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为ADS
icon
搜索文档
观车 · 论势 || 是什么让小鹏华为从竞争走向竞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9 09:13
行业合作模式转变 - 小鹏汽车与华为从竞争走向竞合,推出联合研发的"追光全景"ARHUD技术,体现车企从"全栈自研"向"核心技术自研+关键领域合作"的战略转变 [1] - 智能驾驶技术复杂度提升(如视觉感知路线对算法要求高、多传感器路线对芯片算力要求严苛)使车企全栈自研难度加大 [2] - 华为等头部供应商技术优势凸显,车企通过合作能以较小代价快速获取前沿技术,比巨额自研投入更高效 [3] 技术路线竞争与整合 - 2023年小鹏曾质疑华为AEB技术"99%造假",引发双方关于"安全优先级"与"用户体验"的技术路线之争,本质是智能驾驶话语权争夺 [2] - 华为坚持"硬件+算法"全栈能力路径,小鹏则主推"端到端自研"差异化路线,反映整车厂与供应商的竞争关系 [2] - 华为通过赛力斯、上汽"尚界"等合作案例证明技术实力,为与小鹏合作奠定基础 [4] 供应商市场策略 - 华为作为增量供应商需依赖车企实现技术落地,其合作对象选择标准为"具备实力且市场表现向好"的车企 [4] - 供应商通过产品实力自证(如华为ARHUD硬件与小鹏软件联动)是吸引车企合作的核心竞争力 [4]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汽车行业竞争重点从单一技术比拼转向生态竞争与资源整合能力 [4] - "核心技术自研+关键领域合作"成为车企突破技术壁垒和高研发成本困境的新模式 [5] -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构建生态共建体系,企业需通过资源整合适应快速迭代的市场节奏 [5]
华为发布L3商用方案后,嬴彻、智加们的日子还好不好过?
雷峰网· 2025-05-29 16:14
行业竞争格局 - 华为推出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获得11家车企支持,对干线物流自动驾驶公司形成竞争压力[10] - 理想汽车成立无人卡车项目组,由智驾感知负责人常黎领导[12] - 行业原已存在图森未来、小马智行、嬴彻科技、千挂科技等公司,但部分企业遭遇困境(图森转型游戏、千挂破产清算)[5] 智加科技发展现状 - 2024年处于净亏损状态,但控股方满帮集团持续追加投资[2] - 2024年底完成行业首个仓到仓全无人驾驶运营测试,路线覆盖复杂城区与多车道高速[2] - 2018年获全国首张营运货车自动驾驶路测牌照,2023年在苏台高速完成全球首次示范运营[2] - 中美团队分拆运营:美国团队30-40人,主要与亚马逊合作销售自动驾驶系统;中国团队由容力领导[4] 技术商业化难点 - 编队运输模式面临货物供应稳定性挑战,空载率影响成本效益[5] - L4级自动驾驶技术难度高且改造成本大,运输调度体系与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尚未解决[5] - 嬴彻科技的L2+方案仅实现从4人减至3人,仍需补贴且未减少工作时间[6] 企业资本动态 - 智加科技2021年上市计划因滴滴事件暂停,2023年传出重启美股上市消息[2][5] - 嬴彻科技2025年考虑上市,2024年销售约2000台车辆,采用以租代售模式[6] - 九识智能2023年收入约1亿元,软件收费7000元/季度,正按15亿美元估值筹备港股IPO[7] 细分场景差异 - 矿山和末端物流是无人驾驶重卡发展较好的场景,九识智能的无人小车被定义为特种设备降低落地难度[6][7] - 货运平台布局自动驾驶具有防御性战略考量,满帮增持智加是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无人化货运需求[9] 市场潜在变量 - 特斯拉FSD和华为ADS若进化至L4级别,将对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10]
汽车早报|小米SU7 Ultra最新锁单数超2.3万台 4月特斯拉在欧洲新车注册量大幅下滑
新浪财经· 2025-05-28 08:39
汽车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1-4月汽车生产1012万台 同比增11% [1] - 同期汽车行业收入32552亿元 同比增7% 成本28636亿元 增8% [1] - 行业利润1326亿元 同比下降5.1% 利润率4.1% 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6%的平均水平 [1] 新能源与智能驾驶进展 - 小米SU7 Ultra锁单数超2.3万台 公司全力保障35万辆年度交付目标 [2] - 鸿蒙智行搭载华为ADS车型累计避免碰撞181万次 [3] - 小马智行与迪拜RTA达成合作 2025年启动Robotaxi测试 2026年推进全无人商业化运营 [8] 车企技术专利动态 - 广汽集团公布智能座舱AI计算装置专利 采用存算一体架构扩展主机AI算力 [4] - 吉利申请"千里浩瀚智驾"商标 该系统为覆盖全系车型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5] - 奇瑞汽车公布自动跟随机器人专利 结合人脸/背影/声音识别实现智能接送 [6] 企业资本与市场动向 - 蔚来动力科技注册资本由20亿增至20.4亿元 [7] - 特斯拉4月欧洲新车注册量5475辆 同比降52.6% 前4月累计下滑46% [8] - 瑞典Meko成立新部门生产独家品牌汽车零配件 [8]
鸿蒙智行:搭载华为ADS车型累计防碰撞超181万次
快讯· 2025-05-27 15:07
鸿蒙智行技术表现 - 鸿蒙智行全系搭载华为ADS的车型累计避免可能碰撞超181万次 [1] - 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5月18日 [1]
都看好自动驾驶,为什么相关企业接连倒闭?
36氪· 2025-04-30 09:45
文章核心观点 - 纵目科技进入司法重整程序,其困境反映自动驾驶行业在技术、资本、商业模式方面的问题,行业需平衡技术创新与盈利造血才能发展 [1][3][17] 纵目科技情况 -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受理其破产审查申请,进入司法重整程序 [1] - 春节期间被曝出欠薪、社保断缴、高管离职,创始人兼CEO唐锐曾澄清未失联并寻求海外融资 [1] - 成立于2013年,法定代表人为唐锐,注册资本约9632万人民币,经营范围涉及汽车电子软硬件相关业务 [1][2] - 2015 - 2022年完成A轮至E轮融资,投资方有联想、小米集团等,当时估值超90亿元 [2] - 2021 - 2023年间净亏损分别为4.34亿元、5.88亿元和5.64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3.82亿元、4.77亿元和5.16亿元,公司毛利率常年低于15%,研发投入占比超50% [6] - 2022年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接近70%,同期营收仅增长12% [6] - 三次冲刺上市失败,2017年新三板挂牌数月后摘牌,2022年冲击科创板上市次年撤回申请,2024年港股申请未通过审核 [6] - 执着于L4级泊车和充电机器人,错失L2+/L3级别高速NOA市场窗口,转型业务加剧现金流压力 [8][10] 自动驾驶行业困境原因 资本退潮,市场回归理性 - 过去10年全球自动驾驶融资额年均增长,纵目科技十年吸金22亿元,图森未来市值一度突破120亿美元 [3] - 技术落地缓慢与盈利无期使资本热情冷却,行业普遍“高投入、低产出”,Cruise三年亏损超50亿美元,Waymo年亏损数十亿 [4][6] - IPO折戟与融资断流导致企业入不敷出,纵目科技三次上市失败,图森未来市值蒸发99%后退市转型游戏 [6][8] - 技术瓶颈下,L4级自动驾驶落地难度远超预期,车企倾向可快速量产的L2+方案,纵目科技转型业务未能带来新增量 [8][10] 穿越寒冬不易 - 行业面临资本回归理性与融资寒冬、技术路线快速迭代压迫和主机厂争夺“灵魂”挤压效应等困境 [11] - 车企自研导致纵目科技等Tier1供应商订单锐减,技术溢价消失,中小供应商生存空间被挤压 [11][13] - 部分企业自动驾驶技术场景单一化,纵目科技押注自动泊车,Mobileye依赖EyeQ芯片后增长乏力 [13] 行业发展案例与趋势 发展案例 - 德赛西威与车企深度合作提供定制化方案,地平线通过芯片+工具链生态逆袭,华为、大疆等深耕技术构建壁垒,小鹏架构精简与供应链重塑提升效率 [13][15] - 易控智驾、踏歌智行聚焦矿山、港口细分场景,毫末智行推出低价物流配送车,华为构建“芯片 - 算法 - 云”生态突围 [15] 行业趋势 - 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美元,L3级渗透率或达70%,但行业需突破技术、重构商业模式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