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

搜索文档
全球文科倒闭潮
投资界· 2025-01-04 15:53
哈佛大学文科课程削减 - 哈佛大学2024年秋季取消至少30门课程,涉及20多个系,文科专业是重灾区[5][7] - 被取消课程包括历史与文学研讨课,如"全球资本主义历史"等,学生难以找到替代课程[7] - 2022年哈佛仅7%新生计划主修人文学科,相比20世纪70年代的30%大幅下降[7][11] 全球文科衰退趋势 - 过去十年美国人文学科入学人数总体下降17%,哈佛人文学科学生比例从15.5%降至12.5%[11][12] - 经合组织80%成员国报告人文学科入学人数下降,形成全球性浪潮[16] - 西弗吉尼亚大学削减28个专业(占总数8%)和143个教职(占总数5%),完全撤销世界语言系[12] STEM学科崛起 - 哈佛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学生比例从15.2%上升至22.1%,同期人文学科比例下降[11] - 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起薪达8万美元,位列榜首,文科专业未进入前20[17][18] - 澳大利亚政府将人文学科学费提高113%,STEM学科学费降低20%-62%[19] 教育资源配置调整 - 哈佛耗资10亿美元建成奥尔斯顿科学与工程综合楼,面积达50539平方米[12] - 玛丽蒙特大学取消10个人文学科专业,董事会称目的是重组资源投向竞争优势领域[16] - 哈佛计划合并小语种专业为"语言、文学与文化(LLC)",引发教授强烈反对[11] 就业市场导向变化 - 27%的Z世代考虑攻读金融硕士,比例是千禧一代的两倍[26] - 纽约联储数据显示失业率最高的多为文科专业[25] - Z世代更倾向储蓄和稳健经济目标,但债务水平和拖欠率高于千禧一代[26] 社会认知转变 - 剑桥博士生关于嗅觉伦理的论文引发1.2亿浏览量讨论,反映人文学科边缘化[20] - 美国专栏作家发文《英文专业的终结》,探讨文科衰落原因[23] - Z世代抑郁焦虑水平最高,与对未来预期相关[28][29]
周亚辉投资笔记:AGI时代将诞生中国新首富
投资界· 2025-01-03 14:53
文章核心观点 - 作者预测2030年后将进入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代,即机器人时代,机器人将深入人类社会各个场景[7] - 机器人产业规模将逐步从5000亿美金发展到50万亿美金,成为媲美房地产的最大产业[10] - 机器人时代将彻底改变社会结构,约50%劳动力将待业,政府通过征收100%机器人税维持社会运转[14] - 预测中国未来首富将在张一鸣、雷军、王兴三人中产生,华为因共同富裕机制不会产生首富[18][19] 机器人时代技术发展路径 - 空间智能大模型问题预计3年内解决,这是机器人大脑形成的关键[9] - 运动控制技术本质是材料学问题,需要5年或更久时间解决生物特性纳米材料[10] - 机器人商品定位将经历消费品(2-3年寿命)、耐用品(8-10年)、资产(30-50年)三个阶段,对应产业规模分别为5000亿、5万亿、50万亿美金[10] - 机器人保值增值核心在于个性化数据积累,新一代机器人可继承历史数据实现智能跃升[10] 军事领域应用节奏 - 第一代军事机器人(2030年代)将替代炮兵、坦克兵、空军操作兵[13] - 第二代步兵机器人(2040年代)面临复杂地形适应和敌友识别等技术挑战[13] - 第三代空降兵机器人技术难度最大,需解决材料学问题[13] 社会结构变革 - 发达大国约50%劳动力将处于待业状态,政府发放6000美金/年生活费[14] - 工作人群年薪约3万美金(税后2万),其中20%收入用于机器人月供[14] - 待业人群可通过内容创作(游戏/短剧/音乐)实现阶层跃迁[14] - 政府通过征收100%机器人税解决社会福利开支[14] 中美政策应对 - 美国将维持美元霸权、繁荣股市、强大军事、自由市场、反垄断及机器人税政策[16] - 中国政策框架类似,但国企实力更强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16] - 反垄断是核威慑手段,旨在保护中小企业就业机会[16] 中国首富候选人分析 - 张一鸣优势在于字节跳动的持续进化能力,但硬件认知是潜在短板[18] - 雷军凭借手机-汽车-机器人战略曲线,展现卓越执行力和战略眼光[19] - 王兴优势在于美团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可提升机器人销售转化率,且持有理想汽车股份[19] - 华为因共同富裕机制不会产生首富,但将成为主要竞争对手[19]
2025,半导体更难
投资界· 2025-01-03 14:53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风窗 ,作者荣智慧 南风窗 . 冷静地思考,热情地生活。 芯片必须越来越小。 作者 | 荣智慧 来源 | 南风窗 (ID:SouthReviews) 半导体领域的事儿,越来越"矛盾"。 晶体管的通道、软硬件之间的"次元壁"越来越小。而国家之间的"墙"越来越大。 在越来越小的领域,英伟达、AMD和台积电赚得盆满钵满。在越来越大的领域,金钱像 筹码一样押在跷跷板的两头——一头是美国,身后坐着拉美"后院"伙伴,非洲国家跟随 其后;一头是中国,东南亚和南亚正等着溢出的供应链;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首鼠两 端。 更顽固的是消费者,今年大伙儿牢牢捂紧钱包,什么也不想买。随着当选总统特朗普第 二任期的逼近,更多的出口禁令、更高的关税、供应过剩和更富创造性的制裁规避方法 将在2025年出现。 越来越小 按价值计算,半导体现在是世界上交易量第三大的商品,仅次于石油和汽车。 处理能力每两年翻一番的摩尔定律,成功运行了半个多世纪。2 0 1 7年,英伟达创始人黄 仁勋宣布摩尔定律已死。2 024年,摩尔创立的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坚称摩尔 定律还活着,年底,基辛格被大失所望的股东"炒了鱿鱼"。 在2024年, ...
外国人正在涌入上海
投资界· 2025-01-03 14:53
入境旅游市场爆发 - 2024年1-10月上海接待入境游客526.88万人次,远超2023年全年364万人次,提前突破年度500万目标[8] - 其中外国人385.64万人次,同比增长1.2倍,港澳台同胞141.24万人次[11] - 上海口岸入境外国人达400余万人次,是去年同期2倍,免签入境外国人137.7万人次(同比增长4.8倍)[12] - 入境游恢复率达2019年71.22%,港澳台恢复更快(台湾85.34%,港澳77.43%)[12] 客源结构变化 - 免签国家游客激增:泰国/马来西亚订单增长超4倍,西班牙/意大利/新加坡增长超2倍[16] - 游客年轻化趋势明显:50岁以上散客占比从80%降至60%,蜜月团/家庭团兴起[18] - 外资高管回流:纽仕兰中国总部境外访客同比增266%,霍夫曼集团高管出差频率恢复[19] 政策与服务升级 - 过境免签政策放宽: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活动范围扩大至24个省市[21] - 支付便利化:外卡POS机达3.6万台,地铁新增外卡绑定寄存服务[23] - 文化消费拉动:《金字塔之巅》展览吸引100万人次,文创销售1.4亿元[23] - 导游需求激增:小语种导游日薪达800-1000元,德语/俄语/西班牙语紧缺[23] 细分市场表现 - 韩国市场爆发:11月免签后上海游订单暴增178%,周末短途游成潮流[7] - 港澳台市场复苏:台湾游客恢复最快(达2019年85%),上海拟推动赴台团队游[24] - 潮流消费崛起:泡泡玛特成泰国游客打卡点,LABUBU玩偶成"炫富"新方式[17]
云鲸张峻彬:一位90后穿越风暴
投资界· 2025-01-03 14:53
公司发展历程 - 云鲸创业八年,团队规模达1000多人,全球用户超300万,累计融资数十亿,成为中国机器人行业标志性独角兽[3] - 2024年提前完成年度收入目标,海外市场同比增长7倍,计划明年海外增长3-4倍[3] - 2019年首款扫拖机器人J1研发耗时三年,双11销售额破千万元,但曾面临夭折风险[6] - 2020年线上零售市占率从0.2%提升至10.5%,销售额同比暴增60多倍[8] - 2021年完成17亿元融资,团队从200人扩充至千人[8] - 2021年双11第二代产品J2开局7分钟销售破2亿元[10] - 2023年发布智能洗地机S1和扫地机J4、J5,S1获天猫2k-3k价位段新品销售第一[14] 产品与技术策略 - 拒绝贴牌诱惑,坚持自营品牌路线[8] - 不跟随行业参数内卷,聚焦用户真实需求:吸力功能不盲目追求高参数,边刷外扩解决1-2%漏扫盲区但优化成本与质量,集尘设计30-45天存放时间并加入抑菌烘干技术[16] - 产品开发标准高、要求严,慢于行业但注重用户体验打磨,如防缠绕技术实现最佳体验[12] - 布局具身智能,聚焦家庭室内场景,目标是通过清洁机器人提高家庭渗透率,积累数据训练能力[16] 行业竞争与趋势 - 扫地机行业创新速度放缓,进入品牌比拼阶段,NPS(用户净推荐值)成为关键指标[12] - 国内扫地机公司从2016年300多家缩减至目前活跃的10家,预计未来仅剩2-3家[16] - 行业竞争从扫地机转向机器人路线,国际化被视为中国企业最大时代机遇[16] 创始人管理理念 - 早期管理不足导致公司协调问题,后通过寻找"内核"确立利他性创造价值观[11] - 用户价值观为"只提供行业最好产品",注重产品用户价值而非单纯功能堆砌[12] - 学习资本架构以对冲经营风险,进入创始人第三阶段认知[16] 未来愿景 - 目标成为伟大的国际化机器人公司,实现家庭清洁完全由机器人替代[16] - 通过品类布局形成品牌影响力和渠道优势,为家庭服务机器人铺路[16]
上饶,打造江西第三级
投资界· 2025-01-02 11:22
产业兴城。 作者 | 于丽丽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投资界-城市看板,我们来到江西上饶。山郁珍奇,上乘富饶。上饶地理位置优越,自古 就有"八方通衢"、"豫章第一门户"之称。 最美乡村婺源、道教名山三清山、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上饶的旅游业出圈,但这里 不止有美景。凭借着资源优势,上饶把有色金属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打造了全国重 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其中,德兴市金山黄金资源储量位列全国第二,直到现在,德 兴每年铜产量稳居世界第三。 根据《上饶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1269"行动计划(2 0 2 3 - 2 0 2 6年)》,上饶 将重点打造新能源、有色金属、电子信息、非金属新材料、机械制造、医药化工新材料6 个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光伏大哥 来自上饶的光伏一哥要去德国上市了。 去年10月,晶科能源发布公告,计划通过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的方式在德国法兰 克福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晶科能源已于2010年在纽交所上市,2 0 2 2年在上交所科创板 上市。此番如能顺利挂牌,将成为首家中美欧三地上市的光伏企业。 要知道,德国是欧洲最大的单一光伏市场,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是欧洲第二 ...
年末谁又募到钱了
投资界· 2025-01-02 11:22
「投资界前哨」系投资界旗下专注创投政策风向、 VC/PE 动态公众号,欢迎关注! 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31日下午,上月(12月1日-12月31日)募资动态共21起。 张一鸣的基金正式来了 从香港证监会网站获悉,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创立的个人投资基金Cool River Venture HK Limited,正式拿下香港9号牌,主要办公地址位于中环国际金融中心。 这意味着,之后Cool River Venture 不仅可以直接参与境外的投资,还可管理运用海外投资者 的资金。 复旦科创母基金完成5亿元首关 12月3日,复旦科创母基金宣布超额完成5亿元首关目标,宣告正式成立;明年将完成二关目 标,实现首期总规模10亿元。 与此同时,旗下直投子基金——复旦科创投资基金正式启动,基金计划规模10亿元,将聚焦生 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及未来产业,重点投资孵化国家"卡脖子"技术突 破和科技前沿领域转化项目,优先支持复旦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和校友创新创业项目。 高瓴30亿新基金首关 高瓴旗下新一期保护型策略基金已于近期完成首关,整体规模将控制在30亿元以内,未来投向 包括科技、制造业升级、消费以及生物医疗 ...
GPU,新竞赛
投资界· 2025-01-02 11:22
以下文章来源于半导体行业观察 ,作者L晨光 半导体行业观察 . 半导体深度原创媒体,百万读者共同关注。搜索公众号:半导体芯闻、半导体产业洞察,阅读更多原创 内容 巨大的市场潜力。 作者 | L晨光 据IDC的研究报告,2 0 2 3年第四季度,全球GPU供应缺口高达3 0%。特别是高端AI专用 芯片更是供不应求,中小企业的采购周期长达6- 12个月。 来源 | 半导体行业观察 (ID:icbank) 2 0 2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Cha tGPT的爆火,在加速计算和生成式AI的带动下,算力需求 陡增。直到如今,生成式AI依然处于科技界的"顶流"位置,全球高科技公司纷纷涌入AI 领域开展"军备竞赛"。 在AI时代,最硬的"资本"不再是资金,而是算力。有数据显示, 2 0 2 3年全球AI算力需求 同比增长超过3 0 0%,预计2024年将突破5 0 0%。 随之而来的,便是GPU需求量猛增,全世界大厂或创业公司都在各显神通解决"芯荒"难 题。 Omdi a数据显示,高端GPU芯片产能和流向集中在少数厂商手中,形成了供应链垄断。 加之制造工艺的技术壁垒,中小企业很难直接采购到所需的高性能算力资源。即便勉强 拿到资 ...
130亿,大润发宣布卖了
投资界· 2025-01-02 11:22
阿里巴巴出售高鑫零售股权 - 阿里巴巴子公司及New Retail出售所持高鑫零售78.7%股权,交易金额最高约131.38亿港元,标志着公司战略聚焦核心业务的重要一步 [3][5][9] - 阿里巴巴2017年首次入股高鑫零售投入224亿港元持股36.16%,2020年追加280亿港元持股72%,累计投资超500亿港元,此次出售亏损超370亿港元 [8][9] - 高鑫零售作为阿里巴巴新零售试验田,曾进行数字化转型但业绩持续下滑,2024财年中期扭亏为盈后仍被出售 [8][9][14] 高鑫零售发展历程 - 大润发1998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2010年以404亿元销售额超越家乐福成为中国超市销量第一,2011年与欧尚合并成立高鑫零售上市,巅峰市值超千亿港元 [13][14] - 2012年起受电商冲击,高鑫零售尝试线上转型但效果不佳,2017年引入阿里巴巴后创始人黄明端离职,2022财年首度亏损 [13][14] - 近年高鑫零售调整策略推出"中润发"和"M会员店",但传统商超衰退趋势未改 [14] 并购市场趋势 - 2024年IPO窗口收窄推动并购活跃度,中国并购基金规模占比不足10%,远低于美国70%,A股上市公司成为并购主力 [15][16] - 当前70%企业考虑出售,20%已行动,但国内并购价格机制不成熟,交易多依赖谈判而非竞价程序 [16] - 德弘资本收购高鑫零售成为2025年并购大年标志性事件,机构预测未来两年将现并购拐点 [5][10][16] 德弘资本背景 - 德弘资本为国际性PE机构,核心团队曾领导KKR及摩根士丹利亚洲业务,投资案例包括中国平安、蒙牛、海尔等龙头企业 [10] - 此次收购高鑫零售体现其跨周期投资策略,为传统零售业注入新资本 [10][11]
2025,第一篇投资人万字分享
投资界· 2024-12-31 19:41
欢迎来到2025。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这是2025年的第一天。 2024年,创投行业依旧是洗牌与新生交织,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一个向上的拐点。 人来人往,身处河流中的每一位都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体会。 虽然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伟大的创新往往就诞生于周期低谷。 但是如何调整姿势,正在拷问着每一个置身其中的投资人。 也许越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越会好奇别人怎么做。为此,投资界联系数十位一线创投人,带来这份 中国创投最新观察与思考。 (注:以下分享不分先后,以姓名音序排列) 曹毅 源码资本 我们正在见证这一幕:AI正在重塑计算,从芯片、操作系统到应用都将发生系统性变革。 身处浪潮,我们应思考在变化中不变的是什么:对优秀商业模式的审美不能变,对好的创业者 的要求不能变,与时代和国家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不能变。 展望2025年,我们一方面会持续思考AI对社会整体发展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则要脚踏实地, 用心体验眼前的具体的事物,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曹永刚 弘毅投资 过去一年,全球宏观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有周期性变化,以926政治局会议为起点,我国正式进 入"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模式,这标志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