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家
搜索文档
61岁马云回归,阿里市值重返3万亿港元
创业家· 2025-09-25 18:11
马云回归与公司战略调整 - 2025年9月16日,公司创始人马云现身阿里巴巴数字生态创新园的HHB酒吧,当晚公司自研AI芯片PPU亮相央视新闻联播,多项参数对标英伟达H20 [5][6] - 创始人回归后,公司港股股价于9月17日上涨5.28%,报收161.6港元,股价创近四年来新高,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截至9月22日市值达3.02万亿港元 [8] - 马云回归后直接参与公司事项的程度达到5年来最高,尤其关注AI业务,并推动公司进行组织变革,将业务重新划分为电商、云+AI、国际数字商业及多元生态四大板块 [10][18] 业务表现与市场竞争 - 在本地生活领域,公司于2025年7月启动500亿元外卖补贴计划,使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6000万单,高峰期单日订单量突破1亿单,高盛数据显示其在内地外卖市场占有率达43%,与美团47%的份额差距逐渐缩小 [21] - AI业务方面,通义千问大模型全球下载量突破4亿次,基于其训练的衍生模型数量超过17万个,成为全球最大开源模型家族之一,公司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人民币用于AI与云基础设施 [22] -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成为亮眼增长引擎,2025财年收入同比增长29%,达1323亿元,其中速卖通Choice服务订单量占总订单70%以上 [22] 技术投入与基础设施 - 公司在半导体领域进展迅猛,中国联通已与公司签署合同,将在西北新建数据中心部署“平头哥”AI加速器,并在训练较小参数AI模型时使用自身设计的芯片 [22] - 二季度云业务收入增长26%,创下数年来最快增速,AI技术已应用于电商业务线,推出“淘宝问问”等应用为商家提供大模型及视频生成工具 [22] - 菜鸟网络计划三年内将海外仓网络从100万平方米扩大至200万平方米以上,为电商出海提供物流保障 [23]
小赛道,才有大机会
创业家· 2025-09-25 18:11
核心观点 - 中国公司应在被忽视的细分赛道深耕 小赛道蕴含大机会 需聚焦优势领域并集中资源投入 [1] - 日本消费企业成功关键在于将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价值 而非单纯追求技术参数 如索尼Walkman解决"随时随地听音乐"痛点 优衣库联合东丽开发科技面料 [7] - AI重构消费本质是用算法重新定义产品价值 未来消费冠军需将需求与算法融合 如Plaud录音卡片通过实时转录+AI摘要功能占领商务市场 Haivivi玩具通过奥特曼IP语音包实现从电子设备到情感陪伴的升级 [7] - 日本经验对中国消费企业具有启示意义 开发领先十年的产品需始于技术创新终于需求共鸣 [7] 课程内容与导师阵容 - 课程聚焦产品创新与品牌出海 涵盖消费电子、美妆日化、服装家居、食品快消、生活方式五大领域 [8] - 日本导师包括前田悟(索尼传说技术师)拆解技术组合创新 萩原富三郎(无印良品初创成员)解析商品开发体系 浅田拓郎(前优衣库MD部长)分享数据驱动商品企划模式 [9][20][22] - 中国导师包括朱啸虎(金沙江创投)强调AI应用场景快速验证 冯卫东(天图投资)探讨品类定位 贾伟(洛可可设计)讲解品类创新体系 [10][14][15][16] - 出海专题由翁怡诺(弘章投资)分析供应链与本地化绑定 Chris Pereira(前华为北美公关)分享跨文化品牌信任构建 [11][18][19] 企业案例与方法论 - 索尼通过技术组合开发领先IPad十年的平板产品 强调从灵感到量产的组织能力 [16][17] - 无印良品建立品质基础上的构造性低价商品体系 保持30年理念一致性并让客户参与产品开发 [20][21] - 优衣库以数据驱动需求洞察体系实现10倍增长 形成用户洞察-商品策略-库存管理闭环 [9][22] - 资本关注消费细分赛道+AI机会 如消费电子+AI、情感陪伴+AI等新兴领域 [10]
日赚1.3亿,创始人光靠卖衣服,八次成为首富
创业家· 2025-09-25 18:11
公司背景与市场地位 - 优衣库是日本近30年来经营最成功的公司,在过去20多年于中国市场创造了奇迹 [3][4] - 公司创始人柳井正曾八次成为日本首富,其家族最初经营西装服饰店 [2][4] - 优衣库于1984年开设第一家店,1999年在东京上市 [7] - 截至2023年,优衣库在中国店铺数量超900家,并以每年80到100家的速度扩张 [8] - 大中华地区贡献优衣库全球业绩的40% [8] 成功因素分析 - 高性价比定位契合消费降级趋势,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性价比 [9] - 品牌理念聚焦百搭基础款,追求容易穿着和与其他服饰搭配,而非单纯追求时尚 [10] - 产品覆盖一线城市高收入人群和小镇青年,受众广泛 [11] - 擅长制造爆品营销,通过爆款快速帮助品牌出圈,放大店铺流量并提升品牌知名度 [12] - 公司各部门参与商品策划,门店店长拥有较大话语权,可每周提出产品改善要求和新需求,公司快速响应 [16] 产品开发与运营模式 - 优衣库的胜利不仅在于开发舒适基本款,更在于联合东丽推广科技面料 [24] - 采用数据驱动商品企划模式,该模式是优衣库实现10倍增长的核心 [25] - 建立"用户洞察—商品策略—库存管理"闭环,为服装企业解决商品同质化与库存管理痛点提供对标样板 [38] - 商品开发关键在于将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要求企业深入理解消费场景而非单纯追求技术参数 [24] 行业经验与启示 - 日本企业成功关键在于将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如索尼Walkman解决"随时随地听音乐"痛点 [23][24] - 无印良品产品开发注重在品质基础上打造构造性低价商品,并让客户参与产品开发 [25][37] - 中国消费企业出海需摆脱复制国内模式的思维定式,应以海外市场需求为原点倒推供应链适配 [34] - 全球化本质是将中国供应链能力与海外市场的本地化需求深度绑定,实现从"降维打击"到"本土化共生"的转变 [26][34]
梁文锋点醒罗永浩
创业家· 2025-09-24 18:07
罗永浩的商业模式闭环 - 罗永浩通过播客《罗永浩的十字路口》对话科技领袖,主动设置议题并产生舆论话题,例如首期对话李想使“李想哽咽感谢美团王兴”话题刷榜社交平台[4][6] - 在舆论场设置议题产生流量后,罗永浩在直播间兑现流量,形成“设置议题-产生流量-带货变现”的完美闭环商业模式[8] - 与西贝争议期间的三天(9月12日-14日),交个朋友直播间吸引1000万人次观看,累计带货额最高预估达5000万元,较此前同一时段最高1000万元的销售额增长400%[8] - 公司股价在争议的两个交易日内上涨超12%[8] 舆论影响力与形象转变 - 罗永浩的公众形象从知识分子转变为“大众嘴替”,更具情绪、流量和商业价值,其在西贝事件后自称支持者达90%[7][9] - 新榜数据分析显示,在7.2万条网络评论中,47%支持罗永浩,19%要求兴业规范,28%质疑西贝[25] - 争议事件一周内,罗永浩微博粉丝增长近70万至138万[26] - 罗永浩善于捕捉公众情绪,其卷入的公共议题如俞敏洪与董宇辉事件,能有效转化为直播间流量,事件当晚700万人涌入直播间,销售额从一天前的250万-500万元冲至1000万-2500万元[24][26] 直播带货的流量效应 - 罗永浩成为行业中少数具备公共议题设置能力的“议题型主播”,而李佳琦减少公开表达,董宇辉直播间2025年上半年流量同比下滑近一半,辛巴已退出[29][30] - 交个朋友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9.8%,但净利润同比下滑33%,主要因流量获取成本上升[31] - 公司已跌出抖音带货榜单前十,罗永浩的议题设置能力对缓解流量下滑尤为重要[31] 科技创业的进展与挑战 - 罗永浩成立细红线公司投身AR领域,目标打造类似“2007年的iPhone+iOS”的颠覆性产品,并获得美团龙珠领投的近4亿元天使轮融资,投后估值达2亿美元[15] - 2023年细红线申请15个专利,大多围绕AR眼镜,但2023年全球AR/VR头显出货量同比下降23.5%,行业退潮[16] - 2024年团队从AR转向AI,但原定具有“颠覆性”的新品未能如期发布,2025年1月在海外发布的J1 Assistant聚合类AI助理软件反响平淡[17][20] - 2025年6月罗永浩承认AR创业失败,认为10年内AR眼镜不太可能商业化,AI软硬件结合方案也因软件工程灾难未发布,但细红线公司仍在招聘大模型算法工程师等岗位[20]
朱啸虎:为什么港股现在这么火?
创业家· 2025-09-24 18:07
港股市场热度及上市策略 - 港股热度提升因中国资产被低估且较美国便宜 美国资产集中在AI领域且估值较高[8] - 南向资金占港股销量一半左右 是支撑港股价格的关键驱动因素[9] - 国际资本在港股配置低于历史平均值 未来潜力值得期待[9][10] 中国企业上市选择 - 一般中国企业去美股上市无意义 除非估值特别大才有关注度[11][12] - 估值仅几十亿美金的企业在美股关注度小 更适合选择港股[12] - 中国公司在香港上市可吸引全球投资人投资中国最佳资产[13] 港股上市门槛及要求 - 港股偏好有利润的消费企业 利润至少5亿起步且越高越好[17][19] - 利润未达5亿的企业需年利润增长50%以上且有清晰路径达到5-10亿利润[20] - 硬科技企业需为细分赛道头部企业 在香港上市表现才较好[23] 消费行业机会及定位策略 - 中国消费市场基础体量庞大 细分行业永远存在机会[22] - 产品定位需清晰 微小创新结合精准定位可能爆发[28] - 案例龙井精酿通过结合精酿啤酒与中国传统茶叶实现爆发[29] 技术转化与产品创新 - 日本企业成功关键是将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价值 如索尼Walkman解决随时随地听音乐痛点[35] - AI重构消费本质是用算法重新定义产品存在价值 需求与算法融合是关键[35] - 优衣库通过数据驱动商品企划实现10倍增长 核心为科技面料推广及舒适基本款开发[37][49] 品牌出海与全球化策略 - 全球化需将中国供应链能力与海外本地化需求深度绑定 而非简单复制国内模式[39][46] - 出海品牌需通过技术输出与文化融合实现深度渗透 让本地人感受到问题解决而非单纯卖产品[39][47] - 案例华为在北美构建信任体系关键为品牌故事与本地消费者联系[47] 中日消费企业经验借鉴 - 无印良品定位清晰 不做最好只做到好 符合日本文化忌讳最好[26][27] - 优衣库商品力与运营力协同发展 通过用户洞察-商品策略-库存管理闭环解决同质化与库存痛点[49] - 索尼产品开发团队具备将点子变为产品的肌肉记忆 能开发领先十年的产品[45]
投资人,还在投什么样的消费企业?
创业家· 2025-09-24 18:07
投资人偏好的消费企业特征 - 必须拥有一个主打品牌实现爆款销售突破 才有机会孵化其他小品牌 [1] - 标准化程度高 能够大规模快速复制 具备万店连锁潜力 [1] - 构建可防御生态 在产品创新前需预先设计防御机制防止被模仿 [1] 日本消费企业的成功经验 - 日本企业核心能力是将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价值 而非单纯追求技术参数 [8] - 索尼Walkman成功关键在于解决"随时随地听音乐"痛点 并非技术最先进 [8] - 优衣库通过与东丽合作开发科技面料 将舒适基本款转化为科技产品 [8] - 无印良品注重品质基础上的构造性低价商品开发 [9][22] - 优衣库通过数据驱动商品企划模式实现10倍增长 [9][23] AI重构消费产业的趋势 - AI通过算法重新定义产品存在价值 需求与算法融合成为关键 [8] - Plaud录音卡片通过实时转录+AI摘要功能快速占领商务场景市场 [8] - Haivivi玩具通过奥特曼IP语音包实现从电子设备到情感陪伴的升级 [8] - 消费电子+AI 情感陪伴+AI成为资本重点追逐的细分赛道 [10] 中国消费企业出海策略 - 全球化需将中国供应链能力与海外本地化需求深度绑定 [11][19] - 需摆脱复制国内模式思维 以海外市场需求倒推供应链适配 [19] - 要通过技术输出+文化融合实现深度渗透 非简单出口 [11] - 需让本地人感受到品牌在解决其问题 而非单纯卖产品 [20] 产品创新方法论 - 需找到明确高价值应用场景 用AI大幅提升效率或创造新体验 [14] - 要快速验证需求 避免陷入技术完美幻觉 用轻量产品测试市场付费意愿 [14] - 通过"品类-产品-品牌"三品合一体系进行全流程品类创新 [15] - 无印良品建立高效成熟体系将企业理念和产品哲学落地 [21] 消费企业增长路径 - 在大众市场品牌内卷时代需成为细分赛道新龙头 [10] - 需找到明确赛道归属 通过升级定位和品类创新抓住机会 [10] - 用可规模化创新产品使品类创新和品牌差异化真正落地 [10] - 优衣库建立用户洞察-商品策略-库存管理闭环解决同质化与库存痛点 [23]
把客车干成世界第一,河南老板年入370亿
创业家· 2025-09-23 18:1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1963年成立的郑州客车修配厂,90年代初因城市化进程加速而抓住公路客运机遇,开发国内首款卧铺客车 [13] - 1993年改制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成为首家中国客车行业上市公司 [14] - 2002年与德国MAN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突破底盘技术瓶颈,并建立行业首家博士后工作站及国家级技术中心 [15] - 新能源领域布局早于行业,1999年开发首款纯电动客车,早于比亚迪转型电池生产 [16] - 2024年营收达372.18亿元,同比增长37.63%,归母净利润41.16亿元,同比增长126.53% [27] 技术研发突破 - 每年投入4%-5%销售收入用于研发,建成全球领先的整车电泳生产线,将车辆耐盐雾时间从240小时提升至1000小时 [15][17] - 通过十余年研发突破丰田柯斯达垄断,2015年推出T7高端商务车打破市场格局 [17][18] - 新能源智能网联客车与新能源卡车成为战略重点,推动从客车企业向商用车企业转型 [26] 全球化战略 - 2003年启动海外扩张,采用"一国一策"本地化模式,产品覆盖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 [20][23] - 古巴市场市占率超90%,通过建立维修服务站、允许赊销及金融危机期间提供500万美元配件支持实现 [5][22][23] - 累计出口客车超11万辆(截至2025年6月),海外营收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23][27] 行业竞争与挑战 - 2017年起受高铁与私家车冲击,客车行业进入萧条期,公司销量从高峰锐减近一半至2021年4.1万辆 [26] - 2019年创始人重新执掌战略调整,通过新能源转型与海外市场扩张实现业绩回升 [26][2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虽同比下降1.26%,但净利润逆势增长15.64%,显示盈利结构优化 [27] 管理层理念 - 创始人提出"种地理论",强调精耕细作与长期主义,主张"宁做头上的事,不做头上的话"的务实风格 [20][28] - 技术领先被视为行业领导核心,认为"销量第一不如踏实做事",注重产品口碑而非短期指标 [15][28]
创始人融资的四大误区
创业家· 2025-09-23 18:12
文章核心观点 - 日本消费企业成功关键在于将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 而非单纯追求技术参数[7] - AI重构消费的本质是用算法重新定义产品存在价值 未来消费冠军需将需求与算法完美融合[7] - 中日消费冠军企业在产品创新与品牌出海方面的经验对中国新消费企业具有深刻启示意义[12] 课程内容与结构 - 课程为期3天 聚焦消费电子/美妆日化/服装家居/食品快消/生活方式五大领域[8] - 第一天主题为存量替代与细分冠军 涵盖创始人精神重塑/AI产业洞察/品类定位策略[14][15][16][17] - 第二天主题为出海破冰 涵盖索尼产品开发方法论/全球化供应链适配/跨文化品牌信任构建[18][19][20][21] - 第三天主题为产品创新 涵盖无印良品商品开发体系/优衣库数据驱动商品企划闭环[23][24] 日本企业案例研究 - 索尼Walkman成功源于解决"随时随地听音乐"痛点而非技术最先进[7] - 优衣库通过联合东丽开发科技面料 实现从基本款到全球服装帝国的跨越[7][24] - 无印良品保持30年不变的产品哲学 打造品质基础上的构造性低价商品体系[23] 导师阵容与专业背景 - 朱啸虎主导投资小红书/滴滴/饿了么等早期项目 强调AI应用需聚焦明确高价值场景[16] - 冯卫东主导投资周黑鸭/奈雪的茶/小红书 擅长通过精准定位实现品类突围[17] - 浅田拓郎曾任优衣库全球商品部长 推动数据驱动商品企划体系构建[24] - Chris Pereira曾任华为北美公关舵主 主导孟晚舟事件后北美信任体系重建[21] 目标受众与价值主张 - 面向消费企业创始人/CEO 解决增长天花板/出海文化坑/产品同质化三大痛点[26] - 课程原价12800元/人 早鸟价9800元/人(限9月21日前)[28] - 通过3天沉浸式学习中日消费企业破局存量时代的方法论与实践案例[8]
当年一场大火把公司烧没了,上市受阻、对赌回购、赔款……
创业家· 2025-09-23 18:12
公司发展历程与挑战 - 洛可可创始人贾伟自2004年创业以来获得79项红点奖,成为中国唯一独揽红点、iF、IDEA、G-Mark、Good Design、红星等国际顶级设计金奖的设计师[2] - 2018年7月8日北京办公室火灾导致客户项目资料和财务凭证被烧毁,直接影响2019年上市计划[3][4] - 火灾后公司面临风投回购协议、系列赔款和资金链问题[5] - 2018-2023年是公司最难过的5年,从每年100%惯性增长陷入停滞[9][10] 创始人认知演进 - 2007年前为设计师阶段,公司达百人规模后意识到需要从设计思维转向管理思维[15][16] - 2014年公司成立第十年时认知转变为创业者视角,开始关注财务、人力、战略等企业综合管理[17] - 2016年第二次创业做互联网平台模式,学习数字化和AI智能算法[17] - 认为创业者需要综合格斗能力、抗击打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而非单一专业技能[17] 行业洞察与方法论 - 日本企业成功关键在于将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价值,如索尼Walkman解决随时随地听音乐痛点,优衣库通过科技面料推广获胜[27][28] - AI重构消费本质是用算法重新定义产品存在价值,未来消费冠军需完美融合需求与算法[28] - 产品创新应始于技术创新终于需求共鸣,如Plaud录音卡片通过实时转录+AI摘要功能占领商务市场,Haivivi玩具通过奥特曼IP语音包从电子设备升华为情感陪伴[28] 课程核心内容架构 - 第一天聚焦存量替代策略:包括寻找高价值AI应用场景、快速验证需求避免技术完美幻觉、以需求定品类判断机会[35][36] - 第二天专注出海破冰:探讨中国供应链能力与海外本地化需求深度绑定、品牌故事本地化传播、建立跨文化信任体系[38][39] - 第三天侧重产品创新:拆解无印良品品质基础上的构造性低价商品体系、优衣库数据驱动的商品企划与库存管理闭环[40][41] 目标受众与价值主张 - 面向消费企业创始人/CEO:寻求增长天花板突破、出海文化风险规避、产品同质化破解方案[43] - 课程提供中日消费冠军级企业在产品创新与品牌出海方面的实践经验[32] - 原价12800元/人,早鸟价9800元/人(限9月21日前)[44]
1415亿,江西宜春新首富诞生了
创业家· 2025-09-22 18:08
公司股价表现 - 2024年9月11日光通信板块股价大幅上涨,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合称“易中天”)股价均涨超13%,三家公司合计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其中新易盛市值约3800亿元、中际旭创约4900亿元、天孚通信约1550亿元 [4] - 当日CPO概念板块大涨6.64%,主力资金净流入197.6亿元,行业景气度显著提升 [4] 公司发展历程 - 天孚通信成立于2005年,创始人邹支农聚焦光通信陶瓷套管领域,通过自主研发突破日本企业垄断,将成本降低30% [10][11][12] - 公司通过并购整合加速技术布局:2016年收购日本Tsuois Mold获纳米级光学透镜技术,2018年收购AWG产线完善光模块解决方案,2020年并购北极光电掌握高端光学镀膜工艺 [14] - 从单一陶瓷套管厂商发展为覆盖精密陶瓷、光学玻璃、超精密加工等综合光器件服务商,拥有超200项专利,八大核心工艺平台 [14] 技术与市场地位 - 核心产品市占率领先:陶瓷套管全球市占率超40%,光模块组件在英伟达供应链中市占率达70% [14][27] - 深度绑定全球头部客户:为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光模块厂商提供核心组件,是华为光通信供应链重要成员,全球光器件市场份额约3.6% [15] - 入选“中国光通信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15] 业务模式与财务表现 - 垂直整合模式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高速光引擎产品成本比同行低15-20%,综合毛利率常年稳定在57%以上 [17] - 2024年净利率达41.3%,盈利能力行业领先;2024年营收32.52亿元(同比增67.74%),净利润13.44亿元(同比增84.07%) [17][22] - 业务结构转型显著:有源器件收入占比从早期不足15%提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34.4%,形成“无源+有源”双轮驱动格局 [18] 技术布局与行业趋势 - 提前布局CPO(共封装光学)技术,为800G/1.6T光模块提供高密度光纤连接器、硅光耦合器等核心组件,深度参与英伟达CPO供应链 [19] - 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从2020年112亿美元增至2024年178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235亿美元,五年翻倍 [26] - 云巨头加大AI算力投入:微软2025财年计划投入1000亿美元,Meta投入660-720亿美元,谷歌投入850亿美元,驱动光模块需求爆发 [26] 全球化与产能扩张 - 泰国工厂2025年二期投产后,海外业务占比有望突破30%,贴近国际客户并分散地缘风险 [22] - 2023年获得英伟达2亿美元订单,成为全球仅有的三家800G光模块供应商中唯一中国厂商 [23] 行业前景与资本关注 - CPO技术渗透率从当前10%向未来50%冲刺,3.2T/6.4T超高速光互联、6G通信等新技术将持续驱动需求 [26][27] - 资本市场给予高估值:天孚通信动态市盈率约70-85倍,新易盛约30-45倍,反映对AI算力需求爆发的预期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