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
搜索文档
大港股份股价涨5.36%,华夏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89.15万股浮盈赚取174.0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2 10:28
公司股价与基本面 - 11月12日公司股价上涨5.36%,报收18.10元/股,成交额4.07亿元,换手率4.06%,总市值105.04亿元 [1]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集成电路测试及相关46.69%,NMP废液提纯17.86%,码头仓储供水等园区服务12.56%,环保固废填埋10.29%,租赁6.36%,其他6.25% [1]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房地产业务、物流及化工服务、高科技及节能环保业务、集成电路测试服务 [1] 主要流通股东动态 - 华夏基金旗下华夏中证1000ETF(159845)位列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三季度减持2700股,持有189.15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33% [2] - 该基金于11月12日因公司股价上涨实现浮盈约174.02万元 [2] - 华夏中证1000ETF最新规模为454.69亿元,今年以来收益率为27.98%,近一年收益率为15.96%,成立以来收益率为28.76% [2] 相关基金经理信息 - 华夏中证1000ETF基金经理为赵宗庭,累计任职时间8年212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3558.65亿元 [3] - 赵宗庭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率为122.78%,最差基金回报率为-32.63% [3]
泸天化:兴业资产和兴业银行重庆分行减持股份致持股比例降至4.99999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10:28
股东持股变动 - 兴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减持91,300股,持股比例由1.704049%下降至1.698226% [1] - 兴业银行重庆分行减持177,500股,持股比例由3.31309%下降至3.30177% [1] - 本次变动后,两方股东合计持有公司股份78,399,959股,占总股本比例为4.999997% [1]
齐翔腾达11月11日获融资买入1168.27万元,融资余额4.04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1-12 09:28
股价与融资融券交易 - 11月11日公司股价上涨0.80%,成交额为8558.00万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1168.27万元,融资偿还877.27万元,融资净买入291.00万元,融资余额为4.0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82%,低于近一年30%分位水平 [1] - 当日融券偿还3700股,融券卖出5600股,卖出金额2.82万元,融券余量43.11万股,融券余额217.27万元,超过近一年50%分位水平 [1] - 截至11月11日,公司融资融券余额合计4.06亿元 [1] 公司基本面与股东情况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66万,较上期增加0.28%,人均流通股为48602股,较上期减少0.28% [2]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12亿元,同比减少0.77%,归母净利润为-1.46亿元,同比减少174.1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6.4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9.08亿元 [3] 主营业务与机构持仓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甲乙酮、顺酐、丙烯等多种化工产品及供应链管理业务,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顺酐化工类42.93%、国外贸易35.28%、化工其他类10.72%、甲乙酮类8.96%、其他2.12% [1] - 截至9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2646.83万股,较上期增加869.57万股 [3] - 鹏华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ETF联接A(新进)、广发优势成长股票A(新进)分别为第五和第七大流通股东,南方中证1000ETF为第八大股东,持股减少10.34万股,华夏中证1000ETF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28股获融资净买入额超1亿元 宝丰能源居首
证券时报网· 2025-11-12 09:21
行业融资净买入情况 - 11月11日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有18个行业获融资净买入 [1] - 银行行业获融资净买入额居首 当日净买入4.23亿元 [1] - 融资净买入居前的行业包括商贸零售 农林牧渔 医药生物 建筑装饰 化工 有色金属等 [1] 个股融资净买入情况 - 11月11日有1822只个股获融资净买入 [1] - 净买入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个股有164股 [1] - 28股获融资净买入额超1亿元 [1] - 宝丰能源获融资净买入额居首 净买入2.68亿元 [1] - 融资净买入金额居前的个股包括江波龙 中国中免 佰维存储 阳光电源 东山精密 炬华科技 海马汽车 兴业银锡等 [1]
甲醇聚烯烃早报-20251112
永安期货· 2025-11-12 09: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甲醇现实差持续,伊朗停车慢于预期,11月预计高进口,01矛盾难处理,港口制裁预计限气结束前解决,库存去化难,上涨乏力,下跌空间看内地幅度,近期煤炭走强但不影响利润 [1] - 聚乙烯整体库存中性,09基差华北-110左右、华东-50,外盘欧美和东南亚维稳,进口利润-200附近无进一步增量,非标HD注塑价格维稳,其他价差震荡,LD走弱,9月检修环比持平,近期国内线性产量环比减少,关注LL - HD转产和美国报价情况,2025年新装置压力大,关注投产落地情况 [6] - 聚丙烯库存上游两油和中游去库,基差-60,非标价差中性,进口-700附近,出口持续不错,欧美维稳,PDH利润-400左右,丙烯震荡,粉料开工维稳,拉丝排产中性,后续供应预计环比略增,下游订单一般,原料和成品库存中性,产能过剩背景下01预期压力中性偏过剩,出口持续放量或pdh装置检修多可缓解供应压力到中性 [6] - PVC基差维持01 - 270,厂提基差-480,下游开工季节性走弱,低价持货意愿强,中上游库存持续累积,夏季西北装置季节性检修,负荷中枢在春检及Q1高产之间,Q4关注投产兑现及出口持续性,近端出口签单小幅回落,煤情绪好,兰炭成本持稳,电石随PVC检修利润承压,烧碱出口还盘FOB380,关注后续出口签单能否支撑高度碱,PVC综合利润-100,当下静态库存矛盾累积偏慢,成本企稳,下游表现平平,宏观中性,关注出口、煤价、商品房销售、终端订单、开工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甲醇 - 2025年11月5 - 11日动力煤期货价格稳定在801,江苏现货从2082涨至2070,华南现货从2090涨至2073,鲁南折盘面从2395降至2388,西南折盘面从2460降至2370,河北折盘面从2335涨至2350,西北折盘面从2558涨至2603,CFR中国从249降至244,CFR东南亚稳定在323,进口利润从 - 50变为 - 29,主力基差稳定在 - 40 [1] 塑料(聚乙烯) - 2025年11月5 - 11日东北亚乙烯稳定在740,华北LL稳定在6760后数据缺失,华东LL从7025降至6950,华东LD从9100降至8975,华东HD从7230降至7200,LL美金稳定在800,LL美湾从743涨至765,进口利润从44变为 - 42,主力期货从6814降至6760,基差从 - 50变为 - 20,两油库存从71降至12073,仓单从12669降至12073 [6] PP(聚丙烯) - 2025年11月5 - 11日山东丙烯从5750降至5600后又回到5750,东北亚丙烯从710降至690,华东PP从6425降至6375,华北PP从6390降至6313,山东粉料稳定在6320后降至6240,华东共聚从6842降至6798,PP美金稳定在785,PP美湾稳定在840,出口利润从 - 18变为 - 11,主力期货从6491降至6429,基差稳定在 - 100,两油库存从71降至67后数据缺失,仓单稳定在14629 [6] PVC - 2025年11月5 - 11日西北电石稳定在2400,山东烧碱从802涨至807,电石法 - 华东从4610降至4570,电石法 - 华南和乙烯法 - 华东数据缺失,电石法 - 西北从4320降至4250,进口美金价(CFR中国)稳定在690,出口利润从502降至500后数据缺失,西北综合利润和华北综合利润数据缺失,基差(高端交割品)从 - 70降至 - 90 [6][9]
“这份蓝图让我们看到未来中国新机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12 08:46
跨国公司对中国“十五五”规划的战略响应 - 多位跨国公司负责人认为中国“十五五”发展蓝图蕴含广阔市场空间,并愿积极把握在华发展新机遇 [1] - 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深度融入企业的战略视野与未来布局 [1] - 企业将中国大市场视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 [2] 工业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升级 - 工业AI被视为新质生产力在中国制造领域的加速器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引擎 [1] -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肖松表示,西门子期待与中国AI创新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中国工业AI落地 [1][2] - 西门子高管走访中国多家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对其展现出的创造力和共享新技术的热情印象深刻 [1][2] 高性能材料与产业需求 - 美国陶氏公司作为进博会“全勤生”,今年带来近百种前沿技术和产品,覆盖高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 [2] - 陶氏公司认为中国“十五五”强调新质生产力和产业升级,将催生对高性能材料的全新需求 [2] - 随着中国细化落实其宏伟愿景,企业确信中国是值得持续深耕并加大投入的关键市场 [2] 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 - 毕马威中国指出,“绿色低碳”成为进博热词,传递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 [3] - 丹佛斯集团今年在中国有多项重大项目密集落地,包括应用开发中心开幕、首家碳中和工厂启用及最大生产基地扩建 [3] - 丹佛斯对中国绿色转型机遇坚定看好,认为中国各行业绿色转型的驱动力将向内生驱动转变 [3][4] - 中国市场对绿色技术和解决方案的需求将持续扩大,为丹佛斯核心技术带来广阔应用场景和显著业务增长 [4] 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投资合作 - “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专章部署,释放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信号 [5] - 贺利氏集团在华成立30周年,其首席执行官表示没有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其在华的合作与成长便无从谈起 [5] - 贺利氏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韧性和实力充满信心,将积极把握在华发展新机遇,继续与中国伙伴携手共进 [5]
“反内卷”劲风起,化工板块要逆袭?丨每日研选
上海证券报· 2025-11-12 08:40
行业景气趋势 - 化工行业经历漫长下行及磨底周期,绝大多数子行业景气触底 [2] - 伴随6月以来行业资本开支增速显著下降,叠加"反内卷"政策,大宗化工品有望逐步复苏 [1] - 化工品价格、价差处于底部区域,龙头白马估值亦跌至底部水平 [4] - 一旦PPI同比拐点上行,结合海外降息,新的一轮被动去库和补库周期有望开启 [3] 供给端改善 - 化工产能增速边际放缓,海外高成本地区产能关停 [2] - "反内卷"有望助力供给端协同及落后产能出清 [1] - "反内卷"的方式包括落后产能出清和约束新增供给 [3] - 供给端的改变将带来景气度的止跌回升 [7] 需求端支撑 - 内需有望进一步复苏及向"亚非拉"出口支撑需求 [1] - 国内化工品具备成本优势和性价比,出口方面表现强劲 [1] - 农化行业需求刚性,随粮食种植面积稳步增长 [4] - AI数据中心等电力需求带来燃气轮机大幅增长,以及商用飞机发动机需求大幅提升 [7] 细分行业机会 - 磷资源有望维持至少3年高景气 [1],磷化工景气延续,磷酸铁供需情况持续趋紧 [5] - 氟、硅、磷三个细分行业有望诞生新一轮周期的明显资产 [3] - 铬盐行业正在迎来价值重估 [7] - 信息产业、航空航天、军工、人形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方向推动新材料市场空间扩增 [2] 投资主线与推荐公司 - 轮胎板块:中国轮胎依靠高性价比实现替代,海外基地陆续投产带来增长,看好赛轮轮胎、森麒麟、玲珑轮胎等 [1][2] - 高股息/龙头白马:伴随资本开支下降、主动分红意愿提升,重点推荐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华峰化学、龙佰集团、新和成等 [1][4] - 新材料/国产化:关注机器人材料链、AI链、3C链、汽车链、半导体链等,看好新宙邦、东材科技、国瓷材料等 [2] - 农化板块:复合肥进入量利修复通道,农药价格有望触底反弹,建议关注新洋丰、史丹利、扬农化工等 [4] - 磷化工龙头:建议关注云天化、川恒股份、兴发集团等具备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企业 [1][5]
上证早知道|央行 大消息;事关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 重要文件发布;新能源汽车行业 创新纪录
上海证券报· 2025-11-12 07:01
货币政策与金融开放 - 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下阶段将深化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和货币政策体系 [1][2] - 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 [2] 制造业与产业政策 - 工信部发布通知,目标到2027年底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 [1][3] - 国家发改委表示基础设施REITs已进入常态化发行,累计推荐105个项目,其中83个已上市,发售基金总额2070亿元,预计带动新项目总投资超1万亿元 [3] 新能源汽车行业 - 2025年1至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持较高增长,10月新能源汽车月度新车销量首次超过汽车新车总销量的50% [1][3] 6G通信技术 - 2025年6G发展大会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以创新推进6G全球统一标准制定为核心目标 [4][5] - 2025年被视为6G标准元年,通信行业处于技术迭代与政策红利叠加期,AI、量子通信等新质生产力方向将持续释放增长动能 [5] 医药与生物科技 - 上海市药监局印发指导意见,鼓励发展药品现代物流体系,旨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能力 [6] - 安科生物与参股公司博生吉医药达成战略合作,涉及全球首款靶向CD7自体CAR-T细胞治疗产品PA3-17注射液的独家代理,并增资3000万元 [8] - 博济医药子公司1.1类中药创新药"卿芷软膏"获临床试验批准 [8] - 智飞生物子公司研发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组分)联合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获批临床试验 [9] 电池与新能源产业 - 第12届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召开,聚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7] - 研究机构认为中国锂电池行业全球竞争优势显著,储能锂电池企业全球出货占比超90% [7] - 同兴科技签署协议,计划总投资约32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钠电正极材料及6GWh电芯项目 [8] 公司动态与资本运作 - *ST松发下属公司签订4艘VLCC超大型原油运输船建造合同,金额合计约4亿至6亿美元 [8] - 热景生物拟回购1亿元至2亿元股份用于员工激励 [10] - 豫园股份拟回购2亿元至3亿元股份用于员工激励 [10] - 节能国祯拟回购5000万元至1亿元股份全部用于注销减资 [10] 资金流向与机构观点 - 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达50031.42亿港元,其中2025年合计净流入超13053.50亿港元,9月净流入额创阶段新高至1885.18亿港元 [2] - 中证指数公司发布中证新交所亚洲精选100指数及红利聚焦指数 [2] - 三季度以来7只化工主题基金上报,机构看好化工行业供给端边际变化及左侧布局机会 [11] - 三祥新材获机构席位净买入6.55亿元,公司2万吨锆铪分离项目建成后将新增2万吨产能,部分产品已向半导体客户送样 [12] - 沃尔德获机构席位净买入1.2亿元,公司新业务拓展顺利,推出丝杠加工刀具、金刚石微钻等一系列新产品 [13] 机构调研反馈 - 华森制药子公司拥有7个1.1类创新药在研项目,进度最快的已进入临床Ia/Ib期研究,计划年底及明年一季度提交新IND申请 [14] - 科士达数据中心业务已与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产品布局全面,正开发AIDC相关新产品 [14]
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 中国资产迎红利时代 聚焦三大主线投资机遇
中国证券报· 2025-11-12 04:33
会议核心观点 - 中信证券在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提出,中国经济将延续波动中复苏态势,中国资产的红利时代开启,三大配置主线清晰浮现 [1] 全球环境驱动 - 全球产业与金融格局深度调整,中国产业出口彰显韧性,今年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7.1%,未来本土龙头企业将向跨国巨头转型,实现份额优势向定价权转化 [2] - 地缘形势变化加剧全球金融市场脆弱性,资金区域与资产类型再平衡成为共识,推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持续提速 [2] - 全球产业与金融秩序破裂与重构,为中国企业出海与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战略机遇 [6] 科技趋势驱动 - 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在多个领域实现技术引领,推动市场风险偏好改善,点燃全球资金布局热情 [3] - 资本市场向“新”发展趋势明显,今年A股电子行业市值曾反超银行业,新质生产力行业市值占比将持续提升 [3] -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经济增长动能切换,新质生产力将稳定未来五年经济增长中枢 [3] -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有望取得显著成效,资本市场改革成为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抓手 [6] - 科技行情延续,需等待AI商业化场景突破,云侧生产力工具、个性化AI、端侧硬件及应用均有机会,重点关注半导体、算力、端侧硬件、AI应用领域 [9] 制度变革驱动 - 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持续增强,聚焦投融资功能协调发展,后续改革将重点发展直接融资,精准支持优质企业上市 [4] - 居民权益资产配置比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将通过营造“长钱长投”环境、增加优质金融产品供给等措施,构建融资与投资良性循环 [4] - 国企改革夯实央企科技创新主力军地位,能源改革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 [6] 宏观经济与政策展望 - 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实现5.0%左右增长,2026年保持在4.9%左右,增长节奏或呈现“前低后高” [5] - 2026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赤字率或继续维持在4%左右,专项债额度有望提升并向项目建设倾斜 [5] - 货币政策降准降息空间存在,结构性工具持续发力,央行继续进行国债买卖 [5] - 财政政策将强化逆周期调节、延续温和扩张,货币政策落实适度宽松基调,政府债有望主导社融表现 [7] - 投资端预计低位正增长,推动供需加速重回均衡 [7] 大类资产配置展望 - 全球宏观环境偏宽松,国债利率或将先下后上,人民币汇率有望温和升值,黄金作为配置资产的长期价值仍具吸引力 [5] A股市场与配置主线 - 截至11月11日,上证指数报收4002.76点,A股全球营收敞口企业足以推动整个A股行情,未来A股基本面需看全球市场需求 [8] - 追求稳健回报的绝对收益资金持续入市,是未来增量流动性格局核心特征,推动A股宽基指数波动率步入长期下行趋势 [8] - 配置主线一为中国制造业定价权重估,重点关注有色、化工、新能源行业,长期利润率提升是核心投资线索 [9] - 配置主线二为企业出海深化,赛道已从工业品延伸至技术服务、IP、文创等,机械、创新药、电力设备、军工行业是重点方向 [9] - 配置主线三为科技行情延续,重点关注半导体、算力、端侧硬件、AI应用领域 [9]
中国资产迎红利时代聚焦三大主线投资机遇
中国证券报· 2025-11-12 04:10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将延续在波动中复苏的态势,宏观政策提供有力支撑,2025年经济增速预计5.0%左右,2026年预计4.9%左右 [1][4] - 在全球环境、科技趋势与制度变革驱动下,中国资产的红利时代开启,A股市场将呈现低波动上行行情 [1][7] - 投资配置聚焦三大主线:中国制造业定价权重估、企业出海深化、科技行情延续 [1][7][8] 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 2026年中国经济增长或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节奏,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赤字率或继续维持在4%左右,专项债额度有望提升 [4][5] - 货币政策降准降息空间存在,结构性工具持续发力,央行进行国债买卖,人民币汇率有望温和升值 [5] - "十五五"时期理想经济增速中枢或达4.8%左右,政策重心向需求端平衡,服务消费扩张是提升消费率的关键 [6] 全球格局与产业金融重构 - 全球产业与金融格局深度调整,中国制造彰显强大韧性,今年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7.1%,全产业链优势突出 [2] - 本土龙头企业将向跨国巨头转型,实现份额优势向定价权转化,资金区域再平衡推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持续提速 [2] - 全球产业秩序破裂与重构为中国企业出海与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战略机遇 [6] 科技趋势与新质生产力 - 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改变对中美科技差距的传统认知,推动市场风险偏好改善 [3] - 资本市场向"新"发展趋势明显,今年A股电子行业市值曾反超银行业,新质生产力行业市值占比将持续提升 [3] -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经济增长动能切换,新质生产力将稳定未来五年经济增长中枢 [3] 资本市场制度变革 - 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持续增强,聚焦投融资功能协调发展,重点发展直接融资,精准支持优质企业上市 [4] - 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趋势突出,权益资产配置比重有较大提升空间,将通过营造"长钱长投"环境等构建投融资良性循环 [4] - 资本市场改革是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抓手,国企改革夯实央企科技创新主力军地位 [6] 2026年A股市场与配置主线 - A股全球营收敞口企业足以推动整个A股行情,基本面需看全球市场需求,企业从本土化转型为全球化 [7] - 绝对收益资金持续入市是增量流动性格局核心特征,推动A股宽基指数波动率步入长期下行趋势 [7] - 配置主线一:中国制造业定价权重估,关注有色、化工、新能源等份额优势、供给弹性小、重置成本高的领域 [7] - 配置主线二:企业出海深化,赛道从工业品延伸至技术服务、IP、文创等,重点方向包括机械、创新药、电力设备、军工 [8] - 配置主线三:科技行情延续,等待AI商业化场景突破,关注云侧工具、个性化AI、端侧硬件及应用,重点布局半导体、算力、端侧硬件、AI应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