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材料

搜索文档
赛伍技术:2024年年报及25年一季报业绩点评:光伏材料盈利下滑,持续推进产品结构优化-20250506
东兴证券· 2025-05-06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鉴于光伏行业产能尚未完成出清,公司今年盈利仍然承压,下调评级至“推荐”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赛伍技术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均下滑,主要因胶膜、背板盈利能力下滑,产品价格下降、出货量减少,行业同质化竞争致毛利率下降及计提资产减值等;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转正、归母净利环比减亏;公司将优化光伏材料板块产品结构,提升新兴业务板块占比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要点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04亿,同比下滑27.89%,归母净利-2.85亿元,同比下滑375.0%;2025年Q1实现营业收入6.43亿元,同比下滑27.35%,归母净利-0.33亿元,同比下滑216.13% [1] - 2024年营收下滑因背板、胶膜单价分别下降24.92%、32.86%,TOPCon组件双玻化冲击背板市场需求,背板出货量减少35.37%;归母净利首亏,一是光伏背板、胶膜等产品因行业同质化竞争毛利率下降,三季度开始亏损,二是原材料及主营产品价格下滑,计提资产减值8771万元,应收账款等信用减值1.12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随着行业抢装,毛利率从负转正修复至2.67%,归母净利环比减亏82.5% [1] 业务发展 - 光伏材料板块将依托研发优势及市场挖掘能力,通过光转膜、BC组件用光伏辅材、TPO胶膜、MoPro®等差异化产品提升竞争力 [2] - 2024年新兴业务板块整体收入占比达21.57%,同比增加8.53个百分点,光伏运维材料、锂电和新能源汽车材料、半导体材料板块收入增速分别为6.99%、21.77%、68.53%;未来将加大新兴业务板块研发和渠道投入,完善产品矩阵,提高下游客户群覆盖度,提升新兴业务占比 [2]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86/87.61/126.88亿元,EPS分别为-0.16/0.20/0.29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值分别为-56.68、45.19和31.20倍 [3] 财务指标预测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165.60|3004.01|3182.86|3529.24|3942.76| |增长率(%)|1.22%|-27.89%|5.95%|10.88%|11.7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3.61|-284.93|-69.86|87.61|126.88| |增长率(%)|-39.50%|-375.00%|75.48%|225.40%|44.83%| |净资产收益率(%)|3.46%|-10.65%|-2.68%|3.28%|4.57%| |每股收益(元)|0.24|-0.65|-0.16|0.20|0.29| |PE|38.21|-13.90|-56.68|45.19|31.20| [4] 公司简介 - 赛伍技术成立于2008年,主营业务是以粘合剂为核心的薄膜形态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智能手机、声学产品、高铁车辆和智能空调等领域 [6] 未来重大事项提示 - 2025 - 05 - 20年度股东大会召开 [6] 交易数据 |52周股价区间(元)|14.33 - 9.02| |----|----| |总市值(亿元)|40.56| |流通市值(亿元)|40.56| |总股本/流通A股(万股)|43749/43749| |流通B股/H股(万股)|-/-| |52周日均换手率|5.28| [6] 相关报告汇总 |报告类型|标题|日期| |----|----|----| |行业普通报告|基础化工行业:中美互加关税对化工品影响几何?|2025 - 04 - 07| |行业深度报告|化工行业2025年投资展望:行业供需格局预期改善,景气度有望底部回暖|2024 - 12 - 25| |行业深度报告|化工行业2024年半年度展望:行业供需格局预期改善|2024 - 07 - 29| |行业深度报告|化工行业2024年投资展望:行业景气预期改善,聚焦三类投资机会|2023 - 11 - 30| [13]
并购六条之下,并购交易的实务关键与案例解析
梧桐树下V· 2025-05-04 13:38
并购市场新动向 - 大部分上市公司买方运作规范,31家跨界收购的上市公司无ST或*ST [1] - 11家属于实控人注入资产,谈判效率高且整合难度低 [2] - 绝大部分标的公司处于盈利状态,仅海天股份拟收购的贺利氏光伏银浆事业部亏损0.91亿元,其他标的净利润均为正数 [3] - 8家标的曾终止IPO或处于辅导阶段,7家为IPO终止或辅导企业,如粤宏远A收购的博创智能于2024年6月科创板IPO终止 [4] - 上市公司普遍属于传统行业且业绩承压,12家净利润为负数,如广西广电亏损6.98亿元、南京化纤亏损1.85亿元 [5] - 标的公司大部分属于科技类行业,集中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领域 [6] 典型案例分析 - 松发股份以80亿元收购恒力重工100%,3年承诺利润48亿元 [8] - 日播时尚以20亿元估值收购茵地乐71%,3年承诺利润6.74亿元 [8] - 至正股份以35.26亿元收购AAMI,较净资产增值率18.18% [8] - 5家跨界并购已终止,4家未披露预案即终止,如慈星股份收购武汉敏声、华斯股份收购京信科技 [8] 课程内容概览 - 分析2024年并购重组政策亮点及十年下滑趋势,探讨IPO收紧与退市加速对并购的影响 [12] - 解读并购六条对跨界并购的要求,包括监管体系、重组标准及"十一条"基本要求 [12] - 拆解31家跨界并购案例,涵盖标志性收购、大股东注入、MBO转型等类型 [16] - 课程聚焦实务难点,如方案设计、流程运作及风险把控,由头部券商保荐代表人主讲 [14][16]
TCL科技(000100):开门启新,多点开花
长江证券· 2025-05-02 15: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公司大尺寸LCD量价齐升、OLED扭亏为盈、LG广州线交割并表、11代线主体少数股东股权回购,助力基本面爆发;长期来看,公司资本开支下降、利润表修复,股息率提升趋势明确,分红提升潜力大;阶段性光伏业务有所拖累,股价已充分反映,中长期估值上升空间大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8.23亿元,同比下降5.47%,归母净利润15.64亿元;2025年Q1实现营业收入400.76亿元,同比增长0.42%,归母净利润10.13亿元,同比增长321.96% [2][6] - 光伏方面,TCL中环2024年归母净利润-98.18亿元,2025年Q1归母净利润-19.06亿元,环比改善49% [2][6] 事件评论 - 光伏业务走出低谷,符合此前减亏判断;2024年TCL中环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29.4亿元,2025年一季度影响-5.7亿元,基本面显著回暖;一季度末硅片产能达200GW,光伏材料业务产品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环比大幅改善 [12] - 大尺寸LCD方面,一季度家电以旧换新国补政策延续,TV大尺寸化在国内市场加速需求增长,行业淡季不淡稼动率保持较高水平;预计Q2在库存消化和北美地区关税影响下,行业稼动率有所回落,但产品价格将保持稳定,供应商以销定产逻辑不变 [12] -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LG广州线资产的100%控股,市场份额跃进,产品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加强;T9产线按计划推进产能爬坡和品牌客户导入,成为中小尺寸新增长点;2024年公司在电视面板、显示器面板等多个领域取得好成绩 [12]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64963|201570|225171|23901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564|5930|9177|11981| |EPS(元)|0.08|0.32|0.49|0.64| |市盈率|59.74|13.14|8.49|6.50| [18]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23:16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聚焦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三大核心业务,2024年整体经营稳健,2025年一季度业绩增长显著,未来将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4][12][24] 主要财务数据 2024年 - 实现营业收入1648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6亿元,经营性现金流295亿元,同比增长16.6% [12][24] - 研发投入88.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4% [14][26] 2025年一季度 - 实现营业收入401亿元,同比增长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322%,经营现金流121亿元,同比增长83% [4]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半导体显示业务 2024年 - 全球LCD电视零售需求平稳,大尺寸化进程加速,面板需求面积增长,行业供需均衡,价格企稳 [30] - 实现营业收入1043亿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62.3亿元,同比改善62.4亿元;经营现金流274亿元,同比增长36% [30] - 大尺寸领域电视面板出货全球第二,55吋及以上、65吋及以上产品面积占比提升,55吋、65吋、75吋份额全球第一 [31] - 中尺寸领域显示器出货全球第二,电竞显示器、LTPS笔电和平板全球第一,LTPS车载出货面积全球第三 [32] - 小尺寸领域LTPS手机面板出货全球第二,柔性OLED手机面板市占率全球第四,折叠屏出货份额全球第三 [33] 2025年一季度 - 全球电视零售市场平稳,国补政策推动大尺寸化,面板需求面积增长,价格上涨 [4] - 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329%,环比增长30%;经营净现金流125亿元 [5] - 大尺寸领域电视面板出货量全球前二,65吋和75吋产品市占率全球第一,65吋及以上产品出货面积占比达58% [5] - 中尺寸领域显示器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二,电竞显示器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5] - 小尺寸领域柔性OLED手机面板市场份额全球第四,LTPO高端产品占比提升 [5] 新能源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业务 2024年 - 全球光伏终端装机增长,但产业链产能释放,价格下降,全行业亏损 [36] - TCL中环实现营业收入284亿元,同比减少52%,归属股东净利润 -98.2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8.39亿元 [36] - 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业务营收增长30%,市场份额提高 [14] 2025年一季度 - 全球光伏终端装机需求稳健增长,行业供需比改善,价格回升 [8] - TCL中环实现营业收入61亿元,归属其股东净利润 -19.06亿元,环比改善49%,影响TCL科技归母净利润 -5.7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9亿元 [8] - 光伏材料业务硅片产能达200GW,大尺寸产品出货占比提升,外销市占率55%以上 [8] 股东信息 - 披露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等 [10] 其他重要事项 - 2025年二季度完成对乐金显示(中国)和乐金显示(广州)股权收购并表,提升行业集中度 [6] - 2024年公司有多期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部分债券有回售、转售等情况 [22] 董事会报告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 2024年外部环境复杂,公司聚焦三大核心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48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6亿元,经营现金流净额295亿元 [24] - 显示行业供需改善,光伏行业产能释放价格下跌,TCL中环经营业绩下降后环比改善 [25] -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聚焦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融合创新 [26] - 优化产能与产品结构布局,深化全球化经营体系 [27]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半导体显示业务 - 2024年全球LCD电视零售需求平稳,大尺寸化加速,中小尺寸高端显示需求扩容 [30] - TCL华星发挥优势,经营业绩大幅改善,各尺寸领域市场份额提升 [30][31][32][33] - 围绕前沿技术加大研发投入,融合AI技术提升竞争力 [33][34] - 完成对乐金显示相关股权收购,将实现显示技术矩阵升级 [34] 新能源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业务 - 2024年全球光伏终端装机增长,但行业亏损,四季度价格企稳 [36] - TCL中环经营业绩下降,2025年一季度环比改善,有信心实现业绩增长 [36] - 推进企业变革,增强竞争力,推进全球化战略 [37][38] 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概述 - 财务公司拟2025年为TCL实业部分下属子公司提供金融服务,预计存款、授信余额不超25亿元,利息收入不超1亿元,支出不超0.5亿元,其他服务收入不超2000万元 [40][41] - 构成关联交易,已通过董事会审议,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42] 关联方介绍 - TCL实业发展稳定,2024年1 - 6月主营业务收入727.66亿元,净利润8.65亿元,6月末资产总额1331.27亿元 [43] - 因李东生任职原因构成关联关系,履约能力良好 [44][45] 关联交易主要内容及协议条款 - 续签《金融服务协议》,明确交易内容、金额、定价原则、生效及期限 [47][48][49] 关联交易影响及风险防范 - 有利于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增加收入,条件公平合理 [50] - 采取合规经营、合理定价、监控业务等风险防范措施 [51]
TCL中环(002129) - TCL中环2024年度和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9 19:50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84.19亿元,同比减少51.95%;净利润 - 108.06亿元,同比减少377.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98.18亿元,同比减少387.42%;含银行汇票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39.5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效果环比大幅优化,公司管理层有信心在本年度实现业绩改善 [2] 行业展望与应对策略 - 长期看光伏是增量市场,去产能化是必然,公司推动行业自律并做好自身业务 [3] - 抢装后需求和价格将回到稳定水平,公司会根据需求调整开工情况 [3] -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光伏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采取多项管理举措提升竞争力 [2] 业务布局与产能规划 - 电池组件业务做重大策略调整,组件产品多元化升级,发力BC产品,电池端以“生态合作”为主 [3] - 2025年一季度筹建2GW BC组件产线 [4] - 2024年与沙特相关方合作建立海外最大规模晶体晶片工厂 [5] - 2025年一季度末光伏材料产能达200GW,210系列产品外销市占率55%以上;组件产能24GW,出货1.9GW,同比提升19% [12] 成本控制 - 硅片成本方面,晶片端推进细线化,晶体端转化研发成果,近半年降本效果明显 [6] - 公司比二、三梯队成本领先3 - 5%,比第一梯队有2 - 3%的非硅成本领先优势 [6] 资本开支与现金流规划 - 2025 - 2026年,国内新能源产业项目收尾,半导体产业正常支出,关注海外项目进展 [7] - 2024年含汇票经营性净现金流39.5亿,现金部分28.4亿;2025年Q1经营性净现金流4.9亿元 [9] - 2025年公司经营目标是保持经营性现金流为正,资金处于相对充裕水平 [9] 行业发展前景 - 2025年一季度全球需求稳健增长,国内有抢装潮,全国新增装机59.71GW,同比增长30.5% [10] - 行业将从粗放式规模竞争转向经营质量等方面的竞争 [10] 可持续发展成果 - 2024年在CDP全球环境信息披露水安全领域获A - 评分,气候变化领域获B评分 [13] - 2024年末9家附属企业获“无废工厂”认证,10家企业获“绿色工厂”,4家获“国家级绿色工厂” [13] - 2024年范围一、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2023年下降超30%,新能源光伏产品用电强度、新鲜水取水强度分别下降15%和19% [13][14] - 2024年可再生电力消耗量占用电总量达38% [14]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4年研发总投入11.0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3.9%,研发人员1400人 [14] - 公司聚焦可持续技术创新,构建全新BC合作生态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