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芯闻
icon
搜索文档
达发的蓝牙芯片,被爆漏洞
半导体芯闻· 2025-07-01 17:54
蓝牙芯片漏洞事件 - 联发科旗下公司Airoha(达发)的蓝牙SoC产品存在多个安全漏洞,分别标记为CVE-2025-20700、CVE-2025-20701和CVE-2025-20702,攻击者无需身份验证即可通过蓝牙完全控制耳机设备[1] - 漏洞通过BLE GATT和蓝牙BD/EDR的RFCOMM通道暴露,允许未配对的攻击者读写设备的RAM和闪存,进而劫持配对的其他设备如手机[1] - 受影响的设备包括Bose QuietComfort耳塞、Marshall ACTION III、Sony Link Buds S等,涉及拜亚动力、马歇尔和索尼等供应商[2] 漏洞修复进展 - Airoha已在SDK中修复漏洞并提供新版本,但各供应商需自行构建固件更新并向终端用户分发补丁[2] - 截至研究发布时,尚未发现任何已修复的固件版本[2] - 研究人员暂未公开技术细节和PoC代码,但未来将披露更多信息[2] 其他半导体行业动态 - 半导体行业获得10万亿规模投资[4] - 多家芯片巨头市值出现大幅下跌[4] - HBM技术被评价为"技术奇迹",RISC-V架构被预测将在竞争中胜出[4]
工资最高的芯片公司
半导体芯闻· 2025-07-01 17:54
薪资排名 - IC设计龙头联发科2024年以431万元平均薪资蝉联非主管全时员工薪资冠军,年增14.8%,是唯一突破400万元的企业[1] - 上市公司中非主管员工平均薪资超300万元的公司共9家,其中8家为半导体企业(7家为IC设计公司),仅爱山林(354.1万元)与和泰车(267.7万元)属其他行业[1] - 薪资Top 10榜单中瑞鼎以33.53%年增幅居首,其次为达发(27.35%)、瑞昱(24.33%),台积电涨幅达19.32%[1] 半导体行业薪资优势 - 薪资中位数超300万元的公司仅3家,均为IC设计公司:联发科(343.8万元)、瑞昱(324.6万元)、达发(304.9万元),显示薪资分布高度集中于高薪区间[4] - 中位数Top 10中仅长荣海运(241.5万元)为非半导体企业,长荣海运以71.28%中位数增幅居行业之首,其次为达发(29.91%)、瑞昱(25.18%)[4][5] 企业数据对比 - 联发科员工人数达11,566人,平均年薪431万元,中位数343.8万元,两项指标均领先同业[1][4] - 台积电员工数68,647人规模最大,平均年薪339.1万元,中位数264.5万元,年增幅19.32%[1][4] - 瑞鼎员工仅860人,但平均年薪341.3万元(年增33.53%),中位数261.2万元(年增22.11%),增速显著[1][4]
朱尚祖加盟慧荣
半导体芯闻· 2025-07-01 17:54
SMI计划借助其丰富经验和人脉,招募更多研发人才,并将在大陆地区设立一个新的FW研发中 心。此外,他还将作为SMI资本委员会的成员,参与战略投资与收购,并协助进行收购后的整合与 领导工作。他还将为SMI长期商业战略、产品组合的扩展以及人工智能计划提供建议。 朱尚祖在半导体行业拥有30年的领导经验。其职业生涯始于华邦电子,于1999年加入联发科技。 最初领导DVD播放器研发团队。此后被提升为数字消费者BU总经理、智能手机业务集团负责人。 在他担任联发科技执行副总裁兼联席首席运营官期间,移动芯片组业务年营收增长至超40亿美 元,是联发科技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芯片供应商的关键推动者。 离 开 联 发 科 技 后 , 朱 尚 祖 在 小 米 私 募 基 金 担 任 合 伙 人 一 年 半 。 随 后 , 他 共 同 创 立 了 哲 库 科 技 (ZEKU),担任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在此期间,他组建了一支3000多名工程师的全球团 队,并在4年内交付了多个先进的SoC设计,其中包括两款6nm和一款4nm设计。 点这里加关注,锁定更多原创内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芯闻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 ...
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将跃居全球最大
半导体芯闻· 2025-07-01 17:54
全球晶圆代工产能分布 - 中国大陆预计将占据全球晶圆代工产能的30%,成为最大的半导体生产中心 [1] - 目前中国台湾产能最高为23%,中国大陆21%,韩国19%,日本13%,美国10%,欧洲8% [1] - 中国大陆通过建设18座新晶圆厂实现产能增长,例如华虹半导体在上海开设12英寸晶圆厂 [1] 中国大陆半导体产能增长 - 202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产量达每月885万片晶圆,同比增长15% [1] - 预计2025年产量将达到1010万片 [1] - 增长得益于中国政府为实现芯片自给自足目标进行的大规模投资 [1] 美国晶圆供需情况 - 美国是全球最大晶圆消费国,约占全球需求的57% [2] - 但美国产能仅占全球约10%,需从中国台湾、韩国和中国大陆等地区采购 [2] - 多家公司正在美国建设晶圆厂,包括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等 [2] 技术能力对比 - 报告未具体比较中国与西方晶圆厂的技术能力 [2] - 美国出口管制限制中国获取先进芯片制造设备 [2] - 中国正投入数十亿美元填补半导体行业技术空白 [2] 其他地区产能 - 日本和欧洲的晶圆产量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2] -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约占全球晶圆代工产能的6%,主要为外资企业 [2]
印度首家晶圆厂:28nm,5 万片
半导体芯闻· 2025-07-01 17:54
印度首座本土芯片制造厂 - 塔塔电子在古吉拉特邦多莱拉投资9100亿卢比(约110亿美元)建设印度首座全栈半导体制造厂,涵盖从原始硅片到芯片制造的完整流程 [1] - 该工厂引入台湾力晶半导体(PSMC)的技术和日本东京电子(TEL)的设备,构建本土半导体生态系统 [1][2] - 工厂设计月产能达5万片晶圆,覆盖28nm、40nm及90nm成熟工艺节点,主要应用于电源芯片、汽车MCU和工业领域 [2] 工厂技术及战略定位 - 工厂采用人工智能驱动,实现良率优化和预测性维护,为印度首个AI赋能的晶圆厂 [2] - 聚焦成熟节点芯片市场,满足家电、汽车、电信设备及工业自动化需求,避开高端芯片竞争 [2] - 计划未来5-7年在古吉拉特邦新增两座晶圆厂,并在阿萨姆邦建设OSAT(封装测试)工厂,投资2700亿卢比 [2][5] 产业生态与政府支持 - 古吉拉特邦配套建设1500套住房,形成工人、工程师及供应商的完整生态系统 [2] - 印度政府"半导体印度计划"投入7600亿卢比,推动本土芯片产业链发展 [4] - 联邦部长预计2025年9-10月实现量产,配合印度AI、电信及国防电子需求 [3] 地缘经济影响 - 项目标志印度从芯片进口国转向生产国,减少对台韩美供应链的依赖 [3][5] - 可能使印度成为美国等国家的供应链盟友,而非单纯买家 [5] - 垂直整合供应链涵盖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增强产业自主性 [3][5] 投资规模与长期愿景 - 塔塔半导体项目总投资达1.18万亿卢比(含OSAT工厂),后续扩建计划明确 [5] - 印度理工学院等行业教育机构正培养人才以支撑长期产业需求 [4] - 项目被视为国家战略转折点,涉及主权和技术自主权 [5]
营收四亿,利润一亿,沁恒微冲刺IPO
半导体芯闻· 2025-07-01 17:54
公司概况 - 南京京沁恒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沁恒微)是一家基于自研专业接口IP、内核IP构建一体化芯片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成立于2004年5月9日[1][2] - 公司采用"先打IP地基、再建芯片高楼"的产业化路径,通过底层关键技术研究形成自主IP体系,再一体化构建接口芯片和互连型MCU芯片产品[1][4] - 主营业务为接口芯片和互连型MCU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与连接、物联组网和互联、计算机及手机周边等领域[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分别为23,825.64万元、30,761.07万元和39,679.53万元[1]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10.41万元、7,239.67万元和10,399.18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94.57万元、6,289.09万元和9,724.30万元[1] - 在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实现持续盈利,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1] 产品结构 - 接口芯片占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部分,2024年占比82.14%,其中USB芯片占比52.38%,蓝牙芯片15.64%,以太网芯片8.45%[8] - 互连型MCU芯片收入快速增长,2024年占比提升至17.84%,较2022年的10.10%显著提高[8][9] - 工业控制与连接是主要应用领域,2024年占比52.60%,物联组网和互联领域占比提升至25.54%[15] 技术优势 - 拥有10项核心技术,对应80项发明专利,涵盖微处理器内核技术、USB技术、蓝牙技术、以太网技术等[17] - 自主研发青稞系列RISC-V处理器,累计出货超亿颗,在中断响应速度、运行功耗等方面优于Arm Cortex-M系列[6][20] - 掌握PHY物理层等连接"根"技术,实现从底层到应用层的全自主连接技术链[21] - "核"+"根"一体化设计实现全局优化,产品具有功耗低、功能多、成本低、响应快等优势[23] 研发与募资 - 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2,108.0729万股,募集资金93,153.92万元用于三个研发产业化项目[28] - 募投项目包括USB芯片研发及产业化(26,274.62万元)、网络芯片研发及产业化(30,210.38万元)和全栈MCU芯片研发及产业化(36,668.92万元)[28] - 未来将重点研发超高速USB4、USB 3.x、高速率以太网和低功耗高性能无线通信等连接技术IP,以及高性能RISC-V处理器IP[29] 发展前景 - 依托自主IP体系,持续丰富USB接口芯片、低功耗蓝牙芯片、以太网接口芯片和青稞RISC-V MCU等产品线[30] - 通过技术自主的控制芯片和互连芯片赋能更多应用场景,提升主营业务规模和市场竞争力[29] - 形成深度自研与持续盈利的良性循环,在行业周期低谷仍能保持盈利能力[24]
报名中 | 聚焦接口与安全IP,这场技术研讨会不容错过!
半导体芯闻· 2025-06-30 18:07
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 - 数据传输速度和安全性成为半导体行业关键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 联网车辆 5G和物联网的爆发式增长 市场对高性能计算和低功耗芯片的需求激增 [1] - 内存带宽与数据处理安全性的瓶颈日益凸显 接口IP和安全IP技术成为行业突破的核心驱动力 直接决定芯片效能 兼容性及抗攻击能力 [1] Rambus公司技术优势 - Rambus是高速接口技术领域的先驱 重新定义内存与系统间的数据传输标准 其DDR内存接口 HBM3/4和PCIe 5/6等解决方案显著提升数据中心 边缘计算等场景的性能上限 [1] - 公司拥有丰富的安全IP解决方案 包括信任根技术 安全协议引擎 内联密码引擎 后量子密码算法加速器核等 构建了强大的产品组合 [1] 技术研讨会核心内容 - 上午会议聚焦人工智能领域 讨论最新接口和安全IP解决方案 包括量子安全加密 信任根 HBM4 GDDR7 PCIe 6.1/7.0 CXL3.1 MIPI等技术 [6] - 下午会议深入探讨汽车安全解决方案 涵盖智慧联网汽车硬件和软件设计的最新趋势 生态系统合作 安全性和功能安全规定 评估方法等 [7] 人工智能技术分会场议程 - 选择合适的内存(HBM GDDR LPDDR)用于训练和推理 [9] - PCIe和CXL成为AI时代关键互连技术 [9] - 以太网IP在Scale Out Up的前沿布局 [9] - MIPI CSI-2先进传感器技术助力自动驾驶 [9] - AI时代的安全挑战 [9] 智能汽车安全分会场议程 - 芯片与零部件安全测试与整车信息安全合规协同 [11] - 本土芯片满足GB44495及OEM网络安全规范 [11] - 安全实验室对R155合规性的方法以及PQC更新 [11] - FUSA处理器驱动汽车革命新浪潮 [11] - 车规级芯片网络安全评估体系 [11] - 互联汽车安全IP解决方案 [11]
晶圆大厂发9000万奖金
半导体芯闻· 2025-06-30 18:07
公司业绩与员工激励 - 公司上半年营收和获利均呈现成长,为感谢员工付出将发放辛勤奖金,总金额约9000万元新台币,基层员工每人1万元,2x职等每人1.5万元,31-32职等每人2万元,33-34职等每人3.5万元 [1] - 公司积极打造多元、公平、共融的职场文化,推动"家庭照顾强化计画",包括延长产假至14周、生育补助每胎1万元、新增每月8小时有薪幼儿照顾假等 [1][2] - 公司举办家庭日活动吸引超过1,500位同仁参与,连同眷属总人数突破4,000人,并向六家公益机构捐赠共120万元 [2] 经营展望与汇率影响 - 上半年客户因应关税不确定因素提前备货,美元营收健康成长,预期下半年美元营收可望温和成长 [2] - 新台币今年以来升值约12%,但通过避险策略将影响降至最低,公司几乎没有汇损 [2] 新加坡厂进展与行业动态 - 新加坡厂工程进展顺利且有超前,预计2024年第4季进机,2026年下半年送样客户,2027年上半年量产 [3] - Wolfspeed申请破产可能为公司带来第二货源机会,但碳化硅(SiC)及氮化镓(GaN)营收贡献仍不显著 [3]
PCIe,进入光时代
半导体芯闻· 2025-06-30 18:07
PCIe 7.0技术规范 - PCIe 7.0于2025年6月11日正式发布并上市,主要面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800G以太网、云计算和量子计算等数据驱动型应用[1] - 技术特点包括:数据速率达128GT/s,16通道配置中双向速率高达512GB/s,采用PAM4信号调制和基于Flit的编码,并提升功率效率[1] - 该规范保持与历代PCIe技术的向后兼容性,延续每三年I/O带宽翻倍的传统[1] 技术开发背景 - PCIe 7.0的开发周期遵循"三年制定规范、三年实现创新、三年反馈改进"的节奏,时钟频率翻倍的工程挑战导致需三年流片验证[4] - 主要驱动力来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HPC及AI数据密集型市场的带宽需求,同时支持军事/航空航天和汽车领域应用[4] 行业应用拓展 - PCI-SIG自2022年起重点布局汽车领域,预计汽车行业将因性能需求加速转向PCIe技术[5] - 同步推出业界首个标准化"光学感知重定时器"解决方案,通过光纤实现PCIe技术迁移,覆盖PCIe 6.0/7.0规范[5] 市场推进计划 - 目前PCIe 6.0合规性测试仍在进行,目标2025年底形成集成商名单以推动PCIe 7.0普及[6] - PCIe 8.0规范已进入制定阶段[6]
紫光展锐,IPO
半导体芯闻· 2025-06-30 18:07
上市进展 - 紫光展锐上市辅导备案材料获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拟计划在2024年或2025年登陆科创板[1] - 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革,名称由"紫光展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紫光展锐(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 - 2024年9月获得约40亿元新一轮股权融资,11月完成近20亿元股权增资,投资人包括元禾璞华等[1] - 2024年12月成功召开第一次股东会会议,正式设立股东会,进入IPO冲刺新阶段[1]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约11%,创历史新高[2] - 2024年芯片出货量突破16亿颗,智能手机芯片市占率提升至13%[2] - 2024年5G产品销量创新高,同比增长82%[2] - 公司此前尚未实现盈利,相关人士透露希望尽快在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1] 技术与产品发展 - 全球面向公开市场的3家5G芯片供应商之一[1] - 截至2025年3月,已在全球116个国家实施5G场测,5G手机规模出货至85个国家,通过56家运营商认证[2] - 搭载展锐5G芯片的100多款智能终端已进入欧洲、拉美、东南亚、南亚等市场[2] - 在MWC2025期间发布最新一代5G SoC芯片T8300,搭载该芯片的努比亚最新款手机已全球发售[2] - 在第三代5G通信技术平台实现架构创新,同规格下通信IP面积下降40%,通信性能显著提升[2] 管理层变动 - 2023年6月马道杰加盟担任董事长,积极推进上市进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