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日报
搜索文档
迅捷兴拟收购嘉之宏,能否破解亏损局面?
IPO日报· 2025-03-30 17:25
收购交易 - 迅捷兴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嘉之宏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1] - 公司股票自3月27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 交易双方同属电子电路制造行业迅捷兴主营硬板嘉之宏主营软板具有协同效应 [1] - 停牌前公司股价上涨6.54%至14.33元/股市值19亿元 [2] 行业背景 - 2024年PCB行业价格战加剧竞争集中度提升企业通过并购横向整合或纵向延伸 [6] - 迅捷兴收购属于纵向延伸切入高附加值领域 [6] 公司业绩 - 迅捷兴2021年5月科创板上市主营业务为PCB研发生产与销售 [7] - 公司2017-2020年营收从2.72亿元增至4.48亿元净利润从0.11亿元增至0.56亿元 [8] - 2021年上市当年营收达峰值5.64亿元净利润0.64亿元 [8] - 2021年营收降至4.45亿元降幅21%净利润降28%至0.46亿元 [9] - 2024年营收回升至4.75亿元但净利润转亏-197.40万元同比降114.65% [9] - 2017-2020年毛利率从26.57%升至31.04%上市当年降至26.50%2024年进一步降至18.33% [11] 收购标的 - 嘉之宏成立于2002年为FPC制造商产品覆盖单双面板软硬结合板月产能3万平方米 [13] - FPC具有轻薄柔软特性适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医疗等领域 [13] - 嘉之宏客户含手机穿戴设备厂商可补足迅捷兴短板但财务数据未披露 [14] 财务压力 - 迅捷兴2024年末货币资金1.19亿元收购现金支付或对资金形成压力 [14]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上市当年23.80%升至2024年40.40% [14]
阿里、腾讯都看好!酒店机器人“领头羊”云迹科技再冲IPO
IPO日报· 2025-03-28 19:39
公司概况 - 云迹科技成立于2014年,聚焦AI与具身智能研发应用,是国内首批双院士工作站企业 [6] - 2023年首创机器人"UP"完成全球首发,联合清华团队获奖并入选工信部首批5G应用供应商 [6] - 产品覆盖全球3万多家酒店、医院、工厂和楼宇,累计知识产权申请超2300项,发明专利占60% [6] 市场地位 - 2023年以9%市场份额成为全球酒店场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领导者,2-5名市占率分别为5.4%、2.1%、1.9%、1.7% [6] - 中国酒店场景市占率达12.2%,合作客户包括万豪、洲际、凯悦、锦江、亚朵等头部酒店集团 [7] - 国内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市场份额27.6%,行业集中度低且竞争激烈 [10][12] 资本布局 - 2021年完成C轮融资(启明创投、腾讯、联想基金参与)和5.8亿元D轮融资(阿里巴巴领投) [7] - 阿里巴巴旗下杭州灏月持股2.94%,腾讯旗下林芝腾讯持股9.09% [7] - 资本注入带来战略协同,反映巨头对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的战略布局 [7][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1亿元、1.45亿元、2.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2% [10] - 同期净亏损3.65亿、2.65亿、1.85亿元,累计亏损8.15亿元,但经调整净亏损逐年收窄 [10] - 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43.5%(2022年24.3%),研发开支占比从42%降至23.4% [10][14] - 主力机型"格格"系列平均售价从2022年26.8万元/台降至2024年20.9万元/台 [14] 财务风险 - 2024年底流动负债20.1亿元远超资产总额5.10亿元,流动比率仅0.2(正常水平1.5-2.0) [14] - 赎回负债从2022年16.06亿元增至2024年18.70亿元,占流动负债主要部分 [15] 行业趋势 - 酒店人工成本占总收入30.7%-39%,机器人可解决高峰时段人力短缺问题 [20] - 应用场景涵盖物品配送、智能零售、清洁维护等,24小时服务提升效率 [20] - 中国电信、LG电子、希尔顿等企业加速布局,市场竞争加剧 [20] 发展战略 - IPO募资拟用于研发能力提升、商业化进程加速及新应用领域拓展 [20] - 尝试拓展医疗、工厂等场景,但商业化进程较慢 [20]
康惠制药将“易主”
IPO日报· 2025-03-27 17:56
控制权变更 - 康惠制药控股股东康惠控股拟向悦合智创协议转让2197.36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2%,转让价格为24.7元/股,总价款为5.43亿元 [1] - 转让价格较3月20日收盘价18.82元/股溢价约30%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悦合智创,实际控制人将由王延岭变更为李红明、王雪芳夫妇 [1] - 悦合智创成立于3月20日,注册当日即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10] 股价表现 - 公告发布前,康惠制药股价在3月17日、3月18日连续涨停,3月18日收盘价18.82元/股,市值达19亿元 [5] - 3月21日股价再度涨停,报收20.70元/股 [6] - 3月24日股价下跌6.76%,收盘价19.3元 [6] - 3月25日股价继续下跌至17.50元 [7] - 3月26日股价回升至18.51元 [8] 公司背景 - 康惠制药创建于1999年,2017年4月在上交所上市,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4] - 公司业务涵盖药品研发、生产、销售,拥有多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涉及药品流通、中药饮片、化学药中间体、医疗器械、私募基金等领域 [4] - 公司旗下有医药制造、医药流通和其他三大业务板块 [18] 新控股股东背景 - 悦合智创背后实际控制人李红明、王雪芳夫妇主要运营新三板挂牌企业亿安天下 [10] - 亿安天下成立于2009年,专注于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及AI推理算力服务、云计算综合服务领域 [10] - 亿安天下正在筹划北交所上市,近期披露了IPO辅导进展消息 [10] 财务表现 - 2019-2022年公司营收规模保持在4亿元以上,2023年增长至6.73亿元 [13] - 公司预计2024年净利润亏损8500万元左右 [14] - 2022年至今公司净利润均为亏损 [17]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4.33% [19] 业绩亏损原因 - 新建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增加,银行借款利息费用化增加 [16] - 控股子公司陕西友帮整合调整期间固定资产折旧及融资贷款利息费用较大 [16] - 对湖北科莱维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股权投资确认投资损失及坏账准备约1600万元 [16]
瑞鹄模具拟发可转债8.8亿元,半数销售额来自奇瑞汽车
IPO日报· 2025-03-27 17:56
公司募资计划 - 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8.8亿元,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一体压铸车身智能制造项目(投资总额4.21亿元)、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车身总成件项目(投资总额2.45亿元,拟投入募资1.02亿元)、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投资总额1.78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1.93亿元)[1][2] - 此次为2020年以来第三次募资,前两次募资总额超10亿元(2020年IPO募资5.73亿元,2022年可转债募资4.4亿元)[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4.24亿元(同比+29.16%),净利润3.5亿元(同比+73.20%)[5] - 主营业务中,专用设备制造行业贡献营收16.25亿元(占比67.03%),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业务营收7.3亿元(占比30.10%,较2023年15.31%显著提升)[6] - 分产品毛利率:模具及自动化生产线29.72%(同比+8.49%),汽车零部件及配件13.54%(同比-0.41%)[7] 客户集中度与关联交易 - 第一大客户奇瑞汽车贡献销售额11.79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48.65%(2022年占比仅14.46%)[9][10] - 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额占比68.25%[11] - 奇瑞汽车2022-2024年营收从926.18亿元增至1821.54亿元,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13.12亿元[12] 业务布局与行业趋势 - 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业务2024年营收增速达153.89%,但成本增速155.11%导致毛利率微降0.41%[7] - 募资项目聚焦新能源汽车一体压铸、轻量化及智能制造,旨在提升自制能力与产业化水平[5] - 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上游成本挤压,公司未来利润空间存在不确定性[12]
海峡股份25亿关联收购,标的公司盈利能力待考
IPO日报· 2025-03-26 11:01
收购交易概况 - 海峡股份拟以25.15亿元现金收购大连中远海运持有的中远海运客运100%股权,评估值较账面净资产溢价23.11% [1]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因交易双方均为大连中远海运旗下客滚运输企业 [1] - 收购公告当日公司股价6.99元,后续报收6.42元,市场反应平淡 [1]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海峡股份是海南自贸港核心航运企业,2024年上半年水路运输收入占比92.02% [4] - 公司2017年起通过收购整合琼州海峡南北岸航运资源,实现客滚业务整体运营 [5]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32.19亿元(+6.76%),但归母净利润2.54亿元(-31.24%),呈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5] - 客滚船与货滚船差异显著:客滚船可同时载客载车(上层乘客舱/下层车辆甲板),主要服务短途跨国及旅游航线;货滚船仅载货(多层车辆甲板),适用于货运航线如新能源汽车出口 [5] 收购财务影响 - 交易将通过债务融资(公司债+银行贷款)支付不超过18亿元,完成后负债规模将显著上升 [6] - 2024年1-11月交易后负债合计预计增长235.68%,2023年度增长242.47% [6] - 股东权益将下降:2024年1-11月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下降11.29%,2023年度下降11.77% [7] 标的公司分析 - 中远海运客运拥有12艘船舶,占渤海湾总运力41.38% [9] - 收购后海峡股份船队规模将达62艘,成为全球最大客滚船运营商及国内首个跨区域龙头企业 [9] - 标的公司2022年亏损2.88亿元,2022/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43.67%/3.82%,显著低于同行渤海轮渡的5.61%/28.64% [12][13] - 合并后营收提升显著:2023年营收预计从39.32亿元增至50.05亿元(+27.31%),2024年1-11月从38.21亿元增至46.79亿元(+22.43%) [9] - 但净利润贡献有限:较收购前仅增加4.62%(2023年)和1.05%(2024年1-11月) [11] 协同效应预期 - 琼州海峡(冬春季旺季)与渤海湾(夏秋季旺季)可形成淡旺季互补 [9] - 通过"北船南调"或共建"运力池"缓解高峰期运输压力,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9]
今年以来,A股公司赴港双重上市已达21家
IPO日报· 2025-03-26 11:01
赴港上市概况 - 2025年以来已有21家A股上市公司推进赴港上市,包括宁德时代、海天味业、恒瑞医药、三一重工等万亿或千亿市值企业 [1] - 数量远超2024年同期,2024年前三个月仅康乐卫士、迈威生物等少数公司有实质性进展 [2] - 2025年赴港双重上市的千亿级公司显著增多,2024年仅美的集团和顺丰控股两家行业龙头完成港股双重上市 [8] 重点公司上市动态 - **宁德时代**:已递交港股招股书,募资用于匈牙利项目等全球化战略布局 [3] - **海天味业**:通过赴港上市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4] - **恒瑞医药**:拟赴港上市以加强国际业务布局,提升全球医药市场竞争力 [5] - **晶澳科技**:2025年2月21日公告计划发行H股,推动全球化发展战略 [5] - **三一重工**:2025年2月18日公告筹划H股上市,深化全球化战略及境外资本对接 [5] - **先导智能**:2025年2月递交港股申请,募资用于德国研发中心及无锡制造基地建设 [5] - **紫光股份**:2025年3月7日启动H股上市筹备,加快海外业务发展 [5] - **天岳先进**:已递交港股IPO申请,募资用于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能扩张及研发 [5] - **江波龙**:2025年3月2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花旗和中信证券 [8] 赴港上市驱动因素 - **监管支持**: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五项措施,明确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优化沪深港通机制 [10] - **上市效率优势**:港股审核效率高,A股公司数据透明使前期准备更简单 [11] - **融资需求**:国际化战略下再融资需求增加,如先导智能因行业低迷需通过港股补充资金 [12][13] 其他推进赴港上市企业 - 包括和辉光电、峰岹科技、迈威生物、均胜电子、安井食品、三花智控、格林美、赤峰黄金、歌尔微电子等 [8]
增值率超900%!光云科技为何高价收购?
IPO日报· 2025-03-26 11:01
收购交易 - 公司拟以现金2亿元收购山东逸淘100%股权,标的公司评估值为2.03亿元,评估增值1.82亿元,增值率903.89% [1] - 交易完成后山东逸淘将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2] - 原计划"现金+股份"支付方式调整为纯现金收购,山东逸淘承诺2025年收入不低于7000万元并设置超额奖励机制 [17] 公司基本面 - 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中国首批电商SaaS服务商,2020年4月登陆科创板 [5] - 2016年营收2.62亿元,2020年上市当年达5.10亿元,2021年增至5.45亿元(较2016年增长108%),但2022-2024年连续下滑至4.94亿/4.75亿/4.82亿元 [6] - 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盈利0.94亿元转为2021-2023年亏损0.60亿/1.79亿/0.18亿元,2024年预计亏损扩大至0.83亿元 [9][11] 行业环境 - 2023年电商用户渗透率超70%,阿里/京东等传统平台增速降至个位数(阿里淘天4%,京东零售0.1%),拼多多/抖音等新平台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 [13] - 商家数量增长放缓导致对公司SaaS工具基础需求减少,新兴平台商家需求更趋专业化迫使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连续三年超25%) [13][14] 收购标的分析 - 山东逸淘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2138.06万元/4737.02万元(翻倍增长),净利润237.40万元/1663.22万元(增长超6倍) [17] - 标的公司为供应链生态中分销侧头部软件服务商,可补足公司在电商供应链及分销管理环节的产品短板 [17] - 标的公司过度依赖1688平台业务,未来增长持续性存疑,且收购可能加剧公司现金流压力 [17] 协同效应与整合 - 双方在产品、渠道、人员、客户等方面存在显著协同效应,有助于提升公司业务规模及盈利能力 [17] - 技术整合与团队融合面临挑战,预期协同效应实现仍需观察 [18]
拟14.2亿元再次跨界,这家女装公司商誉增6.4亿!
IPO日报· 2025-03-26 11:01
交易方案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茵地乐71%股权,交易价格为14.2亿元,其中股份对价11.61亿元,现金对价2.59亿元 [1] - 交易完成后茵地乐将成为控股子公司,同时公司将向控股股东梁丰及上海阔元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2] 标的公司情况 - 茵地乐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粘结剂研发生产,产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 [7] - 2024年国内锂电池PAA类粘结剂市场占有率达49% [8] - 2023年营收5.03亿元,净利润1.81亿元;2024年营收6.38亿元,净利润2.0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07亿元 [8] - 交易对方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16亿元、2.25亿元、2.33亿元,年增长不超过5% [9][10] - 评估基准日股东权益价值20.05亿元,较净资产增值10.19亿元,增值率103.40% [10] 公司现状与转型动机 - 公司主营业务为女装品牌"播broadcast",2024年营收8.66亿元(同比下降15.68%),归属净利润亏损1.59亿元 [14] - 因服装行业竞争加剧、成本上升导致增长乏力,拟通过收购进入锂电池粘结剂行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14] - 公司表示交易将实现业务转型升级,增强盈利能力和拓展发展空间 [15] 市场反应与历史案例 - 公告后股价连续下跌,3月24日跌停,25日下跌8.62% [4][17] - 2023年5月曾计划收购锦源晟100%股权实现锂电正极业务借壳上市,但因尽调复杂于同年11月终止 [18][19][20] 财务影响 - 交易将产生商誉6.4亿元,若标的公司未来业绩不达预期可能引发商誉减值风险 [6][11][12]
这家曾经千亿市值的龙头要赴港上市!看看AI从15个方面的分析!
IPO日报· 2025-03-25 19:03
公司发展历程 - 1999年创立,从3人小厂发展为全球新能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雇员规模达20000人[3][4][10] - 2001年首次腾飞,拿下松下电器电容器卷绕设备订单[6] - 2012年与宁德新能源合作开发锂电设备,开启与曾毓群长达十余年的商业合作[6] - 2015年5月登陆创业板,发行价21.21元/股,总市值14.4亿元[12] - 2020年宁德时代通过定增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7.15%[8] 财务表现与资本市场 - 2015-2022年营收从5.36亿元增至139.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9.27%;净利润从1.46亿元增至23.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8.44%[14] - 2021年11月市值达1300亿元峰值,较发行市值增长82倍[15] - 2023年营收166亿元但净利润17.71亿元,同比下滑23.61%,首次出现上市后净利润下滑[16]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91.12亿元(同比-30.9%),归母净利润6.08亿元(同比-73.81%)[18] - 截至2025年3月24日市值340亿元,较峰值跌去超70%[20]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全球最大新能源智能装备商,2024年市场份额9.1%(较2023年+3.3%)[22] - 锂电池智能装备全球份额22.4%,物流装备份额23.8%[22] - 卷绕机/叠片机全球份额超65%,圆柱电池后道设备份额超40%[22] - 光伏领域XBC高速串焊机出货量全球第一,TOPCon/HJT技术实现GW级整线交付[22] - 拥有全固态电池整线自主解决方案[22] 资金状况分析 - 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25.89亿元,连续三年为负[24] - 短期借款30.47亿元(同比+1554.36%),货币资金19.26亿元无法覆盖短债[25] - 流动比率1.34,速动比率0.73,均低于理想水平[24][25] - 2023年末资产负债率66.43%,2024年净利率降至6.44%[25] - 应收账款92.79亿元(同比+64.71%),存货周转天数升至683.4天[25] 战略动向 - 拟港股IPO募资用于海外研发中心扩建、新能源装备技术迭代及数字化供应链建设[22] - 终止瑞士GDR计划后转向港股上市,金额未披露[25] - 2024年底宁德时代减持至4.99999%,退出主要股东行列[20]
上市不足半年,新铝时代发起跨界并购,八成营收来自它!
IPO日报· 2025-03-24 18:41
公司股价表现 - 复牌后股价仅上涨3.1%,未达市场预期的一字涨停[1] - 上市首日股价最高涨幅480%至160元/股,但截至停牌前股价已跌至65.4元/股,较最高点下跌59.13%[6] - 当前总市值62.71亿元[6] 主营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主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铝合金零部件,核心产品电池盒箱体占营收80%以上[7][9]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3.77亿元(同比-0.51%),净利润1.55亿元(同比+0.75%)[8] - 电池盒箱体2023年销量76.3万套,市占率8%居行业第三[2] - 电池盒箱体毛利率从29.97%降至24.12%,主因原材料铝价上涨18.28%而售价仅涨9.25%[10] 客户集中度风险 - 比亚迪贡献营收占比持续攀升,2023年达80.46%[13] - 覆盖比亚迪98%以上车型,占据其中高端车型超60%份额[13] - 应收项目规模从2020年1.24亿元增至2023年11.12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达69.96%[14] 现金流与经营压力 - 2021-2023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持续为负(-0.91亿元、-8.03亿元、-9.48亿元)[15] - 2024年三季报每股经营现金流-4.51元,恶化趋势延续[15] 收购宏联电子战略 - 首次并购拟切入消费电子赛道,目标形成"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双主业[18] - 宏联电子客户包括联想、戴尔、华为等,2024年营收约15亿元[19] - 收购面临跨行业整合挑战,宏联电子股东结构复杂涉及19名股东[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