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冷剂
icon
搜索文档
东海证券:今年二代、三代制冷剂供需仍趋紧 制冷剂行业有望维持高景气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10:17
行业政策与供需 - 2025年二代制冷剂配额削减 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总量维持在基线值 行业供需关系趋紧 [1] - 2025年8月三代制冷剂R32 R125 R134a价格分别为60000元/吨 45500元/吨和51500元/吨 较7月底分别上涨9.09% 0.00% 3.00% [1] - 截至2025年9月19日 三代制冷剂R32 R134a R125价格本年度分别上涨44.19% 22.35% 8.33% [1] 价格与价差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R22价格为35500元/吨 较上月上涨1.43% 较去年同期上涨18.33% 价差为27166.5元/吨 较上月底上涨1.21% [1] - PVDF价格回落 截至2025年8月29日 PTFE悬浮中粒 分散乳液 分散树脂价格分别为37000元/吨 28000元/吨 40000元/吨 PVDF粒料 粉料 锂电级价格分别为55000元/吨 39000元/吨 50000元/吨 HFP价格为33500元/吨 [1] 企业盈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 巨化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5.84% 三美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9.22% 永和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0.82% [1] - 昊华科技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7.60亿元 同比增长19.45% 净利润7.25亿元 同比增长29.68% [3] - 三美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28亿元 同比增长38.58% 归母净利润9.95亿元 同比增长159.22% 扣非净利润9.86亿元 同比增长163.61% [3] 下游需求与出口 - 2025年9月至11月家用空调排产总量分别为1075.00万台 1088.01万台 1220.28万台 同比增速分别为-11.98% -22.60%和-19.70% [2] - 2024年6月以来R32出口量较往年有提升趋势 受海外需求及补库提升 国内空调企业海外产能提升带动制冷剂出口量上行 [2]
第一上海:维持东岳集团(00189)“买入”评级 目标价18.9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14:17
核心观点 - 第一上海维持东岳集团买入评级 预测2025-2027年收入160 9亿元至181 5亿元 净利润19 0亿元至28 1亿元 目标价18 9港元 较现价有57 5%上涨空间 [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74 6亿元同比增长2 8% 毛利率29 1%同比提升9 3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润7 8亿元同比增长153 3%略高于盈喜预告 [1] 财务预测与业绩表现 - 预测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60 9亿元 174 7亿元 181 5亿元人民币 [1] - 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9 0亿元 25 8亿元 28 1亿元人民币 [1] - 2025年上半年收入74 6亿元同比增长2 8% 毛利率29 1%同比提升9 3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润7 8亿元同比增长153 3% [1] 制冷剂业务 - 制冷剂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22 9亿元同比增长47 7% 盈利10 3亿元同比增长209 8% 分部利润率44 9%同比提升23 5个百分点 [2] - R22价格3 45万元/吨较年初上涨2500元/吨 R134a价格5 2万元/吨较9月初上涨500元/吨 R32价格6 15万元/吨较9月初上涨1500元/吨较年初上涨超过1 8万元/吨 [2] - 制冷剂供给端受配额削减政策限制 空调汽车需求旺盛 预计维持高景气度 [2] 含氟高分子材料业务 - 含氟高分子材料2025年上半年收入19 4亿元同比下降4 6% 分部盈利2 6亿元 分部利润率13 4%同比下降1 5个百分点 [3] - 产品品质优于行业平均 价格高于市场同类 业绩保持较强韧性 [3] - 行业扩产逐步收尾 新兴产业链需求拉动 业绩有望修复 [3] 有机硅业务 - 有机硅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27 6亿元同比下降15 9% 分部盈利875万元同比下降83 7% 分部利润率0 38%同比下降1 57个百分点 [3] - 新增产能集中释放 下游需求乏力 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导致市场供需失衡 产品价格下滑 [3]
产业交流会-制冷剂行业
2025-09-22 09:00
行业与公司 * 制冷剂行业 重点关注三代制冷剂 R32 R134A R125 和四代制冷剂 1234YF[1] * 涉及公司包括国内企业巨化 山东奥帆 中化蓝天 以及国际公司霍尼韦尔 杜邦[2][15][17] 核心观点与论据:政策与配额 * 中国制冷剂配额政策保持稳定 2026年配额总量与2025年持平 二氧化碳当量上限维持在18.4亿吨[1][18][19] * 2026年配额结构微调 增加了3000吨R25和50吨R41 以填补141B完全退出市场后的空缺[1][3] * 232类制冷剂配额比例可在10%-30%范围内灵活调整 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配[1][4] * 二代制冷剂R22配额缩减 141B配额已完全清零[5] 核心观点与论据:价格趋势 * 自2024年限额以来 制冷剂价格持续上涨 整体单价预计将持续上升[1][3] * 三代制冷剂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 目前均价约为5万元/吨 长期保持平稳上升[1][6] * 短期需防范R32等产品价格突然暴涨 且涨价后基本没有回落[1][6] * 二代和三代制冷剂价格预计将缓慢上涨 当前均价约8万元/吨 10万元/吨被视为价格天花板[10][23][24] * 四代制冷剂1234YF价格已从最初的30多万元/吨下降至15万-18万元/吨[10] 核心观点与论据:供需与产能 * 尽管全球房地产市场不景气 但空调冰箱等下游领域对制冷剂需求仍在增长 空调新机市场每年增量预计在8%-15%之间[1][7][12] * 预计2026年中东和印度将投放近10万吨新产能 但成功实施率低于40% 2026-2028年供小于求状态或将持续[1][9] * 印度新建产能面临技术 工艺和环保挑战 高品位氢氟酸需从中国进口 产品质量不佳影响其国际声誉[11] * 全球制冷剂实际使用量约为2.3万吨 规划产能与实际需求不完全匹配[17] 核心观点与论据:技术应用与需求增长点 * 液冷技术对三代制冷剂需求增长显著 尤其在半导体行业 使用134A和125等复配制冷剂实现-100度以下的深冷效果 年需求量预计可达万吨级别[1][13][14] * 空调市场中约80%的新机仍使用三代制冷剂 四代制冷剂与三代混合使用[8] * 2025年四代制冷剂在家用空调中占比显著提升至20% 但大规模推广仍面临安全性(自燃性高)和压缩机适配性等挑战[20] 核心观点与论据:四代制冷剂发展 * 四代制冷剂国内尚无正式产能 主要由巨化 山东奥帆 中化蓝天等企业为国际公司代工[2][15] * 全球1234YF产能集中在霍尼韦尔等少数国际公司[2][16] * 国内大规模生产预计在2030年后 目前处于技术积累阶段[15] * 中国目前尚未考虑全面铺开四代制冷剂 更倾向于延长三代制冷剂的使用寿命[21] 其他重要内容 * 141B目前已完全退出发泡剂市场 主要用于生产VDF PVDF等下游产品 其生产成本约为1万多元/吨 未来价格可能稳定在1.4万-1.5万元/吨左右[3][5] * 目前没有联合减产的计划 价格上涨主要源于需求端支撑[13] * 232型号氧气机当前价格为6.2万元/吨 预计到2025年底可能上涨[22]
日本三大化工巨头整合聚烯烃产业,泛能拓钛白粉业务暂停生产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7 11:12
行业表现 - 本周化工板块涨跌幅为2.36% 排名市场第12位 处于中上游水平 [1][2] - 化工板块跑赢上证综指0.83个百分点 跑赢创业板指0.25个百分点 [1][2] - 2025年行业景气度延续分化趋势 [1][2]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 合成生物学领域迎来奇点时刻 生物基材料需求爆发 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 [2] - 三代制冷剂进入高景气周期 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 [3] - 电子特气国产替代机遇显著 三轮驱动需求增长 关注金宏气体、华特气体、中船特气 [3][4] - 轻烃化工成为全球不可逆趋势 低碳排特性突出 重点关注卫星化学 [5] - COC聚合物产业化加速 国产突围可期 关注阿科力 [6] - 钾肥价格触底回升 进入去库存周期 关注亚钾国际、盐湖股份、藏格矿业、东方铁塔 [7][8] - MDI供给格局向好 高技术壁垒维持 重点关注万华化学 [9] 价格数据跟踪 - 周涨幅前五:液氯(华东)21.69%、丙烯酸(精酸华东)5.66%、三氯乙烯(山东滨化)4.44%、苯酚(华东)3.46%、双酚A(华东)2.82% [10] - 周跌幅前五:丁基橡胶(1751,燕山石化)-11.25%、NYMEX天然气(期货)-4.33%、DMF(华东)-3.68%、天然橡胶(全乳标准1,上海)-3.21%、硝酸(安徽)98% -3.13% [10] - 周价差涨幅前五:顺酐法BDO 695.00%、甲醇34.27%、醋酸乙烯21.28%、双酚A9.69%、PET6.47% [10] - 周价差跌幅前五:己二酸-28.57%、DMF-17.33%、磷肥DAP-15.51%、PVA-11.02%、PTA-10.32% [10] 供给侧动态 - 本周162家企业产能状况受影响 新增检修7家 重启11家 [11]
巨化股份20250915
2025-09-15 22:57
**巨化股份与制冷剂行业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制冷剂行业 属于氟化工领域[2] * 公司为巨化股份 是国内氟化工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 特别是在制冷剂方面具有领先优势[3] **制冷剂行业发展趋势与核心政策** * 制冷剂正经历代际更替 一代已淘汰 二代面临清退(2030年削减97.5%) 三代(2024年起配额生产)进入黄金期 四代将是未来主流[2][4][7] * 核心评价指标为ODP值(臭氧层破坏潜力)和GWP值(温室效应潜力) 政策旨在减少环境危害[2][5] * 全球配额制度依据基加利修正案 中国属于第一组发展中国家 配额总量发放少于国际规定 且按实际吨数而非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发放 以保护低GWP值产品(如R32)[10][11][12] * 政策与欧美趋同 抑制高GWP值产品(如2030年起新申报M1类汽车空调系统GWP值不能超过150) 鼓励低GWP值产品[15][16] **供给侧与配额关键动态** * 中国政府配额发放态度克制 2024年因空调需求旺盛增发3.5万吨配额 2025年初始配额比2024年增加1万吨 2026年征求意见稿显示总量基本持平(仅多3000吨) 调整比例从10%提高到30%[13][14] * 此举间接支持价格上涨 验证供给紧平衡[13][14][21] * 二代制冷剂2025年削减67.5% 需求减量小于供给减量 导致R22等价格持续上涨[9][26] **需求侧市场结构与变化** * 需求结构:空调占78% 冰箱占16% 汽车占6%[6] * 空调市场:新装空调中三代制冷剂占比超90% 售后维修市场仍以二代为主[6] * 汽车市场:国内99%使用三代134A 海外发达国家因法规要求更多使用四代1234YF[6] * 2024年需求旺盛是价格上涨主因之一 家用空调产量同比增速达20% 冰箱增速为12%[18] * 市场已转为卖方市场 供给端一致性高 企业共同提价提升利润[20] **价格走势与市场表现** * R32价格持续上涨至61,500元/吨 较之前1.5万元/吨上涨超三倍 即使在淡季也能涨价[18][25] * 定价权向上游转移 定价逻辑转向参考替代品四代制冷剂(目前售价20多万一吨)[18][22] * 长期看 三代价格上限可能达12-15万元/吨[23][25] * 出口:直接出口占比超50% 2025年外贸价格略高于内贸 内外贸价格基本持平[18][19] **三代与四代制冷剂关系及展望** * 三代通过混配形式(如454B)替代410A后 R32比例从50%提高到70% 需求增长来自自身需求及市占率提升[17] * 四代制冷剂目前主要由霍尼韦尔、科慕等外资企业掌握专利 中国企业以代工形式参与 预计2027年HFP路线专利到期后中国企业将合法生产并降本[17] * 拥有三代配额的企业将主导混配品种生产 提升稀缺性和价值[4][24] **巨化股份核心竞争力与前景** * 公司三代制冷剂配额处于国内第一位置[3] * 实控人为浙江省国资委 是行业内唯一国企 拥有完善的研发平台和资源支持[3][27] * 在氟化工领域布局完善 涵盖上游氢氟酸、氯化物至下游制冷剂、含氟高分子材料、冷却液等[27][28] * 液冷技术是股价上涨因素之一 公司有相关产品布局(如134A或1233ZD路线)及1000吨静默式液冷热却液产能 将受益于技术路线演进[28] * 公司年化利润接近70亿元 估值约12倍 在摆脱周期后有望获得15至20倍定价[29] * 作为龙头企业掌握行业定价权 在景气度持续上升背景下具有极强定价地位[30]
业绩暴增+股价创历史新高的优质股,21股上榜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12:50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牛市氛围浓厚 上证指数再创阶段新高 业绩暴增且近期股价创历史新高的优质股未来走势值得关注 [1] - 9月股价创历史新高的个股中有21只获得两家及以上机构评级且上半年净利增速超过100% 主要集中在AI硬件 有色资源 制冷剂等题材板块 [1] - 21只个股年内平均涨幅接近131% 远超同期大盘表现 其中仕佳光子 新易盛 上海洗霸均涨超3倍 [3] 行业板块表现 - AI硬件板块包括新易盛 源杰科技 仕佳光子等公司 [1] - 有色资源板块包括西部黄金 中国稀土 山东黄金等公司 [1] - 制冷剂板块包括巨化股份 三美股份 东阳光等公司 [1] 制冷剂行业分析 - 制冷剂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 上半年龙头企业业绩表现亮眼 [1] - 2025年第二代氟制冷剂生产配额进一步削减 第三代氟制冷剂实行生产配额制 行业供给端持续收紧 [1] - 下游需求稳步复苏 制冷剂供需格局持续优化 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带动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增长 [1] 重点公司分析 - 东阳光上半年净利同比暴增近171% 业绩增长因素包括制冷剂价格上涨 数据中心与储能等行业对电子元器件需求提升 加速在液冷及人形机器人领域战略布局 [1] - 东阳光与控股股东共同出资75亿元增资合资公司 联合其他投资方及银团并购贷款 收购秦淮数据中国100%股权 交易整体作价高达280亿元 [2] - 此次收购将数据资产全面收回中资企业掌控 提升国家数据安全主导权 是主动融入"东数西算"工程 服务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关键一步 [2] - 未来将重点推动液冷材料 AIDC 清洁能源等领域资源整合 打造"绿电-硬件-算力-AI-运营"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生态 [2] - 巨化股份有27家机构评级 位居首位 是全球氟制冷剂龙头企业 制冷剂生产配额领先 随着制冷剂价格上涨 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2] 个股表现数据 - 仕佳光子评级机构数10家 A股市值336.76亿元 半年报净利同比1712.00% 年内涨幅348.56% [4] - 新易盛评级机构数24家 A股市值3558.22亿元 半年报净利同比355.68% 年内涨幅335.37% [4] - 上海洗霸评级机构数2家 A股市值181.60亿元 半年报净利同比156.56% 年内涨幅327.47% [4] - 源杰科技评级机构数14家 A股市值321.20亿元 半年报净利同比330.31% 年内涨幅178.81% [4] - 西部黄金评级机构数2家 A股市值285.60亿元 半年报净利同比131.94% 年内涨幅174.52% [4] - 东阳光评级机构数3家 A股市值712.66亿元 半年报净利同比170.57% 年内涨幅109.74% [4] - 巨化股份评级机构数27家 A股市值1006.74亿元 半年报净利同比146.97% 年内涨幅55.95% [4] - 三美股份评级机构数12家 A股市值348.58亿元 半年报净利同比159.22% 年内涨幅50.18% [4]
华泰证券:制冷剂2026年配额征求稿公示 供需或延续偏紧
新浪财经· 2025-09-15 08:21
配额调整方案 - 2026年二代制冷剂HCFCs生产配额15.14万吨 较2025年减少1.22万吨[1] - 2026年二代制冷剂HCFCs内用配额7.97万吨 较2025年减少0.63万吨[1] - R22生产配额14.61万吨 较2025年减少0.30万吨[1] - R22内用配额7.8万吨 较2025年减少0.29万吨[1] 三代制冷剂配额变化 - R245fa生产配额2026年较2025年调增3000吨[1] - R41生产配额2026年较2025年调增50吨[1] - 其余HFCs品种配额保持不变[1] 行业影响分析 - 配额制下制冷剂HCFCs和HFCs保持供给约束[1] - 行业产品集中度高且竞争格局良好[1] - 家用空调及汽车空调需求支撑较好[1] - 行业高景气或延续[1]
需求旺季到来,粘胶短纤景气度有望向好
湘财证券· 2025-09-07 19: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5] 报告核心观点 - 基础化工行业处于需求旺季 粘胶短纤景气度有望向好[6][12] - 细分行业粘胶短纤开工率处于较高水平 库存快速下降 价差(盈利水平)有所提升[6][12] - 中期建议关注供给端受配额约束的制冷剂行业、"反内卷"受益行业及内需驱动对冲关税冲击的行业[8][25] 基础化工行业市场概况 - 2025年9月1日至9月5日基础化工行业周度下跌1.36% 在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中排名第20位[5][10] - 周度涨幅前五股票分别为大东南、鹿山新材、泰和科技、领湃科技、键邦股份[5][10] - 周度跌幅前五股票分别为同益中、美联新材、建业股份、*ST亚太、阿科力[5][10] 细分行业粘胶短纤 - 粘胶短纤是政策限制新建类产品 近期开工率处于较高水平[6][12] - 库存快速下降 价差(盈利水平)有所提升[6][12] - "金九银十"传统需求旺季到来 粘胶短纤需求有望提升[6][12] 投资建议 - 短期关注粘胶短纤景气度提升机会[8][25] - 中期关注三大方向:供给端受配额约束的制冷剂行业(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东岳集团)[8][25] - "反内卷"受益行业如钛白粉(龙佰集团)[8][25] - 内需驱动对冲关税冲击的行业如磷肥(云天化)、民爆(广东宏大)[8][25]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制冷剂高景气25H1龙头企业业绩高增长,布局液冷业务前景可期-20250907
光大证券· 2025-09-07 14:35
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核心观点 - 制冷剂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2025年第二代氟制冷剂生产配额进一步削减,第三代氟制冷剂实行生产配额制,行业供给端持续收紧,叠加下游需求稳步复苏,制冷剂供需格局持续优化,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增长[1] - 制冷剂龙头企业加速布局液冷行业,受益于环保政策收紧和AI算力需求激增,推动氟化工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领域进军,发展前景可期[3] - 液冷技术是数据中心与算力时代的散热革命,具有节能和高密度散热优势,随着算力高速增长,液冷产业正迎来高速增长,市场规模呈现指数级扩张[4] 制冷剂行业景气度 - 2025年第二代氟制冷剂生产配额进一步削减,第三代氟制冷剂实行生产配额制,行业供给端持续收紧[1] - 三代制冷剂价格价差大幅增长,截至25年9月3日,R32价格为60500元/吨,较25年7月初+15.24%,较25年年初+40.70%[2] - R125价格为45500元/吨,较25年年初+8.33%[2] - R134a价格为51500元/吨,较25年7月初+5.10%,较25年年初+21.18%[2] - R32价差为42761元/吨,较25年7月初+19.68%,较25年年初+66.79%[2] - R125价差为27244元/吨,较25年年初+22.32%[2] - R134a价差为32009元/吨,较25年7月初+8.71%,较25年年初+28.03%[2] - 25H1国内制冷剂龙头企业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东岳集团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146.97%、+159.22%、+140.80%、+153.28%[1] 液冷业务布局 - 巨化股份通过子公司创氟高科推进"巨芯冷却液"项目,规划产能5000吨/年,一期1000吨/年已投产[3] - 三美股份年产1.9万吨电子级氟化液项目一期2024年已投产,产品送样中科曙光等客户[3] - 永和股份通过扩建内蒙、福建基地,为高端冷却液应用提供原料支撑[3] - 东岳集团作为全球PTFE龙头,重点研发全氟聚醚路线氟化液[3] - 液冷技术是以液体为冷却介质的高效散热方案,相比风冷具有节能(PUE 1.1-1.25)、高密度散热(支持30kW/机柜)等优势[4] - 2023年全球液冷市场规模为29亿美元,2024年为36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到45亿美元(322.65亿元人民币),2032年达到194亿美元(1390.98亿元人民币),2025年-2032年CAGR达23%[4] 市场表现 - 过去5个交易日,中信基础化工板块涨跌幅为+0.1%,涨跌幅位居所有板块第8位[10] - 基础化工行业涨跌幅前五的子板块为:锂电化学品(+11.9%),有机硅(+3.6%),无机盐(+3.4%),改性塑料(+2.5%),轮胎(+2.2%)[13] - 涨跌幅后五位的子板块为:其他塑料制品(-4.7%),聚氨酯(-3.6%),氟化工(-3.2%),复合肥(-3.0%),磷肥及磷化工(-2.8%)[13] - 基础化工板块涨幅居前的个股有:天际股份(+30.18%),大东南(+27.09%),华盛锂电(+25.73%),鹿山新材(+23.85%),中伟股份(+22.59%)[15] - 跌幅居前的个股有:华光新材(-21.46%),同益中(-18.96%),美联新材(-18.89%),建业股份(-18.65%),*ST亚太(-16.48%)[16] 产品价格动态 - 近一周涨幅靠前的品种:氢氟酸(AHF)(+7.67%),顺酐:江苏地区(+3.64%),双酚A:华东地区(+3.56%),炭黑(N330):山西市场(+3.31%),烧碱(32%离子膜碱):江苏地区(+3.30%)[18] - 近一周跌幅靠前的品种:聚乙烯醇:西南(-5.87%),电池级碳酸锂:99.5%:安泰科(-5.51%),TDI(-4.08%),正丁醇:齐鲁石化(-3.28%),PTA:华东(-3.27%)[19] - 制冷剂市场呈现稳中推涨态势,主流企业报盘再度上调,行业仍处于高景气周期[22]
化工上市公司半年报密集公布,关注反内卷和AI投资机会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5 09:37
市场行情走势 - 基础化工指数周涨跌幅1.11% 跑输沪深300指数1.60个百分点 位列所有板块第11位 [1][2] - 子行业涨幅前五包括锦纶5.68% 橡胶助剂5.44% 钾肥4.65% 食品及饲料添加剂2.99% 氟化工2.99% [1][2] 化工品价格表现 - 周涨幅前五品种:NYMEX天然气11.11% 粗酚7.12% 烟酰胺5.78% 酚油5.16% 氢氟酸5.00% [3] - 周跌幅前五品种:液氯-75.00% 钠-6.78% 煤焦油-4.17% 蒽油-4.11% 碳酸锂(工业级)-4.09% [3] 行业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础化工行业营业收入11238.25亿元 同比增长3.03% 归母净利润697.24亿元 同比增长4.43% [4]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5870.98亿元 同比增长0.80% 环比增长9.38% 归母净利润357.17亿元 同比下降2.66% 环比增长5.03% [4] 细分领域业绩亮点 - 制冷剂企业表现突出:巨化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5.84% 三美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9.22% 永和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0.82% [6][7] - 农化企业高速增长:亚钾国际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6.64% 利尔化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1.21% 长青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7.75% [7] 政策与产业机遇 - 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 目标2027年人工智能与重点领域融合度超70% 2030年普及率超90% [8] - AI应用推动特种工程塑料 电子化学品等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 [8] 投资主线 - 重点关注制冷剂 化纤 优质标的 轮胎 农化 成长型六大主线 [9] - 制冷剂板块关注金石资源 巨化股份 三美股份 永和股份 [9] - 农化板块关注亚钾国际 盐湖股份 兴发集团 云天化 扬农化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