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转型加快
经济日报· 2025-08-13 08:11
电力消费平稳回升 用电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今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 二季度用电量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分月看,用电量增速总体平稳回升。"电力消费的回升, 反映出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稳中有进、回升向好的态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主任 侯文捷说。 具体来看,第二产业用电量逐季回升,促消费系列政策的逐步落地拉动部分省份工业用电量回温。第二 产业二季度用电量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工业二季度用电量增速比一季度也提高了1.0个百分 点。部分省份工业用电量增速回升明显,二季度,贵州、湖南、四川、上海、广东工业用电量增速比一 季度分别提高9.8个、6.9个、4.4个、4.1个和3.9个百分点。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表现亮眼,上半年 用电量增速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1.7个百分点,二季度用电量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 服务业用电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两新"等政策拉动充换电及互联网服务业等新业态用电量高速增长。 上半年,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1%;二季度同比增长9.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8个百分点,服务 业8个行业门类二季度用电 ...
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超1300万户 民营和外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经济日报· 2025-08-13 07:45
经营主体增长 - 全国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其中新设企业462万户 新设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 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 [1] - 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 同比增长4.6% 新设外资企业3.3万户 同比增长4.1% [1] 产业结构优化 - 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60.1万户 第二产业新设96.5万户 第三产业新设1171.2万户 [1] - 全国在册"四新"经济企业2536.1万户 同比增长6.6% 占企业总量的40.2% [1] 消费领域亮点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增速达17.5% 居国民经济行业首位 [1] 政策支持方向 - 市场监管部门将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优化涉企政务服务 [2]
河北赞皇:山地农业储绿富农
经济日报· 2025-08-13 07:26
山地特色农业发展 - 赞皇县探索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路径 创建66个和美乡村 占全部村庄33% [1] - 鲍家滩村转型发展樱桃产业 种植面积近1万亩 采摘旺季日接待游客5000人 [2] - 全县培育大枣 核桃 樱桃 酸枣仁等特色食品产业集群 林果面积达100万亩 总产值29亿元 [3] 产业转型升级 - 枣业转型发展酸枣产业 建设10个示范基地3000亩 培育6个农业产业园 全县酸枣种植面积达23万亩 [4] - 酸枣亩收益从4000元提升至2万元 任家洞村集体收入保底30万元 [4] - 引进酸枣仁精深加工项目投资3500万元 年产能300万盒产品 100多吨提取物 [4] 产业链延伸与品牌建设 - 2023年发布"赞皇酸枣仁"区域公用品牌 形成品牌矩阵 [5] - 年加工酸枣30万吨 产酸枣仁7000吨 年产值50多亿元 带动300多家专业公司 1100多加工户 [5] - 开发酸枣芽茶 酸枣仁粉 酸枣仁膏等系列产品 [5] 农文旅融合发展 - 松会村发展葡萄种植2100亩 年产量3150吨 建设葡萄酒度假小镇项目 [7] - "向云端"露营地36个帐篷 "五一"假期以来营收达300万元 [7] - 蕊源蜜蜂博物馆接待研学学生1.2万人次 配套1000多亩中华蜜蜂种蜂场 [8] 经济效益与产业规模 - 2024年接待游客562万人次 旅游总花费65.4亿元 [8] -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82.6万人次 旅游花费5.78亿元 同比增长80.6% [8]
“专业指导”不该成销售套路
经济日报· 2025-08-13 07:19
行业乱象现状 - 保健品行业存在虚假营养指导现象 例如产品包装建议每日食用1片至2片维生素C但所谓营养师却建议一天吃30片到40片 [1] - 商家通过伪造案例和夸大产品功效等手段诱导消费 部分销售人员暗示保健品具有治病或防癌等涉嫌违法的功效 [1] - 打着营养师旗号推荐保健品的现象屡见不鲜 专业服务与营销边界日益模糊 [1] 监管与规范措施 - 需完善营养指导资质认证体系 可借鉴深圳医码通经验通过扫码查看营养师执业资质和投诉记录帮助公众辨别真伪 [1] - 平台需压实审查责任 对营养师账号实行双验证 包括清理营养顾问等模糊头衔并验证资质 同时多渠道验证营养指导内容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1] - 应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公益讲座和权威健康指南宣传帮助居民提升健康素养 [2] 行业影响与展望 - 保健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但营销套路问题亟待解决 [1] - 当科学知识便捷可及且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时 以营养指导为幌子的营销套路将失去生存土壤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8-13 06:4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关系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能够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2] - 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可确认主体资格、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形成公平竞争环境,引导资源最优配置 [2] - 法治能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确保政府职能到位而不越位,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避免不合理行政干预 [3] 法治对市场经济的功能与作用 - 法治通过确认和保护产权,清晰界定权利义务边界,提升经营主体安全感和获得感,改善市场预期 [4] - 法律体系与行政执法、司法审判衔接,可解决无序竞争、侵害消费者权益等问题,维护市场秩序 [4] - 法治确立透明规则体系,减少缔约和监督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5] 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法治路径 - 需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破除民营经济隐性壁垒,保障公平竞争和法律保护 [6]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法治约束,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规范政府行为,强化执法统一 [7] - 健全公正执法司法机制,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确保司法高效解决市场纠纷 [8] - 营造守法诚信社会氛围,提升市场信用水平,降低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8]
夯实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法治根基
经济日报· 2025-08-13 06:44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政策框架 - 党中央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重大战略决策 已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等法规文件 法治基础持续夯实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五统一、一开放"核心要求 包括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监管执法/要素资源市场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1] - 当前市场建设成效显著 制度完善/设施联通/要素市场突破/规模效应显现 但仍存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不顺/基础制度不完善/要素规则不健全等问题 [1] 政府与市场关系优化 - 需明确政府行为边界 通过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弥补市场失灵 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执法标准不统一等现象 [2] - 强化法治约束机制 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刚性要求 完善反垄断执法约谈机制 严查行政权力滥用行为 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形成震慑 [3] - 推动招标投标法修订 加强中标公平性审查 实现全流程公开管理 统一跨区域监管标准与执法衔接 [3] 市场经济制度完善 - 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基础制度仍存短板 如产权保护薄弱/准入标准不一致/信用监管不健全等 [4] - 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 统一涉产权纠纷执法司法标准 平等保护各类主体权益 [5] - 推行"全国一张清单"市场准入模式 放宽新业态准入 优化企业破产退出机制 加快社会信用立法与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5] 要素市场化改革 - 资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市场框架已建立但规则待完善 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 [7] - 劳动力要素改革需健全城乡统一市场 修订户籍相关法规促进流动 [8] - 数据要素需加强立法明确交易规则 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解决数据孤岛问题 同时对接国际规则优化营商环境 [8]
因时顺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日报· 2025-08-13 06:44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 传统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规模大、行业分布广、发展历史久 [1] -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结构、组织和技术体系迭代升级 [1] - 转型升级目标是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绿色低碳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地位 [1] 传统产业升级的阶段变化 - 从"追赶型升级"转向"引领型升级",需加快形成更多引领全球发展的原创技术、标准体系与产品 [2] - 钢铁产业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半数以上,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钢铁行业专利申请数量的60%以上 [2] - 从"局部性优化"转向"系统性重构",利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全链条、系统化重构 [3] - 纺织产业从单点环节自动化转向全流程数字化重构,实现高效、绿色、韧性发展 [3]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 传统产业需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原始创新和突破创新能力,解决研发投入强度偏低问题 [4] - 医药、航空航天器等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普遍在2%以上,而食品制造、纺织业等多在1%左右 [4] - 需优化研发投入结构,引导更多资源投向基础研究、原创技术等源头领域 [4] 提升融合创新能力 - 传统产业需加快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绿色能源技术等深度融合 [5] - 传统产业企业与新兴技术提供商之间存在沟通不畅与协同困难问题 [5] - 需培育专业化数字化转型方案提供商,推广低代码、模块化等技术解决方案 [6] - 促进产教融合,培养既懂行业工艺又精通智能技术的高素质工程师和管理人才 [6]
“生态美”如何促进“共同富”——来自浙江省湖州市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8-13 06:22
生态治理机制创新 - 国网湖州供电公司联合地方政府推出"碳达人"低碳生活数字化平台 将市民骑行共享单车 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转化为碳积分 累计后可兑换实物或电子券 [2] - 安装屋顶光伏发电的上网电量通过官方核证碳减排量后形成碳汇指标 村民可在平台以每吨66元左右价格出售给需要碳排放配额的企业 [2] - 安吉县累计完成0.12万吨碳减排量交易 产生7.4万元"阳光收益"落入村民口袋 [2] - 湖州颁布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性地方性法规《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 后迭代为《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条例》 [3] - 创设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鼎"机制 发布全国首个"生态警务"地方标准 成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3] 绿色金融与碳交易实践 - 湖州首创"碳效码"平台探索金融支持工业碳效改革 累计发放碳效贷款564亿元 [4] - 成功落地全国首批收储竹林碳汇交易 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 首单平原河网地区水利风景区生态产品价值交易 [4] - 开发上线"铅蛋"废铅蓄电池回收平台 率先制定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绿色生产标准 [4] 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 铅蓄电池企业通过两轮淘汰兼并重组 数量从225家减至16家 产值增加14倍 税收增加6倍 培育天能 超威两家新能源电池头部企业 [6] - 2005-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从239.9亿元升至1336.3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从30家增至2048家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 [7] - 拒绝760余个环保不达标项目 涉及投资额超千亿元 [6] - 形成八大系列3000余种竹产品品类格局 以全国1.8%的竹产量创造全国20%的竹产值 [8] - 爱康企业集团通过创建绿色工厂实现128台机器仅需10多名操作工 效率提升40% 能耗降低 [7] 生态旅游与共同富裕 - 培育德清"洋家乐" 长兴"上海村" 安吉"亲子游"等新业态 发展民宿3300余家 2024年接待游客1.2亿人次 [10] - 德清县上杨村天际森谷山野乐园项目投资1.2亿元 采取"集体资产参股 村民投股 与经营主体合股经营"模式 每股2万元每年可获得10%收益 [9] - 村集体通过土地出租等途径每年增收250万元 入股村民年底分红不少于10% [9] - 长兴县顾渚村去年接待游客近40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超12亿元 村域面积不足19平方公里却拥有近500家乡村民宿 90%村民从事乡村旅游产业 [11] - 鲁家村整村托管运营采取"两入股三收益"模式 运营方前两年每年支付240万元托底收益 第三年起村集体可获得240万元加上运营利润10%的分红 [10] 美丽乡村建设成效 - 所有区县均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 所有城市规划区外行政村均建成市级美丽乡村 建设组团式未来乡村49个覆盖225个行政村 [12] - 88个村入选省级未来乡村创建名单 拥有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两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2] - 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村建设总长度2900米地下污水管网 河道水质达Ⅲ类水标准 [13]
气象预警要成为发令枪
经济日报· 2025-08-13 06:18
行业现状与成就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陆海空天协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实现精密监测瞬息风云变幻 [1] -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实现预报要素多种类 时间尺度无缝隙 空间范围全覆盖 时空分辨率达分钟级公里级 [1] - 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全面完成 分灾种分区域灾害预警体系可提前43分钟预警强对流天气 [1] - 新一代预警系统发布82种预警信息 1分钟内送达应急责任人 公众覆盖率达99.1% [1] 行业挑战与短板 - 部分地区观测站网密度不足 偏远山区及海洋存在监测盲区 灾害天气捕捉不及时 [2] - 极端复杂天气下数值预报模型准确率与提前量待提升 如暴雨和龙卷风等场景 [2] - 部门间信息共享与协同联动机制不完善 预警信息传递至农村及偏远地区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 [2] 科技发展路径 - 攻关地球系统数值预报 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 量子技术应用等前沿核心技术 [2] - 提升气象卫星 雷达 数值预报和大数据等基础业务能力 强化科技成果应用效益 [2] -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支撑气象科技能力升级 [2] 机制优化方向 - 推动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 完善组织责任体系与部门合作 [3] - 健全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制度 明确各部门防御职责分工 [3] - 通过地方法律法规修订强化灾害响应机制 [3] 社会协同建设 - 创新气象科普形式 将知识转化为易懂易用的避险指南 [3] - 学校社区企业定期开展防灾演练 模拟暴雨台风等场景提升应急能力 [3] - 发展巨灾保险 农业保险及商业保险等气象服务场景 提升风险综合管理能力 [3]
最高法出台执行异议之诉相关司法解释——买房人合法权益获优先保护
经济日报· 2025-08-13 06:18
核心观点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自2025年7月24日起施行 细化商品房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 提升可操作性 更好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 [1] 执行异议之诉规则完善 - 执行异议之诉针对强制执行中财产争议 主要因被执行财产实际权利人与名义权利人分离导致案外人合法财产被误处置 [1] - 《解释》明确案外人 执行当事人及拍卖变卖买受人等各方权利范围与救济途径 避免规则不清引发新争议 促进执行程序依法规范 [1] 商品房消费者权益保护标准 - 购房属满足生存权合理消费范畴时 消费者民事权益可排除金钱债权强制执行 即使名下已有居住房屋 但为子女教育或改善居住环境购买学区房等改善性住房亦受保护 [2] - 以家庭为单位考察房屋持有状况 "家庭"定义为夫妻与未成年子女 "居住生活需要"不限于唯一住房 包含改善性需求 [3] - 进城务工人员购买市区商品房用于工作生活居住 具有优先保护价值 可排除抵押权人强制执行 [3] 价款返还与监管账户保护 - 房屋不能交付且无实际交付导致合同解除时 消费者请求在变价款中支持价款返还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 - 房屋买卖合同解除后 购房人作为案外人要求排除监管账户相应购房款强制执行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针对预售资金未有效监管导致的烂尾问题 [4] 司法实践案例 - 韩某平王某支付购房款并获收款收据 虽名下已有住房 但为子女就读重点小学购买学区房 法院认定属生存权合理消费 支持排除强制执行 [2] - 韩某在农村有住宅 但为满足工作生活需求在市区购房 法院判决排除抵押权人强制执行 确认进城务工人员居住优先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