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吉利汽车(00175)
icon
搜索文档
车厂300万/500万辆年销目标扎堆,消费者都不够用了
36氪· 2025-08-05 09:43
中国车企销量目标规划 - 多家中国车企提出2030年500万辆年销目标:一汽集团计划5年内实现[1] 长安汽车2030年目标500万辆[1] 吉利控股2027年目标500万辆[1] 比亚迪2025年目标500万辆[1] - 四家车企设定2024年300万辆目标:长安/吉利/奇瑞/东风集团均计划今年达成300万辆销量[3] - 头部车企2024年目标总和超2500万辆:比亚迪550万/上汽450万/一汽345万/四家各300万合计达2500万辆规模[3] 历史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 - 国际车企2025年目标普遍落空:丰田电动车目标550万辆(上半年纯电仅8.2万)[4] 大众电动车目标150万辆(上半年实际46.5万)[4] 通用电动车目标100万辆已落空[5] - 中国车企2025年目标完成度堪忧:一汽集团目标从600万下调至345万[6] 广汽集团目标从350万修正为230万(上半年完成率32.8%)[6] 吉利目标从365万修正为271万再调至300万[6] - 新势力目标大幅缩水:理想汽车从160万目标降至64万[9] 长城汽车2024年目标190万实际完成123万(完成率65%)[9] 恒大汽车100万目标随公司倒闭落空[9] 销量目标设定动因分析 - 资本市场融资需求:高目标可作为吸引资本投资的敲门砖[11] 新势力车企通过激进目标获取资源(如理想年销3万时立百万目标)[11] - 内部管理激励手段:通过高目标推动体系能力提升(完成150万优于定100万完成80万)[12] - 行业竞争姿态展示:目标高低常被解读为企业实力强弱[12] 影响经销商/供应商信心体系[12] 300万辆级目标的体系能力要求 - 需具备10%以上市场占有率:在3000万辆大盘中需达到绝对主流品牌地位[14] - 需要完备的产业体系支撑:10个以上生产基地协同[14] 覆盖广泛的供应链体系[14] 多元产品矩阵覆盖细分市场[14] - 依赖持续技术创新迭代:保障新用户获取和存量用户升级[16] 需要配套人才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16]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目标制定趋向务实化:长安新能源占比33.3%接近原定35%目标[7] 多家车企通过战略调整提质增效(吉利/奇瑞/长安组织架构优化)[16] - 竞争焦点从数量转向质量:行业逐步从"目标数字竞赛"转向"体系能力建设"[16] 缺乏竞争优势的车企高目标难以实现[16] - 市场容量存在天花板:四大车企2000万辆目标占全球9000万辆市场近四分之一[1]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饱和[3]
380亿重庆汽车黑马,收编吉利2500人军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09:40
公司战略与组织调整 - 千里智驾整合吉利集团智驾资源 吸纳极氪约1500名员工和吉利研究院近1000名员工 加上迈驰智行500人 总规模达3000人[1] - 吉利明确未来只有一个智驾团队即千里智驾 极氪智驾团队和吉利研究院智驾团队将全面整合[7] - 千里科技以3.45亿元向宁波吉利汽车研究院转让增程版车型技术知识产权 交易金额全额一次性付清[8][9] 资本运作与股权结构 - 千里智驾7月完成增资 股东方累计现金出资超17亿元[2] - 通过重庆江河启兴合伙企业以15亿元现金增资千里智驾 获得30%股权[18] - 股权结构调整后 吉润汽车与迈驰智行各持股30% 重庆江河启兴持股30% 路特斯持股5% 员工激励平台持股5%[20][23] 技术资源整合 - 吉利将14大项智驾研发技术所有权转移至合资公司 路特斯将3大项智驾技术使用权注入[21] - 迈驰智行将车BU板块所有业务及资产所有权转移至千里智驾[21] - 推出千里浩瀚智驾系统 包含H1/H3/H5/H7/H9五套方案 计划覆盖吉利全系车型[12] 人才团队建设 - 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出任千里科技联席总裁 与印奇形成技术与管理互补[3][4] - 王军担任千里智驾董事长 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杨沐担任董事[23] - 管理层目标打造面向第三方整车企业的开放平台[23]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发布千里智驾1.0解决方案 分为基础版/专业版/旗舰版三个版本[24] - 旗舰版方案搭载700TOPS算力平台 支持多场景自主决策与复杂交互[25] - 联合阶跃星辰与吉利发布智能座舱Agent OS预览版 具备自主操作功能[29] 业务结构与财务表现 - 千里科技拥有制造业(毛利率7.86%)和科技业务(毛利率45.73%)两大板块[26][28] - 2024年1-3月实现净利润约2000万元 盈利能力提升[30] - 公司定位智能产品和智能服务供应商 计划2026年实现科技业务业绩快速增长[29] 行业趋势判断 - 汽车行业正从"车+AI"向"AI+车"转型 需要整合大模型技术/产品场景和软硬件能力的解决方案提供商[14] - 硬件将不再是汽车商业模式核心 研发重心转向软件应用与体验[28] - 未来5年智能座舱讨论热度可能超过智能驾驶[29]
汽车早报|尊界S800车型累计大定超1万台 特斯拉批准授予马斯克9600万股股票奖励
新浪财经· 2025-08-05 08:36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44.3%,创同期历史新高 [1] - 7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118万辆,同比增长25%,环比下降4% [1] - 1-7月累计批发销量763万辆,同比增长35% [1] 车企动态与产品发布 - 华为与江淮合作的尊界S800车型累计大定超1万台,官方售价70.8万-101.8万元,8月中旬开始大规模交付 [2] - 路虎中国推出揽胜运动蓝焰特别版,限量50台,售价103.6万元 [7] 企业战略与合作 - 吉利整合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及迈驰智行,合并成立重庆千里智驾,团队规模达3000人 [3] - 极狐汽车与广汽能源合作,共享近20000根公共充电桩及道闸免停权益 [6] - 神州租车将全面引入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车型,计划部署超10万辆,覆盖A0至B级市场,续航400-600公里 [8] 人事变动 - 长安凯程任命董晨睿为新总裁,其曾任职于依维柯、曼卡客车、雷诺、沃尔沃等国际车企 [4] 股权与资金动态 - 爱驰汽车所持上海爱驰亿维汽车销售有限公司7亿元股权被冻结,期限3年 [5] 特斯拉相关 - 特斯拉批准授予马斯克9600万股限制性股票,每股价格23.34美元,授予日两周年后归属,五年内不得出售 [9][10]
智通港股通持股解析|8月5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08:33
港股通持股比例排行 - 中国电信(00728)以103.77亿股持股量位居榜首,持股比例达74.76% [1] - 绿色动力环保(01330)持股比例为70.14%,持股数量为2.84亿股 [1] - 中国神华(01088)持股比例为67.05%,持股数量为22.65亿股 [1] - 天津创业环保股份(01065)持股比例为64.60%,持股数量为2.20亿股 [1] - 新天绿色能源(00956)持股比例为63.78%,持股数量为11.73亿股 [1] - 凯盛新能(01108)持股比例为63.76%,持股数量为1.59亿股 [1] - 弘业期货(03678)持股比例为62.70%,持股数量为1.57亿股 [1] - 復星医药(02196)持股比例为62.47%,持股数量为3.45亿股 [1] - 山东墨龙(00568)持股比例为61.47%,持股数量为1.57亿股 [1] - 南方恆生科技(03033)持股比例为61.39%,持股数量为59.08亿股 [1] 港股通最近5个交易日增持榜 - 盈富基金(02800)增持金额最大,达29.67亿元,持股数增加11772.85万股 [1] - 理想汽车-W(02015)增持28.21亿元,持股数增加2787.73万股 [1] - 恆生中国企业(02828)增持25.31亿元,持股数增加2782.04万股 [1] - 小米集团-W(01810)增持22.47亿元,持股数增加4119.59万股 [1] - 快手-W(01024)增持21.43亿元,持股数增加2783.23万股 [1] - 阿里巴巴-W(09988)增持21.20亿元,持股数增加1824.21万股 [1] - 南方恆生科技(03033)增持15.61亿元,持股数增加29075.96万股 [1] - 美团-W(03690)增持15.58亿元,持股数增加1266.91万股 [1] - 腾讯控股(00700)增持14.35亿元,持股数增加260.91万股 [1] - 石药集团(01093)增持13.63亿元,持股数增加14107.25万股 [1] 港股通最近5个交易日减持榜 - 泡泡玛特(09992)减持金额最大,达8.07亿元,持股数减少321.66万股 [2] - 中国移动(00941)减持7.77亿元,持股数减少908.28万股 [2] - 吉利汽车(00175)减持6.30亿元,持股数减少3480.90万股 [2] - 农业银行(01288)减持4.70亿元,持股数减少8942.50万股 [2] - 安踏体育(02020)减持3.82亿元,持股数减少419.78万股 [2] - 中国宏桥(01378)减持3.46亿元,持股数减少1651.55万股 [2] - 中金公司(03908)减持3.36亿元,持股数减少1722.31万股 [2] - 舜宇光学科技(02382)减持3.20亿元,持股数减少434.61万股 [2]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00902)减持3.19亿元,持股数减少5870.18万股 [2] - 云顶新耀(01952)减持2.95亿元,持股数减少438.35万股 [2]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8月5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07:32
南向资金净流入 - 盈富基金(02800)以28.58亿港元净流入金额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入比15.87%,收盘价25.260港元(-1.56%)[1][2] - 恒生中国企业(02828)净流入22.55亿港元,净流入比16.36%,收盘价90.940港元(-1.67%)[1][2] - 美团-W(03690)净流入13.97亿港元,净流入比11.93%,收盘价121.600港元(-4.55%)[1][2] - 快手-W(01024)净流入13.91亿港元,净流入比20.44%,收盘价77.000港元(+6.35%)[2] - 阿里巴巴-W(09988)净流入10.40亿港元,净流入比9.18%,收盘价115.700港元(-1.20%)[2] 南向资金净流出 - 泡泡玛特(09992)以3.82亿港元净流出金额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出比-12.36%,收盘价246.000港元(-4.13%)[1][2] - 中国平安(02318)净流出3.60亿港元,净流出比-6.45%,收盘价53.950港元(-4.17%)[1][2] - 老铺黄金(06181)净流出3.45亿港元,净流出比-12.76%,收盘价708.500港元(-8.40%)[1][2] - 中金公司(03908)净流出3.33亿港元,净流出比-24.57%,收盘价19.960港元(-4.50%)[2] - 康方生物(09926)净流出2.63亿港元,净流出比-14.12%,收盘价154.600港元(+1.18%)[2] 净流入比排名 - 合生创展集团(00754)以70.43%净流入比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入3548.42万港元,收盘价3.780港元(-1.31%)[1][2][3] - 嘉华国际(00173)净流入比64.10%,净流入417.37万港元,收盘价2.170港元(-2.69%)[1][2][3] - 青岛港(06198)净流入比61.26%,净流入949.60万港元,收盘价6.530港元(-1.95%)[1][2][3] - 兖煤澳大利亚(03668)净流入比60.24%,净流入2438.20万港元,收盘价32.550港元(-1.36%)[2][3] - 特海国际(09658)净流入比59.43%,净流入1033.61万港元,收盘价16.160港元(+0.37%)[3] 净流出比排名 - 高伟电子(01415)以-60.55%净流出比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出1.02亿港元,收盘价26.550港元(-3.80%)[1][2][3] - 中银航空租赁(02588)净流出比-46.75%,净流出3847.54万港元,收盘价71.550港元(-1.72%)[1][2][3] - GX恒生科技(02837)净流出比-43.69%,净流出65.45万港元,收盘价6.715港元(-0.67%)[1][2][3] - 长城汽车(02333)净流出比-36.20%,净流出1.56亿港元,收盘价12.840港元(-3.46%)[3] - 中国金茂(00817)净流出比-35.70%,净流出8411.74万港元,收盘价1.430港元(-2.72%)[3]
吉利智驾整合:吉利研究院等三大团队并入新公司,规模3000人;爱驰汽车所持7亿元股权被冻结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8-04 18:24
爱驰汽车股权冻结 -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新增股权冻结信息 冻结股权所在企业为上海爱驰亿维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冻结股权数额7亿人民币 冻结期限3年 执行法院为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 [2] 小马智行自动驾驶服务 - 小马智行正式启动上海浦东新区金桥和花木区域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8月1日起面向公众常态化运营Robotaxi服务 运营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早7:30至晚9:30 用户可通过"小马智行"手机App或打车小程序呼叫服务 [2] 吉利智驾团队整合 - 吉利控股集团对吉利系内部智驾公司进行整合 极氪智驾团队(1500人)、吉利研究院(1000人)和迈驰智行(500人)将合并进入重庆千里智驾 合并后团队规模达3000人 [3] 路虎揽胜运动新车上市 - 路虎中国宣布揽胜运动蓝焰特别版正式上市 限量50台 官方建议零售价格为103.6万元人民币 [4]
只有一个团队,规模3000人!吉利智驾大整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7:42
吉利智驾业务整合 - 吉利控股集团对吉利系内部智驾公司及团队进行大整合 极氪智驾团队 吉利研究院 旷视旗下迈驰智行合并进入重庆千里智驾 [3] - 重庆千里智驾于2024年6月27日成立 由重庆江河启兴 吉利 旷视各持股30% 路特斯持股5% [3] - 智能驾驶业务涉及内外部5个团队 整合人数规模超过3000人 [3] 整合团队规模及时间表 - 极氪智驾团队近1500人 吉利研究院近1000人 迈驰智行500人团队 合并后重庆千里智驾团队达近3000人规模 [6] - 极氪所有智驾员工转岗需在2024年8月15日前完成 [6] - 三个团队主要负责人于2024年8月4日商讨融合可能性 8月底前有结论 [7] 整合原则与业务安排 - 合并原则为稳中求进 极氪领导层负责事项年底前无大变化 [7] - 极氪9X由陈奇负责 银河M9由迈驰团队负责 实际业务变化需等到2026年 [7] 历史背景与统一方案 - 吉利内部原有5个智驾团队 包括研究院智驾中心 极氪自研团队 路特斯团队 亿咖通和福瑞泰克 存在重复开发与资源冗余 [9] - 2024年3月吉利AI智能科技大会上正式统一智驾方案为千里浩瀚 分H1 H3 H5 H7 H9五个等级 覆盖全系车型 [9] - 整个吉利智驾体系包括领克均纳入千里浩瀚体系 进行全面统一 [10] 新公司成立与管理层 - 2024年3月2日千里科技公告与两江产业基金 重庆产业母基金 江河汇 吉利 重庆迈驰 路特斯共同签订车BU投资框架协议 研发智驾技术 [10] - 合资公司明确为吉利智驾研发服务 聚焦智能驾驶算法 车规级硬件适配及场景化解决方案 支撑L2-L4级自动驾驶技术量产 为吉利银河 极氪等提供方案 [10] - 2024年6月20日千里科技聘任前华为车BU总裁王军为联席总裁 6月27日千里智驾成立 7月14日法人代表变更为王军 [11] 关联公司与人员背景 - 千里科技前身为力帆科技 吉利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李传海 吉利集团董事刘金良分别于2024年9月和2022年9月成为千里科技董事 [12] - 印奇于2024年11月成为千里科技董事长 其创立的旷视科技2021年进入智驾行业成立迈驰智行 2023年起为吉利车型提供量产合作 [12] - 迈驰智行现CEO刘伟将因个人原因离开 由王军接替CEO [12] 战略目标与销量规划 - 吉利2025年乘用车板块销量目标271万辆 同比增25% 其中新能源车目标150万辆 新能源渗透率55%以上 [14] - 吉利控股制定未来三年战略目标 至2027年整车年销量超500万辆 [14] - 2025年上半年吉利控股集团总销量193.2万辆 与比亚迪差距缩小至21万辆左右 [15] 资源整合与战略聚焦 - 吉利发布台州宣言 从战略扩张转向战略整合 明晰品牌定位 理顺股权关系 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4] - 自2023年二季度起对研发资源进行大整合 包括智驾 座舱 电子电气架构 电动力 整车平台等团队及后端采购和供应链 [15] - 2024年1月完成各品牌采购与SQE资源整合 成立中央采购和中央SQE 统一供应链管理 5月完成座舱团队整合 极氪智能座舱团队并入中央研究院 [15]
只有一个团队,规模3000人!吉利智驾大整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7:25
吉利智驾业务整合 - 吉利控股集团近期对内部智驾公司及团队进行大整合,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旷视旗下迈驰智行将合并进入重庆千里智驾 [5] - 重庆千里智驾成立于2024年6月27日,由重庆江河启兴、吉利和旷视各持股30%,路特斯持股5% [5] - 整合涉及内外部5个团队,总人数规模超过3000人,是"一个吉利"战略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 [5][6] 整合细节与时间表 - 极氪团队约1500人、吉利研究院约1000人、迈驰智行500人,合并后千里智驾团队达3000人规模 [7] - 极氪智驾员工转岗需在8月15日前完成,业务实际变化预计2026年显现 [7] - 8月4日三方团队负责人将商讨融合方案,8月底前形成结论 [7] 整合背景与战略 - 此前吉利内部存在5个智驾团队,导致重复开发和资源冗余 [10] - 2024年3月统一智驾方案为"千里浩瀚"五个等级,覆盖全系车型 [10][12] - 整合旨在支撑L2-L4级自动驾驶技术量产,为吉利银河、极氪等品牌提供服务 [12] 管理层变动 - 前华为车BU总裁王军出任千里科技联席总裁,后接任千里智驾法人代表 [12][13] - 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印奇担任千里科技董事长,迈驰智行CEO由王军接替 [13][14] 战略目标与行业背景 - 吉利计划2025年实现乘用车销量271万辆(同比+25%),新能源占比55% [16] - 2027年目标整车年销量超500万辆,需通过资源整合提升效率 [16] - 智驾行业技术路线趋同,资源复用成为摊薄成本的关键 [16] 历史业绩与竞争格局 - 吉利2017-2021年保持自主品牌销量第一,2022年被比亚迪超越 [17] - 2025年上半年吉利销量193.2万辆,与比亚迪差距缩小至21万辆 [17]
21独家|吉利智驾大整合:三大团队并入新公司,规模3000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4:52
公司战略整合 - 吉利控股集团对内部智驾公司及团队进行大整合 涉及极氪智驾团队 吉利研究院和旷视旗下迈驰智行 合并至重庆千里智驾 [1] - 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6月27日成立 由重庆江河启兴 吉利和旷视各持股30% 路特斯持股5% [1] - 智能驾驶业务整合涉及内外部5个团队 总人数规模超过3000人 [1] - 整合基于"一个吉利"战略 自2023年二季度起对采购 供应链 智能座舱 整车平台等前后端资源进行统一 [1][4][8] 组织架构与人员安排 - 吉利未来只有一个智驾团队即千里智驾公司 极氪团队约1500人 吉利研究院约1000人 迈驰智行500人 合并后团队规模近3000人 [2] - 极氪所有智驾员工需在2024年8月15日前完成转岗 合并原则为"稳中求进" 领导层负责业务年底前无大变化 [3] - 三个团队主要负责人于2024年8月4日商讨融合方案 结论将于8月底前形成 [3] - 王军于2024年6月20日被任命为千里科技联席总裁 7月14日起担任千里智驾法人代表 接替原迈驰智行CTO杨沐 [5] 技术路线与业务规划 - 吉利内部曾存在多条智驾路线 包括极氪主攻高阶方案和吉利汽车主攻高价值方案 [4] - 2024年3月吉利正式统一智驾方案为"千里浩瀚" 分H1 H3 H5 H7 H9五个等级 覆盖全系车型 [4] - 合资公司聚焦智能驾驶算法 车规级硬件适配及场景化解决方案 支撑L2-L4级自动驾驶技术量产 为吉利银河 极氪等品牌提供方案 [5] - 实际业务变化预计到2026年体现 当前极氪9X由陈奇负责 银河M9由迈驰团队负责 [3] 合作背景与股权关系 - 千里科技前身为力帆科技 吉利于2020年破产重组后成为其股东 [6] - 吉利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李传海和董事刘金良分别于2024年9月和2022年9月成为千里科技董事 [6] - 旷视科技于2021年进入智驾行业成立迈驰智行 2023年起为吉利多款车型提供量产合作 [6] - 2024年3月2日千里科技与两江产业基金 重庆产业母基金 江河汇 吉利等签订《车BU投资框架协议》共同研发智驾技术 [5] 市场目标与发展规划 - 吉利2025年乘用车销量目标271万辆 同比增长25% 其中新能源车150万辆 渗透率超55% [7] - 吉利控股集团制定三年战略目标 2027年整车年销量超500万辆 [7] - 2025年上半年吉利控股集团总销量193.2万辆 与比亚迪差距缩小至约21万辆 [9] - 公司发布《台州宣言》 从战略扩张转向战略整合 明晰品牌定位 减少重复投资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8]
吉利智驾大整合:三大团队并入新公司,规模3000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4:47
智驾业务整合 - 吉利控股集团对内部智驾公司和团队进行大整合 极氪智驾团队 吉利研究院 旷视旗下迈驰智行合并进入重庆千里智驾 [1] - 重庆千里智驾于2024年6月27日成立 为千里科技与吉利 旷视等的合资公司 重庆江河启兴 吉利 旷视各持股30% 路特斯持股5% [1] - 智能驾驶业务涉及内外部5个团队 整合人数规模超过3000人 [1] 团队规模与整合细节 - 极氪智驾团队约1500人 吉利研究院智驾团队约1000人 迈驰智行团队500人 合并后千里智驾团队规模近3000人 [2] - 极氪所有智驾员工需在2024年8月15日前完成转岗 [3] - 整合原则为稳中求进 领导层负责事项在2024年底前无大变化 实际业务变化预计到2026年体现 [3] - 三个团队主要负责人于2024年8月4日商讨融合可能性 结论将于8月底前形成 [3] 智驾方案统一 - 吉利内部原有多支智驾团队 包括研究院智驾中心 极氪自研团队 路特斯团队 亿咖通和福瑞泰克 存在重复开发和资源冗余 [4] - 2024年3月吉利AI智能科技大会上正式统一智驾方案为千里浩瀚 分为H1 H3 H5 H7 H9五个等级 覆盖全系不同价位车型 [4] - 千里浩瀚智驾体系覆盖吉利全系包括领克品牌 [5] 合资公司成立与管理层 - 千里科技于2024年3月2日公告与两江产业基金 重庆产业母基金 江河汇 吉利 重庆迈驰 路特斯签订车BU投资框架协议 共同研发智驾技术 [5] - 合资公司明确为吉利智驾研发服务 聚焦智能驾驶算法 车规级硬件适配及场景化解决方案 支撑L2-L4级自动驾驶技术量产 为吉利银河 极氪等品牌提供方案 [5] - 王军于2024年6月20日被聘任为千里科技联席总裁 前华为车BU总裁 7月14日起任千里智驾法人代表 [6] - 杨沐原为迈驰智行CTO 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 清华姚班出身 [6] 公司背景与关系 - 千里科技前身为力帆科技 2020年破产重组后吉利成为股东 生产枫叶品牌 2022年成立睿蓝品牌 [7] - 吉利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李传海 吉利集团董事刘金良分别于2024年9月和2022年9月成为千里科技董事 [7] - 印奇于2024年11月成为千里科技董事长 此前创立旷视科技 [7] - 旷视2021年进入智驾行业成立迈驰智行 2023年起为吉利多款车型进行量产合作 [7] - 迈驰智行现CEO刘伟因个人原因离职 由王军接替 [7] 战略目标与行业背景 - 智驾行业商业模式变化 技术路线收敛 价格战驱动竞争趋同 资源复用摊薄成本 [8] - 吉利2025年乘用车销量目标271万辆 同比增25% 新能源销量目标150万辆 渗透率55%以上 [8] - 吉利控股未来三年战略目标至2027年整车年销量超500万辆 [8] - 吉利发布台州宣言 从战略扩张转向战略整合 明晰品牌定位 理顺股权关系 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8] 其他资源整合 - 吉利从2023年二季度开始整合研发资源 包括智驾 座舱 电子电气架构 电动力 整车平台等团队及采购和供应链 [10] - 2024年1月完成各品牌采购与SQE资源整合 成立中央采购和中央SQE 统一供应链管理 [10] - 2024年5月完成座舱团队整合 极氪智能座舱团队并入中央研究院 由首席座舱科学家姜军统筹 [10] - 2025年上半年吉利控股集团总销量193.2万辆 与比亚迪差距缩小至约21万辆 [10]