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中网
icon
搜索文档
雷军看好的两兄弟,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6-03 14:36
公司发展历程 - 泽景电子从6人团队、158万元起步,9年发展至年营收5.78亿元,行业排名第二 [5][7] - 2016年以低价策略(报价为国际巨头一半)赢得蔚来ES8供应商资格,开启量产突破 [7] - 2024年为小米SU7定制AR-HUD仅用97天,比行业平均周期快40% [8] - 累计获得22家主机厂订单,覆盖蔚来、理想、小米等,定点90款车型,出货量超150万套 [9]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2.14亿增长至2024年5.78亿,复合增长率64%,2023年同比增速达156% [12] - 亏损逐年收窄:2022年2.56亿、2023年1.75亿、2024年1.38亿 [12] - 毛利率持续提升:2022年22.6%、2023年25.6%、2024年27.3%,超行业平均水平 [12] - 研发开支占比从2022年39%降至2024年10.7%,2023年后投入缩减 [13] 产品与技术 - 主力产品W-HUD贡献82.7%营收,AR-HUD占比提升至10.9% [12] - 开发双焦面屏幕技术,实现裸眼3D导航效果,应对华为等竞争 [14] - 国家级CNAS实验室替代早期手工产线,产能未来计划提升300% [9][17] 资本与股东结构 - 完成9轮融资,投后估值25.85亿元,股东包括顺为资本、吉利、一汽等产业资本 [5][16] - 上市前创始人控股44.66%,顺为资本持股7.08%,吉利系占7.04% [17] - 对赌条款要求2027年底前上市,否则触发13.61亿元优先股回购 [17] 行业趋势 - 中国HUD渗透率从2020年4.7%升至2024年13.9%,2029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270万台 [17] - 15万级车型如深蓝S7已标配AR-HUD,打破豪车技术壁垒 [17] - 面临华为、百度、华阳集团等竞争对手的技术与产能挑战 [17][18]
这支基金“国家队”收获296个IPO
投中网· 2025-06-03 14:36
国投系基金发展历程 - 国投集团成立于1995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承担国家战略在投资领域实施的重要使命[4] - 2009年设立第一只私募股权基金,成为较早探索以市场化模式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央企[4] - 2014年受托管理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基金,创新开展产业扶贫[5] - 2016年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制造强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个国家重大发展战略[5] - 目前旗下在管基金超50只,管理规模超2700亿元,其中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超过2300亿元[2] 基金投资成果 - 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科创板上市143家[2] - 突破323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31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 - 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超4000亿元,带动就业约800万人次,为地方政府贡献税收2000亿元[5] - 国投创合子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200亿元,通过"母基金+直投"带动万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13] 重点投资领域 - 集成电路领域:278亿元重仓全产业链,投资336个项目包括拓荆科技、中微公司、寒武纪等[8] -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298亿元投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100家领军企业[9] - 生物医药领域:263亿元投资信达生物、迪哲医药等214个项目[10] - 生物制造领域:投资企业25家,总金额超过40亿元[10] 投资策略与方法 - 形成"四创"协同共进局面:国投创益、国投创新、国投创合、国投创业各司其职[6] - 坚持产业链投资思维,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核心技术、薄弱环节开展投资[11] - 采用"母基金+直投"模式,放大国家基金投资效能[13] - 将超过2/3的资金投向民营企业,形成国有资本与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13] 典型案例 - 寒武纪:领投A轮和B轮超9亿元,成为最大机构投资人,助力其成为"AI芯片第一股"[8] - 比亚迪:2016年逆势领投15亿元,8年后以427万辆新能源车的年销量登顶全球市场[9] - 宁德时代:2016年领投早期轮融资,见证其成长为新能源电池领域龙头[2]
高瓴、五源一起投了个消费机器人丨投融周报
投中网· 2025-06-02 13:31
焦点回顾 - 新消费赛道中消费机器人受资本青睐 乐享科技完成亿元级天使+轮融资[2][4] 地平线机器人旗下地瓜机器人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2][7] - 硬科技赛道新材料领域融资活跃 国瑞新材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2][11] 芯源新材料完成C轮融资[2][20] - 大健康赛道口腔医疗受重视 铖联科技完成近两亿B+轮融资 累计融资超5亿元[2][27] 玉汝成口腔材料获数千万元融资[2][29] 新消费领域投融资 - 乐享科技完成亿元级天使+轮融资 由锦秋基金领投 经纬创投等老股东超额加投[4][5] - 主唱秀获2000万A轮融资 投资方为深圳国之强投资集团[6] - 地瓜机器人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 获高瓴资本等多家机构参投[7] - 坦途科技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追创创投持续加注[8] 硬科技领域投融资 - 智元机器人获京东及上海具身智能基金新投资 红杉中国等老股东跟投[10] - 国瑞新材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深创投等多家机构共同投资[11] - 中海储能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 蚂蚁集团领投[12] - 庆为航空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汇川产投领投[13] - 创晟半导体完成近亿元天使及天使+轮融资 华业天成等机构投资[14] - 优理奇机器人完成数亿元天使轮及天使+轮融资 中关村前沿基金等参与[15] - 博理新材料完成B轮融资 泸州航发集团等领投[16] - 安努智能获格力博等数千万级种子轮融资[17] - 炎黄国芯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 梅花创投等联合领投[18] - 宇石空间完成天使+轮融资 累计融资超亿元[19] - 鹿明机器人完成天使++轮融资 半年内累计融资近2亿[21] 大健康领域投融资 - 曦嘉医疗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险峰淇云投资[23] - 渤因生物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张科禾苗基金领投[24][25] - 聚源生物完成超亿元融资 国投招商与越秀产业基金联合投资[26] - 铖联科技完成近两亿B+轮融资 累计融资超5亿元[27] - 爱亿生完成天使轮融资 道彤投资独家投资[28] - 心光生物完成Pre-A++轮融资 兴富资本投资[30] - 真迈生物完成2.8亿元C+轮融资 圣湘生物等联合领投[31] - 浩博医药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 多家知名机构跟投[32] - 舜景医药完成3亿元A轮融资 松禾基金等共同出资[33] 互联网/企业服务领域投融资 - 景联文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杭州金投集团旗下基金投资[35]
生物科技产业得救了
投中网· 2025-06-02 13:31
以下文章来源于氨基观察 ,作者氨基君 氨基观察 . 生命科学新时代的商业智库和价值灯塔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情绪彻底扭转 情绪彻底扭转了。 作者丨 郑晓 来源丨 氨基观察 好在,一年后的现在,生物科技产业得(de)救了。 资本开始重新繁荣。 持续上涨之后,港股市场再融资窗口已经打开,荣昌生物审时度势完成近8亿元融资;IPO市场变 得再度热闹,恒瑞医药在港股完成巨额募资,且二级市场火热,市值更是罕见地没有大幅折价,直 逼A股。 未盈利企业科创板上市也迎来转机。5月22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在国新办发布会 上说,用好用足现有制度,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积极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 市标准,推动新的典型案例落地。 虽然看起来,"标准五"仍像是邀请制,但起码口子开始慢慢被撕开了。 种种迹象表明,在诸多有利因素的共振之下,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正循环又将加速,一切都在往更 好的方向前进。 目前来看,资本市场对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悲观情绪已经得到彻底扭转。 一个例证是,荣昌生物打破了港股市场配股下跌的"魔咒"。对于企业而言,配股通常意味着能够 改善现金流情况,有更充裕的空间加注 ...
张小泉,被一位85后捡漏
投中网· 2025-06-02 13:31
公司概况 - 张小泉是中国刀剪老字号,深交所上市公司,因控股股东债务暴雷被强制拍卖 [2] - 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未偿还债务余额接近60亿元,所有持股均被司法冻结 [2] - 85后MCN公司老板王傲延以3.58亿元拍下2875.6万股,折合每股12.45元,较市价折价36.9% [2][25] 历史发展 - 2007年张氏兄弟通过富春控股以约1亿元获得杭州张小泉70%股份,2011-2015年又以6000万元合并上海张小泉 [4] - 接手时年产值仅2000万元,员工平均年龄47岁,经改革后2017年利润增长10倍 [5] - 2017年引入复星等战略投资者,融资2.22亿元,投后估值5.85亿元 [5] - 2021年上市首日股价高开331.88%,总市值46亿元,较初始投资增值超20倍 [6] 经营危机 - 2022年"拍蒜断刀"事件引发舆论危机,电商平台销量暴跌:阿里下滑21%,京东下滑7%,抖音下滑48% [8] - 2022年净利润下滑46%,2023年再下滑33%,2024年营收9.08亿元创历史新高但净利润仅3154万元 [9][10] - 毛利率从2020年41%降至2024年36%,销售费用率从14.5%升至18.6% [11] 资本运作 - 富春控股旗下六大板块2020年总资产297亿元,净资产62亿元,年收入60.4亿元但净利润-2.3亿元 [18] - 2022年在西安布局多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达130亿元 [18] - 张小泉2021-2024年分红率超70%,累计分红1.35亿元被质疑"掏空上市公司" [19] 未来展望 - 新股东王傲延为MCN行业领军人物,旗下白兔集团已完成5轮融资 [22] - 王傲延持股18%后可能继续增持,获取控股权成本或低于9.5亿元 [24][25] - 张小泉市值19.5亿元已接近"壳公司"水平,品牌价值待重估 [25][26]
估值600多亿,马斯克的超级独角兽又融资了
投中网· 2025-06-01 11:40
Neuralink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16年,9年成长为估值90亿美元(约647亿元)的超级独角兽 [3][8][10] - 累计融资超12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马斯克、创始人基金、谷歌风投等知名机构 [3][9][10] - 近期完成6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投前估值达90亿美元 [3][10] 技术进展与人体试验 - 2019年推出首个植入式脑机接口设备,支持1024根电极线植入 [5] - 已完成三例人体试验:首例患者实现意念下棋,第二例术后可操作电子游戏,第三例渐冻症患者恢复沟通能力 [6][7] - 手术由R1机器人操作,未来目标10分钟完成植入,费用约5000美元 [6][7] - 预计2026年完成1000个大脑芯片植入 [7] 行业竞争与市场前景 - 国内脑机接口行业快速发展,强脑科技、脑虎科技等公司表现亮眼 [12] - 红杉中国、高瓴等上百家投资机构已布局中国脑机接口领域 [12][13] - 阶梯医疗完成3.5亿元B轮融资,成为国内植入式脑机接口最大单笔融资 [13][14] - 麦肯锡预测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市场规模将从2030年400亿美元增至2040年1450亿美元 [14] 技术愿景与应用场景 - 创立目标为实现人机共生并应对AI潜在威胁 [5] - 设备通过蓝牙连接解码大脑信号,实现意念操控外部设备 [6] - 未来计划大规模应用于医疗需求及人类潜能开发 [5][15]
吃不起的玉米蛋挞,到底谁在买?
投中网· 2025-06-01 11:40
玉米蛋挞现象分析 - 玉米蛋挞因48元高价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形成社会热议事件,5月下旬两次登上微博热搜[4] - 玉米收购价约1元/斤,但烘焙店将其作为原料后价格暴涨至20-48元/个,形成巨大价格反差[4] - 抖音玉米蛋挞话题播放量达7亿次,小红书相关浏览量6715.5万次,显示极高网络热度[7] 烘焙行业价格现状 - 高价烘焙品已成行业现象,128元黑山吐司、42元国王饼等"面包刺客"频现[5] -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高,调查显示46%消费者将价格作为核心购买决策因素,仅15%愿为创新工艺买单[16] - 大众烘焙品价格保持稳定,如桃李吐司15元/千克、盒马4蛋挞9.9元,与网红产品形成鲜明对比[16] 网红产品生命周期 - 烘焙网红单品呈现明显周期性,黄油年糕热度消退后被玉米蛋挞取代[7] - 成功转型案例包括脏脏包(从120元降至18元)、鲍师傅肉松小贝等,均经历价格回落过程[17] - 长期存活产品需满足"口味大众化+价格合理化"公式,供应链规模化是关键成功因素[18] 蛋挞品类商业价值 - 蛋挞占烘焙品类搜索量35%,是TOP1引流单品,某品牌年销量突破2亿个[13] - 蛋挞具有强产品延展性,从9.9元/4个到36.8元/个蜜桃挞,价格带跨度极大[13] - 60%消费者因蛋挞进店,连带购买面包饮品概率达75%,显示其重要引流作用[13] 玉米蛋挞市场反应 - 商家定价差异显著,网红店20-48元/个,鲍师傅仅8元/个,团购价可低至6元[8] - 供应链信息显示40g玉米蛋挞原料成本约5-6元,与终端售价存在较大价差[9] - 消费者呈现矛盾心理,28%跟风购买后产生负面评价,但社交传播仍推动销量[8] 行业发展趋势 - 烘焙创新依赖"铁打底座+流水浇头"模式,蛋挞成为最佳创新载体之一[14] - 盒马通过中央工厂实现供应链优化,在"移山价"中成功压低榴莲千层价格[18] - 行业最终将回归本质竞争,网红光环褪去后需依靠规模效应和供应链效率取胜[18]
欺骗投资人8年,这家AI独角兽破产了
投中网· 2025-06-01 11:40
核心观点 - 当资本追逐叙事时,真相往往沦为配角,Builder.ai的破产清算事件揭示了AI行业在快速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1][3][16] - Builder.ai通过虚假宣传和财务造假维持了长达8年的骗局,最终导致16亿美元估值归零 [2][9][11] - 该事件暴露了AI投资热潮中的矛盾,即融资额大幅增长与技术商业化成功率提升缓慢之间的失衡 [15] Builder.ai的发展历程 - 公司由印度裔工程师Sachin Dev Duggal于2016年在伦敦创立,定位为中小企业服务,主打低代码开发平台Builder Studio [5][6] - 早期通过虚构AI助手"Natasha"和炫酷Demo建立技术领先形象,宣称与BBC、JP Morgan合作增强可信度 [6][11] - 2018年A轮融资由软银DeepCore斥资2950万美元入局,成为欧洲最大A轮融资之一 [6] - 2022年B轮融资1.95亿美元,谎称与英伟达合作开发"全球最大代码数据集" [7] - 2023年D轮融资2.5亿美元,估值暴涨至16亿美元,同年宣称与微软Azure生态深度整合 [7] 骗局败露过程 - 2024年3月内部审计发现公司2023年营收虚报20%-25%,2024年营收预期从2.2亿美元下调至5500万美元 [9] - 2025年2月创始人因财务造假及卷入印度洗钱调查卸任CEO,高级投资方扣押3700万美元并触发违约 [9] - 2025年5月公司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欠亚马逊8500万美元,欠微软3000万美元 [10] 骗局细节 - 公司实际是"全是人工,没有智能",雇佣印度工程师手动编写代码,AI生成界面为预录视频 [2][6][11] - 成本结构不合理,2023年营收2.1亿美元,亏损达4.3亿美元 [11] - 向投资者虚报高达300%的营收,实际订单量高出20%以上 [11] - 长期依赖与创始人关系密切的审计机构处理账目,掩盖真实财务状况 [12] 行业现象 - Builder.ai被称为AI版"Theranos",类似案例包括Theranos、Wirecard和DoNotPay [14] - 2020-2024年间全球AI领域融资额增长470%,但技术商业化成功率仅提升9% [15] - 73%的投资者承认曾因担心错过风口而降低风险评估标准 [15] - 监管缺失为泡沫提供温床,Demo演示与实际产品间的灰色地带缺乏监管 [15]
一笔漂亮的退出:93亿卖始祖鸟股份
投中网· 2025-05-31 11:04
亚玛芬体育发展历程 - 亚玛芬最初为芬兰四大教育组织创办的烟草公司,后通过收购冰球装备品牌转型体育用品行业[3] - 1986年成立体育部后开启大规模并购,先后收购Marimekko、威尔胜、Atomic等13个中高端品牌[4] - 2004年完全剥离烟草业务聚焦体育用品,2005年以4.85亿欧元收购萨洛蒙部门获得始祖鸟品牌[4] 资本运作与财务表现 - 2018年安踏联合方源资本、腾讯等以46亿欧元(约360亿元)收购亚玛芬,创中资对外并购纪录[5] - 2024年纽交所上市时发行价13美元,市值64.92亿美元,2025年5月市值达204.33亿美元(较上市涨3倍)[5][9] - 2025年Q1营收14.73亿美元(同比+23%),归母净利润1.35亿美元(同比增超25倍)[9] 品牌战略与市场表现 - 始祖鸟2024年营收突破20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51.83亿美元的近40%[5] - 聚焦技术服装/户外/球类三大业务,剥离必确、颂拓等非核心品牌后2020-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20.4%[5] - 2024年定向增发10.79亿美元,推动市值突破140亿美元(较上市初翻倍)[8] 股东方源资本投资回报 - 方源资本2018年以约77亿元获得21.4%股份,2025年减持一半股份套现13亿美元(93.5亿元)[1][9] - 减持后仍持有6.2%股份(市值12.67亿美元),总回报远超初始投资成本[9] - 套现资金用于新消费领域并购,如48亿元收购Tasaki珠宝、控股红狗宠物食品等[10][11] 行业趋势与市场定位 - 始祖鸟、萨洛蒙与Lululemon并称"中产三宝",成为社交媒体新晋社交货币[1] - 户外运动热潮推动品牌溢价,2024年H1营收21.77亿美元(+14.14%)并实现扭亏[8] - 公司定位"体育用品界劳斯莱斯",产品覆盖滑雪/网球/高尔夫等高端细分市场[1][4]
LP周报丨央企创投母基金来了,规模300亿
投中网· 2025-05-31 11:04
核心观点 - 一级市场近期出现多只重量级新基金成立及募资动态,涉及央企资本、险资、地方政府等多方联动,重点布局硬科技、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4][5][7][9][13][14][17][19][23] - 多家机构完成大额募资,包括凯辉创新基金三期(10亿美元)、L Catterton(累计110亿美元)、静水湖创投首期FOF等,显示市场资金对垂直领域AI应用、消费并购等方向的持续关注 [7][8][9][11] - 地方政府与产业资本合作设立专项基金趋势明显,如苏州60亿人工智能母基金、广东100亿智能产业基金等,区域产业升级与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投资重点 [14][17][23][25] 募资动态 - **凯辉创新基金三期**:完成10亿美元终关,创欧洲最大AI基金纪录,聚焦AI在数字医疗、金融科技等四大产业的垂直应用,覆盖中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7][8] - **L Catterton**:累计募资110亿美元,含67.5亿美元旗舰并购基金及多只区域基金,管理总规模超370亿美元,中国在岸基金已募20亿元并加速亚洲布局 [9][10] - **静水湖创投**:首期FOF基金完成募集,存续期10年,投资AI+、工业科技等领域成长期VC基金及S基金,LP为高净值企业家群体 [11] 新基金成立 - **诚通科创投资基金**:规模300亿元,首期100亿元,由中国诚通联合中国石化等出资,聚焦新材料、先进制造、信息技术三大硬科技领域 [4][5][13] - **广东省智能产业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首期20亿元,投向AI大模型、智能机器人等,2023年广东AI核心产业规模达1800亿元 [14] - **苏州人工智能母基金**:规模60亿元,属江苏省408亿新兴产业母基金体系,同期设立低空经济、新能源等专项基金 [17] - **中国太保并购基金**:规模90亿元,由太保人寿独资设立,响应险资加大战新产业股权投资政策导向 [18] - **中建材未来科创基金**:规模50亿元,首期20亿元,投资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助力苏州打造万亿级材料产业 [23][24] 区域及产业专项基金 - **长江工融AIC基金**:规模100亿元,首期10亿元,由湖北长江创投与工银金融联合设立,投向新质生产力、半导体等 [19] - **重庆金浦绿色基金**:规模10亿元,由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与重庆国资合作,聚焦绿色科技产业 [22] - **宿迁人才科创基金**:规模2亿元,支持本地高精尖人才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 [25] - **天纺标检测产业基金**:规模1亿元,由上市公司牵头,围绕检验检测领域布局 [26] GP招募 - **扬州生物医药基金**:总规模15亿元,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要求投资创新药、医疗器械等领域,返投比例1倍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