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债基金

搜索文档
[8月21日]指数估值数据(想稳健参与市场,买点啥好;红利指数估值表更新;指数日报更新)
银行螺丝钉· 2025-08-21 22:03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天大盘整体微跌,中证全指下跌0.13%,还在4.4星。 大盘股略微上涨,中小盘股下跌较多。 遇到市场波动的时候,价值风格表现相对坚挺。 今天红利、自由现金流等价值风格都上涨。 医药行业也整体上涨。 前两天上涨较多的消费今天微跌。 最近A股经常以日为单位出现风格轮动。 这种情况下屁股要坐得住,避免频繁交易,导致反复做错。 这轮市场行情跟13-17年比较相似。 大盘、中小盘、成长、价值,低估品种最后都会有表现的阶段。 1. 有朋友问,之前熊市5星没有上车。现在上车担心波动风险。 有啥波动相对小、又可以参与市场上涨的组合么? 目前还可以考虑 月薪宝策略(点击查看) 。 2. 月薪宝目前也在低估。 (1)它有40%的股票,这部分是偏价值风格。 价值风格主要是红利、自由现金流等品种。 但频繁交易,反而会导致收益出现损失。 港股最近比较低迷,今天港股微跌。 港股前段时间比A股涨得多不少。 最近海外市场出现一些波动,美股等下跌,也影响了含有港股的一些基金的表现。 今年价值风格上涨不多。 例如A股中证红利,年初到8月21日收盘,还略微下跌。 港股红利今年是上涨的,不过涨幅不多。 关于 ...
25H1,纯债基金“大落大起”
华西证券· 2025-08-08 10: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上半年纯债基金规模增长近千亿但业绩不及过往同期,信用中长债基收益表现突出,固收+成市场新宠;各类型债基规模表现分化,指数型基金增长超季节性,中长债基金风格轮动,短债与中短债基金结束连续三季度规模缩减 [1][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上半年,纯债基金规模增长近千亿 - 大风大浪之中,信用中长债基收益表现突出:2025上半年债券市场行情波动大,一季度债市承压,纯债基金收益中枢大幅回落;二季度债市震荡走强,纯债基金单季收益中枢转正;全市场纯债基金上半年收益中位数为0.76%,不及往年同期;信用风格产品在震荡行情中更吃香,中长期信用债基收益中枢达1.00% [11][14] - 纯债基金扩容受阻,固收+成为市场新宠:纯债基金总规模由24年末的9.50万亿元增至25年中的9.59万亿元,增幅仅938亿元;同期固收+基金总规模上升2569亿元至1.48万亿元;2025上半年纯债基金“市场份额”环比下滑近2个百分点 [18] - 头部管理人规模多增长:2025上半年67家管理人规模正增长,占比39%,16家增幅破百亿,28家超50亿元;21家头部机构中14家上半年规模净增长,增长集中在二季度;指数型债券基金取代中长债基金成管理人债基板块发力重心,二季度规模增长较快的15家管理人中,指数型债基新增规模占比超50% [23][28] 分类型来看,指数型基金规模增长明显超季节性 - 指数债基:信用类爆发式增长,利率类迎来修复:一季度指数型债基规模缩减926亿元,二季度大幅净增3083亿元,增量创2019年以来单季最高;信用债类指数基金单季规模净增约2200亿元,占比从12%跃升至24%;政金债类指数基金规模回升552亿元,占比从71%下滑至60%;头部管理人存量规模以利率债为主,增量转向信用债 [33][40] - 中长债基金:均衡和利率风格规模增长,而信用风格下滑:中长债基金市场上半年先抑后扬,一季度规模下滑3946亿元,二季度反弹2751亿元但未收复失地;上半年内部风格轮动,一季度资金涌入信用风格产品,二季度均衡和利率风格增长,信用风格萎缩;风格切换主要是存量基金主动调整持仓结构的结果;头部格局稳固,二季度规模增长“百花齐放” [48][50] - 短债与中短债基金: 结束连续三季度规模缩减:2025年二季度短债与中短债基金规模反弹,结束连续三季度下降趋势;短债基金规模环比增长17.1%至5455亿元,中短债基金规模环比增长18.5%至6005亿元;嘉实、长城和易方达基金二季度短债及中短债产品合计规模净增长居前;绩优与信用风格是二季度规模高增长基金的两大特征 [59][63] 附录:基金分类方法 每个季度基金名单筛选从特定初始基金开始,剔除不满足存续时间、持仓和风格条件的基金;中短债与短债基金根据产品全称、投资范围、业绩比较基准和重仓券加权久期分类;中长债基金根据债券持仓情况贴风格标签 [67]
7月理财规模增长弱于季节性
华西证券· 2025-08-03 20:05
理财规模动态 - 7月28日-8月1日理财规模环比下降744亿元至30.92万亿元,净值回撤压力持续[1][10] - 7月全月理财规模仅增长2469亿元,显著低于历史同期1万亿元以上的增幅[1][11] - 短债和中长债理财产品周内最大回撤幅度分别升至8bp和6bp,接近2-3月赎回潮水平[1][10] 杠杆率变化 - 银行间平均杠杆率由107.41%降至107.34%,跨月当日快速回落至107.06%[3][34] - 非银机构杠杆率由112.10%反弹至112.34%,周内逐步上升至112.71%[3][34] - 交易所杠杆率由122.47%微降至122.43%,走势与银行间相反[3][34] 债券基金久期 - 利率型中长债基久期中枢由5.49年压缩至5.45年,周内曾拉伸至5.56年[4][40] - 信用债基久期中枢连续拉伸至2.81年,创历史最高水平[4][40] - 短债基金久期中枢由1.11年压缩至1.01年,中短债基金由1.73年压缩至1.65年[4][42] 政府债发行 - 8月4-8日政府债计划发行量5785亿元,其中国债4130亿元环比增加2327亿元[47][52] - 1月1日-8月8日新增地方债累计发行33635亿元,同比多10262亿元[51][52] - 超长特别国债已发行8780亿元,占1.3万亿额度的67.5%[52]
超四成,承压!
中国基金报· 2025-07-13 23:20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规模与业绩表现 - 年内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63%,低于中短债基金(0.91%)和浮动净值型货基(0.71%)[3] - 一季度末总规模1089.52亿元,较去年末缩水31%(减少490亿元),近九成产品规模萎缩,40只基金规模不足2亿元(占比超四成)[3] - 业绩承压主因包括低利率环境导致票息收益收缩、被动管理模式缺乏增厚空间、投资范围受限及7天持有期流动性限制[4][6] 同业存单市场供需与利率影响 - 6月同业存单到期规模超4万亿元(近年峰值),供需错配推升短端收益率[6] - 央行6月实施万亿元逆回购释放维稳信号,或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并支撑存单利率企稳[9] - 下半年利率走势取决于经济复苏动能:若超预期可能推动利率上行增厚收益,若偏弱则维持低位震荡[10] 产品竞争力提升策略 - 优化持仓结构:加强利率波段操作、配置高资质存单(如系统重要性银行及城商行龙头)[14] - 差异化设计:调整持有期与费率结构,设立快速赎回额度,开发"工资自动转存"等场景化功能[14] - 客户需求转向:低利率环境下,产品从短期收益工具转为中长期闲置资金配置选择[12] 行业未来展望 -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作为现金管理升级工具,吸引力有望随低利率环境持续而提升[8][9] - 货基收益率下行至"1区间"可能促使部分资金转向同业存单基金[10] - 银行负债承压背景下,同业存单发行规模维持高位或抑制利率反弹空间[10]
7月理财或迎万亿增量
华西证券· 2025-06-29 19:46
理财规模与回表压力 - 6月23 - 27日理财存续规模环比降2864亿元至31.33万亿元,近两年二季度同期降幅均超1.1万亿元,今年回表压力或弱于季节性规律[1][9] - 7月理财规模通常季节性扩张,历史增幅在1.4 - 2.2万亿元,预计本次7月首周回升超1万亿元[2][11] 理财风险 - 6月23 - 27日,偏债混合类产品单周收益率0.05%,近1周理财产品负收益率降2.55pct至1.46%,近3个月降0.20pct至0.80%[18] - 全部产品破净率降0.03pct至0.5%,全部理财业绩不达标率环比降0.3pct至16.3%[25] 杠杆率 - 6月23 - 27日,银行间平均杠杆水平由108.00%升至108.11%,交易所由123.01%升至123.07%,非银由113.64%升至114.39%[38][39] 基金久期 - 6月23 - 27日,利率型中长债基久期由5.29年压缩至5.11年,信用型由2.44年压缩至2.41年[46][47] - 短债基金久期由0.83年拉长至0.93年,中短债由1.65年拉伸至1.70年[52] 政府债发行 - 6月30日 - 7月4日政府债计划发行721亿元,前一周为7526亿元,国债无发行计划,地方债降5695亿元[56] 风险提示 - 货币政策、流动性、财政政策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5][71]
资管一线 | 鑫元基金黄轩:政策宽松空间尚存 债市仍具备趋势性上行潜力
新华财经· 2025-06-14 09:53
基金经理黄轩的投资策略 - 以信用债为底仓配置并结合利率债波段交易策略实现收益增强 [1][2] - 中短债基金运作逻辑与投资框架高度契合,近两年利率债波段交易持续盈利 [2] - 利率债交易对短期政策信号敏感,信用债投资侧重长期企业资质挖掘 [2] - 通过分散投资和工具创新应对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及国内环境变化 [1][3] 债券市场展望与操作策略 - 短期内债券市场大概率维持窄幅震荡,采取"逢跌加仓、遇涨减持"波段策略 [1][5] - 全年视角分析债市仍具备趋势性上行潜力 [1][5] - 一季度两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年化收益率为-2.89%,中短债策略更适应当前市场 [5] - 政策宽松空间未完全释放,未来降息可能创造阶段性机会 [5] 风险管理措施 - 信用债投资采取极端分散策略,严格控制单券持仓比例 [3] - 利率债交易遵循快进快出原则,通过买卖长久期利率债调整产品久期 [3] - 新产品引入国债期货工具进行风险对冲,初步显现平滑组合波动效果 [4] - 强化传统风险规避手段如降低久期、加入信用风险缓释条款 [4] 产品创新与行业趋势 - 国债期货在公募基金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仅少数机构用于利率债基套期保值 [4] - 近两年新产品逐步纳入国债期货工具,旧产品合同多未涵盖 [4] - 中短债产品在窄幅震荡市中因适度久期和灵活性展现优势 [5]
盘点可用于防御的五类资产
天天基金网· 2025-06-12 19:44
核心观点 - 在资本市场中,攻守平衡的投资策略至关重要,防守型资产如现金、债券、黄金等能在市场波动时提供稳定性 [2] - 避险资产具有低波动性、高流动性和抗跌性,能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保护投资组合 [4] - 五种主要避险资产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市场环境 [6] - 不同避险资产在经济通缩、滞胀和地缘冲突等情景下表现各异 [20] 资产分类与特征 - 资产可分为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后者在市场波动中价值稳定 [4] - 避险资产能降低组合波动并提供高流动性 [4] - 投资"不可能三角":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不可兼得 [4] 五种避险资产详解 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 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安全系数高且流动性好 [8] - 货币基金投资于同业存款、短期债券和债券回购,预期收益率高于现金 [9] 债券资产 - 具有固定收益属性,与股票走势常呈负相关 [11] - 国债防御性最强,信用债波动较大但收益更高 [11] - 可通过短债、中短债和长债基金配置 [11] 红利资产 - 定期分红,股息率高于国债和银行理财 [13] - 公用事业、银行和能源等行业分红稳定 [13] - 属于权益类资产,防御性弱于现金和债券 [13] - 可通过红利低波、红利质量指数基金配置 [13] 黄金 - 具有货币、金融和商品三重属性 [15] - 全球公认"终极货币",抗通胀但无稳定现金流 [15] - 价格波动大于债券和红利资产 [15] - 可通过黄金股基金或黄金指数基金配置 [15] 大宗商品 - 包括能源、金属、农产品等工业原材料 [17] - 铜、铝、锌等工业金属需求稳定 [17] - 地缘冲突时供应中断风险推高价格 [17] - 可通过豆粕、原油、有色金属指数基金配置 [17] 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 经济通缩 - 货币宽松+需求下行,债券表现最佳 [22]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债券>货币>黄金>大宗商品 [22] 经济滞胀 - 货币收紧+高通胀+供给收缩,大宗商品表现最佳 [23] - 19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原油和黄金表现突出 [24] 地缘政治冲突 - 黄金表现最优,冲突规模越大涨幅越大 [26] - 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沪金上涨110.79% [26] 配置建议 - 当前复杂经济环境下配置避险资产势在必行 [27] - 应多元化配置不同避险资产以增强组合防御性 [27]
盘点可用于防御的五类资产
天天基金网· 2025-06-12 19:43
核心观点 - 投资组合中需平衡进攻与防守,配置避险资产可降低波动性并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2] - 避险资产具备低相关性、高流动性和抗跌性特征,但通常收益率低于风险资产 [4] - 五种主要避险资产包括现金等价物、债券、红利资产、黄金和大宗商品,各具差异化功能 [6][21] - 不同市场环境下避险资产表现分化:通缩利好债券、滞胀利好大宗商品、地缘冲突利好黄金 [24][31] 资产防御性定义 - 避险资产指内在价值稳定、价格波动小或抗跌的资产,与风险资产形成互补 [4] - 核心作用包括降低组合波动(缓冲市场冲击)和提供高信用流动性(稳定现金流) [4] - 受"不可能三角"制约,避险资产通常牺牲高收益换取低风险和高流动性 [4] 五大避险资产分析 现金及等价物 - 货币基金为核心配置,具备准储蓄特性(无申赎费、T+0流动性) [9] - 通过同业存款(利率谈判优势)、短期债券(1年内期限)和债券回购(质押担保)提升收益 [9] 债券资产 - 国债防御性最强(国家信用背书),信用债波动较大但收益更高 [11] - 基金配置选择包括短债/中短债/长债基金,收益来源为利息+价差 [12] 红利资产 - 高股息率(超越国债/理财收益)提供类债现金流,公用事业/银行/能源行业为典型代表 [14] - 基金优选红利低波/质量指数基金,通过多因子筛选增强防御性 [15] 黄金 - 兼具货币/金融/商品属性,历史危机中作为硬通货抗贬值(如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沪金涨110%) [17][30] - 无稳定现金流,价格波动高于债券,可通过黄金股基金或指数基金配置 [18] 大宗商品 - 工业金属(铜/铝/锌)需求稳定,能源/农产品可对冲供应中断风险 [20] - 基金工具包括豆粕/原油/有色金属指数基金,滞胀环境下表现突出 [20][28] 市场情景表现对比 - **经济通缩**:债券最优(利率下行驱动),大宗商品最差(2008年金融危机案例) [26][27] - **经济滞胀**:大宗商品领涨(石油危机期间原油/黄金表现),债券承压(利率上行) [28] - **地缘冲突**:黄金显著跑赢(2022年俄乌冲突推动金价创历史新高) [30][31] 配置策略建议 - 复杂宏观环境下需多元化配置,分散至不同避险资产以增强组合防御性 [32] - 动态调整配置重点(如通缩期增配债券、冲突期增配黄金)可优化风险收益比 [32]
月末理财环比降2000+亿元
华西证券· 2025-06-02 19:42
理财规模 - 5月19 - 25日理财环比增718亿元至31.72万亿元,月末周(5月26 - 30日)环比降2472亿元至31.47万亿元,5月累计扩容1327亿元[8][9] 理财风险 - 5月26 - 30日,中长债、短债理财代表产品区间收益率均为0.01%,偏债混合理财产品净值周内最大回撤1bp,滚动近1周理财产品负收益率提升5.45pct至6.87%,近三个月仅升0.01pct至1.44%[14] - 全部产品破净率升0.1pct至0.7%,全部理财业绩不达标率升0.5pct至17.7%[19] 杠杆率 - 银行间日均融出规模回升至3.56万亿元,平均杠杆水平由106.95%升至107.18%;非银平均杠杆水平由111.66%升至112.32%;交易所平均杠杆水平由123.28%升至123.29%[30] 基金久期 - 利率型中长债基久期中枢由4.21年拉伸至4.32年,信用型中长债基由2.04年拉伸至2.07年[36] - 中短债基金久期中枢由1.42年延长至1.46年,短债基金稳定在0.82年[38] 政府债供给 - 6月3 - 6日政府债计划发行3856亿元,其中国债2760亿元,地方债1096亿元[44] - 截至5月30日,置换债发行进度82.84%,新增专项债已发行占额度37%[45] 风险提示 - 货币政策、流动性、财政政策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59]
现在买债 记住三个字
经济观察网· 2025-05-23 15:10
债券市场趋势分析 - 中美关税谈判超预期缓和导致债券市场震荡,长端利率波动加大 [1] - 2025年债券市场难以复制过去两年单边下行行情,预期回报率需降低 [4] - 债券期限利差较窄,中短端品种配置价值突出,建议关注短债、中短债基金 [4] 中短债基金投资价值 - 中短端债券表现良好,5年以内债券受益于央行降准降息,资金利率中枢下移至1.5%,1年国股存单利率跌破1.7% [6] - 长端利率债震荡因央行关注10年国债点位及中美贸易谈判缓和 [6] - 券商研报普遍看好中短端收益率下行确定性,信用利差维持低位,建议以中短久期信用债为底仓策略 [7] 汇添富丰穗60天持有基金优势 - 纯债基金不投资股票、可转债,依赖债券票息和买卖价差,回撤小 [9] - 专注高评级信用债(AAA级及以上占比不低于50%),兼顾票息收入和回撤管理 [10] - 管理费+托管费率合计0.25%,低于同类0.37%的平均水平 [11] - 60天持有期模式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增强组合灵活性,满足流动性需求 [13] 基金经理李伟背景与策略 - 12年证券从业经验,7年投资管理经验,在管产品如汇添富中债7-10年国开债近1年回报8.27%(基准5.05%) [15] - 擅长高等级信用债+利率波段操作,结合量化分析和国债期货套保控制回撤 [15] - 注重实体经济与市场心理分析,优化券种选择及久期调整 [16] - 利用利率衍生工具和量化模型辅助投资决策,动态调整杠杆和持仓结构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