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搜索文档
年入27亿元 手机ODM厂商酷赛智能赴港IPO
中国经营报· 2025-06-28 13:01
公司概况 - 酷赛智能成立于2006年 最初从事印刷电路板组装业务 2009年推出自有品牌"酷比"手机 2017年成立ODM业务部 [1] - 公司产品覆盖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 合作客户包括海外电信运营商及本土品牌 重点布局亚洲、美洲等人口红利市场 [1] - 2023年12月启动A股上市辅导 2024年1月终止后转战港股IPO 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 13亿元 23 02亿元 27 17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25 9% [3] - 同期净利润从1 1亿元增至2 066亿元 2023年增速达84 6% 2024年因研发投入增加增速放缓至1 7% [3] - 收入构成:智能设备(消费类手机 三防手机 物联网产品)占比73 5% 印刷电路板组件及互联网服务占21 1% 其他业务5 4% [3] - 地理分布:亚洲市场贡献67 1%收入 美洲28 2% 欧洲4 0% [3] 业务模式与竞争优势 - 采用CKD/SKD(全散件/半散件组装)模式 为合作伙伴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4] - 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主板贴片到整机组装全流程自动化 支持小批量订单盈利 [4] - 海外本地化策略:北美与运营商合作定制产品 新兴市场主打性价比避开国际品牌竞争 [4] - 供应链柔性化 通过东南亚外包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9] 行业地位与市场数据 - 2024年出货量600万台 在全球本土品牌ODM厂商中排名第二 2025年Q1跃居榜首 [5] - 客户覆盖73国 包括美国前五大电信运营商中的3家及中东 南亚头部本土品牌 [5] - 2024年销售384 1万台消费类智能手机(均价500元)和7万台三防手机(均价1054元) [7] - 全球ODM厂商外包设计占智能手机出货量44% 但公司未进入市场前七 [6] 募资用途 - 资金将用于扩大产能 加强AI研发 战略并购(收购发达国家销售渠道) IT系统升级及补充营运资金 [3] 行业趋势 - 2020-2024年本土品牌ODM出货量从4160万台增至5450万台 占比超90% 预计2029年达6710万台(CAGR4 6%) [8] - 全球ODM市场竞争集中在中国 2020-2024年出货量从4 72亿台增至5 09亿台 [7] 客户结构 - 2024年前五大客户贡献营收42 8% 最大客户(美国电信设备分销商)占10 5% [8] - 客户留存率高 因提供全流程定制化服务与技术交付能力 [9]
宝马“向外卷”:供应链减碳百万吨 探索咖啡渣、茶叶等可回收性材料
中国经营报· 2025-06-28 12:02
可持续发展战略 - 公司将可持续发展视为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必修课",而非"附加题" [1] - 通过聚焦长期价值创造和创新路径,实现从低水平重复竞争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 [1] - 秉承"责任优先"理念,以创新技术为突破,重塑可持续价值标准 [3] 绿色转型与减碳成果 - 2024年约200家本地一级供应商承诺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全供应链碳排放较2019年减少约100万吨 [1][5] - 自建太阳能光伏发电量达91.86吉瓦时,相当于3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 [4] - 率先使用氢燃料卡车进行物流运输,累计完成8679辆成品车运输 [4] - 中深层闭环式地热能利用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每年可减碳18000吨 [4] 材料创新与应用 - 成功将新型生物基复合尼龙材料(聚酰胺56)应用于BMW X3车型 [1] - 开发含咖啡渣与甘蔗纤维的热塑性生物基材料,达到全球通用标准 [1] - 计划将新车型轮毂再生铝使用比例提升至70%-75% [3] - 2024年再生热塑性材料从iX3拓展至其他车型同类零部件 [3] 生产体系优化 - 单台生产水资源消耗量七年连降至1.57立方米/台 [5] - 再生水使用量达40万立方米,相当于200多个标准游泳池 [5] - 沈阳工厂实现废弃物零填埋 [5] - 持续改进"智能、高效、低碳"生产体系 [2] 电动化与技术创新 - 截至2024年在中国引入7款纯电动车型 [3] - "新世代"车型将实现整车效率提升20%、充电速度加快30%、续航里程增加30% [3] - 在中国实现100%退役动力电池回收,2024年回收再利用超2100吨再生电池原材料 [5] - 首次将退役动力电池二次使用储能场景拓展至经销商网络 [5] 价值链协作 - 与国家电网合作,计划到2027年实现国网充电桩100%"绿电"充电 [5] - 与奔驰合资超充品牌"逸安启"已实现100%"绿电"充电服务 [5] - 建立休戚与共的全产业链生态 [2] - 开启"合作共赢2.0"阶段,将再生能源电力和循环经济实践渗透全价值链 [5] 社会责任与文化保护 - "BMW中国文化之旅"项目保护中国非遗19年 [3] - 坚持"创造下一代驾趣同时守护下一代福祉"的理念 [1] - 强调从产品责任、环境管理到社会贡献的全方位卓越 [1]
荣昌生物对外授权合作公布后股价大跌 合作方仅8名员工
中国经营报· 2025-06-28 10:17
荣昌生物对外授权合作 - 公司与美国Vor Bio公司达成泰它西普的全球独家授权协议(大中华区除外),交易对价包括1.25亿美元现金及认股权证(4500万美元首付款+8000万美元认股权证)、最高41.0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高个位数至双位数销售提成 [2] - 公司将获得Vor Bio经扩大总发行股本的23% [2] - 泰它西普是公司核心产品,2021年获批用于重症肌无力等适应症,2024年销量突破150万支 [3] 资本市场反应与公司财务状况 - 公告后股价大跌18.36%,市场对合作持负面态度 [2] - 2024年公司营收17.17亿元(同比+58.54%),净利润亏损14.68亿元,研发投入15.4亿元(占营收89.69%) [4]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1308人缩减至2024年926人 [4] 被授权方Vor Bio公司风险 - Vor Bio市值仅1.11亿美元(截至2025年6月27日),2023-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18亿/1.17亿美元,累计赤字4.57亿美元 [4][5] - 2025年5月宣布裁员95%(保留8人),逐步关闭临床和制造业务,高管团队(CFO、CSO等)离职 [5][6] - 合作公告同日任命新CEO和董事会主席 [6] 泰它西普的临床进展与市场潜力 - 2025年6月在欧洲肾脏病学会年会展示多项研究成果,吸引跨国药企主动洽谈国际合作 [4] - 当前适应症覆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个新适应症临床研究进行中 [3]
高德康:波司登穿越周期的秘密
中国经营报· 2025-06-28 05:08
公司发展历程 - 从江苏常熟8台缝纫机起步,49年发展成为全球羽绒服行业标杆 [2] - 1994年通过东北调研革新设计解决滞销问题,2018年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主业 [2] - 同期创建的同等量级服装企业已所剩无几,公司成为"穿越周期"典范 [2] 品牌战略 - 1992年注册波司登商标并在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国际商标注册 [5] - 品牌被视为核心战略资源,2018年回归品牌引领模式推动全方位系统发力 [6] - 通过国际时装周(纽约/米兰/伦敦)和设计师联名系列实现高端化转型 [2][7] 科技创新 - 智能制造工厂关键环节自动化率达90%,拥有1600多项专利 [2][10] - 建立AI大数据驱动的服装设计研发新模式,构建行业最完整服装数据库 [8] - 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CNAS认证实验室等研发体系 [10] 产品创新 - 推出登峰系列/滑雪系列/高端户外系列等细分品类,带动行业品质提升 [8] - 与高缇耶/高田贤三等国际设计师合作联名系列,结合国潮推出传统文化产品 [7] - 过去单品销量超100万件,现转向满足多元化、差异化需求 [7] 国际化布局 - 20世纪90年代进入俄罗斯市场,1999年进入瑞士,2012年伦敦开设旗舰店 [5] - 通过国际展会及时装周向全球展示专业实力与时尚创意 [5] - 目标推动品牌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5] ESG与可持续发展 - 2024年发布ESG战略,设定2038年运营环节净零排放目标 [11] - 建成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环保产品占比每年提升10%-20% [11] - 获MSCI ESG评级AA级(纺织服装行业最优) [13]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 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超14亿元 [14][17] - 坚持"一群人一辈子做一件事"的专注理念 [13] - 将传统文化元素(织绣/吉祥扣)融入现代设计,提升文化自信 [18][19] 核心经营理念 - 品牌建设坚持长期主义,需与时俱进永立潮头 [15] - 产品高价值感源于极致创新,必须引领行业品类发展 [16] - 数字化不是替代人,而是让人回归创造价值核心 [9]
“6·18”家电销售额增长近五成 国补资金激活万亿消费大盘
中国经营报· 2025-06-28 03:52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效果 - "6·18"期间家用电器销售额达1101亿元 同比增长45.6% 显著高于电商大盘15.2%的增速 [3] - 以卡萨帝冰箱为例 标价16999元的产品可享受20%国补 优惠幅度近3400元 [3]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已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 发放补贴约1.75亿份 [7] - 江苏省1-5月家电及3C数码产品累计销售1826万件 使用补贴资金74.32亿元 拉动销售额455.5亿元 [8] - 湖北省截至6月11日以旧换新产品总销售量达3358.15万台 累计带动销售额414.83亿元 [8] 政策资金安排 - 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3000亿元 前二批1620亿元已下达 剩余1380亿元将陆续分批下达 [5] - 资金分配考虑常住人口、GDP、家电保有量等因素 向2024年政策执行较好地区倾斜 [8] - 中央与地方按9:1比例共担资金 部分地方还额外安排资金 [7] - 7月将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3] 政策实施情况 - 江苏省从6月1日起实行国补资金限额管理 线上线下均限额 预计持续至年底 [4] - 上海市国补政策暂未调整 仍按原政策进行 [5] - 湖北省明确国补政策"不会停" 将持续至2025年12月31日 [5] - 家电补贴范围从12类扩大至包括手机、平板、洗碗机等新品类 [7] 市场影响与趋势 - 国补政策叠加备货旺季 家电消费市场增长确定性强 [3] - 行业预计二季度将出现年度消费高点 6月促销战是关键节点 [8] - 消费者对国补政策认知率达89% 65%知晓2025年政策延期 [10] - 已使用国补的用户中71%是换购需求 品牌需聚焦老用户运营 [10] 政策优化方向 - 江苏省"限额分配模式"或成为全国范本 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11] - 补贴模式由"普惠式"向"精准调控"升级 推动企业转向产品价值驱动 [11] - 资金拨付机制或升级为"总额预拨付" 改善企业现金流周转效率 [11]
前海财险治理挑战:超50%股权被冻结 总经理离任
中国经营报· 2025-06-28 03:11
股权变动与债务问题 - 深圳市钜盛华持有的前海财险20%股权被法院冻结并折价30%拍卖,起拍价3080万元,较评估价4400万元低1320万元 [1] - 公司另有38%股权处于冻结状态,涉及深圳市深粤控股(17.2%)、深圳建业工程集团(20%首轮冻结+1.5%二轮冻结+20%三轮冻结) [2] - 股东拖欠保费1.2787亿元,经重组后9693万元债务转移至扬州宝能,后再次转移至深圳鸿兴莱华 [3] 高管人事动荡 - 总经理李功霓任职不足一年半即辞职,董事长霍建梅兼任临时负责人 [4] - 李功霓曾因公司财务数据不真实等违规行为被监管警告并罚款6万元 [6] - 首任总经理张云飞2021年辞职后职位长期空缺,2024年李功霓上任前由副总经理代管 [7] 经营业绩与偿付能力 - 2016-2024年公司仅2016年、2022年盈利,累计亏损达7.57亿元,2025年一季度续亏0.19亿元 [8] - 保险业务收入从2019年峰值22.66亿元降至2024年15.25亿元,2025年一季度为3.23亿元 [8] - 综合成本率高达201.56%(费用率134.31%+赔付率67.26%),远超行业水平 [8] - 自2022年一季度起风险综合评级连续多季度为C类,实际资本持续损耗 [9] 战略调整措施 - 计划通过降低经营成本、优化业务结构改善盈利,并寻求外部资本补充以提升偿付能力 [9] - 新任董事长霍建梅来自平安集团,拥有30余年保险从业经验,被视作化险改革操盘手 [7]
跌幅近3% 黄金价格高位盘整
中国经营报· 2025-06-28 02:51
黄金价格走势 - 6月份黄金价格持续高位震荡 回调幅度接近3% 截至6月26日伦敦金盘中一度跌破3333美元/盎司 [1] - 国际现货黄金价格自6月16日冲高回落以来一直处于震荡下跌状态 截至6月25日伦敦金开盘价为3323.28美元/盎司 较此前高点出现近3%的降幅 [1] - 截至6月26日伦敦金开盘价升至3333.46美元/盎司 盘中最高3347.19美元/盎司 [1] - 尽管近期金价有所回落 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接近2025年4月创下的历史峰值 [3] 黄金上涨驱动因素 - 美联储降息周期临近 全球央行转向宽松的预期 叠加美国关税政策反复及地缘博弈长期化趋势 黄金作为非信用资产的避险内核正经历深度重估 [1] - 逆全球化 美元信用减弱以及美国关税战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黄金市场波动性上涨 [2] - 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重构增加不确定性 黄金成为一种重要的对冲工具 历史数据显示当全球地缘政治指数处于高位时 黄金价格往往表现更为强劲 [2] - 2025年下半年全球主要央行有望逐步转向宽松政策 美元中枢可能走弱 若地缘局势进一步升级并冲击大宗商品或能源供给 黄金价值将再获重估 [2] - 预计2025年到2026年 金价将因美联储可能降息以及美元走弱而进一步走高 [3] - 本轮黄金大牛市的核心叙事是美元信用崩塌 在长周期叙事结束之前 黄金大牛市不会轻易结束 [4] - 各国央行购金热情的持续上升 对黄金价格的上涨给予有力支撑 过去三年中每年积累超过1000吨黄金 大大高于前十年的平均400吨-500吨 [4] - 黄金已超过欧元成为世界第二大储备资产 占全球储备资产的21% [4] 黄金市场预期 - 黄金大牛市仍未结束 中长期来看黄金上涨的底层逻辑未改 [1] - 黄金价格持续上升已成为市场普遍共识 全球央行持续购金将进一步为黄金价格提供中长期支撑 [5] - 黄金牛市基础的底层逻辑在于美国政府债务积重难返 逆全球化潮流下黄金的配置需求增加 [5] - 黄金已经完成了技术性延续模式 核心上升趋势似乎已经恢复 [5] 黄金投资动态 - 投资者对黄金资产配置的兴趣持续增加 尤其通过黄金ETF及黄金ETF联接基金等产品参与黄金投资的意愿不断增强 [6] - 截至6月26日 14只商品型黄金ETF基金规模达1019亿元 较年初增幅超过43% 年初至今资金净流入超632亿元 [6] - 2025年迄今黄金ETF的需求仍然强劲 持有量激增84吨 流入量达到630亿元 [6] - 黄金ETF吸金能力上升体现投资人旺盛的避险需求 在市场动荡 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 黄金资产往往成为资金避险的首选 [6] - 避险资金分布正在从单一追捧黄金转向更为分散的布局 投资者会根据冲突持续性和美元走势灵活调整黄金仓位 [9] - 投资者的配置偏好正在由高波动性成长资产向稳健价值资产的倾斜 对黄金 债券类资产的配置占比有所上升 [9]
国信证券并购万和证券获批 地方国资加速整合券商资源
中国经营报· 2025-06-28 02:48
并购交易进展 - 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96.08%股份的交易获深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 两家券商的并购整合工作即将启动 [1] - 交易双方同属深圳国资 此次并购被认为是深圳国资对金融资源的优化整合 [1] - 万和证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资产评估报告和一年一期审阅报告已公告 进一步摸清家底 [1] 财务数据对比 - 截至2025年5月31日 万和证券合并报表资产总额117.69亿元 负债总额63.41亿元 净资产54.28亿元 [2] - 2025年1—5月 万和证券实现营业总收入1.61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92万元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出现3508万元的损失 [2] - 截至2025年3月末 国信证券资产总额为5062.21亿元 负债总额为3859.8亿元 净资产为1202.3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 国信证券营业总收入为52.82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3.29亿元 [2] 业务协同与整合 - 万和证券将充分利用国信证券在证券研究、产品开发、合规管理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经验和优势 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业务竞争力 [3] - 万和证券的经纪业务、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和客户资源将对国信证券形成有效补充 [3] - 国信证券能加速拓展国际化布局 助推国际业务及创新业务发展 [3] - 万和证券或将成为国信证券子公司 并进一步突出其跨境资产管理方面的特殊定位 [3] - 万和证券注册地在海南 并购后可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及双方现有业务资源 将万和证券打造成特定业务领域具备行业领先地位的区域特色券商 [4] 行业背景与趋势 - 2024年以来券商并购愈发活跃 背后各地国资身影频现 [1] - 券商行业二八分化明显 小型券商竞争压力愈发凸显 分类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扶优限劣"导向持续加强 [1] - 金融行业集约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存量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并购重组、吸收合并等方式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常态 [5] - 地方国资旗下券商资源亟须优化配置 收购整合、股权转让等案例大幅增加 [1] - 地方金融国资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对辖内金融机构进行整合重组 推动金融企业聚焦主责主业 [8] 其他并购案例 -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合并重组背后有上海国资的大力支持 整合上海金融国资优势资源 [6] - 国联证券和民生证券的整合、浙商证券与国都证券的合并、西部证券收购国融证券等 均是在地方国资支持下的跨区域外延并购 [6] - 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的合并重组从启动到完成仅用了9个多月 [6] - 西部证券曾两次在市场上出手拟收购同业 股东方对其外延式并购支持力度较大 [7]
核心产品价跌致净利润“腰斩” 华恒生物难抵周期波动
中国经营报· 2025-06-28 00:12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21.78亿元,同比增长12.37%,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下降57.8% [2] - 全年毛利率从40.52%骤降至24.92%,降幅达15.6个百分点 [4] - 存货账面价值达4.07亿元,同比激增80.09%,存货周转率从6.37次降至5.16次 [5] 产品与价格 - 氨基酸系列产品平均售价从1.9万元/吨降至1.56万元/吨,降幅17.89%,维生素系列从8.43万元/吨降至3.87万元/吨,降幅54.09% [4] - L-缬氨酸价格受产能过剩影响,国内均价同比下滑41.53%至1.52万元/吨 [4] - 核心产品价格大跌导致毛利率下滑,L-缬氨酸和肌醇销售价格下降明显 [5] 海外业务 - 海外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10.32亿元,占比47.39%,同比增长30.34% [3] - 欧洲市场收入4.29亿元占境外收入41.58%,美洲2.94亿元,亚洲及其他地区3.09亿元 [3] - 前五大境外客户销售收入4.18亿元,同比增加1.1亿元,第一大客户贡献2.56亿元 [3] 产能扩张 - 在建工程账面价值15.92亿元,投向丁二酸项目(8.50亿元)、苹果酸项目(6.84亿元)和1,3-丙二醇项目(3.97亿元) [7] - 丁二酸项目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但需求释放缓慢,已改造为交替生产多种产品 [8] - 现有主要产品产能利用饱和,新建项目预计逐步释放产能 [8] 研发与转型 - 2024年研发投入1.24亿元,同比增长13.99%,新增发明专利10项 [8] - 与东华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推进1,3-丙二醇应用 [8] - 牵头成立"生物基聚酯纺织产业联盟",与巴斯夫签署战略协议开发新产品 [9][10] 行业动态 - 合成生物学领域面临价格下行压力,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 [4] - 生物基新材料市场需求培育滞后,丁二酸全球产能11.5万吨远低于潜在需求270万吨/年 [8]
诺力股份子公司拟终止12亿元投资计划
中国经营报· 2025-06-28 00:11
公司动态 - 诺力股份控股子公司中鼎智能宣布终止一年前提出的不超过12.0018亿元智能物流设备生产基地投资计划,并转让项目公司无锡森和大100%股权给惠西高新 [2] - 无锡森和大去年5月以2831万元竞得47182平方米工业用地用于设备基地项目,第一期计划投资不超过3.5亿元建设年产2500台堆垛机及配套产品 [3] - 此次股权转让价款定为2820万元,涉及项目地块及24项未披露具体信息的地上资产 [4]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底无锡森和大总资产2907.07万元,负债2540.11万元,净资产366.96万元,2024年营收为0且净亏损633.04万元 [5] - 无锡森和大今年注册资本增至3700万元且已实缴 [5] 交易细节 - 股权转让协议要求5日内完成工商变更登记,15日内完成资产交付,分两期支付转让款(首期1974万元15日内支付,二期2026年3月31日前支付) [8] - 交易披露前无锡森和大已作为招标人发布总投资10.8亿元的燃气轮机项目招标计划,项目总面积67761平方米 [7][8] 关联项目 - 受让方惠西高新去年10月通过子公司易翔智能发布8亿元燃气轮机项目招标,计划新建68998.3平方米厂房 [6] - 燃气轮机项目与中鼎智能原地块位置相近,今年1月以288万元完成勘察设计招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