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

搜索文档
小红书来了一位女将
投资界· 2024-12-31 14:55
小红书战略投资新动向 - 小红书迎来新战略负责人戴丽丹,她将担任首席战略官并负责组建战略投资团队,重点投资AI应用等硬科技赛道[4][6] - 戴丽丹此前在今日资本担任合伙人,拥有百度产品管理和哈佛MBA背景,职业生涯涵盖技术、产品和投资领域[8] - 公司战略投资部门将重新整合,原本分散的社区、广告和电商战略板块将统一向戴丽丹汇报[9] 小红书AI布局进展 - 公司已自研AI产品包括"小地瓜"大模型、AI绘画产品"Trik"、文生图功能"此刻"和AI聊天功能"达芬奇"[10] - 在AI领域投资方面,小红书参与了月之暗面超10亿美元融资,该轮投后估值达25亿美元[10] - 公司原计划以9亿美元估值领投月之暗面,后因阿里入局估值升至15亿美元而改为跟投[10] 小红书投资版图分析 - 公司已投资10余个项目,主要集中在大消费领域,包括美瞳品牌Moody、咖啡品牌M Stand和奢侈品电商识季SENSER[14] - Moody连续三年稳居多渠道彩瞳销量第一,识季APP上线10个月即实现月交易额破1.6亿元[14] - 2023年后投资方向转向科技领域,除月之暗面外还低调投资了AI大模型独角兽MiniMax[15] 公司财务与估值表现 - 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85%至37亿美元,净利润达5亿美元(2022年为亏损)[20] - 2024年预计利润翻倍超10亿美元,2024年四季度日均搜索量达6亿次(2023年中为3亿次)[20] - 2021年估值一度达200亿美元,2023年以170亿美元估值完成老股交易[19] 公司战略与生态建设 - 通过投资与社区生态形成协同效应,新消费品牌可借助平台种草能力快速成长[15] - 首次以LP身份入股金沙江创投基金,持股比例约12.89%,延续早期投资方关系[15][16] - 平台70%月活用户有搜索行为,1/3用户打开APP第一件事是搜索,搜索量已超百度一半[20]
宁王开始赴港IPO
投资界· 2024-12-31 14:55
以下文章来源于天天IPO ,作者王露 天天IPO . 投资界(PEdaily.cn)旗下,专注IPO动态 二次上市。 作者 I 王露 报道 I 投资界-天天IPO 终于等来这一幕。 12月26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公告,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意味 着,已在A股上市、市值万亿的"宁王"正式赴港IPO。 今年以来,"A+H"上市模式悄然升温——顺丰控股、美的集团相继成功完成港股上市。 过去的12月份,就有市值2000多亿元的海天味业、恒瑞医药等A股上市公司披露赴港 IPO计划。 宁王再造一个IPO 宁德时代宣布了赴港上市事宜。 宁德时代公告称,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是为 进一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高综合竞争力。 对于赴港上市时间节点,宁德时代表示,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的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 的情况,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即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8个月或同意延长 的其他期限)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并上市。 这意味着,宁德时代最晚将在202 6年6月前上市,成为"双重上市"的动力电池龙头。鉴 于港交所对符合一定申请 ...
上海国资出钱了
投资界· 2024-12-31 14:55
以下文章来源于解码LP ,作者周佳丽 解码LP . 投资界(PEdaily.cn)旗下,专注募资动态 首批签约GP出炉。 作者 I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解码LP 如此来看,这些基金中不少是基于与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的合作,首次在上海发起设立 基金。据悉,这9只市场化子基金拟募集规模172亿元,其中,母基金共出资36.5亿元, 实现放大效应4.71倍。 投资界-解码LP获悉,日前,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举办了首批遴选生态合作伙伴签约 暨第二批遴选申报发布仪式,签约了首批12家生态合作基金,共认缴出资67亿,基金总 规模25 0亿,放大倍数3.73。 当天,上海国投公司还与浦东新区共同发布上海具身智能基金、与徐汇区共同发布上海 大模型基金。如此一幕,上海争抢新兴产业的决心不言而喻。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首批签约GP出炉 回想今年7月,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正式设立,出资额合计89 0.03亿元。这是由上海 市国资委推动设立的产业投资母基金,主要投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领 域。上海国投公司为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的管理人,是2024年创投圈最大活水。 紧接着9月,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发布首批遴选公 ...
李想的野心
投资界· 2024-12-31 14:5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CEO李想将战略重心从汽车制造转向人工智能,目标是成为人工智能企业CEO [4][7] - 人工智能产品终极形态被定义为"硅基家人",具备自主管理家庭和延续用户记忆的功能 [7] - 公司未来100%会进军人形机器人行业,但前提是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 [7] 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2020年9月已确定人工智能为核心战略方向,2023年1月正式公布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人工智能企业的愿景 [14] - 已发布全自研多模态认知大模型Mind GPT,并推出AI智能助手"理想同学App",目标用户规模300万至500万 [14][17] - 智驾技术被视为人工智能研发的试金石,2024年智驾团队被要求体验特斯拉FSD V12以提升竞争力 [14] 自动驾驶目标 - 3年内实现100%自动驾驶,需满足三大条件:顶级人才与算力、VLA能力、500万辆汽车在路上 [18] - 截至2024年11月累计交付量107.5万辆,未来三年需销售近400万辆汽车以实现目标 [18] - 2024年搭载AD Max系统的车型交付占比从2月的20%提升至下半年超50% [14] 市场竞争格局 - 公司竞争对手扩展至月之暗面、字节、OpenAI等通用个人助手领域企业 [17] - 公司明确表示在大模型产品方面处于跟随者地位,具体跟随目标尚未确定 [17] - 公司不计划像特斯拉一样开展Robotaxi业务,坚持"创造移动的家"的使命 [10] 企业愿景对标 - 公司CEO李想多次表示以苹果为对标企业,目标是成为"会造车的苹果" [18][19] - 苹果目前市值超过3万亿美元,是人工智能领域头部玩家之一 [18] - 公司CEO认为实现L4自动驾驶是进入万亿市值俱乐部的先决条件 [7] 历史背景 - 公司CEO李想曾创办汽车之家,2013年上市首日市值突破31亿美元,个人财富达1.5亿美元 [16] - 汽车之家经历被视作"为了一棵树错过森林"的遗憾,促使当前选择更广阔的人工智能领域 [16]
张一鸣终于「撞上」雷军
投资界· 2024-12-30 11:04
字节与小米的AI硬件布局 - 字节和小米共同瞄准AI眼镜赛道 小米计划2025年Q2发布与歌尔合作的AI眼镜 预期出货量超30万台 全面对标Meta雷朋 [6] - 字节硬件布局多元化 包括1199元AI耳机 AI水族管家 AI玩具及2025年将推出的AI电饭煲 这些领域均为小米传统优势区 [7] - 字节被曝秘密研发AI手机 由锤子手机和PICO团队牵头 虽官方否认自研计划 但正探索手机大模型软件解决方案 并与中兴通讯传出合作传闻 [11] 人才争夺与战略转型 - 张一鸣亲自下场挖角AI人才 从谷歌 阿里等公司高薪引进技术骨干 为周畅提供8位数年薪 职级连跳两级 [10] - 雷军为小米大模型团队开出千万级薪酬offer 挖角DeepSeek关键开发者罗福莉 强化AI领域人才储备 [11] - 字节将大模型变现押注硬件 已推出9款大模型和十余个AI应用 通过火山引擎搭建基础设施 计划用AI硬件实现技术破圈 [11] AI硬件的商业化逻辑 - 豆包APP下载量达1.6亿 月活6000万 日活600万 但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仅10-11分钟 需通过硬件寻找新流量入口 [13] - 华强北AI眼镜价格差异显著 普通款几十元 叠加蓝牙功能达百元 集成语音唤醒和翻译功能后溢价30-50元 [14] - QuestMobile报告显示 生成式AI推理成本推动泛智能硬件增长 可穿戴设备被视为AI最佳载体 [15] 行业竞争格局与挑战 - Meta AI眼镜年销量突破300万台 预计年底达400万台 但与VR设备1770万累计销量相比仍有差距 [18] - 消费者将AI眼镜视为时尚单品而非智能设备 实际使用中仍依赖手机操作 存在续航短 清晰度低等痛点 [19] - 字节硬件尝试屡次受挫 从大力台灯到亏损200亿的PICO 亟需通过AI硬件证明商业化能力 [20]
北京又来了100亿
投资界· 2024-12-30 11:04
北京亦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二期设立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二期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总规模100亿元 分设为产业升级基金二期 产业专项基金和并购基金 [4] - 基金聚焦四大主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 生物技术和大健康 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和六大未来产业(未来信息 未来健康 未来制造 未来能源 未来材料 未来空间) [6] - 产业升级基金二期将投资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以外的重点产业项目 生物医药专项基金将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子基金或直接股权投资 [6] - 设立经开区首只全领域并购基金 联合产业龙头和链主企业挖掘价值标的 [6] - 一期基金已决策投资84亿元 带动社会投资及返投超百亿 形成500亿元基金集群 [6] 北京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布局 - 北京8支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全部落地 总规模近900亿元 包括机器人 人工智能 信息产业 医药健康 先进制造 新材料 商业航天 绿色能源等领域 [8] - 顺义区设立100亿元股权投资引导基金 投向新能源智能汽车 第三代半导体 航空航天 医药健康等 [8] - 中关村科学城设立50亿元科技成长二期基金 聚焦人工智能 医药健康 集成电路 商业航天及具身智能 量子 6G等未来产业 [8] - 北京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85亿元 中移数字新经济产业基金100亿元相继落地 [8] 北京股权投资市场表现 - 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84支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募集 数量同比增加7.7% 募资规模1421.86亿元 同比提升61% 位居全国首位 [8] - 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加值贡献显著 上半年贡献7成 前三季度增长14% 支撑工业增加值增长6.9% [8] 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趋势 - 上海 深圳 江苏 湖南等地纷纷成立百亿千亿产业基金 争抢新兴产业 [9]
大厂疯抢GPU
投资界· 2024-12-30 11:04
GPU市场概况 - 2023年英伟达数据中心GPU销售收入达184亿美元 同比增长409% 占据数据中心GPU市场98%份额 [6] - 2024年全球GPU市场规模预计超985亿美元 未来四年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升级投资将达1万亿美元 [6] - 英伟达Blackwell芯片需求旺盛 预计2025年大量出货 下一代Rubin芯片或提前6个月至2026年上半年推出 [15][16] 头部企业GPU布局 英伟达 - 旗舰H100芯片当前市占率近98% 新一代H200单价近4万美元 性能优于H100 [6][8] - Blackwell平台扩展性显著提升 微软/谷歌/AWS已大规模采购 GB200系统订单达70万-140万/40万/36万个 [15] xAI - 计划扩建Colossus超级计算机至100万GPU集群 当前由10万块H100组成 价值约30亿美元 [8] - 拟升级至H200 GPU 并整合20万块H100/H200 总投入或达数百亿美元 公司估值450亿美元 [8][9] Meta - 投资100亿美元建设400万平方英尺AI数据中心 预计部署35万块H100芯片 [11][12] - 自研MTIA加速器成本为商用GPU一半 2025年H100等效算力预计达190万-250万块 [14] 科技巨头GPU储备 - 谷歌当前H100等效算力100万-150万块 2025年预计达350万-420万块 居行业首位 [14] - 微软2024年H100储备75万-90万块 2025年Blackwell采购量最高达140万块 [14][15] - 亚马逊2024年H100储备25万-40万块 2025年等效算力预计130万-160万块 [14] 行业竞争格局 - 三大云厂商(微软/谷歌/AWS)占英伟达前九个月销售额100亿-110亿美元 [14] - OpenAI当前GB200储备至少40万块 与xAI/Meta共同构成核心客户群 [15] - AMD正加速布局GPU市场 微软/Meta/谷歌等同步推进自研AI芯片以降低对英伟达依赖 [18]
今天苏州女博士IPO敲钟,300亿
投资界· 2024-12-30 11:04
公司概况 - 英诺赛科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30 86港元/股,开盘后市值一度涨至约300亿港元[5] - 公司由女博士骆薇薇创立于2017年,专注于8英寸硅基氮化镓工艺技术,已建成全球最大的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制造厂,产能达每月12500片晶圆[5][11] - 2023年公司收入达5 9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4 8%,氮化镓功率半导体全球收入排名第一[11][14] 技术突破 - 公司攻克8英寸硅基氮化镓工艺技术,相较于6英寸晶圆晶粒产出数增加80%,单一器件成本降低30%[8] - 自研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产品涵盖分立器件、集成电路、晶圆及模组,应用于消费电子快充、LED照明、数据中心、工业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11] - 第一大客户(疑似宁德时代)2023年贡献收入1 9亿元,占比32 1%,主要采购用于锂电池化成分容设备的电源模组[14] 融资历程 - 累计融资超60亿元,C轮融资14 18亿元中曾毓群个人投资2亿元,D轮融资26 09亿元由钛信资本领投[16][17] - 早期投资方包括苏州展翼、招银国际等,后续引入中天汇富、华业天成、钛信资本等机构,形成VC/PE接力投资格局[15][16][17] 行业背景 - 苏州半导体产业始于2002年,已形成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全产业链集群,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落户苏州[20][21] - 政府每年提供至少5亿元财政支持,目标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现有3个万亿级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21] - 苏州高新技术企业达1 57万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1家,均居全国第4位[22]
CEO排队下岗
投资界· 2024-12-29 15:02
以下文章来源于真故研究室 ,作者孙玥 真故研究室 . 真问题,更商业 CEO下去了,创始人上来了。 作者 | 孙玥 编辑|龚正 来源 | 真故研究室 (ID:zhengulab) 2024年,全球涌起CEO下岗潮。汽车行业是重灾区,从极越、哪吒、零跑、保时捷到Stel lantis,CEO都有汰换;受降级影响的消 费行业,从星巴克到雀巢等也都换了CEO。 CEO下岗的背景是,市场周期和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变,更换掌舵人被企业视为重整经营的第一环。这也显示出CEO们的尴尬, 不掌握生产资料的他们,本质都是一打工的,也是一个背锅的。 全球CEO下岗潮 年关在即,极越CEO夏一平迎来下岗倒计时。 12月11日,5000多名极越员工措手不及,工资停发、社保断缴。次日,数十名极越主播和销售开始在官方直播间在线求职。 成立仅三年,这个被百度和吉利两个大佬兜底、含着金汤匙出身的明星造车企业突然溃散。所有矛头都指向CEO夏一平。 入职极越前身集度之前,夏一平曾在福特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工作,还有摩拜单车的创业经验,凭着懂车、懂互联网、 懂技术的履历光环,被百度元老、百度资本董事长任旭阳看中。 但据前员工爆料, 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