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网

搜索文档
科研创新实力凸显 以岭药业荣登2025中国中药研发实力排行榜TOP50、位列第二
全景网· 2025-06-26 17:47
行业动态 - 2025PDI医药研发・创新大会暨中国药品研发百强榜发布会在重庆举行 聚焦创新药研发与出海、抗体药物&CGT开发、临床开发技术与管理创新、改良型新药开发、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等前沿主题 [1] 公司荣誉 - 以岭药业凭借在中药研发领域的卓越表现 荣登2025中国中药研发实力排行榜TOP50 位居榜眼之位 [1] - 公司先后多次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计划项目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 [2] 研发实力 - 近五年公司研发投入约50亿元 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1] - 公司拥有专利中药17个 覆盖8大临床疾病系统 其中心脑血管系统和感冒呼吸系统疾病用药领域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 - 获得中药发明专利400余项 [2] 产品管线 - 两款1.1类中药创新药的注册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分别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芪桂络痹通片和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柴黄利胆胶囊 [2] - 6款中药处于临床阶段 小儿连花清感颗粒已进入三期临床 [2] - 上百个院内制剂作为新药研发的"储备" [2] 发展战略 - 公司主营业务是专利创新中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同时积极布局化生药和健康产业 构建专利中药、化生药、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医药健康产业格局 [1] - 未来将持续优化成本结构、拓展适应症领域、不断研发新品上市 巩固市场竞争优势 [2] - 凭借理论创新、全产业链布局、高研发投入和国际化实践 巩固专业化推广和技术壁垒 在头部企业中占据独特地位 [2]
中诚信国际维持海亮股份及“海亮转债”信用等级为AA,展望稳定
全景网· 2025-06-26 17:38
公司评级与信用状况 - 中诚信国际维持"海亮转债"信用等级为AA 主体信用等级AA 评级展望稳定 [1][3] - 控股股东海亮集团增持股份至30.62% 公司治理框架稳定 [1] - 银行授信充足 A股上市融资渠道畅通 [1]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铜加工总产能达147.05万吨/年 海外产能占比37.03% [2] - 全球23个生产基地 多个产能项目进入爬坡期 [2] - 未来通过自建与并购继续扩张全球生产基地 [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全球最大铜管棒制造企业 产品以铜管为主 [1][2] - 加大锂电铜箔技术储备 升级智能工厂体系 [1] - 产品应用于制冷 新能源汽车 建筑等广泛领域 [2] 原材料与风险管理 - 原材料电解铜 锌等价格透明 执行100%套期保值 [2] - 净库存管理制度有效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2] - 制造平台优势支持双重角色参与有色金属流通 [2] 募投项目进展 - "海亮转债"募资31.50亿元 27.25亿用于产线改扩建 [3] - 截至2024年末累计使用募资28.14亿元 用途符合约定 [3] - 转股价格因利润分配由9.54元/股调整至9.37元/股 [3]
晨光电缆中标10.15亿元国家电网项目,领航电力电缆行业新征程
全景网· 2025-06-26 17:15
中标情况 - 公司累计中标国家电网及其产业公司相关项目金额约达10.15亿元(含税) [1] - 具体中标项目包括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东北区域低压电力电缆协议库存第一次联合采购项目(1121.37万元)和10kV电力电缆协议库存招标采购项目(1168.53万元) [1] - 中标项目分布于不同电压等级与应用场景,体现产品在国家电网项目中的广泛适用性和高可靠性 [1]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84年,专注电力电缆领域,注册资金1.2亿元,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拥有近600名员工 [2] - 公司实施滚动式技改,引进美国、德国、英国和芬兰的先进交联电缆生产和局放试验设备,构建现代化生产体系 [2] - 公司专业生产500kV及以下交联电缆、低压电缆、特种电缆和布电线等系列产品 [2] 技术研发 - 公司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高端平台 [2] - 截至2024年,公司共获得47项专利(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18项),被认定为省创新型示范企业和省专利示范企业 [2] - 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每年都有新品通过省级鉴定 [2] 市场表现 - 在2024年度国家电网总部及27省电力公司线缆物资招标采购项目中,公司以约12.1917亿元中标金额,占据总份额1.14%,位列中标企业前20强 [3] - 产品受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青睐,被众多重点建设项目选用 [3] 中标影响 - 充足订单将提升产能利用率,优化生产排期、调配资源,摊薄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3] - 有助于增强原材料采购话语权,巩固与供应商合作,保障供应稳定、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3] - 中标国家电网重大项目是对品牌形象的有力宣传,有助于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开拓其他市场领域 [3] 行业前景 - 我国大力推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电缆行业迎来广阔市场空间 [4] - 公司此次中标为其在新环境下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4]
平安中证A50ETF基金经理钱晶:中证A50指数——沪深300增强的优质选择
全景网· 2025-06-26 17:00
中证A50指数编制方案 - 中证A50指数从98个中证三级行业中选取自由流通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作为备选成分股,并确保每个二级行业至少有一只入选,最终选出50只成分股 [1] - 成分股均为各细分行业龙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占全市场的17.72%和16.13%,体现A股头部集中效应 [1] - 过去10年中证A50指数的营收增速始终高于沪深300及中证A500,净利润增长率和毛利率水平也高于其他指数 [1] 中证A50指数历史表现 - 近11年有8年跑赢沪深300,仅3年跑输且幅度较小 [2] - 行业分布上在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和医药超配,银行低配,与沪深300在银行上的暴露一致,降低银行板块敞口风险 [2] - 历史回测显示"A50+红利低波"组合累计净值表现优异,跑赢沪深300幅度可观,是性价比高的沪深300增强策略 [2] 中证A50指数核心优势 - 聚焦细分行业龙头、行业结构均衡契合转型、盈利增长能力突出三大核心优势 [2] - 独特的编制规则和成分股特性使其天然具备相对于传统宽基指数的选股Alpha能力 [2] - 可作为沪深300指数增强工具,有效性和稳定性经过历史业绩验证 [2] 平安基金ETF产品布局 - 旗下共有28只ETF产品,涵盖宽基指数、行业主题指数、策略指数、债券指数等 [3] - 宽基指数实现市值大中小全面覆盖 [3] - 行业主题指数覆盖上游周期、中游制造、下游消费、TMT、医药等领域 [3] - 债券ETF包括公司债ETF、国开ETF和活跃国债ETF,满足债市不同场景需求 [3]
平安人工智能ETF基金经理刘洁倩:AI板块当前具备较好的布局时机
全景网· 2025-06-26 16:28
AI人工智能行业前景 - AI人工智能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 在自主可控与应用加速的双轮驱动下投资价值凸显 [1] - 中国在AI基座模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如DeepSeek具有开源、深度思考和高性能低成本的特点 获得全球认可 [1] - 中国AI产业链整体与全球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尤其在芯片领域 面临海外技术封锁 发展自主可控是必然之路 [1] AI应用落地与市场发展 - 2025年是AI应用加速落地的关键一年 DeepSeek带来的成本革命使AI技术能以更低成本应用于更多细分领域 [2] - AI在金融和医疗领域的应用已带来显著降本增效效果 效率提升可达60% [2] - 全球AI产品访问量和访问时长持续增长 海外大厂资本开支持续增加 显示市场活跃度和投资热度不减 [2] - 端侧AI发展迅速 预计未来五年全球市场规模超1 2万亿元 中国市场增速达32% [2] - AI PC、AI手机和AI/AR眼镜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2025年可能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2] AI板块投资机会 - 全球不确定性增加 资金追逐确定性溢价 AI作为科技创新确定性资产将受青睐 [3]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AI连续两年被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3] - 海外资本开支加速 国内大厂资本开支起量 预计至2027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速达33 9% [3] - AI芯片市场年复合增速35 2% 国产芯片需求强劲 [3] - AI板块当前拥挤度较低 处于过去两年低位 是较好布局时机 [3]
岩山科技:接待乌兹别克斯坦数字技术部部长一行,聚焦AI前沿技术突破
全景网· 2025-06-26 16:19
国际合作与战略布局 - 乌兹别克斯坦数字技术部部长率团访问公司,体现对公司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 [1] - 访问背景契合"数字丝绸之路"倡议及乌国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 [1] - 公司表示乌兹别克斯坦是"一带一路"重要国家及中亚关键市场,正探索建立海外本地化运营机构 [3] - 双方探讨在智慧科技领域的出海合作,共建区域性科技生态 [3] 核心技术展示 -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已实现连续精准操控《黑神话悟空》游戏,部分性能超越侵入式技术 [2] - Yan1.3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可处理图文语音信息,适配机器人/PC/手机等终端设备 [2] - MaxDrive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覆盖SAE L2至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已完成多芯片适配和实车部署 [2] 技术应用与合作意向 - 乌方特别关注脑机接口技术在辅助残疾人康复及提升生活自理能力的应用潜力 [3] - 代表团对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及大模型应用落地表现出强烈合作意愿 [3] - 双方拟在人工智能关键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促进中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3]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从区域创新逐步走向国际前沿技术舞台,展示中国AI创新能力 [4] - 通过全栈自研技术赋能各行业,加速产业生态重构 [4] - 目标成为全球通用人工智能领先企业,助力中国打造世界级AI创新高地 [4]
平安公司债ETF基金经理王郧:公司债ETF规模超180亿 为全市场首只中高等级信用债ETF
全景网· 2025-06-26 15:57
平安公司债ETF产品介绍 - 全市场首只中高等级信用债ETF以及首只Smart Beta债券ETF [1] - 跟踪中债——中高等级公司债利差因子指数,指数样本券达1600多只,个券极度分散,行业分布涵盖23个申万一级行业 [1] - 今年以来规模突破150亿,截至2025年6月13日最新规模达到182.76亿,成为全市场第三大信用债券ETF [1] - 与今年新发行的8只做市基准信用债ETF一同纳入中国结算通用质押库,且是唯一一只中短久期的信用债ETF [1] 平安公司债ETF产品优势 - 标的指数主体与债项评级均为AAA,隐含评级98%以上为AA+,是信用债ETF中评级最高的品种 [2] - 拥有7家做市商,包括中信、银河、申万等知名机构 [2] - 2024年日均成交金额达4.6亿元,单日峰值成交额曾达12.9亿,2025年4月以来日成交额经常超过20亿 [2] - 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超2.9%,2024年收益率为3.62%,2023年收益率为3.38%,累计分红8次,分红金额近7.5亿元 [2] 平安公司债ETF应用场景 - 可以满足保险客群、银行自营客户、私募和个人客户等各类客群的多元化投资需求 [3] - 被纳入中国结算通用质押库,为投资者提供了质押调整组合久期和收益、获取流动性、快速切换资产配置以及增厚假期收益等多种应用场景 [3]
平安瑞尚六个月持有混合基金经理唐煜:AI抓取海量数据、逻辑分析助力“固收+”投资
全景网· 2025-06-26 15:33
行业与公司研究总结 核心观点 - 在AI时代,数据与逻辑是投资决策的两大核心要素,定量数据利用AI编程抓取客观数据辅助投资,定性逻辑在客观数据基础上分析逻辑变化并做出决策 [1] - 债市短期震荡调整已结束,市场回到积极偏多趋势中,建议组合久期高于市场中性水平 [2] - 权益市场维持哑铃策略,布局低位科技板块,高股息等待回调买入机会 [2] 投资方法论 - 投资框架分为固收部分和权益部分 [1] - 固收部分深耕利率债以及商金、二永等类利率债品种投资交易,信用债投资较少 [1] - 权益部分擅长周期消费投资、小仓位参与科技行情,并通过多种方式控制回撤 [1] 债市观点 - 中美接触谈判延续但不确定性仍存,叠加货币政策态度边际宽松、增量政策保持定力,市场偏积极的大方向未改 [2] - 目前收益率水平下赔率稍显不足,进一步空间打开需要资金上看到隔夜中枢进一步下移至1.5以下水平 [2] 权益市场策略 - 维持哑铃策略 [2] - 布局低位科技板块 [2] - 高股息等待回调买入机会 [2]
平安添润债券基金经理曾小丽:高股息类权益资产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全景网· 2025-06-26 15:14
经济形势与市场环境 - 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低迷,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债券市场收益率进入"1%时代" [1] - 无风险利率下行,权益资产整体性价比提升,稳定价值或成长类优质公司具备投资价值 [2] 固收+产品投资策略 - 稳健"固收+"产品通过科学资产配置和灵活投资策略,能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稳定收益 [1] - 纯债型产品预期收益难以达到年化2%,类债券的高股息权益资产如沪深300股息率3.45%和恒生央企股息率7.4%成为配置重点 [1] - "固收+"产品可通过股债资产配比、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三方面获取超额收益 [1] 债券市场展望 - 货币政策方向保持宽松,中期延续偏多趋势,资金利率较4月初实质性下移,预计下半年保持低位,拓宽杠杆套息空间 [1] 权益市场机会 - 市场预期相对理性,在波动中积极获取结构性机会,权益市场仍能提供增强收益机会 [2] - 沪深300和恒生央企等高股息资产具备长期配置价值,收益特性相对稳定 [1] 转债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转债市场整体跟随正股,小微盘走强是核心催化力量,正股行情推动转债溢价率回落 [2] - 下半年底仓转债供给缺口加大,理论转债估值有支撑,但需优质新券补充,关注再融资新规是否放松及大规模底仓标的退出情况 [2]
小熊电器:创新驱动成长,多维利好打开增长新空间
全景网· 2025-06-26 12:27
产品创新与用户洞察 - 公司推出轻柔Pro暖宫带,采用1mm超薄设计和5档精准控温技术,解决女性用户使用痛点,融入"轻养生"理念 [1] - 分体式电炖锅通过双砂锅多功能配置满足家庭需求,配合限时促销策略有效刺激销量 [1] - 每年开展超2万次用户调研,通过"用户直达计划"持续优化产品设计 [1] - 母婴品类快速崛起,2024年收入达2.5亿元,成为新增长曲线 [1] 资本市场认可与财务表现 - 18家机构密集覆盖,其中11家给予"买入"评级,7家建议"增持",目标均价52.71元 [1] - 2025年一季度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2.55个百分点,净利率环比提升3.18个百分点 [1] 战略转型与运营优化 - 收缩低盈利品类,聚焦中高端旗舰产品 [2] - 智能制造基地和2000㎡测试中心保障品质与产能,推动新品快速落地 [2] - 应用AI技术优化供应链,构建IPD集成开发体系,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2] 全球化布局 - 采取"自主品牌+代工"双轨策略 [2] - 在东南亚、日韩及欧洲市场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自主品牌出海 [2] - 通过罗曼智能OEM/ODM代工业务借力成熟渠道拓展市场 [2] - 灵活策略有效规避北美关税波动风险 [2] 差异化竞争与成长潜力 - 在健康小家电领域进行差异化布局 [2] - 持续优化盈利模型 [2] - 稳步推进全球化战略 [2] - "用户直达"创新基因与精细化运营能力结合展现成长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