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住宿餐饮
icon
搜索文档
国内高频 | 汽车销量持续走强(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5-30 07:00
工业生产 - 高炉开工保持韧性,同比-0.4pct至2.1% [1][4] - 化工链生产边际回升,纯碱、PTA、涤纶长丝开工同比分别+0.1pct至-4.7%、+0.7pct至5.4%、+0.8pct至4.1% [1][17] - 汽车半钢胎开工率小幅回落,同比-0.2pct至-2.6% [1][17] 建筑业开工 - 全国粉磨开工率、水泥出货率同比分别-1.1pct至-4.6%、-1pct至-8% [1][29] - 沥青开工率明显回落,同比-8.8pct至-2% [1][41] - 玻璃产需边际改善,同比分别+0.5pct至-8.6%、+12.6pct至4.3% [41] 下游需求 - 全国新房日均成交面积同比+14.2pct至0.9%,一线、二线成交回升幅度较大 [2][53] - 汽车销售持续走强,乘用车零售、批发量同比分别+15.4pct至28.5%、+21.4pct至22.1% [2][80] - 观影人次、票房收入同比分别+9.5pct至-37.1%、+8pct至-38.4% [80] 物价 - 农产品价格普遍回落,猪肉、蔬菜、水果、鸡蛋价格环比分别-0.2%、-1.1%、-1.5%、-1.3% [2][99] - 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环比-1%,其中能化价格指数环比-1.3%,金属价格指数环比-0.6% [111] 就业趋势 - 交运、居民服务等行业每周工作时长较2021年减少4.2、3.6小时,时薪增加3.9、3.6元/小时 [1][127] - 信息技术服务、教育业周工作时长分别增加9.5、8.7小时 [127] - 城镇私营单位生活性服务业工资增速较高,教育、批零同比分别为8.9%、5.3% [130] 出口与物流 - 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2.1pct至5.4%,集装箱吞吐量同比-0.5pct至6.1% [63] - CCFI综合指数环比+0.2%,东南亚航线运价环比-3.4%,美西航线运价环比+3.6% [89] - 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车通行量同比分别+0.6pct至1%、+2.1pct至1% [63]
热点思考 | 就业“新趋势”?(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5-30 07:00
就业趋势转变 - 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速从2021年回落6.8个百分点至2024年的2.8%,但交通运输、皮革制鞋、服装等行业工资增速分别较2021年回落4.8、上行21.8、15.6个百分点,主要受营收增长直接拉动,如2024年交运业营收增速超8% [2][9][16] - 就业倾向从"追求高薪"转向"反内卷",2021年后就业向工作时长短、时薪高的行业迁移,如2021-2023年卫生业周工作时长减少1.5小时,时薪增加9.3元/小时,就业占比上行0.2个百分点 [2][32] - 交运、居民服务等行业"内卷"缓解,2023年周工作时长分别较2021年减少4.2、3.6小时,时薪增加3.9、3.6元/小时,而信息技术服务、教育业周工作时长分别增加9.5、8.7小时 [3][43] 区域工资与就业变化 - 东部与中西部工资增速差距收窄,2019年东部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增速超出中西部0.8个百分点,2023年收窄至0.5个百分点,主要因建筑、卫生等行业工资增速差收窄 [4][52][69] - 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向中西部集聚,中西部住宿餐饮、批零等行业就业占比与东部差距分别从20.8、10.1个百分点回落至18.2、9个百分点,而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相关行业就业仍向东部集中 [4][75] - 服务消费"跨省"趋势推动中西部生活性服务业就业集中,2024年北京、上海以"卖家所在地"统计的社零分别负增长2.7%、3.1%,但以"消费者所在地"统计的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不低 [5][80] 私营与灵活就业薪酬变化 - 私营单位整体工资增速从2021年回落7.2个百分点至2024年1.7%,但教育、批零等生活性服务业工资增速达8.9%、5.3%,高于非私营单位的1.7%、4.3% [6][96] - 生活性服务业私营单位工资增速较高可能因行业集中度低,2024年卫生、文体娱、住宿餐饮等行业前10%上市公司营收占比仅40.7%、41.6%、47.6%,盈利更多向中小企业集中 [6][101] - 新型灵活就业人员薪酬显著高于传统就业,2024年网约车司机、配送员等月均薪酬达10506元,较传统就业者高1596元,但周均工作时间达54.3小时,较2024Q1增加2.8小时 [7][114][122]
"见微知著”系列专题之七:就业"新趋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9 22:52
就业趋势 - 就业从“追求高薪”转向“反内卷”,2021年后就业向工作时间短、时薪高的行业迁移,如2021 - 2023年卫生业周工作时长减少1.5小时,时薪增加9.3元/小时,就业占比上行0.2pct[3][65] - 区域工资“收敛化”、就业“消费化”,2019 - 2023年东部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同比7.5%,中西部为7.1%,差距缩小;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向中西部集聚,如中西部住宿餐饮、批零等行业就业人员占比与东部差距缩小[5] - 部分私营与灵活就业人员在“涨薪”,2024年私营单位生活性服务业如教育、批发零售等工资增速较高,分别为8.9%、5.3%;2024年来灵活就业者收入回升,Q3同比较上季度上行5.2pct[7][10] 工资情况 - 2024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为12.4万元,同比降至2.8%,信息技术服务、金融业拖累较大,公用事业、教育、交通运输工资增速相对稳定[44] - 制造业工资整体稳定,轻工纺服、金属制品业工资增速上行,如金属制品工资增速提升显著,回升21.8pct至24.8%[52] 生产高频 - 工业生产平稳运行,基建开工有所走弱,本周高炉开工率同比 - 0.4pct至2.1%,表观消费略有回升,同比较前周上行 + 0.1pct至 - 4.8%[164] 需求高频 - 新房成交边际改善,汽车消费持续走强,本周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同比 + 14.2pct至0.9%,乘用车零售、批发量同比回升[188][205] 物价高频 - 农产品、工业品价格均有回落,本周猪肉、蔬菜、水果、鸡蛋价格环比分别 - 0.2%、 - 1.1%、 - 1.5%、 - 1.3%[224]
“见微知著”系列专题之七:就业“新趋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9 17:16
就业趋势 - 就业从“追求高薪”转向“反内卷”,2021年后就业向工作时间短、时薪高的行业迁移,如卫生业周工作时长减少1.5小时,时薪增加9.3元/小时,就业占比上行0.2pct[2][35] - 区域工资“收敛化”、就业“消费化”,2019 - 2023年东部与中西部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增速差距从0.8pct收窄至0.5pct,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向中西部集聚[4] - 部分私营与灵活就业人员在“涨薪”,2024年私营单位生活性服务业工资增速较高,如教育业同比8.9%,高于非私营单位;2024Q3灵活就业者收入同比较上季度上行5.2pct[6][7] 工资情况 - 2024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速降至2.8%,交运、轻工纺服等行业因营收增长工资涨幅较大,如交运业营收增速超8%[2][18][29] - 制造业工资整体稳定,轻工纺服、金属制品业工资增速上行,如金属制品工资增速提升21.8pct至24.8%[25] 行业对比 - 2023年交运、居民服务等行业工作强度降低、时薪提高,“内卷”现象缓解;信息技术服务、教育业周工作时长增加,就业吸引力或弱化[3][39] - 东部地区金融、批发零售等行业曾带动工资增长,但近年批发零售业工资增速回落,中西部建筑、公共管理等行业工资增速反超东部[46][51][63] 就业流向 - 制造业就业向装备制造业集中,汽车、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就业占比和工资增速上行,如汽车业就业占比上行0.4pct,工资增速回升8.6pct[41] - 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向中西部迁移,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就业人员占比差距缩小;生产相关行业就业仍流入东部[70] 灵活就业 - 新型灵活就业人员工资高于传统就业者,但工作强度更大,如平台接单员月均薪酬10506元,周均工作时间达54.3小时[7] - 灵活就业人数近年加速攀升,2024年职业主播规模达3880万,同比增长157%[96]
我为什么反对“4.5天制工作日”?
虎嗅· 2025-05-26 10:08
政策背景 - 四川绵阳提出"2.5天休假模式"以提振消费 [1] - 中国已有十余省份在政策文件中提及类似休假模式 [2] 国际实践 - 发达国家如美国对4.5天工作制持谨慎态度 [7] - 英国部分企业尝试四天工作制但未上升为国家制度 [8] - 冰岛试点显示员工幸福感提升但未大规模推广 [8] - 西班牙试点多年仍停留在计划层面 [9] - 日本部分企业试行"周五下午休假"属于弹性休假范畴 [9] 中国产业结构 - 服务业占GDP的56.7%但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 [12] - 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占比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12] - 制造业占GDP的27.4%依赖工时刚性保障产能 [13] - 现代服务业发育不足导致弹性工作制难以普及 [14] 政策实施挑战 - 部分地区要求用年假抵扣或加班换取多休半天 [15] - 企业可能通过延长每日工作时间变相抵消休假 [16] - 知识密集型行业从业者仅占就业人口的15% [17][18] - 制造业与传统服务业劳动者占就业人口的63% [19] 经济影响 - 制度红利分配不均加剧职场"马太效应" [20] - 公共服务部门人手不足可能降低服务质量 [21] - 医院、公安、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受影响 [22][23] - 全球产业分工高度耦合使工时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 [30] 哲学思考 - 4.5天工作制体现"二律背反"困境 [35] - 缩短工时与维持生产效率存在矛盾 [36] - 制度创新需尊重发展阶段的内在逻辑 [41] 政策建议 - 严格落实既有劳动标准确保双休制度落地 [41] -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劳动生产率 [42] - 完善社会保障网消除劳动者生存焦虑 [43]
江苏前四个月工业成绩单亮眼
工业经济表现 - 1-4月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1% 4月同比增长8% [1] - 装备制造业 高技术制造业 数字产品核心制造业分别增长10 9% 12 9%和11 4% [1] - 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品业 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14 7% 11 5%和11 6% [1] 固定资产投资 - 1-4月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 2% [1]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 9%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 7% [1]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1 1% [1] 消费市场 - 1-4月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91 9亿元 同比增长5 5% [2] - 4月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 2% 9 1% [2] - 新能源汽车类零售额增长59 7% [2] - 1-4月限额以上批发业 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 5% 11 3% [2] - 限额以上住宿业 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6 6% 9 3% [2] 工业生产者价格 - 1-4月江苏工业生产者出厂 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 5% 2 3% [2] - 4月工业生产者出厂 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 8% 2 7% [2]
广州端午消费盛宴即将启幕,龙舟文化点燃湾区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5-23 06:54
消费政策与市场表现 - 广州市积极落实国家提振消费政策 创新打造"羊城消费新八景"品牌 以商旅文体健融合为特色 串联迎春花市 端午龙舟等全城盛事 [1] - 1-5月全市围绕四大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超1000场次 带动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1] - 1-4月广州社零额同比增长4% 增速居一线城市首位 "五一"假期境外游客同比增长35.2% [1] 端午主题活动规划 - 广州作为主会场于5月24日启动"购在中国·2025大湾区消费季"活动 "同船渡·粤韵广州"主题将推出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消费体验 [3] - 活动结合珠江游船 主题市集 非遗展演等特色内容 包含国际品牌创意龙舟 水上民俗展演 国风游船互动等亮点 [3] - 15个羊城夜市先行区推出夜间狂欢 Livehouse 潮玩市集轮番上演 全城联动打造"龙舟文化+特色消费"狂欢 [3] 餐饮与金融创新 - 重点餐饮商户推出特色"龙舟宴"主题套餐 部分商圈结合数字互动 非遗体验打造趣味消费场景 [5] - 金融机构创新开展"以旧换新送龙舟饭" 探索融合文化传承 消费激励与创新体验的消费新模式 [5] - 餐饮平台企业同步推出主题优惠活动 结合龙舟文化提供专属福利 [5] 旅游与配套服务 - 端午前后广州推出50条"赛事旅游"精品线路 开发过境免签专属旅游线路 [8] - 联合航空公司推出入境游"机票+酒店""机票+景点"等套票和折扣优惠 离境退税商店拓品扩围 更多老字号 国潮新品纳入离境退税范围 [8] - 中国银联推出全新App提供一站式服务 银联 抖音 饿了么 淘宝闪购等平台投入专属补贴资金助力节庆消费 [8]
信贷结构亮点频现,一揽子政策发力赋能经济
第一财经· 2025-05-14 20:06
宏观经济韧性 - 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抬升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2% 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超8% [1] - 前4个月人民币计价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 美元计价进出口同比增长1.3% 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1] - 4月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速8.1% 高于过去10年季节性均值 对非美国家转口贸易高增速抵消美国加征关税冲击 [1] 信贷结构优化 - 1~4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0.06万亿元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4.31万亿元(同比+11.9%)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1万亿元(同比+8.5%) [3] - 企业贷款占比从2021年63%升至68% 居民贷款占比从37%降至32% 反映资金更多投向实体企业 [4] - 小微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比重从31%升至38% 制造业贷款占中长期贷款比重从5.1%升至9.3% 房地产建筑业占比从15.9%降至13% [5] 金融政策导向 - 央行聚焦"五篇大文章" 通过利率下行和结构性工具创新激发内需 推动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8] - 科技与消费成为政策主线 再贷款工具持续优化 支持领域随经济转型动态调整 [9] - 5月推出降准降息及结构性工具组合 强化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 政策组合覆盖面和传导效率提升 [8][9] 消费金融发展 - 消费类行业贷款占中长期贷款比重从9.6%升至11.2% 政策重点转向支持高品质消费品供给 [5] - 促消费需供需两端协同 供给端增加高质量消费品 需求端改善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 [6] - 消费金融需拓展场景确保贷款真实用途 银行通过下沉服务和理性定价实现可持续发展 [6]
信贷结构亮点频现,一揽子政策发力赋能经济
第一财经· 2025-05-14 18:29
经济金融形势 - 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抬升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2% 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超8% [1] - 前4个月人民币计价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 美元计价进出口同比增长1.3% 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1] - 4月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速8.1% 虽较前值回落但仍明显高于过去10年季节性均值 [1] - 对非美国家转口贸易保持较高增速 部分抵消美国加征关税冲击 [1] 信贷结构 - 1~4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 与上年同期持平 [2]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4.31万亿元 同比增长11.9% [2]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1万亿元 同比增长8.5% [2] - 企业贷款占比由63%升至68% 居民贷款占比由37%降至32% [3] - 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由31%升至38% 大中型企业贷款占比由69%降至62% [3] 行业投向 - 制造业贷款占全部中长期贷款比重由5.1%升至9.3% [4] - 消费类行业贷款占比由9.6%升至11.2% [4] - 房地产和建筑业贷款占比由15.9%降至13% [4] - 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 强化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重点服务消费行业支持 [4] 政策导向 - 央行推出降准降息、创设优化结构性工具等政策组合 [6] - 利率水平下行和结构性工具创新有助于激发有效内需 挖掘重点领域信贷需求 [6] - 科技与消费成为央行政策创新改革的两大主线 [7] - 结构性再贷款工具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经济转型重点领域 [7]
央行创设货币政策新工具 5000亿元力挺消费与养老产业
中国经营报· 2025-05-13 19:25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 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 持。 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落地。 从价格与期限来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年利率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最长 使用期限不超过3年。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 升,近年来居民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的热情明显增强,但目前我国服务供给方 面仍存在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服务产品不足的问题,制约了居民服务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通过 加大对服务消费的金融支持,将推动服务消费领域加快补短板的步伐。" 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此次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的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 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 等5家属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26家金融机构")。政策执行至2027年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