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材料
搜索文档
赛伍技术涨2.06%,成交额7818.8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562.6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5 13:29
赛伍技术今年以来股价涨16.80%,近5个交易日涨1.62%,近20日涨2.77%,近60日涨3.75%。 11月5日,赛伍技术盘中上涨2.06%,截至13:07,报11.89元/股,成交7818.89万元,换手率1.52%,总市 值52.02亿元。 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562.64万元,特大单买入268.46万元,占比3.43%,卖出467.60万元,占 比5.98%;大单买入1857.27万元,占比23.75%,卖出1095.49万元,占比14.01%。 赛伍技术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光伏设备-光伏辅材。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光伏胶膜、医疗美容、 小盘、比亚迪概念、高铁等。 截至9月30日,赛伍技术股东户数5.16万,较上期减少2.72%;人均流通股8476股,较上期增加2.79%。 2025年1月-9月,赛伍技术实现营业收入20.39亿元,同比减少11.61%;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减少 22.46%。 今年以来赛伍技术已经4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登上龙虎榜为7月2日。 资料显示,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叶港路369号,成立 日期2008年11月4日 ...
赛伍技术第三季度财报出炉:单季营收同比增长 4.84% 前三季度损略有扩大
新浪财经· 2025-11-03 15:12
现金流方面,2025 年 1-9 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73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3.39 亿元有 所减少。 赛伍技术主要从事以胶黏剂为核心的薄膜形态高分子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核心竞争力源于自 主研发特种合成树脂及胶黏剂配方的能力。公司采用 "同心圆、细分市场领先、持续创新" 战略,在同 一技术平台上拓展多元应用领域,目前已成规模的业务包括光伏材料、光伏电站维修延寿材料 (MoPro®)、锂电和新能源汽车材料、消费电子材料及半导体材料板块,为业绩长期增长提供内生动 力。 2025 年 1-9 月,赛伍技术整体经营承压,实现营业收入 20.39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23.07 亿元同比下降 11.61%。利润端亏损有所扩大,当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1.17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 9552.73 万元亏损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1.20 亿元,同样较上年同 期亏损有所扩大。基本每股收益 - 0.27 元,较上年同期的 - 0.22 元亏损加深。 从整体盈利情况来看,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利润总额为 - 1.48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 ...
稳增长:激发市场潜能是关键
中国化工报· 2025-11-03 10:01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下称《工作方 案》)。《工作方案》强调稳增长的要务之一是拓展市场需求,激发市场潜能。尤其强调促进供需提 质,要组织石化化工产品供需对接活动,推动合成树脂、涂料、轮胎等生产企业与建筑、汽车、船舶等 下游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传统领域供需适配性。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 新兴产业,积极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应用场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合成树脂、橡胶及涂料行业企业在与下游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传 统领域供需适配性上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并已有了下一步的谋划。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行业部部长张永表示,金发科技与汽车客户的合作模式有三类。一是战略合 作模式,通过双方决策层制定3到5年共同的发展目标,在提升国产化替代率、开拓海外市场、展开前瞻 性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二是项目定制化开发模式,针对具体的车型或者零件的子项目开发和量产要 求,双方技术团队发挥各自优势按照计划推进项目;三是联合创新模式,与客户建立联合实验室,针对 长期创新性和挑战性技术难题,展开理论研究,寻求 ...
TCL科技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99.8% ,中小尺寸业务驱动高增长
国际金融报· 2025-10-31 22:31
公司整体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9亿元,同比增长10.5%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99.8% [1]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8.4亿元,同比增长53.8%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11.6亿元,环比增长33.6%,同比增长119% [1] 显示业务表现 - TCL华星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80.1亿元,同比增长17.5% [1] - TCL华星前三季度净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53.5% [1] - TCL华星前三季度归属TCL科技股东的净利润39亿元,同比提升41.9%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TV及商用显示等大尺寸领域市场份额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至25% [2] - 中小尺寸业务笔记本面板销量同比飙升63%,显示器面板销量增长10% [2] - 移动终端LCD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8%,平板产品全球市场份额跃升至13%,全球排名第二 [2] - 车载显示出货面积同比增长47%,市占率达11% [2] 产能整合与运营效率 - 完成对广州t11产线的并购整合,单位成本较收购前显著下降,产能利用率持续保持高位 [2] - 广州t11与广州t9产线形成协同格局,在显示器领域实现差异化分工 [2] 技术研发与布局 - 印刷OLED产业化提速,G5.5产线产能正由3K/月提升至9K/月,医疗显示已稳定出货 [3] - 启动全球首条高世代印刷OLED产线建设,为高世代OLED领域带来技术引领潜力 [3] - Micro LED业务将于年底前规模量产并稳定交付,积极应对AR眼镜市场增长潜力 [3] 新能源光伏业务 - 新能源光伏业务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60.1亿元,第三季度环比改善22% [4] - 截至9月末,光伏业务非硅成本较年初下降超40%,第三季度盈利水平显著改善 [4] - 电池与组件业务建立核心品牌矩阵,加速国内外市场突破 [4] 半导体材料业务 - 半导体材料业务实现出货907MSI,营业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28.7% [4] 其他业务板块 - 茂佳科技前三季度营收168.6亿元,同比增长10% [5] - TV代工量同比增长12%,市场份额达14.3%,持续保持全球第一 [5] - 显示器代工业务出货量同比增长21%,市占率提升至8.2%,行业排名全球第四 [5] 行业环境与展望 - 面板行业复苏,公司显示业务呈现健康发展态势 [1] - 政策层面推动光伏行业治理无序竞争,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产业链部分环节盈利有所修复 [4] - 第四季度面板价格有望受体育赛事影响企稳回升,反内卷政策将继续推动光伏产业回暖 [6]
TCL中环20251030
2025-10-30 23:21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TCL中环,主营业务为光伏材料(硅片)与半导体材料 [1] * 行业主要涉及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及半导体材料行业 [1] 核心观点与论据:经营业绩与改善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215.7亿元,同比下降4.5%,归母净利润为负57.8亿元,但同比改善4.7% [2][3]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负15.3亿元,环比改善34%,经营性净现金流为2.4亿元 [2][3] * 盈利能力改善受益于行业自律和反内卷措施,硅料和硅片价格自2025年7月起逐步上升,盈利开始修复 [2][5] 核心观点与论据:光伏业务战略与措施 * 公司积极响应光伏行业反内卷工作,通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和市场开拓提高竞争力 [2][5] * 优化运营策略,坚持工艺与技术创新,完善产品布局,构建多场景应用体系,提高高标准、高功率产品占比 [2][7] * 加速全球化营销能力建设,重点拓展海外市场,建立海内外双循环供应链体系 [7][9] * 在电池组件方面,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制造,执行适度一体化加全球化战略,关注行业整合机会 [4][9] * 目标恢复以BC(Back Contact)技术为主的输美供应链 [4][13] 核心观点与论据:半导体业务发展计划 * 半导体业务呈现健康有序发展态势,12英寸产品占比大幅提升 [2][6] * 公司推动精益制造和管理以改善盈利能力,并重点提升存储逻辑等产品的市场份额,实现战略客户突破 [2][6] * 预计2025年整个半导体业务将实现较好增长,并预计2026年半导体业务将实现较好增长 [2][6] 核心观点与论据:行业格局与政策影响 * 公司积极配合制定单晶能耗强制标准,预计2026年初推出,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格局优化 [2][8] * 公司也在探讨硅料整合工作,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资本整合 [2][8] * 预计2026年光伏行业前景向好,得益于行业自律、新技术、高功率、大尺寸产品的推进 [4][9] * 2025年稳态开工率约40%,预计2026年随着落后产能出清将恢复到60%-65% [18] 核心观点与论据:具体产能与市场规划 * 菲律宾工厂规划约3GW,以电池为主配套部分组件,2025年启动第一个电池厂,计划2026年一季度开始生产,二季度满产,目标市场主要是美国及欧洲高溢价市场 [10][11] * 公司计划在2026年推出新的BC组件产品 [13] * 预计到2025年底,公司将拥有三个组件基地,总产能约40GW,组件业务计划翻倍增长规模至14-16GW [13][20] * 目标在2026年达到20%左右的硅片市占率 [17] 核心观点与论据:成本控制与未来预期 * 公司通过降本控费和组织变革应对市场波动,前几个季度非硅成本下降了40% [3][16] * 硅材料成本占比约为55%-60%,降本核心是管控硅料成本,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本 [18] * 预计四季度需求可能低于三季度,但通过维持价格、质量及极致降本措施有望改善盈利 [19] * 电池业务预计在2026年二三季度成为盈利点 [20] * 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主要集中在海外产能建设(菲律宾、墨西哥、中东项目)及国内BC研发线 [14] 其他重要内容 * 2025年三季报资产减值主要集中在存货方面 [12] * 公司库存管理基于未来3-6个月滚动需求计划、生产安排及硅料市场行情,第三季度库存较第二季度有所增加 [15] * 在亏损状况下,组件需要做到每瓦至少七毛钱以上才能进入正常状态 [10]
赛伍技术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20.39亿行业排11,净利润-1.2亿行业排16
新浪财经· 2025-10-30 20:25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4日,于2020年4月3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高分子功能材料供应商,专注于胶黏剂相关材料的研发与生产 [1] - 主营业务为以胶黏剂为核心的薄膜形态高分子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光伏设备-光伏辅材,涉及光伏胶膜等多个概念板块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0.39亿元,在行业19家公司中排名第11位,低于行业平均数43.92亿元和中位数22.6亿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中,光伏材料收入9.69亿元,占比71.63%,半导体、电气、交通运输工具材料收入2.89亿元,占比21.34%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1.2亿元,在行业19家公司中排名第16位,远低于行业平均数5196.4万元和中位数2002.25万元 [2] 财务指标分析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38.93%,低于行业平均的49.56%,表明公司偿债能力相对较好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0.72%,去年同期为6.70%,低于行业平均的6.43%,盈利能力有待提升 [3] 管理层与股权结构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吴小平、吴平平,董事长吴小平2024年薪酬为125万元,较2023年的135.2万元减少10.2万元 [4] - 总经理吴勉2024年薪酬为53.6万元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5.16万,较上期减少2.72%,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8476.04股,较上期增加2.79% [5] 机构观点与业务展望 - 中金公司指出公司1H25业绩低于预期,光伏业务盈利承压,但胶膜销售在行业压力下仍实现增长,有望提升市占率 [5] - 越南5GW胶膜产能已于1H25满产,海外收入占比达25.15% [5] - 中金看好公司锂电、半导体、消费电子材料业务发力,下调25年盈利预测84%至0.54亿元,首次引入26年盈利预测1.37亿元 [5] - 东兴证券指出公司将优化光伏材料产品结构,新兴业务板块整体收入占比提升,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86亿元、87.61亿元、126.88亿元 [5]
【风口研报】光伏+半导体领域均需要应用这种材料,这家公司是国内唯一通过该领域半导体认证的企业,产品价格弹性大
财联社· 2025-10-30 19:36
前言 财联社倾力打造王牌栏目《风口研报》,替您"扒一扒"市场含金量超高的研报、调研信息。以机构视 角,追踪研报和调研纪要细节里的"超预期"、"拐点"、"事件催化"和"价值洼地"。 ①光伏+半导体领域均需要应用这种材料,这家公司是国内唯一通过该领域半导体认证的企业,行业地位 稳固,产品价格弹性大;②锂电回暖+下游补库+半固态量产+机器人,这家北交所电池企业盈利能力逐步 回升,产能扩张项目持续推进。 ...
东北证券:首次覆盖协鑫科技(03800)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1.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0-30 17:47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第三季度光伏材料业务未经审核利润约为9.6亿元人民币,实现扭亏为盈 [1] - 第三季度利润中包含出售一家联营公司税后出售收益约为6.4亿元 [1] - 公司第三季度光伏材料业务未经审核经调整EBITDA约为14.1亿元,同样实现扭亏为盈 [1] 分析师评级与目标 - 东北证券首次覆盖协鑫科技,给予“买入”评级 [1] - 东北证券给予公司目标价为1.5港元 [1] - 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基本符合市场此前预期 [1] 行业与公司前景 - 在反内卷背景下,公司有望加速迎来业绩拐点 [1]
国泰海通晨报-20251024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0-24 14:21
OSL集团(0863)投资要点 - 公司是亚洲唯一上市的持牌虚拟资产交易所,拥有稀缺牌照壁垒,2024年成为中国香港首批获证监会牌照的虚拟资产运营商(VATP)[3] - 2024年公司实现自2018年战略转型以来首次盈利,较2023年显著扭亏为盈,体现优秀运营能力[2]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0.66亿港元、-0.12亿港元和0.20亿港元,给予2027年目标价25.33港元,首次覆盖"增持"评级[2] - 公司抓住监管放宽机遇,首批提供RWA、加密货币ETF等新品类交易服务,并通过收购日本、欧洲子公司加速全球扩展[3] - 2024年12月宣布投资最高3000万美元发展PayFi支付生态系统,涵盖出入金通道、跨境支付等,成为未来重点领域[4] 承德露露(000848)业绩表现 - 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9.56亿元(YOY-9.42%),毛利率提升4.10pct至45.62%,归母净利润3.84亿元(YOY-8.47%)[5] - 单25Q3营收同比增长8.91%,较上半年明显复苏,毛利率提升4.05pct,但销售费率同比提升4.83pct[6] - 公司推出露露植本系列新品,中式养生水2024年市场规模达30亿元(同比增速566%),预计2028年突破100亿元[7] - 维持"增持"评级,下修2025-2027年EPS预测至0.57元、0.63元和0.71元,目标价10.26元[5] 协鑫科技(3800)业务扭亏 - 25Q3光伏材料业务利润约9.6亿元(含出售联营公司税后收益6.4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未经审核经调整EBITDA约14.1亿元[8]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1亿元、13.17亿元和20.55亿元,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1.59元[8] - 反内卷驱动下头部公司有望率先穿越周期[1] 泡泡玛特(9992)高增长 - 25Q3整体收益同比增长245%-250%,其中中国收益增185%-190%,海外收益增365%-370%[28] - 美洲市场同比增长1265%-1270%,欧洲及其他地区增735%-740%,线上渠道增长300%-305%[28] - 新IP"星星人"二级市场溢价达130%,仅次于LABUBU的290%,有望成为新增长引擎[28] 优步(UBER)平台生态 - FY2024营收439.8亿美元(同比+18%),经调整EBITDA 64.8亿美元(同比+60%)[30] - 预测FY2025-FY2027营收518.27亿、599.31亿和683.25亿美元,经调整EBITDA 86.99亿、112.03亿和135.87亿美元[29] - 会员体系Uber One贡献约40%平台消费额,平均消费额为非会员3.4倍,广告业务成为高毛利增长引擎[30] 同花顺(300033)业绩超预期 - 25Q3营收32.61亿元(同比+39.67%),净利润12.06亿元(同比+85.3%),合同负债25.19亿元(同比+113.4%)[40] - Q3单季度日均股基成交额25182亿元,同比提升112%,新开户数755.34万,同比增长89.83%[40] - 维持"增持"评级,给予2025年80xPE,目标价462.4元[39] 中国移动(600941)稳健增长 - 25年前三季度营收7947亿元(同比+0.4%),归母净利润1154亿元(同比+4.0%),毛利率31.1%(同比+0.3pct)[53] - Q3单季度营收2509亿元(同比+2.5%),AI直接收入保持高速增长,DICT业务收入良好增长[53] - 移动ARPU为48.0元(同比-3%),家庭客户综合ARPU 44.4元,政企市场持续推进AI+DICT业务[53] 策略与行业观察 - 电子产业链景气延续,DRAM存储器现货均价环比上涨5.6%,海外AIDC资本开支旺盛[12] - 地产销售偏弱,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25.0%,乘用车零售价同环比分别上涨6.8%和3.6%[13] - 上海教育政策释放利好,推动高中教育资源扩容与数智技术赋能,催生校外培训需求[15][17] - 房地产行业蓝筹核心聚焦,25年前三季度土地成交金额15746亿元(同比+6.7%),楼面均价3292元/平方米(同比+17.9%)[19]
协鑫科技(03800.HK)第三季度光伏材料业务利润约9.6亿元 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格隆汇· 2025-10-16 20:52
核心观点 - 协鑫科技光伏材料业务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显著业绩改善,从去年同期亏损转为盈利 [1] 光伏材料业务分部利润 - 2025年第三季度光伏材料业务分部未经审核利润约为人民币9.6亿元,其中包括出售一家联营公司的税后出售收益约为人民币6.4亿元 [1] - 与去年同期该分部未经审核亏损约人民币18.1亿元相比,本报告期内实现扭亏为盈 [1] 光伏材料业务分部经调整EBITDA - 2025年第三季度光伏材料业务分部未经审核经调整EBITDA约为人民币14.1亿元 [1] - 与去年同期该分部未经审核经调整LBITDA约为人民币5.71亿元相比,本报告期内实现扭亏为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