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

搜索文档
特朗普能否兑现油气承诺?(国金宏观厉梦颖)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4-24 07:46
能源政策与工业产能 - 马斯克指出中国工业产能已远超美国,工业产能与发电量高度相关[2] - 特朗普将能源独立作为政策核心,通过行政令放松油气监管、加速联邦土地租赁、简化LNG出口流程[2][3] - 关键行政令包括EO 14156(国家能源紧急状态)、EO 14154(释放联邦资源)、EO 14153(开发阿拉斯加能源)[3] 特朗普与拜登能源政策对比 - 拜登政府减少联邦土地租赁(2024-2029年仅3次拍卖),但2023年石油产量仍达1287.31百万桶,创历史新高[4] - 租赁限制不影响现有运营,联邦土地租赁有效期10年,企业可继续钻探已获许可区域[5] - 仅27%石油和11%天然气来自联邦土地,企业持有3500万英亩未开发租赁权,新增租赁对产量刺激有限[10] 油气企业行为与市场动态 - 企业增产意愿取决于利润,当前WTI需61美元/桶以上才支持新井钻探[20] - 2025年4月WTI跌至59.58美元/桶,低于盈利阈值,企业资本支出倾向回购而非新项目[23][37] - 二叠纪盆地生产率自2020年下滑,气油比上升,DUC库存处历史低位,短期增产潜力弱[28][32][36] 全球供需与OPEC角色 - EIA下调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至1.0364亿桶/日,贸易战加剧需求担忧[19] - OPEC+计划逐步增产220万桶/日,但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或促使灵活调整产量[41] - 俄油出口占比10%,停战对供应影响有限;伊朗制裁或削减出口至26万桶/日[46][55] 成本与价格敏感性 - 钢铁关税推高完井成本,油井管材涨价抑制新井投产[36] - OPEC财政平衡油价高于当前布伦特价格,低油价容忍度有限[41][43] - 若WTI回升至67.94美元/桶,企业或重启新井投资[36] 行业结构性变化 - 美国页岩油主力产区Permian单井效率持续下降,2008-2020年每英尺钻探产量从60桶降至30桶[33] - 大型油气公司(如埃克森美孚)未来三年资本支出缩减,回购股息占比市值超20%[40] - OPEC市场份额下滑至40%,美国占比升至18%,非OPEC供应增长挤压传统产油国[44]
资产趋良治理向好,ST新潮8个月内获三次要约收购
证券时报网· 2025-04-19 19:47
伊泰B公开数据显示,其实力雄厚,是以煤炭生产、运输、销售为基础,集铁路与煤化工为一体的大型 清洁能源企业。伊泰B直属及控股的机械化煤矿共10座,现阶段的主要产品为环保型优质动力煤,主要 作为下游火电、建材及化工等行业企业的燃料用煤。2024年,伊泰B公告的销售毛利高达132.75亿元。 在2024年的8月24日,ST新潮公告收到汇能海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汇能海投")的要约收购,但 汇能海投因隐瞒一致行动人关系宣布终止收购。也就是说,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内,ST新潮收到三份要 约收购。 巧合的是,伊泰B的注册地、办公地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而汇能海投的控股股东汇能集团也位于鄂 尔多斯。 4月18日,ST新潮(600777)披露,公司迎来新的要约收购方——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简 称"伊泰B",900948),伊泰B计划收购公司51%的股份,价格为3.4元/股,所需最高资金总额为117.92亿 元,生效条件为申报数量不低于19.04亿股,即总股本的28%。因ST新潮股权较为分散,伊泰B本次收购 剑指ST新潮控股权。 4月18日晚间,伊泰B向公司ST新潮全体股东发出部分要约,计划收购公司51%的股份,要 ...
利好来了!中办、国办,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4-02 17:27
价格治理机制改革总体方向 -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97.5%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6][20] - 构建市场有效、调控有度、监管科学的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8][20] - 系统部署四大机制:市场价格形成、重点领域价格引导、物价调控、市场监管[1][8][20] 能源与资源领域价格改革 - 深化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加快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2][21] - 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分品种推动电能量/容量/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健全跨省跨区送电价格机制[21] - 建设油气/煤炭交易市场,完善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培育多元化竞争主体[2][21] 农业与民生领域价格政策 - 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优化棉花目标价格政策[3][23] - 稳定生猪保险供给,探索蔬菜保险,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3][23] - 对民办普惠性养老/托育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加强普惠性幼儿园收费监管[4][24] 绿色低碳与数字经济价格机制 - 建立天然气发电/储能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完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体系[23] - 完善工业阶梯电价制度,探索碳减排价格支持政策,健全碳定价机制[23] - 制定公共数据价格政策,按用途分类实行有条件无偿/有偿使用[25] 市场监管与基础能力建设 - 废止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价格政策,防止自然垄断企业向竞争环节延伸[2][22] - 加强反垄断执法,强化交通/旅游/教育等重点领域价格监管[4][27] - 健全价格监测预警体系,覆盖国内外/期现货市场,加强成本监审信息化建设[28][29]
普涨反弹,注意明日分化
格隆汇APP· 2025-04-01 19:01
一、指数表现:普涨反弹,成交量分化 今日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延续反弹趋势。截至 收 盘,上证指数上涨 0. 38 %;深证成 指跌 0. 01 %,创业板指 跌 0.09 % 。 市场成交额较前一交易日有所缩量 。 二、板块分化:医药与能源领涨,科技与金融承压 领涨板块 医药板块全线爆发:生物医药、 CRO、创新药等细分领域强势上涨,多瑞医药、诚达药业、 欧康医药等超10只个股涨停, 消息层面传超级病毒 + 政策利好(如医保目录调整提前至 4月 申报 ) + 行业复苏预期驱动资金涌入。 可控核聚变与核电概念异动:中洲特材、兰石重装等核电股涨停,受 "玲龙一号"全球首堆主 泵验收等消息刺激,清洁能源主题热度延续。 黄金与能源股活跃:现货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 3135.97美元/盎司),恒星科技、深中华A 等黄金股涨停;油气股因油价上涨(WTI原油涨3%)受益,立新能源、通源石油等表现突 出。 领跌板块 银行股回调:重庆银行、建设银行领跌,市场对利率政策与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压制银行股估 值。 部分科技题材走弱:市场资金转向更 低位的 医药和能源板块。 三、资金动向:政策驱动与避险需求并存 政策红利主导资金流向 ...
晨报|寻找中国酒类创新点/外骨骼机器人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28 08:15
外骨骼机器人 - 外骨骼机器人可应用于工业、物流、户外运动及医疗康养场景,受益于AI和工业控制技术迭代 [1]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养需求增加和劳动力减少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空间扩大 [1] - 建议关注核心零部件环节和相关设备企业 [1] 可控核聚变 - 行业政策信号将不断明确,后续或有顶层设计或支持资金预期 [2] - 市场普遍认为行业兑现较远期,但大量订单将进入集中兑现期 [2] - 核聚变与三代核电及军工材料公司业务重叠,相关公司有望迎业绩和估值共振 [2] 海外酒类 - 日本酒类发展经验可为中国提供前瞻,獭祭成功原因为品质为先、工艺创新和渠道创新 [3] - 中国酒类行业需积极寻求新场景、新消费和新模式,头部名酒企业表现更优 [3] - 投资主线为高端酒和区域酒龙头企业 [3] 能源化工 - 美国成为油气净出口国,2024年出口量大幅增长,生产成本支撑布伦特油价68~70美元/桶底部区间 [5] - 特朗普对伊朗、委内瑞拉制裁及地缘扰动推升油价,2025年布伦特油价有望涨至70~75美元/桶 [5] - 中东局势紧张和俄乌谈判进展缓慢继续支撑油价 [5] 溴素 - 国内溴素进口货源供应吃紧,价格持续上涨 [6] - 国内溴素严重依赖进口,后续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有产能企业将显著受益 [6] 债市 - 特朗普签署贸易与投资备忘录,或直接调整关税税率等贸易政策 [7] - 需注意《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对华结果披露后贸易摩擦加剧风险 [7] 美元指数 - 3月以来美元指数走弱主因欧元走强和美国市场交易"Trump Recession" [9] - 若"海湖庄园协议"存在,当前仍处"强美元"第一阶段 [9] - 美元指数短期内或难继续大幅下行,若特朗普关税政策超预期可能回升 [9] 工企利润 - 1-2月工业企业营收和利润增速回落,利润率下降主因上游采矿业利润率下降 [10] - 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行业利润表现较好,"两新"相关行业利润更亮眼 [10] - 3月工业量价面临压力,关税影响可能显现,关注政策对冲效果 [10] 医疗健康 - 广州市推出"穗新保"系列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标志多层次医疗保障模式探索 [11] - 投资主线为创新药械、商保综合服务提供商和差异化医疗终端 [11] 新材料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经济列为战略新兴产业 [12] - 政策支持下水下军事装备或加速突破,带动钛材等上游材料需求增长 [12]
能源化工|多重扰动抬升油价中枢,国内油气企业再迎重估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28 08:15
特朗普能源政策对油价的影响 - 特朗普能源政策敦促油气企业增产,但增产不等于油价下跌,需关注全球其他区域供给、需求及地缘变化 [1][2] - 特朗普签署一系列能源领域行政令,包括宣布国家能源紧急状态、审查联邦法规、鼓励油气勘探生产和重启LNG出口终端审批 [2] - 美国"能源主导战略"旨在通过扩大能源生产降低能源成本和通胀,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并通过出口发展经济减少赤字和债务 [2] 美国油气出口及成本支撑 - 2024年美国原油出口量创历史新高,日均原油产量超过1350万桶,净出口量234万桶/日 [3] - 美国LNG出口量从2017年的1456万吨大幅增至2024年的8830万吨,预计2025年将成为全球首个LNG出口量超过1亿吨的国家 [3] - 页岩油完全成本约为50~60美元/桶,WTI在65~67美元/桶、Brent在68~70美元/桶附近有极强支撑 [3] 制裁政策对供给端的影响 - 特朗普对伊朗、委内瑞拉实施制裁,包括对伊朗石油销售实施四轮制裁和对委内瑞拉征收25%的二级关税 [4][5] - 制裁及关税政策导致油价边际扰动增强,伊朗出口路径受影响,部分货船或向浮仓累积 [5] 原油供给与需求变化 - OPEC+将增产推迟到2025年4月开始,平均每月产量增幅13万桶/日,2025年全年平均增加50万桶/日 [6] - 当前油价已充分预期供给增长,边际变化来自需求侧及美国降息前后的需求变化 [6] - 2025年3月数据显示商业原油去库460万桶,汽油去库327万桶,馏分油去库135万桶,支撑需求上涨 [6] 地缘政治对油价的影响 - 俄乌谈判未取得确定性进展,美国对也门胡塞武装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中东局势紧张加剧 [7] - 在局部地缘事件的多重扰动下,油价易涨难跌,仍有较高溢价可能性 [7] 2025年油价展望 - 考虑到美国对伊朗、委内瑞拉制裁及地缘扰动等多重因素影响,2025年布伦特原油价格有望小幅上涨至70~75美元/桶区间波动 [1][9]
报名即将截止 | 首届BNEF北京峰会,重磅嘉宾共话能源转型
彭博Bloomberg· 2025-03-11 18:04
峰会概况 - 彭博新能源财经将于2025年3月20日在北京举办首届峰会,聚焦中国及全球净零转型的关键挑战与机遇 [1] - 预计超过300位行业领袖、投资专家和政策制定者参与 [1] - 峰会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14日 [1] 电力系统转型 -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王仲颖、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中国华能集团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勇将探讨电力系统深化转型议题 [2] - 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研究负责人汤思斯将发布《迈向2030:中国能源转型之路》专题报告 [3] 清洁技术行业 - 分析师圆桌讨论聚焦全球能源转型机遇,覆盖风电(陈相羽)、电池技术(史家琰)、光伏(谭佑儒)三大领域 [3] - 正泰新能、隆基绿能、阳光电源、晶澳科技等光伏龙头企业高管将分享零碳未来下的行业机遇 [5] 油气行业展望 -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三大集团研究院负责人将共同探讨中国油气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4] - 专题讨论包括亚洲炼油业前景(Wayne Tan主持)、全球LNG市场关键节点(李紫悦分析)等议题 [6][7][8] 新能源细分领域 - 风电分析师程浩生、储能分析师邹湘宁等将发布《中国绿色未来:风光储行业展望》报告 [5] - 氢能研究专家高曦彤将专题分析中国氢能发展潜力 [6] - 智能出行分析师吕京弘探讨人工智能与数据中心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6] 会议形式 - 活动包含主题演讲(13场)、圆桌讨论(4场)、茶歇交流(15:30)和酒会(17:35)等环节 [2][4][9] - 清洁电力(15:50开始)和大宗商品(15:50并行)双会场同步进行 [5][6]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打造新疆、内蒙古等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03-10 09:23
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 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 在提出能源环境时提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深 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 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一年来,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强化生态环 境综合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荒漠化、 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 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发电 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 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更趋活 跃。 在关于区域能源战略方面, 报告提出, 打造 新疆、内蒙古等 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推 动 准东、哈密等 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 在介绍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时,李强总理表示,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 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 ...
对话吴任昊:“伟大不能被计划”——当下的投资思考
高毅资产管理· 2025-03-07 14:08
2024年全球资本市场表现与策略 - 2024年全球资本市场呈现分化与反转态势,海内外市场均实现两位数上涨,但驱动因素不同:A股涨幅主要由估值驱动,而港股和中概股更多依赖盈利支撑 [3] - 高毅资产提出2025年核心策略为"均衡配置对冲风险、聚焦个股提升锐度",战略上关注真正战略性的方向,战术上"集中兵力打大仗"捕捉有韧性的成长 [3] - 供给侧逻辑成为寻找投资机会的重要依据,AI被视为全球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硬件和软件相互成就但发展节奏不同 [3] 2025年投资策略 -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2025年,集中投资于强竞争力公司是对抗"混沌市场"的必要条件 [5] - 中概股市场2023年下跌3%,2024年上涨4%,期间出现5-6次超20%的大幅波动,个股基本面分化显著 [5] - 伦敦市场2024年仅微涨,但支付网络和航空航天领域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企业表现突出 [5] - 战术层面重点关注三类公司:自由现金流增长型企业、能创造差异供给的企业、成长空间大的企业 [5] 港股市场特点 - 港股是典型选股型市场,恒生指数2007年和2024年均为20000点,指数层面无回报但蕴含巨大波动和个股机会 [6] - 港股投资需专注个体机会,淡化市场选择,在炽热时保持冷静,在绝望时保留希望 [6] - 对具体行业和公司机会的判断远比市场判断重要 [6] 美股市场特点 - 美股持续提供投资机会,但过去两年市场结构狭窄,2024年仅约30%个股跑赢市场 [7] - 科技行业部分个股估值水平超乎想象,表现远超产业历史经验 [7] - 美股收益来源不会长期集中在单一行业,关注点不局限于科技股,2024年起加大金融、高端制造业研究力度 [7] 四大市场特点 - A股特点为"多":提供最大丰富度的产业和公司选择,如科技制造、消费品、新能源行业 [9] - 港股特点为"省":提供估值安全边际高的优质大型公司,如互联网、油气、有色金属行业 [9] - 中概股特点为"快":包含成长迅速的细分领域优质公司,如服务消费行业 [9] - 海外市场特点为"好":关注全球产业链核心价值创造者和规则制定者,如科技软硬件 [9] 四大行业投资逻辑 - 商业基础设施:关注高壁垒、好生意、好估值的公司,如大型互联网公司、支付网络 [9] - 大消费:关注竞争格局改善、需求韧性强的细分行业,如服务类消费行业 [9] - 大宗资源品:关注可持续盈利能力与分红改善的公司,如油气、有色金属行业 [9] - 科技软硬件:关注AI在软件和应用场景的突破,以及定价能力释放的行业 [9] AI产业发展 - AI相关资本开支预计2023-2027年间突破1万亿美元,仅美国头部企业2025年投入便超3000亿美元 [11] - DeepSeek的爆发是全球AI行业发展的必然,技术发展到阶段性高点后,稳定和低成本成为主要驱动力量 [11] - AI技术可能从尝鲜者市场进入早期使用者市场发展阶段,中国企业更适合围绕效率优化投资 [12]
对话吴任昊:“伟大不能被计划”——当下的投资思考
高毅资产管理· 2025-03-07 14:08
2024年全球资本市场表现与2025年策略展望 - 2024年全球资本市场呈现分化与反转特征,海内外市场实现两位数上涨,但A股主要由估值驱动,港股及中概股更多依赖盈利支撑[2] - 2025年核心策略为均衡配置对冲风险、聚焦个股提升锐度,战略上关注真正战略性方向,战术上"集中兵力打大仗"捕捉有韧性成长[2] - AI作为全球产业变革核心驱动力,硬件与软件相互成就但节奏不同,中国企业更适合围绕效率优化实现场景突破[2][12] 对抗"混沌市场"的投资方法论 - 中概股市场2023-2024年指数波动剧烈(-3%至+4%),但个股基本面分化显著,筛选竞争力企业可获超额回报[4][5] - 伦敦市场部分支付网络和航空航天企业虽处微涨环境(2024年),仍取得较好股价表现[5] - 战术层面提高个股集中度,聚焦自由现金流增长、内生动力明确、中期成长空间大的企业[5] 港股与美股市场特征分析 - 港股17年间恒指维持20000点但波动剧烈,需淡化市场选择专注个体机会,重点判断行业与公司而非整体市场[6] - 美股2024年仅30%个股跑赢市场,科技股估值超历史经验,未来收益来源将多元化,关注金融与高端制造业[7] 四大市场差异化投资逻辑 - A股特点为"多":覆盖科技制造/消费品/新能源等丰富产业[8] - 港股特点为"省":提供互联网/油气/有色金属等估值安全边际高的优质公司[8] - 中概股特点为"快":聚焦美国上市中国公司中高成长细分领域[9] - 海外市场特点为"好":关注全球产业链核心价值创造者如科技软件[9] 四大行业供给侧投资策略 - 商业基础设施:选择高壁垒(大型互联网/支付网络)、利润率持续提升的公司[9] - 大消费:关注竞争格局改善、渗透率有潜力、供给侧差异化能力强的服务类消费[9] - 大宗资源品:结合美元周期与资本周期,优选油气/有色金属等盈利与分红改善标的[11] - 科技软硬件:跟踪AI软件应用突破及资本开支低位行业的定价能力释放[11] AI产业阶段判断与发展路径 - 全球AI资本开支2023-2027年预计超1万亿美元,美国头部企业2025年投入超3000亿美元[12] - 当前AI处于技术扩散曲线早期使用者阶段,中国企业应聚焦效率优化与场景应用突破[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