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虎嗅APP
icon
搜索文档
订婚仪式成了年轻人婚前的扫雷大战
虎嗅APP· 2025-07-20 11:02
订婚仪式市场趋势 - 在结婚率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订婚仪式在社交平台逆势走热,成为年轻人验证伴侣关系的现实考量[4][5] - 北京热门商圈婚庆店铺的策划师档期紧张,尤其8月8日等吉利日期需提前预约[7][8] - 48.8%的年轻人理想婚庆类型为简约,但订婚仪式呈现复杂化、个性化趋势,新中式风格和电影游戏主题定制受青睐[9][11][12] 订婚仪式流程与成本 - 订婚流程为婚礼的"沉浸式速通版",核心环节包括礼金展示、签婚书、用餐和拍照,耗时约6小时[13][14] - 上海案例显示订婚总成本达13.46万元,其中彩礼7.95万元、三金4.1万元、酒席1.1万元[20] - 一线城市基础套餐(场地+餐食+妆造摄影)需1-2万元,高端定制价格上不封顶[16][18][19] 消费者行为分析 - 00后成为新兴消费群体,部分毕业生即举办订婚宴[9] - 拍照成为核心需求,仪式后50%以上时间用于摆拍,妆造和摄影支出占比显著[33][34][35] - 消费者疲劳感明显,部分用户因筹备压力转向"三无婚礼"(无伴郎/无车队/无传统)[26][28][29] 社会心理动因 - 订婚充当婚姻缓冲带,61%的受访者通过仪式测试家庭匹配度,部分用户因此取消婚约[45][48][49] - 2024年Q1结婚登记量创45年新低,政府降低登记门槛(如取消户口簿要求)刺激需求[54][55] - 年轻人将婚姻视为财产协议而非爱情证明,订婚成为规避法律责任的"情感预付"[60][69][70] 行业创新与矛盾 - 传统婚庆公司推出"订婚速通"服务,但DIY模式同步兴起以降低成本[23][25] - 社交平台形成订婚内容产业链,相关话题日均新增180+条讨论[33][76] - 存在"仪式悖论":72%的用户认为订婚无法律效力,但38%陷入道德绑架不敢退婚[75][76][79]
OpenAI会杀死Manus们吗?
虎嗅APP· 2025-07-20 11:02
OpenAI推出ChatGPT Agent - OpenAI发布ChatGPT Agent,可自动规划执行步骤并调用多种工具完成复杂任务[3][7] - 该模型被归入o3系列,在单一系统中完成规划、工具调用和文档生成等流程[7][8] - 创始人山姆·阿尔特曼称这是首次"真正感受到AGI",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目前最强AI Agent模型[7] 创业公司反应 - Manus在发布会后3小时内发布10条对比测试,宣称在响应速度和任务完成度上全面占优[10][11][18] - Genspark创始人表示其24人团队产品响应时间更短、成本更低,生成质量"高出好几倍"[19] - 创业公司通过工程迭代和提示优化提升输出质量和交付体验,如Manus加入PPT、视频生成等能力[24] 技术路线差异 - OpenAI采用端到端训练的统一模型,在学术测试中表现优异[24][25] - ChatGPT Agent在《人类的最后考试》评估中取得41.6%成绩,是o3的两倍[25] - Manus坚持上下文工程技术路线,通过KV缓存设计降低首个token生成时间和推理成本[26][27][29] 市场影响与趋势 - 全球AI Agent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51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471亿美元,CAGR达44.8%[38] - 微软CEO表示20%-30%代码由AI生成,Klarna的AI Agent处理了2/3客服工作相当于700名人工[38] - Deloitte预测到2025年25%使用生成式AI的公司将试点智能体,2027年增至50%[38] 产品特性对比 - ChatGPT Agent生成内容较粗糙,如简单行程表,而Manus输出带设计的行程海报[11][18] - 在财务报告分析中,OpenAI输出Excel文件,Manus提供含图表和总结的完整演示文档[18] - OpenAI研究员承认生成速度较慢,复杂任务需20分钟以上,但强调相比手动仍是显著提速[20] 未来发展 - OpenAI计划定期更新更多功能,表示本次发布仅是集成智能体功能的第一步[22] - 公司正在开发支付结账系统,可能向通过ChatGPT完成订单的商家收取佣金[41] - 行业面临隐私和安全挑战,AI Agent可访问日历、邮件等敏感信息[39][40]
是山姆背叛了阶级,还是中产背叛了国籍?
虎嗅APP· 2025-07-19 21:48
山姆会员店选品风波 - 山姆7月产品换新季集中下架太阳饼、米布丁等网红单品,替换为好丽友、溜溜梅等大众品牌引发会员强烈不满 [5] - 山姆中国会员数突破500万,年会员费收入至少13亿元人民币,会员认为高价会费应匹配稀缺性商品而非普通超市同款 [6] - 事件反映中产消费心理与国货身份焦虑的激烈碰撞,山姆货架成为"尊严角斗场" [8] 国产供应链升级现状 - 溜溜梅2025年从智利直采1.5万吨西梅,合作Top20+农场供应商 [6] - 卫龙拥有两个研发中心、5项省级和3项市级科研平台,实现全流程自研升级 [6] - 国内一线食品供应商采用机器视觉和AI监测技术,品控与安全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 会员制商业模式挑战 - 山姆会员费本质是购买"人无我有"的稀缺性特权,烘焙熟食区代购现象凸显其社交货币属性 [11] - 胖东来通过全链路透明溯源和超预期售后,将高端品控能力下沉至大众市场,冲击山姆"付费享尊贵"逻辑 [19] - 2025年山姆新CEO面临增长压力,试图通过引入大众品牌平衡毛利率与客群扩张 [22] 国货品牌认知困境 - 消费者理性认可国货进步,但情感上仍难接受卫龙/盼盼成为品质生活象征 [26]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超40%消费者同等品质下优先选进口商品,保健品领域仅9.49%认为"国产更好" [27] - 年轻一代对国产品牌信任度提升,瑞幸/蜜雪冰城等已实现国际品牌价值认同逆袭 [29][30]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零售业态正经历对发达国家商业模式的祛魅,本土供应链以平民价格实现高端品控 [18][32] - 会员制商店未来在于推动品质平权化而非收割阶级认同,需实现真正的价值共振 [32] - 国产品牌需将技术硬实力转化为文化软权力,重构"国产=低质"的集体潜意识 [33]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对升职说“不”?
虎嗅APP· 2025-07-19 21:48
职场晋升观念变化 - 72%的Gen Z员工更倾向于保持"个体贡献者"角色而非晋升管理岗位[1] - 晋升不再被视为无条件接受的选项 职场人开始理性评估薪资增长与压力成本的性价比[1] - 社交媒体上出现大量"不想当领导"、"拒绝升职"等话题讨论[1] 广告行业职场困境 - 广告行业基层员工晋升后面临团队管理、跨部门协调等压力 导致工作疲惫感加剧[4][5] - 行业存在价格战和内卷现象 基层执行岗位反而压力较小[6] - 管理层年龄结构呈现两极分化 40岁以上管理者普遍保持高强度工作状态[9] 互联网大厂晋升机制 - 互联网大厂职级晋升存在明显门槛 7升8需要团队管理能力和业务规模支撑[12] - 晋升过程存在内部竞争 老板支持力度和业务发展阶段影响成功率[13] - 职级差异导致信息获取权限不同 低职级员工常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14]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职业发展 - 四大提供清晰的晋升路径 前五年基本保持每年晋升的节奏[18] - 北美与国内职场文化差异显著 晋升不再是普遍追求[21] - 资深员工更看重工作生活平衡 部分主动放弃合伙人晋升机会[22] 跨文化职场对比 - 北美职场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 加班文化不明显[20] - 国内职场晋升目标明确 形成全民向上的竞争氛围[21] - Z世代员工更倾向于为个人兴趣放弃职业发展[24] 职业价值重估 - 广告行业从业者认为工作成果缺乏个人价值归属感[9] - 互联网从业者从商业分析转岗产品 寻求更直接的价值创造[15] - 四大会计师转向企业就职 以换取更多个人时间[24]
大厂为何扎堆卷赛博“大白”
虎嗅APP· 2025-07-19 21:48
医疗AI行业爆发趋势 - 面向大众的医疗AI服务呈现爆发趋势,报告解读和智能导诊成为最热门的两大场景,远超合理用药和医保控费等传统医疗AI应用[2] - 互联网大厂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百度健康、小荷等纷纷推出独立AI健康管理APP,支付宝医疗发布的AQ健康管家APP进一步将服务延伸到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管理[3] - 中国AI健康管理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5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4] 互联网大厂布局与行业影响 - 互联网大厂通过AI工具切入健康管理赛道,显著提升医疗效率,例如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毛洪京的AI分身一天最多能服务超过11万人次,远超传统接诊能力[5] - 蚂蚁集团、平安好医生、百度、京东健康等纷纷推出名医AI分身产品,计划上线医生数量从几十个扩展到上千个,填补诊前咨询和诊后随访的市场空白[6] - 医疗AI帮助医生完成琐碎重复工作,如回答常见问题、撰写病历、检索文献等,同时为老龄化社会和医改压力提供新工具[7] 行业机遇与挑战 - 微医通过AI健共体在天津实现年入50亿元,显示AI在解决医院和医保痛点方面具有商业化潜力[8] - 链接稀缺医疗资源是AI健康管理的核心挑战,目前仅有3.59%的人认为医疗AI能完全取代医生,患者对AI信任度有限[13] - 名医AI分身需要深度参与医生知识体系训练,例如毛洪京的AI分身加训100小时结构化诊疗经验和5万篇科普及论文资料,前期耗时2年[14] 技术与监管瓶颈 - AI技术本身存在可解释性不足、鲁棒性差以及偏见等问题,医疗AI责任界定困难,法律和制度风险仍然存在[15] - 医疗健康领域AI监管存在空白,互联网大厂的探索是推动标准建立的主要力量之一,但需符合医保、卫健等监管部门的标准[16]
宗泽后眼里的宗馥莉,注定六亲不认
虎嗅APP· 2025-07-19 17:16
家族纷争 - 宗馥莉被叔叔宗泽后指责自私、六亲不认、胸怀不够大,认为她继承父亲遗产后对家族成员不够厚道 [1][2][14] - 宗泽后称宗馥莉从小性格自私,并质疑其管理能力可能导致家族事业受损 [2] - 家族内部矛盾公开化,涉及遗产分配和公司控制权问题 [1][13] 商业纠纷 - 宗泽后与宗庆后曾合作成立宗盛智能公司,但该公司因涉嫌仿冒娃哈哈品牌被处罚 [3][7] - 宗盛智能旗下娃茅酒业因产品包装和宣传过度借鉴茅台和娃哈哈,被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罚款 [4][7] - 娃哈哈集团公开发声明与娃茅酒业划清界限,否认参与其任何经营活动 [7] 公司战略 - 白酒业务是娃哈哈长期尝试进入的领域,曾推出多个品牌但未获成功 [8] - 宗庆后可能通过亲属试水白酒业务,避免直接以娃哈哈品牌涉足该领域 [9] - 白酒业务与现有饮料渠道存在潜在冲突,可能影响公司现有经销体系 [10] 管理层变动 - 宗馥莉2018年起担任集团公关部部长,2021年升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10] - 公司未再任命新的公关部部长,显示宗馥莉可能仍控制该关键部门 [10] - 公司内部存在派系斗争,管理层决策可能涉及多方博弈 [12] 品牌保护 - 娃哈哈对品牌授权管理严格,及时制止关联公司不当使用品牌行为 [7] - 公司通过官方声明快速回应侵权行为,维护品牌形象 [7] - 品牌保护措施可能涉及家族内部权力平衡 [12][13]
AI圈的“烟火气”:折腾工具、讨论商机、围观八卦实录
虎嗅APP· 2025-07-19 17:16
产品使用类 - 浪岛社区用户通过分享使用AI工具的"手忙脚乱+意外惊喜"真实体验,将科技产品转化为生活帮手,形成强烈共鸣[4] - 用户"人工智能与龙共弈"分享使用Vidu生成"和马斯克观看火箭发射"视频的糗事和成果,将工具玩法变成真人圆梦故事[5] - 用户"山外的喵渔"测试美图AI Agent时强调"一句话出图的爽感"和"免费使用很香",把工具测试变成真人种草现场[6] 产业与商业类 - 浪岛用户将高大上的商业洞察转化为普通人可理解的实在话,使AI机遇变得可触摸[8] - 用户"珞珈jia"分享作为普通人受邀参加阿里D20峰会并链接AI大佬的经历,评论区秒变"机会讨论会"[9] - 用户"护城河"用古老石碑象形文字类比大语言模型逻辑,将晦涩的AI理论转化为趣味探案式交流[10] 圈内八卦类 - 用户"黄Sir"聚焦Grok 4发布中的争议事件,如马斯克注入个人世界观和政治暴力回答翻车,引发社区对AI伦理的讨论[13][14] - 用户"田威"分享用ChatGPT解决冲绳租车难题的经历,总结出"AI时代学会学习比学知识重要"的顿悟[14] - 用户"小盒子的技术分享"推荐李飞飞自传《我看见的世界》,将其定位为"防忽悠指南"而非单纯书单[15] 社区特色与价值主张 - 浪岛定位为AI创客自由群岛,聚集VC/PE主理人(管理规模超10亿)和商业化操盘手(千万级项目经验)等专业人士[16] - 社区核心价值包括:技术变现干货、前沿动态追踪、同频高手资源互换,形成"信息根据地"[17] - 初期建岛者可获得专属身份标识、每周10次官方推流、3倍用户增速等扶持政策[17]
首个国家级预警,高温天气如何威胁我们的身体?
虎嗅APP· 2025-07-19 17:16
高温健康影响机制 - 高温通过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增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风险,出汗导致钠钾流失可能诱发心律失常[7] - 心血管系统在高温下承受双重压力:皮肤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需求,脱水导致血液黏稠度上升[7] - 中枢神经系统在高温下易出现功能紊乱,可能引发热衰竭或热射病,造成不可逆损伤[7] - 肾脏在高温环境中因维持体液平衡负担加重,可能诱发急性肾损伤[7] 高温相关疾病数据 - 欧洲2025年6月23日-7月2日高温导致12个城市2305人死亡,其中1504人死于气候变化引发的温度变化[2] - 气温超过32℃时每升高1℃,心梗风险增加28%,脑卒中急诊就诊量增加17%[13] - 夜间高温对健康影响更显著,房颤发病率在极端高温下是正常温度的两倍以上[13] - 研究显示每10℃温度升高导致睡眠时间减少10分钟,失眠概率增加20%,深睡眠阶段受影响最显著[15] 脆弱人群识别 - 生理脆弱群体包括婴幼儿(体温调节未成熟)和老年人(感知能力下降),慢性病患者易出现急性发作[19] - 特殊职业群体如建筑工人因长期户外暴露面临更高热射病风险[20] - 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因缺乏制冷设施和防暑资源更易受高温冲击[21] - 独居老人因环境感知能力弱和慢性病管理不足成为高风险群体[21] 高温应对策略 - 预防热射病需避免长时间高温暴露,及时补水和物理降温,急救时重点冷却颈部/腋下等大血管区域[27][28] - 空调使用建议:温度不宜过低,定期通风过渡温差,每年使用前彻底清洁防止微生物污染[29][30] - 心脑血管疾病预警信号包括持续30分钟以上胸闷胸痛、头晕视物模糊、血压剧烈波动等[28][29] - 高温高湿环境下汗液蒸发效率降低,"桑拿天"健康风险显著高于干热天气[26] 政策与研究方向 - 现有高温预警系统需从大众化转向精准化,重点识别敏感群体并建立主动关怀机制[22] - 建议将夜间最低气温纳入预警指标,北方地区因空调普及率低需降低热浪预警阈值[22][23] - 医生应加强高温健康科普,在门诊中提供个性化用药调整建议以降低高温相关风险[24]
创始人把良品铺子卖了
虎嗅APP· 2025-07-19 10:34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企业家杂志 ,作者李欣 中国企业家杂志 . 讲好企业家故事,弘扬企业家精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中国企业家杂志 (ID:iceo-com-cn) ,作者:李欣,编辑:米娜,题图来 自:视觉中国 曾经的"高端零食第一股",或将易主。 7月17日晚,良品铺子发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与武汉长江国际 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长江国贸) 签了股份转让协议:拟以12.42元/股的价格,向长江国贸转 让宁波汉意持有的公司18.01%股份和良品投资持有的2.99%股份,总价款为10.46亿元。 这家成立了19年的武汉零食巨头,终于走到了易主时刻。 若本次交易顺利完成,长江国贸将持有良品铺子21%股份,并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公开资料显 示,长江国贸是武汉市政府2022年5月批准组建的大型国际贸易平台企业,其股东为武汉金融控股 (集团) 有限公司。 良品铺子的实际控制人也将由创始人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潘继红变更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国有资 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不过,据报道,一手创办了良品铺子的杨红春,并不会就此离场,将继续留任高管,并保留公司第二 大股东身份。 除了创始人在转手 ...
空调地图大挪移:谁在为越来越热的夏天买单?
虎嗅APP· 2025-07-19 10:34
全国空调拥有量趋势分析 - 全国空调拥有量呈现显著地域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如江浙沪拥有量居前 其中江苏每百户家庭空调拥有量达237.3台 浙江、重庆、广东、上海等地均超200台 [6][10] - 2023年全国每百户家庭空调拥有量平均水平为145.9台 相当于户均1.46台 但高温地区如陕西、新疆等地拥有量低于全国水平 [6][11] - 凉爽地区空调拥有量基数较低 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云南、贵州等省份百户家庭空调拥有量均低于30台 [13] 区域增长特征 - 1998-2023年间空调拥有量排名变化显著 江苏从第八位跃升至全国第一 浙江从第五升至第二 与两地经济发展高度相关 目前江苏GDP全国第二 浙江第四 [17][20] - 2015-2023年凉爽地区空调拥有量增幅突出 云南增长近10倍 西藏、吉林、辽宁、黑龙江增幅居全国前列 东北地区空调成交额同比增长超7倍 [21][22] - 农村地区空调普及滞后于城镇 2023年才达到户均1台水平 而城镇地区在2010年就已实现该目标 [25] 气候因素影响 - 2024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01℃ 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6.6天 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 东北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上涨4-6℃ [26][27] - 四川等非传统高温区近年极端高温频发 2024年四川多地打破7月最高气温纪录 渠县等地达41℃ [28] - 京东平台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空调成交额同比增长超7倍 首次购买用户增长超60% 安装需求激增导致需从广东等地抽调安装师傅 [22] 市场供需变化 - 苏宁易购数据显示2024年6月下旬至7月3日全国新一级能效空调销售同比增长82% 反映能效升级趋势 [22] - 1998年广东城镇地区每百户家庭空调拥有量已达71.05台 显著高于全国平均20.01台 显示早期区域发展不均衡 [16] - 重庆在1998年空调拥有量已超上海 位列全国第二 可能与"火炉"特性相关 当时重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上海的62%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