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华熙生物入选新华社品牌工程:让世界看见中国生物科技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1 20:10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闫鹏)11日,华熙生物入选新华社品牌工程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双方将携手共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品牌传播、智库 研判、资源对接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在签约仪式现场,中国经济信息社总裁曹文忠表示,通过这次强强联合,将为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让世界看到中国企业的创新实力与 品牌魅力。下一步,双方将积极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探索主流媒体与前沿生物科技品牌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新华社品牌工程旨在服务企业发展,助力品牌建设。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为上百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以及众多区域特色品牌、城市品 牌提供专业化、系统化、国际化服务,赢得广泛赞誉。 华熙生物成立于2000年,率先实现抗衰核心物质透明质酸的生物制造。如今,华熙生物已构建起一个从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生态,业务版图延伸至医药、 医美、营养科学和皮肤科学等多个领域,推出"润百颜""夸迪""米蓓尔""肌活""华熙当康"等品牌。 当前,全球生物科技浪潮与"健康中国"战略历史性交汇,生物制造领域发展机遇凸显。新华社品牌工程将依托丰富的媒体资源、高端的智库力量、立体的传 ...
英雄帖已发!“科创·柳叶湖”第二届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大赛面向全国开启报名通道
中金在线· 2025-10-11 19:35
常德的生物制造基因,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常德津市采用发酵法制作粉末状味精。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 累与迭代,这里已发展成为全球酶制剂、甾体药物等领域的重要生产基地,其中利尔生物精草铵膦产能 占全球市场份额62%,常德皮质激素产能占比高达70%。 常德底蕴:一座城市的生物制造基因与产业雄心 "科创·柳叶湖"第一届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大赛现场 从半个多世纪前的常德津市采用发酵工艺制成晶体味精,到如今酶制剂产能跻身全球重要阵营;从湘北 的农业大市,到矢志打造"全国生物制造产业先导区"——常德这座城市的产业转型之路,正与合成生物 学的发展浪潮深度交织。 今秋,"科创·柳叶湖"第二届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大赛即将于洞庭之滨再度启航。本届大赛由湖南省 科技厅、常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并得到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合成生物与系统生物 学中心、生物制造产业联盟、中金资本、达晨财智、同创伟业、东方富海等数十家顶尖科研机构、高 校、投资机构的支持,面向国内外征集具有突破性与产业化潜力的创新项目,旨在通过赛事链接人才、 技术、产业、资本与市场,为科技创新者提供一个生物制造资源汇聚交流的舞台。 产业高度的背后,是系统性的生态构建。 ...
免费领取!《2025中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白皮书》
synbio新材料· 2025-10-11 17:35
白皮书核心内容 - 白皮书全称为《2025中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白皮书》,于2025年8月1日在Synbio China第三届博览会上正式发布 [1] - 白皮书旨在介绍生物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产业链和重点应用方向,并探讨产业发展挑战与政策建议 [1] 白皮书结构框架 - 白皮书包含前言、八个主要章节及附录,涵盖产业发展现状、政策、产业链、企业案例及投融资等全方位分析 [5][6] - 具体章节包括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2024-2025年主要政策、中国产业地图、产业链与重点应用方向、链主企业分析等 [5][6] 产业链与重点应用 - 生物制造产业链分析涵盖从上游技术平台到下游应用的完整链条 [5] - 重点应用方向包括医药、食品、个护、农业、化工、材料、能源等七大领域 [5] 重点企业分析 - 白皮书精选出中国生物制造产业10大链主企业,包括凯赛生物(688065)、华恒生物(688639)、华东医药(000963)等上市公司 [5][6] - 同时整理了15家上市公司合成生物学布局方向及20大热门品种对应的公司 [6] 产业发展分析 - 白皮书对全球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关键平台设施进行了分析,并特别比较了中美在生物制造领域的竞争 [5] - 报告还分析了2024年至2025年6月期间国内合成生物学的投融资情况 [6]
首创!中国科研团队利用海水合成可降解塑料PBS、PLA
synbio新材料· 2025-10-11 17:35
技术核心与原理 - 研究团队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电催化+生物催化”耦合策略的“人工海洋碳循环系统” [2] - 该系统可捕集天然海水中的CO₂,并转化为可直接进入生物制造的中间体,再进一步升级为多类高价值化学品与材料 [2] - 电催化环节采用新型电解装置,能在天然海水里连续稳定运行超500小时,二氧化碳捕碳效率达70%以上,并可同步副产氢气 [3] - 电催化环节成功研制出高活性、高甲酸选择性的铋基催化剂,可将捕获的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酸 [3] - 生物催化环节利用实验室进化与合成生物学手段,对海洋需纳弧菌进行基因线路重构,改造出能耐受高浓度甲酸并以其为唯一碳源高效生长的“工程菌” [3] - 该工程菌能够将甲酸精准转化为可降解塑料PBS的核心单体琥珀酸,以及PLA的单体乳酸 [3] 实验验证与产业化进展 - 通过碳同位素标记实验,证实最终生成的琥珀酸分子中碳原子来自最初捕获的二氧化碳 [4] - 研究在1升和5升的发酵罐中完成了放大实验,成功实现了从实验室摇瓶级到中试水平的过渡 [4] - 基于合成的生物塑料单体进一步合成了可完全生物降解的PBS及PLA,并制备出示范吸管产品 [4] - 通过电催化与代谢通路的模块化设计与组合优化,该平台有望扩展至有机酸、单体、表面活性剂、营养配料等多元产品谱系 [4] - 未来计划在沿海地区构建集成化“绿色工厂”,依托电催化装置捕碳产甲酸,并通过发酵罐中的工程菌将甲酸转化为绿色塑料原料 [4]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该研究有望为燃料、医药与食品配料等更广谱产品提供生物制造平台 [2] - 该技术平台有望服务于材料、化学、医药与食品等产业场景 [4] - 该研究旨在实现碳减排、资源利用和产业升级的多重目标,为我国落实“双碳”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4] - 随着技术优化与大规模应用,将构建“捕碳-产料-制品”一体化绿色产业链,实现“边捕碳、边产料”的可持续生产模式 [4]
倒计时14天!化学品绿色生物合成论坛:清华、天大、山大、上海交大、浙大、天工所等专家出席报告!一起相约天津!
synbio新材料· 2025-10-11 17:35
、会议简介 二、会议基本信息 大会主题: 合成生物,驱动生物制造 大会时间: 2025年10月24日-10月26日 (10月24日报到) 大会地点: 天津滨海圣光皇冠假日酒店(天津市空港经济区中心大 道55号) 三、组织架构 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暨生物制造产业大会自 2007 年举办第一届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 为领域内 研发机构和企业搭建了交流、展示、对接、合作的重要 平台,已成为我国工业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领域历史悠 久、层次高、规模大、影响广的品牌盛会。 创新论坛旨在汇聚产学研金各界嘉宾,围绕生物制造 前沿创新、产业发展展开深入学术交流研讨,赋能新质 生产力,进一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 的深度融合,为推动我国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产业高 质量发展启迪新思想、注入新活力、蓄积新动能。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 承办单位: 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天津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享融智云(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SYNBIO深波) 四、会议日程(暂定) | | | 内容 拟定时间:10月25日(周六)下午 召集人: ...
上海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
智通财经网· 2025-10-11 13:31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 旨在通过系统性政策支持 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1][4] - 方案设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即到2027年突破前沿颠覆性技术并培育约20家生态主导型企业 到2030年建成未来产业引领地 [1] - 政策从领域聚焦、技术支撑、企业培育、集群打造、要素保障和动态培育六大维度给出具体实施路径 [1][5][6][8][9][10][11][13] 重点发展领域 - 未来产业重点方向涵盖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领域 [5] - 发展壮大领域包括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 重点支持降低成本和提高可及性以加速产业化 [5] - 加快培育领域包括第四代半导体、硅基光电子、第六代移动通信、类脑智能 重点支持优化产品设计和拓展应用场景 [5] - 加速布局领域包括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 重点支持技术难题攻关和技术路线收敛 [5] 关键环节支撑 - 加快前沿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 建立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并支持全球顶尖科学家来沪研究 [6] -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支持项目经理团队以产品为导向组织联合攻关 并布局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给予资金支持 [6] - 加速创新成果孵化转化 支持高质量孵化器建设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支持概念验证平台等专业机构建设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7] 企业创新活力 - 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企业 对生态主导型科技企业给予专项支持 对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给予最高1000万元一次性补助 [8] - 优化科技企业成长生态 构建梯度培育体系 对符合条件的“小升规”“规转强”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一次性奖励 [8] 产业集群高地 - 建设未来产业集聚区 市、区合力打造产业集聚区 对符合条件的建设主体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9] - 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支持先导区制定专项政策 在产业基金设立、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给予支持 [9] 核心要素保障 - 加快创新产品应用 在政府采购中支持创新产品 对符合条件的首台套等产品给予不超过合同金额30%、最高2000万元支持 [10] - 强化应用场景牵引 推动开放试验验证和示范应用场景 对符合条件的场景建设给予最高800万元支持 [10] - 加强多层次金融支撑 发挥未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 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 并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11] - 完善人才引育保障激励 引育多层次人才团队 对重点领域核心研发人员给予最高50万元支持 [12] 动态培育体系 - 建立动态甄别评估调整机制 定期预测研判未来产业重点方向 动态扫描全球科技进展以优化战略布局 [13] - 建立“四位一体”培育机制 构建项目经理团队主责、重点任务清单突破、未来产业基金赋能、未来产业集聚区支撑的协同机制 [13]
上海,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10-11 12:50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市政府发布《若干措施》,旨在加快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目标是到2027年突破前沿颠覆性技术并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30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1] 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 分近、中、远三个层次,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推进 [7] - 发展壮大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领域 [3][7] - 加快培育第四代半导体、硅基光电子、第六代移动通信(6G)、类脑智能等领域 [3][7] - 加速布局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等领域 [3][7]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对符合条件的创新产品给予不超过合同金额30%、最高2000万元支持 [7] - 对符合条件的场景建设任务给予最高800万元支持 [7] - 已设立总规模约15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 [9][14] - 未来产业基金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已完成18只子基金的投资决策,子基金目标总规模超150亿元,放大倍数约6.8倍 [14][15] - 直投方面已重点布局9个前沿项目,投决金额3.99亿元,放大比例32.9倍 [15] 产业集聚区与平台建设 - 打造未来产业集群高地,对符合条件的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主体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11] - 已在浦东、闵行、杨浦、临港等启动建设若干未来产业集聚区,谋划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11] - 启动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9个领域35个未来产业试验场建设 [8] - 支持人形机器人、新型储能等领域第一批示范性市级中试平台建设 [8] - 启动建设超宽禁带半导体、基因编辑等一批概念验证平台,同步布局12家高质量孵化器 [9] 具体领域进展与案例 - 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已揭牌上海市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已有10余个项目入驻孵化器 [12] - 张江作为首批上海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已在模力社区、机器人谷等区域形成具身智能、硅光等产业集聚 [11] - 司南半导体孵化器致力于构建第四代半导体从概念验证到产业聚集的完整生态 [8]
利好来了,上海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10-11 12:32
上海,又有重磅政策出炉! 10月11日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 施》。 其中提出,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方向,结合产业基 础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精准培育未来产业。发展壮大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 智能等领域,重点支持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构建产业生态,加速产品工程化、产业化。 加快培育第四代半导体、硅基光电子、第六代移动通信、类脑智能等领域,重点支持优化产品设计、拓 展应用场景、验证市场价值,加快原型样机或样品研究。加速布局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等 领域,重点支持技术难题攻关、技术路线收敛,开展产品研发或技术方案可行性验证。 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聚焦高风险、高价值的重大科学问题,加快布局实施前沿颠覆性技 术专项。建立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加大对跨领域技术交叉融合创新的支持力度。依托项目经理团队, 支持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全球顶尖科学家、企业家来沪开展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 《若干措施》提出,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聚焦高风险、高价值的重大科学问题,加快布 局实施前沿颠覆性技术 ...
首创!我国科学家实现海水中二氧化碳变生物塑料,可拓展多种生物制造产品
文章核心观点 - 研究团队首次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电催化+生物催化”耦合策略的“人工海洋碳循环系统” [2] - 该系统可捕集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并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与材料 为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发展奠定关键技术基础 [2][4] - 该平台技术以可降解塑料单体为示范案例 未来有望扩展至燃料、医药与食品配料等更广谱产品 服务于材料、化学、医药与食品等产业场景 [2][11] 技术原理与系统构成 - 系统采用“电催化+合成生物学”协同方案 构建了从“海水吸碳”到“材料与分子产出”的完整链条 [5] - 首个关键环节是电催化海水碳捕集 团队设计的新型电解装置能在天然海水里连续稳定运行超过500小时 二氧化碳捕碳效率高达70%以上 每吨二氧化碳捕集成本约为229.9美元 [8] - 第二个关键环节是生物催化转化 团队构建了能高效利用甲酸并将其转化为塑料单体的“超级细胞”工程菌 [9][10] 技术成果与性能指标 - 电催化环节通过两步法研制出高活性、高甲酸选择性的铋基催化剂 经放大电解系统可连续稳定运行20天 持续获得高浓度纯甲酸溶液 [8] - 生物催化环节的工程菌能够将甲酸精准转化为PBS核心单体琥珀酸和PLA单体乳酸 碳同位素标记实验证实最终产物碳原子来源于捕获的二氧化碳 [10] - 研究在1升和5升发酵罐中完成放大实验 成功实现从实验室摇瓶级到中试水平的过渡 [10] 产业化应用前景 - 研究团队已基于合成的生物塑料单体进一步合成了可完全生物降解的PBS及PLA 并制备出示范吸管产品 [11] - 未来计划在沿海地区构建集成化“绿色工厂” 依托电催化装置捕碳产甲酸 再通过发酵罐中的工程菌将甲酸转化为绿色塑料原料 [11] - 该技术平台具备模块化设计潜力 有望扩展至有机酸、单体、表面活性剂、营养配料等多元产品谱系 [11]
长盛基金杨衡:结构性行情关注“守”与“攻”两大主线
中证网· 2025-10-09 21:29
杨衡认为,未来的市场节奏或是一波三折,拾级而上。市场在关键点位会面临前期套牢盘等压力因素, 出现震荡和回调是正常且健康的。每一次有质量的回调,都是对底部的一次夯实,也是为下一阶段上涨 积蓄能量。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王雪青)10月9日晚间,长盛盛丰基金经理杨衡在"中证点金汇"直播间表示,展 望未来A股整体行情,市场大概率不是全面性的、一飞冲天的快速上涨,更有可能是一场在高质量发展 背景下,震荡上行、结构分化的系统性稳步上涨行情。 具体来说,有两大主线值得关注:一是守,包括以"高股息、中特估"为代表的红利资产,它们是市场 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回报,适合稳健配置;二是攻,包括以AI、新质生产力为代 表的科技成长板块。"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和未来增长的希望所在,代表了行情弹性的方向。"杨衡表 示,"尤其是那些技术有突破、应用能落地、业绩能兑现的细分领域龙头(如AI硬件、低空经济、生物 制造等),会反复活跃,并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同时,市场将呈现结构性行情,这意味着选股的重要性远大于择时。未来的机会将高度分化,不再是普 涨行情。资金会继续向符合国家战略、时代趋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方向聚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