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搜索文档
8月20日沪深两市强势个股与概念板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2:20
强势个股 - 上证综指上涨1.04%收于3766.21点,深证成指上涨0.89%收于11926.74点,创业板指上涨0.23%收于2607.65点 [1] - 沪深两市A股共计103只涨停,强势前三只个股为济民健康(5连板,换手率31.31%)、金田股份(6天5板,换手率23.7%)、腾龙股份(6天5板,换手率23.8%) [1] - 科森科技(4连板,换手率2.5%)、园林股份(3连板,换手率15.09%)、全柴动力(2连板,换手率5.93%)位列强势个股前六位 [1] - 酒鬼酒(2连板,换手率10.4%)、世茂能源(2连板,换手率8.96%)、华丽家族(2连板,换手率31.43%)进入前十强 [1] - 光迅科技以首板(换手率10.86%)位列第十 [1] 强势概念板块 - AI手机板块涨幅2.77%位列概念板块首位 [2][3] - 国家大基金持股板块涨幅2.76%排名第二 [2][3] - MCU芯片板块涨幅2.6%排名第三 [2][3] - 丙烯酸(2.56%)、智能音箱(2.55%)、AI眼镜(2.54%)位列第四至第六位 [3] - 白酒概念(2.4%)、金属锌(2.39%)、汽车芯片(2.39%)、智能穿戴(2.34%)进入前十强概念板块 [3]
多只芯片ETF上涨;ETF规模飙升至4.8万亿丨ETF晚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2:20
指数表现 - 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上证综指涨1.04%至3766.21点 深证成指涨0.89%至11926.74点 创业板指涨0.23%至2607.65点 [1][4] - 科创50指数单日涨幅达3.23% 近5日累计上涨6.54% 北证50指数近5日涨幅达10.49% [4] 行业板块表现 - 美容护理、石油石化、电子行业涨幅居前 单日涨幅分别为2.42%、2.36%、2.32% [6] - 医药生物板块下跌0.07% 家用电器和房地产板块涨幅较小 分别为0.12%和0.16% [1][6] - 近5日综合、计算机、电子行业表现领先 涨幅分别达8.94%、5.91%、5.90% [6] ETF市场总体情况 - 全市场ETF总规模达4.8万亿元 股票型、跨境型、商品型、债券型ETF规模均较去年底显著增长 [3] - 8月18日逾800只股票ETF规模提升 占总数超70% 但合计规模增幅仅1.26% [2] - 股票型主题指数ETF单日平均涨幅1.28% 表现最优 跨境型ETF平均下跌0.31% 表现最差 [9] 芯片类ETF突出表现 - 科创芯片设计ETF(588780.SH)单日涨5.57% 近5日累计涨11.06% [1][12][13] - 多只芯片ETF涨幅超4.9% 包括科创芯片ETF富国(4.97%)、科创芯片ETF博时(4.96%) [1][11] - 芯片类ETF成交活跃 科创芯片ETF(588200.SH)成交额34.19亿元 规模309.24亿元 [16][17] ETF成交活跃度 - 股票型ETF成交额前列:科创50ETF(62.28亿元)、沪深300ETF(59.38亿元)、A500ETF基金(54.23亿元) [14][15][16] - 债券型ETF中短融ETF成交236.61亿元 规模549.33亿元 [16] - 跨境ETF中香港证券ETF成交200.84亿元 规模279.12亿元 [16] 其他表现突出ETF - 汽车ETF(516110.SH)单日涨3.26% 近5日涨5.21% [13] - 港股消费类ETF涨幅显著 港股消费50ETF(159265.SZ)单日涨3.11% 近5日涨4.39% [13] - 黄金类ETF普遍下跌 黄金ETFAU(518860.SH)单日跌0.31% 近5日跌0.69% [13]
牧原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70%;*ST亚振明日复牌丨公告精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2:20
牧原股份业绩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64.63亿元,同比增长34.46%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5.3亿元,同比增长1169.77% [2]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32元(含税),分红总额为50.02亿元(含税) [2] 伟测科技业绩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47.53% [2] - 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831.03% [2] - 基本每股收益0.68元 [2] - 加大先进封装芯片、高可靠性芯片和高算力芯片测试研发投入 [2] - 积极采购高端测试设备,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2] 云南锗业技术进展 - 控股子公司鑫耀公司在2-4英寸规格的磷化铟晶片已量产 [3] - 对6英寸磷化铟晶片开展研究开发,但尚无规模化量产具体计划 [3] - 从研发到规模化生产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3] 万通发展技术突破 - 数渡科技的PCIe5.0交换芯片有望解决国产AI芯片互联性能瓶颈 [4] - 目前处于多家客户导入过程中,已有企业投入商用 [4] - 有3家客户签署小批量采购协议,9家客户完成制板 [4] - 有望于2025年底逐步开始批量供货 [4] - 已完成收购数渡科技的相关协议签署并支付第二期对价款 [4] 天味食品资本运作 - 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5] - 事项尚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 [5] - 需取得相关政府机构、监管机构备案、批准和/或核准 [5] *ST亚振股票交易 - 股票于2025年7月30日至8月6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33.92% [6] - 股票短期涨幅与同期上证指数、家具制造业存在严重偏离 [6] - 核查工作已完成,股票将于8月21日开市起复牌 [6] 经营业绩增长 - 保变电气:上半年净利润增长230.76% [7] - 春秋电子: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48.44% [7] - 白云机场: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1.32% [7] - 索通发展: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68.52% [7] - 横店东磁: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8.94% [7] - 华住集团:2025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加41.3% [7] - 特宝生物: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0.60% [7] 经营业绩下滑 - 5连板济民健康:上半年净亏损5269.59万元 [7] - 君禾股份:上半年净利润3099.93万元,同比下降19.53% [7] - 南侨食品:7月亏损979.57万元 [7] - 康希诺: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349万元 [7] - 万泰生物: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44亿元,同比转亏 [7] 重要事项 - 晨光生物:拟转让晨光天润制药97.5%股权 [7] - 捷成股份:控股股东徐子泉及股东苏醒拟协议转让公司部分股权 [8] - 安培龙:股东拟转让98.5万股,占总股本1% [8] - 科思科技:签订4.01亿元信息集成服务项目销售框架合同 [11] - 智光电气:孙公司签订1.86亿元储能系统采购合同 [11] - 恒瑞医药:拟使用不超过60亿元自有闲置资金进行委托理财 [11] - 天岳先进:H股股票8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 [11] - 龙蟠科技:拟定增募资不超过20亿元 [11] - 恒誉环保:签订2758万美元日常经营销售合同 [13]
“媒体+四个共享”打造“低GI”美食 |《圣一日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2:13
吉粤合作与"四个共享"机制 - 吉粤合作通过"四个共享"机制链接要素资源链,推动吉林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1] - 合作促成圣一小冰麦"低GI水饺"在长春农博会首度亮相,成为现场热点[1] - 吉林省委书记黄强肯定"低GI"产品市场前景,副书记吴海英要求加快市场化规模化[1] 低GI食品行业趋势 - 低GI食品指GI值≤55的食物,适合糖尿病患者及健康生活人群[3] - 京东数据显示近一年"低GI"搜索热度同比增长56%,消费群体持续扩大[3] - 行业预测低GI产品将成为食品行业重要增长板块,市场规模不断扩张[3] 圣一小冰麦产品优势 - 小冰麦产自北纬45°寒地黑土,蛋白质含量达18%,含8种必需氨基酸[4] - 天然低GI特性(湿面筋含量40%),实现"高蛋白+慢吸收"双重健康优势[4] - 针对中国1亿糖尿病患者和4亿高糖人群开发"吃了不增糖"系列面点[1][4] 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 - 与广东五粒星食品合作,历时180天研发推出复合低GI水饺[4] - 广东品牌文化产业园提出"媒体+"策略,强化消费者认知[5] - 香港餐饮专家认为产品具备进入中东、欧美市场的潜力[7] 吉粤合作成果 - 小冰麦"低GI水饺"入选吉林省二十款高端优质特色农产品[4] - 合作案例展示跨区域合作的创新成果,推动产业升级[1][4] - 通过《圣一日记》等传播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1][5]
中国海洋经济十万亿时代,广东2万亿领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2:13
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 国家发改委正与相关部门编制"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部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海洋强国建设迎来新篇章 [3]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破10万亿元大关 达105438亿元 增速超GDP0.9个百分点 [3][7] - 国际海运量占全球总量约三分之一 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 [3] 沿海省份海洋经济竞争格局 -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 2024年成立省委书记挂帅的海洋强省委员会 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 [4] - 山东省GDP总量近两成来自海洋经济 拥有22位海洋界院士 位居全国第一 [4] - 浙江宁波舟山和上海在海港吞吐量方面实现全球领先 [4] - 2024年海洋经济规模前三省份占据全国总量半壁江山 [8] 广东省海洋经济数据 - 2024年广东成为全国首个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的省份 达2万亿元 占全国总量五分之一 [7][8] - 广东拥有41.93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全国第二) 4084.5千米大陆海岸线长(全国首位) 1963个海岛(全国第三) [8] - 近五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13.6%提升至14.1% [6] - 2024年广东海洋产业增加值7395.1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7.4% [10] 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3198.7亿元 同比增长10.0% [10] - 海洋化工业增加值825.6亿元 同比增长6.1% [11] - 海洋渔业增加值681.9亿元 同比增长3.8% [11]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58.2亿元 同比增长6.8% [11] - 海洋电力业增加值100.1亿元 同比增长26.7% [11] 广东省涉海企业发展 - 广东涉海企业总数突破8万家 [13] - 2024年新认定涉海高新技术企业257家 同比增长5% 存量达804家 [12] - 存量涉海专精特新企业593家 存量涉海"小巨人"企业203家 [12] 广东省海洋新兴产业 - 2024年广东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8% [14] - 海上风电总装机规模突破1200万千瓦 跃居全国第一 [14] - 自主设计建造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入列 排水量42600吨 最大钻深能力11000米 [15] - 研制并出口全球深度最大的商业深海机器人Phoenix 600 最大下潜深度3000米 [16] - 世界首个面向海底冷泉系统的大科学装置在广州开建 [16][17]
国产锂电掀起下南洋热潮,印尼马来泰国狂揽背后的风险|东盟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2:05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海外投资趋势 - 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海外投资达160亿美元,首次超过国内投资的150亿美元 [1] - 电池领域占海外总投资74%,成为出海主力 [1] - 欧洲和东南亚是主要投资目的地,其中东南亚市场扩张尤为迅猛 [1] 东南亚锂电投资热潮 - 2024年上半年近十家中国电池巨头宣布在东南亚建厂,包括亿纬锂能、欣旺达、宁德时代等 [1] - 欣旺达计划投资20亿元在越南建厂,宁德时代印尼项目总投资59亿美元 [2] - 华友钴业取代LG能源成为印尼615.6亿元电池项目战略投资者 [2] 东南亚产能落地进展 - 蜂巢能源泰国工厂已下线10万套EV电池包 [3] - 天鹏电源马来西亚工厂4月正式投产 [3] - 华友钴业印尼5万吨高镍前驱体项目二期竣工 [3] 东南亚投资驱动因素 - 国内锂电产能饱和,新建产能转向海外 [4] - 东南亚各国政府推动电动汽车渗透率提升,马来西亚目标2030年达15% [4][8] - 国际贸易形势变化促使企业调整出海策略 [4] 美国市场变化影响 - 2025年2月起中国对美锂电池出口额被德国超越 [5] - 上半年中国对美锂电池出口数量减少31.1%但金额增长18.6% [5] - 美国对中国锂电池平均关税达58%,削弱价格优势 [5] 印尼锂电产业布局 - 印尼总统亲自推动宁德时代59亿美元全产业链项目 [6] - 印尼镍产量占全球57%,钴占11%,具备资源优势 [7] - 实施"垂直整合"战略,从采矿到电池回收全链条发展 [7] 东南亚各国竞争优势 - 马来西亚形成完整电池产业链,2030年电动车渗透率目标15% [8] - 泰国吸引欣旺达、长虹能源等企业建设电池生产基地 [8] - 东南亚整体电池制造成本有望低于中国,人力成本优势明显 [9] 东南亚市场前景 - 2023年东南亚电动汽车销量20.4万辆 [10] - 预计2024-2029年销量复合增长率22% [10] - 除电动汽车外,电动巴士和无人机电池需求也将增长 [10]
未验车先交几十万 小米被曝催收尾款:否则取消订单定金作废 车主炸锅:又不是买白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1:33
小米汽车交付争议 - 多个车主反映车辆未下线就被催7天内付清尾款 公司将该条款写入《购车协议》[2] - SU7 Ultra挖孔版车主群体遭遇最严重 支付50万元却面临新车无踪影和紧急催收[3] - 公司交付量表现亮眼 上市15个月交付31.17万台 超越蔚来同阶段用时(四年零七个月)[3] 行业对比与协议差异 - 行业惯例为"提车时付尾款" 蔚来等车企在满足交付条件后通知付款[4][6] - 公司采取差异化策略 在两种情况下要求提前付款:客户推迟提车或存在不提车风险[7][8] 黄牛问题与应对措施 - 公司通过两种方式判定"不提车可能性":客户拒不配合金融手续或流露弃车意向[10] - 协议规定异常订单可取消且不退定金 社交平台出现打击黄牛截图[11] - SU7 Ultra订单曾被炒至65万元 现二手价最高59.8万元(较峰值降5.08万元) 平均保值率86.07%[13][15] - YU7订单价格从2万元降至5000元以上 二手YU7均价36.81万元(高于新车Max版32.99万元)[15] 车主权益与误伤案例 - SU7 Pro车主遭遇提车半年前被催款 部分车主付款后交付仍延迟[18][19] - SU7 Ultra挖孔版车主因产能调整被催款 公司解释为"确认提车意向"[21] - 法律专家指出协议条款或违反《民法典》 未合理提示重大利害关系条款[24] 产能与交付挑战 - 一期工厂三班倒日产700-1000台YU7 但7月销量仅6042台(SUV排名第48)[25] - SU7与YU7产线复用困难 90%零部件需重新开发 YU7标准版交付最长需60周[26] - SU7积压订单导致部分配置下架 公司称优化生产流程[26] - 友商趁机争夺客户 小鹏P7、乐道L90等产品形成竞争压力[26] 市场反馈与品牌影响 - 13年老米粉发布告别信 反映用户信仰褪色[24] - 问界M8采取延迟交付补偿策略(超70天每日发200元) 可供借鉴[24] - 公司处于全球Top5目标冲刺期 需解决交付与信任危机[28]
4000亿的泡泡玛特,为何主动“克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1:3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均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2] - 管理层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可达300亿元,净利润率将提升至35%左右 [4] - 截至8月20日收盘,股价报316港元/股,单日涨幅12.54%,总市值达4243亿港元,创10个月最大单日涨幅 [2] IP战略与产品表现 - 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系列营收48.1亿元,同比增长668.0%,占比34.7%,但公司强调IP平台化策略,避免单一IP依赖 [5] - MOLLY、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营收均突破10亿元,显示IP矩阵多元化成效 [5] - 新IP表现亮眼:HIRONO小野上半年营收7.3亿元(同比增长197.0%),星星人贡献3.9亿元 [6] 产能与供应链管理 - 毛绒品类营收61.4亿元,同比增长1276.2%,占比首次超过手办,月产能达3000万只(去年同期10倍以上) [7][8] - 通过自动化改造(如喷油涂装线工人需求减半至30人)提升效率,规划全球六大生产基地(国内4家+海外2家) [8] - 仍面临产能追赶压力,供应链负责人称需求巨大,当前重点为保障基础产能及推进材料创新 [7][8] 业务拓展与国际化 - 乐园业务客流量及收入已超2024年全年,北京乐园1.5版本将于2026年推出,二期面积扩大一倍 [6] - 推进以IP为核心的集团化战略,涵盖饰品、乐园、数字娱乐等新业务线 [6] - 2025年启动五年来最大组织架构调整,设立四大区域(如大中华、美洲)及十大中台部门,强化全球化协同 [9] 市场挑战与应对 - 假货问题突出:2025年上半年上海海关查获侵权产品6.3万件,共97批次 [7] - 推出非现货预售模式缓解市场乱象,同时加强供应链源头管控 [7] - 管理层强调"克制"扩张:2025年国内门店净增不超过10家,聚焦业务深度优化而非规模增长 [6] 组织管理 - 内部出现管理层级冗余、信息割裂问题,公司推动扁平化改革以提升协同效率 [9] - 创始人王宁强调"健康度"优先,需在业绩爆发期警惕组织问题,持续动态调整架构 [6][9]
福耀玻璃上半年净利增长37%,拟拿出近半利润分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1:3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4.47亿元,同比增长16.9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05亿元,同比增长37.33%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15.37亿元,同比增长21.39%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7.75亿元,同比增长31.47%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27.20亿元,同比增长32.13% [1] - 上半年毛利率达到36.51%,浮法玻璃毛利率同比增加3.85个百分点到39.40% [3] - 实现汇兑收益6.0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汇兑损失0.14亿元 [3] - 经营性现金净流入53.54亿元,超过当期利润 [4] 分红与市场反应 - 每股派息0.9元(含税),分红率达到报告期净利润的48.88% [2] - 8月20日股价涨停报收61.35元/股,总市值1601亿元 [2] - 港股收涨15.19% [2] 产品结构与竞争力 - 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较上年同期上升4.81个百分点 [3] - 产品包括智能全景天幕玻璃、可调光玻璃、抬头显示玻璃、超隔绝玻璃等 [3] - 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推动汽车玻璃向多功能、轻量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3] 全球化布局与扩张 - 美国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5亿元,净利润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12% [5] - 追加4亿美元投资美国汽车级浮法玻璃生产线 [5] - 在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现代化生产基地和商务机构 [5] - 海外汽车玻璃巨头如圣戈班、旭硝子、板硝子等退出部分产能 [6]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整车产销量增速约为12%,整车价格降幅达到10%左右 [1] - 上半年全球汽车产量增速仅为4.2% [1] - 国内车企对供应商回款不及时现象较为普遍 [4] - 外资车企客户回款较快,经营性现金流回收速度较佳 [4]
4000亿的泡泡玛特,为何主动“克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1:0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均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1] - 管理层预计2025年营收目标300亿元,净利润率将提升至35%左右 [2] - 股价表现强劲,8月20日收盘报316港元/股,单日涨幅12.54%,总市值达4243亿港元 [1] IP战略与产品表现 - 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系列营收48.1亿元,同比增长668.0%,占总营收34.7%,但公司强调IP平台化战略,避免单一IP依赖 [3] - MOLLY、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四大IP营收均突破10亿元,体现IP矩阵多元化 [3] - 新IP表现亮眼:HIRONO小野上半年营收7.3亿元(同比+197.0%),星星人贡献3.9亿元 [5] - 毛绒品类营收61.4亿元(同比+1276.2%),占比首次超过手办,月产能达3000万只(为去年同期10倍) [6][7] 产能与供应链管理 - 当前核心策略是快速提升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自动化改造将喷油涂装线工人需求从1200人降至600人 [7] - 规划全球六大生产基地(国内4家+海外2家),但仍处于"追产能"阶段 [7] - 假货问题严峻:2025年上半年海关查获侵权产品6.3万件,公司推出非现货预售模式应对市场乱象 [6] 业务拓展与国际化 - 乐园业务增长显著:2025年客流量和收入已超2024年全年,北京乐园1.5版本将于2026年开放,二期面积扩大一倍 [5] - 推进以IP为核心的集团化战略,涵盖饰品、乐园、数字娱乐等多元化业务 [5] - 启动五年来最大组织架构调整,设立四大区域(大中华、美洲等)和十大中台部门,强化全球化协同 [8][9] 管理策略与风险应对 - 强调"健康度"优先,控制扩张节奏:2025年国内门店净增不超过10家,克制LABUBU开发节奏 [5] - 组织管理挑战凸显:管理层级增加导致信息割裂,正推动扁平化改革提升效率 [8][9] - 创始人王宁警示需在业绩巅峰期关注潜在问题,避免组织僵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