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力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电力装备业发展瞄准以质取胜
经济日报· 2025-10-15 07:22
政策目标 - 到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1] - 2025至2026年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1] - 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1] 行业现状与基础 - 电力装备是能源供应和转换的核心基础,发展水平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 [2] - 行业有巨大市场需求,稳增长条件良好 [2] - 电力装备已成我国制造业优势领域,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3] 技术创新与突破 - 智能电网建设推进,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实现自主创新 [3] - 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规模超5亿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3] - 建成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 [3] - 三代核电机组批量应用,四代核电实现商用 [3] - 光伏N型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7%,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成功吊装 [3] 政策举措与方向 - 将“需求驱动、以质取胜、结构优化、安全可控”作为核心考量 [4] - 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建设 [4] - 支持新能源、智能电网装备等领域关键核心产品创新项目 [4] - 通过重大能源工程保障国内需求,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全产业链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4] 产业升级与生态优化 - 通过标准提升带动电线线缆、变压器、电动机等电力装备质量提升和设备更新 [5] - 推动电力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升级 [5] - 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提升供给能力 [5]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加快装备绿色化改造升级 [5] 应用案例与市场需求 - 移动式储能装置应用于保电值守,实现从“被动抢修”向“主动防御”模式转变 [2] - 数字技术应用为市场打开新空间,如智能巡检机器人、远程智能监控系统保障“西电东送” [6] - 依托重大工程项目稳定需求,稳步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 [6] 未来发展重点 - 加快柔性直流输电、低频交流输电、数字孪生电网、微电网、虚拟电厂、新型发电技术、长时储能等领域科技创新 [4] - 发挥首台(套)政策体系作用,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6] - 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发挥重点集群及链主引领作用,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6] - 清洁高效发电装备、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装备等领域技术水平将继续引领全球 [7]
山大电力(301609.SZ):时钟同步装置、录波联网管理平台等相关产品已在核电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高度认可
格隆汇· 2025-10-14 15:10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电力装备已应用于海阳核电、葫芦岛徐大堡核电、石岛湾核电、海南昌江核电站、陆丰核电、福建霞浦核电、海阳辛安等诸多核电基地 [1] - 自2005年全国首次在秦山核电站实现核电站关键设备-故障录波器国产化替代以来 [1] - 公司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1] 产品与应用 - 除录波器之外,时钟同步装置、录波联网管理平台等相关产品已在核电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高度认可 [1] - 相关产品为核电的快速发展和安全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1]
科技引领电力装备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国电力报· 2025-10-14 14:55
展望未来,《指导意见》为我国电力装备绘就科学的发展蓝图。《指导意见》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系统规划了装备发展的创新任务,明确电力装备整机技术水平提升、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研发、数智化和 绿色高端化发展等创新方向。既着眼解决当前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又前瞻部署未来技术制高点, 为电力装备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具体而言,核心在"四个着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要 求。随着能源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电力保供的关键逐渐由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掌控能力转变为电力装备 的研制和供给能力,电力行业资源属性不断弱化、装备属性日益凸显。近日,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 发《指导意见》,就是在明判这一趋势的背景下,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党 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的最新举措。《指导意见》聚焦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明确了未来方 向、目标和路径,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南。 回顾过去,我国电力装备走过了一条从"跟跑"到"并跑"并在多领域实现"领跑"的赶超之路。电力装备行 业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举的发展路径,持续深化关键核 ...
电力装备绿色低碳管理实现新突破——中电联正式发布首批电力装备产品碳足迹认证成果
中国经济网· 2025-10-10 17:34
2022年以来,我国持续出台政策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 确提出"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和"推行碳标签制度"。今年初,国家认监委发布《产品碳 足迹标识认证实施通则(试行)》,明确了产品碳足迹认证的基本原则、核算规则、认证流程和标识使用 要求,确保数据质量和结果可比性。同时要求认证机构具备相应资质及技术能力,强化数据审核与标准 的统一。作为现阶段碳足迹认证的核心依据,为各类产品碳足迹认证提出统一规范。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证中心作为国家认监委公布的首批26家碳足迹标识认证机构之一,严格遵循《通 则》要求,依托"电力行业产品碳足迹与环境产品声明(EPD)平台",结合电力装备制造与使用特点,制 订了多项产品种类规则(PCR),统一各类电力装备核算边界、数据采集范围和分配方法。这一做法填补 了行业空白,避免因标准不一造成碳足迹结果扭曲,增强了认证结果的公信力与行业适用性。 此次51项电力装备碳足迹证书的发布,成为电力装备行业加强低碳管理、构建绿色标尺体系的重要开 端。下一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证中心将在多个方面持续深化与扩展该项工作。 9月23日,中国电力企业联 ...
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发布,有哪些新亮点?
第一财经· 2025-10-08 20:58
文章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十大重点行业新一轮稳增长工作方案,这些行业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旨在通过供需两侧发力、培育新动能和规范竞争秩序,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稳定工业经济大盘 [1][2][3][4] 政策目标与量化指标 - 石化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提出2025-2026年增加值年均增长5%的目标 [2] - 电力装备行业力争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2] - 汽车行业力争2025年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2] 政策内涵与方向转变 - 本轮政策内涵从“量的增长”转向“质效并重”,更关注结构优化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 [3] - 政策方向体现为供需两端同步发力,并叠加对于低价竞争的治理,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3][4] 需求侧拓展举措 - 电力装备行业提出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建设,并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的全产业链合作以拓展海外市场 [4] - 建材行业提出对内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激活内需,对外深化国际合作助力产品、技术及标准走向国际市场 [4] - 轻工业提出围绕健康、养老、育幼等消费热点打造新增长引擎,增加智能家电、养老服务机器人等产品供给,并制定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国家标准 [4] 供给侧优化与产业升级 - 石化化工行业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等领域的关键产品攻关,布局建设高端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并推动大宗产品由销售产品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型 [5] - 机械行业工作方案提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发展智能装备和系统等5项任务,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5] 行业治理与规范竞争秩序 - 钢铁行业提出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修订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并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给予差别化支持 [6] - 有色金属行业提出科学合理布局氧化铝、铜冶炼、碳酸锂等项目,避免重复低水平建设 [6] - 电子信息制造业强调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 [7] - 汽车行业明确规范产业竞争秩序,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 [7]
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 为经济加力提效
中国经济网· 2025-10-07 09:2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中国推出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包括汽车行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 电力装备行业等 明确2025至2026年增长目标 [1] - 政策核心目标为推动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当前工业经济稳健向好 2024年1至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而2023年全年同比增速为4.6% [1] - 重点行业被视为工业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 因其规模大 带动性强 向新力足 [1] 政策核心特点与导向 - 政策注重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协同 旨在破除市场障碍但避免一刀切式行政干预 例如依法治理光伏产品低价竞争 引导低端产品更新改造 [2] - 政策信号引导企业从拼价格转向拼技术 拼质量 拼品牌 主动布局高附加值产品 [2] - 方案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 短期聚焦稳营收 保供给 扩出口 长期着眼锻长板 补短板 强韧性 以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2] 供给侧具体举措 - 方案提出加强技术创新改造 质量品牌标准建设 以及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3] - 电力装备行业政策提出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突破一批标志性装备以提升供给水平 [3] 需求侧具体举措 - 方案围绕促进传统消费领域升级 拓展新消费场景 加快新业态新模式应用 引导企业有序走出去提出举措 [3] - 轻工业领域政策提及围绕健康 养老 育幼 家居 文旅等消费热点打造新增长引擎 [3] - 供需协同发力旨在释放重点行业规模大 关联广 带动强的效应 以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并推动质效升级 [3]
《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强化科技引领 加速电力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国家能源局· 2025-10-01 10:12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电力装备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路线图和系统解决方案 [3] - 电力保供的关键已从资源掌控能力转变为电力装备的研制和供给能力,行业资源属性弱化、装备属性凸显 [3] - 电力装备行业需通过“四个着力”提升质效水平、推动储能应用、推进数智化升级和绿色高端发展,以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双碳”目标实现 [5][6][7][8][9] 行业发展回顾与现状 - 中国电力装备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并在多领域“领跑”的赶超,建立了全球门类最全、规模最大、技术水平国际先进的产业体系 [4] - 具体成就包括:山东郓城630℃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火电项目设计煤耗达世界最优,发电热效率突破50%;白鹤滩水电站1000兆瓦水电机组打破世界纪录;抽水蓄能电站机组额定水头位列世界前茅;“华龙一号”及“国和一号”形成自主核电技术体系 [4] - 当前行业面临三大挑战:高端整机装备技术与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存在差距;部分核心零部件和材料依赖进口;行业数智化水平不高,智能运维和精准预测能力需加强 [5] 未来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 - 着力提升电力装备质效水平:针对煤电、燃气轮机、新能源及核能装备提出明确行动项,推动发电装备高端化发展 [6] - 着力推动储能装备规模化应用:提出提升储能电池、抽水蓄能、储热等关键装备性能,以及研制电解水制氢、大型氢储运等装备,推动一体化、规模化、多场景应用 [7] - 着力推进电力装备数智化升级:明确加强装备智慧调控和终端智能化应用,构建“感知-规划-决策-执行”闭环体系,推动全过程数智化升级 [8] - 着力推进电力装备绿色高端发展:围绕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突破绿色循环材料与修复延寿技术,构建循环利用标准体系,解决原材料资源安全及废物处理问题 [9] 行业数据与市场背景 - 2024年全国风电光伏总装机容量达14.1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万亿千瓦时左右,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 [6] -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对电力装备提出更高要求,煤电机组需快速调频、深度调峰,新能源装备导向高性能、高可靠、低成本 [6] - 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抽水蓄能占主导但受地理条件限制,电化学储能快速发展但面临安全性挑战,氢储能潜力巨大但技术经济性有待突破 [7]
旭光电子(600353.SH):拟向全资子公司划转部分资产并增资
格隆汇APP· 2025-09-29 16:06
本次实施资产划转,拟将旭光电力装备的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至5,600万元。若划转资产的最终审计 结果出现差额,公司将以现金补足或转入资本公积。 格隆汇9月29日丨旭光电子(600353.SH)公布,为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与资产结构,加速推进公 司在电力装备领域的战略部署与业务布局,公司拟以2025年8月31日为基准日,将分公司——成都旭光 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电器厂(以下简称"电器厂")相关资产、负债、业务及人员划转至全资子公司成都旭光 电力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旭光电力装备"),划转资产的账面净资产为5,498.96万元(未经审计)。 公司将以经审计的划转净资产账面价值为依据,对旭光电力装备履行已认缴注册资本的实缴义务并进行 增资,同时授权公司管理层办理本次资产划转的相关事宜。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出台背景 - 电力装备行业是工业经济主导性基础性产业 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 [1] - 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运行 三代核电机组批量应用 新能源装备成为制造业优势领域 [1] - 国内重大能源工程部署与"一带一路"国际需求提升带来新发展机遇 [1] 核心考量 - 需求驱动以质取胜结构优化安全可控作为方案核心原则 [2] - 强化优质供给与有效需求结合 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及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 [2] - 强化国内与国际市场结合 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领域全产业链合作 [2] - 强化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结合 通过标准体系提升带动电线电缆变压器电动机质量提升 [3] 主要目标 - 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4] - 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 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 [4]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 龙头企业营收增速10%左右 [4] 重点任务(供给侧) -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突破标志性装备 [5]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加快装备绿色化升级改造 [5] 重点任务(需求侧) - 依托重大工程项目稳定需求 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及煤电三改联动 [6] - 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绿色基建合作 拓展海外市场渠道 [6] 重点任务(环境侧) - 发挥首台套政策体系作用 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6] - 通过标准提升带动装备质量提升和大规模设备更新 [6] - 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发挥链主引领作用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6] 保障措施 - 建立稳增长协调机制 加强重点领域数据监测 [7] -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 [7] -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创新金融服务 [7]
泰安高新区组织14家企业亮相“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精准采购贸易对接会
齐鲁晚报网· 2025-09-28 14:52
本次对接会聚焦精准贸易匹配,邀请多名境外采购商与泰安企业进行一对一洽谈,推动源头直采,为企 业搭建高效出海通道。高新区参展企业包括山东路德新材料、力博重工、泰开高压开关、尤洛卡 (300099)(山东)数字科技、麦吉克智能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产品覆盖土工材料、输送机械、智能 售货机等,充分体现高新区产业多元化和外贸新动能。 此次活动是泰安市落实"鲁贸全球"计划、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为企业拓宽订单 渠道,也为泰安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注入新动力。高新区高度重视此次展会,严格落实企业组织及服务 工作,确保每家参会企业准时到场、高效对接。高新区参展企业纷纷表示,将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展示 产品优势,深入对接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提升"泰安智造"国际影响力。 近日,由山东省商务厅、泰安市人民政府主办,泰安市商务局、泰安高新区管委会承办的"万企出海 鲁 贸全球"泰安精准采购贸易对接会举行。泰安高新区积极组织区内14家重点外贸企业参展,涵盖矿山机 械、工程机械、电力装备、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展示"泰安制造"实力,对接全球采购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