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中网
icon
搜索文档
段sir,抄底
投中网· 2025-10-15 16:44
段永平对茅台的投资策略 - 段永平在A股市场最青睐的投资标的为茅台,自2012年首次重仓以来从未减仓,并在股价回调时逆势加仓 [2][3] - 2024年茅台股价跌破1300元、2025年估值回调时,段永平继续加仓 [3] - 2024年4月8日全球股市大跌期间,段永平抄底英伟达、苹果、台积电、谷歌和腾讯,近期市场震荡下又买入茅台 [3] 茅台股价表现与市场环境 - 茅台股价较2024年3月高点下跌近10%,对比2021年历史高位2437.55元/股缩水近一半 [3] - 2024年茅台股价全年跌幅达8.46%,飞天茅台批发价从2700元跌至2200元 [5] -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茅台动销平淡,整个白酒板块前景未明 [3] 茅台应对行业危机的表现 - 2012年塑化剂事件导致茅台股价从266元暴跌至118元,段永平委托美国实验室检测产品安全性后大举买入 [4] - 2013年中央“八项规定”限制三公消费,白酒行业进入三年寒冬,段永平坚持持有茅台 [4] - 2020年疫情冲击下茅台股价单日暴跌7.9%,段永平一股未卖,当年茅台净利润实现13.33%增长 [5] - 2013年至2021年茅台股价涨幅超20倍,成为A股核心资产 [4] 茅台的商业模式与财务优势 - 茅台被定义为A股唯一同时满足“品牌垄断、定价权、抗通胀”三要素的企业 [6] - 品牌已成为超越饮用价值的文化符号,独特酿造环境与五年陈酿周期构成天然壁垒 [6] - 茅台酒具备库存属性,越存越值钱,与普通消费品贬值特性形成鲜明对比 [6] - 2024年茅台净利润突破857亿元,较上年增长14%,账上现金近2000亿元,资产负债率低于20% [7] - 毛利率长期维持在91%左右,净资产收益率常年保持在30%以上 [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893.89亿元,净利润超400亿元,在白酒行业营收占比达27%,利润占比近50% [7] 段永平的投资逻辑 - 投资决策基于企业基本面的根本性恶化,而非短期市场波动 [8] - 认为茅台生意模式不会因外部事件改变,需求刚性始终存在 [4][5] - 强调市场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坚持长期价值投资 [5] - 作为个人投资者用闲钱理财,比公募基金更能坚持独立判断 [5]
有投资人转型去投核电站了
投中网· 2025-10-14 14:29
投资趋势转向 - AI投资热度未退潮,已有投资人转向新能源领域的光伏站、充电站等实体资产投资[3] - 一级市场投资趋于保守,部分国资背景机构转向二级市场投资核电项目并实现可观账面收益[3] - 以新能源、数据中心为代表的实业类基础设施资产正成为私募基金新宠[3] 市场活跃度与参与主体 - 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除央企、地方政府和产业方外,险资、私募机构纷纷加码[5] - 鼎晖、中金、深创投等国内头部机构相继设立基础设施基金[5] - 市场对基础设施基金兴趣自2024年以来显著升温,机构通过配置另类资产优化投资组合以应对不确定性[8] 基金规模与机构布局 - 黑石、KKR等全球巨头的基础设施基金募资额屡创新高[6] - 黑石集团完成总规模55亿美元的基础设施二级份额基金募集,为全球最大同类基金[13] - KKR第二期亚太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完成交割,规模达64亿美元,为亚太区域最大基础设施投资基金[13] - 鼎晖夹层新基建专项投资基金完成近10亿元人民币首关,重点投资IDC领域[12] 投资驱动因素 - 全球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巨大,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缺口达57-67万亿美元[16] - 二十国集团预测到2040年全球基建项目投资需求将增至94万亿美元[16] - AI技术发展带动算力需求爆发,“东数西算”国家战略提升数据中心长期景气度[17] - 算力需求增长推动用电量长期上升,叠加绿色能源需求及双碳战略,可再生能源投资激增[17] 资本策略转型 - 传统PE/VC高增长、高估值退出模式因IPO退出渠道收窄而失灵,市场转向追求确定性[18] - LP投资偏好从关注极致收益转向基金抗风险能力和投资成功率[18] - 基础设施资产具备抗经济周期、现金流稳定、与通胀挂钩特点,成为资本活跃流动方向[19] - 部分地方交投集团因IPO退出不明朗暂停股权投资,回归光伏站、充电站等实体资产收并购[19] 投资挑战与门槛 - 基础设施投资是资本密集型领域,单个核电站项目投资动辄数百亿元[22] - 成功布局需募集期限更长、规模更大的专项基金,但能成功募资的机构微乎其微[22] - 2024年上半年全球私募股权基金超一半资金集中在12只大型基金[22] - 新能源领域资源壁垒高,“国家队”是主角,私募机构需强政府关系和政策理解能力[23] - 基础设施项目持有期需15年或更久,与VC/PE基金7-9年存续期存在期限错配[24] - 部分机构尝试与保险资金等超长线资本合作,或设计可灵活派息的结构化产品破解困境[24]
李开复,在成都投了一家“0卡糖”
投中网· 2025-10-14 14:29
公司概况与核心业务 - 公司为四川盈嘉合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成都天府新区合成生物赛道的代表企业[5][8] - 公司专注于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制造天然产物,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医美、营养保健、食品饮料等行业[8] -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发和生产平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甜菊糖苷供应商之一[6][8] - 核心产品为甜菊糖苷,其自主研发的稀有甜菊糖苷成分莱鲍迪苷I获得美国FDA的GRAS认证,全球仅三家企业获此认证,该公司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企业[4][8] 技术优势与产品管线 - 公司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路线,相较于传统植物提取法,一个发酵罐的产量可抵上千亩甜味菊的提取总量,成本优势明显[10] - 合成生物技术能解决天然产物在自然界丰度低、难以产业化生产的关键问题[10] - 公司产品管线覆盖甜菊糖苷、辅酶Q10、新型甜菊糖苷、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香兰素等,覆盖制药、保健品和食品多个领域[8] - 辅酶Q10粉末常用于制药行业,用于改善心脏健康、控制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22] - 公司还布局罗汉果产品,其对糖尿病患者友好,不影响血糖水平且具备抗炎特性[9] 市场拓展与行业地位 - 自2019年起,公司甜味剂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跻身多家国际知名食品与饮料企业的全球供应链体系[8] - 公司在英国、东南亚等地区的销售额持续攀升,并有望进一步开拓日本、韩国等新兴市场[8] - 公司是全球稀有甜菊糖苷成分GRAS认证的三大企业之一,凸显其国际竞争力[4][8] 行业发展与政策背景 - 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系统性起步于2008年前后,相较于美国起步较晚[11] - 2018-2020年,中国合成生物赛道年投资总额在50-100亿人民币区间,每年获投公司约20家[14] - 2021年起,随着《生物安全法》和《"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顶层设计出台,行业迎来投资爆发,2021年全年融资总额突破200亿元,获投企业数量达45家,较2020年翻番[15] - 成都市将合成生物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其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在2023年达3500亿元,天府国际生物城累计落户项目超300个,总投资超1400亿元[19][20][21] 区域产业生态支持 - 公司总部所在地成都具备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系统优势,天府国际生物城在9年内孵化了6家上市公司[19] - 成都通过政策引导、产业链整合与技术创新,聚焦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等5大领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19][22] - 成都的政策规划明确提及要超前布局合成生物技术,培育发展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合成生物孵化器[20][21]
铜为何是AI时代的石油?
投中网· 2025-10-14 14:29
AI发展驱动铜需求增长 - 高盛提出"铜将成为AI时代的石油"观点,强调铜在AI基础设施中的关键作用[5] - 每个高端GPU芯片需要大量铜材料用于导热和电路连接,铜导线数量直接影响芯片运行稳定性[6] - 英伟达H100 GPU内含3273颗锡球,每颗对应1-2条铜导线,核心芯片连接部分还需数千根基础导线[7] - 芯片功耗从几十瓦升至上千瓦,铜材料成为散热关键,英伟达H100芯片热设计功耗达700W[7] 数据中心与电网的铜消耗 - 数据中心铜消耗量快速增长,1GW数据中心用铜量约6.58万吨[9] - 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装机规模7.1GW,总用铜量46.7万吨,占全球铜消费量1.7%[9] - 预计到2026年数据中心用铜量将增长至71万吨,电网设施用铜量达62.4万吨[9] - 英伟达GB200超级芯片机柜内部电缆长度近2英里,若出货35-40万台将需要铜3万吨[9] - 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预计激增160%,电网升级贡献60%铜需求增长[10] 铜供应与价格前景 - 高盛预计铜价将在2027年达到每吨10750美元[11] - 过去十年全球铜矿产量复合平均增长率约2.1%,2025年预计仅增长1.4%[11] - 智利矿山铜采掘平均品位从2010年1.6%降至2024年1.1%,优质铜矿资源减少[11] - 国证有色金属行业指数上涨2.21%,有色ETF基金上涨2.41%,其中铜含量占比28.66%[11] 铝作为铜的替代机遇 - 铝在GPU散热领域应用广泛,散热器鳍片多为铝制,H100铝制鳍片重量估计300-700克[14][15] - 采用铝制散热器可使机柜总重量从64-96公斤降至24-36公斤,减重40-60公斤[15] - 铝制散热器成本仅为铜制40%-50%,铝合金电缆综合成本比铜电缆低约20%[15] - 瑞银对今明两年铝价预测分别上调5%和2%,2024年全球电解铝产量预计达7225万吨[16] 全球铝产能格局 - 中国是全球铝产量第一大国,2024年原铝产量约44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60.12%[17] - 中国电解铝产能设定4500万吨上限,截至2024年11月建成产能达4502万吨,利用率97.74%[17] - 2024年1-10月海外电解铝产量2482万吨,同比增长1.4%,2025年海外产量增速将加快[17] - 美国银行预测2026年铝产业将出现29.2万吨供应缺口,铝价有望达每吨3000美元[18] 液冷技术发展趋势 - 传统风冷散热上限10-15kW每机柜,液冷技术可解决高功耗芯片散热需求[20] - 水导热系数0.6W/(m·K)是空气25倍,比热容4.2kJ/(kg·K)是空气4.18倍[21] - 液冷可降低数据中心能耗20%-30%,PUE可降至1.2以下,浸没式方案可达1.05[21] - 2025年全球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计28.4亿美元,到2032年有望突破211.4亿美元[22] 冷却液市场前景 - 英伟达探索微通道水冷板技术,单价是现有散热方案3-5倍,可应对2kW以上功耗[23] - 全球冷却液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28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211亿美元,复合增长率33.2%[23] - 受欧盟PFAS法规影响,环保型冷却液市场份额预计以18.4%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3] - 冷板式液冷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可将PUE控制在1.25以下,兼容性强且改造成本低[22]
A股震荡投资者,等着暴富
投中网· 2025-10-14 14:29
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13日A股三大指数大幅低开但随后快速回暖,上证指数开盘跌2.49%报3800.11点,收盘跌幅收窄至0.19%,深证成指开盘跌3.88%收盘跌0.93%,创业板指开盘跌4.44% [5] - 港股同样低开,恒生指数开盘跌2.50%报25634.0点,收盘跌1.52%,恒生科技指数开盘跌2.43%报6107.65点,收盘跌1.82% [5] - 市场担忧贸易摩擦可能升级,但截至13日午间沪深两市成交额已连续第92个交易日破万亿元,也是连续第57个交易日突破1.5万亿,市场成交量保持平稳 [7] 行业与板块表现 - 自主可控产业链全线爆发,稀土、光刻机、操作系统、锂电电解液、半导体硅片等概念涨幅居前,国产软件持续发力,金山办公涨超7% [9] - 稀土永磁板块表现最为强劲,银河磁体收获20cm涨停,包钢股份回封涨停,北方稀土逼近涨停 [10] - 半导体产业链上演二次上攻但午盘回落,士兰微直线封板后回调收盘涨5.37%,光刻机概念板块新莱应材20%涨停,国林科技涨超13% [10] - 消费电子、机器人、CRO、光伏逆变器等概念跌幅居前,闻泰科技因控股子公司安世半导体被荷兰政府要求冻结资产而封死跌停板 [11] 投资者情绪与机构观点 - 投资者情绪出现分歧,部分投资者恐慌抛售,也有投资者笃定加仓,整体偏向积极乐观,有投资者在市场回调时买入ETF基金并认为短期风险事件可能提供很好的买入价格 [13] - 多数机构认为本轮关税争议产生影响大概率不及4月对等关税冲击,方正证券认为本轮关税战大幅升级的概率不高,且集中在中美之间,双方为后续谈判提供筹码的概率较大 [14] - 银河证券否认本轮关税冲击会导致A股市场重复今年4月7日行情,理由包括对预期冲击的程度大幅下降、政策稳市机制已提前就位、市场聚焦中长期政策预期 [14]
清华系已收获10个IPO,总市值超2000亿丨投中嘉川
投中网· 2025-10-13 15:22
2025年前三季度高校背景IPO市场概况 - 2025年1-9月中国企业共计完成197起IPO 其中清华大学背景创业者表现最为活跃 新创造10家上市公司 [5][9] - 清华大学系企业总市值突破2000亿人民币 其中7家公司市值超100亿 两家公司市值超400亿 [5] - 除清华大学外 南京大学背景企业有6家 IPO 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有5家 新加坡国立大学 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各有3家 IPO [5] 清华大学系IPO企业详情 - 10家清华大学背景企业覆盖半导体 机器人和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 在三地资本市场总计募资近130亿元人民币 [9][11] - 半导体 机器人 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有6家 募资超过100亿元 [11] - 具体企业包括禾赛科技 极智嘉 峰绍科技 周六福 海博思创 天和磁材 新恒汇 讯众通信 元保 一品威客 [11] 重点清华大学系企业案例分析 - 禾赛科技于9月16日登陆港交所 募资41.6亿港元 上市当日市值最高达360亿港元 获得169倍超额认购 [12] - 禾赛科技是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激光雷达供应商 核心客户涵盖比亚迪 理想 文远知行等头部厂商 [12] - 极智嘉于7月9日在港交所完成IPO 总募集金额达27.12亿港元 上市后股价暴涨近80% 市值飙升至近400亿港元 [15] - 极智嘉2024年获得全球超800家终端客户认可 累计交付56000台AMR机器人 年收入达24亿元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1.0%至10.25亿元 [15] 清华大学校友资本与创业生态 - 清华大学系资本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例如海博思创从清华科技园孵化 获得清华启迪之星孵化器和清控银杏早期注资800万 [17] - 禾赛科技和极智嘉等企业背后均有清华大学背景投资人支持 如大米创投 将门创投 高榕创投和火山石投资等 [18] - 高榕创投和火山石投资在极智嘉项目上获得超1000%的账面退出回报 [18] 清华大学系未来IPO储备项目 - 2025年清华大学系创业者在一级市场持续创造明星项目 如星动纪元 加速进化 灵御智能 零次方机器人等 集中在具身智能与机器人前沿赛道 [20][21] - 星动纪元于2025年7月完成约5亿元A轮融资 加速进化于7月底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20] - 梅卡曼德 智谱AI 镁佳股份 飞骧科技等清华大学校友创立公司已正式开启IPO流程 形成从科研成果到资本市场的完整闭环 [22]
1000万抽160万,他们用AI疯狂捞钱
投中网· 2025-10-13 15:22
AI独角兽融资动态 - Anthropic于9月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达18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034亿元),融资额1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26亿元),估值在5个月内增长275%,从6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11亿元)迅速膨胀[2][3] - 横向对比其他AI独角兽,Scale AI估值不足300亿美元,Perplexity估值180亿美元,Cursor开发商Anysphere估值99亿美元,凸显Anthropic在赛道中的领先地位[2] - OpenAI与Anthropic几乎同时宣布限制SPV投资,要求投资者使用自有资金,且OpenAI明确声明未经书面同意的股份转让无效,共同抵制SPV参与[4] SPV的定义与功能 - SPV是特殊利益实体,作为独立公司拥有资产负债表,主要用于隔离财务风险或证券化被投公司股权[6] - VC/PE通过SPV二次售卖融资份额,降低投资门槛至1000美元,丰富资金来源,同时规避被投项目业绩波动对IRR、TVPI等核心指标的影响[6][7] - 在美元加息周期流动性紧张背景下,SPV成为GP的求生策略,2021-2023年新设SPV数量达1719个,较上一周期增长198%,资产规模中位数从118万美元升至217万美元[7] - SPV可作延续基金持有长期资产,或作为专项基金投资不符合LPA标准的初创公司,行业普及度高,例如老牌VC Menlo Ventures通过SPV投资Anthropic[12] SPV的乱象与风险 - SPV手续费因市场热度水涨船高,人工智能赛道SPV配售门槛10万-100万美元,手续费达16%,部分VC管理费甚至收取20%[10][11] - 股权结构复杂化导致创业者难以追踪真实投资方,引发商业计划泄露风险,干扰公司战略规划[14] - SPV交易易致估值失控,例如Neuralink在FDA批准试验后SPV估值飙升至70亿美元,远超此前20亿美元融资估值,引发市场过热警告[15] - 多层SPV结构滋生欺诈行为,部分经纪人与公司无直接关联,通过金字塔式收费模式欺骗投资者,被行业人士斥为彻头彻尾的骗子[18][19] - 历史案例安然公司因SPV套现及担保义务导致财务崩溃,警示SPV在泡沫期可能放大系统性风险[15][16] 行业抵制SPV的动因 - Anthropic和OpenAI作为AI头部公司,已获得卡塔尔投资局、新加坡GIC等大型机构支持,无需依赖SPV带来的资金,且需避免股权混乱对长期发展的干扰[19][20] - SPV降低投资门槛导致风投散户化,干扰资源配置效率,可能使低质项目获得资金,影响赛道整体健康发展[18][20] - 抵制行动获得硅谷广泛支持,反映行业对SPV乱象的长期不满,旨在维护估值稳定和股东行为的可控性[4][19]
滴滴自动驾驶D轮融了20亿丨投融周报
投中网· 2025-10-13 15:22
硬科技赛道 - 商业航天领域进入"深水区",星河动力航天完成24亿元D轮融资[4],天兵科技完成近25亿元Pre-D轮和D轮新增融资[4][30] - 通用人形机器人企业优理奇机器人完成两轮近亿元天使++轮及天使+++轮融资[11] - 宁德时代旗下CATL时代智能完成首次对外融资,融资金额近20亿元[32] - 零重力飞机工业完成近3亿元A+++轮融资[21],增程式倾转旋翼eVTOL研发制造商蓝霄航空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26] - 半导体自动物料搬运系统供应商成川科技获得超亿元B轮融资[22],创视半导体成功完成数亿元级新一轮融资[29] - 智能驾驶领域,斯年智驾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16],踏歌智行完成超2亿元C+轮融资[17],滴滴自动驾驶获得20亿元D轮融资[33][34] 大健康赛道 - 核医药领域表现亮眼,辐联科技完成7700万美元融资(包括约5000万美元C轮股权融资和2700万美元债权融资)[5][37],成都纽瑞特医疗完成约8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5][42] - 天境生物成功完成近6亿元人民币C2轮融资[36] - 华诺生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40],颖特微络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41] - 达普生物完成B2轮融资[38],赛陆完成数千万元B1轮融资[39] 互联网/企业服务赛道 - AI领域聚焦"降本增效",AI陪伴硬件公司珞博智能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6][44] - 国内AI动漫工业化生产平台灵境AI完成新一轮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6][47] - 中科昊音完成数千万元A+轮股权融资[46] - 国内电商创新企业源商购完成5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45] 新消费赛道 - 消费级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乐享科技完成2亿元天使++轮融资[8] - 中国化妆品品牌自然堂集团完成新一轮融资,加华资本投资3亿元人民币[9]
2025中国成都天使投资生态大会即将盛大启幕
投中网· 2025-10-13 15:22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化容错包容,为早期资本的友展宫造了良好主壤。自 前,成都高新区已构建覆盖"资助—种子—天使—创投 一产投一并购"的全生命周期投资服务体系,深入实 施"应投尽投"行动计划。特别是在早期资本环节,成 都高新区规划5年投入15亿元成果转化资助资金、30亿 元种子基金、100亿元天使母基金,同时设立10亿元中 试平台建设基金、天使直投基金和参与基金等创投基 金,形成了从科研成果孵化、初创企业培育到产业化发 展的系统支撑。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出资组建160 支基金,总规模超过3400亿元,建成中西部产业园区规 模最大的产业基金集群,为科技成果转化和新质生产力 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值此之际,由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成都高新区 财政国资局和成都高新科技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的"2025中国成都天使投资生态大会"将于10月 17日在四川·成都举办。本次大会将汇聚政府领导、行 业专家、顶尖投资机构、成功企业家、明星创业者等共 聚一堂,探索如何以早期资本和耐心资本助力科技成果 转化,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共创繁荣未来。 会 议 亮点 SUMMIT HIGHI IGHT 成都 ...
没有独立的财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贫困丨CV荐书
投中网· 2025-10-12 10:56
金钱哲学与财务独立 - 金钱储蓄的本质是购买无形价值,包括自由、独立和自主支配时间的能力,每一美元储蓄被视为购买未来选择权的"兑换券"[2][5] - 财务独立意味着掌控生活节奏、思想独立和与家人共度时光的自由,而非单纯追求物质财富[3][4][6] - 储蓄与债务的对立关系:储蓄增加独立性,而债务将未来掌控权转移给他人,限制个人选择空间[5][18] 消费观念与价值选择 - 储蓄应被视为投资于财务独立而非闲置资金,例如500美元储蓄等同于购买500美元的独立性,其价值超越物质消费[6] - 独立性的投资回报率最高,远超其他消费,因为时间自主权带来更大生活满足感[6] - 物质炫耀性消费(如频繁更换豪车、奢侈品)可能导致财务崩溃,案例显示NBA球员安托万·沃克赚取1.08亿美元后因过度消费负债1270万美元破产[7][11] 财务独立光谱理论 - 财务独立分为16个等级(0-15级),从完全依赖他人到完全掌控生活,每一级储蓄增加均提升独立性[13][20] - 关键里程碑包括:第4级(应对日常开支)、第7级(可拒绝糟糕工作)、第10级(抵御经济冲击)、第12级(被动收入覆盖终身开支)、第15级(完全时间自由)[15][16][17][18][19][20] - 债务成本不仅限于利息,更体现在剥夺职业和地理选择权,例如学生贷款或房贷限制个人发展路径[18] 案例对比与行为模式 - 运动员约翰·厄舍尔通过储蓄60万美元薪水实现财务稳定,退役后攻读博士学位并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体现储蓄带来的生活掌控权[8][9][10][11] - 高收入群体可能因债务依赖陷入财务脆弱,例如某前CEO身家数亿美元却因借贷失去资产,独立性甚至低于低收入者[12] - 财务独立的核心是减少对外部依赖(如雇主、债务方),每一美元储蓄都在光谱上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决策自由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