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

搜索文档
宏观景气度系列四:4月PMI回落,关税扰动初现
华泰期货· 2025-05-06 19: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制造业PMI - 供给方面,4月生产指数为49.8,较上月变化 -2.8;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2,较上月变化 -0.1 [4] - 需求方面,4月新订单指数为49.2,较上月变化 -2.6;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4.7,较上月变化 -4.3;在手订单指数为43.2,较上月变化 -2.4 [4] - 供求平衡方面,4月供需指数(需求 - 供给)为 -0.6,较上月变化0.2,较去年同期变化1.2,较过去三年均值变化1.1 [4] - 价格方面,4月原材料价格指数为47,较上月变化 -2.8;出厂价格指数为44.8,较上月变化 -3.1;出厂价格 - 原材料价格差值为 -2.2,较上月变化 -0.3 [4] - 库存方面,4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7.3,较上月变化 -0.7;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较上月变化 -0.2;新订单 - 产成品库存差值为1.9,较上月变化 -1.9 [4] 非制造业PMI - 供给方面,4月从业人员指数为45.5,较上月变化 -0.3;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8,较上月变化 -0.3 [5] - 需求方面,4月新订单指数为44.9,较上月变化 -1.7;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2.2,较上月变化 -7.6;在手订单指数为42.3,较上月变化 -1.4 [5] - 价格方面,4月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7.8,较上月变化 -6.3;销售价格指数为46.6,较上月变化 -0.1 [5] - 库存方面,4月存货指数为45.1,较上月变化 -0.6,较去年同期变化 -0.9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综述 - 制造业PMI受前期较快增长形成较高基数叠加4月中美对等关税影响,为49.0,较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 [12]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2,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 [12] 需求: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需求双回落 - 制造业4月受中美对等关税影响,新订单指数为49.2,较上月变化 -2.6;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4.7,较上月变化 -4.3;在手订单指数为43.2,较上月变化 -2.4 [21] - 非制造业4月新订单指数为44.9,较上月变化 -1.7;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2.2,较上月变化 -7.6;在手订单指数为42.3,较上月变化 -1.4 [21] 供给:制造业生产暂缓,非制造业景气回落 - 制造业4月生产指数为49.8,较上月变化 -2.8;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1,较上月变化 -1.7;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2,较上月变化 -0.1;从业人员指数为47.9,较上月变化 -0.3 [24] - 非制造业4月从业人员指数为45.5,较上月变化 -0.3;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8,较上月变化 -0.3;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较上月变化 -1.2 [24] 价格:制造盈利收缩,非制造业以价换量 - 制造业4月原材料价格指数为47,较上月变化 -2.8;出厂价格指数为44.8,较上月变化 -3.1;出厂价格 - 原材料价格差值为 -2.2,较上月变化 -0.3 [32] - 非制造业4月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7.8,较上月变化 -6.3;销售价格指数为46.6,较上月变化 -0.1 [32] 库存:去库延续,景气改善暂缓 - 制造业4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7.3,较上月变化 -0.7;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较上月变化 -0.2;新订单 - 产成品库存差值为1.9,较上月变化 -1.9 [39] - 非制造业4月存货指数为45.1,较上月变化 -0.6,比去年同期变化 -0.9 [39] - 综合4月综合PMI指数为50.2,较上月变化 -1.2,比去年同期变化 -1.5 [39]
4月PMI数据点评:外部环境对制造企业生产意愿有所影响
中银国际· 2025-05-06 18:55
制造业情况 - 2025年4月制造业PMI指数为49.0%,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景气度跌落至收缩区间[2][6] - 4月新订单指数49.2%,环比下滑2.6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下滑4.3个百分点至44.7%,为2023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2][6] - 4月采购指数为46.3%,环比回落5.5个百分点,从扩张区间跌至收缩,为2023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2][7] 行业表现 - 4月高技术制造业、设备制造业海外需求下滑明显,电气机械、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出口订单指数环比降幅均超10.0%[3][10] - 4月黑色金属加工业等原材料加工业新订单指数环比回升,内需对外需形成一定补充[3][10] 非制造业情况 - 4月非制造业PMI指数为50.4%,环比下滑0.4个百分点,但仍维持在扩张区间[5][13] - 4月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4.9%,环比回落1.7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下滑7.6个百分点至42.2%[5][13] 建筑业与服务业情况 - 4月建筑业PMI指数为51.9%,环比下滑1.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环比下滑3.9个百分点至39.6%[16] - 4月服务业PMI指数为50.1%,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至46.8%[17] 政策影响 - 4月25日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两新”等重大战略项目年内有望获资金加力支持,地产投资有望趋稳[4][11]
2025年4月PMI数据点评:4月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较大幅度下行,后期扩内需将成为主要支撑点
东方金诚· 2025-05-06 15:21
4月PMI数据情况 - 4月制造业PMI为49.0%,较3月下降1.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较3月下降0.4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2%,较3月下降1.2个百分点[2] 制造业PMI下降原因 - 外部环境变化,美国加征关税致外需下滑,过去10年4月制造业PMI比3月平均低0.8个百分点[3] 制造业相关数据变化 - 3月新出口订单指数降至44.7%,较上月下行4.3个百分点;4月新订单指数为49.2%,较上月下行2.6个百分点;4月生产指数为49.8%,较上月下行2.8个百分点[4] - 4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降至47.0%,下降2.8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降至44.3%,下降3.1个百分点;预计4月PPI同比从上月-2.5%降至-3.0%左右[4] 制造业亮点 - 高技术制造业PMI指数虽回落0.8个百分点,但处于51.5%扩张区间[5] - 4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较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低,“两新”扩内需政策发挥支撑作用[6] 服务业和建筑业情况 - 4月服务业PMI为50.1%,较3月下降0.2个百分点,清明假期和新动能行业带动其处于扩张区间[6] - 4月建筑业PMI为51.9%,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9%,比上月上升6.4个百分点[6] 后期展望 - 后期扩内需将加力,预计5月制造业PMI有望回升至49.5%左右[7] - 二季度“适时降准降息”时机成熟,落地时间可能提前[7]
一周上市公司要闻回顾(4.28-5.4)



新浪财经· 2025-05-06 12:58
宝馨科技诉讼案件 - 公司收到两起诉讼案件传票 案件一涉案金额33222万元及相关费用 案件二涉案金额13812万元及相关费用 两起案件均已立案受理但尚未判决 [1] 立方数科被证监会立案 - 公司因定期报告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立案调查期间将积极配合证监会工作 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 [2] 回天新材终止投资项目 - 公司终止在合肥市肥东县投资建设回天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产业园项目 该决议已通过董事会审议 [3] 迎驾贡酒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7344亿元同比增长846% 归母净利润2589亿元同比增长1345% 2024年Q1营收2047亿元同比减少1235% 归母净利润829亿元同比减少954% [4] 口子窖业绩与库存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6015亿元同比增长089% 利润总额2274亿元同比减少232% 归母净利润1655亿元同比减少383% 白酒库存量同比增长27% 增速高于产量与销量 [5] 安徽建工控股股东增持 - 控股股东计划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1%-2% 增持金额不超过2亿元 目前控股股东持股占比3214% [6] 永驰科技设立合资公司 - 公司与王健共同出资设立苏州永驰贝安科技 注册资本200万元 公司持股60% 王健持股40% 投资金额分别为120万元和80万元 [7] 荃银高科年报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4709亿元同比增长1477% 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减少5823% 增收不增利主要由于种子毛利率下降 费用增加及资产减值损失 [8]
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24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预留授予登记完成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5-06 07:16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核心内容 - 公司完成2024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预留部分授予登记,授予4名激励对象15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11.25元/份,股票来源为定向发行A股普通股 [1][4] - 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48个月,预留部分行权期安排与首次授予部分一致,等待期为12个月和24个月 [4][5] - 行权需满足公司及个人层面业绩考核条件,公司层面考核2024-2025年净利润指标,未达标则当期期权注销 [10][11] 审批程序与调整事项 - 2024年3月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激励计划草案,4月股东大会批准并授权董事会实施 [1][2] - 2024年5月调整首次授予对象至50人,期权数量调整为195万份,预留部分由43.5万份增至45万份 [13] - 2025年4月完成预留部分15万份授予,剩余30万份因无合适激励对象取消授予 [14] 财务影响与实施安排 - 采用Black-Scholes模型测算期权成本,首次授予195万份预计产生摊销费用,对净利润影响有限 [15] - 行权禁售期遵循《公司法》及交易所规定,董事/高管任职期间年转让股份不超过25%,离职半年内不得转让 [8] - 可行权日需避开财报公告等敏感期,未行权期权将注销且不可递延 [7]
生产需求均回落 4月制造业PMI降至49%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5 22:12
制造业PMI指数 - 4月制造业PMI指数为49 0%,较上月下降1 5个百分点,回落至临界点以下[1] - 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 8%和49 2%,比上月下降2 8和2 6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和市场需求均有所回落[2] - 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医药等行业产需指数均位于53 0%及以上,产需较快释放[2] - 纺织、纺织服装服饰、金属制品等行业产需指数明显回落,均低于临界点[2] - 高技术制造业PMI指数为51 5%,较上月回落0 8个百分点,继续处于扩张区间[3] 服务业PMI指数 - 4月服务业PMI指数为50 1%,较3月下降0 2个百分点,维持在扩张区间[1] - 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 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5] 建筑业PMI指数 - 4月建筑业PMI指数为51 9%,较上月下降1 5个百分点[5] - 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 9%,比上月上升6 4个百分点[5] - 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3 8%,表明企业对后期基建提速和稳楼市措施加码抱有较强信心[5] 影响因素分析 - 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导致外需明显下滑,对制造业供需两端形成较大拖累[2] - 季节性因素导致4月制造业景气度下行,过去10年中4月制造业PMI指数比3月平均低0 8个百分点[2] - 清明假期带动居民旅游出行等服务行业景气度改善[5] - 房地产投资活动下滑拖累建筑业PMI指数[5] 政策预期 - 在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连续两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后,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大幅提高[1][7] - 二季度"适时降准降息"的时机已趋于成熟,落地时间可能适度提前[1][7] - 扩内需政策将显著加力,重点是大力提振消费、推动基建投资提速及加力稳楼市[5] - 内需扩张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冲外需放缓,成为制造业景气度的主要支撑点[6]
五一长假结束后的新一周,也是美国人将感受到特朗普再次伟大的新一周
搜狐财经· 2025-05-05 17:35
贸易战影响 - 美国新增数百亿美元商品关税直接推高零售商品价格 [1] - 美国进口商为避关税削减订单导致集装箱吞吐量暴跌 [1] - 美国码头班次锐减引发小型货运公司倒闭潮 [1] 劳动力市场冲击 - 美国联邦学贷暂停还款政策终止影响500万借款人 [1] - 美国港口仓储临时工和零售理货员面临裁员风险 [1] -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裁员波及航空邮政和农业部监察员等岗位 [1] 行业供需失衡 - 美国农产品、酒店业、建筑业因非法移民劳动力流失遭遇员工短缺 [1] - 相关行业同时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价格飙升压力 [1] 宏观经济趋势 - 美国关税政策与裁员潮共同推高物价并削减家庭收入 [2] - 美联储政策受限难以通过降息应对CPI飙升 [2] - 特朗普政府明确排除财政刺激措施转向紧缩政策 [2]
陶冬:市场终于从关税战回归基本面
第一财经· 2025-05-05 12:40
美联储政策与市场反应 - 预计美联储5月按兵不动 市场关注鲍威尔记者会发言 不排除其讲话略微鹰派[1][4] - 芝交所期货价格隐含市场预计5月不降息 6月有略超一半机会降息 6月加7月降息一码概率超八成 今年起码两次降息机会[3] - 美联储可能最早9月才会调整利率 需等待关税谈判明朗化和物价走势预判[4] 美国就业市场表现 - 4月非农就业增长17.7万 高于彭博社预测中位数13.5万 前两个月就业人数共下修5.8万[1] - 平均时薪环比增长0.2%较3月放缓 失业率保持4.2% 劳动参与率升至62.6%[1] - 联邦政府4月减少9000个岗位 1月以来累计减少2.6万个 为经济部门中减员最多[1] - 尽管连续三个月就业增加数下滑 但仍高过本世纪单月平均值 显示劳工市场韧性[1] 美国经济基本面 - 第一季度GDP收缩0.3%(环比折年率) 为疫情后最疲软表现 但受关税战前进口暴涨41%扭曲[2] - 消费增长1.8%明显放缓但非衰退 固定投资从去年负增长反弹 政府开支轻微收缩[2] - 撇除"进口冲刺"因素 美国经济处于温和扩张状态[2] - 第二季度可能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需政策不确定性降低才能回归基本面[3] 全球宏观经济对比 - 欧元区第一季度GDP增长0.4% 超分析师预期一倍 主要得益于爱尔兰3.2%高速增长[3] - 欧洲商业和消费信心不足 未来两季度技术性衰退可能性高 欧洲央行将继续降息[3] - 英国央行有较大机会降息一码以应对关税战影响[4] 大宗商品与金融市场 - 标普500连涨九天 收复4月2日以来所有失地[1] - 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周升15点 美元指数涨回100[1] - OPEC+计划每天再增40万桶原油产量 布伦特期油价格大跌[1] - 美元升值导致金价下跌[1] 关税战影响与企业应对 - 企业第一反应是叫停投资计划 可能导致新增就业机会减少[2] - 10%划一增税为永久性 剩余部分或作谈判筹码 可能催生国内通胀[2] - 政策不确定性令企业推迟投资活动 消费者通胀预期高涨影响消费情绪[3] - 预计5月美国可能与日本、韩国、印度中至少一国达成贸易协议[2]
固定收益点评报告:关税冲击下企业收缩业务
华鑫证券· 2025-05-03 17: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4月制造业PMI为49.0,环比下降1.5;非制造业PMI环比下降0.4至50.4;综合PMI下降1.2至50.2,经济扩张步伐放缓,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仍保持扩张;关税冲击下企业收缩业务,装备制造业景气度下滑明显,就业指数为2024年二季度以来新低;中央政治局会议以稳为主;债市方面,一年期国债收益率有下行空间,十债收益率逼近前期低点后,价值类权益资产有望展现更优配置价值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制造业 - 供需方面,4月生产指数下降2.8至49.8,新订单指数下降2.6至49.2,新出口订单下降4.3至44.7,内需相对回升;食品、医药等行业供需两指数均位于53.0及以上,纺织服装、金属制品等行业供需两指数明显回落且低于临界点 [2] - 价格与利润方面,受市场需求不足和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7.0和44.8,分别比上月下降2.8和3.1 [2] - 不确定性令企业主动去库,4月采购量下降5.5至46.3,进口下降4.1至43.3,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分别下降0.2和0.7,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下滑1.7至52.1,连续三个月下降,就业指数下降0.3至47.9,企业用工景气连续两个月明显回落 [2] - 大、中、小型企业均受外贸冲击,PMI分别为49.2、48.8和48.7,比上月下降2.0、1.1和0.9,均低于临界点 [3] - 装备制造业景气度下滑最为显著,高技术制造业PMI下降0.8至51.5,装备制造业PMI下降2.4至49.6,消费品行业PMI下降0.6至49.4,基础原材料行业PMI下降1.6至47.7 [3] 非制造业 - 4月份非制造业PMI为50.4,环比下降0.4;建筑业PMI下降1.5至51.9,服务业PMI下降0.2至50.1;航空运输、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等行业PMI位于55.0以上高景气区间,水上运输、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PMI低于临界点 [4][5] - 需求端,非制造业外需明显恶化,4月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4.9,环比下降1.7,新出口订单下降7.6至42.2;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39.6,环比下降3.9,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45.9,环比下降1.2 [5] 投资建议 关税冲击下企业收缩业务,装备制造业景气度下滑明显,就业指数为2024年二季度以来新低;中央政治局会议以稳为主;债市方面,一年期国债收益率有下行空间,十债收益率逼近前期低点(1.6%)后,价值类权益资产有望展现更优配置价值 [6]
4月PMI点评:外贸冲击的衍生影响开始显现
东方证券· 2025-05-03 13:07
制造业PMI情况 - 4月制造业PMI录得49.0%,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除部分细分项外各细分项均下滑,外贸冲击传导显现[3][5] - 4月新出口订单PMI为44.7%(前值49%)、进口PMI为43.4%(前值47.5%)下滑明显,导致生产、采购量、价格等环节变化[5] - 大企业变化幅度最大但景气度仍胜中小企,高技术行业与消费板块景气度更高[5] 非制造业PMI情况 - 4月非制造业PMI为50.4%,前值50.8%,稍有下降但相对稳定,需关注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变化[5] - 4月建筑业新订单PMI为39.6%,前值43.5%,下行3.9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低位置[5] 市场预期情况 - 面临外部冲击,预期仍保持扩张,稳增长政策对信心提振有所显现,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相关预期指数均位于荣枯线以上[5] 政策与风险情况 - 4月政治局会议要求统筹国内经济和国际经贸斗争,经贸斗争对国内经济负面影响难避免[5] - 冲击对实体经济影响可能未全部体现,未来是多因素叠加结果,行业分化或更明显[5] - 存在特朗普关税表态反复影响市场风险以及关税引发产业链重构致全球增长减速与产能过剩风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