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搜索文档
北京楼市政策优化有重要信号意义丨李宇嘉专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06:17
北京房地产政策优化调整 核心观点 - 北京优化五环外商品住房限购政策 户籍家庭购买五环外住房不限套数 非户籍家庭在满足2年社保或个税条件下也不限购[1] - 政策直接目的是去化五环外新房和二手房库存 稳定市场预期 80%新房和50%二手房成交集中在五环外区域[2] - 同步优化公积金政策 包括放宽首套房认定标准 提高二套房贷款额度至100万元 多子女家庭/绿色建筑最高可贷140万元 降低首付比例至30%[3] - 公积金缴存年限贷款系数从10万元/年提升至15万元/年 贷款120万元所需缴存时间从11年缩短至7年[3] - 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同时申请公积金贷款 降低购房门槛和成本[3] 政策背景与市场现状 - 6月北京新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3% 同比下跌4.1% 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2] - 截至6月新房住宅库存981.8万平方米 同比减少8.2% 去化周期15个月 超80%分布在五环外[2] - 二手房挂牌量快速攀升 约50%房源位于五环外 出现业主"竞相降价"的非理性行为[2] 政策目标群体与需求激活 - 针对五环外多套住房潜在需求 包括养老/照看小孩 子女教育陪读 改善型需求 职住平衡需求[2] - 以400万元总价房产为例 公积金政策调整后首套房首付最高减少60万元 月供最高减少253元[4] - 多子女家庭或绿色建筑购房者 公积金贷款额度最多上浮40万元 首套最高可贷160万元[3][4] 政策战略意义 - 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推动中心区与五环外协同发展 疏解住房需求至外围区域[3] - 从因城施策转向因区施策 政策更加精细化 支持绿色建筑和多子女家庭等特定群体[4][5] - 盘活公积金沉淀资金 发挥普惠金融作用 覆盖比例提升 due to房价回调[4][5]
全球“药王”易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23:57
全球药品销售格局 - 2025年上半年全球药品销售额TOP50榜单显示,GLP-1类药物主导市场,前三名均突破百亿美元大关,成为行业增长核心引擎 [2] - 44款药物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10款超过50亿美元 [2] - 化学药和单克隆抗体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七成 [3] - 新型疗法崭露头角,包括3款双抗、3款预防性疫苗、1款ADC及2款抗体类融合蛋白 [3] - 新兴势力如双抗、ADC、融合蛋白等新型生物药占比突破15% [3] GLP-1类药物竞争 - 诺和诺德GLP-1家族的司美格鲁肽以166.32亿美元销售额首次登顶 [5] - 2024年药王Keytruda以151.61亿美元退居第二,增速放缓至6.6% [5] - 礼来替尔泊肽以147.34亿美元位列第三,同比增长121.3%,增速居全球之首 [5] - 替尔泊肽第二季度单季销售额达85.80亿美元,反超司美格鲁肽的80.34亿美元 [5] - 司美格鲁肽多维布局,包括注射剂(市占率61%)、口服片(29%)和自动注射笔(10%) [6] - 替尔泊肽策略在于双靶点优势,GIP/GLP-1双重激动剂带来更优减重效果 [6] 细分赛道竞争 - CDK4/6抑制剂赛道中,礼来阿贝西利以26.48亿美元领跑 [10] - 诺华瑞波西利增速达58.7%,收入21.33亿美元 [10] - 辉瑞哌柏西利跌至20.26亿美元,首次垫底 [10] - BTK抑制剂赛道中,伊布替尼销售额跌破30亿美元,同比下滑9% [11]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以17.42亿美元位列第46位,成为首个闯入TOP50的国产创新药 [11] - 泽布替尼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4.7%,2024年全年销售额达26.44亿美元,同比大增103.40% [12][13] 行业趋势 - GLP-1类药物占据全球生物药市场近三成份额 [3] - 创新药驱动行业增长,ADC、双抗等新疗法将持续吸引投资 [3] - 全球制药巨头竞争加剧,诺和诺德、礼来等聚焦代谢类药物的企业有望扩大优势 [3] - 国产创新药在差异化布局,口服小分子药物成本低、使用便捷,国内企业已处于世界前沿 [7][8] - 双抗、ADC、融合蛋白等新分子加速商业化,TOP50中已占近20%席位 [13]
重拳出击 广东多部门持续合力整治医美乱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23:34
医美行业现状 - 医美行业热度持续攀升,但伴随虚假宣传、违规操作、非法行医等乱象,行业正经历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阵痛[1] - 央视近期多次曝光医美乱象,包括正规机构蒙骗诱导、非法注射走私针剂、小红书成为违规代打接单平台等问题[1] - 注射类医美乱象被集中曝光,公众视线聚焦于医美安全与合规议题[1] 广东省监管政策 - 广东省构建多部门协同联动的治理体系,包括卫健、药监、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2] - 2025年以来多项新规密集出台:广州市禁止非医学必要性未成年人整形,要求强制风险告知及监护人书面同意[2] - 省医保局废止52项旧项目、新增101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要求公立机构耗材"零差率"销售[2] - 市场监管与公安部门联合印发规程,明确虚假广告案值超5万元或致人轻伤即刑事立案,建成覆盖1.2万家机构的监管数据平台[2] 政策演进与执法行动 - 2023年药监局推出注射类医疗器械"双审核制",要求网售水光针需经线下医疗机构处方核验及平台资质双重审核[3] - 2022年八部门专项整治关停217家非法场所,罚没款3860万元[3] - 2021年市场监管局发布《医疗广告合规指引》,严禁"绝对安全"等误导性宣传[3] - 2020年药监部门将水光针等产品划归械三类管理[3] - 2019年省卫健委建立医美机构"黑名单"制度,要求主诊医师持"双证"执业[3] 地方执法案例 - 佛山市顺德区启动"净医2025"专项行动,排查21家医美机构,立案查处6起违法案件,引入临床专家参与执法[5] - 珠海市开展"医疗美容质量安全管理年"活动,建立"医美24小时绿色通道"由公立医院承接违规注射导致的急危重症救治[6] 多部门协同机制 - 卫健部门紧盯机构与人员资质,药监部门严控药品器械安全,市场监管部门规范广告与价格,公安部门打击非法行医,医保部门优化收费管理[6] - 广东通过政策升级与执法落地"组合拳"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回应公众对安全医美的关切[6]
北京楼市新政48小时:开发商加班做方案 五环外项目人气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23:27
政策调整 - 北京市住建委和公积金管理中心联合发布新政,取消五环外商品住房限购,并优化公积金政策 [1] - 新政允许京籍家庭和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满2年的非京籍家庭在五环外不限购 [1] - 这是北京时隔10个月后再次大幅优化楼市政策 [2] 市场反应 - 新政后首个周末,五环外新房项目咨询量和到访量大幅增加 [2] - 部分新房项目周末接待人数明显增加,有项目忙到晚上10点多 [8] - 合硕机构数据显示,周末到访量普遍增加30%-200%不等 [8] - 海淀西二旗和朝阳北苑成为二手房热点带看区域 [8] - 部分二手房业主小幅提价,但整体仍属少数现象 [9] 销售情况 - 1-7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中,五环外占比超80% [8] - 新政后周末新房网签83套和92套,二手房网签178套和116套 [11] - 分析师估计新房成交量比以往周末提升20%-30% [12] - 低总价、低首付房源更受青睐,有项目首付不到40万 [8] 行业动态 - 开发商紧急加班制定营销方案应对新政 [4] - 销售代理公司借政策热度推销五环外项目 [6] - 部分新房项目延长开放时间至深夜接待客户 [6] - 二手房挂牌量在周末有明显增加 [7] 市场背景 - 7月北京二手房网签12784套,环比下降15.6%,同比下降17.9% [5] - 8月上旬二手房交易量继续下滑,全月可能跌破1万套 [5] - 年中7-8月通常是北京楼市传统淡季和政策淡季 [4]
电力市场计量结算新规发布;首个储能强制性国标生效丨碳中和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22:54
碳中和政策 - 《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发布,共6章56条,规范计量管理、结算管理等内容,首次明确用户侧与电网企业电费收付流程要求 [1] - 规则重点加强计量业务管理、规范结算业务管理、强化结算风险管理、统一电费收付要求四方面内容 [1] - 中国首个储能强制性国标GB 44240-2024生效,适用于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新增多项安全测试项目 [3] - 循环经济议题首次纳入COP30主题日,11月10日至11日将聚焦适应、城市、基础设施、水、废物、循环经济等主题 [4] 地方动态 - 山西钢铁行业未来10年需1483亿资金支持转型,重点推广短流程、氢冶金等先进工艺技术 [4] - 2024年山西粗钢产量6027.90万吨,占全国6%,2023年钢铁行业营收占全省工业11.5% [4] 企业实践 - 福佑卡车首条"氢动力零碳新干线"投入运营,全程450公里,途经德州、济南、潍坊、青岛等地 [5] - 福佑卡车计划与新能源主机厂、加氢站运营方合作,推动氢能重卡研发创新和数字生态平台建设 [6]
市场流言引股价异动 ,蚂蚁集团辟谣“共建稀土稳定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21:17
蚂蚁集团与京东的稳定币辟谣事件 - 蚂蚁集团在8月11日辟谣称从未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稀土集团共建稀土人民币稳定币计划[1] - 中国稀土股价在辟谣消息后5分钟内冲高4% 收盘涨幅1 68%[1] - 蚂蚁数科6月20日澄清与海南华铁仅就RWA进行初步交流 未达成任何正式合作[3] - 京东6月30日声明否认发行稳定币或设立相关社区 称第三方合作信息均为欺诈[3] 稳定币行业现状与监管动态 - 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1日正式实施 法币稳定币发行需持牌[5] - 香港金管局2024年3月推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 7月首批名单含京东币链科技等5家机构[6] - 蚂蚁国际计划在条例生效后提交牌照申请 正加速全球财资管理布局[6] - 内地2023年明确禁止机构发行或参与稳定币交易 防范支付体系与跨境风险[7] 企业战略与业务进展 - 蚂蚁数科过去一年通过香港持牌机构串联证券交易、资产管理、稳定币托管等全环节[6] - 京东币链科技与圆币创新科技进入香港首批稳定币沙盒名单[6] - 香港稳定币发行人需满足储备管理、反洗钱等银行级监管标准[6] 市场风险与乱象 - 虚拟货币概念热度催生利用稳定币、RWA等新概念的炒作与诈骗行为[2][3] - 北京市互金协会7月提示警惕稳定币投资风险 呼吁抵制非法代币发行[4]
越疆郎需林:让具身智能机器人先“上岗位”再进生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21:16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 - 越疆科技DOBOT Atom第二代产品演示了分拣物料、接打爆米花、做煲仔饭等任务,探索工业、商业、家庭场景应用可能性 [1] - 人形机器人将率先落地低速、高频、刚需的商业场景,如药房搬运、零售导引、园区巡检,因任务明确且环境可控 [1] - Atom二代定位"准工业+准商业",泛化能力高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工程实用性高于消费类人形机器人 [1] 技术发展路径 - 从工业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是向更高阶复杂系统进化,需从"刚性约束"转向"灵活泛化",升级算法架构、感知模型和运动规划 [1] - 机器人普及路径为"先上岗再进家",未来三年是突破安全性、价格和服务体系闭环的窗口期 [1] 行业生态展望 - 人形机器人将发展为平台级生态系统,演进轨迹类似智能手机:硬件厂商引爆→AI模型分层差异化→开放协同的具身智能生态 [2] - DOBOT平台定位"机器人安卓系统",通过统一算法底座兼容机械臂、轮式、人形及多足机器人,开放SDK/API降低开发门槛 [2] 市场普及预期 - 未来10年家庭机器人将像家电一样普及,实现"敢用、愿用、用得起"的目标 [2]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变与不变:人形机器人将从“演员”变“同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21:16
展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WRC人形机器人展出数量达27款,参展厂商超200家,其中人形机器人厂家超50家 [1] - 展品总数达1500件,较去年增加900件,新品发布100余件,数量翻倍 [1] - 展会面积50000平方米,三天参观人数达130万,现场人流密集 [2] 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 - 宇树G1机器人动作流畅度提升,算法小脑控制的平衡能力显著增强,卡死和人工干预减少 [5] - 加速进化机器人端到端运控能力提高,足球互动中射门力度和精准度提升 [5] - 众擎机器人EngineAI复杂动作接近人类细腻度,逐际动力双足机器人抗冲击能力突出 [6] - 德国Festo仿生蜜蜂机器人BionicBee仅34克,实现自主编队飞行,突破微型机器人极限 [6] 商业化应用趋势 - 优必选展示多款机器人工作场景,包括群体分拣、导览和7*24小时热插拔换电技术 [8] - 千寻智能墨子机器人演示洗衣叠衣等家务能力,越疆科技实现精密零件组装与分拣同步操作 [8] - 轮式底座/AGV移动模块的人形机器人增多,适应工厂搬运与操作复合需求 [9] - 云迹科技酒店服务机器人实现欧洲业务落地,擎郎机器人全球部署量超10万台 [11] 技术瓶颈与挑战 - 人形机器人普遍存在单场景匹配、通用性不足问题,复杂复合应用尚未成熟 [12] - 具身智能面临数据互通困难、仿真训练与实际差距大、规模化法则未显现等问题 [12] - 资本投入不足导致企业专攻单一场景,行业标准化和生态建设尚未启动 [12] 创新方向展示 - 银河通用推出零售行业端到端具身大模型GroceryVLA,提升商超环境识别抓取能力 [13] - 星海图展示"真端到端+真全身控制"VLA模型G0,实现自然语言到任务执行的闭环 [13]
中小银行自营理财“大撤退”:上半年36家规模压降超1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20:01
行业现状与监管背景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行业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其中3.19万亿元仍由银行总行直接管理,未转移至理财子公司[1] - 2024年6月监管部门要求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中小银行需在2026年底前清理存量理财业务,目前整改压力持续显现[1] - 2018年资管新规明确要求银行需设立独立资管子公司开展业务,强化法人风险隔离[2] 中小银行资管业务压降情况 - 69家未设立理财子的城农商行2025年上半年资管规模合计13527.49亿元,较2024年底14663.85亿元压降7.75%[1][5] - 42家银行理财规模压降超5%,其中36家降幅超10%,上海农商行(-11.52%)、汉口银行(-14.08%)、兰州银行(-16.26%)、晋商银行(-14.58%)、江南农商行(-18.22%)降幅显著[6] - 部分银行逆势增长:哈尔滨银行(+7.29%)、深圳农商行(+10.14%)、龙江银行(+0.70%)、广东顺德农商行(+2.66%)[7] 银行应对策略分化 - 头部城农商行积极申请理财子牌照,西北某城商行已参照理财子公司标准建立投研、系统、运营等全链条能力[8] - 中小农商行倾向转型代销,但面临管理费差异(自营千分之4 vs 代销千分之3)和存款分流挑战[9] - 区域性监管执行差异明显,长三角农商行采取逐月压降策略,部分机构观望政策变化[3][8] 从业人员转型路径 - 资管条线人员分流至金融市场部、财富管理部门或分支行,利用资产配置经验转向代销业务[7] - 代销业务需完善系统建设(产品准入、风险预警等线上化)和专业人才储备,强化本地化服务能力[9] 未来发展趋势 - 大中型城农商行通过金融科技(AI客户画像、大数据推荐)提升代销服务能力,为设立理财子做准备[10] - 小银行聚焦差异化区域深耕,通过理财讲座等客户教育增强粘性,填补基础产品代销空白[9][10]
港口经济半年报:集装箱吞吐量高增,新兴市场航线加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9:33
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表现 - 2025年1-6月全国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9亿吨,同比增长4.0%,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7亿标箱,同比增长6.9%,增速高于货物吞吐量整体2.9个百分点 [1][3] - 宁波舟山港以71375万吨货物吞吐量稳居全国首位,唐山港(43357万吨)和上海港(42559万吨)分列二三位 [3] - 青岛港(37034万吨)、广州港(32959万吨)和日照港(32299万吨)处于3亿吨区间,苏州港(29920万吨)等4个港口处于2亿吨区间 [4] - 北部湾港和烟台港增速领先,同比分别增长8.7%和6.4% [4] 集装箱吞吐量格局 - 上海港以2706万标箱保持"集装箱第一港"地位,同比增长6.1% [4] - 宁波舟山港(2105万标箱,+9.8%)、深圳港(1723万标箱,+10.8%)、青岛港(1638万标箱,+7.8%)和广州港(1364万标箱,+7.7%)位列前五 [4][6] - 深圳港和北部湾港增速突出,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10.8%和10.1% [6] - 全国60余个主要港口中超40个实现正增长,20余个港口增速达两位数以上 [9] 新兴市场与外贸新动能 - "一带一路"国家航线集装箱吞吐量达3428万标箱,同比增长23.7% [9] - 2025年上半年对非洲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4.4%,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增长13.8% [10] - "新三样"产品(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出口增长12.7%,深圳港相关产品出口达518.2亿元增长21.1% [1][6] - 宁波舟山港创新推出"海铁快线+中欧快航"模式,重点打造义乌-迪拜等物流通道 [10][11] 航线网络拓展 - 上海港新增12条国际航线,深圳港盐田港区新增11条,广州港净增7条外贸航线 [9] - 青岛港新增11条集装箱航线包括4条"一带一路"航线,航线总数突破230条 [11] - 北部湾港开通"北部湾港-阿布扎比"中东航线,相较传统路径节省4-6天航程 [11] - 天津、泉州、珠海等港口新增直航拉美、非洲、东南亚航线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