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投资者

搜索文档
赵军与核心团队最新交流纪要:市场投资偏好维持高位,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
聪明投资者· 2025-07-31 15:03
市场回顾与展望 - 上半年市场呈现"哑铃型"特征,一边是银行等红利资产,另一边是AI、新消费、创新药等新兴成长轮动[3][11] - 投资者风险偏好维持高位,A/H股自去年9.24以来风险偏好抬升,结构性机会丰富[10] - 中国资产已度过外资"去配"主周期,目前处于低位企稳状态,海外资金配置比例自2021年见顶后出现企稳征兆[3][15] - 下半年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优势产业全球化、科技自主可控[3][20][21] 投资方向与行业观点 - 新消费与娱乐出海:中国正从商品出口转向通过游戏、短视频、潮玩等输出"快乐",称为"多巴胺工厂",女性用户占比上升带来结构性机会[4][32] - 科技板块:关注AI主线与国产替代,包括海外GPU组网模式变化、国产算力中长期空间、AI应用领域基本面扎实的公司[4][34][36] - 汽车产业链:看好中高端自主品牌盈利弹性(20%销量贡献50%以上利润)、智能驾驶商业模式升级、中国车企全球影响力[4][38] - 电池材料等中游环节行业竞争趋于分化,头部企业产能打满而中小玩家逐步退出[39] 投研方法与团队协作 - 构建自上而下中观配置框架,与自下而上选股策略形成互补,提升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16][17] - 消费组通过海外调研(泰国、美国市场)验证品牌势能持续性,关注复购留存等消费持续性[7][25][26] - 周期组与TMT组围绕"电子布"进行联动调研,一周内形成共识并完成配置,体现横向协同[8][30] - 建立"三类复盘"机制:已把握机会、识别未配置机会、完全错过机会,强调组织机制对投资反应速度的影响[8] 公司运营与文化建设 - 强调方法可持续修正、文化有效传导、团队复盘能力等长期变量[6] - 年轻同事善于信息捕捉,资深同事长于定价判断,体系需实现层级间能力互补[8] - 鼓励分歧中共同行动,即使存在不同意见也积极赋能团队调研验证[31] - 投资框架持续优化,过去两年构建中观配置框架提升市场适应性[9]
这些年对“价值”的理解有很多变化!“安全边际之父”赛思·卡拉曼最新对话:最糟糕的日子能做到这三点,会是一种竞争优势……
聪明投资者· 2025-07-30 15:05
以下文章来源于IN咖 ,作者聪明投资者 IN咖 . 多视角关注优秀投资人和企业家 1 、很多人以为,他们请投资经理,是为了让自己赚更多的钱。但其实更真实的情况是:他们真正需要 的,是有人帮他们避免犯错,甚至在关键时刻,帮他们克服自己的本能冲动。 2 、长期投资想做好,唯一的路径是与众不同;而一家企业要走向失败,最常见的原因,反而是'过于 不同'。但说到底,想要战胜市场,终究还是得不一样。 3 、所谓 " 安全边际 " ,就是你要为自己可能犯的错误留出空间。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变量, 而当你买得足够便宜时,这份缓冲就自然内嵌在价格里。 4 、保持冷静、保持开放的心态、做好随时行动的准备,在最糟糕的日子里,反而会成为一种竞争优 势。 5 、我最大的毛病反而是有时候持仓持得太久了,总是在等它兑现。 在 5 月底的高盛系列访谈活动,塞思 · 卡拉曼( Seth Klarman )与约翰 · 沃尔德伦( John Waldron )进行了一轮深度对话,上周才正式发布出来。 赛思·卡拉曼是 Baupost 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兼投资组合经理,以其对价值投资的坚定信念而闻名,至今 仍亲自负责管理组合。其撰写的《安全边际》至 ...
30年证券老将丁楹最新交流,深剖当下投资机会,“可以说是我们创业以来遇到的最好时刻”
聪明投资者· 2025-07-29 15:04
"这种长短结合的阶段,既能发现长期机会, 又能叠加当下资金的涌动 ,可以说是我们创业以来遇到 的最好时刻。 " 康曼德资 本 创始人丁楹在 近日 年中策略会上 以 " 未来 已 来,周期将至 "为题,如是说道。 现年 54 岁的丁楹从事投资 30 多年,曾任中信证券交易部经理、总经理助理,长盛基金投资管理部总 监、总经理助理,中信基金(后被华夏基金吸收合并)投资总监、副总经理, 中信建投董事总经理等 职。 一个成功穿越多轮牛熊的证券老将做这样的归纳判断,是值得重点一听的。 在 丁楹 看来,投资本质上是投向未来,但未来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在当下就已出现的机会 —— 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AI赋能科研、无人物流……这些趋势已经具备产业化的土壤和投资条件。 而周期则是关于短久期的判断,是对价格、产能、供需与政策动态的及时捕捉。两者叠加,使得此刻成 为 "自创业以来最好的时点"。 丁楹的分享几乎每一段都落到了具体产业与公司案例上。 比如谈消费结构的变化,他 用 胖东来调改步步高的真实案例说明"质价比"如何成为穿透商业周期的核 心武器。 "我 现在 做投资 ,特 别 感觉可能要 从以前的' 称重机'' 投票器' 逻 ...
下半年超预期机会可能来自“顺周期”!刘煜辉最新交流,详谈稳定币及反内卷
聪明投资者· 2025-07-28 09:55
中美金融与工业Power对决 - 当前时代底层剧本是中国超强工业Power与美元金融Power的最后对决,贸易战和关税战仅是表象 [8] - 过去20年中国制造业统治力急剧上升,美元金融Power原地踏步,两者出现巨大落差 [8] - 未来均衡路径可能包括:美国试图削弱中国工业Power、中国提升人民币金融Power权重、美国通过金融创新自救 [9][10][12] 稳定币法案与美元重构 - 美国"稳定币法案"旨在通过区块链资产扩张重塑美元信用体系,每发行1单位稳定币需等值美债背书 [3][14] - 法案推动后美债风险收敛,美股创出新高,比特币涨至12万美元 [6] - 稳定币需求扩张将直接拉动美债需求,目标是将加密资产市场与美元体系绑定以维持金融霸权 [19][20] 中国应对策略 - 需双轨并行:推进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同时,加速构建人民币加密资产市场 [23] - 数据要素资产化是破解财政困局的关键路径,需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安全入表 [28][29] - 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第二但储备货币仅第五,需提升计价资产沉淀能力以争夺金融话事权 [24][25] 反内卷政策与市场影响 - 反内卷是2024下半年经济政策核心,旨在扭转价格螺旋下降趋势 [30][32] - 当前内卷集中在光伏、电动车等民企主导领域,调控难度高于10年前的资源类国企 [38][39] - 若价格效果显现,顺周期板块或推动沪深300突破新高,但需警惕机构调仓引发的通缩资产冲击 [42][43] 黄金与资产配置 - 黄金是G2时代最佳定投标的,3-5年持有超额收益概率极高 [66][68] - G2缠斗可能持续二三十年,黄金长期上升空间明确,短期震荡不影响长期配置价值 [67][68] 加密资产发展趋势 - 比特币现价12万美元,预测2030年达150万美元,加密资产或成仅次于美债的全球第二大资产类别 [16][17] - AI技术进步推动区块链信任机制替代传统法币体系,加密资产扩张窗口已打开 [15][18] 中美关系动态 - 特朗普政策核心是解决通胀约束,需与中国"共振"以缓解美债压力 [52][56] - 5月日内瓦会谈后中美股市同步进入低波上涨状态,显示短期博弈缓和 [57][59] - "TACO"策略效果边际递减,市场已消化特朗普谈判模式 [61][64]
巴菲特:90%的人买股票,从一开始就错了
聪明投资者· 2025-07-27 09:27
其他值得看 1、 重返3600点!扫描名私募半年度收成、持仓以及观点 本周 推荐阅读 这几天在看巴菲特2003年的股东会,总是感叹,那时候的问答环节真是像股东而不是粉丝提问,大多是 围绕伯克希尔的业务进行,更像是商业课堂。 那年股东会,巴菲特芒格回答了很多关于衍生品尤其是地产是衍生品以及保险评级的问题,联想到5年 后的次贷危机,真的是为两个老爷子处处的先见之明鼓掌。 对了,当时巴菲特正在收购克莱顿房屋,股东会好几个问题都围绕这笔投资展开。 这笔交易有点因缘际会,也因为这个缘分有了: 《2万字|巴菲特2003年在田纳西大学的交流,把犯错 讲的最详细的一次》(点击阅读) ,可以重温下。 2、 创新药狂飙90%,这轮袭榜选手的背后打法 | 盘点6位医药基金经理 3、 顶级投资人都有一道"心理护城河"!乔尔·格林布拉特:你必须有情绪上的韧性,才能享受到10年后 带来的回报…… 看完记得 点击视频右下角头像 , 关注【聪明投资者视频号】 ,带你看投资智慧的浓缩精华。 转载开白, 请联系小编微信【fanxiaocom】,添加备注 "转载+新媒体名+姓名" ,按顺序邀请加入媒体转载群 商务合作, 请添加聪明牛牛【微信con ...
“华尔街之王”杰米·戴蒙最新访谈,详述职业生涯的震撼时刻
聪明投资者· 2025-07-24 14:52
杰米·戴蒙的职业历程 - 杰米·戴蒙将摩根大通打造成美国最具统治力的银行,穿越多次危机并保持稳健[3][4] - 1998年遭遇花旗集团突然解雇,但将"自我价值"与"境遇波动"分开,这种心态对投资者有重要启示[4][5] - 2000年执掌美一银行时押上自己一半身家买入公司股票,体现长期投资信念[5] - 2004年主导美一银行与摩根大通合并,美一股东获得合并公司42%股权[101][104] - 2006年担任摩根大通CEO后大幅降低次贷敞口,积累流动性[113][114] - 2008年金融危机中收购贝尔斯登和华盛顿互助银行,为行业纾困[20][121][140] - 2023年硅谷银行危机后收购第一共和银行[20][146] 经营理念与风险管理 - "堡垒资产负债表"理念强调资本充足和财务保守,避免高杠杆和激进会计[6] - 重视压力测试,要求基于真实严苛场景如市场下跌50%、利率升至8%等[7][94] - 风险敏感不等于厌恶风险,而是对风险适当定价并理解潜在后果[72] - 激励机制设计避免鼓励错误行为,取消高层管理人员的附加条款[118][119] - 银行业务需关注客户品行,这会影响银行业绩[99] - 保守会计处理,不提前计提利润,对费用进行长期摊销[98] 关键并购案例 - 2008年3月以2美元/股收购贝尔斯登,后调整为10美元/股,避免其倒闭引发系统性风险[121][124][133] - 2008年9月以190亿美元收购华盛顿互助银行,低于其账面有形净资产300亿美元[141] - 收购华盛顿互助后立即进行110亿美元普通股融资以保持资产负债表牢固[142] - 2023年收购第一共和银行,获得优秀人才和高净值客户服务能力[151] 行业洞察 - 金融历史显示危机周期性发生,需警惕高杠杆和风险积聚[83][90] - 银行业需关注底层资产质量,而非简单看息差与非息差收入占比[75][76] - 硅谷银行危机源于"集体存款"模式和利率风险暴露问题[146] - 银行合并需考虑商业逻辑、管理可执行性和交易对价[110][111][112] - 声誉是银行业最宝贵的资产,摩根大通因危机中的作为赢得市场信任[139][143]
重返3600点!扫描名私募半年度收成、持仓以及观点
聪明投资者· 2025-07-23 15:00
市场表现与私募业绩 - 市场盘中一度冲上3600点,创下年内新高3613.02点,市场情绪从年初亢奋到4月冰点后板块轮动表现 [1] - 部分私募产品业绩进入牛市状态,如押注新消费的同犇投资与复胜资产上半年回报接近2020年水平 [1] - 上半年主观股票私募机构10-12%收益为常见区间,医药生物、轻工制造和计算机是主要增持行业 [1] - 前5大行业(医药生物、传媒、电子、轻工制造、有色金属)合计贡献回报约70%,医药生物单一行业贡献超20% [1] - 石油石化、社会服务和煤炭成为主要拖累行业,港股持仓整体提升源于上涨和主动加注 [2] 私募机构投资策略 - 老牌私募如宁泉杨东、高毅邓晓峰等净值创新高,邓晓峰产品连续10年跑赢沪深300指数 [3] - 邓晓峰组合中信息技术和材料占股票仓位6成以上,增持有色金属和科技硬件半导体行业 [4][5] - 同犇投资半年业绩近乎翻番,定位从"偏好大消费"转为"偏好大消费(新消费为主)" [5][20] - 复胜资产新消费持仓包括游戏、纺织服饰、休闲食品等超10%权重,贵金属黄金近10% [5] - 重阳投资提前布局创新药,采用行业ETF+个股策略,三位医药研究员深度覆盖 [7][33] 行业投资机会 - 新消费领域呈现"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特征,与传统消费相比增速更快(如今年增50%+) [18][20] - 创新药行业基本面支撑强劲,临床数据、BD交易和产品获批标志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 [33][34] - 地产行业高度分化,一二线核心区域优质项目一房难求,品牌房企估值仅1倍经营性净现金流 [22][24] - AI产业链、国产半导体设备、芯片等科技方向被看好,高端制造新技术突破带来成长机会 [12] - 服务业需提升体验价值,反内卷同时注重产品质量,如胖东来、山姆未接入外卖平台仍成功 [26] 市场趋势与配置 - 港股强于A股趋势预计持续,A/H股价格倒挂现象增多,但需警惕市场风格切换风险 [10] - 新兴成长机会可能从新消费和创新药泛化至科技和周期工业领域,形成哑铃型配置 [11][12] - 三季度是观察关税影响窗口期,政策延续宽松聚焦新兴产业,全球流动性过剩利好优质资产 [14][15] - 中国资产估值修复进入中场,需挖掘商业模式好(垄断地位)、自由现金流强劲企业 [40] - 三条投资主线:超跌行业结构性机会、科技创新突破、精神消费类企业情绪价值 [41]
创新药狂飙90%,这轮袭榜选手的背后打法 | 盘点6位医药基金经理
聪明投资者· 2025-07-22 14:56
行业表现 - 2025年以来创新药成为公募基金收益关键来源,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暴涨93.94% [1] - 年内6只收益翻倍基金均为重仓创新药的主动权益产品,30只收益超80%的基金中29只配置创新药 [2][3] - 医药生物行业2021-2024年累计下跌40.19%,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四年下跌59.24%,但2025年显著反弹 [5][6] 基金经理表现 张韡(汇添富基金) - 管理产品总规模161.58亿元,代表产品汇添富健康生活任职年化回报11.24%,2025年收益84.92% [11][12] - 投资策略聚焦产业长期逻辑与竞争壁垒,2022年系统性加仓被低估的港股创新药,重仓股康诺亚-B、康方生物半年内上涨75% [15][17][19] - 精准操作百利天恒:2023年上市后波段交易,2024年加仓20万股,该股股价从28.75元涨至302.16元 [23][24][26] - 布局转型药企海思科,2022年买入后股价上涨207.97%,2025年二季度增持至前十大重仓 [28][30][32] 金笑非(鹏华基金) - 代表产品鹏华医药科技任职年化回报15.16%,2025年收益82.52%,但规模逆势缩水至26.01亿元 [37][38] - 2017年后转向蓝筹白马,2022年四季度加仓创新药,2023年净值创新高,2024年跑输沪深300但坚守创新药 [39][45][47] - 二季度持仓以减持为主,新进益方生物等老面孔,强调中期看好创新药但警惕高估值个股 [49][50] 赵伟(富国基金) - 代表产品富国医药创新股票2025年收益83.37%,擅长挖掘边际变化,提前布局百利天恒、三生制药等 [52][54][61] - 三生制药2025年涨超400%,2024年下半年提前布局,二季度机构加仓30780万股 [64][65] - 全球医药持仓比例从33.63%提升至54.75%,减持消费互联网,增持电子传媒 [67][68] 郝淼(嘉实基金) - 嘉实互融精选近三年收益超100%,2025年收益90.51%,长期持有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龙头超12个季度 [72][76][80] - 二季度加仓新诺威,减持康方生物,提示创新药波动风险但看好中长期全球化机会 [82][83] 杨桢霄(易方达基金) - 易方达医疗保健任职年化回报14.95%,2025年收益49.74%,通过细分行业轮动获取超额收益 [89][92] - 2025年二季度减配CXO和器械,超配创新药,聚焦中国创新药出海与国际合作机会 [95][98][100] 万民远(融通基金) - 融通健康产业任职年化回报10.14%,2025年收益10.84%,坚守药房和医疗器械,回避高估值A股创新药 [101][107][111] - 可投港股的融通鑫新成长仅配置康方生物一只港股创新药,对行业保持审慎 [116][117] 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额519亿美元,2025年前5月达455亿美元,显示国际化加速 [118] - 中国在研创新药数量3575个全球第一,大量进入三期临床,行业进入新拐点 [119][120] - 当前需甄别真正龙头与"搭便车"企业,主动选股能力成为关键 [123][124]
顶级投资人都有一道“心理护城河”!乔尔·格林布拉特:你必须有情绪上的韧性,才能享受到10年后带来的回报……
聪明投资者· 2025-07-21 15:00
核心观点 - 价值投资的核心在于买入兼具高盈利能力和低估值的公司,但执行难点在于逆市场情绪操作[2][3][12] - 投资成功的关键是建立"心理护城河",即对策略和公司的深刻理解与经验积累形成的心理韧性[5][6][23] - 个人投资者在长期投资中具有独特优势,但多数人因短期视角和行为偏差难以坚持有效策略[21][22][24] - 市场情绪化创造了盈利机会,但需要足够耐心等待价值回归,优秀投资者通常以3年以上为时间尺度[16][23][65] 投资策略 - "神奇公式"策略:系统化筛选高资本回报率且低估值的公司构建分散化组合[12][14][15] - 特殊机会投资:利用企业拆分、并购重组等事件驱动的估值偏差获取超额收益[47][48][49] - 多空策略:做多优质低价公司同时做空高估值亏损公司,但短期波动风险极大[55][56][58] - 安全边际原则:买入价格与估值间需留足缓冲空间以应对判断失误[28][29][39] 执行挑战 - 机构投资者受考核周期限制难以坚持长期策略,存在典型的委托代理问题[19][20] - 策略失效期可能持续3年以上,期间需承受显著跑输市场的压力[16][23][64] - 投资者实际收益常低于策略理论回报,主因行为偏差导致的错误择时[23][27][44] - 集中投资需对企业未来"正常化盈利"有独立判断能力[36][37][38] 能力建设 - 估值能力是股票投资的基础,需持续学习企业价值评估方法[28][36][41] - 对持仓公司了解越深入,越能抵御价格波动带来的情绪冲击[31][32][41] - 明确自身能力圈范围,不懂的企业不投资[41][42][44] - 建立系统化投资流程比依赖直觉更可靠,可减少情绪干扰[27][28][30] 市场观察 - 当前(2023年11月)市场估值分化严重,优质公司出现极端低估机会[60] - 1998-1999年价值策略连续两年跑输市场,但2000年实现115%回报[62][63][64] - 市场修正估值错误的过程充满噪音,需做好长期应对准备[32][33][65] - 成长与价值本质统一,企业未来增长能力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37][38][40]
黄仁勋:科技、工艺与劳动力规模,三者叠加成就了中国的制造实力……
聪明投资者· 2025-07-19 23:05
英伟达动态 -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创始人黄仁勋近期密集开展商务活动,包括与特朗普会面及访问中国[1] - 公司宣布美国已批准H20芯片对华销售,并计划推出新款显卡,强化中国市场布局[1] - 黄仁勋在播客中强调AI竞争核心在于开发者生态,主张通过技术栈吸引全球开发者以维持行业领先地位[1] 投资人物访谈 - 潘兴广场创始人比尔·阿克曼深度对话内容上线,涉及价值投资方法论、关键战役复盘及个人低谷经历[1] - 传奇投资者帕伯莱指出伯克希尔当前策略趋近"标普500增强",并讨论对苹果等标的的投资逻辑[1] - 达利欧预警美国财政赤字控制成功率仅5%,建议关注美元贬值趋势及黄金配置价值[1] 市场策略观点 - 某私募机构年中交流聚焦新消费、家电、互联网赛道,分析量化交易对市场的结构性影响[1] - 针对港股高红利估值争议,研究提出筛选优质标的的具体框架[1] - 某基金经理借鉴桥水配置思路,提出避免追涨的5项实操建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