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非银20讲·深度研究系列电话会
会议安排 - 会议时间为8月11日至20日及9月1日至10日每晚19:30举行 [2] - 会议主题涵盖非银金融机构配置行为分析、寿险分析框架、ETF战略角色、券商投顾未来图谱、AI重构财富管理、AIGC金融科技应用、消费金融机会、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研究、第三方支付趋势、券商资产配置专题、并购重组业务、海外资管机构借鉴、险企资负匹配专题及财险行业分析框架等 [5][6] - 演讲人包括刘欣琦、点条、原品、原芸、孙坤、吴浩东、王思明和李嘉木等非银金融分析师及团队成员 [3][4][5][6] 研究主题 - 非银金融机构配置行为分析强调重视配置的力量 [5] - 寿险分析框架聚焦价值与市场的关系 [5] - ETF被定义为配置的利器并探讨其战略角色 [5] - 券商投顾的未来图谱和AI重构财富管理成为重点议题 [5] - AIGC东风起助力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并探讨其在金融科技的应用 [5] - 消费金融机会在资产荒背景下被看好并研究2025年投资机会 [5] - 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研究框架关注把握流量红利和加速金融变现 [5] - 第三方支付研究框架指出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且多元化服务和出海是未来趋势 [5] - 券商资产配置专题包括固收自营十年扩张及分化与转型新命题以及权益自营激荡三十年及OCI+新起点 [5] - 券商并购重组业务专题分析产业并购浪潮来临和企业服务模式迭代 [5] - 海外资管机构借鉴涵盖新模式推动行业回归本源、销售费率下行转型基金超市+投顾模式及全能资管平台共享时代 [5] - 上市险企资负匹配专题探讨低利率下的资负之道及优化资负化解利差损风险的国际比较 [5] - 财险行业分析框架及复盘强调长期稳定回报的优质资产 [6] - 券商行业分析框架关注资本中介的进阶 [6]
邀请函|AI加速联接全球资本市场“国泰海通海外市场投资峰会”
2025国泰海通海外市场投资峰会 9月23日-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 AI 加速,联接全球资本市场。算力筑基,模型迭新,应用场景层出,人工智能正以燎原之 势席卷千行百业,全球资本市场被 AI 科技主线全面重塑,港美股市场迎来了巨大的主升 浪。AI 主线,在技术变革的风口浪尖,国泰海通 2025 海外市场投资峰会,盛邀港美股上 市公司及 AI 产业专家,汇聚全球智慧,点燃创新火种,铸就海外市场投资研究交流高地, 联接全球资本市场。 国泰海通证券拟邀请近百位董事长、CEO、行业领出席本次大会,共话前沿趋势,激荡思 想火花。诚邀您拨冗莅临,掘金港美股,布局全球资本市场。 9:10-9:20 开场致辞 智信财经 董事长 闭门研讨与小范围交流 * 名额有限,报名采取审核制。报名请联系您的国泰海通对口销售或 海外科技秦和平团队 | 10:00-11:00 Agent 与互联网: 模型,MCP,与应用技术节奏 | | --- | | 特邀嘉宾 | | 10:00-11:00 台湾及内地 COWOS 先进封装技术及产能进展 | | 特邀嘉宾 | | 11:00-12:00 模型技术拐点:从规模竞赛到后 Transformer ...
国泰海通|固收:30年国债利差还能缩窄吗
债市利率中枢变化 - 7月以来债市利率中枢波动上行 10年期国债为参照的本轮回调深度接近一季度但未完全回吐2024年快速下行 [1] - 30年期国债与10年期国债利差达32bp 10年国开-国债利差达16bp 均走阔至2024年前水平 其中2023年四季度30年-10年国债利差均值约30bp 2023年10年国开-国债利差高点为18bp [1] - 债市虽未急跌但投机情绪收敛已领先利率中枢变化 开始情绪去杠杆 [1] 高风偏资产表现 - 30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开等高风偏资产与国债利差大幅走阔 [1] - 高流动性长久期债种相对性价比下降 投资者需求更高绝对利率和期限利差 [2] - 长久期-高弹性-高资本利得逻辑减弱 市场不再认为维持长久期能稳定获得高收益 [2] 宏观预期与投资逻辑转变 - 利率下行一致性预期退坡 久期不再是提升债券相对价值因素 [2] - 持续降息主导利率下行逻辑弱化后 债市可能维持震荡偏弱格局 [2] - 交易主线由拉升久期押注降息转向波段操作和绝对收益票息逻辑 [2] - 国内资本市场风偏提升对债市压制主要表现在长久期债种或国债期货上 [2] 货币政策导向分析 - 央行对流动性偏呵护 OMO余额先降后升 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续作 9月买断式逆回购合计加量3000亿元 [3] - 央行博弈呵护主要表现在中短端 对超长端影响有限 [3] - 买卖国债讨论升温但三季度立即重启概率不大 后续主要买入中短债种概率较高 [3] - 货币政策对债市定价影响中性 央行主要维护银行间流动性平稳 [3] 利差走阔与结构性机会 - 30年期限利差及5年 10年国开-国债品种利差走阔反映弹性或久期定价泡沫出清 出清趋势短期难逆转 [3] - 利差包含流动性溢价 隐含税率 久期轮动等因素 部分债种在利差走阔后存在结构性机会 [3] - 具体机会包括5年或更短期国开后续补涨可能 超长端利用国债期货对冲套利 博弈换券策略 超长地方债和国债利差缩窄配合空TL买入地方债策略 [3]
国泰海通·洞察价值|新股王政之团队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企业成为IPO市场领头力量 IPO有望稳步提速 [3] - A股IPO市场十七年发展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 [6] 行业分析 - IPO细分市场拥有15年专业研究经验 深度洞悉制度变化 [3] - 新股上市破发率及破发深度存在提升风险 [6] - 新股申购中签率呈现降低趋势 [6] 研究覆盖 - 年度代表作为《鉴往知来,砥砺前行——A股IPO市场十七载回顾和展望》报告 [3][6] - 报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8月16日 [6] - 研究服务仅面向签约客户提供 [8]
国泰海通 · 晨报0915|宏观、策略、海外策略
宏观信贷与货币 - 8月新增社融2.6万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 为2025年以来首次同比少增 主因政府债融资同比少增2519亿元 带动社融增速回落至8.8% [4] - 8月新增信贷5900亿元 同比少增3100亿元 仅企业短贷同比多增 实体有效需求待提振 BCI投资前瞻指数连续回落至48.4 [5] - M1同比连续回升 因低利率下居民定期存款活化和企业结汇高增 M2同比保持高位与财政支出力度相关 财政存款同比少增3687亿元 [5] - 非银存款新增1.2万亿元 同比多增5500亿元 居民存款同比少增6000亿元 反映存款向资管产品迁移趋势 [6] 股市大势研判 - 中国股市上升逻辑可持续 年内A/H股指有望再创新高 因中国转型加快降低不确定性 无风险收益下沉 制度变化提振估值 [9] - 中国经济预期从L型下行转向企稳 上市公司营收和库存增长连续两季度企稳 新兴行业资本开支转正 不确定性降低 [10] - 全球宽松周期与中国反内卷政策加码 支持股市行情扩散 周期消费股相继表现 [9] 行业配置策略 - 看好新兴科技扩张与传统板块估值修复 推荐港股互联网/传媒/创新药/电子半导体/机器人 新增食品饮料/社服/农林牧渔 [11] - 反内卷推动供需格局改善 看好有色/化工/地产/新能源车 长期稳定板块推荐券商/保险/银行/电信运营商 [11] - 主题投资关注商业航天/反内卷/AI应用/具身智能 具体包括液体火箭/造纸/养殖/金融办公游戏国产算力/机器人零部件 [12] 外资配置行为 - AH股外资呈现同向交易特征 季度净流入规模相关系数达0.57 长线外资趋同性明显 短线外资受特定因素影响可能背离 [17] - 外资偏好两地特色核心资产 A股重仓银行非银金融(持仓超15%) 港股金融持仓近20% 增配方向A股偏向汽车/银行/电子 港股偏向软件与服务/技术硬件 [18] - 外资青睐基本面优质个股 A股外资持仓ROE中枢17.2% 港股11.0% 均高于市场平均 偏好AH折溢价较低标的 [19]
国泰海通|金工:量化择时和拥挤度预警周报:下周或将有一定结构性机会
技术面分析 - SAR指标显示Wind全A指数于9月11日向上突破反转 短期内多次反转表明市场多空博弈强烈 [1][3] - 均线强弱指数当前得分为246 处于2023年以来89.6%分位点 [3] - 情绪模型得分2分(满分5分) 趋势模型信号正向 加权模型信号负向 显示市场情绪有所改善 [1][3] 量化指标表现 - 沪深300流动性冲击指标周五为0.78 高于前一周0.77 显示流动性高于过去一年平均水平0.78倍标准差 [1] - 上证50ETF期权PUT-CALL比率周五为0.67 低于前一周0.80 反映投资者对短期走势乐观程度上升 [1] - 上证综指五日平均换手率1.31% 处于2005年以来76.88%分位点 Wind全A换手率2.02% 处于84.00%分位点 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 [1] 宏观因子数据 - 人民币汇率在岸周涨幅0.22% 离岸周涨幅0.04% [2] - 8月CPI同比-0.4% 低于前值0%及Wind一致预期-0.2% PPI同比-2.9% 高于前值-3.6%但低于预期-2.88% [2] -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900亿元 高于Wind预期5813.75亿元及前值-500亿元 M2同比增长8.8% 高于预期8.68%且与前值持平 [2] 市场表现与估值 - 上周上证50涨0.89% 沪深300涨1.38% 中证500涨3.38% 创业板指涨2.1% [4] - 全市场PE(TTM)22.2倍 处于2005年以来76.4%分位点 [4] - 历史日历效应显示2005年以来各宽基指数在9月下半月表现均不佳 [4] 因子拥挤度 - 小市值因子拥挤度0.57 保持平稳 低估值因子拥挤度-0.61 高盈利因子拥挤度-0.23 高盈利增长因子拥挤度0.05 [5] 行业拥挤度 - 有色金属、通信、综合、电力设备和电子行业拥挤度相对较高 [6] - 电力设备和传媒行业拥挤度上升幅度较大 [6]
国泰海通|新能源:再读固态电池投资机会——固态电池行情复盘与展望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是下一代高性能电池的发展方向 凭借安全性高和能量密度高等优势 在消费电池 新能源汽车和低空经济等领域有广阔市场空间[1][2] - 固态电池行情先后历经需求驱动和新技术驱动两个阶段 2024年3月低空经济需求驱动半固态电池行情爆发 2024年11月华为和宁德时代等企业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推动板块系统性上涨[3] - 氧化物半固态电池需求逐步释放 上汽2025年8月29日发布限时补贴价仅9.98万元搭载半固态电池的全新MG4 标志着半固态电池首次落地10万元以内乘用车主流价格带[4] - 全固态电池有望示范装车 根据众多车企和电池企业对2027年全固态示范性装车的量产规划节点 全固态电池研发迭代需求迫切 头部企业加快布局有望带来行情趋势增强[4] 政策与需求驱动 - 工信部等四部门2024年3月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 提出推动400Wh/kg级航空锂电池产品投入量产[2] - 2024年5月中国日报报道我国或投入约60亿元用于支持全固态电池研发 包括宁德时代 比亚迪 一汽 上汽 卫蓝新能源和吉利共六家企业参与[2] - 2025年3月《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设为强制要求 将于2026年7月正式实施[2] 技术优势 - 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本身不具备可燃性 可以不用或少用具备可燃性的有机电解液溶剂[2] - 固态电池可搭配更高能正负极活性材料 极大提升能量密度上限[2] - 与主流液态锂电池相比 固态电池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等方面具有优势[2] 产业发展阶段 - 2024年以前国内固态电池发展重心集中在半固态电池 因出货规模较小导致成本较高[3] - 2024年11月媒体先后报道华为公布硫化物技术专利和宁德时代增加对全固态电池研发投入 引起市场广泛关注[3] - 2025年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 欧阳明高院士研判全固态硫化物技术路线及攻坚时间表 全固态电池走向从0到1[3]
国泰海通·洞察价值|钢铁李鹏飞团队
国泰海通证券 | 研究所 判断行业及板块拐点,从宏观及行业周期角 度自土而下抓住板块性机会,从企业运营及 战略等自下而上挖掘个股成长与反转 . . 年度代表作 . . 李鹏飞 钢铁首席分析师 行业核心洞察 迎接转折之年,看好钢铁 龙头长期配置机会 价值主张 观点来自国泰海通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报告名称:迎接转折之年 ;报告日期:20241208;报告作 者:李鹏飞S0880519080003 风险提示:供给端收缩不及预期,需求大幅下降。 点击下方图片 查看电话会回放详细议程 推 荐 阅 读 上线了!国泰海通2025研究框架培训视频版|洞察价值,共创未来 报告来源 重要提醒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 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保证服务质量、 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我们对由此给您造成的 不便表示诚挚歉意 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如有任何疑问 敬请按照文末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 星标不迷路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官方公众号 海量研报 | 热门活动 | ...
国泰海通|煤炭:从全球视角看电力供需,煤电仍是压舱石
全球电力供需核心观点 - 全球缺电现象频发源于电力需求高速增长与供给端结构性瓶颈未同步解决 新能源因不稳定性无法形成稳态支撑 煤电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仍是全球电力系统中长期压舱石 [1][3][4] 电力需求增长驱动因素 - 2024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速达4.4% 明显快于全球GDP增长2.9%的水平 呈现发展中国家高增与发达国家重拾增长态势 [2] - 三大深层动力推动用电增长:工业领域深度电气化 人工智能驱动数据中心快速扩张 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冲击增加 [2] - 上述因素不仅推高用电总量 更改变电力消费的结构、时序与空间分布 对全球电力系统产生明显影响 [2] 电力供给结构性瓶颈 - 可再生能源投资虽取得进展 但风电光伏存在间歇性强、输出不稳定、区域不均衡等天然特性 无法形成稳态支撑能力 [3] - 电网基础设施老化 区域调度能力薄弱 储能系统缺位 导致系统难以有效吸收利用新增清洁能源 [3] - 造成"电量增长"与"电力可用性"之间的严重脱节 [3] 煤电核心地位与行业趋势 - 2025年美国宣布重启煤电 成为发达国家能源发展思路调整标志 25H1美国电煤发电量实现十年来(除2021年疫情)首次同比增长达15% [4] - EIA预计2025年美国煤炭消耗量同比增加6% 发达国家为保障AI发展所需稳定电源及应对极端天气负荷冲击 需煤电发挥压舱石作用 [4] - 全球煤炭需求呈现发展中国家高增长 发达国家调整能源思路 煤炭出清压力最大时期或已过去 [4] 投资方向 - 推荐行业盈利底部业绩领跑且兼具国企改革逻辑的煤炭公司 [1]
国泰海通|宏观:通胀温和:等待降息——2025年8月美国通胀数据点评
美国8月通胀数据核心观点 - 8月CPI同比增速回升至2.9%(前值2.7%),环比增速0.4%(前值0.2%),核心CPI同比3.1%且环比0.3%均与7月持平,整体通胀延续温和趋势 [1] - 食品和能源分项推升整体CPI增速,但核心商品和服务通胀稳定,关税传导偏慢且未显著提速,通胀短期内不会成为美联储降息的制约因素 [1][2] - 市场关注点集中在就业风险而非通胀,劳动力市场疲软和首次申请失业金数据上升使降息交易持续(美股强、美债利率下行、美元走弱),年内或有2-3次降息 [1][2] 通胀结构分析 - 核心商品环比增速从0.2%回升至0.3%,主要受二手车分项环比大幅上升带动(0.5%→1.0%),但剔除二手车后的核心商品环比增速与7月持平(0.17%),关税传导温和 [1] - 服装、新车、家电和手机等进口相关品类环比回升,但窗帘地毯和药品环比增速回落,显示关税冲击尚未全面传导至价格 [1] - 核心服务通胀总体稳定,租金通胀回升是主要贡献但可持续性不强,旅游需求推动机票和酒店住宿环比持续上升,医疗、休闲娱乐、教育和通信服务环比回落 [2] 市场影响与政策展望 - 美联储判断关税冲击为一次性事件,叠加服务通胀稳定,短期内降息决策更关注就业市场风险而非通胀压力 [1][2] - 就业市场疲软未打破软着陆共识,市场维持降息交易逻辑(非衰退交易),需警惕降息后美国通胀压力持续显现的风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