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环境报
icon
搜索文档
北川羌族自治县县长周福兰:生态立县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中国环境报· 2025-05-15 11:12
生态保护与治理 - 北川羌族自治县近3年累计投入3.67亿元用于生态环保领域,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 [2] - 城区垃圾处理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装备率均达100% [2] - 配备无人机、便携式检测仪等设备,搭建数字化平台实现全域污染动态监测和预警分析 [3] - 与周边地区建立联防联控体系,推动涪江等重要流域实施上下游协同治污 [3] 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 - 出台纯电动运载货车发展实施方案,建成超充示范基地,预计未来5年货运车辆新能源比例达80%以上,年二氧化碳减排近13万吨 [4] - 规上工业万元总产值综合能耗下降5%以上,推动高耗能低产能产业转型升级 [5] - 大力发展通用航空、食品医药等"百亿级支柱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5] 生态经济与产业发展 -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976.5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1.66% [5] - 实施投资近10亿元的国家储备林项目,林地面积稳定达400万亩以上,年固碳总量150万吨以上 [5] - 石椅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47万元,人均收入8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6237.86万元 [5] - 绿色产业对北川GDP贡献率超六成 [5]
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岳红星: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5-15 09:21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 - 德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4,同比改善13.8%,PM2.5浓度4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1.3%,优良天数比例75.6%,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 [4][19] - 6个主要河流国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体比例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4][19] - 累计排查入河排污口1324个,整改隐患381个,检查河湖545条(段) [3][16] 科技与执法创新 - 采用"一市一策"专家团队每日会商空气质量,非现场执法比例超40% [3][20] - 国三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淘汰率67.8%,完成8家危废企业"五即"建设 [3][17] - 武城县绘制生态环境治理点源分布图,实现水质监测数据精准支撑 [10][11] 绿色转型项目 - 禹城市功能糖行业实施15个清洁生产方案,投资779.55万元,年经济效益828.64万元 [12][21] - 5家企业入选山东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谋划禹城、临邑两个EOD项目 [21] - 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9家、省级绿色工厂37家,7个园区获批省级生态工业园 [8][21] 监测体系建设 - 制定《2025年德州市生态环境监测方案》,优化调整空气及地表水监测站点 [20] - 完成24家危废企业省级平台视频联网,5家涉危废企业规范化管理评估 [17] - 第一季度评审建设用地土壤报告8件,更新62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 [17]
重点行业氮氧化物治理过程中,氨逃逸问题不容忽视!
中国环境报· 2025-05-15 08:10
氮氧化物治理现状 - 重点行业氮氧化物深度治理效果显著,但部分企业通过盲目加大喷氨量换取氮氧化物浓度降低,导致氨逃逸问题突出[1] - 污染治理需精准化、科学化、系统化,不能仅用单一环保指标衡量效果,需关注系统治污成效[1] 氨逃逸的危害 - 氨逃逸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硫酸铵、硝酸铵气溶胶,抬高颗粒物峰值浓度,影响空气质量[2] - 过量喷氨造成原料浪费,以年产2万吨日用玻璃企业为例,每年浪费25%喷氨量,增加氨排放150-250吨,多花费氨成本20余万元[2] - 氨逃逸生成硫酸铵盐会腐蚀设备,导致脱硝催化剂失活、空预器堵塞、除尘器效率下降,增加维护成本[3] - 某市水泥企业因氨排放浓度超标被处罚24万元,凸显监管趋严[3] 氨逃逸的成因 - 脱硝效率与喷氨量、氨雾化均匀度、烟气温度、催化剂活性等因素密切相关[4] - 需精细化脱硝、精准喷氨,保证设备良好运行,才能实现氮氧化物达标并控制氨逃逸[4] 解决方案 - 安装自动添加还原剂装置和测量控制系统,定量注入还原剂[5] - 采用自动喷氨模式,实时动态调整喷氨浓度,增加喷点数量和区域[5] - 安装氨逃逸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氨排放浓度[5] - 提升催化剂性能,增加设备运维频次,及时吹灰、再生和更换[5] - 实时监测脱硝系统温度,控制反应温度以优化效率[5]
如何进一步提升钢铁行业运输清洁化水平?
中国环境报· 2025-05-15 07:25
钢铁行业运输清洁化政策与成效 行业现状与重要性 - 钢铁行业货运量从2015年36.2亿吨增长至2023年45.6亿吨,年复合增长率3% [1] - 运输环节污染物排放占全厂排放总量20%左右 [1] 超低排放改造政策 - 2019年政策要求钢铁企业大宗物料清洁运输比例不低于80%,新能源或国六标准汽车补足剩余部分 [2] - 部分地方标准更高,如上海要求清洁运输比例不低于85% [2] - 2025年全国目标为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重点区域需全部实现 [2] - 非重点区域如广东、江西计划2025年基本完成全省改造 [2] 超低排放改造成效 - 截至2024年底,全国171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改造,涉及粗钢产能7.21亿吨 [3] - 清洁运输预计可减排氮氧化物17.1万吨(占运输环节56.4%)和颗粒物2.0万吨(占52.7%) [3] 绩效分级管理政策 - A级钢铁企业清洁运输比例要求不低于80%,B级企业不低于50% [4] - 地方细化标准:辽宁鼓励A级企业厂内车辆采用新能源,河北要求短流程企业2024年底前新能源车辆比例达80% [9] - 激励措施包括环境保护税减免(山西最高50%)、专项资金优先支持等 [9] 绩效分级管理成效 - 截至2023年7月,钢铁等重点行业新能源重卡使用量突破2万辆,占市场一半 [10] - 河北37家A级企业投用1.2万辆电动重卡、300多辆氢能重卡,19家企业实现铁路专用线全覆盖 [10] 未来发展方向 - 政策激励:探索绿色信贷、碳排放权交易挂钩等市场化机制 [11] - 技术应用:构建智慧物流管理平台,强化运输监管 [12] - 区域差异化:沿海地区规划水运设施,内陆加强铁路专用线建设 [12] - 技术创新:针对短倒高频率场景研发大容量电池、氢燃料技术 [13]
突发环境事件要准确界定责任
中国环境报· 2025-05-14 14:43
突发环境事件分类与处置 - 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污染防治设施故障引起的突发事件,处置简单且有章可循,影响范围可控;另一类是安全生产事故导致的次生环境危害,具有随机性且局势复杂,污染可能大面积扩散,社会影响较大 [1] - 日本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涉事单位或个人是唯一责任主体,必须不惜代价消除污染,能力不足时借用资源需事后偿还,制度设计严谨导致因环境事件破产的企业不少见 [1] -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贯彻人民至上理念,优先调动行政和社会资源控制事态,地方政府发挥兜底作用,但对企业惩戒相对不严厉,部分企业心存侥幸导致防治措施有欠账 [1] 责任界定与行政管理 - 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需准确界定责任,企业或个人需清楚后果严重性才能从源头做好安全工作 [2] - 突发环境事件行政管理责任分为两个层次:不应发生层次和处置过程中行为不当问题 [2] - 生态环境部门在突发事件不发生或前期处置得当时压力小,但实际工作中因前面环节失守导致事件失控时需迎难而上,其作用是辅助性和防御性的 [2] 应急处置与容错机制 -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参与应急处置人员工作态度毋庸置疑,但技术层面可能无法迅速找到最佳路径 [2] - 只要应急处置经过专家论证和集体研究且无明显瑕疵,就适用容错机制,以保护一线工作人员首创精神并鼓励经验积累 [2]
佛山绿健公司打造医疗废物全流程智能化处置体系
中国环境报· 2025-05-14 14:41
公司概况 - 广东绿健医疗废物处理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是混合所有制国有控股企业,由佛山市环境保护投资有限公司控股,专注于医疗废物处理技术研发及处置项目运营,并拓展医疗废水、污泥粪渣处置等业务,目标是打造"医疗环保大管家"战略的科技型环保企业 [1] - 佛山市绿健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是佛山市环境保护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国企,佛山市唯一具备医疗废物全链条服务资质的企业,承担全市医疗机构医废的收集、运输及处置任务,通过"数智赋能医疗废物全过程管理"平台成为行业智能化标杆 [1] - 两家企业在技术研发与运营实践中紧密协同,共同推动医废处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2] 项目概况 - 佛山绿健公司构建了覆盖收运、处置、客户服务的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实现医废管理"收运高效化、处置自动化、服务精准化",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 [3] - 在收运端创建"智能收集站点+智慧收运系统",配套智能称重及手持终端设备,实现医废精准溯源与高效集运,全市已布局76个站点,2021年升级医疗废物溯源系统,通过智能物联网+云端平台+移动端应用实时监控医废全流程 [3] - 在处置端首创"机器人自动装卸装置+智能立体仓库",实现医疗废物全自动卸料、上料及焚烧,大幅减少人工接触 [3] - 在客户服务端搭建一体化客服系统,整合电子合同、转移联单、数据统计、收费对接等功能,打造医废管理"一张图" [3] 技术特点 - 实现全链条数据溯源,智能收集站实时采集医废种类、重量、来源等数据,结合云端平台实现全程可追溯 [4] - 实现自动化安全处置,机器人卸料系统降低人工干预,智能立体仓库优化仓储效率 [4] - 实现智慧化决策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提升行业监管效能 [4] 项目特点 - 项目实现医疗废物"收运—处置—服务"全流程智能化,智能收集站解决小型医疗机构收运难题,机器人技术确保高危作业安全 [5] - 佛山市的成功实践验证了智能化管理模式的标准化复制条件,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可借鉴方案 [5] 效益分析 - 生态环境效益显著,智能监管系统防止医废流失,机器人卸料系统降低人工感染风险,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6] - 经济效益体现在降低收运成本、减少人工成本、节约客服成本,并带动小型医疗机构签约数量增长 [7] - 社会效益包括阻断医废处置环节感染风险,杜绝医废非法流失,维护公共安全,项目模式在广东省获得省级部门认可 [7]
康源环保技术创新驱动VOCs治理系统转型升级
中国环境报· 2025-05-14 14:37
技术创新 - 自主研发的"智能高效复合生物滤床技术"突破传统VOCs治理技术瓶颈,在生物降解、智能控制和材料工艺三大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1][2][3] - 生物降解方面筛选培育出高适应性复合菌群,构建微生物—填料—气体三相协同体系,VOCs去除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菌群活性提升50%,去除效率从30%提升至90%以上,抗冲击负荷能力较传统技术提升2.3倍 [3] - 智慧监测方面整合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及AI算法优化三大模块,部署40余个监测节点实时采集12项关键参数,实现处理效率波动范围±2%以内的精准控制,能耗较传统模式降低35% [3] - 材料与工艺方面研发的复合填料采用火山岩—高分子聚合物基体,比表面积达1800m2/m3,孔隙率提升至85%,气体停留时间延长至传统技术的1.8倍,微生物挂膜周期缩短30%,系统启动时间从15天压缩至10天 [4] 多维优势 - 安全经济性方面通过微生物常温降解机制有效规避燃爆风险,防爆等级达ExdⅡBT4标准,运行成本较活性炭吸附降低70%以上,填料使用寿命达8年以上,维护频次减少70% [6] - 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应用全过程无二次污染产生,降解产物主要为CO2和H2O,无臭氧等副产物生成,噪声控制在65dB(A)以下,综合碳排放较燃烧法减少82% [6] - 信息化建设方面部署远程监控平台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运行,故障自诊断准确率高达95%,运维响应时间压缩至两小时,大数据预测模型能提前72小时精准预判填料层状态变化,用户维护成本直降70% [6] 应用实践 - 在印制电路板行业成功解决蚀刻工序产生的复杂苯系物污染问题,VOCs排放浓度稳定控制在10mg/m3以下,年节省运行费用达678万元 [8] - 在锂电行业针对NMP回收尾气特征开发出专用菌种组合,处理效率达93.5% [8] - 技术已形成标准化模块设计,单套系统处理能力达5000m3/h—100000m3/h,累计实施工程案例23项,涉及8个细分行业,设备在线率保持98.7%,微生物菌种库已储备56种工程菌株 [9] 行业认可 - 技术获得专家高度评价,实现三大创新突破:首次将AI预测控制技术引入生物滤床系统、开发出兼具物理吸附与生物亲和特性的复合填料、建立跨行业VOCs特征数据库 [9] - 已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形成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并入选生态环境部《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 [9]
潍柴新品发布 加速核心部件国产化进程
中国环境报· 2025-05-14 14:37
技术突破与产品发布 - 公司正式发布第二代矿山动力产品,涵盖M系列大缸径矿用产品和H/T系列动力总成,填补国内大吨位矿用设备发动机技术空白,性能指标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1] - M系列产品涵盖M25、M33、M55三大平台10个系列,排量覆盖19.6L-87.5L,功率覆盖522kW-2800kW,适配55吨-400吨刚性矿卡等设备,具备5000米高原适应能力,综合油耗低5%,大修周期达20000小时 [5] - H/T系列包括WP14T、WP15H和WP17T三款机型,基于53.09%高热效率发动机平台开发,综合油耗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0%以上,外围及维保零部件通用化率100% [6] 新能源技术布局 - 推出WP17T甲醇发动机、WP16NG燃气发动机和WP14T柴油发动机等增程专用发动机产品,其中WP17T甲醇发动机研发历时10年,累计投入1.2亿元,申报专利120多项 [9] - 布局传统柴油动力、混动矿卡动力、甲醇发动机、燃气动力纯电动力、氢内燃机等多元能源动力,为工程机械行业提供绿色解决方案 [13] 技术发展历程 - 2005年推出首台配套宽体自卸车的WD618发动机,2016年自主研发的WP13G530马力发动机市场保有量超过10万台 [11] - 2017年通过与法国博杜安公司产业协同,开发出第一代M系列高端高速大缸径发动机,打破大吨位矿用设备发动机国外技术垄断 [13] 服务体系创新 - 揭牌矿山服务基地,依托5000余个服务站组建专业化矿山专家团队,提供24小时技术支持和12小时应急响应 [15][17] - 全球建立90余个中心库,备件储备价值达30亿元,设立专属前置库和配件包,实现100%精准覆盖率 [17] - 推出行业最长"三包"期、最优大修性价比及"三免政策",包括免费培训、技术支持和配件投放 [17]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标志着我国在矿山动力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式发展,构建完整矿山动力自主创新体系 [1] - 产品发布被视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化的关键一步,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提供装备支撑 [1] - 技术突破是近80年内燃机研发制造经验积累的结果,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升级路径 [11]
天津创新“执法+协会”普法模式
中国环境报· 2025-05-14 14:00
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普法新模式 - 天津市执法总队创新"执法部门+行业协会"普法模式 通过"三个转变"推动普法工作提质增效 实现从"维度"到"精度"对接 从"广度"到"深度"延伸 [2][11] - 2025年第一季度已完成对全市1255家次企业的普法工作 [3][12] - 创新建立"总队统筹—专班落实—协会协同"三级联动机制 抽调20名业务骨干组建"生态环境普法宣讲团" [3][13] 普法工作机制创新 - 采取"面对面"沟通与"背对背"调研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9家重点行业协会开展专题座谈 覆盖1115家企业 [4][14] - 共同绘制"重点行业普法需求图谱" 推动普法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4][14] - 新模式启动以来 9家协会已对660余家企业开展普法工作 [5][15] 普法服务形式创新 - 打造"1+N"普法矩阵 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新格局 [5][16] - 联合安全生产协会开展"安全生产进百企"活动 为200余家危化品企业提供"沉浸式"培训 [5][16] - 与环保产业协会合作举办"蓝天保卫战专题培训" 服务200余家环保企业 [5][16] - 计划推出"预约式普法"服务 企业可自主选择培训主题和专家 [16]
以文书标准化为抓手,推动行政检查规范化
中国环境报· 2025-05-14 09:38
行政检查规范化改革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核心目标是确保行政检查依法合规、精准高效,通过"凡检查必审批""凡检查必通知"等原则规范流程[1] - 司法部配套发布《行政检查文书基本格式文本》,设计7类标准化文书(如审批表、通知书),将检查频次、权利告知等要素固化为法定程序[1] - 明确禁止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第三方机构及临时人员实施检查,生态环境部门需重点核查执法人员资质,清理辅助人员参与核心执法环节[1] 企业权益保障机制 - 《格式文本》增设权利告知板块,明确企业享有陈述申辩、申请回避等权利,并将"五个严禁""八个不准"纪律要求写入文书[2] - 非现场检查中若需企业配合视频连线需履行审批程序,但基于投诉举报、数据监测等线索的检查可简化流程[2] - 政策允许地方结合实际调整文书格式,但不得减损企业权益或增加义务,生态环境部门需针对危废处置等特殊领域制定省级补充文本[2] 执法效能提升路径 - 通过统一文书格式与动态检查清单结合,解决过去标准模糊、文书混乱问题,实现"查什么、怎么查"透明化[2][3] - 生态环境部门将推进"智慧执法",整合排污许可信息与在线监测数据,实现"一企一档"自动生成检查要点[3] - 建立行业规范化检查指南与案例库,探索环保信用评价与执法频次挂钩机制,对高评级企业依法简化检查程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