深市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深市公司营收和净利实现同比和环比双增长 [1] - 电力设备、通信、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表现突出 [1] 电力设备行业 - 深市电力设备行业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 [2] - 深市电力设备行业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946.09亿元,同比增长29.53% [1][2] - 思源电气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8.27亿元,同比增长32.86% [2] - 思源电气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1.91亿元,同比增长46.94% [2]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投向新型电力系统相关应用等领域 [2] - 公司由单一设备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商转型,以国内份额提升和海外高端市场突破为双引擎 [2] 通信行业 - 深市通信行业前三季度合计实现收入2923.81亿元,同比增长14.34% [3] - 深市通信行业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08.09亿元,同比增长36.65% [1][3] - 新易盛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5.05亿元,同比增长221.70% [3] - 新易盛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3.27亿元,同比增长284.37% [3] - 新易盛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达5.01亿元,同比增长149.57% [3] 新能源行业 - 深市新能源领域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收入1.06万亿元,同比增长10.56% [4] - 深市新能源领域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87.05亿元,同比增长31.87% [1][4] - 细分领域净利润增长:电池行业同比增长30.60%,光伏设备行业同比增长16.89%,风电设备行业同比增长82.56% [4] - 宁德时代前三季度实现总营收2830.72亿元,同比增长9.28% [4] - 宁德时代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0% [4] - 宁德时代期末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超3600亿元 [4] - 宁德时代发布NP3.0技术及神行Pro电池,支持峰值12C超充能力 [5]
下周A股领涨板块可能大变样?别错过这些重要事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9 13:23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于11月3日至7日当周呈现探底回升的高位震荡格局,主要股指中微盘股与红利股表现突出 [1] - 万得微盘股指数周涨幅达3.16%,年初至今累计上涨83.54%,表现最为强劲 [2] - 红利指数周涨幅为2.85%,但年初至今微跌0.53% [2] - 创业板指年初至今涨幅达49.80%,科创50指数年初至今涨幅为43.15% [2] - 北证50指数当周下跌3.79%,但年初至今累计上涨46.73% [2] - 全周市场个股涨跌参半,11月7日上涨家数为2,977家,低于10月24日的4,449家 [5][6] 板块轮动与表现 - 当周领涨板块主要集中在发电、化工和部分区域股,电网设备板块周涨幅为8.71%,年初至今上涨47.75% [7][8] - 钛白粉概念周涨幅8.32%,磷化工周涨幅7.85%,硅能源周涨幅7.37% [8] - 领跌方向则以前一周领涨的医药和AI应用为主,医疗服务板块周跌幅3.58%,减肥药概念周跌幅2.94% [7][8] - 从年内表现看,培育钻石板块年初至今涨幅达82.10%,电池板块涨幅81.51% [9] - 白酒板块年初至今下跌11.86%,超级品牌板块年初至今仅微涨0.60% [9] 机构策略观点 - 华金证券建议短期均衡配置,关注政策和产业趋势向上且估值性价比高的行业,如电新、机械设备、有色金属、传媒、计算机、医药 [10] - 同时关注受益于“十五五”规划和基本面可能边际改善的行业,如消费、军工、电子、通信 [10] - 天风证券研究指出,环保、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防御性行业更容易长期跑输市场 [11] - 当前连续三年跑输但第四年跑赢概率较大的行业包括食品饮料、农林牧渔、社会服务、医药生物、电力设备 [11] 宏观经济与政策动态 - 10月份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7万亿元,增长0.1%,其中出口2.17万亿元,下降0.8%,为今年下半年以来单月出口增速首次负增长 [12] - 进口1.53万亿元,增长1.4%,已连续5个月增长 [12]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提出22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 [14] - 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推进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煤炭企业向综合能源生产服务商转型 [15] 行业重要事件前瞻 - 11月10日至14日将有多场重要行业会议举行,涉及机器人、电池新能源、动力电池、核能、6G、工业AI、半导体等领域 [17] - 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将发布10月工业生产、能源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关键经济数据 [17]
武汉两家,入选全国最高等级!
长江日报· 2025-11-09 08:30
文章核心观点 - 武汉市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全国首批15家领航级智能工厂名单,武汉入选数量与上海市并列全国第一,标志着武汉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中处于领先地位 [1] 领航级智能工厂概述 - 工信部等六部门将智能工厂分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进行培育,领航级代表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的最高水平 [1] - 长飞公司的“面向极致工艺的棒纤缆全产业链一体化智能工厂”和武汉京东方的“极致效率驱动的10.5代液晶面板智能工厂”分别是通信和新型显示领域唯一入选代表 [3] 长飞公司智能工厂详情 - 公司是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打造了全球领先的“预制棒—光纤—光缆”研发生产供应链一体化智能工厂 [3] - 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产品设计、生产计划、排程调度和运营管理等全流程,AI应用场景占比高达80% [3] 武汉京东方智能工厂详情 - 全球每4个智能终端就有一块显示屏来自京东方,其武汉工厂建有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液晶显示生产线 [5] - 公司在智能工厂战略引领下,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落地实施了AI工业缺陷检测、设备预测性维护、虚拟量测等多个智能化项目 [5] 武汉智能制造整体实力 - 除领航级智能工厂外,武汉市已累计培育1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5] - 光电子信息行业在卓越级工厂中占据6席,显示出武汉在“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中的智能化领先优势 [5]
3家A股公司火了,获超百家机构调研
证券时报· 2025-11-09 08:07
机构调研热度 - 本周(11月2日至7日)共有418家上市公司披露机构投资者调研记录,与上周持平 [1] - 安集科技、天合光能、通宇通讯等上市公司接待百家以上的机构 [1] 调研关注焦点与市场表现 - 机构关注焦点包括三季度经营成果解读、四季度潜在机遇及“十五五”规划建议带来的发展前景分析 [3] - 近五成机构调研公司实现正收益,隆达股份、中信金属、常宝股份、中富电路、双杰电气、英方软件等个股涨幅均为30%左右 [3] 研发投入与新业务方向 - 协创数据前三季度研发投入2.30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约8350万元,主要用于迭代升级算力服务平台 [6] - 影石创新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提升,主要系芯片定制、战略项目投入及研发人员薪酬增加 [6] - 蔚蓝生物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3.29%,与20余家高校及科研院所、60余家大中型生产企业在技术开发与转化领域合作 [7] 四季度行业机遇 - 佩蒂股份“双十一”整体GMV同比增长30%以上,旗舰店页面与分类转化率同比提升1—1.5倍 [10] - 博拓生物指出流感活动呈上升趋势,POCT检测流感病毒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公司已做部分备货并有序出货 [10] - 海新能科表示四季度SAF订单饱满,因欧盟、英国、新加坡等地强制掺混政策执行力度加强,预计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 [11] “十五五”规划发展前景 - 中国能建将围绕“一体化氢能”核心模式,聚焦绿色氢、氨、甲醇、航油四大产品,布局绿色氢基能源制备、应用及储运领域 [14] - 星图测控业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将加大在太空态势感知、太空交通管理等关键领域的研发投入 [14] - 金洲管道介绍国家将投入5万亿元建设改造地下管网70万公里,管道制造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年均增速超8% [15]
争气了!从被西方封锁到牵头定标,东大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新浪财经· 2025-11-09 01:14
标准发布与意义 - 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工业5G国际标准IEC PAS 63595:2025,填补了工业5G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 [1] - 该标准由中国与德国联合提出,美国、法国、日本等12国专家联合研制,标志着在5G与工业融合应用领域取得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成果 [1] - 标准扉页的署名是对所谓“技术脱钩”论调的有力回应 [1] 历史背景与行业突破 - 2016年3GPP会议上,中国方案以59票对37票的优势被写入5G控制信道标准,打破了西方企业的优势 [1] - 尽管中国科技企业手握全球42%的5G标准必要专利,但在2019年后海外市场屡屡受限,陷入“标准有份、市场受限”的尴尬局面 [2] - 工业5G成为破局关键,其高可靠、低时延特性恰好满足柔性制造、远程运维等传统工业网络的短板需求 [2] 技术产业与话语权进展 - 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引领”的跨越 [3] - 在产业层面采取“标准制定与应用试点同步推进”策略,在标准研制期间同步开展了15个行业的试点项目,形成了“实践-标准-产业”的闭环 [3] - 标准发布后立即有200多家企业宣布适配,破解了“标准与产业脱节”的世界难题 [3] - 在话语权层面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塑造”的转变,标准中65%的技术建议来自中方团队,涉及网络安全、同步精度等关键章节 [3] 市场优势与国际竞争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工业5G改造需求是欧洲的3倍,庞大的应用市场是推动标准制定的关键因素 [2] - 欧盟已启动“工业5G行动计划”,计划在2027年前推出替代标准 [5] - 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砸重金扶持本土企业研发工业5G芯片 [5] 战略影响与未来展望 - IEC 63595的成功为从5G到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高技术产业提供了范本,证明当技术实力、产业生态与国际合作形成合力时,所谓的“技术围堵”终将被打破 [3] - 标准发布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落地环节,但国际竞争对中国而言是发展的机遇 [5]
转债周度跟踪:再次回到震荡区间上沿,关注能否有效突破-20251108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08 23: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本周转债市场风格切换明显,TMT风格退潮,电力设备板块领涨,光伏转债亮眼;偏债型转债估值坚挺,130 - 140元平价区间估值受强赎预期拖累偏弱,转债涨幅不及正股一半;转债价格中位数、百元溢价率、到期收益率等指标回到9月以来震荡区间上沿,若有效突破,短期上涨趋势有望强化 [2][3] 各部分总结 转债估值 - 转债百元估值震荡,全市场转债百元溢价率35.7%、单周下行0.1%,分位数处2017年以来93.8%百分位 [2][4] - 偏债型、低平价区转债估值偏强,转股溢价率、兜底溢价率回升,价格上行;偏股型、高平价区转债估值较弱,130 - 140元平价区间估值回落幅度大 [2][8] - 转债价格中位数和到期收益率分别报133.30元、 - 6.82%,较上周变化 + 0.96元、 - 0.18%,分位数处2017年以来99.80、0.30百分位 [2][13] 条款跟踪 赎回 - 本周旗滨转债公告赎回,锋工转债公告不赎回,强赎率50%;已发强赎、到期赎回公告且未退市转债12只,潜在转股或到期余额60亿元 [2][17] - 最新处于赎回进度转债40只,下周有望满足赎回条件的有9只 [2][20] 下修 - 本周艾迪转债提议下修;98只转债处于暂不下修区间,20只因净资产约束无法下修,2只已触发且股价低于下修触发价未公告,31只正在累计下修日子,4只已发下修董事会预案但未上股东大会 [2][22] 回售 - 本周无转债发布有条件回售公告;7只转债正在累计回售触发日子,其中1只提议下修,1只已触发下修条件,5只处于暂不下修区间 [2][25] 一级发行 - 本周暂无转债发布发行公告,颀中转债、卓镁转债已发行待上市 [2][27] - 处于同意注册进度转债7只,待发规模69亿元;处于上市委通过进度转债7只,待发规模63亿元 [2][27]
申万宏源策略一周回顾展望(25/11/03-25/11/08):抢跑26年景气展望的行情不断演进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08 22:05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市场正处于“抢跑2026年景气展望”的行情演进阶段,并维持“牛市两段论”的中期判断 [1][2] - 2025年的科技结构牛市被视为牛市1.0阶段,预计2026年春季可能出现阶段性高点,但并非全年高点,更全面的牛市2.0行情有望在2026年国内加码宽松时启动 [2][8] - 短期市场缺乏明确的占优结构,呈现震荡格局,科技成长板块因长期性价比不足而高位震荡,涨价周期板块短期虽有催化但中期逻辑存在断点 [2][5][6] 短期市场结构特征 - 近期上证综指窄幅震荡,科技成长板块宽幅震荡格局延续,市场缺乏能够带领指数突破的占优结构 [1][2][5] - 科技成长板块长期性价比不足,已进入类似2013年底创业板、2018年初食品饮料、2021年初新能源的低性价比区域,在此区域挣估值钱的难度显著增加,需要产业催化累积或业绩持续高增验证才能延续有效上涨 [2][5] - 科技成长板块处于高位震荡阶段,等待产业趋势催化累积,历史经验表明长期低性价比区域不意味着马上出现大波段调整,高位区域可能以季度为单位持续 [2][5] - 9月初以来“高切低”行情演绎,其中相对有弹性的方向是中期PPI同比转正交易,该方向短期有涨价催化,且市场预期2026年年中PPI将由负转正,使涨价周期成为短期进攻性较强的方向 [2][6] - 但周期板块中期展望存在逻辑断点,价格不下降是稳定预期,但价格反弹的持续性存疑,PPI转正后进一步上行空间尚不明确,因此周期和价值板块对总体指数的带动作用有限 [2][6] - 在累积一定涨幅后,涨价周期板块的短期性价比也已降低,短期高位区域不远 [2][6] 中期市场判断 - 中期市场判断维持“牛市两段论”,2025年的科技结构牛是牛市1.0阶段 [2][7] - 预计2026年春季可能成为阶段性高点,届时A股市场可能面临三大挑战:1)需求侧关键验证期到来,若需求弱则供需拐点可能推迟;2)科技板块处于长期低性价比区域,对业绩扰动和流动性冲击敏感度提高,可能出现有效休整波段;3)新增结构亮点可能还需等待,国内科技产业趋势决定性催化及反内卷效果验证需要时间,新主线不易完美接力 [2][7] - 2026年春季的阶段性高点大概率不是2026年全年高点,更不是本轮全面牛市的高点,牛市仍有纵深,全面牛市演绎的条件将随时间越来越充分 [2][8] - A股至少还有三部分中期收益有待实现:1)基本面周期性改善的收益;2)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迁移带来的估值重估收益;3)中国全球影响力提升、话语权提升确认带来的景气与估值重估共振收益 [2][8] - 随着供给出清,预计2026年年中A股“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依次出现的框架有效性将回归,2026年国内加码宽松的时刻可能就是牛市2.0行情启动的时刻 [2][8] 板块轮动与景气方向 - 下一年景气方向在2025年四季度提前轮动的行情不断演进,主要方向包括:涨价周期交易PPI转正预期;储能和光伏交易景气拐点提前出现以及2026年供给出清提供的中期基本面支撑 [2][10] - 板块轮动预计将继续,短期休整过的海外和国内AI产业链、人形机器人、创新药和国防军工后续可能也有轮动上涨机会 [2][10] - 科技内部的“高切低”行情也在演绎,有弹性的方向是中期有2026年供给出清、短期有景气提前验证的光伏和储能板块 [10] - 电力设备板块长期性价比也迫近低位,而涨价周期板块短期性价比不足 [10] - 继续看好海外AI算力beta向上,国内AI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产业突破临近,创新药2026年仍有看点,国防军工可能未来两年都是订单释放期,这些方向在岁末年初还有轮动上涨机会 [10] - 港股相对A股有超额收益的两个阶段:1)产业趋势发酵阶段,港股龙头代表性更强;2)中国资产总体占优且结构主线清晰的阶段,继续看好四季度反弹波段中恒生科技的高弹性占优 [11] 行业数据跟踪 - 根据赚钱效应扩散指标,截至2025年11月7日,公用事业、煤炭、石油石化、钢铁、电力设备、环保等行业赚钱效应继续扩散,其强势股占比按个数计算分别达到89%、85%、80%、80%、78%、75% [16] - 而有色金属、汽车、电子、科创板、计算机等行业赚钱效应出现全面收缩,其强势股占比按个数计算分别为70%、48%、45%、42%、33% [16] - 重点ETF跟踪数据显示,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最新份额为140.47亿份,近一周净值上涨8.7%,今年以来上涨42.6%;国泰中证煤炭ETF最新份额为105.97亿份,近一周净值上涨4.8%,今年以来上涨9.7% [18]
让全球创新涌向中国,进博会这个“专区”亮了丨聚焦第八届进博会
证券时报· 2025-11-08 14:14
进博会创新孵化专区发展概况 - 专区自2021年设立以来,已累计展示超过1000项创新成果,成为进博会最具成长性的亮点板块之一 [1][2] - 第八届专区规模创历史新高,汇聚超过500个项目,展览面积首次突破5000平方米,项目数较首届增长超过7倍,年均增长项目数超100个 [2] - 专区合作网络实现跨越,从最初仅有3家合作伙伴发展至吸引超过20家国内外创新合作机构 [12] 参展企业成果与案例 - 加拿大越凡医疗连续四年参展,其产品获最具市场潜力奖,公司在华年销售额从零起步跃升至2000多万元 [4] - 越凡医疗今年带来三款在国内完成临床试验的产品全球首发,例如舒乐定ObeEnd减重产品可显著降低使用者BMI [4] - 英国拜朗科技去年参展时产品处于实验室阶段,今年已带来成品,其产品平均可为5G基站机房节能30%,投资回报周期约2年,目前已获数百万元订单 [5] 新产品与技术展示 - 加拿大可立克魔公司展出家庭陪伴机器人ClickCopilot,该机器人可在空间内自主移动并主动交互,面向银发经济需求,海外版定价799美元 [7][9] - 中国香港Ridger公司展出全球首款AI原生存储系统MIMO,提供高达400 GB/s带宽、500M IOPS和40 μs延迟,在1U空间内容纳近2 PB数据 [9][10] - Ridger产品预计于11月完成全球报价,12月底全球发货,目前已积累一定意向客户 [10] 国际合作与生态建设 - 专区合作伙伴类型拓宽,新增地方政府与科创园区,并首次迎来新加坡绿色发展联盟、中国香港无线科技商会等机构组展 [12] - 专区配套活动更加丰富,将举办超过20场项目路演、国际赛事及投资接洽活动,多家公司表示已收到投资机构交流意向 [12] - 拜朗科技首席运营官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中国是重要主导力量,对5G基站和数据中心需求激增,其储能技术将助力降低成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