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

搜索文档
2024投资界「F40中国青年投资人」正式开启
投资界· 2024-12-18 16:43
评选活动概述 - 清科创业旗下投资界连续七年发起「F40中国青年投资人」评选 旨在挖掘40岁以下拥有前瞻力和想象力的杰出投资人 [2] - 青年投资人已成为科创领域的中坚力量 成功捕获智谱AI、月之暗面、MiniMax等AI明星项目及地平线、SHEIN等巨头案例 [2] - 活动记录科技与商业领域的激荡故事 聚焦投资人与创业者共同改变世界的历程 [2] 评选流程 - 提名阶段为2024年12月18日至2025年1月5日 评审及公布均在2025年1月完成 [3] - 候选人需满足1984年1月1日后出生 且担任机构副总裁及以上职位 [3] - 需提交典型投资案例至指定邮箱2024f40@zero2ipo.com.cn 联系人刘全 [4] 参选要求 - 硬性条件包括年龄限制和职级要求 强调实战经验与案例代表性 [3][4] - 往届信息可通过链接https://www.pedaily.cn/2024F40/vote.shtml查询 [4]
硅谷巨头排队拜见特朗普
投资界· 2024-12-18 16:43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浪科技 ,作者努力码稿的小浪 新浪科技 . 一手掌握,科技"鲜"闻 企业排队祝贺。 作者 | 郑峻 来源 | 新浪科技 (ID:techsina) 拿破仑的笑话永不过时。特朗普正在回到他忠诚的白宫,而曾经摒弃他的硅谷科技巨头 们,如今正在争先恐后地向特大总统表忠心献巨金。 企业巨头排队祝贺 从Meta到亚马逊,从OpenAI到Perplexit y AI,科技行业的企业巨头、独角兽乃至亿 万富翁们正在排着长队捐出百万美元,为后者的就职典礼出钱出力。 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在上个月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前任总统、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以明显优势压倒现任副总 统、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第二次当选美国总统。能在下台之后再次当选总统,特朗普 是百年来的第一人。 虽然大选之前的民调显示,两人的支持率不相上下,但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特朗普以 明显优势地横扫了全部七个摇摆州,为重返白宫奠定了胜局。与2016年大选一样,民调 结果再次对特朗普失效了。而且,他还成为了过去二十年首位赢得普选票的共和党候选 人。 再次当选之后,特朗普的人生立刻重回巅峰。作为新任总统,他不仅一举摆脱了联邦层 面的诸多诉讼(在职总统享受豁免权),更 ...
自贡火了:一个千亿产业爆发
投资界· 2024-12-18 16:43
自贡钠电产业发展概况 - 自贡高新区珈钠能源年产10万吨钠电材料项目一期投产,年产量2万吨,实现产值7亿元,全面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35亿元、年税收1.75亿元 [3] - 自贡通过审批改革、专项基金等举措实现"拿地即开工",已签约钠电储能项目31个,总投资约400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年均增长59.5% [5][11] - 当地规划构建"钠电材料—钠电电芯—钠电应用"全生命周期产业生态,现有/规划产能包括5GWh钠电电芯、30万吨正极材料、10万吨硬炭负极等 [11] 珈钠能源项目案例 - 公司由武汉大学曹余良教授团队创立,拥有50余项专利,2023年8月完成千吨级量产线投产并获得头部厂商验证 [7] - 自贡项目总投资50亿元,为全球首条自主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万吨产线,从签约到投产仅用1年,创"自贡速度" [7] - 获自贡燊海钠电产业基金领投的A轮融资,基金总规模5.5亿元,由国资平台自贡创发集团发起设立 [7][13] 产业链布局 - 上游材料:签约浩钠新能源、容钠新能源(10万吨硬炭负极项目),后者技术源自华南理工杨成浩教授团队 [10] - 中游电芯:引进兴储世纪5GWh钠电项目(成渝首个落地电芯项目)、青钠科技20GWh研发生产基地 [10] - 下游应用:九识智能落地L4级无人车生产基地,规划年产10万台,未来将拓展钠电应用场景 [10] 自贡产业优势与政策支持 - 资源优势:探明岩盐70.26亿吨、卤水7.32亿立方米,周边竹资源1500万吨,拥有20万吨纯碱、60万吨烧碱产能指标 [13] - 政策体系:出台专项政策覆盖固投/金融/人才/创新,组建20亿元新能源母基金+7支子基金,募集社会资本57亿元 [13] - 人才布局:成立钠离子电池研究院、国家级博士后站,联合高校定向培养,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0余人 [13] 发展规划 - 目标2030年钠电储能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建成全国唯一以钠电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13] - 四川省将自贡钠电纳入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重点布局,支持其通过集成授权改革试点推动产业升级 [13]
深圳,冲上云霄
投资界· 2024-12-17 08:39
商业航天产业政策支持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深圳"20+8"产业集群政策2.0版本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技术产业集群 [4] - 广东省发布《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打造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珠海、阳江为支点的产业空间布局 [7] -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将在微小卫星研制、高通量卫星运营、卫星终端及芯片等领域加大布局,支持商业航天创新资源聚集发展 [9] 深圳商业航天发展现状 - 宝安区作为重点发展区域,上半年空天产业增速达18.2%,已培育近百家重点空天技术企业 [10] - 深圳空天产业基金明确落户宝安,将深化"四链融合"(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发展模式 [10][12] - 深高新投累计投资十余家商业航天企业,为近70家次企业提供3.5亿元综合金融服务 [16]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商业航天已从1.0时代(基础制造)进入2.0时代(应用主导),正在构建太空文明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 [30] - 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需强化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应对市场开拓、成本控制等挑战 [24] - 产业发展需以高性价比服务为目标,开展产业链垂直整合,构建商业可盈利模式 [28] 产业链生态建设 - 业界专家围绕"箭、星、网、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进行深入探讨,展现产业广阔前景 [34] - 需推动空天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产业深度融合 [12] - 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可协同卫星及运载发射伙伴共同推进 [32] 金融支持方案 - 深高新投发布商业航天产业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通过"股权+债权"多元业务支持企业发展 [18][20] - 将针对产业特征设计金融产品,提供更低准入门槛、更大信用比例、更高授信额度 [20] - 国资国企通过资金投入、平台建设、政策引导等措施,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14][16]
独家|清华大牛,刚刚融资30亿
投资界· 2024-12-17 08:39
国产AI融资动态 - 智谱AI完成新一轮30亿元人民币融资 新进投资方包括多家战投及国资机构 君联资本等老股东继续跟投 [3] - 2023年智谱AI累计获得超25亿人民币融资 投资方包括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 美团 蚂蚁 阿里 腾讯等多家机构 [9] - 中关村科学城公司以投前200亿估值领投智谱AI 用于支持国产基座大模型的技术创新和生态发展 [9] 智谱AI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由清华校友张鹏 刘德兵 王绍兰联合创立 核心团队来自清华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 [5][7] - 2020年OpenAI发布GPT-3后 公司决定全力投入大模型开发 2022年8月推出GLM-130B大模型 [7] - 2024年推出新一代基座大模型GLM-4和GLM-4-Plus 并发布视频生成模型CogVideoX和语音模型GLM-4-VoiceCall [7] 智谱AI商业化进展 - 2024年商业化收入相比2023年增长100%以上 [7] - MaaS平台已吸引70万企业和开发者用户 开放平台API年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倍 日均Tokens消耗量增长150倍 [7] - C端产品智谱清言拥有超过2500万用户 年化收入(ARR)超千万级 [7] 国产AI行业现状 - 国内AI融资持续火热 月之暗面 百川智能 Minimax 零一万物等企业密集融资 跻身独角兽行列 [3][12] - OpenAI最新一轮融资66亿美元 投后估值达到1570亿美元(超11000亿元人民币) [11] - 北京计划到2025年底形成3-5个基础大模型产品 100个行业大模型产品和1000个行业成功案例 [12] AI创业者背景 - 清华系创业者占据主导地位 智谱AI 潞晨科技 无问芯穹等企业核心团队均来自清华大学 [5][11][12] - 上海交大系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系创业者也在AI领域崭露头角 [12]
最近,上海挤满了韩国人
投资界· 2024-12-17 08:39
韩国游客上海旅游热潮 - 核心观点:上海成为韩国年轻人冬季网红打卡首选城市,形成独特的"韩式上海"旅游现象 [2][4][6] - 免签政策推动:2023年11月8日对韩免签政策试行开放后,韩国游客数量激增 [4] - 旅游消费特征:韩国游客偏好高端消费场景,包括半岛酒店香奈儿圣诞树、顶楼酒吧和迪士尼乐园 [6][16] - 文化差异体验:将中国普通街景(货拉拉面包车、老头乐电动车)转化为ins风打卡素材 [8] 旅游吸引力要素 - 地理优势:济州岛-上海机票低至371元,航程仅1.5小时 [12][13] - 规模效应:上海面积是首尔10倍,迪士尼乐园规模为东京迪士尼近2倍 [13][16] - 消费性价比:国宾馆千元房价比外资酒店便宜50%且多10平米空间 [31] - 饮食差异:海底捞免费水果区对韩国游客形成冲击(韩国西瓜售价达200元/个) [31] 旅游行为模式 - 网红打卡路线:陆家嘴金融区-豫园古装写真-外滩夜景(单日电费40万元) [6][24] - 本土化体验:高阶玩家选择5元蜜雪冰城冰美式,模仿上海人citywalk饮咖文化 [22] - 交通便利性:共享单车(2元起步)和出租车(14元起步)价格仅为首尔50% [34] - 文化认同:新天地商圈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成为朝圣地 [46][48] 市场影响 - 社交媒体传播:韩国博主开发出上海周边游内容(乌镇、苏州园林) [20] - 消费力表现:迪士尼乐园内韩国游客成为周边商品消费主力 [34] - 城市形象重塑:通过韩式滤镜展现上海多元文化包容性 [37][40][52] - 气候文化适配:与首尔相似的气候条件和偏甜的本帮菜系 [42] 行业数据 - 主题乐园:上海迪士尼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三大迪士尼度假村 [16] - 薪资对比:2024年韩国最低月薪约1万元人民币 [31] - 交通成本:首尔出租车起步价25元 vs 上海14元 [34] - 住宿选择:老牌国宾馆近千元 vs 外资豪华酒店两千元 [31]
医疗设备步入寒冬
投资界· 2024-12-17 08:39
医疗设备市场现状 - 2024年上半年全国医疗设备中标总金额仅为520亿元 同比降幅高达35% [5] - 磁共振、CT、超声、内窥镜、监护设备中标金额分别为65亿、65亿、60亿、45亿和10亿 对应降幅-40%、-40%、-40%、-50%和-50% [5] - 国内六家医疗器械公司中仅迈瑞医疗、澳华内镜营业收入增长 其余企业均出现下滑 GPS中国区营收降幅达10% [9][10] 销量下滑原因 - 2023年年中开启的医药反腐风暴导致医疗机构普遍"采购犹豫" 中止设备采购 [8][9] - 新冠疫情期间过量采购导致中低端影像设备处于存量消化阶段 [9] - 医院偏好高端超高端设备 审批时间长叠加反腐资金审批延迟 造成需求真空 [9] 政策支持与市场潜力 - 2023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更新 医疗机构可直接购置目录外设备无须报备 [12] - 2024年政策推动设备更新 预计医疗设备更新总规模达420亿-540亿元 [12] - 各省已公布设备更新项目投资超200亿元 CT、超声、MR、DR、内窥镜合计占比超60% [14][15] - 县域医疗机构设备配置率偏低 29项设备配置率低于30% 需求缺口明显 [12] 企业应对策略 - 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研发投入保持稳定 聚焦高端设备研发 [17] - GPS推出"焕新"计划 国内企业筹备县域市场方案 [17] - 初创企业面临现金流压力 需调整研发与销售平衡 重点关注县域市场 [18] 未来市场展望 - 首批设备更新需求预计Q3起落地 Q4至明年上半年集中释放 [17] - 反腐压力为短期因素 中长期医院仍存在大量未满足的高端设备需求 [12] - 行业可能面临洗牌 初创企业需坚持到需求释放 提升核心技术能力 [18]
金项链已经卖不动
投资界· 2024-12-16 15:37
以下文章来源于棱镜 ,作者肖望 棱镜 . 腾讯新闻出品栏目,《棱镜》聚焦泛财经深度记录。 不要用炒股的思路去炒黄金。 作者 | 肖望 编辑 | 温世君 来源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ID:lengjing_qqfinance) "黄金的价格增长就像座活火山,一旦爆发,增幅不只是百分之几,而是几倍。" 在2020年7月的一场研讨会上,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如此形容黄金上涨的历史趋势。李迅雷还表示,"目前,这座活火山已经 进入到活跃期,会喷发一下再停停,停了之后马上又会喷发。" 四年后,李迅雷的上述观点被投资者反复提及并追悔莫及。 国内金价在年内已创下40次新高,在2023年已经上涨17%的基础上,今年一度涨幅超32%,站上636.75元/克的高位,周大福等零 售品牌金价更是一度达到826元/克,令人咂舌。 这样的涨势在历史上都极为罕见。创纪录的金价飙涨,正在重塑黄金消费和投资的格局。 2023年以来国内金价走势,截图自上海黄金交易所 水贝人笑称,自己是黄金的搬运工。加工厂主要赚取加工金饰每克几元至十几元的加工费。如今加工量大降,工厂不复昔日忙碌。 "不买了,留着钱去吃大餐" 11月中旬,作者在北京海淀区 ...
杀到汽车供应链
投资界· 2024-12-16 15:37
供应链降价压力 - 头部自主车企通过实时竞价系统迫使供应商连续降价,最终报价比首轮低十多个百分点,一年参与四次竞价 [4] - 车企打破行业"年降"惯例,要求供应商每半年或季度降价,降幅从3%-5%升至15%-20%,比亚迪要求供应商明年降价10%引发行业关注 [4] - 采购部门设定整体降价目标后,优先针对底盘、车身等高价值零部件谈判,因大额零部件降本效果更显著 [4] - 合资车企更换总经理后立即要求供应商降价10%-12%,部分车企要求供应商提供成本明细作为谈判依据 [6][7] 车企压价手段 - 引入五供、六供机制加剧供应商竞争,部分供应商为扩大规模接受薄利,退出者被视为"少了个竞争对手" [7] - 推行"寄售"制度转移库存压力,升级版要求供应商承担仓储成本及库存过剩风险,结算延迟至零件使用后 [7] - 直接审查供应商水电费发票、产线人员配置,要求一级供应商公开二级供应商清单以压低整体报价 [7] - 采购人员考核加入"竞争力指标",车企内部强调"价格统治"以掌握绝对定价权 [7] 供应商应对策略 - 技术壁垒高的三电、智能化领域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纯制造类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至极限 [9] - 降本主要来自运输包装优化(如专车改拼车)、替换低价原材料、削减人工成本 [10] - 部分供应商砍掉200多家下级供应商,通过与剩余300家深度绑定分摊压力 [10] - 精密模具制造商原材料成本占比达80%,面对15%年降目标预计实际仅能降2%-3% [10] 账期与现金流影响 - 比亚迪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180天,吉利、长城账期为丰田大众的2-3倍,新势力普遍超150天 [15][16] - 宁德时代应收账款从2014年3.7亿元激增180倍至667亿元,德赛西威等企业应收账款十年增长10倍以上 [12] - 比亚迪推行"迪链"凭证支付,供应商可转让或融资但需支付0.2%手续费,账期实际兑付存在不确定性 [19]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20大车企中国占6席,但零部件20强仅宁德时代1家,12%中国零部件上市公司亏损创六年次高 [22] - 供应商面临两极分化:成为福耀玻璃式龙头或出海,但海外市场同样存在中国公司竞价 [23]
“70%的企业愿意卖了”
投资界· 2024-12-16 15:37
并购市场现状与趋势 - 并购市场拐点已至,VC/PE机构积极参与,行业关注度显著提升[3][5] - A股上市公司成为国内并购主体,超半数市值低于50亿人民币,现金储备达11万亿人民币[6] - 国际并购以基金为主导(占比70%),而国内并购基金占比不足10%,存在结构性差异[6][7] 并购主体与模式 - A股上市公司内生增长放缓,并购成为战略选择,需与并购基金合作提升资产质量[6] - 并购基金角色关键,可提供"装修"服务,将标的升级为优质资产包[6] - 消费行业并购案例显示,跨国企业如路威酩轩、雀巢等均通过并购扩张,中国消费企业需借鉴[7][8] 驱动因素与挑战 - 退出渠道不畅推动并购需求,一级市场累计数万亿资产需通过并购退出[10] - 职业经理人群体增厚、产业链重构(如小家电、光伏、AI领域)为并购创造机会[9][10] - 标的数量增加但多为困境公司,交易结构复杂,对投后管理能力要求高[9][10] 资金与政策环境 - 人民币并购贷款成本降低,国有资本、险资、银行积极参与并购项目[10][12]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如国九条允许亏损企业并购、鼓励跨界并购[8] - 外资在华业务调整(规模达4万亿美元)及一级市场投资积累(4.5万亿人民币)提供标的来源[10] 未来展望 - 70%企业考虑出售,市场左侧价格分歧大,预计未来1-2年并购拐点出现[12] - 地方国资(如渝富集团)成为并购新力量,推动产业整合[13] - 消费行业家族企业理性回归,更易与基金达成合作共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