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ommercial Metals Company (NYSE:CMC)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9-18 23:00
收购与市场扩张 - CMC计划收购Concrete Pipe & Precast (CP&P),预计将增强公司的市场领导地位,进入吸引人的预制混凝土行业[5] - CP&P在美东和南部地区拥有17个工厂,约700名员工,且在核心区域中排名第一或第二[8][10] - 美国预制混凝土市场总规模约为300亿美元,预计2024至2028年间年复合增长率为5%至7%[22] - CMC通过此次收购将扩大其商业组合,提升客户价值主张,增加在早期施工阶段的参与度[16][20] - CP&P在南部市场的可寻址市场规模为140亿美元,南大西洋地区为70亿美元[33] - CMC的收购将使其在基础设施投资、再工业化、数据中心建设和雨水管理等领域受益于结构性需求的推动[10][22] - CMC预计通过收购CP&P实现协同效应,增强财务状况,提供更高、更稳定的利润率和现金流[5][6] - CMC的收购将使其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31][32] - 预制混凝土行业相对分散,前十名生产商占市场份额不足25%,为CMC提供了长期整合的机会[30] 财务数据与业绩表现 - CP&P在过去五年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14%,EBITDA年复合增长率为23%[54] - 预计在交易后,CMC的调整EBITDA利润率将提高约50个基点[53] - 交易价格为6.75亿美元,基于无债务、无现金的基础[63] - 预计交易将在2025年结束,交易后净负债与EBITDA比率约为1.1倍[62] - 预计每年可实现500万到1000万美元的协同效应,预计在第三年实现[63] - CMC的自由现金流转化率从EBITDA约为50%至60%提升至70%以上[51] - CMC的预制混凝土市场总地址市场为300亿美元,且该行业高度分散,提供了长期的无机增长路径[53] - CMC的预制混凝土业务的EBITDA贡献预计在交易后将超过20%[50] 未来展望与挑战 - 2025年5月31日的净收益为36,812千美元,相较于2024年8月31日的485,491千美元下降了92.4%[67] - 2025年5月31日的调整后EBITDA为386,873千美元,较2024年8月31日的970,639千美元下降了60.2%[67] - 2025年5月31日的自由现金流转换为401,015千美元,占核心EBITDA的51.9%[67] - 2025年5月31日的净销售额为7,680,111千美元,较2024年8月31日的7,925,972千美元下降了3.1%[67] - 2025年5月31日的折旧和摊销费用为285,587千美元,较2024年8月31日的280,367千美元略增[67] - 2025年5月31日的利息费用为45,495千美元,较2024年8月31日的47,893千美元下降了5.0%[67] - 2025年5月31日的资产减值费用为7,729千美元,较2024年8月31日的6,708千美元上升了15.1%[67] - 2025年5月31日的税收费用为11,250千美元,较2024年8月31日的150,180千美元下降了92.5%[67]
Intuit (NasdaqGS:INTU) 2025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9-18 23:00
1 2 Agenda Welcome Kim Watkins | VP, Investor Relations Company Growth Strategy Sasan Goodarzi | CEO Technology Fueling Our Innovation Alex Balazs | EVP and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Business Platform Growth Strategy Marianna Tessel | EVP and GM, Small Business Group Ashley Still | EVP and GM, Mid-Market Group BUSINESS PLATFORM IMMERSION David Hahn | EVP and GM, Services Group Break Consumer Platform Growth Strategy Mark Notarainni | EVP and GM, Consumer Group CONSUMER PLATFORM IMMERSION Arundati Singh | SVP ...
Patria Investments (NasdaqGS:PAX)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9-18 23:02
Patria Investments (NasdaqGS:PAX) Update / Briefing September 18, 2025 10:0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Charles Queenan - Portfolio ManagerMerrick McKay - Partner and Head of Private Equity for GPMSAndre Medina - SVP of Shareholder RelationsAndre MedinaHello everyone, I'm Andre Medina, leading shareholder relations at Patria, and welcome to the third edition of our PAX Talks, an investor-driven deep dive into our Global Private Markets Solutions business, or GPMS, and how we generate alpha in middle-market p ...
美新科技(301588) - 301588美新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8
2025-09-18 22:54
全球塑木行业趋势与市场潜力 - 全球塑木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125.9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62% [2] - 增长驱动因素:环保特性(无甲醛、可再生)、高性能(防腐防潮/耐磨抗UV)、应用场景多元化、技术突破(如全包覆共挤工艺)、政策扶持绿色产业 [2] 公司产能与生产体系 - 募投项目"新型环保塑木型材产业化项目(一期)"处于设备安装阶段,满产后总产能提升至13万吨 [3] - 核心生产设备实现高度自动化:全自动配料/输送/压花/调色/抽真空/表面处理/组装生产线,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及产品良品率 [5] 国内市场发展策略 - 双品牌矩阵:高端品牌"美新超越木"(全品类高端制品) + 中端品牌"炜青木"(2025Q3推出,主打高性价比空心制品) [3][4] - 全渠道渗透:中端品牌通过代理商体系+多层级分销网络(园林公司/装修公司/设计院/建材异业);高端品牌采用"一城一商/两商"经销商+专卖店+异业合作展示柜 [4] 国内市场现状与潜力 - 中国为全球最大塑木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国内市场渗透率仍低(如全包覆制品未大规模应用) [6] - 相较于欧美成熟市场,国内塑木消费存在较大增长空间,未来产量与消费量有望持续提升 [6][7] 并购与竞争力提升 - 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系统性筛选并购标的,聚焦扩充户外/庭院经济产品线及整合境外销售渠道 [8] - 目标为引入创新资产、强化技术储备、提升市场覆盖率与销售效率,实现业务规模跨越式增长 [8] 公司治理与团队稳定性 - 董事长林东融健康状况良好,核心团队稳定,具备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体系 [9] - 2024年启动三年期股权激励计划,覆盖核心骨干人员,作为长期人才战略组成部分 [10] 股价与投资者关系 - 股价受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供需等多因素影响,公司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10] - 如发生大股东增持等事项,将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0]
商汤20250918
2025-09-18 22:41
**公司及行业** * 商汤科技 人工智能行业 生成式AI领域 [1]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整体收入同比增长36% 生成式A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3% 占集团整体收入77% [2][3] * 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收窄50% [2][4] * 应收账款拨备计提减少约4.5亿元人民币 [2][4] * 现金周转天数缩短至100多天 上半年回款达31.6亿元人民币 [2][4][5] **业务结构调整与战略进展** * 财务报表收入结构调整为生成式AI 视觉AI和X创新业务三类 [2][6] * X创新业务子公司大芯片公司"希望"和端侧芯片公司"影微创新"已顺利融资并实现出表 [2][7] * 公司人员成本从高峰6000多人减少至3000多人 [20] **技术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 拥有中国第一个5A级智算中心上海临港AIDC 是亚洲最大的单体智算中心之一 [12] * 超过10年的视觉AI积累 在基础设施投入 模型研发及算法突破方面具备优势 [8][9][12] * 在多模态模型研发方面取得进展 日新6和日新6.5模型已在金融 教育 政务 电商营销等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 [4][19] * 每天可生成约5TB Opens数据用于动态融合模型的数据准备 [18] **产品与应用落地** * Agent产品"小浣熊"产品家族月活跃用户情况及客户转化率亮眼 主要面向To B市场 拥有超过百万用户 [13][14] * 在具身智能领域拥有超过20个客户 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18] * 生成式AI基础设施不仅是GPU规模 还涉及软件 行业理解和数据能力等多方面 需要针对具体场景进行二次训练和优化 [4][11] **市场认知与行业趋势** * 全球资本市场对生成式AI理解深化对公司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8] * 生成式AI领域市场热点从模型关注转向寻找杀手级应用 技术和客户需求快速变化 [10] * To B应用在生成式AI领域弹性较好 [10] * 坚定认为大模型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是打开与物理世界交互的大门 [18] **运营策略与资源管理** * 在芯片供给和资源获取方面采取轻资产模式 通过租赁或联合运营的方式快速获取资源 [17] * 没有设定具体的CAPEX目标 而是结合下游需求和上游供应链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16] * 更注重提供端到端的交付解决方案 包括软件层 工具层 机构模型 行业模型以及数据能力等 [16]
政策已出,稀土新秩序重构进行时
2025-09-18 22:41
稀土行业关键要点分析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稀土行业 包括稀土开采 冶炼分离 磁材(钕铁硼)制造等环节[1] * 涉及的公司类型包括国内两大稀土集团(北方稀土 中国稀土集团) 民营企业(如赤峰黄金 厦门钨业 华宏科技旗下吉安新泰) 以及海外公司(如MP Materials 莱纳斯 日本信越和日立)[4][16][24] 核心观点与论据:供应端 * 稀土供应受总量控制指标管理 2025年上半年指标为16.6万吨 下半年预计仅增加1万吨至17.6万吨 低于市场传言(增加4-5万吨)且同比减少[4] * 进口矿供应紧张 美国矿7月后无新供应 缅甸矿预计逐步减少 2024年进口3.8万吨 2025年预计降至2.5-3万吨[5][26] * 老挝矿进口增加 2025年1-7月进口近9000吨稀土氧化物(同比翻倍) 全年预期1.5-2万吨 但受政策限制未来扩展难度大[16][18] * 民营企业面临挑战 国内冶炼分离产能40多万吨中民企占15-16万吨 但环评通过的仅8万多吨 约20家民企中已有四五家完全停产[13][17] * 废料供应增加影响短期价格 8月废料处理量约3000-3500吨 环比正常情况(2600-2700吨/月)增加数百吨[8] * 2025年预计普钕存在8000至10000吨供应缺口 市场维持紧平衡[1][5] 核心观点与论据:需求与价格 * 需求端表现良好 国内特钢领域订单稳定 磁钢出口强劲 7月出口超5000吨 8月预计维持四五千吨高位[1][2][25] * 海外订单逐渐下达 四季度释放可能超预期 受贸易战和出口管制不确定性影响 增量较大[15][25] * 钕铁硼(磁钢)毛坯产量预计2025年增长超10% 达到38万吨(2024年为34万吨) 带来约1万吨普钕消费增量[14][15] * 价格方面 普钕价格从年初40多万元升至60多万元后调整 目前维持在57万元/吨上下[2] * 重稀土市场过剩但社会库存大 价格维持在160多万元/吨水平[10] * 氧化铽供应少需求稳 价格从年初600-650万元涨至715-720万元/吨 今年产出缺口约100吨[11] * 行业普遍认为磁钢价格不宜过快上涨 以避免影响下游产业发展(如新能源 风电 机器人) 2021-2022年暴涨至110万元/吨曾引发下游投诉[19][20] 核心观点与论据:未来展望与政策 * 四季度稀土行业预计迎来一波行情 10-11月可能出现较高价格 对2026年预期乐观[12] * 长期看 2030年钕铁硼需求预计翻倍 从当前30多万吨增至60-70万吨 对应20万吨镨钕需求 处理价格可能在50-60万元/吨间波动[21] * 政策方面 总量控制办法导致进口矿紧张 加工费显著下降(从减两三千元降至减2.3-2.5万元)[5] * 出口管制对民用领域影响有限 商务部解释下游终端应用不在管制范围内 7月中国稀土出口量达5800多吨超预期[25] * 两大集团产能扩展(如北方5万吨 中国稀土赣州1万吨等)及并购将增强对基础价格的管控能力[21] 其他重要内容 * 行业库存处于低位 贸易商手中库存减少 全行业低库存运行[22] * 海外回收产能有限 日本在越南工厂每月回收200多吨钕铁 重稀土回收量少质量差 中国废料年产能10万吨但实际年产量约3万吨[24] * 缅甸矿资源逐渐减少 政局动荡 开采难度加大盈利下降 矿老板开始转向非洲等地寻找新资源[26][27] * MP公司公布110美元/公斤最低限价 中国此前控制氧化钕价格不超过45万元 但7月起迅速上涨至64万元[18]
四川九洲20250918
2025-09-18 22:41
**四川九洲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分析** **一 公司业务布局与股权结构** * 公司业务布局涵盖三大领域:智能终端产品(面向民品及海外市场)、空管产品和微波射频产品(主要面向军方市场)[2] * 控股股东是四川九州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47.6% 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48.6% 实际控制人为绵阳市国资委[3] **二 智能终端业务表现** * 主要产品包括数字音视频终端(如超高清机顶盒、AI机顶盒)和数据通信终端(如光网络终端、智能组网终端)[4] * 客户主要为运营商客户以及车载领域行业客户[4] * 有线机顶盒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5] * 2023年和2024年收入分别增长约16-17% 2024年收入达26亿元[2][5] **三 空管产品技术优势与财务贡献** * 产品以军品为主 包括空管二次雷达、机载防撞系统和低空风雨管理系统[6] * 二次雷达技术领先 监视范围超过470公里 可同时处理1200个目标[6] * 近三年收入稳定在10亿元左右(2022-2024年)[2][6] * 毛利贡献占比约40% 毛利率为34%[2][9] **四 微波射频业务高速增长** * 业务涉及微波射频组件、模块及分系统 应用于军用(航空、航天、电子兵器)和民用(无线通信、汽车毫米波雷达)领域[7] * 2024年收入大幅增长 达到3.5亿元 同比增长超过60%[2][7] * 毛利贡献占比约15%[2][9] **五 公司整体财务状况** * 2024年总收入42亿元 归母净利润1.9亿元[2][8][9] * 过去三年财务表现稳定 总收入从2022年39亿元到2023年38亿元再到2024年42亿元[8][9] * 归母净利润2022年2亿元 2023年2亿元 2024年1.9亿元[8] **六 低空经济领域布局与进展** * 切入低空飞行器检测领域 投资设立四川九州永昌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已服务30多家无人机企业并进行近百次测试[4][10] * 中标江苏省东台市低空试验测试中心设备采购和安装项目 合同金额超过2000万元[4][11] * 与顺丰合作建设无人机物流运行示范项目[4][13] * 参与珠海到大湾区首条跨城超长无人机物流航线开通[13][14] * 具备软硬件一体化综合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包括低空管理、管控、反制和测试等分类产品[11] **七 重要合作与战略方向** * 与蜀道集团交通服务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公司及绵阳分公司签订战略协议[14] * 未来重点方向包括飞行检测领域、打造可复制样板工程和无人机反制业务[15][16] * 参股设立绵阳科技城的低空产业发展公司 并参与深圳、建德及绵阳等多地的试验示范项目[14]
宇通客车20250918
2025-09-18 22:41
行业与公司 * 宇通客车 一家专注于大中型客车制造的公司 产品涵盖传统公交车 座位客车 校车 公务用车及新能源客车等细分品类[5][12] * 汽车行业 特别是客车和新能源公交细分领域 行业正加速向海外出口 并在全球新能源化背景下存在结构性机会[9][11] 核心观点与论据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去年(2024年)业绩达41.2亿元 同比增长126.5%[2][7] * 去年海外收入达152亿元 占总收入46% 预计今年占比更高[2][7] * 2023年至2024年海外市场单辆收入超100万元 是国内水平的两倍 毛利率约30% 比国内高10个百分点[2][15] * 今年上半年单车盈利达到8万多元[2][7] * 公司ROE显著提高 净利率改善明显 毛利率和利润率持续提升 费用率因规模效应不断摊薄[2][7] **销量与市场地位** * 2025年1-8月公司出海销量超8,000辆 预计下半年出口销量将达6,000多辆 全年预计完成1.65万辆出口及3,300辆新能源出口[2][3] * 2025年1-8月公司大中型客车出口份额约为24%[2][15] * 2024年宇通在欧洲纯电公交车销量排名第一[4][11] * 公司未来出海销售目标明确 今年目标1.65万辆 明年有望达2万辆以上 中长期目标3万辆[2][6] **增长驱动与机会** * 海外市场是公司收入和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目标在全球占据约10%的市场份额[4][8] * 欧洲市场至关重要 欧洲新能源公交需求预计约为1万辆 其单辆价值超过200万元 去年宇通在欧洲卖出1,500辆 占17%市占率 今年预计需求达1万辆以上[10][4] * 全球新能源客车渗透率提升带来结构性机会 特别是在公交和座位客车领域 公司目前在全球新能源市场渗透率约50% 未来有望达80%甚至更高[11][9] * 南美市场因私家车保有率低 地铁建设率低 对公交车需求强劲 为宇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11] **竞争优势与战略** * 公司凭借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成为全球新能源客车龙头 持续高研发投入 水平远超其他上市客车企业[12][4] * 通过直销 直服 直融模式优化全球售后服务网络 建立配件仓库和快速响应团队 满足高端市场对售后服务的高要求[13][4] * 公司历史上多次踩准行业节奏 如抓住校车市场增长和新能源公交补贴政策等机遇[5] **股东回报与展望** * 公司分红稳定且较高 从2023年至今 每股分红均为1.5元 股息率维持在5-6%[3][4][15] * 预计公司每年将带来15%~20%的稳健业绩增长[3][16] * 产能利用率充足且资本开支稳定 支撑高分红政策[15] 其他重要内容 * 除中国外 全球大中型客车需求量去年回升至28万至29万辆 但北美和印度等部分市场无法进入 公司框定约十几万辆可进入且能盈利的市场容量[8] * 欧洲各主要国家对新购清洁能源车辆比例有政策法规要求 继续推动该区域需求增加[10][9] * 公司集成瑞控平台等核心技术 并与上游供应链在三电系统部件方面深度联合开发[12]
鹏鼎控股20250918
2025-09-18 22:41
**鹏鼎控股及PCB行业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一 公司业务与市场表现** - 鹏鼎控股主营软板FPC占比80%和硬板占比20% 其中70%以上产品应用于通讯设备 25%用于消费电子和计算机 2%用于汽车和服务器[2][5] - 通讯设备毛利率约20% 消费电子毛利率相对较高 汽车和服务器因体量小毛利率偏低[2][5] - 深度绑定苹果 受益于AI手机发展 苹果新机表现出色[3] - 硬板分为HDI和SLP HDI用于AI服务器 正对接NVIDIA等客户 SLP应用于AI手机 显著提升价值量[3] - 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良好 2026年苹果折叠屏新机发布及进入NV供应链潜力使公司短期值得重点关注[4][14] **二 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PCB行业已触底回升 AI和汽车领域需求驱动增长[2][5] - AI浪潮推动PCB需求增长 包括云端服务器和AI终端设备 预计周期持续多年向上[2][7] - 产业链从欧美日韩台向东南亚转移 但核心高难度产品仍留在中国大陆 表明产业链升级[2][7] - 行业周期性减弱但需求稳定 1994年至2025年间PCB产值增速稳健但中等[2][8] - 手机行业稳中有升 折叠屏手机增长显著 预计2026年苹果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超千万级别 整体销量达4至5千万[2][10] **三 行业竞争格局与特点** - PCB行业格局分散 CR10占比约36% 门槛较低导致下游内卷严重[2][8] - 创新驱动的高增长领域是投资机会 但创新话语权更多掌握在终端客户手中 PCB厂商相对被动[2][8] - PCB作为中游产业 上游包括玻纤布 树脂等材料 下游应用广泛包括通讯 汽车 电脑等领域[6] - 成本构成中30%为覆铜板 40%为人工制造费用 9%为铜箔 覆铜板成本中40%以上来自铜箔[6] - 行业具有周期性与成长性双重属性 由下游需求驱动且周期波动较大[6] **四 技术发展方向** - PCB技术向高密度化与高性能化发展 由客户需求倒逼[2][9] - AI升级浪潮中 多层刚性板与HDI技术成为服务器内部发展主流[2][9] - 轻薄短小消费电子终端继续使用柔性电路板FPC[2][9] - 软板行业由外资企业主导如旗胜 鹏鼎 住友等 日本软板产值下降 行业逐渐向国内转移[11] - 硬板技术朝高密度方向演变 HDR技术在手机和服务器应用广泛 SLP技术顺应终端产品轻薄小型化趋势[12] **五 公司发展机遇与财务预期** - 鹏鼎在AI终端受益于模型迭代和大模型应用催生的新需求 软板和SLP均具增长潜力[4][13] - 已建立海外工厂 有望通过NV认证进入NV供应链 在封装层面 主板及OAM卡等UBB产品上具有巨大市场机会[4][13] - 预计2026年公司主业利润可达60亿以上 加上AI业务贡献总利润可能超过70亿[4][13] - 长期投入逐步增加 未来几年增长前景值得期待[13]
松井股份20250918
2025-09-18 22:41
**松井股份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特别是固态电池领域 以及3C 汽车玻璃 PCB等应用领域[3][4][26] * 公司为松井股份 主营业务为功能性涂层材料的生产 产品线包括涂料 油墨和胶粘剂[3] **核心财务表现与运营**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48亿元 同比增长7.5%[3]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约2亿元 环比增长27%[2][3] * 汽车领域业务表现突出 上半年营收接近1亿元 同比增长109.6% 占总营收比例从13.71%提升至28.15%[2][3] * 第二季度汽车业务营收约6000万元 同比增长136%[2][3]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约5000万元 同比增长6.73% 占营收比重约14%[2][7] * 通过阿米巴经营理念提高效率 上半年管理费用率(剔除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影响)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2][7] **固态电池业务进展与技术优势** * 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提供包括打印设备和UV绝缘胶的整体解决方案 已进入下游领先厂商的中试阶段[2][5] * 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喷墨设备精准填充胶框并光固化 实现工艺革新和效率提升[2][5] * 涂胶环节是固态电池标准工艺的必要步骤 用于解决极片接触后的绝缘问题并提供支撑[2][8] * 解决方案集成了工艺 设备和材料 形成一体化系统 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2][10] * 实现难点在于高度精度定位打印需要卷对卷技术与打印工艺完全贴合 涉及定制开发的控制系统 材料也需高度适配[10] * 当前主要配合硫化物电解质路线 对于氧化物和聚合物产品暂未应用该工艺[9] **客户需求 设备与量产规划** * 客户对设备优化主要关注线速度和精度[4][12] * 当前量产线规划为20兆瓦时月产量 单条线速度比之前提高了一倍[4][13] * 新设备价值量显著提升 几百万起步 价值量翻倍左右[4][18] * 打印工艺对材料利用率非常友好 利用率基本保持100%[16] * 新版本材料仅为微调 对成本影响有限[17] **产业化节奏与未来展望** * 预计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进入量产阶段[4][23] * 有望近期在重要客户中试用成品 2026年将进入小批量试产线建设阶段[4][23][24] * 基于铺线体节奏判断 全固态电池近期会有样式车投入使用[4][23] * 预计到2027年 大部分拿到国家补贴的企业会交付正式产品[24] * 预计在2026年底至2027年初 有机会看到吉瓦时级别的量产线[25] * 春节前后可能会有一些招标需求[27] **其他业务拓展** * 公司与福耀合作在汽车玻璃打印方面已进入批量量产阶段[4][26] * PCB领域主焊墨水已进入小批量验证阶段 设备同步开发[4][26] **其他重要信息** * 固态电池工艺的前工序是激光蚀刻 后工序包括裁切及其他叠片工艺[6] * 行业内探讨免激光蚀刻技术路线但挑战较大 成本较高 现阶段仍采用激光蚀刻工艺[19] * 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 C公司可能领先一个季度至半年左右[20][21] * 已接触韩国客户 对方处于实验室阶段并表示感兴趣[22] * 材料研发周期较长 目前无法批量获取 成本下降需看产业化进程[28] *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达到100GWh需求时 目前无法准确评估胶价格下降空间[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