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石化化工
icon
搜索文档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合力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
新华财经· 2025-09-26 15:24
编辑:郭洲洋 新华财经北京9月26日电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石化化工行业平稳运行和结构优化升 级,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供销 合作总社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 方案》)。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强化政策宣贯解读,组织有关地区和企业抓好落实,促进行业 平稳运行,加快推进结构优化升级。 《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经济效益企稳回升,产业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精细化延伸、数字赋能和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高,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明显,化 工园区由规范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一是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等关键产 品攻关,推动涂料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宗产品提质升级,做好化肥生产保供,优化中试项目管理,加速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扩大有效投资,严控新增炼油产能,科学调控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投放节 奏,防范煤制甲醇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加力推进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实施"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动, 加快高端化、绿色化、数 ...
七部门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15:09
行业总体目标 - 石化化工行业在2025至2026年期间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为5%以上 [1] - 行业经济效益目标为企稳回升 [1] -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目标为显著增强 [1] 行业发展重点 - 行业将重点提升精细化延伸水平 [1] - 行业将重点推进数字赋能 [1] - 行业将重点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1] -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将取得明显进展 [1] 化工园区发展 - 化工园区发展方向为由规范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1]
石化产业大会开展在即,短期波动不改长期逻辑,石化ETF(159731)布局价值凸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12:56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小幅高开后涨跌分化,中证石化产业指数走低,现跌约1.4% [1] - 指数成分股跌多涨少,仅新凤鸣、恒逸石化、中复神鹰、彤程新材、圣泉集团上行 [1] - 石化ETF(159731)跟随指数下行,低位布局价值凸显 [1] 行业事件与政策环境 - 2025中国石油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将于2025年9月25-27日召开,探讨行业高质量、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1] - 化工行业处于高资本开支周期,新产能大量投放致诸多子行业盈利低谷 [1] - 反内卷政策引导有望助力供给侧调整,抓手包括企业自律、安全环保督查、能耗管控、并购整合和潜在碳税征收 [1] - 中证石化产业指数前三大行业为炼化及贸易(27.12%)、化学制品(23.87%)和农化制品(19.75%),有望充分受益于反内卷、调结构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 [2] 中长期展望 - 龙头企业依托技术、规模、管理等优势,有望受益于新一轮供给优化和景气复苏 [1] - 中长期而言,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供给优化和景气复苏 [1]
一文读懂零碳园区
中国电力报· 2025-09-22 10:01
零碳园区基本概念与政策背景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 [2] - 零碳园区旨在通过规划、技术和管理使园区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净零条件 [2] - 国家已启动第一批和第二批碳达峰试点建设为零碳园区提供实践经验 [1] - 2025年将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推动绿色转型从单点创新迈向系统创新 [1] 零碳园区建设重点领域 - 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发展绿电直连和新能源就近接入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 [3] - 推动园区供热系统清洁低碳化并大力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及用能设备更新 [3] - 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布局低能耗高附加值新兴产业探索以绿制绿模式 [3] - 完善升级电力、热力、氢能等基础设施并加强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建设 [3] - 强化园区资源节约集约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 [3] - 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打造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示范场景 [3] - 提升园区能碳管理能力建设能碳管理平台强化负荷监控与调配 [4] - 支持政府、企业、电网等多主体参与探索零碳园区建设新模式新机制 [4] 零碳园区评价标准与目标 - 核心指标要求单位能耗碳排放低于0.2-0.3吨/吨标准煤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超过90% [6] - 引导指标包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超过80%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过80% [6] - 河北目标通过2-3年培育建设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零碳工厂和工业园区经验模式 [6] - 到2030年零碳矿山吨原煤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80%以上零碳开发区下降60%以上 [6] - 2025年启动零碳园区申报遴选2026至2028年全面开展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建设 [7] - 到2027年多省目标培育50家以上零碳工厂打造5-15个省级零碳园区 [7][8][9] - 到2030年力争累计建成20个以上零碳产业园区构建零碳发展长效机制 [8] - 到2027年绿色工厂累计达500个绿色园区达36个近零碳园区试点达24个 [8] 零碳园区示范案例 - 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区实现新能源发电与用电自平衡供电可靠率高达99.999% [10] - 园区新能源消纳率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100%碳排放从2019年1.13万吨降至2024年零碳 [10] - 特来电总部基地大楼为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依托光伏和储能实现100%绿能替代 [11] - 大楼光伏玻璃幕墙日发电量达1500千瓦时可实现全楼最高25%的绿能替代 [11] - 新疆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为我国首条零碳沙漠公路光伏年发电量超300万千瓦时 [12] - 项目每年较柴油发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10吨实现抽水灌溉零碳排放 [12] - 乌东德水电站零碳智慧坝区规划建设10兆瓦分布式光伏年生产约1400万千瓦时绿电 [14] - 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为北京市首个全域零碳公园通过绿电交易实现100%绿电供给 [14]
第22届东博会和峰会闭幕,经贸项目签约超500项
新华财经· 2025-09-22 07:30
据了解,本届东博会高新技术展品比重大幅增加,其中AI或AI赋能展品占总参展展品比重超50%。首设 的AI专馆展出约1200项展品,涵盖约20款大模型、60款智能机器人、230款数字服务平台/系统、520款 AI终端产品等,汇聚了多家头部企业的最新成果,生动展现出炫酷科技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美好图 景。 韦朝晖介绍,本届东博会达成系列投资项目。集中签约项目155个,其中产业类项目94个,"AI+"赋能 千行百业项目44个,涵盖AI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涉及"AI+"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文旅等行业 领域;国际经贸类项目17个。本届签约更加突出制造业招商导向,签署加工制造项目74个,投资总额占 比88%,涵盖机械装备、石化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轻工纺织、信息技术等领域。 据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秘书长杨雁雁介绍,本届峰会首次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全流程, 峰会对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的关注与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带来的新机遇完美契合。截至目前,峰 会AI智能撮合平台已为500多家企业撮合配对商务洽谈线索共计5300多条,其中为供应商、采购商撮合 配对3529条,为投资方、项目方撮合1720条,人工智能点 ...
第22届东博会和峰会闭幕经贸项目签约超500项
中国证券报· 2025-09-22 04:17
展会总体成果 -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共取得成果超700项,其中经贸项目签约超500项,多领域多形式成果超270项 [1] - 展会展览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汇聚60个国家3260家企业参展,其中南宁主展区面积10.2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910家 [1] - 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代表性企业达432家,较上届增长7.5% [1] 参展企业构成 - 东盟及国际展览面积占比30%,东盟企业达627家,占比32.8%,其参展面积和规模在国内展会中保持第一 [1] - 高新技术展品比重大幅增加,AI或AI赋能展品占总参展展品比重超50% [1] - 首设的AI专馆展出约1200项展品,包括约20款大模型、60款智能机器人、230款数字服务平台/系统、520款AI终端产品 [1] 投资签约项目 - 集中签约项目155个,其中产业类项目94个,"AI+"赋能千行百业项目44个,涵盖AI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 [2] - 签约项目涉及"AI+"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文旅等行业领域,国际经贸类项目17个 [2] - 加工制造项目74个,投资总额占比88%,涵盖机械装备、石化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轻工纺织、信息技术等领域 [2] 技术应用与商务撮合 - 峰会首次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全流程,AI智能撮合平台已为500多家企业撮合配对商务洽谈线索5300多条 [2] - 平台为供应商、采购商撮合配对3529条,为投资方、项目方撮合1720条 [2] 未来规划 - 第23届东博会初定于2026年9月17日至21日举行,主题国为菲律宾,长春市将担任中国"魅力之城" [2]
3年冲刺3500亿!这里争创国家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中国化工报· 2025-09-18 20:01
开放合作方面,广西将积极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北部湾港(000582)口优 势,打造"海外资源+广西加工+海外市场"发展模式,并借助RCEP规则扩大对东盟国家的化工产品出 口。 科技创新成为产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广西将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平台,重点加快钦州石化产业技术创新 中心建设,并谋划在条件成熟的化工园区布局中试基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推进AI智能化技术突破,聚焦研发创新、生产优化等核心环节开发化工行业专 用AI模型,打造六大场景化应用标杆,以场景化应用推动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在石化化工行业的实战 落地。 绿色低碳发展是《行动计划》的一大亮点。广西将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实施节能改造,构建循环经济 产业链,加强废塑料、废橡胶高值化利用,打造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支持发展生物基材料等低碳 产业。同时助推园区能级提升,规范化工园区设立和项目入园,重点在南宁、钦州、北海等沿海沿江沿 河城市加强化工园区布局。加强化工园区载体建设,打造智慧园区。 项目建设与企业培育方面,广西将清单式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开展精准招商。将聚焦核心领 域,培育一批全产业链一体 ...
PX、PTA:受原油影响短期震荡偏空,对应合约有区间
搜狐财经· 2025-09-13 18:06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 【OPEC+增产致原油下跌,PX、PTA价格承压】机构月报显示,OPEC+增产逐步兑现,带动原油价格 下跌,给PX价格带来压力。从PX自身供需看,需求端有新增产能,未来需求预期或不差。 不过,当前 PX利润偏高,需求端PTA与终端聚酯利润被压至历史低位,聚酯产业链利润结构失衡,会压制PX高利 润。预计短期PX价格随成本端原油波动,向上或向下驱动不大。 观点认为,短期PX价格震荡偏空,11 合约在6600 - 6800。 同样受OPEC+增产影响,原油价格下跌也给PTA价格带来压力。PTA前期靠开工维 持去库,但后期难继续,10月还有新装置投产预期。 需求端为冬季做准备,订单提升,库存下移,短 期PTA或达供需平衡。不过,后期处于旺季需求透支验证期,中美关税问题未解决,下游备货谨慎。 在PTA现货利润极低、库存中性情况下,利润走弱空间不足,向上空间也有限,短期价格随成本端原油 波动。 观点称,短期PTA价格震荡偏空,01合约在4500 - 4700。 ...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刘胜军:用好资本市场有利于解决创新企业融资和激励问题
新华财经· 2025-09-10 22:52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产业集群是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强化了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的竞争力[3] - 甘肃省已形成12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包括镍钴铜新材料 工业母机 石化化工 建材 新能源装备 集成电路 数字经济 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3] - 有色金属集群和工业母机集群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 金融体制现存问题 - 间接融资占比高 僵尸企业淘汰缓慢 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未实质性解决[4] - 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仍面临融资困境[4] 资本市场解决方案 - 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偏好特性 更有利于创新企业融资[5] - 需大力促进市场化PE/VC发展 吸引人工智能领域海外技术人才回国[5] - 利用香港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5] 金融机构服务优化 - 通过奖励机制激励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优秀实践[5] - 提升基于数据的风险评估模型能力 政府需搭建高质量数据平台[5] - 利用政策性融资担保降低全国性金融机构与本地企业合作的信息不对称[5] 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 甘肃省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000家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92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 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6] - 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降低信息不对称 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6] -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应收账款 存货 仓单和订单融资服务 利用中小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6] 金融资源配置改革 - 确保国企和民企竞争中性 对民企融资占比提升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6] - 优化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全过程容错纠错和尽职免责制度[6] - 取消歧视性贷款政策 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消除拖欠民企账款现象[6]
广东发布10条措施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
政策核心内容 - 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实施方案(2025—2027年)》 打造吸引工业投资引力场 [1][4] 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 巩固传统优势产业投资 包括电子信息 石化化工 家电 汽车 机械 材料 轻工纺织 食品饮料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稳链 [2] - 加快发展新赛道产业 包括人工智能 机器人 集成电路 新型显示 先进装备 新材料 新型储能 生物医药 生物制造 低空经济 智能终端 [2] - 实施场景示范领航工程 开展场景创新 标杆示范 成果推广行动 建设若干应用综合示范区域 [3] 创新支持机制 - 综合运用公开择优 揭榜挂帅方式加快组织化工新材料 先进装备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攻坚 [3] - 构建新型技术转移转化体系 建立健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沿途下蛋 就地转化机制 [3] - 省市人才政策重点向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新赛道领域倾斜 支持企业精准靶向引进培育高精尖缺人才 [1][5] 资金与资源保障 - 升级组建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争取国家相关产业投资基金在粤设立子基金 [4] - 引导天使投资 风险投资 私募股权投资等社会资本加大新赛道项目投入 [4] - 打造工业发展集聚区 新赛道产业策源地 新质生产力引领区 通过园中园方式建设运营新赛道特色园区 [4] 产业治理体系 - 构建群链一体化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产业链协同效应 [4] - 推动企业加强公司治理 构建政府 企业 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