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梅菜扣肉
icon
搜索文档
双汇发展(000895):2025年三季报点评:Q3归母净利同比增长,受益猪肉成本下降
国信证券· 2025-10-28 23:2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双汇发展的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2][7][24]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主要受益于猪肉成本下降 [2] - 公司正在进行销售机构专业化改革,通过组建专业团队提升市场运作水平,改革效果正逐步显现 [2] - 公司计划在下半年加大市场支持力度,积极参与竞争并推广高性价比产品,预计肉制品吨利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2][10] - 预制菜等新业务稳步推进,凭借原料、加工和渠道优势,有望为公司打开新的业绩增量空间 [4] 财务业绩总结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3%至446.5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5%至39.59亿元,肉类产品总外销量同比增长5.92%至248.85万吨 [2][10]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同比小幅下降1.77%至161.5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45%至16.36亿元,肉类产品外销量同比增长9.97%至92.32万吨 [2][10]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18.18%,同比微降0.05个百分点,净利率为8.99%,同比提升0.22个百分点 [3][21]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为3.51%,同比增加0.24个百分点,管理加研发费用率为2.42%,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0.15%,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3][21]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59.95亿元,同比下降13.3%,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47% [23] 业务发展举措 - 公司从2025年上半年开始推出富乐品牌等高性价比产品,上半年此类产品销量约1万吨,通过新品牌、新客户、新渠道模式运作,为公司带来新增量 [3] - 公司加快预制菜板块布局,已成立专业团队并推出多款产品,包括生鲜调理产品、预制半成品菜、预制成品菜等,市场反馈良好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报告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05亿元、56.06亿元和58.78亿元 [4][24] - 对应目前股价的市盈率(PE)预计分别为16.4倍、15.5倍和14.8倍 [4][24] - 预计每股收益(EPS)2025-2027年分别为1.53元、1.62元和1.70元 [5] - 预计净资产收益率(ROE)将从2025年的26.1%持续提升至2027年的31.0% [5]
预制菜市场的的危与机-未来趋势
搜狐财经· 2025-10-20 16:59
行业核心挑战与跨越路径 - 产业需跨越的核心是解决信任危机和技术瓶颈 [1] - 解决路径包括加速制订国家级行业标准、严格规范公示食品添加剂 [1] - 另一路径是投入研发资源进行烹饪科学研究,如模拟中式炒菜的锅气和复杂风味 [1] 行业格局与未来预测 - 当前预制菜企业数量超过6.8万间 [3] - 预计未来五年后存活企业数量将锐减至5000间以内,其中具备市场影响力的企业不超过1500间 [3][3] 核心品类销量格局 - 酸菜鱼连续四年稳居销量榜首,叮叮懒人菜以50%的市场份额蝉联第一,春节期间某电商平台单品销量超7万份 [5] - 佛跳墙为高端市场增长引擎,头部品牌海文铭年销量近500万份,其京东礼盒春节期间销售额暴涨216% [5][6] - 肉类预制菜细分赛道多点开花,如安井梅菜扣肉月销量超5000件,如意三宝扇子骨2024年增速达80% [7] - 健康化品类增速领跑,低脂鸡胸肉套餐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217%,空气炸锅专用产品销量占比达27% [8]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消费需求升级:22-31岁年轻群体贡献43%销量,62%消费者关注添加剂,低脂低糖产品增速达35% [10] - 供应链与技术突破:全国冷库容量超2亿立方米,冷链运输率提升至45%,标准化生产可使成本降低20% [11] - 政策与资本助力:2025年实施新国标加速中小品牌出清,2024年行业融资超百亿元 [12] 区域市场差异化特征 - 东部沿海市场高端化与多元化并存,线上销售占比超50% [13][14] - 中西部地区由性价比与地域特色驱动,县域市场2025年订单量同比增长230% [15][16] - 北方市场以大分量和重口味主导,冬季火锅季需求激增,相关组合销量占比超70% [17][18] 渠道竞争格局 - 电商平台策略分化:拼多多主打性价比,京东高端化趋势显著,春节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250% [19][19] - 线下渠道注重场景化体验:商超通过试吃提升转化率,盒马帝王蟹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118% [22][22] - B端市场由连锁餐饮主导,预制菜渗透率达80%,通过中央厨房可实现人力成本降低50% [23][23] 未来增长机遇 - 健康化与功能化产品为竞争焦点,预计2030年健康预制菜市场规模突破2500亿元 [26] - 地域特色小吃加速标准化,广东预制菜2025年出口额预计突破400亿元,RCEP国家为主要市场 [26] - 场景细分与技术革新,如开发露营便携套装、AR烹饪教程和区块链溯源技术 [26] 未来发展挑战 - 同质化竞争导致价格战和利润率下滑,部分企业通过联名款寻求差异化 [27] - 消费者信任度待提升,32%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营养价值低于现做菜 [27] - 供应链成本高企,冷链物流成本占营收12%-15%,中西部冷链覆盖率不足40%导致损耗率较高 [28]
双汇发展:目前公司推出了小酥肉、蒜香排骨、炸猪排、梅菜扣肉等产品
证券日报网· 2025-09-19 17:45
公司产品动态 - 公司近期推出小酥肉、蒜香排骨、炸猪排、梅菜扣肉等新产品 [1] - 相关新产品当前占公司营收比例较小 [1]
预制菜渗透80%连锁餐饮成"隐形主角" 行业现存争议与困惑有哪些?
消费日报网· 2025-09-17 20:50
行业现状与市场热度 - 预制菜已成为全民关注的公共议题,从餐桌的“隐形存在”进入公众视野中心 [1] - 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6173亿元,同比增长27.3% [1] - 国内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2.8万家,2024年全年注册量达1.17万家,同比增长120.43%,为近十年峰值 [2] - 截至今年8月份,已注册预制菜相关企业9291家,同比增长23.32% [2] - 预制菜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华东地区,占比达40.15% [2] 餐饮行业应用与影响 - 预制菜应用场景广泛,已深度渗透餐饮产业链 [1] - 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超过80% [2] - 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后整体成本占比下降8% [2] - 预制菜下游最大需求来自餐饮企业,小吃快餐店等是主要应用场景 [2] - 多方调研显示,超过70%的外卖商家使用预制菜品,“料理包”外卖普遍存在 [2] - 有连锁餐饮中央厨房负责人表示,80%菜品为预制半成品,否则难以应对午市订单需求 [1] 消费者态度与市场反应 - 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持接纳和欢迎态度,认为其省时、味多、比外卖便捷,是节假日家庭聚餐的不错选择 [2] - 近期预制菜风波后,部分消费者在点外卖时产生犹豫,认为花现炒的钱吃工厂菜感觉亏了 [1]
老乡鸡“公然”晒预制菜,会是所有餐厅的未来吗?
36氪· 2025-09-17 13:06
老乡鸡的预制菜透明化策略 - 公司主动公开菜品制作流程和原料溯源信息 包括119个正餐菜品中70.6%为餐厅现做 27.7%为半预制 仅1.7%为复热预制 [6] - 公司公布全部202个供应商明细和484个三卡追溯档案 详细说明180多道菜的调料使用和制作方法 [6] - 公司开通中央厨房和餐厅后厨的实时监控直播间 实现操作过程全公开 [8] 预制菜透明化的行业趋势 - 国家层面正在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 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6] - 政策要求餐饮门店披露预制菜使用情况 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合规时代 [16] - 行业面临成本增加挑战 预计预制菜标准将推高防腐剂和冷链升级成本 可能导致中小工厂被并购或退出 [19] 消费者认知与市场反应 - 消费者存在"预制菜=劣质菜"的认知偏差 实际预制菜经过严苛标准可能比非冻品更干净 [21] - 公司透明化策略获得市场认可 罗永浩在直播间公开赞赏其标注做法 [10] - 透明化策略提升品牌差异化 将选择权交还顾客 追求效率选预制菜 讲究锅气点现做菜 [12] 行业标准化挑战 - 当前消费者认知与企业标准存在显著差异 消费者认为中央厨房出品都算预制菜 [19] - 专家建议建立全国统一预制菜信息追溯平台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透明 [23] - 第三方机构可开展预制菜评级 通过消费者协会监督商家公示行为 [23]
老乡鸡“公然”晒预制菜,会是所有餐厅的未来吗?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17 11:46
罗永浩与西贝事件及老乡鸡的应对 - 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争议引发消费者对预制菜透明度的关注 消费者更关心预制菜是否被明确标识而非品牌输赢[2] - 老乡鸡主动公开食品安全信息 包括发布《老乡鸡致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公开信》及20万字的《老乡鸡菜品溯源报告》[4][6] - 老乡鸡菜品结构透明化:正餐菜品119个 其中餐厅现做84个占比70.6% 半预制33个占比27.7% 复热预制仅2个占比1.7%[6] 老乡鸡的透明化具体措施 - 全面公开供应链细节:涵盖202个供应商明细 484个三卡追溯档案(餐厅菜品追溯卡188个、央厨食材追溯卡136个、外采原料追溯卡160个)[6] - 明确分类预制类型:半预制包括央厨半预制(初步加工后冷链配送至餐厅烹饪)和外采半预制 复热预制仅2个菜品(笋子烧肉、秘汁卤肉饭)[6] - 实时监控系统:开通"老乡鸡中央厨房"和"老乡鸡餐厅后厨"两个直播间供公众云监工[8] 透明化策略的市场反响与行业影响 - 获得罗永浩公开赞赏:肯定老乡鸡对预制菜、半预制菜及现做菜的明确标注 呼吁行业学习[10] - 消费者信任提升:透明化策略带来商业价值与市场回报 财报显示赢得消费者尊重[12] - 行业合规趋势:国家层面推进《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 拟将预制菜使用纳入信息披露范畴[16] 预制菜透明化的挑战 - 成本增加:预计"防腐剂禁令+冷链升级"要求将推高成本 中小工厂或面临并购退出[20] - 认知差异:消费者普遍认为"现炒≠预制菜" 且将"预制菜与劣质菜"划等号 需扭转固有观念[20] - 监管建议:建立全国统一预制菜信息追溯平台 接入企业信用系统并加强第三方评级[24] 行业发展趋势 - 预制菜透明化不可逆转:消费者更重视知情权与选择权 企业需主动拥抱趋势[24] - 工业化优势:预制菜经流水线标准处理可能更干净 健康性需具体分析菜品成分及工艺[22] - 市场竞争转向诚信比拼:老乡鸡模式从可选项变为行业必然选择[24]
罗永浩大战西贝,聊聊预制菜行业
佩妮Penny的世界· 2025-09-12 17:41
西贝预制菜事件与行业背景 - 罗永浩公开批评西贝餐饮引发舆论关注 西贝方面否认并计划采取法律行动[1] - 西贝曾推出"贾国龙功夫菜"预制菜产品 但因定价高于部分餐厅而未获成功 该业务目前已基本停止[2] - 西贝采用中央厨房预处理与门店加工结合模式 但为满足15分钟上菜要求 仍可能使用部分预制食材[4] 国际预制菜市场对比 - 美国和日本预制菜市场渗透率高达60% 其便利店食品 冷冻品和快餐连锁普遍使用预制菜 且价格较低廉[5] - 日本市场以廉价预制碳水产品为主 美国则通过西斯科(Sysco)等大型分销商实现规模化流通[6] - 中国市场预制菜渗透率仅10-15% 但近年来增长迅速 与中国饮食文化强调"食材新鲜"的传统形成对比[6] 中国预制菜发展驱动因素 - 外卖渗透率提升推动预制菜需求 外卖平台对时效性和成本效率要求高 促使餐厅使用机器人炒菜 预制肉类和料理包等解决方案[6] - 餐饮连锁化趋势明显 小吃快餐 奶茶咖啡和休闲餐饮行业连锁化率快速提升 背后是食品工业和物流能力支撑[8] - 成熟案例包括千味央厨供应餐饮连锁企业 安井食品供应KA渠道冷冻面点 以及圣农发展从养殖延伸至预制鸡胸肉生产[8] 餐饮连锁化与预制菜关系 - 正新鸡排 蜜雪冰城 华莱士 黄焖鸡米饭和杨国福等连锁品牌实现全流程控制 从原材料到配料均采用品牌直供[11] - 预制不代表品质差 现代食品工业可实现原产地直接分拣加工处理包装进冷链 保持产品新鲜度[11] - 2024年国家新规将经预处理 加热或熟制后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定义为预制菜 不包括中央厨房预处理模式[13] 预制菜产品与市场现状 - 中国菜系复杂度高 适合电商渠道的预制菜产品较少 主要为宴席大菜如酸菜鱼 佛跳墙和梅菜扣肉[13] - 酸菜鱼是预制菜第一大单品 线上销售额达十亿级别 但成本过高制约发展[13] - 线下渠道主要分布在乡镇红白喜事私厨 酒楼饭店和中小餐饮 但产品口味接受度较低[13] 行业挑战与投资视角 - 湘菜是中餐中预制化程度最高的菜系 近年来湘菜连锁小炒快速发展[14] - 餐饮行业面临人均消费下降与成本高企双重压力 利润水平远低于海外同行[14] - 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节省的成本并未让利消费者 导致消费者对预制菜接受度低[16] - 从投资角度看 2C端预制菜业务难度较大 上游企业向中游发展标准化产品更具优势[16] - 消费类上游公司在当前科技强消费弱的市场环境下资金面不受青睐[16]
安徽富二代卖盒饭,一年收入超60亿
创业家· 2025-08-06 18:09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三年内第四次冲击港交所IPO,前两次A股和一次港股尝试均未成功,由中金公司与海通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5]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45.28亿元增长至6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达21.2亿元[6][12] - 同期净利润从2.52亿元提升至4.09亿元,净利率维持在6%-7%水平,2025年前四个月净利润1.74亿元[6][12][23] - 毛利率稳定在20%-24%区间,销售成本占比76%-79%,行政开支占比6.5%-7.6%[6] 市场地位与运营数据 - 以0.9%市场份额位列2024年中国中式快餐市场第一,门店总数突破1500家,年均新增118家[5][12] - 2024年平均翻座率4.4次,直营店翻座率从3.8次升至4.8次,加盟店从2.9次升至3.6次[11][12] - 会员体系拥有2757万注册会员,其中1220万活跃会员,付费会员月均购买频率达5.9次[12] - 客单价呈下降趋势:直营店从29.7元降至28元,加盟店从31.5元降至29.2元[19] 扩张战略与地域分布 - 86%门店集中在华东地区,安徽省内750家门店占比达50%,2025年4月底总门店数1564家[14][22] - 加盟店数量从2022年118家激增至2025年653家,但营收贡献不足25%,毛利率从28.9%降至20.1%[14][16][22] - 供应链依赖安徽本地体系,肥西老母鸡180天生长期限制全国扩张,冷链成本制约华南/华中拓展[15] 商业模式挑战 - "重资产+高成本+低客单价"模型导致现金流压力,中央厨房和配送中心建设投入巨大[21][23] -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2020-2021年赔款从389万元增至646万元,投诉解决率仅8%[16][18] - 价格敏感度凸显:43.7%消费者希望快餐消费控制在20元以内,客单价仍高于大众预期[19] 资本市场需求 - 港股成为新选择,2024年餐饮企业上市窗口期显现,需证明"可复制性"与"增长性"[24] - 加盟店翻座率3.1次显著低于直营店5.7次,单店盈利能力存疑[16][23] - 专家建议采取"降本增效+轻装复制"策略平衡扩张与管理效率[24]
安徽富二代卖盒饭,一年收入超60亿
盐财经· 2025-07-16 17:19
核心观点 - 老乡鸡三年内第四次冲击港股IPO 争夺"中式快餐第一股" [2] - 公司2024年以0 9%市场份额位列中国中式快餐市场第一名 [2] - 扩张速度与管理效率矛盾未解 加盟店贡献不足制约全国化 [23][33]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45 28亿元增至2024年62 8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8% [3][15] - 净利润从2022年2 52亿元提升至2024年4 09亿元 [15] - 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21 2亿元 净利润1 74亿元 保持高增速 [15] - 毛利率稳定在20%-24%区间 净利率达6%-7% [3][33] 运营数据 - 门店总数突破1500家 年均新增118家 [2] - 2024年平均翻座率4 4次 直营店达4 8次 显著高于行业3次以下水平 [14] - 注册会员2757万 活跃会员1220万 付费会员54万均为行业第一 [14] - 付费会员月均购买频率5 9次 用户粘性突出 [15] 市场布局 - 86%门店集中在华东地区 安徽独占750家 [22] - 加盟店占比超40%但营收贡献不足25% [23] - 外省加盟店翻座率仅3 1次 远低于安徽直营店5 7次 [23] 商业模式挑战 - 肥西老母鸡180天生长期导致供应链区域受限 [23] - 现炒模式推高人力成本 客单价28-29元面临消费者价格敏感 [27][28] - 食安问题赔付从2020年389万元升至2024年646万元 [24] 资本诉求 - 中央厨房等重资产投入导致现金流压力 [30] - A股两度折戟因"增长性"与"可复制性"不足 [33][35] - 转战港股瞄准餐饮板块估值回暖窗口期 [36]
星级酒店“摆摊” 以“接地气”释放消费活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7-11 02:30
行业趋势 - 全国餐饮收入5月达4578亿元同比增长5.9% 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74亿元同比增长4.8% [2] - 1至5月全国餐饮收入2.28万亿元同比上升5.0% 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持平 [7] - 餐饮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11.4% 新场景如夜经济和外摆经营带来增量空间 [7] 公司案例 - 郑州永和铂爵国际酒店外摆摊位单日营收超8万元 提供现做菜品包括广式烧肉和经典拿破仑酥等 [3][4] - 武汉丹枫白露酒店定时出摊 早中晚分别供应不同餐食 以食材新鲜和厨师现炒为特色 [6] - 武汉紫阳湖宾馆推出13个品种的特色摊点 广东湛江多家酒店在社区摆摊走量拉升营业额 [8] 经营策略 - 五星级酒店通过外摆实现品牌和品质优势 以实惠价格吸引消费者同时保持高标准 [5] - 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 从引流转向改变固有营业模式 满足多样消费需求 [6] - 未来计划搭建固定就餐区扩大产能 探索下沉市场以灵活方式适应消费趋势 [8] 市场反应 - 消费者对五星级酒店摆摊表示认可 认为能以几十元享受酒店厨师手艺很划算 [4] - 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外摆形成双赢 酒店通过低成本高流量实现增收 [5] - 券商人士分析创新模式为传统酒店业打开新增长空间 反映消费市场更注重性价比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