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宏观:生产热度回升,出口量价分化——国内高频指标跟踪(2025年第37期)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15 21:43
消费 - 服务消费持续回落 [1] - 商品消费出现分化,食品与服装消费因季节性因素上升,而耐用消费品表现偏弱 [1] 投资 - 地产市场仍显疲弱,尽管9月北深等一线城市优化地产政策,但新房销售未见持续好转 [1] - 土地市场整体表现平淡 [1] - 开工建设情况有所好转,可能因天气扰动消退 [1] 进出口 - 港口运力需求随圣诞备货旺季来临有所上升 [1] - 国内出口运价持续下行,反映技术性抢运逐步退潮 [1] 生产 - 整体生产热度回升 [1] 价格 - CPI平稳运行 [1] - PPI多数下降 [1] 流动性 - 10年期国债利率上行至2025年以来最高位,或与权益市场表现强势、通胀数据有所改善有关 [1]
国泰海通·洞察价值|交运岳鑫团队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15 21:43
国泰海通证券 | 研究所 ulle:! 交运首席分析师 行业核心洞察 航空投资, 从油价短逻辑, 到超级周期长逻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价值主张 十八年专注交运,坚持专业、独立、深度研究 年度代表作 716 曲 载 《航空深度:从油价短逻辑,到超级周期长 推 荐 阅 读 上线了!国泰海通2025研究框架培训视频版|洞察价值,共创未来 报告来源 观点来自国泰海通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 报告名称:从油价短逻辑,到超级周期长逻辑;报告日 期:20241207;报告作者: 岳鑫S0880514030006;风险提示:经济波动风险,油价汇率风险,行 业政策风险,增发摊薄风险,安全事故风险等。 重要提醒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 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保证服务质量、 控制投资风险 还请取消关注 请勿订阅 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我们对由此给您造成的 ...
国泰海通 · 晨报0916|宏观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15 21:43
美国就业市场状况 - 美国劳动力市场接近零就业状态引发经济衰退担忧 但初请失业金数据显示企业仅放缓招聘而未大幅裁员 尚未达到经济衰退条件 [2] - 美国正经历历史上最缓慢的失业率上行过程 源于劳动力市场从供给约束向需求约束的罕见状态转换 [3] - 劳动力市场维持"紧平衡"主要因移民驱逐和退休潮导致供给减少与需求放缓同步 但这种平衡状态即将被打破 [4] 就业数据与货币政策 - 平衡新增就业人数为15-18万人/月 近一年月均新增就业12万人已低于该区间 [5] - 需关注9月议息会议对失业率预测的调整 若维持4.5%预测水平则表明联储对失业率上升容忍度有限 可能加快降息节奏 [5] 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 - 疫情期间提前退休潮导致劳动供给短缺 2023年以来供需缺口收敛 失业率缓慢提升但初请失业金保持低位 [7] - 移民对劳动供给影响消退 边境移民执法进入"低遭遇低驱逐"双低均衡 移民净流入形成新稳态 [7] - 退休潮拖累减弱 2025年是退休高峰但60年代出生人口下滑减轻影响 老年人劳动参与率显示延迟退休趋势明显 [7] - 本土出生人口取代移民成为供给增长主力 1997-2007年出生人口攀升 千禧一代正步入劳动市场 [7]
国泰海通|非银20讲·深度研究系列电话会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15 11:24
会议安排 - 会议时间为8月11日至20日及9月1日至10日每晚19:30举行 [2] - 会议主题涵盖非银金融机构配置行为分析、寿险分析框架、ETF战略角色、券商投顾未来图谱、AI重构财富管理、AIGC金融科技应用、消费金融机会、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研究、第三方支付趋势、券商资产配置专题、并购重组业务、海外资管机构借鉴、险企资负匹配专题及财险行业分析框架等 [5][6] - 演讲人包括刘欣琦、点条、原品、原芸、孙坤、吴浩东、王思明和李嘉木等非银金融分析师及团队成员 [3][4][5][6] 研究主题 - 非银金融机构配置行为分析强调重视配置的力量 [5] - 寿险分析框架聚焦价值与市场的关系 [5] - ETF被定义为配置的利器并探讨其战略角色 [5] - 券商投顾的未来图谱和AI重构财富管理成为重点议题 [5] - AIGC东风起助力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并探讨其在金融科技的应用 [5] - 消费金融机会在资产荒背景下被看好并研究2025年投资机会 [5] - 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研究框架关注把握流量红利和加速金融变现 [5] - 第三方支付研究框架指出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且多元化服务和出海是未来趋势 [5] - 券商资产配置专题包括固收自营十年扩张及分化与转型新命题以及权益自营激荡三十年及OCI+新起点 [5] - 券商并购重组业务专题分析产业并购浪潮来临和企业服务模式迭代 [5] - 海外资管机构借鉴涵盖新模式推动行业回归本源、销售费率下行转型基金超市+投顾模式及全能资管平台共享时代 [5] - 上市险企资负匹配专题探讨低利率下的资负之道及优化资负化解利差损风险的国际比较 [5] - 财险行业分析框架及复盘强调长期稳定回报的优质资产 [6] - 券商行业分析框架关注资本中介的进阶 [6]
邀请函|AI加速联接全球资本市场“国泰海通海外市场投资峰会”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15 11:24
会议概况 - 2025国泰海通海外市场投资峰会将于9月23日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举行[1] - 会议聚焦AI技术对全球资本市场的重塑作用 主题为"AI加速 联接全球资本市场"[2] - 拟邀请近百位董事长 CEO及行业领袖出席 包括港美股上市公司和AI产业专家[2] 会议议程 - 主会场开场由智信财经董事长致辞[4] - 国泰海通海外科技首席分析师泰和平将发表"AI社交网络 人类的远大前程"主题演讲[6] - 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吴信坤将分享"全球视野 掘金港美股"观点[6] - 特邀嘉宾将探讨中美地缘政治演化趋势 AI重构硬件创新边际 AI芯片与模型工程融合云化趋势等议题[6] 专题研讨 - 闭门研讨采取审核制 包括Agent与互联网模型 MCP与应用技术节奏[5] - 专题涵盖台湾及内地COWOS先进封装技术及产能进展[5] - 将讨论模型技术拐点 从规模竞赛到后Transformer时代[5] - 设置美股AI应用投资节奏与展望专题[5] - 包含美股AI算力投资体验 新云技术演进(CRWV NBIS ORCL)等议题[7] - 端侧AI专题覆盖苹果 谷歌及中国市场技术选择与商业节奏[7] - 台湾半导体及服务器供应链专题研讨[7] 参会企业 - 拟邀请上市公司包括知行科技 小马智行 有赞 万咖壹联 连连数字等[7] - 科技企业涵盖贝克微 目融云 优必选 佑驾创新 微盟等[7] - 参会名单还包括亚信科技 嘉楠科技 友谊时光 百奥家庭互动 映宇宙等[7] - 声通科技 美图公司 联易融科技 速腾聚创 黑芝麻智能等企业也在邀请之列[7]
国泰海通|固收:30年国债利差还能缩窄吗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14 21:47
债市利率中枢变化 - 7月以来债市利率中枢波动上行 10年期国债为参照的本轮回调深度接近一季度但未完全回吐2024年快速下行 [1] - 30年期国债与10年期国债利差达32bp 10年国开-国债利差达16bp 均走阔至2024年前水平 其中2023年四季度30年-10年国债利差均值约30bp 2023年10年国开-国债利差高点为18bp [1] - 债市虽未急跌但投机情绪收敛已领先利率中枢变化 开始情绪去杠杆 [1] 高风偏资产表现 - 30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开等高风偏资产与国债利差大幅走阔 [1] - 高流动性长久期债种相对性价比下降 投资者需求更高绝对利率和期限利差 [2] - 长久期-高弹性-高资本利得逻辑减弱 市场不再认为维持长久期能稳定获得高收益 [2] 宏观预期与投资逻辑转变 - 利率下行一致性预期退坡 久期不再是提升债券相对价值因素 [2] - 持续降息主导利率下行逻辑弱化后 债市可能维持震荡偏弱格局 [2] - 交易主线由拉升久期押注降息转向波段操作和绝对收益票息逻辑 [2] - 国内资本市场风偏提升对债市压制主要表现在长久期债种或国债期货上 [2] 货币政策导向分析 - 央行对流动性偏呵护 OMO余额先降后升 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续作 9月买断式逆回购合计加量3000亿元 [3] - 央行博弈呵护主要表现在中短端 对超长端影响有限 [3] - 买卖国债讨论升温但三季度立即重启概率不大 后续主要买入中短债种概率较高 [3] - 货币政策对债市定价影响中性 央行主要维护银行间流动性平稳 [3] 利差走阔与结构性机会 - 30年期限利差及5年 10年国开-国债品种利差走阔反映弹性或久期定价泡沫出清 出清趋势短期难逆转 [3] - 利差包含流动性溢价 隐含税率 久期轮动等因素 部分债种在利差走阔后存在结构性机会 [3] - 具体机会包括5年或更短期国开后续补涨可能 超长端利用国债期货对冲套利 博弈换券策略 超长地方债和国债利差缩窄配合空TL买入地方债策略 [3]
国泰海通·洞察价值|新股王政之团队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14 21:47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企业成为IPO市场领头力量 IPO有望稳步提速 [3] - A股IPO市场十七年发展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 [6] 行业分析 - IPO细分市场拥有15年专业研究经验 深度洞悉制度变化 [3] - 新股上市破发率及破发深度存在提升风险 [6] - 新股申购中签率呈现降低趋势 [6] 研究覆盖 - 年度代表作为《鉴往知来,砥砺前行——A股IPO市场十七载回顾和展望》报告 [3][6] - 报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8月16日 [6] - 研究服务仅面向签约客户提供 [8]
国泰海通 · 晨报0915|宏观、策略、海外策略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14 21:47
宏观信贷与货币 - 8月新增社融2.6万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 为2025年以来首次同比少增 主因政府债融资同比少增2519亿元 带动社融增速回落至8.8% [4] - 8月新增信贷5900亿元 同比少增3100亿元 仅企业短贷同比多增 实体有效需求待提振 BCI投资前瞻指数连续回落至48.4 [5] - M1同比连续回升 因低利率下居民定期存款活化和企业结汇高增 M2同比保持高位与财政支出力度相关 财政存款同比少增3687亿元 [5] - 非银存款新增1.2万亿元 同比多增5500亿元 居民存款同比少增6000亿元 反映存款向资管产品迁移趋势 [6] 股市大势研判 - 中国股市上升逻辑可持续 年内A/H股指有望再创新高 因中国转型加快降低不确定性 无风险收益下沉 制度变化提振估值 [9] - 中国经济预期从L型下行转向企稳 上市公司营收和库存增长连续两季度企稳 新兴行业资本开支转正 不确定性降低 [10] - 全球宽松周期与中国反内卷政策加码 支持股市行情扩散 周期消费股相继表现 [9] 行业配置策略 - 看好新兴科技扩张与传统板块估值修复 推荐港股互联网/传媒/创新药/电子半导体/机器人 新增食品饮料/社服/农林牧渔 [11] - 反内卷推动供需格局改善 看好有色/化工/地产/新能源车 长期稳定板块推荐券商/保险/银行/电信运营商 [11] - 主题投资关注商业航天/反内卷/AI应用/具身智能 具体包括液体火箭/造纸/养殖/金融办公游戏国产算力/机器人零部件 [12] 外资配置行为 - AH股外资呈现同向交易特征 季度净流入规模相关系数达0.57 长线外资趋同性明显 短线外资受特定因素影响可能背离 [17] - 外资偏好两地特色核心资产 A股重仓银行非银金融(持仓超15%) 港股金融持仓近20% 增配方向A股偏向汽车/银行/电子 港股偏向软件与服务/技术硬件 [18] - 外资青睐基本面优质个股 A股外资持仓ROE中枢17.2% 港股11.0% 均高于市场平均 偏好AH折溢价较低标的 [19]
国泰海通|金工:量化择时和拥挤度预警周报:下周或将有一定结构性机会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14 21:47
技术面分析 - SAR指标显示Wind全A指数于9月11日向上突破反转 短期内多次反转表明市场多空博弈强烈 [1][3] - 均线强弱指数当前得分为246 处于2023年以来89.6%分位点 [3] - 情绪模型得分2分(满分5分) 趋势模型信号正向 加权模型信号负向 显示市场情绪有所改善 [1][3] 量化指标表现 - 沪深300流动性冲击指标周五为0.78 高于前一周0.77 显示流动性高于过去一年平均水平0.78倍标准差 [1] - 上证50ETF期权PUT-CALL比率周五为0.67 低于前一周0.80 反映投资者对短期走势乐观程度上升 [1] - 上证综指五日平均换手率1.31% 处于2005年以来76.88%分位点 Wind全A换手率2.02% 处于84.00%分位点 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 [1] 宏观因子数据 - 人民币汇率在岸周涨幅0.22% 离岸周涨幅0.04% [2] - 8月CPI同比-0.4% 低于前值0%及Wind一致预期-0.2% PPI同比-2.9% 高于前值-3.6%但低于预期-2.88% [2] -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900亿元 高于Wind预期5813.75亿元及前值-500亿元 M2同比增长8.8% 高于预期8.68%且与前值持平 [2] 市场表现与估值 - 上周上证50涨0.89% 沪深300涨1.38% 中证500涨3.38% 创业板指涨2.1% [4] - 全市场PE(TTM)22.2倍 处于2005年以来76.4%分位点 [4] - 历史日历效应显示2005年以来各宽基指数在9月下半月表现均不佳 [4] 因子拥挤度 - 小市值因子拥挤度0.57 保持平稳 低估值因子拥挤度-0.61 高盈利因子拥挤度-0.23 高盈利增长因子拥挤度0.05 [5] 行业拥挤度 - 有色金属、通信、综合、电力设备和电子行业拥挤度相对较高 [6] - 电力设备和传媒行业拥挤度上升幅度较大 [6]
国泰海通|新能源:再读固态电池投资机会——固态电池行情复盘与展望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12 16:52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是下一代高性能电池的发展方向 凭借安全性高和能量密度高等优势 在消费电池 新能源汽车和低空经济等领域有广阔市场空间[1][2] - 固态电池行情先后历经需求驱动和新技术驱动两个阶段 2024年3月低空经济需求驱动半固态电池行情爆发 2024年11月华为和宁德时代等企业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推动板块系统性上涨[3] - 氧化物半固态电池需求逐步释放 上汽2025年8月29日发布限时补贴价仅9.98万元搭载半固态电池的全新MG4 标志着半固态电池首次落地10万元以内乘用车主流价格带[4] - 全固态电池有望示范装车 根据众多车企和电池企业对2027年全固态示范性装车的量产规划节点 全固态电池研发迭代需求迫切 头部企业加快布局有望带来行情趋势增强[4] 政策与需求驱动 - 工信部等四部门2024年3月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 提出推动400Wh/kg级航空锂电池产品投入量产[2] - 2024年5月中国日报报道我国或投入约60亿元用于支持全固态电池研发 包括宁德时代 比亚迪 一汽 上汽 卫蓝新能源和吉利共六家企业参与[2] - 2025年3月《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设为强制要求 将于2026年7月正式实施[2] 技术优势 - 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本身不具备可燃性 可以不用或少用具备可燃性的有机电解液溶剂[2] - 固态电池可搭配更高能正负极活性材料 极大提升能量密度上限[2] - 与主流液态锂电池相比 固态电池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等方面具有优势[2] 产业发展阶段 - 2024年以前国内固态电池发展重心集中在半固态电池 因出货规模较小导致成本较高[3] - 2024年11月媒体先后报道华为公布硫化物技术专利和宁德时代增加对全固态电池研发投入 引起市场广泛关注[3] - 2025年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 欧阳明高院士研判全固态硫化物技术路线及攻坚时间表 全固态电池走向从0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