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景网
icon
搜索文档
从塑料家居到芯片分销 6000亿美元赛道的并购逻辑与未来图鉴——全景网深度专访茶花股份董事、达迈智能总裁 张程
全景网· 2025-11-17 11:17
导语: 2024年9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加强产业整合或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为上市公司在沪市主板实施 双主业战略提供政策支持和监管框架。茶花股份的跨界并购,正是在这一政策背景下,积极探索新业务领域、拓展发展空间的实践。 然而市场对"塑料家居龙头转型卖芯片"议论和疑问,多停留在新老业务的协同和团队的磨合上,鲜有人聚焦电子分销行业本身的市场空间及其业务模式与茶 花股份存量资产的匹配程度。面对市场的喧嚣,茶花股份董事、达迈智能总裁张程在与全景网的对话中始终保持着技术人特有的理性。 "在合规框架下,这是一次双赢的结构重组。"他随即将话题转向电子分销业务的未来,"每年6000亿美元的半导体市场容量,小于12%的国产化率,这就是 未来市场确定的增量!" 电子分销:全球电子产业链的"隐形动脉" 半导体被称为"隐形的大宗商品",是医疗、通信、国防、AI与交通等现代产业的底座。刚性需求叠加技术迭代,长期前景明确。2008 年,全球半导体销售 额首次突破2500亿美元,按货值首度超越原油,成为当年交易金额最高的单一商品类别。 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 ...
从塑料家居到芯片分销 6000亿美元赛道的并购逻辑与未来图鉴——全景网深度专访茶花股份董事、达迈智能
全景网· 2025-11-17 10:23
导语: 商业模式一端是稳现金、低杠杆的 塑料 家居生意,另一端是撬动资金杠杆的" 芯片 通路"。茶花与达迈的"联姻",远不止于营收版图的扩大。 正文: 2025年初,一场跨界并购点燃了 资本市场 的想象。 2025年1月,塑料家居龙头 茶花股份 (603615.SH)收购深圳市达迈智能有限公司(后称"达迈智能")100%股权,随后增资4500万元。交易完成后,达迈智 能及其香港平台纳入合并报表,茶花股份正式切入 电子 元器件分销赛道。 2025年上半年,达迈智能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占茶花总营收36.48%,成为"塑料家居+芯片分销"双轮驱动的增量来源,并购红利初步兑现。 2024年9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加强产业整合或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为上市公司在沪市主板实施 双主业战略提供政策支持和监管框架。茶花股份的跨界并购,正是在这一政策背景下,积极探索新业务领域、拓展发展空间的实践。 然而市场对"塑料家居龙头转型卖芯片"议论和疑问,多停留在新老业务的协同和团队的磨合上,鲜有人聚焦电子分销行业本身的市场空间及其业务模式与茶 花股份存量资产的匹配程度。面对市场的 ...
均胜电子:已形成头部、胸腔、肢体等总成及灵巧手一体化解决方案
全景网· 2025-11-17 10:19
公司战略与业务定位 - 公司全面启动“汽车+机器人Tier1”的双轮驱动战略 [1] - 业务聚焦于机器人核心部件、相关总成方案以及工业场景训练与测试服务 [1] - 系统化支持全球机器人公司的产品研发和制造 [1] 核心产品与解决方案 - 提供机器人大小脑控制器、能源管理模块、高性能机身机甲材料等关键零部件 [1] - 提供机器人头部总成、胸腔、底盘及肢体总成和灵巧手等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1] - 为客户定制化开发集成高能量密度电芯与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包 [1] - 提供支持快充的大功率无线充电产品 [1] 国内客户合作进展 - 已与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等头部客户进行合作 [1] - 定制化主控板已实现批量供货 [1] - 多种精度IMU、定制化鱼眼相机等传感器陆续送样 [1] 海外客户合作进展 - 已为某头部机器人公司批量交付机器人后脑勺、颈部、肩部、膝盖及手指等部件 [2] - 正在与该公司探讨下一代头部显示方案和头部总成供货 [2] - 与另一家海外机器人公司就用于末端物流和外卖配送的机器人开展相关合作 [2] 能力基础与战略启动 - 战略基于公司在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积累的研发、高端制造、大规模全球量产能力 [1] - 双轮驱动战略于2025年初全面启动 [1]
英唐智控双收购:战略纵深与价值重估,锚定半导体IDM坐标
全景网· 2025-11-17 08:38
文章核心观点 - 英唐智控拟收购光隆集成100%股权及奥简微电子80%股权的交易,是公司从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向半导体IDM企业跨越转型的关键战略举措,有望成为公司价值重估的重要契机 [1][11] 光隆集成核心资质与市场地位 - 光隆集成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子公司,已构建从基础理论研究到系统集成应用的全链条技术布局,正从核心器件供应商向高端光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战略升级 [2] - 公司是国内光开关细分领域市占率约1%~2%的第二梯队领先企业,在磁光开关、定制化光保护模块等优势领域市占率超过5% [4] - 2023年至2025年前8个月,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1746.40万元、878.90万元和1398.91万元,2025年前8个月净利润已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盈利复苏态势明确 [4] 光隆集成技术实力 - 公司是行业内少数可提供全类型、全速度等级光开关产品的企业,产品线覆盖机械式、MEMS、磁光等主流技术路线,切换速度从毫秒级到纳秒级梯度分布 [3] - 在OCS领域已攻克32、64及128通道核心光模块技术,阵列MEMS芯片多集成封装可支撑三四百端口规模化应用,并拥有MEMS光开关自动化组装线,形成“核心技术+自主设备+自动化生产”的一体化能力 [3] 奥简微电子核心资质与市场地位 - 奥简微电子聚焦电源管理芯片等模拟芯片,技术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德州仪器、ADI等国际巨头,股东兆易创新持有其19%股权,提供产业资源与客户渠道支持 [5] - 在消费电子领域已实现批量出货,连续两年出货量上亿颗,在通信领域对标TI的产品已导入中兴通讯并量产,在医疗设备用电源管理芯片也已实现量产替代 [5] 奥简微电子增长前景 - 公司未来增长动能清晰,大电流DC/DC转换器、服务器用接口芯片和车规传感器产品预计将于2026年陆续推出,进一步拓展通信服务器、汽车电子等高端市场 [5] - 其加入填补了英唐智控在模拟芯片的布局空白,并能与上市公司形成技术互补,例如在光传感器领域叠加模拟电路形成综合光芯片 [6] 行业赛道前景 - 全球OCS交换机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366.47百万美元增至2031年的2022.21百万美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达17.12%,数据中心应用场景同期CAGR高达23.02% [8] - 中国OCS市场2020-2024年CAGR达97.87%,预计2025-2031年将保持34.68%的高速增长,2031年市场规模达80.20百万美元 [8] - 2025年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已超1400亿元,其中国产化率不足20%,替代空间迫切,2025-2028年国内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22% [9] 收购的协同效应 - 技术协同:英唐智控的6英寸MEMS晶圆产线与光隆集成的MEMS振镜阵列技术互补,与奥简微电子协同可推动综合光芯片研发 [10] - 市场协同:英唐智控的分销网络可帮助光隆集成切入OCS主流供应链,助力奥简微电子拓展车规、工业等高端市场 [10] - 生产协同:上市公司可为光隆集成提供MEMS振镜制造产能,为奥简微电子对接头部FAB代工厂资源,解决产能瓶颈 [10]
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佳都科技携手西门子、工控国际共筑大湾区轨道交通新高地
全景网· 2025-11-15 16:29
合作签约与合资公司设立 - 佳都科技与西门子交通、工控国际在广州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设立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合资公司[1] - 合资公司是新线建设与既有线路改造双轮驱动的重要载体,旨在加快西门子信号技术本土化落地[1] - 合资公司计划落户黄埔区,将借助区域政策与产业集聚优势,助力提升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能级[4] 合作背景与战略基础 - 佳都科技与西门子于2024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轨道交通信号、全自动运行等创新应用[2] - 佳都科技与广州工控于今年7月续签战略合作协议,在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化合作[2] - 三方合作旨在积极探索“抱团出海”与交叉投资,共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2] 合作目标与发展方向 - 合资公司目标包括打造适应中国市场的数字化应用模式,建设智慧轨交示范项目[3] - 整合本地产业链资源,推动广州轨道交通产业向万亿级集群目标迈进[3] - 借助西门子覆盖190余国的营销网络,助力“广州轨道”技术、产品与标准“出海”[3] 公司角色与技术优势 - 佳都科技将依托其在智慧轨道交通的工程实施、系统集成及技术研发优势[2] - 公司面向“云+边”新一代信号系统形态,加速关键场景的数字化、智能化落地[2] - 西门子交通是领先的科技公司,在轨道交通数字化研发与应用方面拥有丰富经验[2] 行业影响与城市战略 - 合资公司是广州落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战略的关键举措[1] - 合作通过引入西门子等国际顶尖资源,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城市能级跃升[1] - 广州市正重点引进高端制造、数字化等领域的优质外资企业,强化国际产业协作[4]
芯聚鹏城,智链全球——第二十七届高交会亚洲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展启幕!
全景网· 2025-11-15 16:24
展会概况与定位 - 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核心专业展区——亚洲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展于2025年11月14日在深圳启幕 [2] - 展会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以“全链协同、技术攻坚、全球链接”为核心导向,实现参展企业数、展览规模、国际化程度三重突破 [2] - 高交会与广交会、进博会并列为中国三大国家级展会,累计吸引超百万家企业参展、千万人次参观 [2] 参展规模与产业链覆盖 - 展会汇聚全国350余家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优质企业,包括华大九天、洲明科技、澜起等行业领军企业 [2] - 展示格局覆盖IC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先进封测、半导体设备、电子元器件、半导体材料、功率器件的全产业链 [2] - 展品具有“可视化、可触摸、可应用”的特点,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对接与创新理念碰撞 [3] 论坛活动与思想交流 - 展会构建“1+N”论坛体系,以1个主论坛为核心联动多个专题论坛,打造高端思想交流平台 [4] - 半导体关键技术攻坚与前沿创新论坛以“芯突破・智驱动”为主题,成为产业思想核心阵地 [5][7] - 论坛汇聚政府领导、行业领袖及科研机构代表,探讨技术突破路径与国际合作机遇 [4][7] 技术分享与创新成果 - 多家企业及研究机构分享前沿技术,如AI赋能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材料研发、国产EDA破局之路、半导体超薄磨削工艺等 [7] - 大面积MPCVD技术突破等革新性解决方案为行业带来全新思考方向 [7] - 展会设置半导体项目推介发布会,四家企业通过专场推介展示技术亮点与应用前景,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地 [8] 行业奖项与企业认可 - 颁奖典礼评选出“高芯领航奖”、“高芯智造奖”、“高芯突破奖”三大奖项 [8] - 华大九天、洲明科技斩获“高芯领航奖”,邦纳电子、大族半导体等企业凭借智能制造实践获“高芯智造奖” [8] - 开阳电子、慧闻科技等以关键技术突破摘得“高芯突破奖”,激励市场主体加大研发投入 [8] 产业影响与发展愿景 - 展会助力深圳巩固半导体产业创新高地地位,推动形成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10] - 为国内企业搭建展示创新实力的舞台,为全球产业资源对接融合创造条件 [10] - 旨在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具韧性的方向发展,共创产业繁荣新未来 [10]
从“内卷”到“反内卷”,新能源赛道迎来新周期?
全景网· 2025-11-14 21:47
新能源板块市场表现与驱动因素 - 2025年下半年新能源板块结束长期调整强势反弹,光伏、锂电、储能等细分赛道全面上涨,成为A股市场领涨主线之一 [1][3] - 板块崛起核心是三重逻辑共振:反内卷政策加码、国内外储能需求景气度向上、固态电池新技术突破 [1] - 以万得新能源指数为例,从2021年10月最高点到2025年4月最低点回调幅度达60%,2025年下半年迎来显著反弹 [2][3] - 本轮上涨时间线:2025年6-7月政策端催化光伏反转减预期,8月后锂电与储能接力上涨,9月电池企业排产数据亮眼,10月受贸易关系影响回调,10月底后再度反弹 [3][5] 细分赛道供需结构与业绩表现 - 光伏领域供需结构正逐步改善,反内卷政策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多晶硅价格从2025年6月不足4万元/吨回升至11月5.3万元/吨,组件中标均价突破0.72元/瓦,较低点回升约15% [5][6][10] - 储能板块处于需求爆发前夜,呈现供需两旺态势,国内电力市场化改革扩大储能盈利空间,海外户用储能及大型项目需求高增,AIDC用电需求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6][7] - 锂电行业景气度明显回升,供需格局由过剩转向偏紧平衡,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六氟磷酸锂散单价格大幅上涨 [7] - 产业链业绩改善存在分化:光伏硅料环节盈利能力修复,组件环节环比减亏但仍承压,逆变器受益海外储能需求表现亮眼;锂电电池环节受益需求爆发业绩稳定,电解液环节六氟磷酸锂业绩改善明显 [8][9] 政策环境与行业规划 - 反内卷政策核心是通过能耗标准收紧、产能限制等手段遏制低价竞争,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升级 [9][10] - 光伏收储模式拟由企业出资成立平台公司收购约100万吨产能,覆盖一线企业过剩产能与二、三线老旧产能,10月31日多家企业已在上海召开会议商讨方案 [11] - "十五五"规划将新能源产业定位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明确新增用电需求绝大部分由清洁能源满足,新型储能被提升至战略高度 [11][12][13] - 规划预计新能源年均新增装机规模超过"十四五"水平,海上风电、氢能、核聚变等新兴方向成为新增长引擎 [13] 技术创新与商业化进程 - 钙钛矿电池理论转化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但大面积制备均匀性与长期稳定性仍是商业化瓶颈,预计2030年前后实现产业化落地 [14][15] - 固态电池进展快于钙钛矿,全固态电池有望2027年左右实现小批量装车,2029年在低空经济、机器人领域放量,2030年进入中高端动力电池领域规模化应用 [1][16] - 2025年固态电池产业链进程提速,龙头企业已实现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落地,材料与设备环节研发加速 [16] 估值水平与投资吸引力 - 新能源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相对偏低位置,光伏主要企业估值仅切换至2026年预期盈利对应15倍左右水平 [16][17] - 横向对比其他成长板块,新能源估值逐步向传统制造业靠拢,但成长逻辑清晰,相较于部分热门科技板块更具估值安全边际 [17] - 业绩修复、政策预期与技术创新三大因素有望持续推动估值提升,板块估值仍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17][18] 资金面与行情展望 - 新能源板块机构持仓处于历史低位,存在较大增配空间,被动资金已开始显著流入,未来主动管理型基金有望加大配置 [21] - 政策面反内卷政策与"十五五"规划提供支撑,基本面供需格局改善推动企业盈利从2025年下半年逐季修复,资金面增量资金形成三大合力推动板块震荡上行 [19][20][21] - 指数化投资如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固态电池含量近65%)、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创业板新能源指数等可一键布局产业链,分散风险 [22]
钙钛矿电池商业化临门一脚 哪些公司将率先破门?
全景网· 2025-11-14 20:18
近日,钙钛矿电池的技术突破引发市场对相关概念股的关注,据媒体报道,钙钛矿电池在效率和耐用性 两方面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在单节电池方面,中科院半导体所成功将能量转换效率提升到极高的27.2%,更关键的是,电池在85度 高温下持续运行超过1000小时后,性能仍能保持在82%以上,首次同时满足了"高效率"和"长寿命"这两 个商业化应用的核心要求。 在叠层电池(与硅电池结合)方向,隆基-苏大-西安交大联合团队的柔性电池创下世界纪录,不仅实验 室的小片电池效率高达33.4%,更大尺寸的实用化组件效率也接近30%。这种柔性电池非常坚韧,经历 数万次弯折和数百次冷热循环后,性能几乎不衰减,而且非常轻薄。 此外,南大-港理工-大工团队通过新技术缓解了材料内部应力,同样实现了33.4%的高效率,并且其电 池在户外长时间暴晒下性能零衰减,为大规模实际应用铺平了道路。 上述突破让钙钛矿电池从"实验室新贵"迈向"产业新赛道"。产业发展带动相关公司股价的波动,投资者 提高了对钙钛矿领域发展的关注,在互动平台上对上市公司频繁提问,全景为您精选来自上市公司最真 实的声音。(以下内容均摘自深交所互动易、上证e互动、上市公司公告等) 来 ...
东土科技全新一代“工业AI安监超脑” 自主可控、助力构筑智能建造“安全数字底座”
全景网· 2025-11-14 20:13
产品核心定位与功能 - 公司推出革命性产品“工业AI安监超脑”,以AI视觉计算为核心,构建从视频接入、算法识别、告警分析到可视化呈现的全链路闭环管理体系 [1] - 产品为智慧工地提供“一台机、一站式”智能化解决方案,定位为智能建造领域的“安全数字底座” [1] - 产品聚焦施工过程数字化与少人化、运营管理数字化、建筑物数字化三大方向,覆盖智慧工地与能源建设领域 [1] - 产品可实时感知“人、机、料、法、环”五要素状态,联动声光告警与紧急启停设备,实现安全事故的“可视、可管、可控” [1] 技术架构与性能 - 产品采用全栈国产化设计,基于公司二十余年技术积累,搭载自主鸿道操作系统Intewell,实现从底层芯片到算法模型的全链路可控 [2] - 采用X86+GPU与ARM+NPU异构计算架构,相比进口服务器系统处理速度提升40%,功耗降低30%,断网情况下仍可完成本地识别与决策 [2] - 内置几十种AI识别算法,可精准捕捉安全帽佩戴、打电话、吸烟、明火、人员倒地等异常行为,并自动优化参数 [2] - 产品支持Modbus、OPC UA、Profinet等多种工业协议,整合多品牌摄像头、PLC和传感器至统一平台,实现“AI+联动控制+数据采集”的统一管理 [2] 应用场景与成效 - 产品已在塔机监测、高支模监测、升降机安全、烟感监控、用电监控等场景中落地应用,并在风电、油气、矿山等行业推广 [1][3] - 某基建项目部署后,监控响应时间缩短70%,总部可云端实时掌握各地工地状态 [2] - 在钢筋加工场中,通过AI进行区域入侵识别,控制焊接机器人启停,保障人机安全 [2] - 某风电场冬季试验中,设备经历连续暴雪强风仍保持7×24小时稳定运行,无需人工维护 [3] 产品设计与行业影响 - 设备采用EMC三级防护与IP40防尘等级设计,可在-40℃至+60℃极端温度下稳定运行 [3] - 产品被业内人士视为数字建造时代的神经中枢,通过AI赋能安全监测、能耗管理与数据互联,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绿色施工与智能决策的统一 [3] - 公司未来将依托操作系统、软件平台与智能控制器,构建面向智能建造、能源、矿山等行业的自主可控工业AI生态体系 [3]
英唐智控双企并购,半导体IDM布局再进阶
全景网· 2025-11-14 18:36
并购交易核心细节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光隆集成100%股权以及奥简微电子80%股权,对后者的持股比例较此前披露的76%进一步提升 [1] - 交易完成后,光隆集成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奥简微电子将成为控股子公司,公司股票于11月10日复牌 [1] - 此次并购是公司向半导体IDM企业转型的关键布局,是向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垂直整合模式跨越的重要里程碑 [1] 公司转型战略路径 - 公司成立于2001年,2010年登陆深交所,早期通过并购华商龙等企业跻身分销行业头部 [2] - 2019年确立"以分销为基础,半导体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战略,开启高效并购布局 [2] - 2020年收购日本先锋微技术切入芯片设计领域,2021年控股上海芯石半导体强化第三代半导体业务能力 [2] - 公司自主研发的MEMS微振镜、车载DDIC/TDDI等产品已实现批量交付,为本次整合优质资产筑牢基础 [2] 并购标的业务与技术协同 - 光隆集成核心业务聚焦光开关等无源光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矩阵覆盖光开关、光保护模块、光衰减器等 [3] - 光隆集成产品应用于光网络保护、测试系统、AI智算中心、数据中心光路调度、激光雷达等5G与AI产业核心需求领域 [3] - 奥简微电子专注于高性能模拟芯片设计,核心产品聚焦电源管理类与信号链类模拟芯片,涵盖低压差线性稳压器、降压转换器等 [3] - 奥简微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信、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核心领域,作为存储芯片巨头兆易创新的联营企业,其资源背景为公司间接接入MCU生态提供可能性 [3] - 双方技术可形成深度协同:公司能为光隆集成提供MEMS振镜制造产能,提升其光器件集成化水平,同时填补自身光电合封领域空白;奥简微电子的模拟芯片技术与公司车规芯片设计制造能力协同,完善"MCU+模拟芯片+功率器件"芯片组能力 [3] 行业背景与并购影响 - 在国产替代政策与资本市场改革推动下,中国半导体行业并购整合进入加速期 [4] - 2024年证监会政策明确支持上市公司并购产业链上下游资产,为半导体行业整合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4] - 2025年前三季度A股重大资产重组事件同比大幅增长,半导体领域并购案例密集涌现,推动行业资源向优质主体集中 [4] - 随着标的公司技术、产能逐步融入现有体系,公司半导体业务布局将更趋完善,叠加自身分销渠道与客户资源优势,并购有望持续释放协同价值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