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MT
icon
搜索文档
“猫党”“狗党”举大旗,年内股价上涨66%,新华出海消费指数成份股走势强劲
新华财经· 2025-06-20 18:40
宠物消费出海趋势 - 电商平台618大促海外宠物消费数据显示猫用品成交额是狗用品两倍 爬宠 禽类 水族成交额也大幅增长 [1] - 超3万宠物商家通过跨境渠道出海 其中逾千家成交额同比翻倍 国产宠物粮品牌鲜朗 蓝氏 麦富迪包揽海外销量前三甲 [1] - 智能猫砂盆 自动喂食器等设备风靡全球 宠物消费正成为中国消费企业出海重要支点 [1] 全球宠物市场前景 - 预计2025年全球宠物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美元 2030年将飙升至5000亿美元 [1] - 中国宠物用品出口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增速 智能宠物用品 环保宠物玩具等创新产品表现亮眼 [1] - 部分头部企业海外业务占比已超30% 中国正加速从"世界工厂"向"品牌出海"转型 [1] 智能养宠设备发展 - 海外宠物市场更成熟 智能养宠领域中国公司研发能力已超过外国企业 [2] - 某智能养宠设备品牌618海外成交额同比增长约114% 海外市场占整体销售比重快速提升 [2] 宠物食品出口表现 - 2025年1-4月宠物食品出口数量累计11.02万吨 同比增长16.17% 出口金额4.54亿美元 同比增6.06% [3] - 中国宠物食品企业通过收购或自建方式在海外布局产能 转移对美订单 拓展非美地区出口业务 [3] - 乖宝宠物泰国新建工厂投资约两亿元 投产后产能将翻倍 中宠股份在美 加 东南亚等多国设厂 [3] 中宠股份财务表现 - 2015-2024年营业收入从6.48亿元上升至44.65亿元 涨幅589.04% 年均复合增长率24.92% [4] - 同期净利润从0.56亿元上升至3.94亿元 涨幅603.57% 年均复合增长率24.21% [4]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1.01亿元 同比增长25.41% 净利润0.91亿元 同比增长62.13% [4] 出海指数行情 - 新华TMT出海指数本周收涨3% 中际旭创 沪电股份周内涨超10% 新易盛涨超9% [4] - 新华制造出海50指数本周涨0.53% 主要贡献行业为通信设备 军工电子 [5] - 新华电新出海50指数本周涨0.12% 主要贡献行业为通信设备 风电设备 [5]
渤海证券研究所晨会纪要(2025.06.20)-20250620
渤海证券· 2025-06-20 10:58
报告核心观点 当前指数延续震荡特征,外部风险未完全消退,半年末临近,市场风险偏好和流动性主导后续行情 若有超预期增量政策或流动性宽松,市场有望突破;反之则维持弱势震荡 市场需关键变量驱动打破震荡态势 行业可关注银行防御性投资机会和TMT、医药生物、国防军工等主题性投资机会 [3][4] 市场回顾 - 近5个交易日(6月13 - 19日)重要指数收跌,上证综指跌1.19%,创业板指跌1.95%,沪深300跌1.26%,中证500跌2.12% [2] - 成交量小幅缩量,两市成交6.33万亿元,日均成交额1.27万亿元,较前五日减少99.55亿元 [2] - 申万一级行业跌多涨少,石油石化、通信、银行涨幅居前,美容护理、医药生物、纺织服饰跌幅居前 [2] 数据方面 - 1 - 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基建投资平稳增长,制造业投资较快,房地产投资走弱 [2]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回升1.3个百分点,与政策、促销、节假日有关 [2] - 5月经济运行平稳,政策支持下有一定韧性 [2] 政策方面 - 18日证监会主席提出科创板“1 + 6”改革措施,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示范案例有望落地 [3] - 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维持利率区间,鲍威尔“不急于降息”,对2025年政策利率预测维持3.9%,2026和2027年预期上调,降息节奏放缓 [3] 策略方面 - 指数延续震荡,外部风险和半年末因素影响下,市场风险偏好和流动性主导行情 [3] - 超预期增量政策或流动性宽松,市场有望突破;反之则弱势震荡 [3] - 市场需关键变量驱动打破震荡 [3] 行业关注 - 关注管理层推动险资入市且股息率高的银行行业防御性投资机会 [4] - 关注TMT板块、医药生物、国防军工行业的主题性投资机会 [4]
德勤:上半年港交所IPO融资额升至全球第一,新股强劲势头将持续至2025年底
IPO早知道· 2025-06-20 09:45
全球IPO市场格局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新股融资额排名全球第一,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分列第二第三,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五,上交所和深交所第七第八 [2] - 全球前十大新股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7% [2] - 香港市场2025年上半年预计40只新股融资1021亿港元,数量同比增加33%,融资额飙升673% [2] - 约80%融资额来自第二季度上市新股,73%融资额集中于4只超大型A+H股及1只H股 [2] 香港IPO市场动态 - 医疗医药行业在新经济新股数量领先,制造业在融资金额占优 [3] - 2025年上半年6只未盈利生物科技新股上市,较2024年同期2只显著增加 [3] - 当前香港有超170宗上市申请,含5家潜在融资超10亿美元企业 [4] - 德勤预计2025年全年香港将迎80只新股融资2000亿港元,25只为A+H股,TMT及消费行业为主力 [4] A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50只新股融资371亿元,数量及融资额同比均上升14% [1][4] - 上交所19只新股融资202亿元,深交所26只融资150亿元,北交所5只融资19亿元 [4] - 创业板新股数量最活跃,上海主板融资金额领先 [4] - 监管趋严导致一季度放缓,二季度复苏迹象显现,部分中小企业转向美国上市 [4] 中概股美股上市情况 - 2025年上半年36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融资8.69亿美元,数量同比增57%,融资额升28% [5] - 除1家茶饮公司和1家医药公司大型项目外,其余新股均为小型规模 [5] 行业趋势与政策影响 - 香港"科企专线"政策将吸引更多生物科技及特专科技企业上市 [5] - A股上市公司加速利用香港国际融资平台实现全球化战略 [5]
德勤:上半年A股新股数量和融资总额将迎双升
国际金融报· 2025-06-20 00:28
A股市场表现与展望 - 2025年首季A股市场因监管趋严放缓,第二季度呈现复苏迹象,更多小型中资企业转向美国上市融资 [1] - 2025年下半年A股表现预计与上半年相近,全年新股发行或与2024年持平 [1] - 科创板"1+6"改革及创业板第三套标准启用将支持高科技企业上市,带动市场活跃度提升 [1] - 2025年上半年A股50只新股融资371亿元,同比上升14%(2024年同期44只融资325亿元) [2] - 上交所19只新股融资202亿元,深交所26只融资150亿元,北交所5只融资19亿元,创业板新股数量最活跃,上海主板融资金额领先 [2] - 科技、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将成为2025年下半年A股市场亮点 [2] 香港新股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香港市场40只新股融资1021亿港元,同比新股数量增33%,融资额飙升673%(2024年同期30只融资132亿港元) [2] - 73%融资额来自4只A+H超大型新股及1只H股上市 [2] - 香港重夺全球新股融资冠军,得益于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简化A股公司申请程序及市场流动性改善 [3] - 当前香港有超170宗上市申请,含5家潜在10亿美元以上融资企业 [3] - 2025年全年预计80只新股融资2000亿港元,25只为A+H股,TMT及消费行业为主力 [3] 政策与行业驱动因素 - 中国证监会科创板改革及创业板标准调整直接利好高科技企业融资 [1] - A+H上市模式成为香港市场主要增长动力 [1][3] - 国家政策对科技、创新行业的支持持续推动资本市场募资活动 [2]
业绩仓位同步走高 私募多线布局“确定性”资产
中国证券报· 2025-06-19 04:27
证券私募行业业绩与仓位双升 - 证券私募行业整体业绩表现亮眼 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4.34% 其中74.81%产品实现正收益 [1][2] - 股票策略产品领跑五大策略 前五个月平均收益率达4.81% 正收益产品占比73.50% [2] - 量化股票策略表现突出 平均收益率达8.46% 正收益产品占比86.62% [2] 百亿级私募仓位水平 - 百亿级股票私募平均仓位达79.10% 较2023年底提升近9个百分点 接近年内高点81.40% [3] - 49.86%百亿级私募处于重仓或满仓水平 36.78%仓位在五成至八成之间 [3] - 全行业股票私募平均仓位达74.43% 处于年内偏高水平 [3] 私募加仓核心逻辑 - 政策面持续释放积极信号 市场预期改善提振信心 [3] - A股估值处于历史合理偏低区间 提供长期布局窗口 [3] - 市场结构性机会突出 科技、新消费等板块受青睐 [3][4] 重点加仓方向 - 红利资产:低估值高分红品种具备防御价值 [4][5] - 硬科技板块:AI产业处于高速发展初级阶段 [4][5] - 新消费赛道:IP运营、宠物经济等未来需求明确 [5] - 贵金属与红利资产:防御属性突出 [5]
捕捉技术迭代红利 广发成长启航近一年回报超65%
证券时报· 2025-06-19 02:33
行业趋势 - 受美国关税政策扰动影响弱化和全球流动性宽松推动,成长风格资产关注度回升[1] - 数字经济被视为全年投资主线,TMT风格基金平均业绩显著优于其他类型[1] - 成长风格基金收益重回前列,广发成长启航A近一年累计回报达65.74%,超额收益率52.10%[1] 基金策略 - 广发成长启航采用A股与港股双市场配置策略,2024年港股配置比例从6.4%提升至24%以上[2] - 组合持仓分为传统成长(如"新半军"赛道)和新兴成长(如AI、机器人、固态电池等)两类[2] - 2025年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5只为TMT个股,包括腾讯控股、中芯国际、美图公司等[3] 个股表现 - 美图公司作为第五大重仓股,年初至6月17日涨幅达166%[3] - 上海复旦作为第九大重仓股,同期涨幅超过93%[3] - 小商品城自2024年4月进入重仓后累计涨幅达141%[3] 科技产业展望 - AI产业被公募基金重点关注,中国企业在算法、算力、数据等环节协同创新能力增强[4] - 技术突破将推动产业链重心下移,投资机会从底层硬件向中上游应用转移[4] - 拥有原创模型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互联网大厂更具投资潜力[4]
早盘直击 | 今日行情关注
首先,外部环境复杂多变,A 股自身仍具有韧性。上周末,中东地区地缘事件成为扰动市场神经的 重要边际变量。全球股市大都由此而产生些许震荡,A 股在上周五略微调整之后,本周一实现了部分修 复,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此外,五月的国内经济数据正在披露阶段,投资者较为关注未来的政策动向 和执行效果。总体来看,当前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政策储备充分,成为市场重要支撑力量。 其次,两市震荡反弹,成交下降。周一,两市低开后,逐级向上反弹,沪指收盘于全天高点附近, 但未能越过五天均线。深圳成指的中短期均线出现粘连,周一当天收盘正好处于各均线交汇处,正在等 待突破方向。两市量能为 1.2 万亿元左右,较上周有所下降。微观结构上,全天个股涨多跌少,涨停股 票数量较多。当天市场热点主要集中在 TMT 和房地产行业。投资风格方面,中小盘涨幅领先。 从市场运行节奏看,沪指正在挑战 5 月中旬的高点,但技术阻力仍然明显。沪指于 5 月中旬逐步向 下调整,呈现高低点同步下移特征。但最终在 60 天均线获得支撑后,重新展开了一波反弹,上周在接 近 5 月中旬的高点后,遇阻回落。这提示我们,去年四季度的成交密集区以及今年一季度的市场高点附 近仍 ...
2 Reasons To Double Down On Hims & Hers Ahead Of August
Seeking Alpha· 2025-06-17 00:03
公司表现 - Hims & Hers股票表现优异 成为覆盖范围内最佳表现之一 [1] 行业背景 - 科技媒体电信(TMT)行业经历多次周期波动 包括互联网泡沫 2008年信贷危机及近期AI热潮 [1]
A股策略周报:扰动增加,趋势依旧-20250616
东兴证券· 2025-06-16 19:05
报告核心观点 本周消息面扰动因素增加,但市场整体区间震荡趋势不变,3季度有望开启新慢牛行情,建议抓住景气度线索进行投资 [4][5][6] 周度观点 - 本周消息面扰动因素增加,以色列与伊朗冲突加剧使全球对油价担忧提升,黄金价格上涨,市场担心引发通胀风险,但中东冲突对中国直接影响有限,间接影响主要是油价大幅上涨风险,且情绪影响大于实质影响 [4][7] - 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明确政策发力的四个方向,各地有望响应落实,利于地产周期调整,对经济运行有边际改善作用 [4][7] - 市场虽有调整,但区间震荡趋势不变,核心要素是基本面预期向好,市场期待政策与外部因素改善,维持结构性行情可能性大,主流热点围绕产业景气度,创新药、新消费等热点景气度高,3季度有望启动中长期慢牛走势,3400点将成中期慢牛起点,A股资产重估进行中,中国资产具备配置价值 [5][8] - 建议抓住景气度线索,中小盘和成长风格有望延续,小周期可能调整但大周期调整可能性低,大市值公司价值有望上升,中小市值弹性占优,继续看好创新药、新消费等热点,关注低估值高分红价值股逢低布局机会 [6][9] 一周数据 - 本周市场普涨,中小盘股表现较好,上证指数涨1.1313%,科创50涨1.4959%,深证成指涨1.4249%,创业板指涨2.3203%,沪深300涨0.8789%,中证500涨1.6047%,中证1000涨2.0955% [10][12] - 本周TMT行业领跑 [13] - 两市换手率回升,市场成交趋于活跃,融资余额随市场活跃度下降而下行 [15][17] - 目前估值水平除科创50指数明显提升外整体合理,各行业估值分布有差异,如农林牧渔市盈率21.0,市净率2.2等 [19][21]
港股科技ETF(513020)盘中涨超1%,市场回暖与估值优势获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6 13:09
港股与A股业绩对比 - 港股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2%,显著高于A股的-3% [1] - 剔除金融后港股增速为11.7%,而A股(非金融)为-13% [1] - 港股行业结构更偏科技互联网,抗价格波动能力更强,A股集中在消费、制造、周期等价格敏感型行业 [1] 港股估值优势 - 恒生指数PE仅10.6倍,低于万得全A的19.3倍 [1] - 港股科技板块PE为20倍,显著低于创业板指的31倍 [1] - 外资因港股低估值、业绩改善及制度开放优势加速配置 [1] 资金流动与ETF产品 - 南向资金日均净流入达61亿元,较去年的30亿元大幅增长 [1] - 港股科技ETF(513020)跟踪港股通科技(港元)指数(931573),精选不超过50家TMT行业优质企业 [1] - 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015740)和A(015739)为无股票账户投资者提供参与渠道 [2] 指数与行业特征 - 港股通科技指数全面反映可通过港股通投资的科技领域上市公司表现,成分股具有显著成长潜力和市场波动特征 [1] - 港股科技互联网行业受价格下行影响较小,表现优于A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