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资讯

搜索文档
四维图新:美对华芯片管制让车企成本压力日益增长
巨潮资讯· 2025-06-25 10:54
行业趋势 -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升级和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促使车企强化成本管控,并倒逼本土企业加快第三代半导体布局和国产芯片认证上车进程 [2] - 中国汽车芯片行业处于智能化与国产替代双轮驱动的快速发展阶段 [2] - 智驾平权成为重要趋势,中高阶辅助驾驶从差异化竞争的"增值服务"转变为大众市场"胜负手",技术下沉将使其成为10万元级车型标配 [2] 车企策略 - 除少数全栈自研头部OEM外,多数车企选择全栈可控+生态合作路径,以掌握核心技术并提升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 [2] - 自主及合资品牌辅助驾驶市场机遇增加,车企需加快智能化节奏以应对竞争 [2] 公司业务与盈利 - 智驾订单盈利水平取决于开发成本、软硬件占比、采购成本及出货量等因素,需按车厂个案分析 [3] - 主机厂倾向生态合作以实现规模效应,公司以"极致性价比"舱驾方案发力量产主力市场 [3] - 近3年人效从78万/人提升至168万/人,研发投入和期间费用有效控制对盈利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3]
宇通通讯:蓝箭鸿擎正进行新一轮融资,国家基金、雄安国资等资本已参股
巨潮资讯· 2025-06-25 10:48
宇通通讯卫星通信业务布局 - 蓝箭鸿擎是国内唯三有万颗卫星发射计划的公司之一 拥有鸿鹄星座计划并申报1万颗卫星 宇通通讯通过参股北京蓝箭鸿擎科技强化协同效应 [2] - 鸿鹄星座的整星制造和载荷由蓝箭鸿擎完成 目前正进行新一轮融资 国家基金和雄安国资已参股 [2] - 宇通通讯卫星通信业务2024年全年收入达4 000多万元 地面站实现小批量交付 新中标项目正在建设中 [2] - 公司成功中标垣信应用终端设备采购项目 在国家前三大卫星星座发射计划中均有布局 [2] 宇通通讯技术进展与产品优势 - 自主研发的低空通信解决方案采用创新波束赋形技术 覆盖地面至600米低空 为无人机提供网络接入和航路安全保障 [3] - 低空通信方案已通过运营商与设备商联合测试 在多个低空经济试点项目中落地应用 进入小批量交付阶段 [3] - 公司在地面站 卫星终端 海事天线 卫星网络接入等产品线均具备优势产品 将深度参与国家卫星互联网建设 [2] 行业发展趋势与公司战略 - 未来3年国家加速卫星互联网组网 宇通通讯凭借全业务端布局将处于优势地位 [2] - 蓝箭鸿擎将加速融资并推进鸿鹄星座发射规划 宇通通讯作为股东方将加强星地通信端业务合作 [2] - 公司在卫星通讯民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围绕星-地-端方向进行产品研发和产业布局 [2]
【IPO一线】贝特利创业板IPO获受理 募资7.92亿元投建电子材料等项目
巨潮资讯· 2025-06-25 10:41
公司概况 - 苏州市贝特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申请于6月24日获深交所受理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材料和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涵盖导电材料、有机硅材料和涂层材料三大板块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3C电子、有机硅深加工、电子封装、医疗、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1] - 3C电子领域客户包括联想、华为、小米等知名品牌,电子封装领域客户包括木林森、兆驰股份等LED企业,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包括理想、比亚迪等车企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5亿元、22.73亿元、25.2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52.97万元、8562.53万元、9749.99万元 [1] - 2023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547.13%至8424.14万元,主要因营业毛利增加10461.96万元 [2] - 2024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2.25%至9456.46万元,主要因营业毛利增加4170.33万元 [3]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2023年导电材料业务收入激增153651.12万元,有机硅材料业务收入增长8891.82万元 [2] - 银粉、铂金催化剂、特种硅胶、LED封装胶等产品销量同比增幅分别达2133.35%、21.27%、30.57%和60.09% [2] - 特种硅橡胶和LED封装胶毛利率分别同比上涨17.48和17.88个百分点 [2] - 2024年导电材料、有机硅材料和涂层材料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1156.86万元、4671.50万元和1236.63万元 [3] 募投项目 - 拟募资7.92亿元用于四个项目:年产特种导电材料500吨三期项目、东莞市贝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第三次改扩建)项目、无锡研发及营销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3] - 特种导电材料项目聚焦低温光伏浆料新赛道,实现光伏前沿新材料规模化生产 [4] - 有机硅材料改扩建项目通过工艺优化与设备升级开发高端有机硅产品 [4] - 研发及营销中心项目聚焦电子材料和化工新材料前沿技术攻关 [4]
佰维存储回应被江波龙起诉:起诉方缺乏法律支持,公司对诉讼充满信心
巨潮资讯· 2025-06-24 21:14
诉讼案件概述 - 佰维存储因涉嫌侵犯两项发明专利被元预知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起诉,涉案专利号分别为ZL200680051271 3和ZL201110159902 6 [5] - 元预知公司要求佰维存储停止制造销售相关产品并索赔合计人民币1,216,850元 [5] - 元预知公司为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5] 佰维存储的回应 - 公司表示在专利许可谈判中遵循公平、合理、无歧视(FRAND)原则并展现出合作意愿 [6] - 公司认为诉讼请求缺乏法律支持且涉案专利保护期将于2026年11月27日届满 [6] - 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拥有404项境内外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50项 [6] 诉讼对公司的影响 - 公司预计诉讼不会对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7] - 诉讼事项对公司本期及期后利润影响较小且不影响持续供货能力 [7] 未来展望 - 公司将就涉案专利是否构成标准必要专利及是否侵权提出抗辩 [8] - 公司计划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起涉案专利无效宣告请求程序 [8] - 公司强调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8] 公司表态 - 公司对诉讼充满信心并将积极应对同时专注于核心业务 [9]
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更名为辰致汽车,已取得营业执照
巨潮资讯· 2025-06-23 23:17
控股股东名称变更 - 长安汽车控股股东名称由"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 [2] - 变更后经营范围涵盖汽车、摩托车及相关零部件设计、制造、销售,以及光学产品、电子设备、通信设备销售等业务 [2] - 工商变更不涉及股东持股数量及比例变动,对公司治理及经营活动无影响,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2] 控股股东工商信息 - 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609227.34万元,为法人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4] - 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26日,法定代表人赵非,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4] 间接控股股东变更 - 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汽车业务将独立为一家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2] - 分立后长安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变更为汽车业务分立的中央企业,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 [2][3] - 国务院国资委将分立后的兵器装备集团股权注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
国产GPU独角兽估值百亿 沐曦集成已完成IPO辅导
巨潮资讯· 2025-06-23 10:42
公司上市进展 - 公司已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 华泰联合证券作为辅导机构 [1] - 华泰联合证券认为公司具备上市公司应有的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及合规意识 [1]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已掌握上市相关法律法规及信息披露义务 [1] 公司背景与技术实力 - 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 总部位于上海 并在全国7个城市设立全资子公司及研发中心 [1] - 核心团队平均拥有近20年高性能GPU研发经验 主导过十多款世界主流GPU产品量产 [1] - 自主研发全栈GPU芯片产品 包括曦思®N系列(智算推理)、曦云®C系列(通用计算)、曦彩®G系列(图形渲染) [2] - 产品采用完全自主GPU IP 拥有自主指令集和架构 兼容主流GPU生态的MXMACA®软件栈 [2] 融资与估值情况 - 成立后连续五年进行大额融资 2024年8月完成最新一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浦东资本、上海科创基金等国有资本及市场企业资本 [2] - 在胡润2024全球独角兽榜中估值达100亿元 低于同业摩尔线程(255亿元)、燧原科技(160亿元)和壁仞科技(155亿元) [2]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陈维良直接持股9.6% 并通过两家有限合伙企业间接控制22.83%和6.95%股权 [3] - 陈维良合计控制公司约39.38%股份 [3]
小米景曦科技竞得亦庄工业用地,或为汽车三期项目布局
巨潮资讯· 2025-06-22 21:43
土地竞拍与工厂建设 - 小米景曦科技成功竞得北京亦庄新城48.51万平方米工业用地,成交价6.35亿元,地块紧邻小米汽车二期工程 [2] - 市场普遍猜测该地块将用于小米汽车三期工厂建设,因其位置与二期相邻且面积与一期工厂(71.8万平方米)规模相当 [3][4] 产能规划与战略布局 - 小米汽车一期工厂年产能15万辆,已于2024年投产 二期工厂同样规划15万辆年产能,预计2025年6月中旬竣工 [3] - 若三期工厂建成,总产能将达45万辆/年,显著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4] - 从一期到三期,产能规划均保持15万辆/年的标准化扩张节奏,显示战略连贯性 [4] 行业影响与技术优势 - 小米汽车产能扩张将提升其在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并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5] - 公司凭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优势,有望提供高性价比的科技型汽车产品 [5] - 科技巨头跨界造车的快速崛起(从2022年宣布至2025年三期布局)体现行业变革潜力 [5] 发展前景 - 无论此次土地是否用于三期工厂,公司已通过一、二期项目展示出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坚定投入 [6] - 未来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产品升级,强化市场地位 [6]
至正股份面临1.44亿元仲裁纠纷
巨潮资讯· 2025-06-21 15:38
仲裁纠纷 - 至正股份收到深圳国际仲裁院送达的仲裁通知,申请人SUCCESS FACTORS LIMITED就股权转让纠纷提交仲裁申请,要求支付约1.44亿元及逾期支付的资金占用费、律师费、保全费、财产保全责任保险费等相关费用 [1] - 仲裁纠纷源于至正股份2023年收购苏州桔云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2025年4月申请人要求收购剩余49%股权,双方就收购时间、收购方式多次协商,公司称不存在违反《购买资产协议》的情况 [1] - 至正股份强调申请人单方面提起仲裁要求直接给付1.44亿元,与《购买资产协议》项下的权利存在明显差异 [2] 业绩承诺及补偿 - 苏州桔云原股东SUCCESS FACTORS承诺2022年、2023年、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350万元、1890万元、2646万元 [2] - 苏州桔云2024年实际扣非净利润为2613.45万元,未完成业绩承诺,SUCCESS FACTORS应向至正股份补偿66万元 [2] 公司回应及影响 - 至正股份表示将依据《购买资产协议》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应对,维护公司及中小股东权益 [2] - 公司称本次仲裁不会对正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苏州桔云生产经营正常 [2] - 截至公告披露日,案件尚未开庭审理,对本期或期后利润的影响尚不确定,最终实际影响以仲裁裁决为准 [1]
【IPO一线】芯密科技科创板IPO获受理,拟募资7.85亿元投建2大项目
巨潮资讯· 2025-06-20 11:37
公司概况 - 上海芯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2] - 公司是国内半导体级全氟醚橡胶密封件领军企业,率先实现半导体级全氟醚橡胶材料自主开发及密封圈稳定量产,打破美国杜邦、美国GT、英国PPE等外资垄断 [3] - 产品覆盖半导体前道制程核心工艺设备(刻蚀、薄膜沉积、热处理、清洗等)的全系列点位真空密封需求,应用于232层NAND、19nm及以下DRAM、5nm-14nm逻辑芯片等先进制程 [3] - 2023年、2024年半导体级全氟醚橡胶密封圈销售规模中国市场排名第三,中国企业排名第一 [3] 行业地位与技术突破 - 全氟醚橡胶密封圈是半导体前道工艺设备真空环境关键耗材,消耗价值量占比第二,直接影响晶圆制造良率和连续生产时间 [4] - 2024年半导体级全氟醚橡胶密封圈国产化率不足10%,公司产品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国产替代 [5] - 2021年起通过国内主流半导体厂商验证,覆盖中国大陆前十大晶圆制造厂商中的九家、前五大半导体设备厂商中的四家 [5] - 中国集成电路零部件创新联盟认证公司为细分领域优势企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并填补空白 [5] 财务与募资计划 - 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047.49万元、20,755.23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281.15万元、6,308.94万元 [5] - 预计发行后总市值不低于10亿元,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727.5588万股,社会公众股占比不低于25% [6] - 募集资金投向"半导体级全氟醚橡胶密封件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旨在扩大产能、升级技术、增强竞争力 [6] 产品应用与市场前景 - 全氟醚橡胶密封圈需定期更换,在超高温、强腐蚀、富等离子体等恶劣环境下性能稳定,是保障集成电路供应链安全可控的关键零部件 [4][5] - 产品已在国内半导体设备前道领域深度融合应用,逐步替代外资市场份额 [5] - 募投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生产能力与研发能力,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6]
一体化微型传动系统国内第一,兆威机电递表港交所
巨潮资讯· 2025-06-20 11:24
公司概况 - 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递表港交所,开启港股IPO新征程 [2]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一体化微型传动与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按收入计在中国排名第一,在全球排名第四 [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拥有382项相关专利,专利数量在中国一体化微型传动与驱动系统行业内排名第一 [2] - 公司主要面向智能汽车、具身机器人、消费科技、医疗科技以及先进工业制造等高增长行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2] 行业分析 - 中国一体化微型传动与驱动系统市场规模已由2020年的20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3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0% [3] - 预计该市场将于2029年达到726亿元,2025年至202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进一步提升至17.3% [3] - 一体化微型传动与驱动系统具有高度交叉学科属性,对精度、客户认证要求及资本性研发投入均具备显著门槛 [3] 技术优势 - 公司始终坚持「精密、微小、超薄」的技术发展路线,十多年前便进入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全球供应链 [4] - 公司在注塑成型、粉末冶金、金属粉末注射成型以及精密金属加工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工艺体系 [4] - 公司成功研发了中国最小的Φ3.4mm微型传动系统,是全球首家实现Φ6mm以下微型传动系统高质、高效批量化生产的企业 [4] - 公司在Φ4mm无刷空心杯电机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且现在具备量产能力 [4] 产品布局 - 公司已推出三大平台化自主品牌产品,即高性能伺服电机系列、滚筒电机及灵巧手 [5] - 高性能伺服电机系列具备强大的输出能力、卓越的动态性能及高效能表现 [5] - 滚筒电机驱动系统是一款新一代高度集成的电动滚筒,将电机、齿轮箱及电控系统有机结合于一体 [5] - 公司开发出高度集成的微型驱动模块,成功应用于业内领先的灵巧手解决方案,能够精确模拟人类抓握和精细动作控制 [5]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公司的收入分别为1,152.5百万元、1,205.9百万元及1,524.6百万元 [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的收入由2024年同期的312.4百万元增长至367.5百万元 [6] - 2024年,来自中国内地以外地区和国家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13.9% [7] -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3月,公司的净利润为150.5百万元、179.9百万元、225.4百万元、55.1百万元 [7] - 公司的经调整净利润由2022年的152.8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170.6百万元及进一步增加至2024年的230.7百万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