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消费

搜索文档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普跌,能源业ETF跌2%,金融业ETF、可选消费ETF跌超1%。
快讯· 2025-05-05 21:52
美股行业ETF表现 - 能源业ETF当前价80 34美元 单日下跌1 64美元(-2 00%) 成交量181 99万股 总市值201 19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5 48% [2] - 金融业ETF当前价49 19美元 单日下跌0 57美元(-1 16%) 成交量226 43万股 总市值547 45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 14% [2] - 可选消费ETF当前价199 31美元 单日下跌2 13美元(-1 05%) 成交量14 64万股 总市值250 33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10 92% [2] 公用事业与科技板块 - 公用事业ETF当前价79 01美元 单日下跌0 74美元(-0 93%) 成交量98 32万股 总市值114 70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5 13% [2] - 科技行业ETF当前价215 56美元 单日下跌1 05美元(-0 48%) 成交量25 45万股 总市值685 60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7 13% [2] - 半导体ETF当前价218 32美元 单日下跌0 71美元(-0 32%) 成交量36 26万股 总市值25 81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9 85% [2] 医疗与消费板块 - 医疗业ETF当前价138 06美元 单日下跌0 47美元(-0 34%) 成交量56 11万股 总市值264 20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0 74% [2] - 日常消费品ETF当前价81 26美元 单日下跌0 30美元(-0 37%) 成交量65 49万股 总市值137 50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 91% [2] - 生物科技ETF当前价126 09美元 单日下跌0 51美元(-0 40%) 成交量45 313股 总市值100 12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4 54% [2] 其他行业表现 - 全球航空业ETF当前价21 07美元 单日上涨0 19美元(+0 91%) 成交量18 27万股 总市值6637 05万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16 88% [2] - 区域银行ETF当前价56 07美元 单日下跌0 17美元(-0 30%) 成交量75 43万股 总市值46 79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6 47% [2] - 银行业ETF当前价52 27美元 单日下跌0 12美元(-0 22%) 成交量83 148股 总市值40 45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5 11% [2]
券商5月金股出炉:这些股获力挺,看好消费、成长方向
第一财经· 2025-05-02 09:26
在各家券商的"金股"名单中,获机构推荐次数最多的是海大集团、东鹏饮料,均获得4家券商的推荐。 4月A股市场整体先抑后扬,上证指数累计跌1.7%,深证成指跌5.75%,创业板指跌7.4%。5月如何寻找机会?截至发稿,10余家券商公 布了5月月度投资组合,涉及消费、能源、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 | Frist | | | --- | --- | | 券商名称 | 推荐个股 | | 贺海证券 | 诺泰生物、宁波银行、立华股份、青岛啤酒、恒立液压、羚锐制药 恒力石化、乐鑫科技、爱柯迪、科德数控 | | 东兴证券 | 兴森科技、西部矿业、贵州茅台、川环科技、中广核技、中科创达 珀菜雅 | | 光大证券 | 中自科技、恒瑞医药、格力电器、中国石油、紫金矿业、海油发展 濮耐股份、海尔智家、牧原股份、鸿路钢构 | | 国信证券 | 长江电力、顺丰控股、药明康德、中岩大地、科锐国际、亚钾国际 特锐德、海大集团、江苏银行 | | "别周边走 | 华明装备、震裕科技、指南针、大金重工、金山办公、珀菜雅 新易盛、海大集团、德赛西威、爱玛科技 | | "安"证券 | 福昕软件、三棵树、东诚药业、工商银行、恒玄科技、百济神州-U 赛力斯 ...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普跌,可选消费ETF、全球航空业ETF均跌超3%。
快讯· 2025-04-30 21:50
行业ETF表现 -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普遍下跌,其中可选消费ETF(XLY)下跌3.44%至192.23美元,成交额241.45亿美元 [1] - 全球航空业ETF(JETS)下跌3.32%至19.09美元,成交额6014.93万美元 [1] - 能源业ETF(XLE)下跌3.05%至80.21美元,成交额200.87亿美元 [1] - 半导体ETF(SMH)下跌2.96%至204.07美元,成交额24.12亿美元 [1] - 区域银行ETF(KRE)下跌2.92%至53.16美元,成交额44.36亿美元 [1] 科技相关ETF - 网络股指数ETF(FDN)下跌2.64%至225.02美元,成交额149.41亿美元 [1] - 科技行业ETF(XLK)下跌2.46%至203.96美元,成交额648.71亿美元 [1] - 全球科技股ETF(IXN)下跌2.24%至75.02美元,成交额10.50亿美元 [1] 其他行业ETF - 金融业ETF(XLF)下跌1.98%至47.70美元,成交额530.98亿美元 [1] - 公用事业ETF(XLU)下跌1.63%至78.01美元,成交额113.25亿美元 [1] - 生物科技指数ETF(IBB)微跌0.38%至124.28美元,成交额98.68亿美元 [1]
中证香港美国上市中美科技指数报4646.98点,前十大权重包含药明生物等
金融界· 2025-04-29 18:26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美国上市中美科技指数报4646 98点 [1] - 近一个月下跌3 69% 近三个月上涨1 09% 年初至今上涨3 43% [1] 指数构成 - 选取中国香港和美国上市的流动性好、市值高的中美科技行业公司证券 采用等权重加权计算 [1] - 基日为2010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 0点 [1] 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中芯国际(3 33%) 比亚迪股份(3 15%) 小米集团-W(3 1%) 信达生物(2 8%) 康方生物(2 66%) 阿里巴巴(2 59%) Netflix Inc(2 45%) 药明生物(2 43%) BeiGene Ltd(2 42%) 石药集团(2 36%) [1] - 市场板块分布: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占40 48% 香港交易所占35 64% 纽约交易所占22 40% 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Consolidated Capital Market)占1 49% [2] - 行业分布:信息技术占39 01% 可选消费占20 52% 医药卫生占15 01% 通信服务占13 99% [2] 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个交易日 [2] - 新上市科技公司若市值排名本国样本前五 将在上市第十一个交易日快速纳入 [2] - 退市样本立即剔除 并购分拆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视频丨跨境ETF:全球市场跨境ETF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18:26
全球跨境ETF概况 - 跨境ETF是国内投资者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之一,覆盖美股、港股、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沙特、越南等市场 [2][5] - 跨境ETF具有参与门槛低、交易便捷、选择丰富等特点 [6] 纳斯达克100指数(Nasdaq 100) - 纳指100衡量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100家市值最大的非金融公司表现,重点覆盖科技、消费、医疗等创新领域,是全球科技龙头公司代表指数 [2] - 纳指100具有高科技、高成长、高市值特点,成分股中总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的有9家,平均市值超2600亿美元 [4] - 行业分布集中,前3大权重行业为信息技术(49.2%)、通讯服务(24.6%)、可选消费(14%) [4]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苹果、英伟达、微软、亚马逊、博通、特斯拉、脸书、谷歌等科技巨头 [4] - 目前有12只跨境ETF跟踪纳指100,其中2只规模超百亿,最大规模达231.52亿元 [2][3] 其他美股指数 - 反映传统经济的道琼斯指数和聚焦美股大盘的标普500指数也有跨境ETF跟踪,但规模和数量较纳指100少 [3] 中国互联网指数 - 中国互联网50和中国互联网30指数投资于港交所、纳斯达克、纽交所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成分股均为30只 [5] - 中国互联网50单股最高权重上限30%,前两大权重股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权重均超20%,合计权重超53% [5] - 中国互联网30单股最高权重上限15%,前四大权重股权重均在20%以下 [5] - 两只指数第5大权重股均为美股上市的拼多多 [5] - 跟踪中国互联网50的ETF有1只,规模近400亿元,跟踪中国互联网30的ETF有2只,最大规模近60亿元 [5] 其他市场跨境ETF - 跨境ETF还覆盖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市场,近年新增新加坡、沙特、越南等市场的跨境ETF,但规模相对较小 [5]
[4月28日]指数估值数据(消费类指数有哪些;月薪宝发薪日;黄金星级更新)
银行螺丝钉· 2025-04-28 21:42
市场表现 - 大盘整体微跌,收盘时仍处于5.1星级水平 [1] - 沪深300微跌,小盘股跌幅较大 [2] - 价值风格(如红利)在市场下跌时表现坚挺,略有上涨 [3] - 成长风格下跌 [4] - 港股近期表现优于A股,上周港股上涨超2.5%,港股科技指数上涨超5% [5][6] - 港股在市场回调时波动大于A股,反弹时弹性更高 [7] 消费行业分类 - 消费行业分为必需消费和可选消费 [8] - **必需消费**:包括食品饮料(酒、乳制品、肉制品等),对应指数为中证消费,主要投资沪深300和中证500中的大中盘必需消费股票 [9][10][11] - 必需消费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近期因主营业务在内地,不受关税提升影响,中证消费指数连续三个月上涨 [12][13][14] - 必需消费子行业包括食品饮料指数、白酒指数等 [15] - **可选消费**:包括汽车、家电、传媒娱乐(如新能源汽车、游戏、广告) [16][17] - 部分港股科技股(如腾讯)因收入来自广告和游戏,也被归类为可选消费 [18][19][20] - 消费50、消费龙头等指数同时覆盖必需和可选消费 [22] - 港股常见消费指数(如恒生消费、沪港深消费50)也同时投资两类消费 [23][24] 消费行业历史表现 - 2018年底-2020年初消费行业低估,2020-2021年大幅上涨,白酒和消费50收益率超50%,主动优选基金收益达120% [25] - 2021年初消费行业高估后回落,2023-2024年重回低估 [25] - 今年春节后港股消费指数上涨10-20%,部分已回归正常估值,A股中证消费仍处低估 [25] 港股与A股消费对比 - 港股消费指数弹性更高,近期表现优于A股 [5][6][7] - 港股部分消费指数已回归正常估值,A股中证消费仍低估 [25] 月薪宝组合调整 - 月薪宝组合门槛下调至200元,开放定投功能 [27][28] - 采用40:60股债均衡策略,通过再平衡实现超额收益 [28] - 适合养老、教育等定期现金流需求,当前市场5.1星级适合投资 [29] 黄金投资相关 - 螺丝钉黄金牛熊信号板每周一更新,帮助判断黄金估值 [31] - 4月29日直播将讨论黄金历史波动、收益率及当前估值 [25][31] 估值表数据 - 绿色品种为低估适合定投(如中证消费、中证白酒),黄色为正常估值,红色为高估 [35][37] - 中证消费市盈率27.67,市净率3.57,股息率3.26% [35] - 港股科技指数市盈率39.67,市净率3.30,股息率0.64% [35]
【广发宏观王丹】一季度企业盈利数据及后续行业利润分布可能的变化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4-28 16:17
一季度工业企业盈利表现 - 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4%,利润同比由负转正至0.8%,较2024年全年(-3.3%)和1-2月(-0.3%)改善 [1][3][4] - 3月单月营收同比加速至4.2%(1-2月为2.8%),利润同比升至2.6%(1-2月为-0.3%),工业增加值高增7.7%和营收利润率降幅收窄为主要驱动因素 [1][4][7] - 上市公司盈利趋势预计与规上企业同步,与一季度GDP良好开局吻合 [1][2] 行业利润分化特征 - **高增长行业**:有色采选(62.3%)、有色冶炼(33.6%)、交运设备(59.7%)、专用设备(14.2%)、废弃资源利用(133.9%)等,受益于新兴产业需求、"两新"政策及成本下降 [9][12] - **低增长行业**:煤炭(-47.7%)、黑色采选(-52.8%)、家具(-40.1%)、汽车(-6.2%)等,受采掘业价格下行和可选消费疲弱拖累 [9][12] - **增量利润结构**:中游装备制造占比32.2%(同比+3.7pct),高技术制造业如航空航天器、医疗仪器等增速领先;上游采掘占比下降5.0pct [12] 库存与负债动态 - 名义库存同比持平4.2%,实际库存(剔除PPI)同比升至6.7%,显示弱补库特征 [14][15] - 资产负债率同比上升0.3pct至57.7%,负债增速延续回升至5.8%(2024年10月低点为4.5%) [14][16][17] - 负债扩张较快行业集中于高利润领域:交运设备(13.9%)、电气机械(8.9%)、有色采选(9.7%)等 [14] 外需与政策影响 - **关税冲击测算**:若对美国非电子出口下降70%/清零,或拖累全年出口6/9pct,对应GDP拖累1.2/1.7pct,利润增速或降5.3/7.6pct(参照2019年弹性) [19] - **政策对冲方向**:广义财政提速、房地产新模式、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刺激、"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投资 [20] - **避险行业建议**:境外收入占比低的食品饮料、公用事业、通信等;政策支持的必选消费、工业软件、城市更新等领域 [20]
策略周报:出口下行期的配置思路-20250427
国海证券· 2025-04-27 20:33
报告核心观点 - 我国过去经历三轮典型出口下行期,分别为2009 - 2014年、2016 - 2018年和2023年,各阶段经济对冲部门不同,政策两头发力,当前出口下行压力显现,后续基本面或更适合科技配置 [4][5] 过去三轮出口下行期的背景及经济结构变化 - 2009 - 2014年出口增速放缓因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冲击全球经济,内需前期和后期发力基建,中期发力制造业 [12] - 2016 - 2018年出口疲弱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内需核心发力部门为地产和消费 [13] - 2023年出口疲弱因全球经济放缓和贸易摩擦加剧,内需核心发力部门为消费和基建,当年重大项目计划投资规模约21.5万亿元 [14] 三轮出口下行周期的结构性政策应对 - 出口政策从短期救市到注重长期贸易结构优化,后两轮侧重优化结构、开拓市场和提升便利度 [17][18] - 基建政策从传统基建到重特大工程及新基建,如2016 - 2018年推进重点工程,2023年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7][18] - 地产政策从棚改到调控全面放松,2023年供需两端大幅松绑 [17][18][20] - 消费政策持续刺激耐用消费品并推动转型升级,后两轮更注重新型消费发展 [17][20] - 产业政策重心从解决过剩产能过渡到发展高端制造,2023年聚焦新型工业化 [17][20] 股市表现 - 2009 - 2014年科技板块跑赢大盘,出口链2014年落后,红利板块欠佳,内需链上涨乏力 [22] - 2016 - 2018年红利与内需链抗跌,出口链和科技板块不振,内需链2017年超额收益显著 [24] - 2023年科技板块领先,红利板块稳健,内需链疲软,出口链承压 [29] - 出口下行对出口链影响大,内需链受国内消费主导,科技板块靠技术创新,红利板块受防御风格偏好影响;2025年看好科技和内需链,红利板块在市场下行防御时优势大 [32]
日本消费行业3月跟踪报告:必选提价激发囤货,可选趋缓龙头突围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4-27 13: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日本消费行业 3 月宏观通胀上涨、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必选消费因涨价促囤货潮,可选消费增速趋缓,股市消费板块涨跌互现,建议关注盈利提升前景乐观的日本消费公司 [2][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宏观 - 3 月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四个月下降至 34.1,多数指标情绪恶化,购买耐用品意愿微升;2 月人均实际工资同比下降 1.5%,连续两个月下滑,但 2025 年春斗企业薪资调升幅度平均达 5.46%,创 1991 年以来最大加薪幅度 [2][8] - 3 月 CPI 同比上涨 3.6%,核心 CPI 同比增长 3.2%,已连续 36 个月高于日本央行 2%的通胀目标,CCCPI 增速达 2.9%,增速放缓归因于生鲜食品和能源价格走低;服务价格同比上涨 1.4%;日元持续升值,4 月 22 日美元兑日元汇率跌破 140 [2][10] - 3 月 PPI 同比增长 4.2%,高于市场预期,实现连续 49 个月上涨,指数值创 1980 年以来新高;进出口方面,出口物价同比涨 0.3%,进口物价跌 2.2% [12] 行业 必选消费 - 受食品和日用品提价影响,居民消费负担加重,必选消费零售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源于客单价提升;4 月涨价预期使消费者 3 月囤货,啤酒销量同比飙升超 30% [3][14] - 必需品零售方面,2 月食品与饮料、药品与洗浴用品零售销售额同比下降;3 月 PPIH/711/永旺同店销售同比 +5.9%/+2.9%/+1.0%,Welcia/Matsukiyo Cocokara 同店销售收入同比 +4.6%/+3.1% [16][18] - 软饮料方面,2 月家庭平均支出同比 +2.3%,3 月三得利/朝日软饮料销量同比 -4%/+5%;酒类方面,2 月家庭平均支出同比 +9.0%,3 月朝日/麒麟啤酒收入同比 +37%/+30%;包装食品方面,2 月家庭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预制菜平均支出同比 -2.4%/-5.3%/+2.5%/+0.7% [18][20][22] 可选消费 - 国内需求疲软,行业增速放缓,公司表现分化;3 月部分餐饮品牌提价,萨莉亚、优衣库和无印良品客流量逆势双位数上升;百货商店销售额增长乏力,免税销售 36 个月以来首次负增长,酒店收入增速放缓 [3][14] - 餐饮方面,2 月家庭外食平均支出同比 +2.1%,3 月萨莉亚/食其家等同店收入同比分别 +13.9%/+11.0%等;服装方面,2 月家庭服装平均支出同比 -10.0%,3 月优衣库/ABC - MART 等同店销售收入同比 +11.5%/+4.1%等 [26][30] - 百货及专卖店方面,3 月全国百货商店销售额同比下降 2.8%,丸井/高岛屋/三越伊势丹百货商店收入同比 +7.4%/+0.2%/-1.6%;3 月良品计画/Nitori 同店销售同比 +20.5%/-8.6% [33][35] - 酒店及娱乐服务方面,3 月入境外国游客超 349 万人,同比增长 13.5%,1 - 3 月中国大陆游客累计访日人数超 236 万,同比增长 78%;3 月免税销售额同比下滑 10.7%,家庭娱乐开支逐步复苏 [37] 重要新闻 - 3 月日本消费行业新闻涉及食品涨价、旅游、商社等多个领域,如 4 月将有 4225 种食品涨价、巴菲特增持 5 家日本综合商社股等 [41] - 3 月日本消费公司新闻包括小林制药任命新高层班子、食其家母公司因食品安全问题股价大跌等 [42] 股市 涨跌幅度 - 3 月东证指数中,矿业、水产和农林业、保险业涨幅居前,服务业、证券及商品期货交易业和其他制品跌幅靠前;消费板块中,纺织服装/食品饮料/零售业/服务业分别 +2.1%/+2.0%/-0.6%/-8.7% [43] - 3 月必选消费子行业多数收涨,家居用品领涨,涨幅为 4.8%,软饮料领跌,跌幅为 2.8%;可选消费子行业多数收跌,餐饮领涨,涨幅为 1.1%,鞋履领跌,跌幅为 8.3% [46] 资金流向 - 3 月 Topix - 17 系列 ETF 中,电子设备与精密仪器、商社及批发、非银金融 ETF 净流入排名前三,汽车及运输机 ETF 资金净流出最多;消费板块中,商社及批发/食品饮料/零售 ETF 分别净流入 56/-49/-184 万美元 [50] 估值水平 - 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Topix - 17 行业中,医药品、汽车及运输机 PE 历史分位数处于 10%以下,银行处于 90%;商社及批发/零售/食品饮料 PE 历史分位数为 71%/38%/18% [52] - 东证指数消费板块重点个股中,Skylark、Seven & I 控股 PE(TTM)历史分位数排名最高,三越伊势丹、东洋水产等处于 5%以下 [57]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盈利提升前景乐观的日本消费公司,包括亚瑟士、泛太平洋国际控股、迅销集团、朝日集团 [6][62][63][64][65]
【广发策略】“反制关税”后,各类资金如何决策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2025-04-20 19:18
南向资金动态 - 成交量在"反制关税"后第一周(4月7日-11日)创下日均成交和净买入新高,但过去一周(4月14日-17日)大幅收窄 [2][10] - 风格配置显示进攻型资金保持较高风险偏好,"反制关税"后第一周增持"哑铃策略"两端(成长股和金融股),第二周减配金融股并继续增持成长股 [2][10] - 半导体和可选消费(电商)连续两周获增持,当前超配比例分别为1.86%和-4.06%,处于2022年以来96.3%和100%分位数 [2][10] - 医药生物板块过去一周增持幅度较大,当前超配比例处于2022年以来51.8%分位数 [2][10] - 软件服务板块持股比例连续两周下滑,当前超配比例基本处于2022年以来最低位置附近 [2][10] 海外资金动向 - 对A股市场:主动型和被动型外资连续两周净流出,4月3日-9日合计净流出19.4亿美元,4月10日-16日合计净流出57.5亿美元 [4][17] - 对港股市场:过去较长时间保持主动型净流出+被动型净流入趋势,但在"对等关税"和"反制关税"期间曾连续两周双双净流出,过去一周(4月10日-16日)重回趋势 [4][17] - 截至4月10日-16日,A股主动外资流出5.0亿美元(相比上周8.0亿美元减少),被动外资流出52.5亿美元(相比上周11.4亿美元大幅扩大) [26] - H股主动外资流出0.32亿美元(相比上周0.93亿美元放缓),被动外资流入0.64亿美元(相比上周流出0.28亿美元出现逆转) [26] 主力资金动向 - 沪深300ETF近期出现明显大额净流入,对市场形成强支撑 [5][20] - 自特朗普公布"对等关税"且市场调整后,沪深300ETF累计净流入总额出现明显斜率抬升,显示资金加快入场节奏 [5][20] - 截至4月18日,四大核心沪深300ETF总资产管理规模达1.04万亿元,占所有沪深300ETF规模的95%以上 [20] 全球资金流动 - 美股市场:主动资金流出减缓至6.6亿美元(上周124.2亿美元),被动资金流出7.5亿美元(上周流入392.4亿美元),总体趋向观望停滞 [28] - 日本市场本周流入29.3亿美元(上周流出16.2亿美元),发达欧洲市场本周流入83.6亿美元(上周流出49.7亿美元) [32] - 黄金周度资金净流入76.7亿美元(上周16.4亿美元),加密货币资产周度净流出3.4亿美元(上周4.2亿美元) [33] 个股层面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净买入靠前个股:阿里巴巴-W(105.82亿港元)、腾讯控股(68.46亿港元)、美团(39.12亿港元) [24] - 南向资金净卖出靠前个股:盈富基金(122.56亿港元)、中芯国际(3.25亿港元) [24] - 半导体板块中芯国际和华如获增持,可选消费板块阿里、美团、京东获增持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