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

搜索文档
视频模型赛道“热闹”起来,变现仍是大难题
环球网· 2025-07-06 10:16
视频模型技术进展 - 生数科技更新视频模型Vidu至可一键生成32秒视频,支持音视频合成与4D生成 [1] - MiniMax推出海螺Hailuo-02,实现最高1080P、最长10秒超清视频端到端生成 [1] - 百度发布首个图生视频大模型MuseSteamer,瞄准广告商等专业视频内容创作者 [1] - 据AGI-Eval评测,部分模型如PixVerse-V3等已超越Sora [1] 行业竞争格局 - 视频模型领域由大型互联网/科技企业主导,辅以爱诗科技、生数科技、MiniMax等明星创业公司 [1] - 瑞银研报指出视频模型竞争强度预计不及大语言模型,主要受限于视频语料内容限制 [1] - 2024年初至今,行业已涌现爱诗科技PixVerse、生数科技Vidu、智谱清影、字节跳动PixelDance等多款新品 [1] 商业化模式探索 - To C端采用付费订阅模式,价格从每月数元到数百元不等,如快手可灵、字节即梦 [4] - To B端通过API接口和解决方案服务收费,月费从数十元至数万元不等,服务影视、广告等领域 [4] - 快手可灵AI披露突破一亿美元ARR,月度付费金额连续突破一亿元人民币 [4] - MiniMax海螺自去年8月发布至今,已帮助创作者生成超过3.7亿个视频 [4] 市场前景与挑战 - 全球AI视频生成器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6.148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25.62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0% [4] - 视频处理复杂度高,数据量庞大,对基础设施要求极高,且开源视频内容稀缺 [2] - 投资人早期看重团队质量,中后期更关注技术与商业化能力 [2] - 生数科技创始人朱军预计视频模型商业化将在2024年加速,行业格局将呈现多元化 [4]
视频模型赛道“热闹”起来了,但变现仍不容易
第一财经· 2025-07-05 19:44
2025.07. 05 本文字数:2033,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吕倩 近一个月,多款视频模型新品发布,包括生数科技视频模型Vidu更新至可一键生成32秒视频,支持 音视频合成与4D生成;MiniMax发布海螺Hailuo-02,支持最高1080P、最长10秒的超清视频端到端 生成;百度(9888.HK)发布首个图生视频大模型MuseSteamer,面向包括广告商在内的专业视频内 容创作者。 但在过去几年,这一赛道并不被市场看好。 对比AI领域目前正被资本追捧的Agent(智能体),视频模型热度并不算太高。瑞银(UBS)研报认 为,视频模型领域的竞争不会像大语言模型领域的竞争那样激烈,主要是受视频模型训练所需的视频 语料内容所限。但同时,目前市面上由大厂与明星创业公司组成的战队,正在基础模型效率提高的背 景下,加快产品更新与商业化落地。 | App | Model | Monthly Standard | Monthly | Credits per | Length per | Cost (US$) | | --- | --- | --- | --- | --- | --- | --- | ...
视频模型赛道“热闹”起来了,但变现仍不容易
第一财经· 2025-07-05 16:19
视频大模型行业竞争格局 - 视频大模型行业暂时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多款新品近期发布但竞争不如大语言模型激烈[1] - 主要参与者包括大厂与明星创业公司,如生数科技、MiniMax、百度等,正在加快产品更新与商业化落地[1] - 视频模型热度不及AI应用层,主要由大型互联网/科技企业主导,明星创业公司补充[3] 近期产品与技术进展 - 生数科技Vidu更新至可生成32秒视频,支持音视频合成与4D生成[1] - MiniMax发布海螺Hailuo-02,支持1080P、10秒超清视频生成[1] - 百度发布首个图生视频大模型MuseSteamer,面向专业视频内容创作者[1] - 2024年12月PixVerse-V3、可灵1.5、Video-01评测得分超越Sora[3] 商业化与变现模式 - 主要收费模式包括API、订阅、广告、定制化,B端变现更清晰,C端国内市场多免费[7] - 快手可灵AI年化收入突破1亿美元,月付费连续两月超1亿元人民币[7] - MiniMax已帮助创作者生成超过3.7亿个视频,采用B端API和C端会员积分制[8] - 全球AI视频生成器市场规模2024年6.148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25.62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0%[8] 技术挑战与投资趋势 - 视频处理复杂度远高于文本,存储差距达几千倍,视频开源内容较少[4] - 早期投资看团队质量,中后期看技术与商业化能力[4] - 大部分资金可能流向模型公司,但应用程序开发公司数量将更多[5] 行业前景与特点 - 视频大模型商业化将加快,市场需求广阔[9] - 头部平台各有特色与商业化路径,尚未出现高度同质化竞争[9] - 视频赛道与文字赛道差异明显,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仍是主要限制因素[3][4]
企业家亚布力热议机器人:下半年或迎上市潮,商业化成关键
第一财经· 2025-07-04 17:55
机器人行业上市潮 - 2025年下半年机器人市场预计迎来上市潮,已有近二十家相关企业递表港交所[1][3] - 递表企业集中在工业自动化和服务机器人领域,技术稳定性和场景落地能力已通过订单验证[1] - 宇树科技、智元等机器人企业正在为IPO做准备,多位投资人透露计划下半年递表[1] 企业盈利与上市挑战 - 当前递表企业中部分面临持续亏损,如云迹科技2022-2024年净亏损超8亿元,斯坦德机器人同期净亏损2.7亿元[4] - 云迹科技若18个月内未完成上市,需现金偿还18.7亿元赎回负债[4] - A股不接受纯烧钱估值的企业,港股通过第18C章规则降低特专科技企业上市门槛[3][7] 投资与商业化标准 - 投资人认为企业盈利、订单和出货量是硬指标,B端场景差异化优势企业更具上市潜力[3] - 技术价值需转化为商业价值,如提升工厂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等具体场景应用[4] - 大模型领域存在"烧钱-高估值"循环,分水岭在于能否产生真实订单[6] 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联动 - 国产AI大模型企业如智谱、MiniMax争抢IPO,MiniMax估值达30亿美元[6] - 数据驱动成为大模型和具身智能领域核心,无监督学习突破人类认知限制[6] - 部分机器人企业寻求上市是为解决数据、算力不足及商业化闭环问题[7] 行业动态与不确定性 - 宇树科技上市时间未明确,处于"边走边看"状态[8] - 大厂数据壁垒可能挤压独立大模型公司生存空间[6]
字节、讯飞、MiniMax,为什么都在上新“声音复刻”?
AI研究所· 2025-07-04 17:28
声音复刻技术竞速 - 字节跳动旗下豆包AI播客功能全量上线,可将8万字英文PDF在数秒内生成男女对谈播客,语气词、停顿节奏与真人无异 [1][2] - 科大讯飞2024年4月推出声音复刻功能升级,仅需10秒音频素材即可复刻角色声音,情绪表达与原角色难分伯仲 [1] - MiniMax海螺AI在2024年底已实现30秒语音素材克隆唐国强、林黛玉等人物声音,情感还原度高 [1][7] 技术细节与优势 - 豆包AI播客能将8万词英文起诉书在1-2分钟内转化为带封面图的完整播客,自动添加语气词、附和与停顿 [4] - 科大讯飞构建"三阶段层次化语音建模框架",通过星火底座大模型精确捕捉发音规律,实现"超拟人"效果 [4] - 海螺AI对中文语音情绪与音色把控精细,如林黛玉声音克隆中精准捕捉哀怨感,相比海外产品更贴合中文语境 [8] 行业应用与场景 - 讯飞超拟人合成技术已应用于智能座舱、教育等场景,如蔚来汽车智能助手NOMI情感表达与交互自然度大幅提升 [6] - 微软AzureAISpeech推出"神经语音"技术,谷歌WaveNet以波形级生成提升语音真实感 [9] - 中文场景下形成技术梯队:字节在语义理解领先,讯飞在专业场景精度占优,MiniMax以轻量化克隆和情感表达突围 [9] AI播客市场前景 - 2024年中文播客听众将达1.34亿,76.2%用户每天收听超半小时 [11] - 播客变现模式包括广告、付费订阅与IP衍生开发,头部节目单期广告报价达2-15万元,付费节目销售额可达数百万 [12][13] - 2024年中国播客广告市场收入约33亿人民币,规模仍有限但潜力巨大 [14]
“AI六小虎”到了下一个赛点
36氪· 2025-07-04 17:24
作为"AI六小虎"之一的MiniMax(稀宇科技),近期刚刚结束了"技术发布周"。 自6月17日以来,MiniMax发布了一系列核心技术与产品更新,涵盖基座模型、视频生成模型、多模态智能体等多个方向,系统展现其"模型--多模态--应 用"一体化技术路线。 就在MiniMax"疯狂上新"的同时,市场上传出了其拟赴港IPO的消息,这也让MiniMax成了智谱AI之后第二家"AI六小虎"中传出冲刺上市的公司;不过, 目前公司对此没有相关回应。 图源:微博截图 即使身处时下最火的赛道、顶着明星履历,MiniMax或者其他"AI六小虎"的企业也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产品同质化、商业化不成熟,以及盈利困境。 01.冲刺IPO的"六小虎" "AI 六小虎"(谱、月之暗面、百川智能、MiniMax、阶跃星辰、零一万物)是过去两年国内大模型时代的一个标志,指的是当年最早完成 10 亿 + 美元融 资,且均拥有自研千亿参数级大模型,在国际基准测试中与 GPT-4、Llama 等对标的大模型创业公司。 为了避免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2024年9月,MiniMax发布了视频生成模型"海螺视频I2V-01",并上线了海螺AI。 AIGC ...
MiniMax逆着商汤过河
搜狐财经· 2025-07-04 09:21
文 | 新立场Pro 25年刚过半,"AI六小虎"的称呼仿佛成为了一个过气梗,DeepSeek横空出世,改写了AI创业的造神势头——原本也许可以在新一年高歌猛进的六大玩 家,上半年有人削减投流,有人裁撤业务,有人重心转向,有人更加急切地寻求上市。 2月消息称月之暗面Kimi暂停烧钱投流;3月消息称百川智能裁撤主要负责金融行业To B业务的B端组;4月智谱向中国证监会北京证监局提交上市辅导备 案;5月零一万物转向彻底拥抱To B;6月初消息称阶跃星辰减少C端应用投入并将重心转向Agent;就在前段时间,消息称MiniMax计划最早在今年港股上 市,并且已为此次IPO聘请了财务顾问。 DeepSeek鲶鱼效应加速下,六小虎当然知道市场留给自己的耐心更加不多了,寻求上市则是赚取更多市场耐心的方式之一。 不止闫俊杰,根据公开资料,MiniMax另一位创始人周彧聪也来自商汤。所以起初,在市场对AI六小虎的模式和演变路径都还不清楚的时候,MiniMax被 视为"商汤系"、"商汤2.0",这当然不意味着公司业务层面在效仿商汤的模式,仅仅指向管理层的人员履历。 以近年对外发言较多的闫俊杰的基本履历来看,其此前其在商汤科技负责 ...
当大模型学会吉卜力美学:AI能提高动漫产能吗?
创业邦· 2025-07-01 13:44
硅谷101 . 以下文章来源于硅谷101 ,作者硅谷101 作者丨 泓君 图源丨Midjourney 面对汹涌的AI浪潮,动漫产业正处于技术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产能瓶颈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已成为动漫业痛点——顶级工作室档期排到两年后,大量制作仍依赖"工匠精神"主导的传统手绘,产能紧缺。另一方 面,AI技术正迅速融入传统动漫制作流程。Google的Veo 3、OpenAI的Sora以及可灵AI、海螺等等视频大模型每周 迭代,从关键帧生 成到风格转换的技 术探索层出不穷。然而,AI在动漫领域的技术落地仍存在多重壁垒。 在产业如此供需失 衡的背景下 ,AI正如何渗透进动漫制作?AI生成视频的稳定性、逻辑连贯性难题,能否被攻克?谈及创意生产与行业伦理,AI又给动漫 产业带来何种冲击? 带着这些问题,Azuki内容负责人、前Google Brain工程师天宇(二月茶)在今年五月亲赴日本深度考察。本期《硅谷101》,主播泓君对谈天宇,从他的 亲身感受出发,聊聊 AI技术在动漫制作中的应用情况、技术瓶颈和潜在影响。当AI学会吉卜力的分镜美学,动漫产业的下一个十年将在何处落笔? 有趣有用的商业访谈 来源丨硅谷101 (ID: ...
中国出海新品牌,冲击全球货架
凤凰网财经· 2025-06-30 22:22
"如何从 0 到 1 面向海外销售?" "一天拆解一个品牌出海案例 !" "中国品牌开始冲击海外货架……" 如今社交媒体上最为热烈的讨论中,大量都在指向商业公司 CEO 们极度关注的一个话题:出海。但要告别同质低价红海,品牌价值与技术将 构成 未来企业出海全球竞争力核心。 工厂流水线昼夜轰鸣, 几十万上百万 双袜子 、 T 恤 裹进麻袋压向货轮 ——在 中国 制造业 的 外贸 旧剧本里 ,多得是论斤称重的廉价订单和外 国采购商甩下的一口价。然而动辄数万件的起订量,听起来像发财,其实是"焦虑",背后的产业带和生产商不得不背负沉重的库存。 而今 传统外贸的集装箱洪流时代有望终结 。 全球时尚新领军电商 SHEIN 用「按需供应链」在外贸 业 点燃 新的火光 。 一场 更宏大的 远征 正在成型,入列者与日俱增。 从 工厂 车间蔓延至全球货架, 更多中国企业都能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更轻易地加入和共享海外电 商 增长红利 。 这即是 "产业带出海 潮 " 。 ▲SHEIN在海外广受年轻时尚消费者喜爱 01 全球丛林,中国出海品牌新锐入局争锋 纵观当下 ,企业 若 想拥有全球竞争力,其能力要 系于品牌价值和技术驱动上,才可能 ...
当大模型学会吉卜力美学:AI能提高动漫产能吗?
36氪· 2025-06-30 16:15
面对汹涌的AI浪潮,动漫产业正处于技术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产能瓶颈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已成为动漫业痛点——顶级工作室档期排到两年后,大量制作仍依赖"工匠精神"主导的传统手绘,产能紧缺。另一方 面,AI技术正迅速融入传统动漫制作流程。Google的Veo 3、OpenAI的Sora以及可灵AI、海螺等等视频大模型每周迭代,从关键帧生成到风格转换的技术 探索层出不穷。然而,AI在动漫领域的技术落地仍存在多重壁垒。 在产业如此供需失衡的背景下,AI正如何渗透进动漫制作?AI生成视频的稳定性、逻辑连贯性难题,能否被攻克?谈及创意生产与行业伦理,AI又给动 漫产业带来何种冲击? 带着这些问题,Azuki内容负责人、前Google Brain工程师天宇(二月茶)在今年五月亲赴日本深度考察。本期《硅谷101》,主播泓君对谈天宇,从他的 亲身感受出发,聊聊AI技术在动漫制作中的应用情况、技术瓶颈和潜在影响。当AI学会吉卜力的分镜美学,动漫产业的下一个十年将在何处落笔? 01 动漫产业现状:供需的历史性撕裂 泓君:能否简单介绍一下Azuki?为什么你每天的工作会把大模型生成和日本动漫产业结合在一起? 天宇:Azuki是我们在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