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螺丝钉
icon
搜索文档
定投策略升级指南:这两种定投方法,让你事半功倍 | 螺丝钉带你读书
银行螺丝钉· 2025-08-16 21:53
定投方法介绍 - 定期定额定投是最常见的定投方式,每月固定日期投入固定金额,优点是简单方便,缺点是长期来看因通货膨胀等因素买到的基金份额会逐渐减少[7][8][9][10] - 定期不定额定投(智能定投)包括均线定投和估值定投两种主要方法[17][18] - 均线定投根据当前价格与历史均线的偏离程度调整定投金额,价格高于均线少投,低于均线多投,但在牛市后可能买贵[19][20][21][22][23][24][26] - 估值定投基于基金估值水平调整定投金额,低估时多投,高估时少投,长期收益更好且降低波动风险,但需要学习估值指标[28][29][30][31][32][33][34][35][36] 价值平均定投策略 - 价值平均定投通过设定基金市值增长目标来调整每月定投金额,可与其他定投方法结合使用[37][38][39] - 该方法适合为特定目标积累财富,如10年后购房需要100万元可据此制定定投方案[48][49] - 价值平均定投可与低估值定投结合,确保买入的指数基金处于低估状态[50][51][52] - 主要缺点是在市场大幅下跌时需要短期内补仓大量资金,如100万市值下跌30%后需补31万才能达到下月目标[53][54][55][56][57] - 实际应用中可设置单次定投金额上限(如1万元)以避免资金压力过大[61][62][63] 书籍推广信息 - 《股市长线法宝》全新第6版上市首日即登顶京东金融与投资类图书销量榜和新书热卖榜[67] - 该书是全球畅销30年的投资经典,被华盛顿邮报评为"有史以来十大投资佳作"之一,巴菲特称为"价值连城的股票市场投资指南"[68] - 读者可通过专属优惠链接购买,价格比平台直接购买更优惠[71][72]
上市公司的盈利,为啥长期是上涨的?|投资小知识
银行螺丝钉· 2025-08-15 22:04
生产效率与股票市场长期上涨 - 生产效率提高是推动股票市场长期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3] - 生产效率提高的来源包括科技进步和城市化等 [3] - 城市化带来人口聚集效应 创造更多机会并提高人均产出 [3] - 科技进步是提高社会整体效率的永恒动力 可应用于各行各业 [3] - 正常发展的社会中 商业和劳动力自然流动会带动上市公司整体盈利长期增长 [3] - 生产效率提高最终会带动股票市场整体长期上涨 [4]
每日钉一下(买得便宜,是对自己的保护)
银行螺丝钉· 2025-08-15 22:04
美元债券基金投资 - 美元债券基金是多元化配置资金的重要一环,可覆盖人民币和外币资产以及股票和债券类资产 [2] - 提供限时免费福利课程,系统性介绍美元债券基金投资知识,包括课程笔记和思维导图辅助学习 [2] 投资策略核心原则 - 好品种+好价格+长期持有=好收益,强调"买得便宜"对风险保护的关键作用 [5] - 高价买入优质品种仍可能因市场高位导致亏损,例如2007年、2015年牛市五六千点买入的案例 [6] - 熊市低估阶段投资(如2018年底A股)长期持有收益概率更高,市场非理性行为易创造低估机会 [6] - 判断品种估值可参考「螺丝钉星级和估值表」工具 [6]
[8月15日]指数估值数据(大盘上涨,回到4.5星;这轮牛市跟哪一轮比较像;抽奖福利)
银行螺丝钉· 2025-08-15 22:04
市场表现 - 大盘低开高走,整体上涨至4.5星,接近4.4星 [1] - 大中小盘股普涨,中小盘股涨幅更显著 [2][3] - 市场风格快速轮动,价值与成长风格以日为单位切换 [4] - 港股表现低迷,当日下跌,但自去年9月以来已出现三波上涨 [8][9] 历史行情对比 - 当前行情与2013-2017年相似,各风格(大盘、中小盘、成长、价值)均有轮动上涨阶段 [5][6][24] - 2014年政策刺激推动金融行业上涨,2015年中小盘成长股接力,杠杆牛导致估值从5星飙升至1星,中证全指从2000点冲至8000点 [15][16][18] - 2016-2017年基本面复苏带动价值股慢牛,消费、红利等板块超越2015年高点 [22][23] 当前市场分析 - 2024年与2013-2014年相似:基本面低迷,盈利下滑 [28] - 美联储降息及国内政策推动市场上涨,证券保险为首波主力,科技医药等成长风格近期领涨 [29][31][32] - 与2015年差异:杠杆管控严格,地产产业链尚未复苏 [35][37] - 港股部分医药指数已高估,A股涨幅落后港股约10% [11][12] 基本面与估值 - 2024年一二季度港股、A股科技医药行业盈利同比大幅增长 [39][40] - 若后续财报显示盈利持续复苏,市场有望上行至3点几星 [41][42] - 港股宽基指数估值:恒生指数市盈率13.79,股息率3.03%;H股指数市盈率14.10,股息率2.81% [48] - 行业指数中,恒生科技市盈率22.10,恒生医疗保健市盈率34.81 [48] 投资策略 - 坚持“跌买涨卖”,熊市积累优质份额,等待止盈机会 [45][46][47] - 关注上市公司盈利同比增长情况,尤其是科技、医药及中小盘 [40][41] - 历史显示经济复苏行情可推动估值至3点几星(如2009年、2016-2017年) [43]
割肉的、开始的、买少的、怕涨的
银行螺丝钉· 2025-08-15 13:21
市场情绪与投资者行为分析 - A股在2024年2月初和9月中旬两次触及5.9星级(接近6星)的熊市低点,随后因利好快速反弹 [3][4][5] - 2021年3星级至2024年9月初,老基金规模普遍下降50%-60%,部分投资者在底部恐慌性割肉 [6] - 长期投资者在下跌中割肉比例较低,因认同价值投资理念 [8][9] 熊市投资策略 - 熊市底部是开始投资的理想时机,低价买入能降低风险并培养对市场波动的认知 [12][13] - 初始投资时遇到下跌有助于建立风险意识,避免牛市高位追涨导致的巨额亏损 [13][14] - 当前市场反弹至4.6星级,仍存在低估品种,但机会不如5星级极端 [23][24] 资产配置建议 - 家庭长期资金建议按「100-年龄」比例配置股票基金,5星级时可适当增加比例 [20][22] - 投顾组合(如主动优选、指数增强)提供自动调仓功能,适合低估阶段配置 [26][27][28] - 上涨阶段应减少买入量,下跌阶段可加大配置,遵循「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原则 [30][31][45] 定投与长期持有逻辑 - 2024年2月初和9月的5.9星级阶段出现申购高峰,显示部分投资者逆势加仓 [33] - 定投理想状态为「熊长牛高」,即长期积累资产后高估卖出,但需耐心应对短期波动 [35][36] - 股票资产长期必然上涨,投资者需克服对上涨的恐惧,专注低估机会 [39][40][41]
房产租金如何做规划,能让未来现金流更稳定?|投资小知识
银行螺丝钉· 2025-08-14 20:52
租金收入与金融资产结合的投资策略 - 租金收入天然适合定投模式 因其具有分期产生的特性 [2] - 单纯依赖房租现金流存在不稳定性 包括租金浮动和空置期风险 [3] - 建议构建多元化现金流结构 结合房租与金融资产收益 [3] 收益率比较 - 典型城市房租收益率区间为1%-3% [3] - 月薪宝投顾组合及红利基金的现金流收益率显著高于房租收益率 [3] 租金规划实施步骤 - 第一步 通过出租闲置房产获取定期租金收入 [5] - 第二步 将租金定投至产生现金流的金融资产 如月薪宝组合和红利基金 [6][7] - 第三步 持续循环该过程 逐步提升金融资产现金流占比 [8] 现金流结构演变 - 初始阶段房地产现金流占比可达100% [8] - 通过持续定投 基金现金流将最终超越房租现金流 [8] - 最终形成互补型多元化现金流体系 满足家庭财务需求 [8]
[8月14日]指数估值数据(市场迎来回调;还有哪些品种估值比去年低;红利指数估值表更新;指数日报更新)
银行螺丝钉· 2025-08-14 20:52
市场表现 - 大盘回调至4.6星级,大盘股小幅下跌,中小盘跌幅更大 [1][2][3] - 价值风格反弹,创业板等成长风格相对低迷,市场风格轮动加快,大盘/小盘、成长/价值以天为单位切换 [4][5][6] - 历史数据显示牛市中也存在10-20%级别的回调,需做好短期波动准备 [7] 估值变化 - A股年初至今上涨超10%,港股涨幅达24%,主力为港股、中小盘及成长风格(科技、医药) [9][10][11] - 部分品种估值低于年初,原因包括:股价下跌、盈利增长超过市值涨幅、指数调仓(价值风格指数通过调仓降低估值) [12][13][14][15][16] - 估值下降的品种: - **消费/白酒**:食品饮料整体下跌,基本面低迷导致“估值+盈利”双杀 [18][19][20][23] - **质量类指数**(如MSCI质量、300质量):2021年估值过高后持续低迷,今年微涨但盈利增长抵消估值提升 [24][25][26][27][28][29] - **红利类**:熊市表现更优,今年微涨但盈利增长使估值下降,如上证红利(市盈率10.06)、中证红利(市盈率10.25) [31][32][35][36][45] - **自由现金流**:新指数微涨,盈利增长拉低估值,如自由现金流指数(市盈率10.85) [37][38][42][43][47] - **固收+**:底层资产偏价值风格,今年上涨但估值未提升 [50][51][52][53][54][55] 指数数据 - **红利类指数**:上证红利股息率4.77%、中证红利股息率4.57%,近十年市净率分位数低于25% [45] - **自由现金流指数**:股息率4.21%,ROE达16.08% [47] - **债券指数**:中短债年化收益1.68%-3.87%,长期国债收益较高但波动大(如30年期国债年化9.24%,最大回撤-16.37%) [69] 行业轮动与策略 - 价值风格在中小盘成长行情结束后表现更强,不同风格均有发力阶段 [44] - 固收+及价值风格品种波动较小,适合稳健投资者,如2015年、2021年牛市后回撤较低 [56][57][58]
每日钉一下(有哪些指标,能帮我们判断一个品种是不是便宜呢?)
银行螺丝钉· 2025-08-14 20:52
债券指数基金投资 - 债券指数基金相比股票指数基金认知度较低 但存在投资机会 [2] - 提供限时免费课程介绍债券指数基金投资方法 包含课程笔记和思维导图辅助学习 [2] 投资品种估值判断 - 好品种+好价格+长期持有=好收益 关键在于低估时买入 [5] - 股票指数基金波动较大 如沪深300年波动达20%-25% 高位买入风险显著 [6] - 熊市投资低价品种可提高未来盈利概率 需借助估值指标辅助决策 [6] 核心估值指标 - 市盈率(PE)反映为1元净利润支付代价 数值越低越便宜 [7][8] - 盈利收益率(E/P)与PE互为倒数 数值越高越便宜 [9][10] - 市净率(PB)反映为1元净资产支付代价 用法与PE类似 [11] - 股息率通过现金分红/市值计算 高值通常对应低估值但需结合分红稳定性判断 [12][13] 估值工具应用 - 不同指数适用不同估值指标 需多指标综合判断提高准确性 [13] - 银行螺丝钉公众号每日更新指数估值表 已连续发布2700多期 [14]
[8月13日]指数估值数据(A股港股继续上涨,回到4.5星;美元降息,对A股港股有利吗)
银行螺丝钉· 2025-08-13 20:44
市场表现 - A股港股持续上涨 大盘回到4 5星水平 [1][2] - 中证全指等指数突破去年10月1日高点 [3] - 中小盘股表现优于大盘股 成长风格指数如创业板大幅领涨 [4][5][7] - 价值风格相对疲弱 红利指数微跌 [8][9] - 市场呈现价值与成长风格轮动特征 [10][11] 经济数据与政策影响 - 美国7月非农就业增加7 3万人 大幅低于预期的10 4万人 且5-6月数据分别从14 4万/14 7万下修至1 9万/1 4万 [16][17][19] - 美国7月CPI同比上升2 7% 低于预期 叠加24%关税暂停90天的政策 提升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 [21][22][23][25] 利率与资产配置 - 利率下降直接利好债券市场 间接利好股票市场 [26][27][29] - 非美元资产在降息周期中受益更显著 如2020-2021年港股牛市与2023年A股港股快速上涨 [30][32][33][34] - 美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历史均值2-3% 当前4%出头 未来或回归常态 [40][43][44] - 利率波动属中短期影响因素 对长期投资影响有限 [45][48] 指数估值数据 - 沪港深红利低波指数盈利收益率10 02% 市盈率9 98倍 股息率3 69% [57] - 港股科技指数市盈率43 28倍 市净率3 56倍 股息率0 59% [57] - 创业板指数市盈率34 87倍 市净率4 54倍 股息率1 01% [57] - 标普500指数市盈率24 92倍 市净率5 34倍 股息率1 20% [57] 工具与策略 - 「今天几星」小程序新增ETF估值表功能 支持实时折溢价率查询与历史数据回溯 [49][50] - 投资需逆人性操作 市场低迷期是积累优质资产的机会 [53][54]
红利类指数基金,是不是更难达到高估?|投资小知识
银行螺丝钉· 2025-08-13 20:44
指数策略机制 - 价值风格指数通过定期纳入低估值股票、剔除高估值股票实现低买高卖策略 [2] - 指数在横盘震荡期间估值会自然下降 因成分股调整机制自动优化估值水平 [3] - 该策略主要适用于价值风格指数 能有效控制整体估值波动 [9] 历史表现特征 - 价值风格指数在2007年、2009年、2015年牛市期间仍会出现高估泡沫 [3] - 2018年5星阶段定投的中证红利、红利机会指数基金持有至2025年8月实现60%-70%收益率 [4] - 普通牛市行情中价值风格指数较少出现高估状态 [3] 收益构成分析 - 指数基金净值由估值、盈利和分红三要素构成:净值=估值*盈利+分红 [5] - 中证红利市盈率从2018年8倍提升至2025年8月10倍 估值提升贡献约25%回报 [6][7] - 红利指数每年提供4%-5%股息率收益 [8] - 剩余收益来源于指数成分股公司的盈利增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