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T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3.99万起!宇树科技上新品
DT新材料· 2025-07-25 23:43
宇树科技新品发布 - 公司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售价3.99万元起,配备26个关节,整机重量约25kg,集成语音和图像多模态大模型 [1] - 新品早在5月已通过海报预告,当时暗示售价为数千美元 [3] - Unitree R1主打运动能力,展示翻跟头、拳击、格斗、倒立等技能,公司强调"先运动再干活"的理念 [4] - 公司创始人表示目前机器人尚不能直接用于家庭或工厂工作,但希望通过AI技术实现终极目标解放人类生产力 [4] 公司产品与市场策略 - 公司已发布H1和G1两款人形机器人,G1起售价9.9万元人民币,R1的3.99万元起售价将进一步撼动市场 [5] - 公司订单需求旺盛,行业整体发展良好,公司受益于这一趋势 [6] - 公司近期中标中国移动子公司4605万元(含税)的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等项目 [7][8] 资本运作与上市计划 - 公司已在浙江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计划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8] - 辅导机构最早将于2025年10月评估公司是否达到发行上市条件,公司最快可能今年10月提交IPO申请文件 [9] - 公司行业分类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及通用设备制造业,多位投资人预计其"第一落点"为科创板 [10] 行业活动信息 - 高分子产业年会将于2025年举办,包含政策发展、市场分析、投融资、供应链、AI赋能等议题 [13] - 活动设置七大论坛,涵盖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14][15] - 特色活动包括AI赋能高分子材料开发专场、科技成果路演及投融资专场等 [15] - 活动设置展览展示区,包含产品设备展区和科研成果展示对接 [15] - 活动将举办"EP10年: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之夜"特别环节 [16]
融合发展·创新驱动|第五届海洋清洁能源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开幕
DT新材料· 2025-07-25 23:43
论坛概况 - 2025(第五届)海洋清洁能源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MCES2025)在南通开幕,聚焦海洋清洁能源技术与装备的融合发展、示范工程规模化及深远海施工成本等热点话题 [1] - 论坛由长三角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海上风电智能运维创新联盟、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 [1] - 同期举办青年科学家10²论坛、产业发展与创新技术全体大会、四大专题论坛及产业需求对接、创新产品与技术展览、项目地图发布等活动 [1] 青年科学家10²论坛 - 21位青年学者和6位专家评委参与,通过10分钟10张PPT+5分钟点评的形式评选出1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其成果将推动行业未来10年的进步 [2] - Top10青年科学家在开幕式上获得证书颁发 [3][10] 开幕式与主题报告 - 长三角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于青副主任主持开幕式 [7] - 长三角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崔琳副主任开幕致辞 [10] - 长三角海上风电智能运维创新联盟秘书长吉雨冠担任主持人 [11] 主题演讲核心观点 海洋经济前瞻 - "十五五"是我国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需完善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机制,大力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3] - 推动海洋国际关系从"合作中竞争"转向"竞争中合作",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13] 海洋清洁能源技术创新 - 需探索海上风电、海上光伏与其他海洋能源形式融合发展新模式,复合利用海洋自然资源和海域空间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6]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海洋清洁能源技术,推动技术融合创新 [16]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需要"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及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 [19] - 沿海省份应结合自身特色编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19] 海上新能源支撑性技术 - 新能源发电企业是未来化工、钢铁企业、算力企业的上游企业,行业格局将在新能源-新型工业系统-新型算力三轮驱动下发生巨变 [22] 创新技术全体大会 海洋能技术 - 新型波浪能和潮流能装置阵列化开发利用技术旨在解决我国海洋能阵列化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瓶颈 [26][27] - 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已实现并网运行,探讨了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发展趋势 [32] 海上风电技术 - 漂浮式垂直轴风电机组是深远海风能开发新赛道,多风轮机组方案是未来大型化的有效途径 [30] - 海上风电浮式平台和系泊系统的创新设计是产业化的关键,需持续驱动"降本增效" [38] - 机组大型化是降低度电成本的关键因素,海缆成本占总投资的11%,工厂接头是实现超长距离传输的关键技术 [41] 海底电缆技术 - 中天科技直流海缆电压等级提升至550kv,累计供货直流海陆缆总长度403.7km,正在执行项目长度117.07km [35] - 大长度高压直流海缆生产需解决导体生产、交联线芯稳定性、铅护套流转等技术瓶颈 [35] 新材料与智能优化 - 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BFRP)满足海洋工程长寿命、轻量化、绿色低碳需求,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45] - 海上风电场集群协同智能优化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聚焦功率预测模型、机组协同优化控制方法,降低发电成本 [48] 专题论坛预告 - 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能、Power to X专题论坛将在次日继续 [58]
圆满落幕,下届再会 | 2025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论坛
DT新材料· 2025-07-25 23:43
论坛概况 - 2025年7月10-11日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论坛在苏州召开 由DT新能源主办 上海市氢科学技术研究会协办 [1] - 论坛聚焦ALK/PEM/AEM制氢技术 涵盖20场专题报告 吸引近200位行业专家及产业链企业代表参与 [3] - 活动设置PEM制氢产业创新发展技术研讨与对接会 近30名高管及学术带头人参与材料到应用的深度对接 [62] PEM电解水制氢技术 - 清华大学杨福源教授提出高电密为主路径 低贵化为辅路径的技术方案 采用非均匀担载催化剂和有序化扩散层实现高性能低成本 [6][7] - 复旦大学张波教授指出需通过低铱/无铱催化剂创新和双面直涂工艺降低PEM系统成本 同时提升集成可靠性 [22] - 嘉庚实验室王汉春研究员强调低铱催化剂开发及膜电极界面优化 已在风光制氢-氨醇耦合项目中实践应用 [24] - 世索科公司展示AQUIVION®离聚物分散液 可减薄膜厚度30%且保持高温机械性能 提升PEM系统效率 [19][20] 电解海水制氢技术 - 深圳清华研究院余恩德博士指出技术瓶颈在于氯离子腐蚀和析氯反应 氢致能源已开发抗波动电极材料及多段式电解槽 [9][10] - 电解海水技术在中海油 国家能源集团等企业开展示范 解决大规模制氢水源限制问题 [10] 碱性电解槽技术 - 双良节能韩世涛博士分析碱液泄漏主因包括热胀冷缩和材料老化 提出全支撑结构等改进方案 [16][17] - 中船派瑞氢能李海鹏强调需关注变功率负荷调节系统及余热回收管理 提升碱性电解槽离网适应性 [30] - 北京化工大学唐阳教授指出镍基多孔材料仍是主流商业电极 非贵金属电极耐久性不足制约工程化应用 [33][34] 阴离子交换膜(AEM)技术 - 赢创公司DURAION®膜具备高离子传导率 在德国投资数千万欧元建设AEM实验工厂 2025年底投产 [41] - 合肥工业大学魏海兵教授提出需探索阳离子稳定机理 建立80000小时耐久性评测标准 [42][43] - 佛山仙湖实验室李光福主任认为AEM融合碱性电解低成本与PEM高效性 但需解决波动电流稳定性问题 [45][46] - 浙江大学单冰教授指出传统AEM存在结构缺陷 需通过聚合物材料创新提升离子传输效率 [48][49] 氢氨醇一体化发展 - 中能建氢能王潇羽提出需突破电解水制氢与氨醇合成技术协同 构建完整产业链 [11][12]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张秀岩强调需开发生物质预处理及气化技术 打通全链条生产工艺 [14] 材料与测试技术 - 元泰能材李洋洋指出复合膜存在掉粉问题 AEM膜处于商业验证前期 需优化材料配方工艺匹配 [35][36][37] - 博世王秋实展示高精度测试设备及量产制造方案 保障电解槽系统可靠性 [26] - 国氢科技"氢涌"系列产品已应用于风光制绿氢合成氨项目 实现核心材料自主化 [28]
三菱化学,退出!住友,收购!
DT新材料· 2025-07-25 23:43
日本化工巨头业务调整 - 三菱化学宣布退出运营36年的打印机墨粉用聚酯树脂(DiacronTM)业务,计划2026年3月停产、6月停止销售,主因无纸化趋势、疫情后远程办公导致印刷需求下降,叠加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 [2][3] - 三井化学已于2024年9月决定退出碳粉粘合剂用苯乙烯丙烯酸树脂(ALMATEX™)及聚酯树脂(ALMASTAR™)业务,2025财年上半年停产,除需求萎缩外还面临原材料涨价和国内外竞争压力 [4] 住友电木收购AGC聚碳酸酯业务 - 住友电木于2025年7月22日协议收购AGC旗下聚碳酸酯业务,该业务覆盖建筑材料、电子等领域,明星产品包括TWINCARBO™光学板材等 [5][6] - AGC为全球玻璃制品市场份额第一企业(前身为旭硝子),住友电木为全球环氧塑封料龙头(市占率40%),收购有助于双方聚焦主业与技术协同 [7][8] - 住友电木2024年苏州新工厂投产后环氧塑封料年产能达3.3万吨(提升1.5倍),南通基地新增酚醛树脂2.25万吨/年、液体环氧树脂1800吨/年产能 [8] 全球化工产业格局变化 - 日本化工企业集体战略调整(业务退出/收购)、欧洲巨头收缩与中国企业技术突破形成三大势力,共同推动行业变局 [9]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信息 - 会议聚焦政策、市场、AI赋能等议题,设七大论坛涵盖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同期举办"新塑奖"评选及科技成果路演 [11][12][13] - 展览包括产品设备展区与科研成果对接,特色活动含CEO战略研讨会及终端需求对接专场 [13]
宁德时代,两大“国内首个”新突破
DT新材料· 2025-07-25 23:43
零碳船舶解决方案布局 - 公司正构建覆盖旅游客轮、港作拖轮与内河、近海货轮等多场景的零碳船舶解决方案[1] - 已参与中国首艘油电混合豪华双体游船"大湾区一号"和全球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旅游客船"长江三峡1"号等项目[1] - 近期完成两大"国内首艘"突破:纯电海上客船"屿见77"和氢电拖轮"氢电拖1"[2] 纯电海上客船技术突破 - "屿见77"是全国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的纯电海上客船,搭载3918kWh电池系统,纯电续航100km[3] - 采用CTP技术和一体化CCS集成技术,电池包能量密度突破140Wh/kg[3] - 具备NP无热扩散技术和IP68防护等级,可承受1296小时盐雾测试[3] - 预计全年减少燃油250吨,二氧化碳减排400吨,相当于20000棵树碳汇能力[4] - 电池系统已获法国BV、美国ABS、挪威DNV等全球主流船级社认证[4] 氢电拖轮技术参数 - "氢电拖1"是全国首艘氢电拖轮,锂电池容量达7838.88kWh,国内最高能量密度140Wh/kg[5][6] - 最大输出功率5200kW,9节航速下续航超12小时,最大拖力82吨[6] - 采用NP无热扩散技术、自研BMS系统和液冷热管理,实现毫秒级精准管控[6] - 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0吨,助力青岛港建设零碳港口[7] 行业发展趋势 - 电动拖轮成为港口电动化重要突破口,具有低能耗、低排放特点[6] - 海上旅游业正加速绿色转型,纯电技术在近海航区应用可行性得到验证[3]
又一光伏胶膜企业停产歇业
DT新材料· 2025-07-25 23:43
公司停产决策 - 公司拟对控股子公司嘉兴新材料实行停产歇业,主要因光伏行业竞争激烈及子公司销售不畅、持续亏损 [1][2] - 停产旨在契合公司战略方向并降低运营成本,后续将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是否恢复生产 [2][3] - 此前控股孙公司福莱蒽特新能源已于2023年11月停产,嘉兴新材料在2023年12月临时停产 [3] 财务数据 - 嘉兴新材料2025年一季度未经审计资产总额3,767.82万元(占合并报表1.49%),较2024年底4,344.22万元下降13.27% [4] - 负债总额从2024年底2,261.40万元降至2025年一季度1,867.09万元,降幅17.44% [4]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仅84.07万元(占合并报表0.46%),净亏损182.08万元(亏损占比14.15%) [4] - 2024年度净亏损达4,114万元,亏损同比扩大1,883.77% [4] 业务与产能 - 公司主营分散染料及太阳能光伏胶膜,分散染料产能24,000吨,核心产品为高牢度环保型分散染料 [5] - 控股子公司福莱蒽特新能源拥有10条生产线,光伏胶膜产能约400万平方米/月 [6] - 福莱蒽特新能源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809.88万元,净亏损1,457.26万元 [6] 公司背景 - 杭州福莱蒽特成立于1998年,2021年10月上交所主板上市,专注环保材料研发生产 [4] - 产品包括环保涂料、保温材料、功能膜等,应用于建筑、家居、汽车领域 [4]
三菱汽车宣布,彻底退出中国
DT新材料· 2025-07-24 23:41
三菱汽车退出中国市场 - 三菱汽车宣布退出在华合资公司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并终止发动机业务运营,沈阳航天三菱已更名为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赛苜科技接替三菱汽车持有49%股权 [1] - 三菱汽车已退出在华所有合资企业,彻底退出中国汽车生产舞台 [1][2] - 退出原因是中国汽车产业迅速转向电动化,公司对市场环境重新评估后决定调整区域战略 [2] 三菱汽车在华发展历程 - 三菱汽车于上世纪70年代启动中国业务,通过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业务打开本土化进程,主要通过沈阳航天三菱、东安三菱两家合资发动机制造公司向国内车企供应发动机 [2] - 东安三菱在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发动机年产量突破30万台,2009年产销量突破50万台,行业排名全国第6位,合作客户包括比亚迪、哈飞赛马、众泰汽车、北汽福田等 [2] - 在整车生产领域,三菱汽车通过合资入股方式进入长丰汽车、东南(福建)汽车、广汽三菱等合资车企,并与哈飞汽车、北京吉普等签署技术许可协议 [2] 广汽三菱销量与财务状况 - 广汽三菱2018年销量达顶峰14.4万辆,其中主销车型欧蓝德销量10.56万辆,占比七成 [3] - 2019年-2022年销量持续下滑,分别为13.3万辆、7.5万辆、6.6万辆、3.36万辆 [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广汽三菱总资产41.98亿元、总负债56.13亿元、净资产-14.14亿元,已资不抵债 [3] 三菱汽车在华业务重组 - 2023年10月24日,三菱汽车宣布推进广汽三菱中国业务结构性改革,终止本地生产 [4] - 广汽集团拟对广汽三菱实施股权调整等重组事项,重组完成后广汽三菱将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 [4] - 广汽埃安将利用广汽三菱工厂实现增产扩能,计划2024年6月量产 [4] 日系车企在华竞争现状 - 三菱汽车是日系车企中首个彻底退出中国汽车制造市场的跨国品牌 [4] - 日本铃木汽车已退出中国市场,转战印度等其他区域市场 [4] - 2024年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日系车企在华销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斯巴鲁销量约3600辆,同比腰斩 [4] - 2024年6月日系主流合资品牌零售份额为12%,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5]
北化潘凯教授:尼龙弹性体分子设计制备及应用
DT新材料· 2025-07-24 23:41
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TPAE)技术特性 - TPAE由聚酰胺硬段和聚醚/聚酯软段共聚而成,兼具高力学性能、耐高低温性和弹性,通过调节硬软段比例可适配不同应用环境 [1]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鞋材、医疗器械、消费电子,并可作为永久抗静电剂用于工程塑料改性 [1] - 当前主流产品类型包括PA6、PA66、PA1012、PA11及PA12弹性体 [1] 国内外市场格局 - 国际主要生产商为阿科玛、赢创、宇部兴产,国内厂商包括万华化学、新元化学、鑫博川等 [1] - 国内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实现技术突破,例如北京化工大学潘凯教授团队攻克嵌段共聚尼龙弹性体制备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2] 技术研发进展 - 潘凯教授团队以尼龙6/66/1010/1012为硬段,PTMG/PEG/PEA为软段,通过分子设计及聚合工艺优化开发多品种尼龙弹性体 [2] - 衍生应用包括尼龙弹性体发泡、弹性纤维、3D打印等,获中石油、中石化及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支持 [2]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信息 - 会议主题为“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引领高分子下个十年”,将于2025年9月10-12日在合肥举办 [8] - 活动涵盖行业大会、创新展览、新塑奖评选及AI/国际合作/终端对接专场,展示最新科技成果与应用趋势 [8][10] - 潘凯教授将出席并作“尼龙弹性体分子设计制备及应用”主题报告 [2] 产业链参与方 - 终端用户覆盖eVTOL、无人机、机器人、汽车、3C电子、光伏新能源等领域 [14] - 往届参会单位包括巴斯夫、帝斯曼、万华化学、塞拉尼斯等企业及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 [21][22][26][27]
总投资13.5亿元的固态电池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07-24 23:41
固态锂电池项目 - 四川省眉山市将建设年产0.3GWh固态锂电池全产业链研发平台及示范生产线项目 总投资约13.5亿元 环保投资978.8万元 预计2025年Q4投产 [1] - 项目建成后将年产固态电池正极材料10000吨 固态电解质1000吨 锂合金负极材料50吨 固态电解质膜2000万平方米 软包及方壳固态锂电池0.3GWh [1] 万邦新能源公司 - 四川万邦胜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项目建设方 成立于2019年2月 股东为新余川通科技(66%)和四川万邦胜辉机械设备(34%) [2] - 公司以硫化物路线为核心 已批量供应硫化锂 高镍正极 锂镁合金负极等关键材料 并建成200吨级硫化锂示范线 [2] - 公司打造全球首条2万吨硫酸锂制备碳酸锂和2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线 示范工厂已被全球第二大锂生产商SQM收购 [2] - 公司与5所高校及成都建中锂电池签约共建"固态锂电池研发及应用创新联合体" 目标2026年完成400Wh/kg车规级全固态电芯开发并启动装车验证 [2] 碳材料领域 - 涉及材料包括石墨 活性炭 多孔炭 碳分子筛 硅碳 石墨负极 电容炭 硬/软碳 炭气凝胶 碳纳米管 炭黑 石墨烯 树脂原料等 [4] - 相关制品包括电极 导电添加剂 碳毡 石墨毡 双极板等 [4] - 生产设备涵盖炭化活化等热工处理设备 气相沉积设备 包覆设备 筛分设备 除磁设备 过滤设备 真空设备 净化设备 干燥设备 研磨分散设备 包装机 流延机 手套箱 均质设备 粉碎设备等 [4] - 分析仪器包括电化学工作站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 热重分析仪 粒度仪 光谱仪 电导率仪 电阻率仪 XRD TEM SEM等 [4] 电池应用场景 - 涉及液流电池 钢电池 超级电容器 线料电池等应用领域 [5] 行业会议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展览会将于2025年12月9-11日举行 [6][7]
今天14:00继续直播!万华化学、DOMO、旭化成、LG化学、会通、博禄、鹏孚隆、万盛、聚真、恒泽、七彩化学
DT新材料· 2025-07-24 23:41
2025中国国际工程塑料产业创新评选活动 - 活动名称为"2025新塑奖",聚焦工程塑料产业创新,涵盖创新材料奖和创新行业解决方案奖两大类别 [2] - 参与企业包括万华化学、DOMO、旭化成、LG化学、会通、博禄等30余家头部企业,共发布30+新品 [2] - 活动流程包括网络投票(7月14-23日)、线上专家评审(7月24-25日)和颁奖典礼(9月11日合肥高分子产业年会) [2][14] 评审专家及评分维度 - 评审专家来自知名汽车企业、通信企业、改性塑料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多领域 [3] - 评分维度包括: - 产品创新程度及普适性(30分):近两年创新产品、行业领先水平、中国市场适用性 [12] - 产品可行性及市场情况(30分):基础研究突破、核心技术掌握、技术路线稳定 [13] - 产品经济性(20分):成本效益比、产业链延伸价值、产业结构推动作用 [12] - 影响力及推动力(10分):行业领军地位、双碳政策符合度、专利奖项情况 [14] 创新材料奖参评项目 - 万华化学申报光学级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 [7] - LG化学推出无PFAS阻燃PC/ABS材料 [7] - 旭化成展示改性PPE树脂XYRON™ [7] - 鹏孚隆申报超高强度聚醚醚酮PFLUON® PEEK 8900HMF40 [7] - 七彩化学研发高阻隔尼龙MXD6 [7] 创新行业解决方案奖参评项目 - 浙江道默工程材料展示回收级TECHNYL® 4EARTH®材料在西门子产品应用 [9] - 会通特种材料推出挤塑汇流排长碳链尼龙包覆材料 [9] - 鹏孚隆申报高纯度高尺寸稳定性聚醚醚酮PFLUON® PEEK HDR422 [9] - 安徽东远新材料开发新一代超临界PET发泡环保材料 [9] 高分子产业年会亮点 - 规模达600+企业高层和科学家参与,含50+海外协会资源 [14][15] - 覆盖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具身机器人等100+终端用户 [15] - 设置8大专题论坛:包括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电磁复合材料等 [17][18] - 配套100+新材料技术展示和AI赋能等特色活动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