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经营报
icon
搜索文档
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且信披违法 维康药业与6名高管被罚1600万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6-30 21:04
公司违规与处罚 - 公司及6名时任高管因实际控制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且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处罚1600万元 [2] - 2020年至2023年实际控制人刘忠良通过工程设备商转出资金至个人账户,期末占用余额分别为0.78亿元、0.9亿元、1.47亿元、1.51亿元,占当期净资产比例分别为5.64%、6.35%、10.43%、10.24% [3][5] - 公司在可转债募集说明书中称不存在资金被实际控制人占用情况,但实际占用资金包含募集资金5400.05万元 [6] 公司治理变动 - 2024年5月起刘忠良离任董事及董事长职务,孔晓霞由总经理降为副总经理 [7] - 现任董事长为刘忠良之子刘洋,1991年出生 [7] 财务表现 - 公司2020年8月上市后业绩逐年下滑,2021年至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0.97亿元、0.49亿元、-0.09亿元 [4][9] - 2024年亏损扩大至1.47亿元,其中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0.2亿元,主要因产品追溯码添加和说明书更换导致销售退回 [10]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0.7亿元同比减少65.1%,净利润-0.1亿元 [11] 业务情况 - 公司核心中药产品包括银黄滴丸、益母草软胶囊等,仅益母草分散片为独家品种 [8] - 2024年销售费用2.01亿元占营业收入57.26%,研发费用0.14亿元仅占4%且同比减少66.85% [10] - 业绩下滑原因包括市场需求变化、医保政策影响、市场竞争加剧及研发投入周期长未产生效益 [10]
波司登的品牌升级征程
中国经营报· 2025-06-30 20:20
品牌战略升级 - 公司在巴黎"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上通过融合织绣、吉祥扣等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成功举办"融"主题时尚概念秀,展示中华文化并传递中国品牌时尚态度 [1] - 公司认为文化自信是品牌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结合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且符合国际潮流的产品 [1] - 公司通过与国际顶级设计师(如高缇耶)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等机构合作,获得前沿设计理念和技术支持,使产品设计更加年轻化、时尚化和国际化 [1] 国际化发展路径 - 公司在选择国际合作伙伴时坚持严格标准,确保设计师风格与品牌基因契合,这种双向合作方式提升了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高端市场竞争力 [2] - 公司将持续深化品牌引领,提升产品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目标是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2] 行业地位与影响 - 公司被视为中国品牌在国际中高端市场崛起的代表,通过坚持创新、注重品质和传承文化,成功在全球时尚产业占据一席之地 [2]
中诚信国际:国铁集团具有较强偿债能力
中国经营报· 2025-06-30 20:05
铁路行业整体情况 - 2024年以来铁路客运量持续增长,货运量稳步提升,行业整体向好 [1] - 预计未来铁路客运将维持高位运行,货运在经济"弱复苏"和"公转铁"政策下保持低速增长 [1] - 2024年铁路旅客发送量40.85亿人次,增速超过10%,货物发送量39.85亿吨,连续8年增长 [2] 国铁集团经营业绩 - 2024年铁路旅客发送量和周转量分别同比增长11.9%和7.3% [2] - 铁路客运周转量占全国比重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很强竞争力 [2]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2%至12830.38亿元,利润总额大幅增长 [2] - 营业毛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盈利能力有待改善 [2] 多元化业务发展 - 公司通过扩展客运服务功能、推进车站商业和旅行服务等多元化业务增加经营效益 [3] - 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未来多元化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有望提升 [3] 偿债能力与财务状况 - 公司总债务规模6.20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14%,总资产9.76万亿元,同比增加4.39% [4] - 负债率由2023年的65.56%降至63.52%,为12年来最低水平 [4] - 公司具有极强的偿债能力,得益于资金调配能力和政府政策支持 [4]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实施资产资本化和股权多元化战略,构建"运输主业提质+多元经营创收"模式 [5] - 2025年将深化高铁网络资产证券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5] - 预计2025年末总资产规模突破10万亿元,2026年初负债率有望回落至63%以下 [5]
斥资超亿元 浙江美大跨界智驾
中国经营报· 2025-06-30 17:59
公司动态 - 浙江美大董事长王培飞在6月23—24日期间通过深交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55.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507%,减持后不再为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 [2] - 公司以总计1.1亿元投资魔视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8657%,其中100833551.5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00283美元,9166448.5元受让22791美元注册资本 [3] - 公司表示投资魔视智能与业绩下滑无关,属于正常投资行为,看好其后期发展前景 [2][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77亿元,同比下降47.54%,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76.21% [2][7] - 2022—2024年期间,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5.24%、-8.80%、-47.54%,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1.97%、2.68%、-76.21% [7] - 公司表示业绩下滑主要受国内大市场经济下行及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 [7] 行业状况 - 集成灶行业2016—2018年三年复合增速达55.4%,销售额从约61亿元增长至约136亿元,2022年进一步攀升至约259亿元 [6] - 2024年我国集成灶市场累计零售额约173亿元,同比下滑30.6% [6] - 公司认为集成灶行业长期仍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潜力,将受益于国家经济发展、产业政策推动及智能化趋势 [7] 战略投资 - 魔视智能是一家成立约10年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全栈式智能驾驶软硬一体解决方案,产品已在多家乘用车及商用车客户中落地 [3] - 2024年、2025年第一季度魔视智能营收分别为3.75亿元、7180.94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48亿元、-3219.64万元 [5] - 公司表示投资魔视智能有助于把握智能驾驶行业增长机遇,分享行业成长红利 [4]
扣非净利润连亏五年 津投城开谋求“去地产”转型
中国经营报· 2025-06-30 17:57
公司重组方案 - 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获天津市国资委批复同意,交易方案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2] - 重组由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和募集配套资金三部分组成 [2] - 拟置入资产交易对价为58.62亿元,拟置出资产交易对价为1.98亿元 [2] - 拟置入资产包括津能股份100%股权、天津热力100%股权、港益供热100%股权 [3] - 拟置出资产为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全部资产及负债 [3] 资产估值与支付方式 - 拟置出资产净资产账面价值36.36亿元,评估价值1.98亿元,减值率94.57% [3] - 津能股份100%股权评估值46.59亿元,增值率61.88% [4] - 天津热力100%股权评估值8.12亿元,增值率25.27% [4] - 港益供热100%股权评估值3.91亿元,增值率27.62% [4] - 公司需支付现金对价约5亿元,拟募集配套资金5亿元用于支付 [5]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16年末现金余额超50亿元,2024年一季度末降至1.71亿元 [5] - 2019年营收近100亿元,2024年降至不足30亿元 [6] - 扣非净利润连续五年亏损,归母净利润近五年中有四年亏损 [6] - 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的94.43%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97.76% [6] 重组影响 - 重组后公司净资产从0.17亿元增至39.75亿元,资产负债率从96.32%降至69.61% [7] - 2024年营收从27.12亿元增至38.95亿元,净利润从-2.31亿元增至4.3亿元 [7] - 公司主营业务将从房地产开发经营变更为城市集中供热业务 [3] 资产处置历史 - 公司曾于2022年挂牌转让天蓟公司60%股权,挂牌底价2.99亿元 [8] - 2024年终止天蓟公司股权挂牌转让,评估值降至2.12亿元 [8] - 部分子公司股权由挂牌转让变更为向控股股东出售 [8]
暑期游大幕开启!
中国经营报· 2025-06-30 13:52
暑期游市场概况 - 2025年暑运出行高峰从6月17日开始,6月25日出现首个出行小高峰,主要客流结构为学生群体 [2][3] - 暑运期间预计出现三个客流高峰:7月上旬、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8月下旬,客流波动规律与往年一致 [3] - 暑期游跨度长且多为刚需,西北、东北等避暑目的地因交通便捷和成本降低更受欢迎 [2] 出行需求分析 - 亲子游是暑期第一大刚需,民航国内航线亲子客群占比预计达35%,北京、西安为热门亲子旅行目的地 [4] - 避暑游需求旺盛,西北、云南、东北等平均温度低于25℃的地区酒店预订增幅居前 [4] - 暑期热度蹿升最快的避暑游城市TOP10包括新疆博尔塔拉、云南昭通、内蒙古鄂尔多斯等 [4] 交通与价格趋势 - 暑运期间民航首次乘飞机出行的旅客预计达600万人,枢纽机场首乘服务需求较大 [4] - 国内热门航线包括广州—北京、成都—北京、广州—乌鲁木齐,铁路热门线路包括上海—北京、广州—长沙等 [4] - 暑期机票价格未快速飙升,长线目的地如昆明、乌鲁木齐仍有3—5折机票 [5] - 国际航班供给增加使出境机票价格同比下降15%,8月下旬价格较7月便宜一半 [2][8] 中转出行趋势 - 暑期"超长中转"机票产品需求上升,中转联程产品占比提高,经北京、成都、昆明等枢纽城市中转的客流量较大 [7] - 长航线中转航班更具性价比,如拉萨飞北京经成都中转比直飞便宜100多元 [7] - 出境中转机票比直飞便宜四成,预订量同比增长30%,热门境外中转地为韩国仁川、中国香港等 [8] 新增交通资源 - 航空公司新增避暑航线如郑州—伊宁、天津—乌鲁木齐,高铁线路沿热门旅游景区开行,如南昌至景德镇加开8趟城际列车 [6] - 新增航线与铁路调图平抑了暑期出行价格,提升热门地区交通便捷性 [6] 出境游市场 - 暑期国际机票平均支付价格同比下降15%,加拿大、韩国、日本等目的地降幅近两成 [8] - 出境游需求同比增长六成以上,西班牙、意大利、泰国等目的地机票价格下降15%左右 [8]
山东数据市场发展观察:国企先行探路,生态构建待深化
中国经营报· 2025-06-29 16:48
数据资产入表现状 - 2024年被称为"数据资产元年",全国共有92家上市公司和228家非上市公司披露数据资产入表情况,总计约300多家企业参与[1] - 山东高速集团完成首批数据资产入账入表工作,入账价值351万元,评估价值逾7200万元,是山东省属企业规模最大的一批数据资产入表[2] - 山东省国企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占绝大多数,约九成参与企业为国企,民营企业参与较少[2] 数据交易市场发展 - 山东省已成立两家区域性数据交易机构,累计上线数据产品1700多个,累计交易额2.2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超过200%[5] - 与深圳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规模突破150亿元)和上海数据交易所(交易额突破40亿元)相比,山东数据交易规模差距较大[5] - 山东已建成"1+16+N"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体系,累计汇聚数据2200亿余条,提供数据共享服务500亿余次,开放数据298亿条[6] 行业发展挑战 -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主体和平台尚未组建,可信数据空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数据企业数量少、规模小[1] - 企业对于数据入表存在"看不懂、做不了、不愿做"的普遍问题,多持观望态度[3] - 数据资产入表后应用成效不明显,大部分企业入表的数据资产缺乏融资、交易等价值变现能力[3]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 可信数据空间主要分为区域、行业、个人、跨境和企业五类,目的是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8] - 隐私计算技术成本高且使用复杂,每台虚拟机约30万元,物理机更贵,且不同厂家的服务设备不能互联互通[7] - 山东省计划建设省级数据可信空间,目前已有12个地市成立了自己的数据集团和运营机构[6][9] 数据收益分配机制 - 青岛市已建立明确的收益分配制度,数据运营单位留存50%,上交财政50%,财政再返还给供数部门[10] - 需要建立系统的数据编目,精确计算每条数据的成本(系统搭建、存储、人工等),才能理顺定价、收入和分配问题[11] - 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收益分配需要找到共赢的抓手,通过财政收支两条线的方式进行反哺[10]
独家|让“听见炮火”的人做决策 东风汽车将给予奕派科技充分自主权
中国经营报· 2025-06-29 16:36
东风汽车成立奕派科技 - 公司成立全价值链公司奕派科技,聚焦整合商企、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及服务等资源,加速自主乘用车发展 [2] - 新公司旨在通过灵活运营机制和全价值链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支持东风汽车"三个跃迁一个向新"战略目标 [2] - 奕派科技将依托集团品牌实力、技术积累和产业链布局,优化品牌与渠道,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产品服务 [2] 资源整合与运营机制 - 集团统筹共享核心资源与价值链,赋予新公司充分自主权,实现"听见炮火的人员做决策"的敏捷管理 [3] - 新公司领导班子已到位,岚图汽车原副总经理汪俊君担任总经理,团队融入多名年轻干部 [3] - 公司将加强核心技术开发、加快新品推出、加大营销投入,支持经销商一线运营 [3] 技术研发与创新战略 - 东风汽车自主品牌研发投入强度达8%以上,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支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3] - 公司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应对行业转型浪潮,主动求变响应市场变化 [3] 奕派科技的战略定位 - 新公司肩负自主乘用车发展"接力棒",通过整合全价值链资源构建灵活机制,推动品牌与渠道优化 [4] - 目标是通过资源协同加速产品体系升级,全速推进自主乘用车事业 [4]
起底“债务协商”骗局:个人债务成金融灰黑产目标
中国经营报· 2025-06-28 22:22
债务协商骗局现状 - 不法分子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债务优化"广告,宣称可减免罚息、停息挂账等,诱导借款人支付服务费,实际不解决问题[1][3] - 新浪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涉及"律所+债务协商"的投诉超过1500件,主要问题包括收取服务费后未履约、伪造协商假象等[1][10] - 互联网黑灰产从业人数2023年达587.1万人,同比增长141%,银行业消费投诉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长50.8%[2][23] 骗局运作模式 - 不法分子使用"黑话"规避监管,如分琪(分期)、崔收(催收)等,并通过专业身份包装获取信任[3][11] - 实际运作模式为律所引流获客,后端咨询公司操作,实现风险隔离[11][13] - 常见套路包括伪造证明材料、代接催收电话制造协商假象、收取高额服务费后失联等[1][13][14] 行业影响 - 金融机构反馈相关投诉中30%为恶意投诉,严重扰乱金融秩序[2] - 某互金平台数据显示,被害银行被迫分期总金额达4554万元[21][22] - 金融机构运营成本增加,需投入大量资源追踪黑灰产活动[25] 监管与治理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保持对非法金融活动高压严打态势[26] - 公安部和金融监管总局开展为期6个月的金融领域黑灰产打击工作[27] - 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AIF)成员达150家,协助警方受理案件678起[28] 技术防控措施 - 中原消金建立黑灰产识别标准系统,成功识别17例虚假资料报案[29] - 蚂蚁消金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协商凭证造假等行为[29] - 平台通过首页风险提示、官方渠道引导等方式加强消费者教育[32]
巨头密集押注机器人赛道 万亿产业商业化落地进入“快车道”
中国经营报· 2025-06-28 18:01
行业巨头布局机器人赛道 - 海尔集团完成战略入股工业机器人龙头新时达,持股10%并控制29.24%表决权,成为控股股东[2][3] - 家电和汽车行业巨头加速布局机器人领域,约20家车企涉足人形机器人,包括特斯拉、上汽、小米、奇瑞等[2][5] - 花旗银行预测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7万亿美元,数量达6.48亿台[2] 明星机器人公司融资动态 - 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由吉利资本、腾讯、阿里等领投,吉利控股董事长与创始人展开对话[4][5] - 5月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总额35.03亿元,环比增长106.06%,同比增长2594.62%[6] - 逐际动力半年内完成5亿元A轮融资,上汽旗下尚颀资本持续追加投资[5] 商业化落地进展 - 汽车行业利用现有供应链优势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技术复用率高[7] - 上汽投资诺仕机器人支持行星滚柱丝杠量产,与线控汽车部件协同[7] -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在极氪工厂实现多场景协同作业,包括分拣、搬运和装配[7] 技术协同与场景应用 - 汽车与人形机器人软硬件技术相似度高,车企可复用规模化生产资源[7] - 家电企业通过机器人化升级传统业务,拓展家庭服务场景[8] - 人形机器人仍需突破运动控制技术瓶颈和成本控制挑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