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观察报
icon
搜索文档
海光信息“吸并”中科曙光:产业布局优化的“必然选择”?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22:34
核心观点 - 海光信息计划通过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若交易完成将诞生总市值超4000亿元的计算产业联合体,深刻影响中国半导体产业格局 [2] - 合并将优化从芯片到软件、系统的产业布局,汇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强化垂直一体化能力 [3][10] - 合并后新公司营收规模或超220亿元,研发投入超60亿元,形成从芯片设计到解决方案的"一站式"服务能力 [12] 交易细节 - 海光信息当前市值3160亿元,中科曙光市值906亿元,合并后市值超4000亿元 [2] - 海光信息2024年营收91.62亿元,净利润19.31亿元,研发投入34.46亿元(占营收37.61%) [7] - 中科曙光2024年营收131.48亿元(同比下降8.40%),净利润19.11亿元(同比增长4.10%) [8] 战略背景 - 双方具有紧密股权关联:中科曙光持有海光信息27.96%股权,为第一大股东 [7] - 高管团队深度交集:海光信息总经理沙超群曾任中科曙光技术副总裁,中科曙光总裁历军兼任海光信息董事 [7] - 共同的中科院背景:中科曙光实控人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7] 业务协同 - 海光信息的CPU/DCU技术将与中科曙光的服务器/HPC系统形成互补,构建完整技术栈 [10] - 合并将增强在AI全栈解决方案的研发能力,特别是在政务、金融、通信、能源等关键行业的国产化替代 [12][13] - 预计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资源重复配置和关联交易 [13] 行业影响 - 此次重组是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发布后的首单A股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案例 [2] - 合并将提升国产算力产业集中度,增强与国际巨头的竞争能力 [12] - 符合国家构建安全可控半导体供应链的战略方向,特别是在CPU和AI加速芯片等关键领域 [6][12]
千亿市值光伏巨头创始人请辞“总经理”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19:39
高层人事调整 - 董事长钟宝申正式兼任公司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 [1][2] - 李振国辞去董事、总经理职务,将专注于研发及科技管理工作 [2] -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未发生变化,李振国夫妇合计持股19.10% [2] - 职务交接平稳有序,内部管理架构未发生变化 [2] 技术研发战略 - 公司长期坚持"技术领先"战略,2024年研发投入约50亿元,占营收比重6.07% [3] - 李振国将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及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主导研发体系 [3] - 公司在BC电池、钙钛矿叠层、氢能装备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 [3] - 2022-2024年连续打破晶硅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最高达27.3% [3] - 2024年HPBC 2.0组件以25.4%效率打破海外品牌36年垄断 [3] 行业现状与反思 - 光伏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困局,2024年出现亏损 [4] - 公司创始人坦言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 [4] - 强调企业需避免盲目扩张,产能过剩时技术护城河是关键 [5] - 人事调整是公司面向行业新周期主动做出的战略适配 [5]
骑行退热 车行甩货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19:33
行业现状 - 自行车行业正经历价格战,从2020年的"一车难求"转向去库存阶段,部分公路车价格腰斩[2] - 2024年6月起行业掀起降价潮,捷安特、美利达、喜德盛等多款车型价格下降20%-50%,崔克等国际品牌部分车型直降超2万元[2] - 永久牌母公司中路股份2024年自行车库存量同比增170%,上海凤凰库存量同比增84%[2] 经销商困境 - 经销商面临"降价亏本金、不降价压库存"两难,美利达斯特拉93车型半年内降价近50%至1998元,斯特拉95降至2598元[2][5] - 部分经销商每卖出一辆车净亏近1000元,厂商补贴仅200多元且需提供高位采购发票[7] - 上海地区新增近三四百家自行车门店,翻了两倍,江苏某地级市喜德盛门店从1家增至20家[11] 市场供需变化 - 2024年上半年中高端运动型自行车销售增长超20%,但8月起需求降温,2025年市场趋于理性[10] - 价格区间3000-50000元的中高端车型降价幅度最大,3000元以下入门车和50000元以上顶级车降幅较小[10] - 2020-2023年骑行热潮存在超前消费现象,仅不到10%车友会频繁升级装备[11] 门店经营压力 - 北京某门店月租2万多元,需日均销售5辆车才能覆盖成本,但工作日几乎零成交[13] - 上海经销商计划在2024年10月评估关店,已提前缩减人员并控制库存[14] - 行业预测2025年下半年将迎来关店潮,部分经销商靠童车销售贴补亏损[14]
打造顺畅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 银联持续提升支付便利化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19:33
入境游市场发展 - 2024年以来"China Travel"热度持续攀升 多地将入境游作为2025年文旅发展的重要任务 [1] - 行业从交通便利化 支付便利化等方面推出新举措 促进入境游市场发展 [1] 银联跨境支付生态构建 - 公司加快推动跨境支付生态构建 持续扩大"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业务范围 [1] - 通过"锦绣行动"创新实践 联合产业方聚焦全国41个重点城市 覆盖八大高频场景 [5] - 构建"刷卡 扫码 手机Pay 现金存取"并行的包容性支付体系 [5] 跨境支付应用案例 - 泰国游客使用KPLUS绑定银联卡完成全场景支付 包括打车 购物 餐饮等 [3] - 马来西亚贸易商使用GoPayz绑定银联卡缴纳订金 通过银联跨境清算网络实时完成货币转换 [5] - 韩国留学生使用Naver Pay绑定银联卡支付各类日常消费 系统自动完成货币转换 [5] 支付服务升级与开放 - 公司通过"外包内用"破解境外用户境内支付痛点 探索"以支付促开放"创新路径 [8] - 未来将依托"锦绣行动2025"推动支付服务从便利向智慧跃迁 构建全球支付网络 [8] - 联动39家境外机构开展境内消费返现活动 共建大湾区支付无障碍生活圈 [5]
赖清德当局的下一次挑衅,大约在夏末秋初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19:33
大陆方面具体的应对措施,目前不好预测,因为工具箱的工具 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台独"分裂势力每挑衅一次,大陆 对"台独"势力的惩戒会加重一次。 作者:王义伟 封图:图虫创意 岛内"台独"势力 挑衅大 陆、冲撞一个中国原则底线,是有规律可循的。 笔者预测,赖清德当局的下一次挑衅和冲撞,大约在夏末秋初出现。 起因是台湾的"立委"大罢免。 综合各方面信息,台湾蓝、绿两大阵营互相罢免对方"立委"的行动,其第二阶段连署截止时间近日 陆续到期。根据台湾有关规定,在第二阶段连署截止后,台湾选务部门应在40天内查对连署人名 册,查对无误即可宣布罢免案成立。宣布罢免案成立后,应在20至60天内举行投票。两者相加, 最长100天,3个月多。 即将到来的暑期,是台湾民众的出游高峰期,孩子们都放假了,有不少父母请假陪孩子到各地游 玩,直到暑期快结束了才陆续回家。为了催出更高的投票率,赖清德当局选务部门大概率会把投票 日期定在孩子们开学前后这段时间,也就是夏末秋初。 怎样催出更高的投票率,怎样让绿营支持者和更多的中间选民投票罢免国民党"立委",民进党方面 招数只有一个,但屡试不爽。 这个招数就是给国民党"立委"戴上一顶"中共同路人 ...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代际破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19:33
新一代传承人群体特征 - 年龄跨越80后到00后,以90后为主,80%以上有海外留学经历,国际名校双硕士文凭持有者占比显著 [5] - 男女比例接近平衡,男性占比51%,女性占比49% [5] - 拥有广泛兴趣爱好,如赛车、艺术收藏等,且普遍在外历练3-5年后再回归家族企业 [6] - 接班过程伴随心理转变,从抗拒到接受,最终基于亲情或企业文化认同承担重任 [7] 接班方式多样化 - 数字化转型成为常见路径,案例包括牛津硕士改造屠宰场信息化、95后数字化升级商业物业 [10] - 依托消费敏感度拓展新业务,如美容连锁二代创立年轻化护肤品牌、晨光文具孵化九木杂物社 [11] - 利用技术积累跨界创新,如缝制设备家族二代转型新能源储能服务 [11] - 全球化背景助力海外拓展,案例涉及医疗企业获FDA审批、橡胶粘合剂企业海外建厂 [12] - 金融工具运用能力突出,部分二代主导家族产业投资公司,推动产融结合 [13] 成功传承核心经验 - 接班成功率高于独立创业,依托家族资源形成竞争优势 [17][18] - 业务或组织创新是关键,如地产二代推行分权制改革、股权激励引入外部人才 [19] - 两代人需双向学习,一代需提供创新支持系统,二代需理解企业传统 [20] - 持续沟通机制至关重要,商学院教育可促进两代共识 [21][22] - 多子女接班需科学分工,双向选择避免家族分裂 [22] - 股权设计需分阶段交接,通过业绩考核逐步赋权 [23] - 家庭教育是基础,价值观认同决定回归意愿 [24][25]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高峰刚至,实践案例将持续丰富 [26] - 职业经理人与家族成员共治将成为长期趋势 [25]
A股开盘: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09:29
5月26日,A股开盘,上证指数低开0.05%,深证成指低开0.17%,创业板指低开0.25%。(编辑 王 俊勇) ...
蓝牙亚洲大会回归中国背后:蓝牙的“中国身份”与市场新变量
经济观察报· 2025-05-25 19:11
蓝牙技术联盟的中国战略 - 蓝牙技术联盟时隔五年重返中国召开蓝牙亚洲大会,并宣布成立中国实体公司"蓝牙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1][2] - 中国拥有蓝牙技术联盟全球近七分之一的会员(约6000家),全球50%的蓝牙芯片出自中国 [2][4] - 联盟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成立"中国成员小组",旨在更好地服务中国会员并听取中国市场的反馈 [5][6] - 联盟在中国设立实体公司,并在上海、深圳设立分支机构,以全面支持中国成员公司的技术研发、产品认证和市场推广 [5] 蓝牙技术的市场地位与应用前景 - 2025年全球蓝牙设备出货量预计达到50亿台,到2029年预计增长至80亿台 [13] - 音频设备是蓝牙技术的绝对主力,2025年出货量预计达到9亿台,未来几年内将很快达到10亿台 [13] - 人机接口设备(如鼠标、键盘)2025年出货量预计达到3.86亿台 [13] - 物品查找标签市场处于早期阶段,2025年出货量预计达到8000万,但将迅速增长 [13] - 可穿戴设备市场2025年出货量预计达到3.23亿台,智能手表集成更多健康功能 [13] 蓝牙技术的商业与工业应用 - 蓝牙已成为无线资产追踪领域的领先技术,2025年蓝牙资产追踪标签出货量预计达到2.45亿 [14] - 到2026年,约45%的无线状态追踪传感器将搭载蓝牙连接 [14] - 电子货架标签(ESL)市场增长迅速,预计到2029年出货量将达到1.38亿 [14] - 智能标签市场预计到2029年出货量将达到1.4亿,部分产品甚至无需电池 [14] 蓝牙技术的创新与升级 - Auracast™技术允许单个发射器将音频发送给无数接收者,适用于公共场所音频分享和辅助听力市场 [15] - 蓝牙信道探测技术提升精准定位能力,可用于Find My功能和数字钥匙安全性提升 [16] - 高吞吐量数据传输(HDT)技术将传输速度从2Mbps提升至约8Mbps,预计2026年前后推出 [16] - 联盟正在推动蓝牙工作频段从2.4GHz向5GHz乃至6GHz扩展,以提升速度、容量和准确度 [17] 中国市场的竞争态势 - 中国本土无线连接技术如星闪联盟发展迅速,已在消费电子和尖端领域展现出应用实例 [8][9] - 星闪技术已实现1.5Mbps的无损音频传输,直接挑战蓝牙音频市场 [9] - 蓝牙技术联盟希望通过更紧密的生态捆绑和敏捷的本地决策来加固技术标准"护城河" [10]
开始尽调、评估工作 *ST宇顺重组进入关键阶段
经济观察报· 2025-05-25 18:15
ST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现象 - 自3月以来多家ST或*ST公司如*ST宇顺、*ST花王、ST联合陆续发布重大资产重组筹划公告,这一现象在过去几年A股市场极少出现 [1][7][8] - ST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案例增多可能反映监管对并购重组的包容性提升,被视为监管"稳市场、稳预期"的政策举措 [8][9] *ST宇顺重组进展 - 5月25日公司发布进展公告,中介机构已入场对标的公司开展尽调、审计、评估,交易方案核心问题正在磋商,标志重组进入实质性阶段 [2][3] - 本次重组拟现金收购Olive Ida Limited间接控制的三家数据中心公司100%股权,标的运营约8000个机柜,交易排他性尽调时限约定至2025年6月30日 [5] - 年初宣布重组后股价累计涨幅达308.42%,位列A股涨幅第二,连获22个涨停板 [2] 重组关键节点与监管态度 - 并购重组关键节点包括尽调启动、预案发布、交易所受理等,*ST宇顺已发布四份公告显示推进顺利 [3][4] - ST公司发布重组公告需经多轮监管沟通,交易所对标的认可度较高,反映政策"松绑"趋势 [8][9] - 地方证监局人士透露监管部门正通过鼓励并购重组提振市场信心,国金证券认为新规体现制度创新平衡风险与效率 [9] 公司治理与行业背景 - *ST宇顺补选董事陈超,其背景为数据科技领域专家,现任万界数据COO及超算和智算专委会副主任,与重组领域高度相关 [9][10] - 标的公司所属数据中心行业属于新基建范畴,机柜规模达8000个,显示公司向数字经济转型意图 [5][10]
“芯”赛道里的金融突围:“硬核”输血半导体与新能源
经济观察报· 2025-05-25 14:26
金融变革与科创企业融资 - 银行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深入产业一线识别科创金融需求,为科技型民营企业成长注入关键动能 [1][4] -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普遍存在,典型案例包括胜科纳米和仕净科技在初创期因研发周期长、风险难测被多家银行拒绝贷款 [3][4] - 金融服务需要发掘企业的有效金融需求并提供精准助力,这对破解企业融资难与银行放贷难有重要现实意义 [4] 胜科纳米案例 - 2014年胜科纳米入驻苏州纳米城,10年间快速发展,2024年营收达4.15亿元,较2021年增幅超147%,净利润从2750万元增至8118万元,增幅超195% [6][8] - 2018年农行首次提供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后续授信在两年内增至3000万元,2021年授信1亿元支持技术服务平台建设,2022年牵头7亿元银团贷款支持研发基地项目 [6][7] - 胜科纳米逐步成长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民营半导体芯片分析测试服务平台,被称为"芯片全科医院" [7] 英诺赛科案例 - 英诺赛科是全球最大氮化镓芯片制造企业,2024年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氮化镓第一股" [10] - 农行在初期授信2亿元支持产能扩建项目,后续授信6.5亿元支持二期项目,两期项目用信余额2.35亿元 [10] - 农行采取"融资+融智"综合经营模式,2025年发放6000万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支持业务扩展 [11] 天合光能案例 - 天合光能是常州市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农行累计投放供应链贷款95.59亿元,服务上下游客户1389户 [12][13] - 农行与天合光能开展供应链合作,联合搭建天合融通平台,2025年助力实现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突破,首笔境外放款3.6亿元 [12][13] 仕净科技案例 - 仕净科技是光伏环保领域隐形冠军,农行从2008年开始提供500万元信贷支持,目前一般授信超10亿元,贷款利率持续下行 [15] - 农行成为仕净科技主力合作银行,累计授信额度在合作银行中份额排名第一 [15] 银行服务创新 - 农行持续加大民营科技型企业专属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科技金融专家库,开展专题培训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15] - 截至2025年3月末,农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3.20万亿元,增速24.1%,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9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2500亿元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